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现象调查报告

2022-09-26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56农村现象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56农村现象调查报告

农村污染现象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年来各地城镇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物质的到迅速满足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与城市污染相比,农村的污染更加严重,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癌症村”、

一、产生原因

(一) ,村庄环境污染急需重视: “怪病村”

第二篇:农村教师流失现象的调查

摘要:近年来,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部分农村教师想尽办法往城里挤,造成农村教师大量流失,使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距离越拉越大。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0%,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文化程度偏低,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任务最重、覆盖面最广的农村基层学校,教师队伍的流失现象却日益严重。“为何孔雀东南飞?经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骨干教师因为生活不便、薪酬过少等原因,农村的教师逐步流向乡镇或者城市郊区的教师逐步流向城市,使得教师人员本已空缺的教师岗位更是面临枯竭的状况。

关键词:农村教师流失原因对策

正文:

一:教师流失的原因:

1.教师工资低下,福利待遇不高。工资作为教师劳动价值的体现,是教师生存的保障,而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下,对农村的教师阵线具有很强的杀伤力,成为农村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许多地方教师的工资都很难保证按时足额发放,连基本生活有时都受到影响。农村教师福利待遇低,他们没有职务津贴、奖金津贴、书报费、午餐费等津贴,而这些都是教师最基本的物质待遇。近年来,虽然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但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仍有很大悬殊。城镇教师除工资收入以外,常常从事家教、补习班等兼职工作,所得收入远远大于工资收入。收入微薄,生活窘迫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2.农村教师生活条件苦、工作环境差由于农村学校经费来源单一,除工资外基本没有其他收入。工作环境恶劣,发展空间狭小。学校缺乏正常教学所需要的硬环境。农村学校则更严重,由于公用经费紧张,学校除了购置一些教学用品外,已无能力添置电教设备,农村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同时,教师发展空间狭小还表现在农村教师的学习机会少得可怜。农村教师缺少参加培训、观摩的机会,教师素质的提高困难重重。面对着城市优越的环境,许多骨干教师纷纷流入城市中小学。

3.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农村教师工作量超负荷,他们面对着的不仅是学校的教学任务,还有家务活、农田活等,过于单调且超负荷的工作使得他们感到身心疲惫。据一份调查显示,乡村教师中有75%的人每周工作量在26个课时以上,有15%的人每周工作量在30个课时以上,有10%的教师全天包堂,加上晚上批改作业、备课、处理家务,休息日还要忙农活,87%的教师感到生活很紧张,压力很大;55%的教师身体疲惫,心情烦躁;37%的教师神经衰弱,经常感冒。长时间的超负荷劳动使一大批乡村教师不堪重负以致不得不为自己的良性发展另

谋出路。“累力”尚可,“累心”难以忍受。比艰苦的教学条件更严峻的是,由于教师大量缺编,现有的教师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长此以往,许多老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困在四堵墙之内,没有闲暇,生活圈子狭小,生活单调而重复,感觉自己像井底之蛙。挣了钱没地方花,享受不了现代文明成果。有的老师把自己的生活写进了诗里:披星戴月人已寐,才见教师把家归。节日放假不能过,抓紧时间来补课。

4.去留:感情、事业、待遇„„首先是人风气不正,教好班要送礼、评职称要送礼、评先进也要送礼。其次,学校领导处处和教师争利。社会上往往以为老师挪窝主要是为了追求好的待遇,其实不然。都说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如果学校的领导也能这样关心老师,用事业和感情来留人,我想,有些教师会舍不得走的。由于在农村教学,一些年轻的男老师找对象成了“老大难”。生活和工作条件这么艰苦,“能留下来就是奉献”。条件艰苦,学校自身又无法改变,所以还有很多老师要求调离。

5.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反差,教师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反差,教育战略地位与教育贫困的反差,教师发展期待与发展环境的反差。系列的反差造成了教师,尤其是拥有中、高级职称优秀教师的心理不平衡。

二:留住农村教师的对策:

1.对此,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发展农村教育的义务,解决好农村教育的投入问题,从资金上倾斜,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师的生存条件,使农村教师的基本生存权利得到有效的维护,从而保持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及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2.建立特殊津贴制度,避免教师的无序流失。调查显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的经济收入是影响教师流失的主要因素。要保证教师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以酬留人。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同样质和量的工作要耗费更多的劳动量。实施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所需的资金应全部或主要由市级财政负担,并积极争取省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出资建立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的专用资金,专门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特殊津贴的发放,使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年收入不少于发达地区同类同档次教师的年收入。因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普遍落后,各级地方财力薄弱,仅依靠地方财政根本无力支付这笔费用,造成类似于教师工资的“空调”现象。政府在进行教育决策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地区经济的差异和地区工作生活环境条件的差异,应根据学校所在位置的生活、交通条件、医疗卫生和邮电通讯条件确定若干个地区类别,分别按教师职务工资和津贴之和的一定比例发放教师津贴。

3.建立教师流失补偿机制。人才的流失意味着价值的流失,应当是有偿的,因而教师的无偿流动对于流失学校来说是不公平的。流失学校花费人力、财力、物力培养的优秀教师,被引进学校免费无偿使用,使得流失学校成为引进学校的教师培训基地。这样会使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形成恶性循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建议应建立科学的教师流失补偿机制。当用人单位和教师个人以及原学校达成协议后,流入学校作为人才引进方要支付流出学校一定的经济补偿。

4.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首先,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意识,坚持不懈地进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宣传教育,把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落到实处,为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关心教师疾苦,从精神上关怀,在生活上关心,在事业上支持,努力宽松教育环

境,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加强教师职业理念教育,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让广大教师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展示才华魅力,体现人生价值的事业,为之矢志不渝,奋斗终生。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千方百计多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妥善解决他们的住房、工资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起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的激励机制。根据教师差缺情况通过招录考试,逐年解决教师缺编问题。在教师入党、晋职、晋级、评先进等方面一视同仁,为教师参加国家政治活动、参政议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再次,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者,更应受到党和政府的特殊赞誉和奖励,鼓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

5.深化校内人事制度改革, 在加快校内人才流动的同时, 尽量避免人才“逆淘汰”现象发生。我们从现在起就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另外,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 我们还要思考怎样才能留住人才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学校除了主动提高教学人员待遇, 还应该教育所有职工从思想上、精神上和人格上尊重教学人员。也就是说, 学校有关部门不能一般化地仅仅停留在对“从教”优势的泛泛宣传上, 对教师的关心还应该落到实处, 对其中一些确有困难和有思想情绪的人还应该进行深入地了解与个别的帮助以及安慰。学校中的人事、人才交流部门对那些不应该流出学校的教学骨干应该全力挽留, 在不影响人才流动工作的同时, 可以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抑制住这部分人才的流失, 以此避免高校人才“逆淘汰”现象的继续发生。

6.校园里应该提倡优良的学风和教风, 同时也应该清除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 为此, 我们首先应革除学校内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的内部管理中的弊端, 是消除腐败的一个重要前提。目前, 学校内部管理中的一些弊端包括:

1、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

2、从官僚主义中产生出的低效益;

3、各机关部门之间相互攀比地位和待遇等等。学校铲除了以上弊端, 即使不能完全消除腐败和不正之风, 我们相信也能将其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7.对青年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消除各方面不良思想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特色的一种政治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优势仍然没有失效。当前, 市场经济确实也给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青年教师的价值导向出现紊乱。

8.教育要发展,教师是根本。振兴教育,必须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一流、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一要坚持稳定与补充相结合,解决教师“量”的问题。积极实施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减少人才外流。二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解决教师“质”的问题。围绕思想政治素质、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水平三大重点,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淡泊名利、爱岗敬业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围绕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三大重点,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加大师培经费投入,大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大力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吴清晰.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的探析及对策[J].现代校长,2006,(7-8)

[2]张孝诚.农村教师流失的不可承受之重[N].中国经济时报.2007,(6).

[3]张宝臣.农村教师流失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2000,(12).

[4]李兴彦.谈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研究),2006,(2).

[5]牛殿利,牛波.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现状调查[J].基础教育.

第三篇:农村学校教师流失现象的调查报告

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否,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成败兴衰,这是不可等闲视之的大事。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教育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解决好教育问题的关键。然而,近年来,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任务最重、覆盖面最广的农村基层学校,教师队伍的流失现象却日益严重。

几乎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都是原先转为公办的民办教师,现在,他们大都到了退休年龄。而由于地理位置、条件所限等原因,新鲜血液的补充还不能满足需要,致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另外,由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一部分相对年轻的优秀农村教师调到了城区。

鉴于此,我们组的成员一起做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当地的农村中教师流失现象,从而可以大致得出现在社会存在的农村教师流失现象的基本情况,调查采用问卷式调查,调查对象为大学生,周边村镇的村民以及部分教师职工等。

关键词:农村 教师流失 经济 社会 管理 措施

主要内容:

农村作为培养未来农村劳动者和建设者的摇篮,在农村人才的培养,建设新农村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是否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但目前,农村教师大量流失却令人担忧。具体而言,农村师资的流失给教育教学的负面影响是诸多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教师流失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经济因素。由于农村教师经济收入水平低下,教师劳动除具有经济效益之外,更多的是社会效益。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在对农村教师流失原因的探讨中,工资待遇低,酬不抵劳,是教师流失的主要因素;

第二,社会地位。 诸多校内管理欠科学.在农村,许多学校缺少良好的环境氛围,在校内管理上没有充分体现教师参与民主治校的精神,对教师缺少人文关怀。农村教师对自己社会地位不认可主要是由于教师经济地位低、待遇差造成的。由于农村的大环境,没有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教师的各种权益得不到保障,职业价值得不到体现,诸如教育投入不到位、教师工资拖欠、医药费报销难、子女

就业难等问题还普遍存在,教师的社会地位得不到社会认可,没人愿意当教师;

第三,管理因素。教师流失与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分配制度、评价机制等密切相关。管理制度建设滞后,学校内部分配不公,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都是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

第四、职业期待。这主要是从教师的职业期待与现实差距之间的张力来分析教师的流失心理。由教师角色冲突而导致的教师的消极心理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直至流失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

针对农村教师流失现象,我们调查并总结各项措施:

一、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优化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的生活水平。各级政府应安排专项经费,逐步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可考虑在正常的工资晋级之外,对在农村中小学校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教师,给予奖励工资、额外晋级等方式的鼓励,以吸引新任教师和城市教师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队伍总体水平不高和师资短缺问题,使农村学校的教师能安下心、留得住,以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农村教师稳定。如实施“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贫困程度,由中央和地方专项设立并拨付“教师岗位津贴”资金,对农村教师实行补贴,引导教师和毕业生向农村学校流动,以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施“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国家教师工资制度”。对贫困地区农村初中、小学现有教师和新增教师的工资,应由中央或市级财政专项支付,切

实解决这些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和补充合格教师问题,这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施“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由中央或省市设立专项资金、地方政府配套,解决住房问题。通过校外选址、乡镇拨地、政府补贴、集资修建的模式进行建设,以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使其安居乐教。

三、设立国家教师岗位,解决农村教师不足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后,很多地方财政收入减少,难以支撑当地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央财政应在农村贫困地区设立“国家教师岗位”,即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为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设置必要数量的国家教师岗位,教师的工资待遇由中央负责,这个岗位占用当地教师编制,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实行聘任制。要确定国家教师岗位聘任条件,向社会公开招聘。获聘者根据其相应学历、职称和任职年限,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待遇外,给予特殊津贴,并鼓励优秀者长期在农村任教。

四、适当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减轻其工作压力。以往在核定教师编制时,城乡师资配备标准不同。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中规定,中小学教师是按在校学生核定编制,农村教师的配置低于城镇教师。这种规定不够合理,它没有考虑到农村中小学数量多、规模小、区域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实际上,农村教师配置标准应高于城市才适合需要。可以通过学校布局的调整、教职工编制的清理以及增加必要的编制来解决。这样,既可以缓解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保证教师数量充

足,又可以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使其有时间有精力去钻研业务、接受培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五、建立教师流动机制,实现教师有序流动。建立和完善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变无序流动为有序流动,有利于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师资力量均衡分布。为了确保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一方面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对其职称评聘实施倾斜,给予优先晋级,评奖等;另一方面则规定,要求教师在评聘中高级职称时,必须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任教期限、任教学校等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为了确保农村师资队伍的稳定,除了在制度、经费和政策上要向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倾斜外,积极做好农村中小学的管理工作,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农村中小学的校领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尊重、信任、关心、爱护教师,从实际出发尽量满足教师生活、精神、发展等不同层次的需要。 首先,要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其次,协调各方面力量,大力改善教师的住房、医疗条件,积极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三,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努力为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要多关心一线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尽可能在待遇上、荣誉上给予关照,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之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第四,改善教学条件,满足教师的发展需要。要努力解决教师购

书、订报等费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满足他们知识更新的需求。

第五,创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在学校里要形成有利人才成长的氛围,确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让每个教师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使教师感到干得有奔头,在校受重用。这样,通过留住人心,增强其成就感,就可能留住好教师,这也是稳定农村师资队伍的一个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9]李兴彦.谈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研究).2006(2).

[8][10]吴清晰.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的探析及对策[J].现代校长2006 (7-8).

[4][6]张宝臣.农村教师流失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2000(12).

第四篇:关于农村学生流失现象的调查报告

天津市电视大学开发教育本科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失情况的调查报告

作者:王广忠

学号:1112001205633

学校:天津市广播电视大学蓟县分校

专业:教育管理

年级:11春(本)

指导教师:邹俊

时间:2013年4月

关于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失情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在农村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与实施教育的现代化,有利于国民整素质的提高,使农村适龄学生入学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重原因,学生入校后辍学现象时有发生,这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提高国民素质都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我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失现象的社会调查,希望能从中找出学生流失的原因并且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一、调查范围:本次调查涉及白涧镇一所初中、一所小学。

调查方法:通过对在校学生和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与部分教师的座谈。调查目的:了解和掌握我镇学生及家长的思想状况;分析造成学生流失的根源;建议学校积极改进管理方式,改变教师行为,有效遏制学生流失现象;积极落实教育政策,思考控制流失的方法。

二、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失现状

通过调查卷及部分教师、家长的座谈,经过分析整理出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失情况如下:在我镇中无论中小学每个学校都存在学生流失现象,其中初中阶段学生流失占较大比重,占所调查学生流失总数的87%以上。农村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男、女生偶有流失现象;而在农村中学,每个年级男、女学生流失的人数都比较多,男生流失的数量远远多于女生;随年级的增长,学生的失人数也呈递增趋势发展。

三、中小学学生流失的原因

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特别是现代化建设及提升工程使农村学校的条件进一步得到提升。但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相比,硬件跟上去了,但是师资、软件、管理等一系列还有很大差距,因而县城的学校就有着较强的吸引力。许多家长出于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想法,特别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家长,大多愿意把自己的子女转到教育质量、管理更好的县城学校转学,造成一部分学生的流失。

2、家长忙与生计,疏于对孩子的管理与引导。

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中,农村的家长忙与生计,往往忽视了对子女的管理与教育:有些家长清楚读书的重要性的,但他们只是慷慨地在经济上予以支持,从不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成绩、在校表现,有的家长甚至子女上几年级、在哪个班、哪个老师任教都不知道;还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百依百顺,当子女提出不读书时,明知不对,

却又无可奈何,当学校需要家长配合教育时,却因为家长的不配合或者其他原因而流失。

3、新的“读书无用论”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的家长目光短浅,他们认为孩子认得几个字,能写会算做点小生意就行了;不少家长因为对不包分配不满,开始散布读书无用论,助长了一些家长的消极情绪,同样使部分学生丧失了求学的热情。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在家干不了活,家长都愿意他们上学,所以流动很少。到了初中,年龄比较大了,能参加一些劳动了,所以辍学的也比较多了。因而家长当孩子提出不愿读书时,也就来了个顺水推舟。

4、应试教育与缺乏动力的课程,加重了厌学的思想。 当前课程内容显得死板,严重脱离农村学生实际,也是造成农村初中生厌学的主要原因。要他们每天面对这些并无多大实际意义的知识,怎能不令他们生厌?在不少学生看来,读书如同嚼蜡,毫无乐趣;他们视教室为囚室,盼望早日长大,早日结束学习生涯,以脱离“苦海”。

“应试教育”对农村影响比较突出,在调查中,96%的教师认为农村学校仍以升学为主,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升学率,追求升学率的后果之一就是学生压力加重。部分教师为追求教学成绩,对后进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大大挫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厌学情绪愈加强烈,辍学也就成其必然的选择。教师在对待学生辍学的问题上,往往是发现学生辍学再去做工作,而没有提前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造成工作的被动。

四、农村学中小学生流失的相关对策

1、加强执法力度,强化政府行为,使义务教育落到实处。

政义务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基础的,必须有政府的支持。建议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各用工单位必须招收具备初中毕业以上学历的学生。适时组织教育、工商、公安等职能部门对各用工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对使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勒令其立即清退,并给予经济和行政处罚。

强化政府行为,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教育执法的轨道。对未能让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的监护人实行必要的教育、劝说乃至惩罚等措施,使其履行好监护责任。农村学校应建立学生流失档案,及时上报学生流失人数,并协助政府对流失学生做好挽救工作。

2、加强职业教育,做好初三后分流工作

农村初中毕业生,能继续升学的毕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绝大多数仍然是地方经济

的建设者。而如果能让那些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让他们在那里真正学到种植、养殖、加工等一技之长,这样既能为自己的生存发展提供保障,又能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积极推进农村初中办学模式的改革,制定“农村初中初三后分流实施方案”,让农村中学适当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分量,让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学到基本的农业知识和实用技术。

3、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

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组织教师扎实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探讨育人艺术,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帮助差生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认识人生的意义,提高学习的兴趣,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从而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

其次是要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德育教育环境。

总之,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对改革发展家乡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各级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才能把农村过多的流失生控制到最低限度!

附:

一、学生调查问卷:

1、父母亲的学历 ()

A.小学B.初中C.高中(中专)D.大专及以上

2、家长对你的学习关心吗?

A.非常关心B.偶尔问一下C.从不过问

3、你学习的目的是()

A.为自己的前途B.父母之命难违C.大势所趋D.自己的兴趣

4、能否读完初中的原因是( )

A.不喜欢上学B.父母要求工作

C.家里经济不允许D.辍学同学的影响

5、厌学现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A.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B.家长外出打工,难以教育孩子

C.家长对孩子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D.家长放纵孩子的要求

6、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可多选)()

A.课程太单调,只开设与升学有关的课程B.学生负担重,睡眠不足

C.学校生活贫泛,课外活动少D.在校时间长,没有自由

7、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使学生产生厌学()

A.教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关心

B. 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

C.教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挖苦讽刺

8、你认为学生本人产生厌学的原因有

A.基础差,听不懂课B.自制力差C.家长期望过高

D.学习压力大E.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F.不喜欢某老师

G.经努力成绩仍提不高自暴自弃

二、家长调查问卷:

1、你愿意支持孩子上学吗?

A.愿意B.较愿意C.不愿意

2、您觉得孩子上学是致富的唯一出路吗?

A.是B.不是C.不知道

3、你对学校的教师满意吗?

A.满意B.不满意C.无所谓

4、你对你孩子学习情况了解得清楚吗?

A.清楚B.较清楚C.不清楚

5、你认为孩子将来上了大学,对他将来有好处多吗?

A.很多B.不多C.没好处

6、你知道九年义务教育法中家长的责任吗?

A.知道B.有一点C.不知道

7、你经常与子女一起沟通吗?

A.是的B.不多C.没有时间

8、如果孩子提出辍学,你该怎么做?

A.坚决制止B.适可沟通一下C.凭他去

9、如果孩子辍学,你准备让他(她)做什么?

A.打工B.给资金做点小买卖

C.随他去,反正我也管不了D.放在自己的身边

第五篇:关于农村离婚现象的调查研究报告

——以**省**市部分农村为案例

一、调查目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在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出现了“南漂或者北漂”现象,他们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婚姻状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离婚案件逐年增多,离婚率上升。尤其是农村离婚率在节节攀升,这势必严重影响到一部分家庭的不稳定,以至于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从而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在现阶段,离婚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调查旨在了解农村离婚案件的原因,去发现问题,力求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以减少农村的离婚率,达到化解农村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二、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为2001年合并后**镇,包括原三*镇、丰*镇、斗龙**乡三个乡镇,下辖5个村委会,54个村民小组,有2400余户农户,总人口1080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87人。

调查对象为适龄在校中小学生和部分离异家庭学生的家长。本次共调查**镇**小学和两所中学671人,其中集镇调查对象为238人,乡村调查对象为433人;男性366人,占54.5%,女性305人,占45.5%。

三、调查结果

(一)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婚姻纠纷案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离婚夫妻平均年龄偏低,且结婚时间较短。在三龙法庭2009——2011年离婚案件中,25岁以下,结婚1—5年的占47%;35岁以下的,结婚5—10年的占32%,45岁以下,结婚10—20年的占15%,45岁以上,结婚20年以上的占6%。

2、外出务工人员离婚案件所占比例逐年增长。仅三龙法庭2009年外出务工人员离婚案件占41.5%,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达到53%和62%。

3、女性起诉离婚的比例高于男性。三龙法庭2009年受理的49件离婚案件中,女性提出的有27件,占55.1%,2010年受理的58件离婚案件中,女性提出的有33件,占56.9%,2011年受理的63件离婚案件中,女性提出的有41件,占65.1%。

3、难以调解,案件判决结案率高。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成因复杂,一些日常琐事都容易引发矛盾,产生这些矛盾纠纷的因素并不是单纯的、孤立的,而是互相交织互为因果,致使矛盾纠纷调节难度加大。仅三龙法庭2009—2011年三年所受理的160件离婚案件中,调节案件占64件,其中调节和好的案件仅有19件。

4、解除婚姻关系所占比例较大。解除婚姻关系过程中通过公告诉讼离婚的较多,缺席判决案件的比例较大。由于因一方当事人外出,去向不详或下落不明

而提起诉讼的离婚案件增多(多达占离婚案件的28%),故通过公告送达比例增大,使缺席判决案件占到了公告送达案件的50-60%。

(二)导致农村离婚案件的成因分析

离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受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习俗的和当事人的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从离婚的现象看,形成的原因很多,但深入探究它的本质却是共同的,那就是感情确已破裂。而导致感情破裂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为家庭中经济问题发生矛盾。一是由于生活困难,生活开支入不敷出,沉重的生活压力使夫妻双方心情焦虑,常有怨气,稍不顺心,便发生口角,长此以往,便形成感情破裂。二是经济困难,为了生计,夫妻一方不得不外出打工,一年半载难相聚。并且夫妻一方因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双方即使见了面,也因观点,兴趣不一致而无共同语言,夫妻感情因此而疏远,引起离婚。

2、对婚姻质量要求的提高。现代社会的发展是高节奏的,任何工作都在以极快的节奏和频率在运转。在这样高节奏的社会里,竞争四处可见。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交流减少,心理压力增大,所以人心灵上由于缺乏交流变的近乎空白。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群属性迫切需要个体的交流,需要感情上的富足。而婚姻,家庭也就当然成为首选的避风港。他们希望从家庭中得到慰籍。一旦,这种要求打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对婚姻的失望。在这里,离婚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

3、家庭暴力导致离婚。在农村,受思想文化、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封建思想特别是“夫权”思想仍很严重,不少人无视妇女的独立人格,动辄对妻子辱骂殴打,很多妇女因无法忍受暴力而提出离婚。从电视连续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们可以看出暴力、背叛、谎言等已经成为导致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危机的导火线。由于一方的猜忌、不理解、不信任和不宽容,使另一方在婚姻面前焦头烂额、苦不堪言,也最终使他们走向婚姻的尽头——离婚。

4、草率结婚导致离婚。在此类离婚案件中青年夫妻居多。婚前缺乏了解,感情基础薄弱。农村青年的婚姻多是通过“媒妁之言”而搓成的,往往是双方见过几次面后就匆忙订婚,然后各自外出打工,彼此缺乏沟通了解的机会。然后草率结婚,婚后发现对方有许多缺点,自己不能忍受,于是双方常吵架,,甚至动手,造成本不牢固的夫妻感情愈加生疏,最终导致感情破裂。

5、打工有“外遇”,缺失家庭责任感。农村越来越多青年人外出“淘金”,很多年轻夫妻聚少离多,长期分居。一些青年留恋外界的生活条件,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关心自己的人,就会乐不思蜀,容易产生婚外情,导致离婚。还有部分夫妻一方长期在外打工,外出者有自己的世界,留守者有自己的生活,偶尔电话联系,难以有情感沟通,夫妻感情也就难以培养起来,更有甚者对孩子、对家庭不管不问而引起另一方的强烈不满,从而导致离婚。

6、其他原因造成离婚。第三者插足导致离婚的仍然占很高比例。婚外恋不仅十九世纪,即使在二十世纪也同样是当事人起诉离婚的主要理由。“有钱就变坏”、“有权就藏娇”的“陈世美”仍然随处可见。再婚离婚的也有一定比例,因再婚后,在处理对方子女问题时,夫妻双方往往发生争执。近年又出现了一种新型案件,与网友发生恋情,移情别恋而导致离婚。离婚的原因多种多样,更多的女性因不堪忍受丈夫的暴力、遗弃、虐待、不尽义务、酗酒、赌博、吸毒、犯罪、嫖娼等恶习或与丈夫性格不合而急于逃离不幸婚姻。

7、手续简化、收费低,也是离婚的催化剂。新《婚姻登记条例》于去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新的《条例》取消了原来离婚登记需要单位出具证明等繁杂手续,本着以人为本,简化手续,离婚双方只要写好离婚协议书,带上必须的证件,缴纳9元钱的工本费,就可以当场发放离婚证。导致相当部分人群尤其是年轻人,对婚姻缺乏责任感,甚至认为是一种时尚,发生矛盾后,意气用事,草率离婚。

(三)农村离婚案件造成的影响

离婚是一个家庭的悲哀,是夫妻感情破裂的结果,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些不良效应,甚至是恶果,综合看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对子女造成的影响。父母离异会使子女心灵遭受创伤,严重的会使子女精神偏异,他们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等消极情绪。父母从已无情感的婚姻中得以解脱,无辜的孩子却在残缺的家庭中失去关爱,失去生活的信心,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因心理自卑而产生人格障碍,甚至诱发孩子走向犯罪。

2、对社会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婚姻稳定是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的重要标志之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的和睦,才有社会的和谐。许多家庭的不安宁因素,会波及社会,形成对社会的危害。一个婚姻的解体除了给家庭带来不良的影响外,还对社会也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因离婚而造成的子女无人抚养问题,就会由家庭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社会为处理家庭离婚而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或来加以干预,就会为社会增加过多的支出,如果多增加一个因离婚而无人抚养的孩子,那么,我们的社会就要为此多付出一定量的财力与物力,这无形中增加了社会的经济负担与人力负担。同时对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低估的。

3、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离婚者自身要面对生活水准的降低、责任压力的加大、感情的创伤和孤独、不良舆论的困扰等,还要增加离婚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成本。如在离婚时财产的分割、律师费、诉讼费、房屋评估费等都是无形的经济成本。离婚后的搬家、重新购臵家具、装修等活动。

四、防止和减少农村离婚案件上升的对策和建议

离婚案件逐年增多,已严重影响到农村的稳定,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如何防止和减少农村离婚案件的上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家庭责任感,弘扬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新风尚。新闻媒体应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加大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政府机关应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联合妇联、村委会等部门进行婚姻法方面的法律知识宣传,并且现场解答农村群众在婚姻家庭方面存在的疑难问题,积极为他们引导正确的婚姻观;充分发挥巡回办案贴近基层的优势,以案说法。教育广大群众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家庭观念,倡导“以德治家、以责护家”的家庭文化;教育广大群众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防微杜渐,洁身自好,拒色防变;教育广大群众珍爱家庭,爱护家人,共同把家庭建设成为充满感情的温馨港湾。

2、加强婚姻登记管理制度,加大普法宣传,规范不法婚姻行为,严把婚姻登记关。婚姻登记机关应严格遵守婚姻登记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教育和服务的职能作用,加强婚姻管理,清查和制裁违法婚姻,减少离婚案件发生的隐患,

把好婚姻登记关口,减少和预防违法婚姻的发生。人民法院也应适时发出司法建议,规范婚姻登记管理制度。

3、注重调解,建立多元化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人民法院在审理农村离婚案件过程中,要切实贯彻和体现“能调则调,多调少判,慎用判决”的原则,坚持“调防结合,预防为主”的调解原则,加大对离婚案件的调解力度,多做当事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尚有希望和好的婚姻,要尽量调解和好,对坚持离婚和好无望的婚姻,尽量多做双方思想工作,妥善协调处理好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使双方好聚好散,对于调解不成必须判决的婚姻,要准确把握离与不离的标准,无充分证据不得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必要时构建人民调解网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调处,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农村离婚案件的发生。

4、公民个人应加强自身修养,共同维护婚姻稳定

夫妻婚前要注重培养感情基础,男女双方要有正确的择偶观,相互之间要充分了解,切忌草率结婚;夫妻应当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使家庭气氛充满爱和关怀,同时还要加强自身处理家庭矛盾的能力,能理性地思考和处理婚姻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消除误会,增进感情,促使家庭生活和谐、稳定、幸福,从而从根本上预防离婚案件的发生。

5、依法保护无过错方,严肃追究过错方的责任。人民法院在审理农村离婚案件的过程中,要依法保护无过错方的利益,严肃追究“过错方”,加大对过错方的惩罚力度,从而确保离婚案件的公正审判。对严重影响婚姻家庭稳定、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三者插足”等现象,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种情形的离婚案件过程中,应积极向当事人宣传法律,严肃批评教育;为保护无过错方的利益,必要时可适用“过错责任”追究制,依法判决由过错方向受害方赔偿损失,但是要依据充分的证据。

上一篇:北伐战争第15课教案下一篇:第13周值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