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2023-03-05

第一篇: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

----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修改作文

桐梓燎原中心校

冯容

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生相互批改作文,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换个角度看问题。因此把握教纲指导学生互改作文,是小学生相互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即:授之以渔促能力,师生互动进心田。除此以外,本文还具体介绍了一些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引导为主,自主互助式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批改 自主互助

方式方法

能力提高

教学效率

一、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批改的现状

小学生作文互评,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从同一个层次去思考,换个角度看问题,互相督促。对于所有小学语文老师,每一次几天时间要批改数十甚至上百篇作文,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字迹有工有草,既体现老师的能力,也考验教师耐心,这不可否认关系到教师批改作文的质量。因此适当采用学生互改作文,是对教师批改作文很好的辅助手段。学生互改作文有时可能会更详细,还有相互督促、自我衡量的作用。当然,教师需要专门对学生进行互改指导,教会他们互改的方法,了解哪些是作文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重点,使他们在批改比人作文的同时,也可以衡量自己的作文中存在哪些不足。

二、提高小学生对自己修改和互改作文的认识

1、当作文讲评时,笔者把同学捉螃蟹、拔河、打拼乓球、观察同一棵树等优秀习作在班级中作为范文读给大家听后,曾经有许多学生跟我倾诉:老师,我也和他一起做过、观察过、经历了,我怎么写不出来,她就写得那样活灵活现、优美自然呢?当他读改了同伴的作文后,也模仿着这样写了,也有了灵感收获。由此证明,大部分学生对同学作文和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老师的批语,而且学生批改作文更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作家巴金说:“写到死、改到死;用辛勤的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 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玉不琢,不成器。玉石开采出来,要经过雕琢、磨砺等许多道工序的反复加工,才能制作成精美的器具。写文章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自然更不例外。“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课上,多为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不断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用名人修改文章的实例教育学生。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字,贾岛“推敲”的由来„„都是我国关于文章修改的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认识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3、告诉学生,修改文章是自己的事,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五六年级的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标准》还说:“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四年级下册的作文要求里,就有5次让学生“写完后互相改一改”、“认真改一改”的字样。

三、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修改作文方面应认识其重要性

长期以来,在作文批改的问题上,大多数语文教师一直被“改”和“如何改”的问题困惑着。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的作文教师改的固有观念,根深蒂固。这两年,上级在常规检查中要求:学生的作文教师必须认真批改并有评语。刚开始时,老师们的评语不受局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随着检查的深入,“评语的 长短”竟成了衡量教师是否认真批改的主要标准。上级检查部门要求教师严格批改学生作文,最终目的是促使教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出发点无可厚非,但不应一味检查老师改得多写得多就是好,我本人认为这样并不能证明学生的习作水平就是真正的提高!作为作文主体的学生,是不能被拒之于作文评改的“大门”之外的。而且也忽视了对自主修改的重要性的认识,助长了松懈懒惰的不良学风,抑制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所幸在不断深入的继续教育活动中,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认识到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如何真正在作文教学中还学生以主体呢?自主修改就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改变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方法,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四、教给学生修改的基本方法

(一)首先教给学生修改的基本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增加:内容不具体的要增加,要写具体;

2、删除:删去重复啰嗦的内容;

3、调整:条理不清楚、语句颠倒的内容要调整;

4、连接:不连贯的地方要连接成连贯;

5、改正:改正错别字、不恰当的词、标点符号和不通顺的句子。

(二) 教给学生几种常见修改符号: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五、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修改作文

(1)教师示范改

要培养学生自批互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还必须为学生引出一条可循的路子。应采用“先领后放”的批改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人自改能力。每次作文,可针对一个共性问题进行修改,如:书写整洁、错字专题、病句修改,书信格式、文题对应、演讲稿格式等。

(2)学生自己改

一篇作文写好以后,过上几天,自己再读读,往往会感到不满意,甚至还能找出一些毛病来。因此,文章写完之后,要反复看,反复修改,这样,原来不

完善的地方就会逐渐完善,原来错误的地方就会得到改正。反复地修改文章,可以培养评改作文的能力,还可以较快的提高作文水平。

(3)小组互评互改,相互合作,共同提高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对同伴的作文特别感兴趣,于是 我采用了四人一小组进行作文评改的方法。

1、在评改之前,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具体提出一些要点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修改。并提出要求:(1)圈出错别字,并改正过来。(2)用直线划出病句并指出原因。(3)用波浪线划出好词好句。(4)简单写出修改意见。

2、学生针对以上要求,让每一篇作文在同一组的四人中轮流批改,可以把不通的句子改通顺,可以把不当之处划出来并予以提示,也可以把它改成正确的,甚至可以随手写下自己对某一句某一段的感想。

3、通过学生间的改改画画,圈圈点点,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学到了习作方法,学生修改之后,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把修改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允许他们有不同的看法,给每个学生辩论的机会,为什么这样写,我觉得如何如何等等。使学生逐步形成主体地位的意识,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在批改中学习,在辩论中提高,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还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读好词好句,让学生在批改别人的文章时,不能只看别人的缺点,应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及时向别人学习,通过朗读别人文章中优美的词句,取长补短,同时,也能使习作本人及所有的同学感受到习作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

5、在文尾写上自己的评语。

学生根据相应的标准写上自己的评语,比如:文章的题目与既定的主题范围是否相符;文章的主体内容是否紧扣中心;开头结尾的处理、结构安排是否合理;文章的过渡语段设计以及优美精彩词句描写等。

6、明确评定等级。

评分标准如下分为四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定从良好入手,以此为分界线,确定等级。

最后,请自己的老师或朋友进行批改,评分,并根据学生的原文和评改情况一并提出写作或修改意见。

六、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

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主修改作文的水平,最终目的是达到学生自己习作、自己修改出更好的文章来。训练学生自评互改作文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进行训练,训练的原则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分阶段进行,各有侧重,互相交叉,相辅相成。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一种好的行为技能和心理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仅仅停留在偶尔为之的层面上,要长时间坚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这种修改方法,灵活运用到修改自己或别人的文章中去,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切实推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的实现。

第二篇: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诗歌

二十世纪的车轮正在驶向尽头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歌唱

我们——90后的种子开始生长

太阳当空照,我们沐浴阳光

花儿对我笑,我们感受馨香

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美好

改革开放春风吹过

我们享受着它的温暖

中华民族巍然屹立

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幼小的我们

在花园般的祖国茁壮成长

踏进新世纪

我们最年轻

我们立志要创造中华民族的辉煌

我们是不平凡的一代

我们有自己的理想

自信,乐观,开创

是我们个性的张扬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花朵般的我们

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我们有自己的主张——

是的,我们是90后

未来的我们一定会

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第三篇:我的教学故事之“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

新学期已经过去一半多了,对于刚刚进入高中教学殿堂的我来说,跟教学有关的一切还只是有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这半个多学期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一个道理:“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当然,我这里所说的“鱼”只是个打比方的说法,我这里的“鱼”指的是“知识”,而另一个“渔”则是指自主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做题的方法。

回想自己当初作为学生的时候,一问到老师或数学学习好的人“怎样把数学成绩提上去”的时候,得到最多的回答是“数学没什么技巧,就是上课听懂,课后多做题”。诚然,要想提高数学成绩,多做题肯定是有必要的,可是我认为,那是对于资质稍微好点的学生来说的,资质好点基础好点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知识点都听懂,课后根据学过的知识点做题,不同类型的题多做一些,新学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长期以往,数学成绩肯定是还不错的。但是,那些资质稍差基础较差上课注意力又不够集中的学生这种学习方法也适合吗?

我认为,这一类学生首先对他的要求就不应该是做题了,而是要把新学的知识吃透了,然后再学会如何运用新的知识去解决题目。作为老师,对待这一类学生就不能向对待资质和基础知识都稍好的学生那样了,对待这一类学生,不仅要教会他们新的知识,而且还要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运用新知识做题的方法,长此以往,会培养出他们自主学习和思考知识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数学成绩,学好数学这门课。这就是我所认为的“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

第四篇:拓展心得体会团队训练要授之以渔

团队训练要授之以渔

我校团委一向重视对共青团干部的培训工作,继去年组织部分学生团干部参加素质拓展训练后,5月27日,我校教工团干部一行18人来到了明阳天下拓展训练基地,以"神农先锋"命名的小分队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培训活动。

"破冰"营造了一种和谐的组织氛围,让原本不太熟悉的成员之间有了更多交流与沟通的空间;"背摔"则鼓励了队员们克服了无谓的心理恐惧突破自我,同时建立和体验了对团队成员的信任感;"电网"则考验了团队整体策划能力;"天梯"和"救生墙"不但考验了队员们的体力极限,同时也体现了团队团结合作的无限力量。

接下来的正式训练部分,高空项目帮助建立面对挑战及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移桩接水"、"罗马炮架"帮助培养全体成员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越障"考验团队面对挑战时的反应能力,"泅渡"既对创新思维提出了要求,更是对团队合作的考验。

最后的"沙雕"项目是大家共同参与的团队项目,各队按任务书制作沙雕,最后各队作品共同组成一个大团队的作品。通过这个项目,大家树立起大团队观念,增强了对团队的信心,享受到团队工作的乐趣。

虽然只有短短一天时间,但五个经典户外素质拓展项目有效加强了团干部们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了大家相互间的信任和协作精神,提升了团队凝聚力,激发了队员的潜能,使队员们感受到了克服困难的愉悦,培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出色的团队精神。

培训结束后,团委还将组织培训心得交流活动,将拓展体验的收获进一步深化,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共青团干部都能以高昂的工作热诚和拼搏创新的动力投入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本文选自明阳天下官网,转载请指明出处

第五篇:授之以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巧谈小学习作教学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赤堇小学 程丽娟

【摘要】当前大多数小学生的习作仍处在“涛声依旧”的尴尬境地,对习作往往显得被动、消极。传统的习作教学方法还是变相地占据了习作教学的过程,脱离实际的盲目指导,单调、乏味的照葫芦画瓢。鉴于当前习作教学由于应试的需要,多数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笔者认为在习作教学这块领域有必要探索出一条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归本真 放飞想象 创新 融会贯通

新的课程理念给习作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小学习作改革十分活跃,新思想,新观点,新经验层出不穷。但据调查,小学生的习作状况仍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对习作依然显得被动、消极,或虚假、单一,框架化,或者为了应付任务,马虎了事。结果导致学生害怕习作,面对习作无话可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我们目前只运用了脑力和体力的一部分。”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弗坦也认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未被开放的潜能,他们多数人具有可变性优势,通过思维训练的强化,可以把未被开发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为此教师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进行习作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手写我心”,回归童真。努力创设有效的习作环境,探索出一条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巧选题材

(1)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材料可写,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平时对生活观察的不够仔细。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加上现实的各种原因导致有些孩子们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周围的亲情,友情等等。孩子们的作文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了儿童作文的概念。强调儿童要用童心去写作,写出真实,让习作真正变成“喜”作。童心无邪,孩子们是最真诚的。教师需适时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留意生活,学会在一滴水里倾听大海的声音,把小作文引向大天地。

著名的特级教师张万化老师的开放性作文教学体系中就提出了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的思路。张老师认为:学校是社会的细胞,要使作文教学的过程逐步变成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生活场景”。作文教学要向学生的家庭和社区开放,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努力实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才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帮妈妈提壶水,父亲节里送爸爸一张贺卡等等,这些生活的小细节无不处处充满了温情。孩子们只有学会了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有话说,有感发。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这样一句话:听到的,过眼云烟;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刻骨铭心。—(I hear,I forget.I see.remember.I do.I understand.)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只有当学生真正的“我手写我心”,才能回归儿童的本真,真正做到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

(2)激发学生想像的潜能,拓展各方面能力。

《语文标准》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像”,要“写想像中的事物”,要写“想像作文”。学生的作文没新意、没创造,模式化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乏想像力,特别是缺乏创造的想像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激发学生想像,培养习作的的创造性。

1.写童话故事

鲁迅先生曾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像力一旦得到激发,脑中会浮现出生动、新奇的意象。现在的孩子们大都是抱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长大的,童话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们好奇的心。教师如果利用这一点,让他们编写童话故事,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鲜活的材料,还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如写写《龟兔赛跑后传》,让学生开动脑筋编一个童话故事,既丰富了学生的想像力,又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情感教育。

2.关键词想像

小学生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处在创造性想像能力发展的最佳期。丰富的想像力能够使学生思维活跃、语言丰富。出示一些关键词语,让学生进行想像。既弥补了学生漫无目的想像的空白,又有效地提供了想像的空间。比如用“池塘、青蛙、电网、饭桌”可以写成一篇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作文,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不要滥杀野生动物。

3.以憧憬未来想像

小学生对未来的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强烈的新奇感让他们敢于、乐于去设计未来的生活。如《二十年后的我》,让孩子们设想自己的未来,增强主体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还可写《未来的桥》、《未来的地球》等,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和创造的潜能。

4.看图想像

根据单幅图或多幅图进行想像作文,鲜明的图画往往能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等感官,擦出灵感的火花,那么写作文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快乐的体验。

(3)充分利用现有的课本资源,推陈出新。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生动的课文,只要我们的老师拥有一双独具匠心的慧眼,就能够从中挖掘出丰富的习作材料。《语文标准》就提出“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而小学语文课本也确实提供了这样一个习作训练的平台。像把古诗《赠汪伦》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情景诗文融为一体,无不是一篇美文。还有续写《凡卡》的结尾,缩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等。

二、巧用语句

1.学会修改语句

“三句两年得,一吟双泪流”,诗人贾岛在推敲字句上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模范。对于修改作文,小学生的心理有种种障碍:有的想改却不知道怎么改;有的缺乏耐心,走马观花;有的例行任务,马虎了事。多数学生作文写完后,轻率地一交了之。修改作文,是使写出来的字、词、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更直接地为写好作文而服务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标准》就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节。如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等等,如第二学段要求“学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由此可见,修改作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运用语感和修辞

《语文标准》在第四学段中就提出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如这样一句话:

“妹妹把耳朵凑近我,生怕丢落几个字,滚在地上摔碎了。”

如果从语言规范来看,这是行不通的句子。但是借助语感,揣摩妹妹当时的心理,读来又是那么贴切。它形象地表现了妹妹的小心翼翼与可爱之处,语言活泼、精辟。

修辞,在我国古籍中出现很早,《周易·乾卦》中就有“修辞立其诚”的说法。陈望道先生认为修辞原是为了达情传意,因此修辞是一种更好地表达情感的手段。小学阶段已涉及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夸张等等,例如:古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与西子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天然风韵,不管怎么打扮都美不可言,用西施的美来比喻西湖,显得形象而又巧妙。

3.运用积累的词汇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师应鼓励学生平时多看课外书,做摘抄笔记或读书笔记,把积累的词汇,精彩的语句运用到习作中去。《语文标准》在第一学段中要求“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中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古人说得好:“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是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小学生正处于知识接触力强,而自身接触的范围窄的境地,经常地阅读课外书,及时地了解外界的信息知识,有助于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主动关注并思考周围发生的事,那么作文就有话说,有内容写,写出的文章也就有意义、有深度。例如:根据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组织学生举行一次以“知荣知耻”为题的班队活动,谈谈周围发生的真人真事,讨论并思索周围的一些现象。不仅是一次很好的德育活动,还是一堂丰富多彩的习作实践课。

三、巧取题目

题目,是习作内容的直接反映,是作文的眼睛。小学阶段的作文大部分为全命题、半命题和按规定要求而自由拟题的。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作文中也渐渐充塞着假、大、空等功利化的思想,缺少了儿童的语言,束缚了儿童的个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语文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小学生天性纯真、好奇,又善于表现,乐于创新。我们把拟题的自主权交给他们,无疑是给予了他们一次表现的机会,

一个漂亮、有吸引力的题目应该具有趣味、有新意;富有内涵、耐人寻味;简洁明了、优雅等特质。

新,指的是不写似曾相识的老一套题目,要有新意,从题目的措词上就给人出奇制胜的感觉。趣,指题目讲究趣味性,使人一看题目就兴趣盎然,有一吐为快之感。如《年轻的奶奶》、《不小的小事》、《我想当男子汉》、想象丰富的《剪发讨论会》、《假如我回到了远古时代》等。

作文的题目要有内涵,有深度,值得去咀嚼、寻味、深思。如寓意深刻的:《向导》、《我心中的歌》;诗情画意的:《冬天是一支银白色的歌谣》、《彩虹桥》;特点鲜明、语言精辟的:《奶奶的唠叨》、《妈妈的雷声》、《我是我爸的儿子》等。

四、巧起开头

《语文标准》虽然很少提到关于写作知识方面的要求,但是并不是说对写作知识敬而远之,避而不谈。在淡化写作知识的同时,适时地让小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在淡化中渗透,在渗透中融会贯通。这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文章的开头素有“凤头”之说,让人乍一看,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传统的开头有开门见山、先声夺人等说法。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开头:“„„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语言简洁,意思明了。先声夺人其实是把突出中心或烘托气氛的笑声、说话声、唱歌声等声音提前放在开头,造成声势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如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能说会道、八面玲珑的“凤辣子”。例如:学生习作《拔河比赛》的开头:“‘加油!加油!„„’操场上响起了一阵阵的呐喊声„„”

“万变不离其宗”,其实我们不妨看看小学课本里一些文章的开头,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以排比开头的《我爱绿叶》,层层推进,气势宏大,情辞恳切;以传说开头的《太阳》,使说明文的趣味与严谨相得益彰;以中心句开头的《别了,我爱的中国》,一唱三叹,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五、巧束结尾

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一个精彩的结尾会使全篇文章大放异彩,熠熠生辉。像常见的首尾呼应、自然结尾、总结全文等,还是小学生语文中必须掌握的阅读能力。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归纳,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

“教是为了不教”,习作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写作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语文学习的自信心,逐渐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写作实践中锻炼并提高写作能力,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积极效果。

老子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上一篇:生猪良种补贴实施方案下一篇:素质拓展训练活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