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笔

2024-04-2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笔(通用12篇)

篇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笔

紧张的考试结束了,我也如释重负。一年来,是苦是甜,也只有自己知晓。望着孩子们开心的嬉戏与玩笑,真不知该怎样帮他们面对考试的结果。也是,几家欢笑,几家愁,孩子们又惧怕什么?倒是苦煞了做孩子的父母……

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帮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一颗奋进的心,足矣。

让孩子试着学会淌河,要比背着他过河,更使其受益终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只是一种目的或结果,是现成的事物;而钓鱼(渔)是一种手段,是创造事物背后的逻辑和方法,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然而,要做到“授人以渔”并不容易,也并非是每个人的期望,既要有授予者的个人意愿,也要有获得者的主观需求。

授予者的性格和意愿,决定了授予的是“鱼”还是“渔”

授人以“鱼”,对于授予者来说,给予的仅仅是一个现成的事物,只是一次性的消耗,对他持续创造该事物的能力不会产生影响;而授人以“渔”,则意味着授予者的能力优势将会相对减弱,因为这样会创造一个具有相似或相同能力的竞争者,通俗地说,就是“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所以,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们更愿意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

但是,也会有人无私地“授人以渔”。第一种是乐于助人、善于分享的人,乐于告诉别人“Why”,而不仅仅是 “What”和“How”,他们认为人们只有知道了“为什么”,才能够知道“是什么”和“怎么做”;另一种是追求自我实现和快乐成长的人,他们认为只有自己周边的人成长了,自己才会变得更强大,所以会“授之以渔”来帮助他人成长,帮助他人成长其实也是帮助自己成长。当然也会有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所以,有些人喜欢授人以“鱼”,也有些人乐于授人以“渔”,因授予者的个人性格和意愿而定。

获得者的需求和动机,会直接影响授予者的意愿和决定

授人以“鱼”,对于获得者来说,是自己达到的某一目的或得到的某一结果;授人以“渔”,则意味着获得者能够获得持续达到某一目的或者得到某一结果的方法和技能。但事实上,人们更愿意得到的是“鱼”而不是“渔”,更愿意得到是现成的“干货”,而不是创造“干货”的`方法,更愿意得到是现成的事物(“是什么”),而不是创造事物背后的逻辑和方法(“为什么”和“怎么做”)。因为,得到“鱼”的成本较低,而且简单、直接、快捷,短期能够立竿见影;而要得到“渔”,需要很大的学习成本,而且有难度、见效慢,需要长期的努力才会有效果。

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网上这样提问以寻求帮助。如:“年度计划如何来做?有谁可以分享下你们的年度培训计划吗?”,“如何来做年度人力资源规划?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公司今年要推行绩效管理,上级要我制定一个绩效管理制度,请各位大侠支招!具体要如何来做?有哪些步骤和方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从这些提问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获得者的个人需求和动机。有的人需要的是“鱼”,如某些具体的方案、指标或计划;有的人需要的是“渔”,如某工作如何开展?需要哪些步骤?注意事项?等等。获得者的这些需求和动机,会直接影响到授予者“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的意愿和决定。

掌握求教的方法和技巧,“鱼”或“渔”因你而定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并无好坏对错之分,要因获得者和授予者的需求和意愿而定。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重要或不感兴趣的工作和事项,在寻求别人帮助时,可以只要“鱼”,“渔”可要可不要,可直接提出具体需求和帮助,例如“谁能给我分享某某方案吗?”;对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可以先“渔”后“鱼”,提问要详细具体,循序渐进,首先陈述目前的现状,然后说明遇到的问题和障碍,最后提出具体的帮助或期望的结果;对于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可以先“鱼”后“渔”,首先说明情况,请求给以相关资料参考,把当下的问题先解决,然后再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疑问和帮助。同时,需要了解授予者的个性和意愿,对于喜欢“授人以鱼”的人,就尽量提一些关于“鱼”的问题;而对于喜欢“授人以渔”的人,就尽量提一些关于“渔”的问题。否则,不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且还会使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

篇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笔

——教学感悟点滴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我们无法让学生掌握足够的,能应付未来挑战的知识,但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迎接挑战的能力,这才是教育者的明智选择。

我在多年的语文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以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我都想方设法在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如我教《鸟的天堂》一课,我就采用了以下步骤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

首先让学生学会解题。让学生读题目,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谈自己认为所谓天堂是什么样的,再让学生谈题目中的是天堂,最后再让学生针对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其次读课文,归纳文章内容,并分层。让学生根据同学们的提问,初读课文,归纳出主要内容,然后再熟读课文给课文分层,并让学生说出这样分的理由。

再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鸟的天堂》一文的重点部分是两次去所见不同。第一次去鸟的天堂只看见了美丽繁茂的充满生命力的大榕树,让学生自己归纳作者写了榕树的根枝叶,并让学生读这一部分并体会体会。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许多鸟,让学生精读,进一步归纳鸟的多、颜色、种类等。在读的过程中体会鸟的天堂的美。这样学生就知道了一篇文章怎样去分析,以这样去读懂。

最后让质疑问难。“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我一般把它放在一堂课的后半部分来处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大榕树为什么是鸟的天堂。这个学生动了脑筋,提出了这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篇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笔

一、激发兴趣, 积累素材, 调动写作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尽管兴趣有先天因素, 但更多的是后天的培养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可巧妙地加以引导和激发,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变其“要我写”为“我要写”。同时, 让学生走出课堂, 到大自然中、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 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表现欲, 鼓励学生去创造性地写作。

作文没材料就像裁衣无布和做饭无米, 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 家长对孩子的早期启蒙教育几乎空白, 学生基本使用方言, 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着普通话表达能力低下、阅读量少、词汇积累贫乏的缺陷, 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痛, 苦于不知写什么才好, 往往缺少个性, 千人一面。别人怎么说, 他也怎么说, 没有自己的见解;别人怎么写, 他也怎么写, 缺乏自己的创意。无病呻吟的现象十分严重, 吹牛、忽悠、撒谎:写父母就是“冒雨送我上医院看病”、写老师就是“挑灯批改作业”、写同学就是“帮助生病的我补习”……事例虚假、空洞无物。其实, 与城市学生相比, 农村孩子在实践能力和作文素材积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会干农活, 会放牛、喂鸡、赶鸭;夏天时常上树捉知了, 下河摸小鱼小虾, 以及捉迷藏、翻跟头。有着这么丰富的课余生活, 就应鼓励学生把所见所闻写成日记或作文, 并让他们消除各种顾虑, 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样学生会兴趣大增, 写作起来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每次活动前教师都要先布置写作任务, 这样学生就能有目标地去寻找材料, 写出文章来。在寻找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素材, 但不是所有的素材都能用到当时的作文中去, 这些素材如果不用文字及时记录下来, 很快就会忘记, 使素材的积累成为一句空话。因此, 教师要求学生勤动笔。无论是参观、观察还是调查访问, 都一定要做好记录。此外, 教师应要求学生平常看书时随时随地做好记录, 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

二、留心观察, 用心体验生活, 捕捉事物特征

要想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写, 阅读固然必不可少。但光靠阅读是不行的, 教师还必须教会学生走进生活, 学会观察和体验生活, 进而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的素材。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 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 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 就要多观察, 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把观察锻炼成习惯, 锻炼成第二天性, 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炼的功夫。教师要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 从中猎取写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例如, 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动物, 让他们从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观察,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有许多新发现, 也产生不少疑问, 如“鸭子能下水游泳, 公鸡为什么下不了水?老水牛会尿尿, 公鸡为什么不撒尿?”对学生的疑问, 我不急于回答他们, 而是引导他们去查阅资料, 寻找答案, 这就使学生积累了更多的习作素材, 学生提笔状物时, 字里行间就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其次, 引导学生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 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让他们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 使其学会刨根问底, 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还要求他们走向社会, 同更多的人接触, 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 从而思索一些东西, 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

三、多写多练, 提高能力, 功到自然成

课内外的大量阅读, 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 知识增加了;仔细体验观察生活, 让学生有话想说了。但是, 学生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某一件事或某一观点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设置疑问, 启迪学生的智慧, 或者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可由其他学生给予解答。同时, 学生要想掌握写作规律, 还应多写多练,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写出好的文章。教师可以布置周记, 让学生把每天听到、看到、读到和想到的一切用最贴切、最恰当的语句, 以最合理的顺序记录下来, 长此以往, 习惯成自然, 学生自会把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写成文章了。这样, 写作时学生就不会无话可写、胡乱应付了, 因为学生已经愿意把一切诉诸文字、吐露心声。当然,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改写、缩写练习, 进一步提高其写作能力。

篇4:“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经济规划师、中国国家人才网专业人才库成员。

邮箱:duxueying666@163.com

赵江的公司是一家系统集成供应商,他的销售团队有12人,负责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业务,在完成公司目标上进度缓慢,这些上岗仅有2-3年经验的员工能力明显不足。为了提升销售团队人员的能力,他每周都抽出特别的时间教导他们销售技巧,针对团队成员上报的困难,赵江提出他的看法及解决方案。一个季度下来,他发现有许多团队成员在销售行为上仍重蹈覆辙,无法自培训中获益。这些销售团队成员的工作习惯仍然根深蒂固,仍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与顾客低效率地交流。面对这样的状况,赵江很困惑,不知道是他团队成员素质低落还是他自己在沟通上有问题,或是所用的销售团队成员的素质是不堪造就?

案例中赵江在对员工培训时,把自己所谓的销售技巧当成一成不变的知识教给员工,以此替代对员工进行营销理论、营销策略、营销能力的系统培训。使员工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无从下手、难以施“技”。除此之外,面对员工上报的困难,他为他们直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使员工习惯于依赖和坐享其成,扼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和独创性,破坏了员工赖以成长的土壤,犯了“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的错误。使自己的销售团队成了一支“羊团队”,这正是众多创业者最常见的错误。

那么,案例企业该怎样做呢?

第一,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特点目标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方案,聘请专家授课,对员工进行营销理论、营销策略、营销能力的系统培训。使销售团队的成员能够根据自己所负责区域的市场特点找准自己的营销定位,以求先谋者胜,避免“掘井九韧而不及泉”;根据区域的人文环境创意自己的营销文化,以文化渗入消费者心中,形成产品品牌对消费行为的强势拉力,产生相应的产品溢价;根据相关产业知名品牌产品的特点,采取“借树开花”、“借梯上楼”、“借水行舟”等方法策略,整合相关社会资源为自己的经营资本,尽快完成“由蛹化蝶”的逾越;根据市场环境、经营理念、客户心态、拥有资源、核心能力等五大要素制定自己的营销战略,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思维风格,引导自己进退有据、左右逢源,再上一层楼,再越一座山;另外还应采取读心营销、品牌营销、娱乐营销、破点营销、板块营销、拟人营销、终端营销等行之有效的营销方略来构筑自己科学的营销战术体系 。

第二,对员工在销售中遇到的问题,不要仅仅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与员工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思路,让员工按照思路和思想方法自己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员工经过多次解决问题的实践以后,员工就能自己独立解决销售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应变能力、独创能力大大提高,成为在市场竞争中能独当一面的销售人才。先有非凡之人,后有非凡之事。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的定力,是无型资产。在员工队伍建设上,多数企业在靠老板拉动,而非机制拉动,特别是初创企业更为突出,这是制约员工独立工作、大胆创新、更快成长的重要因素,企业应该建立必要的用人机制、科学的育人机制,把员工变成一支支猛虎、有勇有谋,让机制塑造员工,不要让员工成为老板鞭下的绵羊。

篇5: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论文

一、模仿与创新

我们都知道,“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习字要临帖,画画要临摹,作文也要从模仿开始。模仿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模仿课文。一位同学要写植物,怎样才能写得好呢?课本里就有叶圣陶先生所写的《爬山虎的脚》,写得细致入微,让人惊叹不已。找出这篇文章,仔细揣摩,再仔细琢磨,不愁写不出一篇好文章。

当然,模仿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学习过程。模仿使我们能逐步懂得写作的基本规律,熟练了,便能“仿中有创新”。一味地死记一些优秀的文章,这样只会让学生做个被动学习的“木偶”。作家陈本昌在《我的老师关鸿》这篇文章中,写到自己和同学去观察云的日记,写的都是白云由棉花变成蘑菇,从羊群变成老翁。后被关老师教育:“日记要写自己的眼看到的,自己的心想到的,两个人永远写不出同样的日记!”他从此懂得了一个道理,作文要写出自己亲眼观察和亲身体会到的东西,这就不会和人家一样了,抄袭和太多的模仿,都不能说是作文。正确的模仿,不会影响你的创造性,因为一切创造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能使你在初学作文阶段增加成功的体验,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和志趣。

二、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写出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常见的作文病症就是言之无物或内容空泛,病因是缺乏生活体验,未能很好地捕捉生活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明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科书上,要深入到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干预生活,认识生活,培养自己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取长补短,使材料“为我所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语文这一生活与工作都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是提高学生御用语文的有效途径。“观察是丰富生活认识的途径,思考是训练潜能的迁移。观察获得学习生活的资料,思考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如何把握所观察事物的特点”。

篇6: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笔

从顶岗实习以,我越越懂得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的含义,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因为知识永远在不断更新,人的一生中,还有很多知识有待于将学习,因此学生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能终身修行

现在很多教师都很明显的感觉到,大多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差,他们不会自己去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不能对学生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也不能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而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全依赖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一旦脱离教师,学习就没有了目标和方向。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觉得一名物理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物理知识以外,更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物理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教材,能,环保,生活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要充分利用物理实验,设计实验现象明显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用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的信心,物理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进步和好评,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至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学生以无穷的力量。锻炼学习意志。“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和引导学生总结是学习技术因素指导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对综合问题,要注意认知层次,由易到难步步设问,对学生错误或回答不全的进行反问,促使学生不断的思考。

篇7: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笔

策略

内容提要:单词学习策略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复杂的系统,小学单词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科学进行。本文就小学英语高年级单词教学过程中学困生单词学习策略形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若干学困生单词学习策略培养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小学英语 学困生 单词 学习策略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学习能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尽相同。部分老师认为学生因为基础差,不勤奋,不专心而成为学困生。但这类解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个小学高年级的英语学困生听了老师上述批评之后,仍不知道该如何去努力。笔者任教小学英语五、六年级十年,经验表明,很多学困生都曾尝试过努力学习,但最终没有成功,由此可见,在“基础差”、“不勤奋”、“不专心”一类解释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即学困生学习策略的问题。

一、什么是学习策略

很多人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其实与学习方法相比,学习策略涵盖的内容更加全面。学习策略是指有目的地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设计、组织、监控、反馈而选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手段,它包括学生为了有效学习采取的各种学习步骤。从抽象意义上讲,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在操作意义上来讲,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调控的统一体;从结构意义上讲,学习策略是由学习方法和学习调控等方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策略是学习执行的监控系统,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愿望是为了用较少的“消耗”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学习策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英语课程标准》中把英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在数量上相对少些,多数是较为简单和具体的策略。所以《英语课程标准》中没有对这些策略分类,而是把这些策略统称为“基本学习策略”。主要包括: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对所学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尝试阅读英语故事以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学生英汉词典。

二、学困生单词学习策略的形成和纠正

某些老师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的事,他们喜欢怎么学就怎么学,老师改变不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形成有效学习的策略虽然主要责任在于学生,但并不表示教师就没有责任。相反,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策略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策略不是自发形成的,尤其是小学生,没有教师的指导,只凭自己的努力,很难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那么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师究竟该如何在单词教学中对学困生实施学习策略的指导?下面我就从学习策略形成的特点,以广州市小学五、六年级学困生单词学习策略的形成以及变化发展过程为例,来进行分析。

1、单词学习策略的形成是行动和实践的过程

小学生学习英语单词时实际上都有自已的策略。有些学生喜欢多听、多讲却不喜欢动手去写,有些学生能记住单词却不能流利对话。所以,当教师想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时,需要用一套新的学习策略来逐步代替他们现有有的学习策略。

比如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学习单词时,有可能会采用给单词标注有相似发音的汉字,这就是他在执行单词认读的学习策略。不管这种策略是不是有利于他的发音,实际上他已经通过行动来执行自己的学习策略。当老师的教导他这种学习策略不利于培养自己的正确发音时,他也不可能立即丢掉这种策略,因为他需要新的行动来代替原来的行动。在他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记忆单词时,这种学习策略会持续下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英语老师抱怨学生在英语书上写满汉字而屡教不改的原因。

2、单词学习策略的形成是体验和反省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即使教给学生发音规则,很多学困生还是喜欢走标汉语的老路。这里就要提到学习策略的体验特征。有了学习行动,也就有了学习体验。学困生进行学习活动时,必定产生某种体验。比如,一个五年级学困生现在想改变自己给英语单词标中文的习惯,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根据字母的发音规则去记忆单词的语音。这显然是一种新的学习行动,伴随着这种行动而发生的是他内心的崭新体验。这种体验可能让他觉得新奇、愉悦和富有成就感;也可能让他觉得枯燥乏味,甚至无效,短时间内出现学习滑坡现象。这时如果没有教师及时的鼓励和有针对性的指导,他就会放弃新的尝试,重新使用以前的学习策略。

3、单词学习策略的形成是矫正和适应的过程

过去学困生不懂得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不自觉地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尽管他已经知道这样做的弊病,但是,他仍然需要用一段时间的训练来矫正这个习惯,否则他就会依旧执行原来的学习策略。新的行动带来新的体验。学困生曾经很适应用汉字注音的方式去记忆英语单词的发音,他已经习惯于给每个单词都标上自己认为合适的汉字,而且这种方法曾让他有过成功的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对按字母的发音规则认读单词有一种不适之感,于是他还要经历一段适应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耐心细致,不能急于求成。宽容地看待学生在认读单词过程中出现的“卡壳”现象,教师的爱心能尽量帮助他们缩短适应期,让他们坚持训练正确的学习策略。

4、单词学习策略的形成是发展和创新的过程

学习策略的发展性特点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实现个性化学习(individualized learning)。个性化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愿望和潜力来规划学习内容、方式、目标等。而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方式目标都是不同的,这样他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困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本上形成了自己认读单词的学习策略,但是这单一的学习策略并不能解决他英语学习中所有的认读问题。在他从四年级升上五年级时,发现很多英语单词的发音是不规则的,而他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不规则发音的单词。这时候,他就需要对原来的认读学习策略进行不断的补充和调整。所以学习策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和创新的过程。此刻,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就不仅局限于自身指导,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的平台:天河部落、小组经验交流、专家讲座、电视英语学习节目等,把资源策略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中去,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自己的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三、教师如何引导高年级学困生发展自己的单词学习策略

1、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高年级学困生最初的单词学习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而且这种形成最初是无意识的。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初步形成的学习策略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让他们自主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中反思就是指学生对自身学习加工过程的思考。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也就让他们学会了调控学习的重要能力。教师可通过问卷来了解学生思考哪些是他们认为对学英语有用的方法,如怎样通过听、说、读、写来交流,怎样更好地利用各种材料来学习,怎样区别英语学习与其他科目(例如语文拼音)的学习,并将其他科目学习中有用的方法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例如:你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经常主动回答吗?你积极参加课堂上的小组活动,与别人合作吗?你上课能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吗?你现在的作业书写规范,字迹清楚吗?你能总是根据需要进行预习吗?你经常对所学的课文主动复习吗?你会通过观看英语节目,阅读书刊,上网等途径丰富英语知识吗?看见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你会想用英语应该怎么来说吗?遇到不认识的英语单词,你会查字典吗?

通过对我校高年级的学困生的调查,表明当前他们至少缺乏下面一些学习策略的基本素养: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估能力、学习情绪的调控、信心的保持、合作精神、自主学习方法。通过调查评价,学生可以清楚自己在哪方面的学习策略比较欠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及时反思,并依次设立短期学习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进学习策略。

2、改变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策略

单词教学策略和单词学习策略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运用最佳教学策略的教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养成寻求最佳策略来帮助自己获得发展,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从教学策略的选择入手,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当前阶段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教师应该走的第一步。而后对症下药,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困生寻求并运用“目标学习策略”。如五、六年级学生面临的最大学习困难是单词的认读,那么教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认读策略的培养,如经常复习最基本的、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采用整体感知方式呈现、教读生词;渗透字母或字母组合发音规则的教学;经常对比、类比相似的单词;以及一些趣味性的联想认读教学等。这样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自主寻求最佳词汇认读策略的习惯。

3、通过单词学习策略的培养促进学困生的有效学习

学生要通过真实的学习任务才能有目标地联系策略。这种实践活动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发生。在学习策略课堂教学之始,教师在更大程度上控制着教学活动。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更多地、更具体地示范目标策略的使用。而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便更多地引导学生来使用这些策略。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教师逐渐提高要求,直到他们能独立地运用这些策略。例如,在五、六年级的词汇教学中,除了根据发音规则去记忆单词以外,我还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趣味型词汇联想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先示范对例词做出一些趣味性联想:shelf——She likes fun.Family——Father and—mother。然后逐步让学生在接触生词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种方法使音、形、义结合,词句结合。让学生回顾了已学的词汇,而且找出新旧词之间的联系,效果良好。学习任务结束时,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和展示自己。这样学生能对他们自己觉得有效的策略进行学习的迁移,把这些策略运用到其他情景的学习中去,设计出有利于他们自身的策略。如在交流活动中,学生说出各自词汇记忆方法,往往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如:engineer——English in beer. Actress——Act in a dress.这两个单词的记忆方法与教师在上文中所提的方法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创新的地方。如果学生能达到这个阶段,那么这种学习策略指导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因为学生已经成为这种学习策略的独立运用者,并能通过这种策略调控自己的词汇学习。同时,通过实践,部分学生甚至改进了原先教师所传授的学习策略,并发展了自身个性化的学习策略。研究表明,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运用和迁移,从而提高他们对这种学习策略的运用水平。

四、指导高年级学困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习策略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短时间内只重点训练一种学习策略

心理学家Moely(1969)通过图片记忆的任务来研究不同年龄儿童的组织策略能力。结果发现,5—7岁儿童中自发使用组织策略的倾向不明显,8—9岁儿童开始出现自发使用组织策略,10—11岁儿童表现出较强的组织策略。Flavell(1970)也通过一项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儿童学习策略运用的实验发现,学习策略的自发使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年龄越晚的学习者越容易掌握。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短时间内同时接受几种不同的学习策略的训练是不科学的。

1、教师有重点地向学困生做说明,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学困生做个别辅导

学习策略的形成有共性,但包含了更多个性化的成分。同一种学习策略也许对某些学生很有效,但对另一些学生却帮助不大。教师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对大部分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训练,关注学困生这一收效不大的“弱势群体”。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困难和想法,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做个别辅导,引导他们找到原策略中适合自己的部分,改进不合适的部分,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3、教给学困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监控和调整的方法

教师一开始就要教给学生如何掌握运用策略的时机,并让他们在广泛的情景中练习使用。并和学生约定,要将所学的策略尽量运用到平时的英语学习中。每次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小组交流,说一说:这堂课里,我学到了什么?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我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困难?这些方法里,我认为哪些是最有效的?而哪些效果不好?我还可以从老师或同学那里得到更好的方法来解决吗?合作学习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向别人学习,并学会监控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那么,离他们真正掌握学习策略这把钥匙的时间还会远吗?

篇8: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笔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应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活动;在社会上,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老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去听取生活中的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的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二、学好基础,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优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该背的课文要背诵如流,该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熏陶,体味谋篇布局,达到善于借鉴运用自如的目的。同时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因为,要使文章精彩,首先是文章有优美的语言和词语。这些内容从哪里来呢?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这样日积月累使学生获益匪浅。

如教《翠鸟》一文后,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从静态到动态,又从颜色到形体等描写翠鸟的外形,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是这样抓住翠鸟羽毛鲜艳及形体玲珑这两个特点,细致观察,才能写得具体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外阅读,扩充素材

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应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下笔才能洋洋洒洒。

四、勤动笔写,用好素材

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素材丰富了,还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还可以坚持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

篇9:“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关键词】方法;授之以渔;朗读;思考;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索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明确阐明了阅读在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中的作用。阅读性质的定位充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搞好阅读

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重中之重,而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学方式,即让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方法。

一、阅读教学中“读”占鳌头

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功夫兴味长。一篇文章只有反复读诵,才能领会其精华所在。朗读是阅读的基础,它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文章的记忆、领会、鉴赏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其中的道理是很明白的。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好多老师一味的讲解与分析,以期完成教学任务,自以为津津有味,而学生却一脸茫然。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就在于教师恰当地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用感情去朗读,或轻重缓急,或抑扬顿挫,或激越奔放,或深沉细腻,让文章的内容如同一幅幅画面展现在眼前,自然读者和作者的心意就相通了,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就领会在心中了,伴随着这种形象阅读,不用百遍而是一两遍就可以把握文章的精髓。

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篇送别兼咏雪的诗,诗的语言气魄宏大,描写逼真,给人以美的享受。在阅读之前,我首先告诉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全诗紧扣“雪”字,以雪开创奇情妙思,全诗处处提雪,处处绘雪,雪景衬送别,送别中绘雪景,景情合一,匠心独运。真是不读不知道,诗文真奇妙。”几句话激起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的兴趣,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便会主动地去解决诗文中的字词障碍和词语的情感色彩,同时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敲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同时还积累了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千古佳句。

当然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学会欣赏。读书要“声响处学”“以声传情”,我指导学生要注意从声调来体会诗文所蕴含的情感,力争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终于领会到了诗文的诸多美点:构思美,以雪开创奇情妙思;语言美,明朗而有节奏;意境美,边塞的自然风光与边关战士的精神风貌的完美结合。

从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总结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阅读,让他们在兴趣中去体味感悟胜过教师千百遍的讲解,朗读是启迪学生思想获得审美情趣的法宝。

二、阅读教学中“思”是基础

阅读教学中“读”固然重要,但如果在阅读教学中不加入“思”这一因素,“读”就成了无源之水。一个学生如果能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不断思考,那么他对课文的理解会不断加深。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思考,从而提出疑问,并在思考中解决,这样阅读和思考能力都能得到得高,随之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会加强。

北宋王安石的《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文眼”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使阅读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笔者在进行《伤仲永》的阅读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学生读懂课文参考课下注释后回答:“伤”是“哀伤、叹息”。我又问: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生答:一个神童因“不受之人”最终“泯然众人”。

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我们不妨教会学生运用思考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接下来鼓励学生思考,可以从文章的每一个段落中挖掘问题,也可以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想内涵上挖掘问题。思考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提出了“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受之人’与‘受之天’有什么样的关系?”等问题。

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的态度都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思考;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思考。其中,第1问“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被学生回答为“三个阶段”时,我顺势问道:“这三个阶段是平均用笔吗?”有学生答道:“不是平均用笔,而是有详有略。”这时,我提醒大家“有没有疑问要解决”,马上有学生质疑道:“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之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第一个阶段──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时阶段?”我让其他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经过几个学生的精彩发言后,我总结道: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古人早已懂得作文之法──详略得当。作为今人的我们,更应注意写作文时要巧妙地取舍材料。通过解决问题,煅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提高了分析能力,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

三、阅读教学中“感悟”的花朵

阅读教学中,我们最终还是能从“读”与“思”中得到启迪,即感悟,用所感所悟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结合所读的内容,陈述自己的思想感受,以及对阅读文中人事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写给学生马生的一篇赠序,目的在于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和许多文学作品一样,《送东阳马生序》也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因此,读者必须通过作品中有三分的语言去体会作者“十分”的用心,甚至超出这“十分”,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学习本文时,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探究,大胆创新,从中悟出道理。学生果然有创意,不仅悟出:刻苦努力,不畏困难;谦虚好学,尊师重教;还悟出了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等。诸如此类,均是学生感悟之花结出创新的硕果。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用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进行多元化的阅读教学,尊重不同学生的意见,启发每个同学有不同的感悟,正如鲁迅所说的《红楼梦》,“红学家看到的是‘易’,道学家看到的是‘淫’,才子看到的是‘缠绵’,革命家看到的是‘排满’,流言家看到的是‘宫闱秘事’。”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个体出发,积极思考大胆感悟,在感悟中发现有价值的争鸣问题,真正在阅读上进行创新。

篇10: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笔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导下,如何从过去传统灌输教学走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 者:吴雪琼 作者单位:潮州市饶平县第二中学,广东,潮州,5157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7)分类号:G42关键词:新课标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篇1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笔

其实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去摸索的,经历过才会懂,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假。就像高中时,会有无数个过来人告诉你好好学习,别像谁谁谁一样吊儿郎当,以后会后悔。但是我们依然各种混日子,因为我们不知道后悔是什么滋味。就像爱情,没有经历过恋爱的人永远不会懂热恋的滋味。知识的获取也是一样,唾手可得的东西永远不会被珍惜,用过之后就被束之高阁。习惯了填鸭式教育的我们都深感自豪,曾经的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算得了数理化,背得了史地政……那么现在呢,只有两个字,眼熟。然并卵,不会。

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交流起来很轻松,不会累。可能生活环境影响,也可能收益于教育方式,不喜欢刨根问底,更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一直坚定的执行着靠谁不如靠自己的信条,所以即使有时会走弯路,但是总会有收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忙碌着各自的忙碌,没有人有义务随时随地为你服务。

有句话说的好,“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曾经,放不下所谓的面子,不会拒绝别人,总是一副老好人的姿态,甚至很多时候是先人后己,牺牲自己、内心不快乐的同时并没能帮我赢得更多的感激与友情,甚至时间久了大家会觉得你做的一切都理所当然。记得有个人跟我说,你不能对所有人都一样,那样子对朋友不公平。对啊,如果对所有人都好,怎么能体现出对朋友的好,又如何能体现出友情的温暖呢。所以,慢慢的慢慢,我联系拒绝,刚开始时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慢慢的习惯了觉得其实明确的说不是对双方都好的一种交流方式。“少点套路,多些真诚”,大概就是如此吧。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今天课后师妹追着问我卡方检验是怎么回事。一开始耐心解释,并多次强调图书馆有excel的书,网上也可以查到详细资料,但还是一直追着问到底怎么学,我真的表示很无语,真想一句“不会自己查啊”扔过去,还好理智控制住了冲动。并不是我没有爱心和耐心,不想教她,而是这种东西并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查查资料就能懂得事,为什么一定要别人一句句话给解释明白呢。退一步说就算脑子不灵光,至少查一下,带着不懂的问题来问,会显得更真诚一点吧。当然,我自己也有问题,不愿意麻烦别人,同时也不喜欢被麻烦。如果我没事做,或者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或者事情真的很紧急,那么我愿意助人为乐。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也有自己的事情,自己的生活,只想保有自己的空间,不被打扰。

篇12:“授之以渔”,精准接力扶贫

——湖南省发改委驻城步三村连片建设扶贫的启示

本刊记者/ 李立

新修的通组公路像迎风的飘带从山野田园逶迤而来,一座座新修的苗家吊脚楼如雨后春笋般耸立在村庄,一股股喷涌的自来水似甘泉雨露滋润着农民的心田„„初冬时节,记者来到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的桃林、边溪、上水三个村子走访,看到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农村新画卷。

桃林、边溪、上水三个村子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是前往南山国家名胜风景区的必经之地,距县城17公里,三个村一衣带水,相邻一线,境内海拔最低点566米,最高峰1000米,森林覆盖率90%,风景秀丽、民风纯朴,有适宜人居的天然生态环境。

然而,在几年前,这三个村子却一直处于贫困线下,那时的苗寨,破烂的村道,破败的民居,贫困的村民,与四周美丽的自然风景形成巨大的反差。

湖南省发改委从2007年3月至今,连续7年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坚持建设扶贫,把桃林、边溪、上水——这三个昔日的“穷山窝”变成了今天的“聚宝盆”;让过去穷乡僻壤的苗族村寨变成了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让以往一穷二白的贫困山村有了自己的产业和希望。村民们告诉记者,村子从无到有、从穷到富、从无人问津到车水马龙的变化,得益于湖南省发改委的大力扶持,得益于扶贫队员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不怕苦、不怕累、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一路走访,获益良多,更让记者对湖南省发改委在桃林、边溪、上水村三村连片开发,以旅游经济圈带动扶贫村,辐射周边村经济发展的“精准接力扶贫”颇有感触。

“发动群众干,扶着群众走,带领群众富”

冬日的暖阳照在波光粼粼的边溪河(桃林河?)上,一片金光灿烂。河边,是去年新建的高大气派的游客服务中心,川流不息的游客从中心前坪停放的几辆旅游大巴车上鱼贯而下,美丽的苗族姑娘正准备了热气腾腾的油茶欢迎客人们的到来。

看到村子里的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省发改委驻城步扶贫工作组组长、城步县副县长邓逸涯备感欣慰。要知道,两年前的边溪村,一些村民连口粮都保障不了,村民收入主要靠种地和年轻人外出打工,当时全村人年均纯收入还不到1000元。邓逸涯告诉记者,“刚来到边溪时,时任扶贫工作组组长的程俊和我均感到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肩膀上担子的沉重,我们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边溪村落后面貌’。”

“扶贫必须要发动群众干,扶着群众走,带领群众富。”已经在城步县工作3年的邓逸涯说,扶贫工作组坚持“做给群众看,发动群众干,从自身做起,以我为榜样,扶着群众走,带领群众富”的工作理念,千方百计地发动群众自己动手改变落后面貌。

由于长期的封闭贫困落后,边溪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比较严重,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不足。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程俊、邓逸涯认为:苗乡贫困的根源是缺文化、缺资金、缺技术。于是,工作组启动“智力扶贫”工程,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到浙江、安徽等外省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农业产业化先进经验;到绥宁县、隆回县、新宁县考察学习旅游发展经验;到宁乡、浏阳、安仁、永兴学习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验。通过“智力扶贫”工程的实施,许多没出过县城的村民封闭的内心开始活跃起来,致富的内生动力空前高涨。

邓逸涯时常鼓励村民,只要努力学习和不怕困难,贫困局面就会改变。工作组采取送出去考察和请进来培训两种方式,传授劳动致富技能,先后邀请了湖南农业大学农业专家及湖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人员现场传授养殖、种植经验,又从桂林旅游学校请来教授,给村民

讲授接待游客的基本常识和技巧,工作组还经常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村民掌握技术,发放科技致富资料,倡导村组干部带头先富裕起来。村里的养鸡大户杨国平告诉记者,为了培养他搞养殖脱贫致富的信心,工作组买来鸡苗送给他养,并免费提供疫苗,聘请技术人员免费指导。

授人以渔才能“真脱贫”

在工作组的扶持下,一批批技术骨干、“乡土人才”从边溪村脱颖而出,成为了村级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随着桃林、边溪、上水村三村“旅游经济圈”的慢慢成型,曾经偏远的边溪村,开始慢慢有了游客停留,在工作组的带动下,村民筹办的农家乐、旅馆相继开业,这时,工作组开展了“扶着走”的全程服务模式。

从确定餐馆店名和招牌的安装,到完善餐馆菜谱,帮助购买餐桌、碗筷、桌布,工作组的同志都全程精心指导,不仅如此,工作组还向村民支助了餐具、消毒柜等主要设备,并请来厨师进行培训、讲解经营技巧,传授接待礼仪,使村民提高了服务接待水平。

在工作组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一批边溪农家乐餐馆顺利开业,客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每逢周末,更是座无虚席。在“农家乐”的成功模式带动下,一些村民破天荒的当了老板,全村农家乐餐馆、旅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服务质量由差到优,日接待旅客近千人,餐馆平均每天收入达5000元。

“扶着走”的帮助模式,改写了过去游客不停留,停留无消费的历史,边溪村游客倍增,三产业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三十余人的就业问题,而且使全村群众要求发展的心情沸腾起来了。

“要让村民改变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改变过去的单一生产模式,真正富裕起来,需要有一段时间、一个过程,这个时候,就需要工作组扶上马送一程。”邓逸涯告诉记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帮老百姓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道,才能让他们真脱贫,真致富。

在致富榜样的带动下,村民各显神通,热心找门路致富。记者在村民杨文福家做客,不仅在他家的农家乐里品尝到地道的苗家风味,还了解到,杨文福正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准备在村里开办农副产品加工厂。村民杨进足,为方便村民购物,组织资金开办了一家超市,不仅解决了村民过去购物要去县城采购的难题,而且解决了全家人的就业问题。现在的边溪村,168家农户种植黄桃,20多家种植香水梨,20多家种生姜、辣椒、甜玉米等,改变了过去种植水稻的单一模式,参与生态农业种植或旅游服务行业的村民年人均收入都超过了5500元。土鸡养殖合作社成员增加到11家,培育了18家种植大户。20多位农民洗脚离田,当上农产品销售员,10多家农户“全家总动员”,有的家里爸爸是大厨,妈妈当老板娘,子女做服务员,农民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接力连片开发打造旅游经济圈

离开边溪,记者前往另一个建设扶贫点——离边溪仅1公里的上水村。

邓逸涯告诉记者,桃林、边溪、上水三个村一衣带水,相邻一线,这三个村处于两江峡谷景区核心区域,自然风光秀丽,工作组计划连片打造三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胜地,不断增加村民收入。

“2007年开始(建设扶贫)是在桃林村,然后是边溪村,今年是在上水村。这三个村子,是游客到南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山牧场)、两江峡谷森林公园的必经之地,也是连接桂林旅游圈子的黄金线路。我们想借助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和南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途径扶贫村的有利条件,把这三个村子打造成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目的地,提升服务水平,以旅游经济、观光农业带动村民致富。”谈及三个村子未来的发展和前景,邓逸涯满是憧憬。

在上水村的红茄种植基地,记者遇到了正在地里忙活的红茄种植大户杨开通,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感谢扶贫工作组,对种养大户提供了许多优惠条件,今年我在上水种植的红茄,亩产有5500—6000公斤,亩均净增收2000元以上!”

为了加快推进上水村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着力改变单一种植,促进村民增收,邓逸涯和工作组组员(?)邀请了省农业大学教授和种养大户来上水村里培训和介绍创业经验,转变村民的陈旧思想观念,通过激发村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热情,提高他们发展生态农业的信心。

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农业产业结构的可喜变化,上水村完成了从单一种植的传统农业到产业化经营的生态农业的转变。仅上文提到的该村投入30万余元建立起的占地140多亩的红茄种植基地,就解决了30余人的就业问题。

另外,通过工作组的积极努力对接,牵线搭桥,村委会还与外商达成了建设旅游宾馆、开发游泳资源的初步合作意向,由外商分三期共投资8000余万元兴建湖南城步度假山庄、湖南城步疗养院的,这两个项目,将解决100余人的就业问题,并带动上水村的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邓逸涯还告诉记者,工作组从浙江调集黄桃树苗1.5万株,组织村民及时进行了栽种,种植4000株紫荆花、1000株桃花对全村的自然环境进行美化,打造 “桃花岛”、“紫荆花园”等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增加旅游观光景点,提升上水村的旅游竞争力。

“明年3月你再来,就能看到漫山遍野的鲜花。”邓逸涯高兴地说。

不搞“遥控指挥”,不当“走读干部”,不当“编外人员”

邓逸涯说,在城步工作的3年时间里,他一直心存感激。“建设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与湖南省发改委委领导以及全委上下的支持密不可分。”邓逸涯还告诉记者,湖南省发改委党组把建设扶贫工作当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省发改委主任、党组书记胡衡华多次到扶贫点慰问扶贫点特困群众,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强调一定要立足扶贫点的旅游资源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纲要,调整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村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省发改委纪检组长童名让多次召集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召开协调会议,并先后10余次到边溪村现场指导工作,为工作组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为边溪村争取各类资金达1000余万元。人事处等相关处室也为项目建设资金的落实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使扶贫村所有拟定项目建设得以顺利推进。

在边溪村搞了两年扶贫,现在又作为工作组长再来上水村扶贫,记者问邓逸涯,按照省委组织部扶贫工作惯例,凡队员扶贫时间只有一年,即可回原单位工作,为什么你会愿意在偏远的城步县干上4年?

邓逸涯说:“2012年3月,当时作为扶贫工作组组员的我扶贫工作结束后,城步县委、县政府向省发改委党组汇报,希望把我留在城步继续扶贫,委党组同意了城步县委的意见,我就留在了边溪。2013年春节,城步县委、县政府再次向省发改委党组请求继续安排我挂任城步县委常委、副县长开展扶贫工作。委党组又同意了该请求。”

“从我个人来说,我内心是对城步是有感情的,以前,我在省城工作,并没有多少机会真正接触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基层,我们的民族地区。但当我亲身下来看了之后,我才感到肩膀上担子的沉重,后来,县委、县政府又如此信任地把扶贫重任再交给我,我更感觉到,不能辜负城步百姓的殷切期望。”

邓逸涯告诉记者,在城步扶贫期间,他给自己定了一个“三不原则”:不搞“遥控指挥”,不当“走读干部”,不当“编外人员”。从霓虹闪烁的省会城市到千里之外的城步苗寨,邓逸涯在村里一住就是两个月,村里的100多家农户,他进行了多次走访,白天与村民同劳动,晚上在村民家座谈拉家常,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融入群众的生活,对村民思想了如指掌。

村民杨再喜说:“邓干部没有官架子,我们就要这样实在的干部。”邓逸涯正是通过一件件、一桩桩的爱心小事,让村民们对他无私的奉献充满了敬意和不舍,得到了村民的信任与理解,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从“省里来的干部”变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村官,成了边

溪村民的“主心骨”,成了地地道道的边溪人。2013年12月,因为邓逸涯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国家民委授予他“民族团结进步之星”的荣誉称号。

“只要老百姓能脱贫致富,只要城步得到发展,就是再苦再累也值得。我们扶贫工作组的全体同志一届接着一届干,一起为城步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邓逸涯说,他为此感到欣慰和自豪。

记者手记:

2013年11月3日,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城步苗族自治县,是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中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在国家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略中,当地人民群众更是期待在大扶贫、真扶贫中实现大发展、真发展。由于地理条件的制约、经济底子的薄弱等,特困地区的扶贫攻坚不能搞简单的“授之以鱼”,而是要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产业扶持的基础上“授之以渔”,让当地群众真正能脱贫致富。

建设扶贫工作作为党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多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联合编写的《中国反贫困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实施两年多来,按国家扶贫标准统计的全国扶贫对象从1.66亿人减少至9899万人,两年减少了6700万人,重点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273元增加到4602元,年均增长达18.6%,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建设扶贫工作中却存在这样一个突出问题:基础设施完善了、生活出路谋好了、基础产业确定了、基层组织建强了、干群氛围融洽了。可是,当建扶组一轮建扶工作期满撤退,原有的规划、设想、产业却得不到很好的执行,有的地方甚至会出现了返贫的现象。

归根结底,还是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群众没有真正掌握一门致富的能力和方法,即授鱼和授渔的问题。授鱼与“授渔”,一字之差,寓义却相差甚远。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捕鱼的方法,则终生受益无穷。

湖南省发改委在城步苗族自治县的三村连片精准接力扶贫,记者以为,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授渔”式扶贫案例,也是一个典型的“精准”式扶贫典型,更是一个“大事小事兼顾”的扶贫方式。

桃林、边溪、上水的地理位置、资源特质均有相似之处,联合开发旅游业和生态休闲农业等产业顺理成章,也有大好前景,在帮助村里制定好发展规划、完善建设好旅游产业必须的基础设施的同时,扶贫工作组还积极奔走游说,吸引外来资本进入,这些,可谓扶贫工作组帮村里完成的“大事”。

村民筹办的农家乐、旅馆相继开业后,工作组开展“扶着走”的全程服务模式,餐馆店名、招牌的安装、完善餐馆菜谱,甚至帮助购买餐桌、碗筷、桌布,支助了餐具、消毒柜,并帮村民请来厨师进行培训、讲解经营技巧,传授接待礼仪„„这些,可谓扶贫工作组帮村民做的“小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工作组帮村民做的这类“小事”,不胜枚举。比如联系省广播电视局芒果艺术团的老师来村培训村民演出队;比如给村民赠送的血压计、体温表、乐器、衣服、文具等等;比如为村里有人去长沙看病联系医生帮忙安排床位;甚至拿起剪刀帮村民剪头发„„

正是一件件、一桩桩的爱心小事,村民们对工作组无私的奉献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与工作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工作组也得到了村民的信任与理解。记者走访这一路,不时碰到有村民跟扶贫工作组的同志打招呼——有的是招呼去家里喝油茶,有的想请工作组的同志到家里吃饭,更多的人,是仿佛看见家人般满脸温暖的笑意:“回来了?”

这样的精准扶贫,何愁村民不富,何愁小康不成?

上一篇: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作文下一篇:给朋友的儿童节祝福语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