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会议记录

2022-11-11

第一篇:地质灾害防治会议记录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讲话稿

在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题会议,是落实市委、市政府紧急通知要求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刚才,志军同志通报了上半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情况,安排和部署下一步的工作,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下半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识不足,切实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上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忧喜参半。一方面,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扎实做好汛前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汛前调查,编制年度防治方案,及时更新灾害隐患点信息,完善群测群防网络,积极应对发生的灾险情,认真抓好培训宣传,搞好应急演练,在防灾的基础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一方面,6月28日、7月14日两次大的降雨过程,在近半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发生了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尽管这些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种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一是大观区德宽路中段滑坡和怀宁县月山地区岩溶塌陷两个大型以上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工作进展缓慢,国家、省都很不满意。二是地质灾害频繁。

今年以来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灾险情40起,仅2起发生在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这也充分暴露出我市山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还存在大量的死角和漏洞;三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共计1393处,共威胁到2.13万人。在山区和少数丘陵区还存在大量的切坡建房安全隐患,并没有纳入有效的监管范围。四是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不足,许多地质灾害隐患点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理和避让搬迁,依然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机制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没有得到改观。六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层基础不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信息报送不及时,发生灾害后第一时间掌握情况不清,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太少,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俗话说:“愚者用鲜血换来教训,智者用教训来避免伤亡”。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深刻吸取最近两起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教训,充分认识到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通过对教训的警醒和对严峻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来切实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项措施充分落到实处,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山区切坡建房带来的大量安全隐患,难点是大型以上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各级各部门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认真查清区域内切坡建房带来的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并将调查出的安全隐患作为重点来监管。

一是要明确责任,各负其责,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深做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仅仅依靠国土资源部门是

做不好的,也是做不到位的。必须是政府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各有关监管部门都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有监督、指导的责任。要超前安排部署、定期分析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重大问题要专题研究解决,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到位。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山地丘陵地区切坡建房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各地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建设和国土部门联合牵头,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逐村、逐组、逐户、逐点摸排,最后由县(市、区)政府统一登记上报,彻底摸清所有的切坡建房安全隐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拿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整改措施,一项一项的去加以落实。该制定应急预案的要制定应急预案,该采取强制措施的要采取强制措施,不能优柔寡断,更不能有半点迟疑。地质灾害有些时候说来了就来了,如果是先发现了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造成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那不仅是渎职的问题,那是在犯罪!因此,希望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拿出强有力的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三是要坚持和完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体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的监测网络体系,使之横倒边,纵到底。特别是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的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各县、区必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经费、人员上给予大力支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快捷的、高效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体系。

四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到位。我市的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防治任务十分繁重,需要投入的防治资金较大。因此,市、县财政每年要安排适当资金作为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用于潜在地质灾害的调查、勘察、鉴定和治理,

并作为申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配套资金。对已认定责任的地质灾害点,要及时落实和兑现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实施。

三、加强领导,强化监管,完善机制,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要加强领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否做好,关键是主要领导重不重视、措施得不得力,主要领导重视了、措施得力了,形势再严峻,也有办法和措施来保障少发生或不发生地质灾害事故。加强领导,首先就要明确各级行政“一把手”是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他领导要根据分管工作的内容,对所管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各部门也要对其管理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二是要强化监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人类活动成为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工程建设特别是山区切坡建房诱发的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人类工程活动的监督管理,建设部门要重点加强山区切坡建房的管理,防止因不科学、不规范的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产生新的地质灾害隐患。重要建设工程必须经有资质的地勘队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该配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使用。6月28日,市国土资源局在督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发现,浮山中学本来就是地质灾害隐患点,最近又在该校新建学生宿舍楼,有切坡行为又没有采取任何工程措施,这样很危险。希望县政府高度重视此事,必须在采取了工程治

理措施后才能入住学生。今后,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凡没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建设项目用地,一律不予审查报批。未经评估和防治工程设计而擅自建设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是要加强联动。各级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合作,信息共享,定期会商,充分发挥气象自动监测站作用。对地质灾害危险点要逐点制定防灾预案。县、乡、村要形成三级联动机制,在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信息等前置措施上,要形成快速响应机制,并把这一机制延伸到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到防患于未然。对特别危险点,要立即组织值班巡视、明确责任人、进行重点监控、加强观测预报,树立醒目标志,并迅速组织转移安置群众,采取有效应急措施,确保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四是要抓好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把各项工作真正一级一级落实下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一家一户。一旦有情况,要有效组织老百姓进行撤离疏散。真正做到这些,我们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就有希望,就能真正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

同志们,做好今年特别是汛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现在正值主汛期,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行动起来,迅速落实好各项防治措施,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抓紧抓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为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第二篇:全州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汇报

关于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

的情况汇报

县国土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认真传达了州、县地质灾害防治会议精神,分析形势,研究对策,结合实际,部署任务,切实把各项防灾措施落实到最基层,有效提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努力做好2014年我乡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抗旱工作,现将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在2014年5月9日上午全州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会议和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召开后,金川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由于我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今年地灾防治的严峻形势(八步里沟泥石流隐患),先期于5月6日组织召开了村大三职干部参加的镇村干部会议,对全镇的地灾防治工作作了安排部署,要求各村切实负起责来,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落实应急队伍,储备应急物资,加强监测预警等。5月9日在州、县地灾防治工作会议召开的同时,八步里村正按照8日村两委在镇国土人员和包村组指导下制定的应急演练方案,开展应急演练。召开了隐患重点区域村民小组会议,增加选定了群防群测人员。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镇及时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抗旱指挥部,乡党委书记任指挥长、镇长任常务副指挥长,人大主席、副书记、副镇长、组织员、中心校长、卫生院院长,镇国土员、水利员、各包村组成员、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会计、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任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国土员和水利员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及时向县政府、县国土资源局上报各类地质灾害信息,开展地质灾害排险应急工作。经过组织协调,全镇各村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域都明确了责任人和监测人,全镇由上至下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村组具体实施的三级群测群防体系。齐心协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把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二、全面排查,层层落实

汛期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多发时期,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时期,抓好这个时期的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是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地质灾害隐患区域,镇、村与隐患威胁户签订了明白卡,建立了“三查”(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制度,实施重点时段24小时值班制度和干部职工及应急队伍24小时开机制度。对本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了解基本情况和潜在危害,提出防治措施;特别是汛期更要对重点地区、危险区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了解基本情况、潜在危害、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汛后进行核查,了解防治措施完成情况及新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和数量,造成的损失情况等。通过各项工作的落实,有效的促进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三、 及时预警,科学处置

汛期,根据气象预报,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国土员,值班人员,办公室要通过电话、短信形式及时传达近期天气情况、雨量情况给各村及各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人。在雨季各村主要负责人、各地质灾害监测点监测人要对地质灾害点进行盯守巡查,当雨量达到一定量或出现险情的时候,各村主要负责人和监测人要立即报告镇政府,同时根据预先制定的预案迅速撤离群众至应急避险场所,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

1.分别与四村一居委会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位。

2.深入实地察看,排查安全隐患,并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现场整治,对灾害点住户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完善了地质灾害防御应急预案,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员。

3、要求各村建立健全组织结构,组建应急抢险队伍和救援队伍。

4、进一步完善预案和防灾明白卡,落实隐患点责任人,做好寺庙、电站、学校的防灾工作。

5、搞好防汛物资的储备,特别是预警器械等的清理,做到心中有数。

6、加强隐患的全面排查,做好防汛值班工作。

五、加强宣传,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为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防灾的重要意义,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乡通过书写标语、标示标牌、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宣传形式,在各隐患点建立警示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广泛宣传,切实做到家喻户晓,提高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度,加强自我防灾、自我救灾、主动防范的意识。

送:县委办,政府办,防汛办。

金川镇人民政府

2014年5月13日

第三篇:落实6月28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关于做好近期防汛救灾工作安排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为贯彻落实好6月28日县防汛救灾工作会议精神,我局近期工作安排如下:

1、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安排部署当前地质灾害防治有关工作。

2、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已通知各乡镇、有关部门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力度。对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进行一次排查,对不在册的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高陡边坡、斜坡建房、农村危房、学校、医院、尾矿库、道路进行全面排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要求对新发现的隐患点立即上报并落实防治预案,明确责任人、监测人,确保责任到位、防治措施到位。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将请省市防治专家现场勘测,制定防治方案。

3、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防工作。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监测体系作用,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防工作。各中心所对发现的灾情、险情及时上报,并在第一时间内协助乡镇撤离群众。

4、加强次生灾害发生防范。根据地质灾害发生隐蔽性、滞后性,已要求各乡镇、各中心所在雨停后,重点加强对居民点后竹园、墓群、岩体、山体等排查,防止长期下雨后次生灾害发生。

5、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值班值守。要求各乡镇、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值班制度要求,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保证通讯畅通。县局每天一名班子成员带班,一名股长领班,每日8:00进行值班交接。值班人员认真填写值班记录,对上级发来的重要天气预报和文电等,立即贯彻执行。做好系统查岗工作,及时处理出现的险情、灾情。

6、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服务工作。局机关和各中心所除留必要的少数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全部到乡镇协助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局将派出两个督查组,在全县开展督查工作。县局安排人员,协助联系的燕子河镇开展抗灾生产自救工作。

7、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县局要积极争取水毁耕地恢复和地质灾害防治资金。

2015年6月28日

第四篇:局长在全县防汛抗旱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定稿)

同志们:

今天,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防汛抗旱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主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部门,我就2006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一个发言。我县地处皖南山区东北部,境内多花岗岩体,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1996年以来,全县各类地质灾害造成死亡7人,受伤2人

,房屋被毁630间,农田被毁百余亩,潜在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为1500人,直接经济损失3170万元,可能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约为4500万元。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每年都对此项工作进行周密安排和部署,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逐步走上“动态监管、有效预防”的正常轨道。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5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总体情况比较平稳。为了预防“卡努”、“泰利”等几次台风暴雨可能给我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县政府先后两次指挥有关乡镇和部门有效组织了受威胁群众的安全转移,全县100多个地质灾害点特别是20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监管责任都很到位,除了3月26日兴隆乡光荣萤石矿区发生小范围的地面塌陷和6月25日版书乡白杨岭山体滑坡因暴雨诱发小规模的塌方外,总体都比较平稳,安全度过了汛期。

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去年,我县委托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编制了我县2005—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这个规划已经县政府批准,在今天会议上发到了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它是指导我县今后十几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抓好实施。此外,通过我们的努力,我县有4处地质灾害危险点已被列入省、市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治理项目,其中版书乡白杨岭山体滑坡村民组整体搬迁项目计划在今年实施,另外三个搬迁治理项目将分别在明后两年组织实施。

二、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及工作重点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06年汛期仍将是一个雨量相对集中,台风较多的天气。这给我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和难度。在主汛期到来之前,我局已配合省、市有关部门认真开展了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印发了《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和《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明白卡》等,编制了《旌德县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在开展汛前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历年来的监测记录,今年我们对全县地质灾害重点隐患点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20个调减为现在的17个,并对这17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按县、乡、村层层分解责任单位、责任人,明确了具体的监测人,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公布了监测和值班人员的联系电话和报警号码。今年我县继续实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县领导、国土局有关负责人包片负责制度。

2006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将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是:

(一)认真贯彻《条例》,抓好《规划》实施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步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行政法规,他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式步入了法制轨道,对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乡镇要把学习、贯彻《条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条例》的宣传,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按照《条例》确立的三项原则、五项制度和五项防灾措施,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我县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了解和预测我县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目标、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确定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重要理论依据。抓好《规划》的实施工作,是我县今后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工作之一。对《规划》中确定的任务,我们要抓紧制定计划,尽快落实资金和措施,及早清除地质灾害隐患点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威胁。

(二)科学编制预案,明确地质灾害防灾责任

去年,县政府以(政办[2005]119号)文印发了《旌德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乡镇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按照“早安排、早行动、早到位、早落实”的要求,根据县政府《旌德县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旌德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结合当地实际,科学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在汛期前要编制好预案,并报县政府办和国土资源局备案。前几年,由于我们对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抓的早、防治措施得当,对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这充分说明了抓防灾预案的落实,是政府宏观调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也是我们多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

经验总结。因此,各乡镇政府要尽快行动,结合本辖区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灾害隐患点及工程建设活动等特点,认真组织编制年度防灾预案并做好落实工作。

(三)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梅季气候条件反常,降雨量多,加上台风季节性强,暴雨会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今年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是17个重要隐患点,各乡镇要认真执行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要安排好防灾应急值班人员,落实好具体监测人,保证汛期通讯联络畅通,确保防灾工作正常运转。

(四)落实搬迁项目,圆满完成白杨岭村民组搬迁避让任务

版书乡白杨岭地质灾害搬迁项目,是省政府批准实施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项目,是我县向省、市争取的4个项目中首个实施的项目。版书乡政府是这个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请版书乡政府切实负起责任,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按照具体实施方案,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搬迁任务。

三、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几点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政府要把防灾责任制贯穿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全过程。在汛前,要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防、监测工作落实下去,制定落实岗位责任制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二)加强预防,实施预案。各乡镇政府在实施《旌德县突发地质灾害预案》、《旌德县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基础上,要编制和完善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加大对预案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度,积极开展预案演练,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明确报警信号和转移路线。

(三)加强监管,防患未然。我县近几年人为诱发地质灾害事件时有发生,特别在矿山开采和工程建设中问题比较突出,去年3月27日兴隆乡光荣萤石矿区就发生一起因人为采矿诱发的地面塌陷,2006年1月5日云乐乡刘村糯米圲村民组路旁因修路切坡发生滑坡。因此,要加强汛期矿山和山区道路、水库等次生地质灾害的防治,同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违反有关规定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加强监测,群测群防。各地要建立全民参与的群测群防体系,并将监测预警责任制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同时将群测群防明白卡下发至受威胁的居民手中。

(五)加强治理,消除隐患。我县已有3处地质灾害点列入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治理项目,其中版书乡白杨岭山体滑坡计划在2006年实施整体搬迁避让,白地洪川泥石流、俞村乡下周家滑坡计划在2007年实施治理和搬迁避让。云乐乡张村大岭脚滑坡列入市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项目,计划在2008年组织实施搬迁避让。各乡镇要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小城镇建设等结合起来,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鼓励社会捐助,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治理力度。

(六)加强保障,抓住重点。针对去年台风次数较多的现象,今年我们要继续与气象等部门搞好协作,完善预警预报平台,做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尽量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损失。

(七)加强检查,监督到位。对本区域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进行一次摸底调查,主要查有无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原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是否发生变化,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是否健全,各项防灾措施是否完善,监测信息网络是否建立和健全,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有关防治责任是否落实到位。

同志们,今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各乡镇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履行职责。我们相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确保全县人民生命财产不因地质灾害而受到损失。

第五篇:汪民副部长在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5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汪民

(2015年4月23日)

同志们:

在各地陆续开始进入主汛期之际,我们召开2015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国家防总201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减灾委全体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4年防治工作,分析研判形势,安排部署今年汛期地灾防治工作。

刚才,广西、四川两省(区)国土资源厅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讲的都很好。广西国土资源部门在3月19日桂林叠彩山景区发生崩塌后,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和核查,做了大量工作;四川2014年防灾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地质灾害仅导致7人死亡失踪,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低。中国气象局矫梅燕副局长,通报了气象情况,对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等

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受姜大明部长委托,我代表国土资源部讲几点意见。

一、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国土资源系统积极努力,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主要强化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研判部署,精心谋划全年工作。年初厅局长会议提出总体要求,2月召开趋势会商会研判形势,3月印发通知全面部署,4月召开视频会议重点部署,汛期组织专家巡回指导,及时通报重要险情灾情,形成规范化、程序化的常态化管理。联合交通运输部和国家铁路局,加强铁路公路沿线及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防范。

二是强化隐患调查,突出巡查排查复查。在完成全国2020个山地丘陵区县(市、区)1:20万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基础上,推进1:5万详细调查。截至目前,已完成811个县(市、区)的详查工作,完成19216处隐患点的勘查工作,共查明地灾隐患点295402处,威胁人员1917.15万,已全部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全国33万多名群测群防员,在汛期等重点时段及时开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和震后全

面排查。

三是强化监测预警,扎实推进群测群防。与中国气象局继续密切合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制作预警产品165份,通过中央电视台和网站发布预警信息233次。全国31个省(区、市)、323个市(地、州)、1880个县(市、区)也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增强广大群众特别是群测群防员的辨灾、防灾和避灾能力,深入部署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全年培训近296万人次,开展应急演练27885次,参演人员228万。认真总结推广湖北秭归沙镇溪镇滑坡、四川丹巴东谷泥石流等成功应急避险经验。

四是强化应急处臵,及时有效应对。全年32次派出工作组,赴重点地区督促指导工作。组织200多名区片应急专家驻守重点地区,指导地方开展应急处臵。针对各地灾情险情报告,部启动应急响应16次,及时派出专家组指导抢险救灾,全年未出现二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事件。2014年,各地共派出专家组4300多人次,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五是强化综合防治,全面提升防御能力。在2013年开展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试点基础上,与财政部联动,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增加湖南、四川、甘肃三省为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省份,中央财政支持资金31亿元。建成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432个,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

力进一步增强。

2014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0907起,造成400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4.1亿元。与2013年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29%、40%和47%。同时,全国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417起,避免人员伤亡3.37万人,挽回经济损失18.1亿元。三峡库区连续12年实现地质灾害人员零死亡,汶川、芦山、玉树、漳县岷县等地震灾区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组织,得益于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国土资源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群测群防监测员的不懈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姜大明部长,代表国土资源部党组,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长期奋战在地质灾害防治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防治工作要主动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牢牢把握并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一,主动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要求。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为依据,坚持依法防控、依法履责、依法决策,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要明确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格局。不能简单地认为地质灾害防治是国土资源部门一家的事情,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要是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要以此清晰定位,明确地质灾害防治事权划分和责任边界,细化实化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规范应急处臵的主体、程序、权限与责任,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考核评估和责任追究。

第二,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优化、社会和谐,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地质灾害的社会影响不断加大。必须探索实施更加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减灾管理,应对多发频发的地质灾害,最大程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是结合我国实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在此基础上,引入地质灾害保险制度。二是在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探索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红线,危险区红线内禁止规划建设新城镇和村民居住点,已有群众尽快搬出,或采取治理及预警措施等。三是创新思

路,积极引导和引入各类资金资本,统筹地质灾害治理、新农村建设、土地整治、增减挂钩等政策,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综合治理。

第三,主动适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要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行政效能。部已取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制度,但这不意味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这项制度取消了,而是要求我们转变管理思路和方式。各地要建立定期抽查和通报制度,对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进行检查监督,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管。要坚持防灾和救灾两手抓。既要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体系,及时修订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应急反应机制,切实提高应对重大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能力;更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培训教育,强化综合治理,增强防治能力和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与避险能力。

第四,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时代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要求。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迅速发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广泛应用,信息传播呈现主体多样化、工具移动化、渠道立体化、范围扩大化等特点。地质灾害防治群众关注度高,社会敏感度强,加强新闻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尤为重要。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公开力

度,完善信息发布制度,丰富信息发布内容,提升信息发布时效,特别是突发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要加大敏感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力度。要利用各种自媒体,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常识,既要大力宣传防灾减灾实践和成效,也要宣传地质灾害突发性、隐蔽性的特点,积极传播正能量,为防灾减灾营造良好氛围。

三、清醒认识、正确对待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 今年汛期,从趋势预测判断来看,地质灾害发生较去年有加重趋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从地质灾害自身特点来看。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强和动态变化的特点,导致发生时往往突如其来、防不胜防。由于受到调查精度和尺度的影响,还有很大一部分的隐患点未被查出或威胁范围可能更大。已发现的隐患点不容易防控,仅对已发现的隐患点进行防控也还远远不够,这使得我们防灾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

二是从外部因素来看。近年来,强降雨和局地暴雨天气等极端气候事件十分频繁,加之破坏性地震时有发生,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同时,人类工程活动愈加强烈,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力度越来越大。虽然从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来看,降雨和地震是主要原因,但许多地质灾害的发生或多或少都有人为活动的因素,有的甚至是致灾的主要因素。

三是从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看。虽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我们工作的精度、广度、深度还不够,隐患认识不清、判断不准,地质灾害又大多发生在老少边穷的山区,既做不到对隐患点都进行搬迁避让,也做不到都进行工程治理,难以彻底消除隐患;部分企业、施工单位仍然对防灾重视不够,还存在工棚选址不当、临灾避让意识不强、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等问题,导致在建工程现场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地质灾害科学、技术研发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治理工程技术标准体系亟待建立,新技术示范应用不够,监测预警技术仍需完善,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山地丘陵区县(市、区),缺人员、缺机构、缺经费、缺技术支撑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时刻绷紧防灾的弦,在工作中做到“三克服和三不怕”。

一是克服侥幸心理,不怕苦。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必须克服侥幸心理,严防工作走过场、摆形式、不扎实、不细致。地质灾害会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往往就在一念之差,稍有懈怠、疏忽和大意,就会酿成大灾。在基层,地质灾害年年防,日日防,下雨天,道路泥泞湿滑,一般人都在躲雨、避雨,我们的防治人员却必须冒着大雨,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现场监测。地质灾害隐患大部分又都位于高山峡谷地带,现场排查、调查,必须人员到点,工作到位,十分劳累,但是为

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了防灾责任,必须一趟一趟跑,必须不辞辛苦。

二是克服麻痹思想,不怕繁。一些地方这些年工作比较到位,地质灾害发生较少,上级领导也给予了表扬和肯定,这时候很容易产生麻痹思想,觉得自己该干的都干了,可以松口气了。实际上可能正好相反,地质灾害正在某处酝酿,一旦遭遇强降雨等因素,就有可能发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必须坚决克服麻痹懈怠思想,时刻做好应大急、抢大险的各项准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繁重,隐患点多面广,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建立群测群防制度,开展知识宣传培训教育,编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从年初到年尾,事情很多。必须不怕繁琐,忠实履责,该建立的制度必须建立,防灾措施责任必须到位。

三是克服疲劳情绪,不怕难。地质灾害有一个特点:面上时有发生、点上多年不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是世界性的难题。这些年各地抓得都很紧,但就具体点上来说,是年年预防,总喊狼来了,但往往是狼还是没有来,容易使干部群众产生疲劳情绪,由此带来的工作难度不断加大。要正确对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气馁、不退缩,克难求进,坚持“宁可防空、不可空防”的工作态度,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做群众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是生命任务,来不得半点侥幸和懈怠,狼不来也要防,尽最大努

力减少狼一旦来了就有可能造成的生命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是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实践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振奋精神、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打赢地质灾害防治这场硬仗。

四、扎实做好201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开局之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部年初通报了各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情况,今后每年初,我们都将对各地工作进行通报,希望大家都认真看一看,横向、纵向比一比,找一找差距和位臵,更好地推进工作。之后,我们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希望各地按照《通知》的要求,一项一项、一件一件地落实好。这儿我再重点强调几点:

一是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这是我们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四川省去年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好的防灾效果,与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来对待,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到现场、直接部署工作有密切关系。省级财政收入排名靠后的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88个县市区的地质灾害详查,也是因为这项工作得到了

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特别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重点省份,要积极主动地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本省(区、市)地质灾害情况、工作进展,以及国务院和部里的相关要求,为推动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加强高标准“十有县”建设。部里推动开展高标准“十有县”建设,是希望以此为抓手,切实加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能力建设。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长远性、打基础的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措施政策,指导和支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市、区),加强高标准“十有县”建设,解决长期制约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瓶颈问题。陕西省通过编制建设指南、重点县示范推广、出台奖励政策措施、召开现场会等方法,建设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各地借鉴学习。

三是加强群测群防。在目前阶段,群测群防是有效、可行的防灾手段,在避免人员伤亡上发挥了重大作用。群测群防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必须长久坚持、持之以恒。群测群防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群测群防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素质与水平。各地要进一步落实监测责任,向社会公布公示所有隐患点的监测人员和管理责任人员名单与联系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服务方便群众;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监测人员的辨灾、避灾和应急组织能力;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助,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重点时段和地区工作。要以汛期为重点时段,以三峡库区、西南山区、地震灾区为重点地区,特别是在建水利、水电、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和旅游风景区等人员密集区,指导监督水利、交通、旅游等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认真汲取近年来各种类型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事件教训,创新机制,落实责任,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切实避免地质灾害导致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五是加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初步统计,全国各级财政每年投入地质灾害防治的资金近200亿元,要用好管好这些资金,确保发挥最大的防灾效益。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销号制度,实现动态管理,通过地质灾害威胁人口减少数、防治项目完成数等可量化的指标,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确保防治效果。编制出台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立项、评审、组织实施、验收和维护等工作程序。要避免资金项目多了,工作上去了,干部却倒下去的情况。特别是中央财政支持开展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湖南、四川、云南、甘肃省,要不断强化组织检查监督,分析存在困难与问题,按要求上报进展情况,确保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六是加强知识宣传培训演练活动。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和应急演练可取得明显的防灾效果,能确保灾害来临时有条不紊地予以应对。今年,各地要继续在6至

9月集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特别要认真总结以往成功预警避险案例和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予以推广。对威胁10人以上的隐患点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应急预案。部计划5月份在四川丹巴召开地灾应急避险现场会,进一步总结成灾、预警、避险规律,推广四川丹巴东谷泥石流灾害成功应急避险经验。

同志们,汛期即将到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任务光荣而艰巨。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扎扎实实做好201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上一篇:电子商务实验报告心得下一篇:电子商务网站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