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论文

2022-04-16

摘要:近几年,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在不断的增多,有关我国各地区的地质灾害报道也增加了很多。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主要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局部极端气象异常;地球进入地壳活动频繁期,造成地质变化剧烈;人类对自然界资源的不正确开采与使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造成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地质灾害防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灾害防治论文 篇1:

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几年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类工程活动逐渐频繁,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也给我国本就比较脆弱的地质环境造成了威胁。本文就结合常见的地质灾害种类及灾害防治技术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岩土工程;灾害防治;技术及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岩土工程是目前防治各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讲防治工程是为了预防地质灾害、降低由于地质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而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地质灾害的种类

(一)崩塌

当直立裂缝将陡坡上的岩土体分割之后岩土体失去了支撑就会发生局部滑移的情况,这样岩土体的稳定性会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岩土体也会随着陡坡翻滚而下,导致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在开采矿石资源时引发岩土体震动,或者是在挖掘道路边坡时导致软弱地层遭到破坏的,从而导致岩土体的稳定性能受到影响。另外,如果在容易发生崩塌的路段进行填土、堆渣等也会增加岩土体的载荷[1]。

(二)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岩土体压缩或者位移等,在实际施工时如果出现地面变形很可能会诱发地面下沉、地面开裂等情况,这会导致人们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目前我国有很多城镇经常会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甚至有些城镇已经形成了地面沉降区,这不利于地下水的开发使用,还会对人们的出行安全造成威胁。

(三)泥石流

一般来说在地形比较险峻的山区经常会由于发生暴雪、暴雨等自然灾害导致山体滑坡并伴有大量的泥沙,泥石流的流速快、流量大,一旦发生泥石流很可能会导致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遭受严重损失。泥石流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受到强大暴风雨或者暴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从而出现其他性质的洪流,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的沙土、岩石等物质,使得洪流中出现了大量的固体物质和较大颗粒。现阶段诱发泥石流的原因也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认为因素,在修建公路、开凿水渠时经常会出现不合理开挖的情况,再加上采石、弃渣等行为的存在更是增加了山体被破坏、出现泥石流的概率[2]。

(四)滑坡

在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中,滑坡就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由于岩土受到地震或者雨水的冲刷而产生滑坡现象。一般而言,斜坡上的岩土基本是不会出现滑坡的,只有受到很大的外力干扰才会形成。另外,坡脚被大规模的损害、水土的流动以及过度开发岩土等都会给岩土造成不同程度的滑坡,并引发一系列的反应。还有就是在一些比较倾斜的坡面上面产生了一些矿体还有岩质体,这些物质会因为一些特殊的情况而向下滑落。比如说主要因为产生了水的浸泡,同时被冲刷所形成的。不仅如此,无论是地质发生了变化,还是坡脚被开挖的时候,又或者是不合理的蓄水以及排水还有地下水活动等都很容易会造成滑坡。

(五)人为地质灾害

人们在岩土的开发和勘测过程中,人为也会对岩土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矿产资源的开发、铁路在建设过程中的开挖、人工滥伐森林资源造成土壤侵蚀、沙漠化、洪涝灾害等等,这些都是会加剧或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此外,还有人工爆破也会诱发岩溶塌陷、滑坡等灾害的发生,还有可能引起连锁性的岩溶塌陷。所以,对于认为造成的岩土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性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不仅会逐步危害到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对生态造成破坏,并且进一步影響到全球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由于人为因素通常和人的利益挂钩,因此其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有时甚至难以估计,可见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经济利益的重要因素。

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工程防治方法

目前我国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工程防治,工程防治通常会被用在一些小型土质滑坡治理上,现阶段比较常见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滑坡边缘地标排水、消方减载等,在一些中型或者大型的滑坡处理上工作人员不能随便采取工程防治措施,而是要利用搜集到的工程勘测资料来科学地选择工程防治策略,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岩土工程建设防治地震灾害的有效性。

(二)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是耗费成本较低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坏的一种防治地震灾害措施,像合理放牧、种草护坡以及植树造林等等这些都是比较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相比于其他的防治策略,生物防治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并且发挥作用的持续时间长,能够在起到防治作用的同时帮助有效改善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地质灾害防治会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来进行改善,特别是一些容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区域更是需要采取退耕还林的措施来维持生态平衡[3]。

(三)避让措施

现阶段我国岩土工程灾害防治的主要避让措施有两种,分别为雨天避让和拆迁避让,其中雨天避让主要是针对一些受到地质灾害影响比较大的区域,在阴雨天气,为了尽量避免居民生活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工作人员需要将灾害区域的居民就近转移到安全地带;搬迁则是直接迁移出去,当然是否搬迁还需要衡量好搬迁与防治地质灾害所需要的资金投入,综合进行考虑。

(四)防止倒塌的方法

在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的防治中,为了防止出现倒塌现象,首先要先考虑到危险岩体,重点预防和控制倒塌。不过,与滑坡的解决方案相比,对于塌方的预防和控制方面显然是更为简单。如果出现了关节断裂和组合结构面塌陷的情况,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塌陷的强度是由裂缝之间的膨胀和压缩引起的。在一些裂缝较多,卸荷区的危险岩区,清理一些危险岩体后,其余部分用吊网加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缝隙的膨胀,起到加固作用。这也是处理倒塌的最常用方法,但也需要注意这一点,即在进行加固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岩石的结构,特征和膨胀性。大块,在进行布置时,应着重于这些部位的预防和控制,而断裂面也应着重于加固。

(五)泥石流防治

在泥石流的防治方面主要有三点,分别是预防、预警和治理。泥石流发生总是猝不及防,其带来的损失往往无法估量,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泥石流带来的险情,需要政府作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需要加强对泥石流灾害的应对能力。在其发生之前能够做出相应的警报,能够有效预防灾难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在其发生之前,通过报警系统,及时做出相应的安全疏散,可以将危险降到最低。在原来的泥石流的预防措施中,常采用沟,坡等较为低级的手段,而现在采用混凝土,岩石结合的手段,使得防泥石流的工程更加牢固,通过大面积的扩展,达到更大范围的控制泥石流的目的。在现阶段,山区等地方的泥石流防治主要是采用加固坡底,挖沟渠泻泥石流,采用网络结构加固坡面。在平原地区,则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例如栽种植株,整治泥土流失区,上游减少流量,中间修建沟渠引流,下游扩大分洪面积,定期对水土流失的地区进行修护。稳定河床,加固堤坝,减少泥石流来源,对暴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流,在泥土丢失严重区,修建护坡和冲积扇,人为地控制降低泥石流的严重程度,在大暴雨来临之前及时疏散周围民众,发布预警信息,一旦发生泥石流,采用最快速方法将民众撤离到安全地带。在泥石流发生前就作出及时的警报,通知泥石流潜在发生的危险区域内的所有居民及时疏散,是直接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最有效的措施。

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具体防治措施

(一)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保障体系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地,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降低由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所带来的损失。政府可以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发生情况来进行评估,进而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地质灾害评估体系,同时岩土工程企业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相关的资金保障体系,做好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提升建筑物建造的质量,增强建筑物的防灾害能力

针对一些地质灾害经常发生的地区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利用现代建筑施工手段来开展工程施工,让建筑物的墙体可以更加坚固,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给周围居民带来的人身安全威胁,增强建筑物的抗灾害能力,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4]。

(三)相关人员应当做好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排查工作

由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所以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从灾区防御地质灾害的材料出发,在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也应当严把质量关,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地基的牢固性,减少由于地质灾害发生所带来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此外,在岩土工程工程开挖的过程中岩土工程开采企业也应当首先派专业人员来对岩土工程开挖的地区进行灾害隐患排查,一定要保证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只有对灾区进行综合治理并做好相关的防范工作才能够保证岩土工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防治措施

虽然近几年随着我国岩土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开始不断完善,但具体的防治措施还需要得到进一步优化,相关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进一步的加固和排水措施意外,还应当在施工现场建立阻拦墙,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阻挡泥石流和滑坡的功效。与此同时在一些地质灾害发生率较高的地區,工作人员也可以尽可能地选择结构强度高且质量较轻的建筑材料,这样可以进一步控制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给建筑结构带来的破坏,从而更好地保护建筑主体,降低由于地质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

(五)在岩土工程设计中融入环保理念

岩土工程建设的基本作用就是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设计人员要基于这一理念出发全面分析岩土工程施工环境,从而更好地制定科学的环保方案。另外,在岩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企业也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来降低由于施工给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同时也要限制噪声污染,保护好周围植被,全方位地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及时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调整。

(六)研发新型灾害防止技术

为了更好地保证地质灾害防止效果,相关工作人员要在现有的灾害防治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研究新的灾害防治技术,从而更好地强化地质灾害预防效果,具体地企业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将地基加固技术当做开发重点,更好地保护建筑的主体结构,从而有效降低由于地质灾害发生给周围居民生活带来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概率。另外,相关工作人员在研发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时也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分析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岩土工程建设的施工设计方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岩土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经常可能会出现各类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就会对整个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及建筑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建设时施工企业要切实做好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不断地利用新型技术来对防治措施进行优化,从而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给岩土工程建设造成的损失,保证岩土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让其能够更好地保障居民的生活,推动我国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边疆,寇丽娜,王浩,等.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00(014):634-634.

[2]张煦,孙佳茜.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科技风,2016(19):1.

[3]邵帅.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2021.

[4]曹际妹.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冶金管理,2021(1):2.

作者:王金祥

地质灾害防治论文 篇2:

探讨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及防治对策

摘要:近几年,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在不断的增多,有关我国各地区的地质灾害报道也增加了很多。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主要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局部极端气象异常;地球进入地壳活动频繁期,造成地质变化剧烈;人类对自然界资源的不正确开采与使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造成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为了减少我国由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研究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就成为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人员的工作核心。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

地质灾害是属于一种突发性的事件,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一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并且地质灾害的类型也比较多,不同地质灾害对于涉及的范围、遇害人员的数量和严重性、造成的经济损失等都不一样,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一方面,可以增加对于地质灾害的了解,更加有效率的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另一方面,也能更好的保证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1.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在不断的加大力度,随着我国的科学与地质灾害防治设施的不断健全,给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人们在进行一些有关经济利益的活动时,或多或少的会影响生态环境,生态循环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样的恶性循环是导致我国地质灾害增多的重要原因。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繁多,比如:滑坡、泥石流、地表塌陷等,这与我国的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水文及植被条件,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及其强度等有着极为密切关系。所以,为了更好的减少地质灾害给我国所带来的损失,我国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也是越来越重视,颁发了很多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这些法律法规中明确了一些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规范,要求各地政府根据各个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建设。同时,也在各个地区专门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的部门,该部门主要是宣传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内容,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当地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测,给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帮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压力。

但是,就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整体效率与效果来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们在工作中,还是有许多操作是在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合理循环,造成环境污染,从而导致地质灾害;其次,一些地区在进行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建设时,资金投入较少,地质灾害防治的又换建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无法辅助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进行;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时,相关应急预案与处理方案不够科学,过于书面化与浅显化,不能够在出现地质灾害时,及时的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耽误了地质灾害防治的最佳时期,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2.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2.1系统分析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必须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用系统的思维方法把握对象、分析对象、综合对象、设计对象和使用对象。地质灾害是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多因素问题,多因素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层次或分层组合模式。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整体,地质灾害防治的分析和措施选择必须与相互协调的原则紧密结合。地质灾害防治是建立在一定发生概率保证率的基础上进行,这意味着一些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修正。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优化改进防灾措施的过程。

2.2综合防治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全面,即综合规划、综合治理、防控结合,充分强调环境导向,不能简单地采取一些措施,否则就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的被动局面。对于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单靠封堵工程是无法控制和削弱流域排出的泥沙的,正确的防治重点应该是恢复整个流域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平衡,防止灾害的发生。发生泥石流的沟壑区应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生物节水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引导水土流失等,预防和控制塌、滑、流和保护建筑物不受损害。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应采取治水与固土相结合、治沟与治坡相结合,上下游系统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在上游修建水库,调整洪峰,消除泥石流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在河流的中游,建立了沙坝、河谷坝和河坝,以防止固体岩屑的移动;在下游,建立了排水导向结构,将流域产生的径流安全地排放到下游。这些措施包括控制地质灾害防治、保护性生物措施、土地利用限制等,是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

2.3整体最优原则

整体最优原则要求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组合的总体效益最优,而不追求各局部措施的最优水平。多种措施的综合应用和巧妙搭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最低的投入达到最大的效益。以四川省郧县二王庙老滑坡治理为例,制定并实施了以排水为中心、抗滑桩支护的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湘渝铁路赵家塘滑坡治理中,采取了“以锚固桩为主、隧道加固为辅、局部开挖减荷、加强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海地面沉降控制措施利用有限的地下水资源,调整水位,采用人工回灌地下水开采措施,力求实现措施的整体优化,特别是人工回灌地下水,采用“冬灌夏用”方式后,城市因冬灌引起的地面沉降急剧增加,从过去全年都是“冬升夏降”的状态,地面沉降基本得到控制。

2.4针对性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需要遵循针对性的原则,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条件与不同的地质灾害来进行针对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要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主要是针对地质灾害中的哪些产生的原因和问题来进行相对应的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主要分为两点,第一点是预测,预测在地质灾害防治中比较苦难,第一,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要依靠相应专业的预测工具以及全面的地质灾害数据,经过对于样品的分析与对比来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第二,要求相关预测人员要能熟练的掌握有关地质灾害的内容,能通过地壳的运动以及一些地质灾害发生之前的征兆中,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等级。因此,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需要针对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等级来进行专业的预测,以保证地质灾害预测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第二点,就是地质灾害的治理,对于地质灾害的治理,也要针对地质灾害的类型、位置、原因、等级等因素来进行相关的治理工作,第一,相关地区要进行地质灾害治理的相关设施建设,根据以往该地区所发生的地质灾害为主,针对性的进行相关设施的建立,以保证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能够减少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第二,要针对地质灾害的类型来进行针对性治理方案的治理,以便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比如:我国的南北方地质条件、气候变化较大,有的地区是沙漠化地区,常年处于干燥的状态,降水较少,植被较少,很容易产生一些干旱的地质灾害,针对这样的地区,建议南水北调,多在这些地区进行大范围的降水,环节地质中水的含量,减少这些地区的干旱情况;还有一些地区处于湿润的地带,每年的降水量都比较大,及其容易发生洪水的地质灾害,对于这些地区,要针对性的进行洪水的预防和治理,时刻注意水量的变化,及时的疏通水量,减少降水太多给庄稼带来的伤害,也能很好的控制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针对性的对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和治理,能够更好的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效率,也能更好的减少地质灾害给我国带来的损失。另外,地质灾害的出现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人们的人为开采所导致,一些企业在进行有关矿山的开采工作时,没有顾及到矿山开采的后果,大肆的进行矿山的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质下沉,及其容易出现地质坍塌等地质灾害,要针对相关企业的开采来进行开采规范的制定,要求相关企业在进行矿山的开采工作时,运用最先进的开采仪器,既要保证开采工作的有效进行,也要最大程度的降低开采工作给矿山所带来的影响。同时,相关企业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开采工作,给予矿山修复以及环境的优化时间,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有节制的开采工作,保护我国的环境与地质变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5适时性原则

地质灾害的防治要遵循适时性的原则,地质灾害在发生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不同的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要进行不同的治理工作。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要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积累阶段、发展阶段以及爆发阶段等,每个阶段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都要改变其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在积累阶段,疏通能够形成地质灾害的一些问题,减缓地质灾害积累的时间,从源头上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在发展阶段,要先寻找地质灾害发展的愿意,切断地质灾害继续发展的连接,改变地质灾害发生的必然条件,减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压力;在爆发阶段,要第一时间启动治理方案,针对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等级,利用相关专业处理人员以及治理的设备来进行地质灾害的治理,缩小地质灾害的范围,疏散地质灾害区域内的人群,控制地质灾害的进一步扩大,然后及时的进行地质灾害的解决和治理,加固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的治理设施建设。

2.6注重人类活动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应以调节人类活动为重点,扭转地质环境恶化的趋势,彻底改变以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趋势,并寻求环境优化和经济发展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放弃灾区的工程经济活动和开发规划,限制易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工程项目规模和强度,确保无潜在灾害地区的开发,加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地质特征的协调。重视人类活动的原则,一方面可以导致灾害的预防处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依靠人类的工程活动获取更多优势,杜伊斯堡西港在这方面的工程实践中,采用了相关治理措施,该港口下沉约1.75米,恢复了港口孔深,并获得了一千二百万吨优质煤的付产品。

3.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

3.1要加强对于地质灾害的避让

加强对于地质灾害的避让能够更好的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的出现大多是不能很好进行控制的现象,因此,为了能够在地质灾害发生的瞬间,减少由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要加强避让地质灾害。比如:在一些地区进行工程建设以及市政设施的建设时,位置要选在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较低的地区,在地质灾害发生较高的地区要减少人流活动,设置多样化的预防设施建设。同时,在我国一些地质灾害高发发地区,要规划有关地质灾害的类型,避免对这些地区进行一些有关经济利益的活动,也要在这些地区建立一个专门的保护网,隔离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与正常地区之间的距离,让这些地区的人们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增加人们避让地质灾害的意识。

另外,对于地质灾害的避让也要达成相应的共识,既要国家和政府方面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人们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不要因为一己私欲来影响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国家在进行一些大型的经濟规划时,也要在规划之前,调查规划区域的生态环境、地质变化,分析该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减少国家建设项目的经济损失。比如:轻轨、地铁、公路、铁路等大型国家的经济建设,就要在项目进行之前,调查区域内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选择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较低的地区来进行这些项目的建设,这样既能充分的了解区域的地质灾害变化,也能保证在人们进行搭乘时的人身安全。

3.2增加地质灾害的预测工作

地质灾害在发生之前,会有一些预警和变化,增加地质灾害的预测工作,能够更好的预知地质灾害的发生提前进行治理方案的设计,也能第一时间进行人群的疏散和设施的转移。地质灾害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不是一个时间内进行了某种活动之后直接爆发,是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所爆发的一种自然灾害。因此,地质灾害在发生之前,会有一些预警与变化,根据地质灾害类型的不用,预警与变化也会不同,因此,地质灾害的预测工作,能够很好的给予相关地区预警,减少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伤害。

3.3制定科学的地质灾害控制体系

地质灾害控制体系是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基础,制定科学的地质灾害控制体系,能够更好的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效率,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靠。地质灾害控制体系的建立要根据不同地区以及地质灾害的类型来进行全方位的制定,在地质灾害控制体系中,要明确不同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方式,从根本上、源头上来进行地质灾害的预测和治理。比如:我国一个地区的企业,为了节省废弃材料的处理时间,把废弃的原材料和污水排放进深井中,长时间污水和废弃材料的排放,导致地下的运动发生不良的变化,最终造成了该地区的大型地震,对于这一地质灾害的发生,要在地质灾害控制体系中规定,相关企业要合理的处理生产所造成的废弃原材料与废水,购买大型的废弃原材料和废水的处理装置,减少由于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地质灾害。

另外,对于一些地质灾害防治设施的建立,也要明确地质灾害设施的作用和操作方式,地质灾害控制体系中,要有合理操作地质灾害设施的方式,制定相应的秩序,各个地区要根据地质灾害控制体系中的规定内容来进行相关的工作,增加地质灾害防治相关部门对于地质灾害危害的宣传,检查地质灾害防治相关部门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进展。比如:水库的水位变化会影响或引发地震,因此,对于水库水位的变化要进行实时的监控,把水库水位变化的监控工作与互联网平台进行融合,全范围观察水库中的水位变化,一旦水位出现明显的变化,平台就会发出警报,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查找出现水位变化的原因,并第一时间进行地震爆发的准备工作。从源头上调查地质灾害发生的问题,根据地质灾害控制体系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这样的地质灾害控制体系,能够很好的达到预防与治理地质灾害的要求,减少由于水位的变化以及其他自然条件的变化所产生的地质灾害,从源头上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解决地质灾害防止的问题。

3.4完善地质灾害治理的抗灾流程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抗灾流程,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及时的按照抗灾流程来进行相应的抗灾工作。第一,要锻炼与培训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意识,给相关工作人员强调地质灾害的危害,提醒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对待工作;第二,要在固定的模式中,演练地质灾害发生之后,相关工作人员的抗灾流程,在不断的演示与演练中,提高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熟练度,能在地质灾害真正发生时,第一时间进行治理;第三,要锻炼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地质灾害预防设计的操作,合理的操作相关设施来治理地质灾害;第四,对于一些地质灾害高发发地区,要修建大型的防治建设,在发生地震、泥石流、洪水等地质灾害时,能够抵御这些地质灾害;第五,要加强对于地质灾害抗灾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地质灾害抗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3.5提高地质灾害治理中抢险救灾的效率

提高地质灾害治理中抢险救灾的效率,能够减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难度,抢险救灾工作是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后的应急措施,该应急措施要保证控制地质灾害的进一步扩大,减少与控制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伤害,也能为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提供时间。因此,提高地质灾害治理中抢险救灾工作的效率,能够有利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进行,帮助相关工作人员疏导人群,减少伤亡。

结束语

要加强对于地质灾害的避让、增加地质灾害的预测工作、制定科学的地质灾害控制体系、完善地质灾害治理的抗灾流程、提高地质灾害治理中搶险救灾的效率等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效率,本文还有不足之处,希望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的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传正.论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7,28(04):3.

[2]刘兴国,田鸿涛.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及防治对策[J].城市地理,2016(06):63.

[3]王明起,王玲,陈伯恒,周蒙.大冶市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其防治对策[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0,24(06):688-690.

[4]陈开圣,肖涛,彭小平.贵州省公路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J].公路,2009(11):135-139.

[5]陈并圣,彭小平.贵州省公路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4(S1):282-286.

[6]马建德,吴胜杰,付庆,敖颖锋,蔡发田,蒋振和,李海鹰,张跃宇.辽宁省朝阳县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防治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01):62-66.

作者:徐永章

地质灾害防治论文 篇3: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摘要:當前,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工程施工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岩土工程是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岩土工程的施工规模普遍比较大,施工场地也都比较复杂,所以在施工时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其中地质因素对其的影响最为直接。岩土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场地的地质会直接影响到施工工作的开展,也会给工程后期的使用带来直接影响,如果施工场地的地质灾害频发,那么工程施工时就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施工人员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引言

当前社会发展要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保障人类健康生存和繁衍的意识。在岩土工程建设中,为保护自然生态,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所以,相关部门应有效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并及时进行防灾减灾,避免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岩土工程中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1.1滑坡

滑坡通常是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而致使斜坡上的岩体、土体等沿着坡体软弱面发生下滑移动的现象,如受地震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土体会沿着软面滑落,从而致使其整体沿着坡度方向发生自主滑动,这一过程被叫做滑坡。引发滑坡的因素众多,但大多都是岩土项目建设有着较大的联系。如在对坡脚进行开挖时往往极易导致坡体下滑的问题,在劈山时进行放炮、乱砍乱伐等均会在某种程度上致使山体长期发生震动而出现松动。所以,岩土项目工程极易引上发滑坡这一地质灾害现象。

1.2泥石流和地面变形

通常会在山区或是地形崎岖的区域发生泥石流,这主要是由于受到暴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致使山体滑坡的情况,与此同时,还带有许多泥少和石块等,从而致使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出现。一般来讲,泥石流的爆发时间非常短,且具有较强的破坏力,直接致使公路、房屋等建筑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在对地质灾害进行研究时,常见的地面沉降、塌陷等地质问题通常叫做地面变形,其主要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致使某一范围内岩土层造成较大程度的破坏、压缩等情况,进而引发地面下降、裂缝等问题。可见,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这就需要对其实施综合治理,以免发生巨大的损失。发生地面变形的原因各类繁多,但总的来讲造成地质灾害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另外,在工矿区域也是发生地面变形的重点区域。

2岩土工程引起地质灾害特征

首先,因为人为的因素所造成的地质灾害爆发力度很大,会有一种并不常见的特性,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对而言比自然的情况造成影响范围会更大一些,甚至也会产生更多的破坏力。而质量因素很有可能会造成一些相对而言较为特殊的灾害,影响的范围比较小,而因为人为所导致的地质方面的灾害,一般来说影响范围会迅速的扩展,甚至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引发极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就会导致人员直接伤亡,是一种能够急剧的爆发出一些比较令人侧目的力量。因为人为所导致的一些自然灾害,一旦突然之间发生,那么就很容易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一些因为质量情况所产生的地质灾害,一般来说造成损失都是可以预计的,当然一些比较独特的地质灾害是除外的。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3.1泥石流防治技术

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泥石流的防治技术,要充分利用相应的配套技术对所造成的泥石流进行排放,在沟谷下游地区建立疏导排放区域,让泥石流在该区域进行排放和分流,并建立合适的位置,对这些砂石进行处理,有效地降低泥石流带来的危害。对于泥石流中体积较大的砂石要进行拦截,不断的去采用阻挡技术利用机械去对其中的砂石进行处理,防止因砂石堆积而给岩土工程造成损害并影响工程的开展。对泥石流下游地区采用储淤技术,有效的控制泥石流所造成的冲击和伤害,在后期能够开展更加有效的防治处理工作。泥石流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泥石流灾害给岩土工程造成的伤害,从而减轻相应的损失,使岩土工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开展。

3.2加强新技术的运用

随着我国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使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和解决,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运用,例如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专业性的检测,从多个层面入手对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研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移动遥感技术来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再通过移动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传输,这样就可以通过卫星所传回的监测数据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且建立模型,对地质灾害的状态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精准性地判断,在后续工作的过程中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达到防控地质灾害的效果。

3.3工程预控

以滑坡预控而言,对于小型的土质滑坡就可以运用工程防治,采取前缘支撑拦截、滑坡后缘排水的工程,从整体上提升岩土工程地质的强度,增强地基的稳定性。这种方式有利于提升岩土工程的强度达到预控的真正效果。对于地质情况复杂的地区,尤其是软土地基很容易就会发生地质灾害,为增强地基的稳定性采取合理的手段稳定地基,实现对岩土工程的合理预控和防治,让其达到理想的岩土工程预控效果。

结语

总之,岩土工程在工程施工和资源开发过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直接关系到了我国民生工程的质量,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岩土工程本身就具有复杂性特点,且施工特殊,很容易引发地质灾害,若不加以防治、预控,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与财产损失,在今后施工企业需要将这部分内容纳入到考虑范围。因此,施工企业可通过高效完成施工预防、科学利用生物防治、构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工程动态监控与报警等方式,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并进行控制,减少经济损失、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为施工人员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

[1]龚放.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23):1-2.

[2]关延东.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14):194~195.

[3]魏金利.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分析[J].四川水泥,2019(03):153.

[4]宋睿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山西建筑,2017,43(22):68-70.

作者:孔玉珍 胡婷婷

上一篇:哲学相关分析论文下一篇:地铁设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