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业农业经济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以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竞争力提升理论分析出发、以永川秀芽这个重庆茶叶产业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为例,分析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和机会,并提出永川秀芽品牌竞争力提升路径。关键词: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竞争力提升路径一、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竞争力现有理论分析1.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内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茶叶产业农业经济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茶叶产业农业经济论文 篇1:

茶叶产业扶贫经济效益分析和发展前瞻

摘要:为推动贫困山区茶叶产业的发展,发挥茶叶产业的扶贫作用,2013—2018年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驻村调研茶园的投入和收益情况,分析茶叶生产的特征,基于“理性小农”理论,测算茶叶投资的经济效益,寻找茶叶投资回报的敏感性因素,评价茶园投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茶叶生产具有收益期长和年年有收益的优点,但茶叶造园要求高、抚育管理环节多且加工工艺复杂;运用风险调整净现值法评价茶园投资效益,经营年限在 20~50 年期间的茶园投资项目的内部报酬率介于25.63%~26.93%,经济效益较高;茶园投资效益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茶园效益与茶叶销售价格、茶园产量和茶叶生产成本的敏感性强,茶叶销售价格决定了茶叶的经济效益。因此,提出引进无性系优势良种茶苗、将低产群体种茶园改造为有机茶园、采用机械化采茶、建立龙川茶叶销售展示平台、打造龙川茶叶网络店、挖掘龙川茶叶产业的内涵和外延等建议。

关键词:茶叶;产业扶贫;净现值;茶园生产投资经济效益;敏感性分析;机械化采茶;销售展示平台;茶叶网络店

1 龙川县茶叶种植现状及调查方法

龙川县,广东省河源市辖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总面积为3 089 km2,其中山地面积为1 519 km2。年平均气温21.0 ℃,年降水量1 693.3 mm,年日照时数1 703.5 h,无霜期320 d。雨量充足,夏长冬短,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山地多,土壤多为黄棕壤,有机质含量多,土质肥沃,pH值为5.0~6.5,非常适合种植茶叶。

笔者所在课题组于2013—2016年在河源市龙川县义都镇中心村进行驻村扶贫,2017、2018年又跟踪帮扶2年多,在扶贫工作期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入户调查龙川县义都镇桂林村和中心村的100个农户,并依据相关调查数据对农户茶叶生产投资经济效益进行初步评价,找出影响农户投资建造茶园的关键因子,对龙川县茶叶产业扶贫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茶叶生产的特征分析

茶叶通常栽植后第3年开始采摘,5年左右进入盛产期,寿命可长达 80多年。茶农进行造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和茶叶销售。种植台湾金萱茶叶通常可以采摘3次茶叶,第1次采茶在清明前后,产量约占全年产量的一半,茶叶品质最高;第2次采茶在立夏前后,产量约占全年产量1/4,茶叶品质较差;第3次采茶在白露前后,茶叶品质一般。茶叶采收后还须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才能制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客家绿茶。

茶树是丘陵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茶叶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前期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生产投资风险高等不利的特点。据龙川县调查,茶叶新造园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很大,投资约为45 000元/hm2,投资回收期长达4年。而蔬菜、西瓜等农业经济作物,生产周期短,投资见效快,品种结构调整容易,生产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与用材林生产(以龙川县目前最主要的用材造林树种杉木为比较对象)相比,茶叶生产具有收益期长和年年有收益的明显优点,但是茶叶造园要求高,抚育管理环节多,须要年年抚育管理且加工工艺复杂。杉木造林的抚育管理环节少(通常只要第 1 年施肥、前3 年锄草、1~2 次的抚育采伐),病虫害发生率极低,杉木销路稳定。对农户而言,茶叶生产技术复杂,茶园的造园成本和抚育成本更高,生产投资风险更大。

3 茶叶生产投资决策行为的理论分析

立足“理性小农说”理论,每个农户都是理性人,在进行生产投资决策时会选择他认为是最好的生产投资,但是每个农户在生产投资时所面对的约束条件、机会成本和选择范围不同[1]。在土地、资金、技术、人力资本、自然地理等条件约束下,农户可以选择杉木、毛竹、茶叶、柑橘、油茶等多种不同的经济作物。因此,茶叶生产最终能否被农户选择,面临着多种经济作物的竞争,关键取决于茶叶生产的比较收益。由于茶叶生产具有生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对茶叶生产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必须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采用风险调整净现值法测算茶叶投资的经济效益:

农户茶叶生产投资的净现值(NPV)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表示茶园林地面积;Qt表示第t年的单位面积茶叶产量;Pt表示第t年的茶叶销售单价;Ct表示第t年的茶叶生产成本(第1年的生产成本为茶园造园投资成本,第2年的生产成本为茶园抚育管理成本,第3年以后的生产成本包括茶园抚育管理成本、茶叶采收成本、制茶的加工成本);K表示风险调整贴现率(由于茶叶生产投资决策涉及的时间长,对收益的现金流量的预计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较高,采用较高的贴现率来计算净现值);n表示茶园经营年限;t表示茶园种植年限 (通常茶园种植后的前2年为产前期,第3年后开始采茶,第5年左右后进入盛产期)[2]。

4 农户茶园生产投资经济效益及敏感性分析

4.1 龙川县茶园的投入产出情况

根据笔者所在课题组2014—2018年对龙川县农户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可知新造茶园的投入产出情况(表1)。

4.1.1 造园投资成本 新建茶园的投资成本包括茶苗费、整地挖穴费、基肥费、移植费和第1年的抚育管理费等。茶园建设费用45 000元:种植无性系良种茶苗,种植15 000株/hm2,单价为0.6元/株,合计9 000元;整地挖沟10 500元/hm2,挖种植穴3 000元/hm2,回土施肥3 000元/hm2,建设护栏7 500元/hm2,合计24 000元;施农家肥作为基肥4 500元/hm2;[JP3]移植费0.2元/株,合计3 000元;抚育管理:2次人工锄草抚育,费用为1 500元/(hm2·次),[JP]合计3 000元;進行2次修剪1 500元。新造茶园的投资成本总共需要45 000元。

4.1.2 茶叶的生产成本 茶叶造园后的前2年为产前期,第2年主要是进行幼苗抚育管理,包括每年进行2次锄草抚育,合计3 000元;进行1次修剪750元;施放2次肥料,合计6 000元;进行2次病虫害防治,合计300元。因此,第2年的生产成本约为10 050元。

茶叶造园后的第3、第4年进入逐渐成熟期,从第3年开始茶园可以采摘,但产量较低,还是以抚育管理为主,生产成本包括抚育管理、茶叶采收、茶叶加工3个方面。一是抚育管理10 050元/hm2:每年进行2次锄草抚育,合计3 000元;进行1次修剪750元;施放2次肥料,合计6 000元;进行2次病虫害防治,合计300元。二是茶叶采收12 000元:每年采2次茶,需8人次,每人次人工费1 500元。三是茶叶加工3 000元:每年加工2次茶叶,工时费1 500元,水电费150元,柴火费1 200元,机器损耗费150元。第3年的茶叶年生产成本约为25 050元/hm2。第4年的茶叶产量有所增加,采收成本和加工成本增加,茶叶年生产成本约为40 050元/hm2。

茶园通常在第5年进入盛产期。第5年以后的茶园年生产成本包括抚育管理、茶叶采收、茶叶加工3个方面。一是抚育管理13 050元/hm2:每年进行2次锄草抚育,合计3 000元;进行1次修剪750元;施放3次肥料,合计7 500元;进行2次病虫害防治,合计1 800元。二是茶叶采收60 000元:每年采3次茶,需40人次,人工费1 500元/人次。三是茶叶加工22 500元:每年加工3次茶叶,人工费15 000元,水电费750元,柴火费6 000元,机器损耗费750元。第5年以后的茶叶年生产成本约为95 550元/hm2。

第5年之后,每隔5年在春茶采摘完之后对茶树进行1次深修剪,剪去树冠15 cm左右的枝叶,当年夏茶和秋茶的产量锐减;每隔10年,在初春时节,对茶树进行1次重修剪,剪去树冠的一半,当年茶叶产量大幅降低。经过修剪的茶树虽然当年产量下降,不过接下来几年产量会保持在较高水平,农民的当年收入虽有一定波动,但从长远考虑,经过修剪可以提高总收入,所以在统计中不考虑修剪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4.1.3 茶园的投资收益

茶园的投资收益主要为茶叶收益。进入盛产期后,茶园平均可产3 000 kg/(hm2·年) 春茶茶青,每50 kg春茶茶青可制作10 kg茶叶,春茶销售均价按300元/kg 计算,则茶园春茶收入为180 000元/hm2。茶园的夏秋茶产量较低,品质一般,平均可产2 250 kg/hm2 夏秋茶茶青,每50 kg夏秋茶茶青可制作10 kg茶叶,夏秋茶销售均价按200元/kg计算,则茶园夏秋茶收入为90 000元/hm2。茶叶的年总产量为1 050 kg,平均销售价格约为257元/kg,盛产茶园1年的总投资收益约为270 000元/hm2。

4.2 龙川县茶园投资经济效益评价

虽然茶叶属于多年生经济林树种,茶园经营年限可达80年以上,且茶园经营年限越久,其茶叶价格越高,但是根据农户的实际经营情况分别选择20、30、40、50年进行投资评价。茶园投资风险高,贴现率须采用风险调整贴现率,采用龙川县民间借贷利率1分利(风险调整贴现率为12%)和1.7分利(风险调整贴现率为20%)分别进行测算(表2)。

根据净现值计算公式,龙川县农户茶园投资的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见表2。在风险调整贴现率为12%时,投资回收期为4.08年;在风险调整贴现率为20%时,投资回收期为4.13年。不论茶园投资经营年限选择20年还是50年,茶园投资的净现值均大于0,表明茶园投资回收水平高于预定的报酬率,茶园投资在经济上是可行的。经营年限在20~50年期间的茶园投资项目的内部报酬率介于25.63%~26.93%,大大高于民间借贷的正常年利率12%(1分利),可见茶园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较高。

4.3 农户茶园投资经济效益的敏感性分析

由净现值计算公式可知,茶园单位面积产量、茶叶的销售价格、造园成本和生产成本是茶园投资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敏感性系数分析,区分各因素变化对茶农收益的影响程度。

某因素的敏感性系数=净现值变化幅度该因素变化幅度。

某因素的敏感性系数越大,对净现值(即农户收益)的影响越大,净现值对该因素的敏感性越强[3]。为计算茶园投资各因素的敏感性系数,按风险调整贴现率为 12%,茶园经营年限为30 年进行测算(表3)。茶叶销售价格的敏感性系数为1.54,在各影响因素中最大,说明茶园投资净现值对茶叶销售价格的敏感性最强,茶叶销售单价下跌10%,会导致茶园投资净现值减少15.4%,当茶叶销售单价低于98.21元/kg时,茶园投资项目在经济上不可行。茶园产量的敏感性系数为1.34,单位面积产量下跌10%,会导致茶园投资净现值减少13.4%,当茶园产量低于401.25 kg/hm2时,茶园投资项目在经济上不可行。茶园生产成本的敏感性系数为-0.54,每当生产成本提高10%,会导致茶园投资净现值减少5.4%,当茶园进入盛产期后生产成本高于262 427.25元/hm2时,茶园投资项目在经济上不可行。茶园造园成本的敏感性系数几乎为0,可[KG*3]以忽略不计,只有当茶园的造园成本高于1 006 227.3元/hm2时,茶园投资项目在经济上不可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可见,在茶叶生产中做好造园工作是取得多年高产的关键,在造园之初选择良种茶苗、按照标准方式种植,深挖种植穴、施足底肥等做法虽然会导致初始投资较多,但从长远看,这点投资是非常值得的,其带来的收益将远远大于投入。

5 茶叶产业扶贫的建议

调查评价结果表明,经营年限在20~50年期间的茶园投资项目的内部报酬率介于 25.63%~26.93%,在正常情况下,茶园投资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进一步对茶园投资经济效益的敏感性分析,发现茶园投资净现值对茶叶销售价格、茶园产量和茶叶生产成本的敏感性较强。

5.1 加强龙川茶叶种植采摘技术

5.1.1 新品种选育与改良

引进无性系良种茶苗,实行高标准建园。无性系茶树品种是生产优质高产茶叶的关键,其产量和经济效益比常规的群体种高很多。引进乌牛早、台湾金萱、龙井43、软支乌龙等优良茶叶品种,在龙川县建立自己的育苗基地,选育出适合龙川种植的茶树品种,专供给龙川的茶农,降低茶农的购苗成本和购苗风险[4]。育苗、卖苗时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防止茶叶病虫害的传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政府提供补助,企业建立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全自动化智能化温室,采用组培苗进行繁育,按照茶苗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调控光照度、温湿度、营养成分含量、CO2濃度和基质含水率,提高茶苗的生命力,培养抗逆性强的高产茶苗。按照理论推算,占地500 m2的工厂化育苗车间,每年可培育出100万株左右的良种茶苗,可供建设良种茶园33.33 hm2,可以为龙川县快速推广优质茶叶品种打下坚实的基础。

5.1.2 将低产群体种茶园改造为有机茶园

龙川县义都镇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地方群体种茶园具有强抗逆性、高抗病虫害,耐贫瘠等优点,但也存在分枝能力差、性状混杂、生长速度慢等明显缺点。改造生态环境优越的低产茶园,按照有机农业标准进行种植,通过专业机构进行有机认证,成立有机茶品牌,提高茶叶的销售价格,可将低产茶园变废为宝。可进行以下4个方面的改造:第一,进行深耕垦复和施足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促进新根的生长,使用土家肥,不用化肥,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第二,进行修剪,将离地面30 cm以上枝条全部剪除,增施经过发酵的有机肥,促进新芽的萌发;第三,茶园修剪后,上壤裸露面积增大,种植大豆、花生、绿豆等豆科作物,豆科植物的根系有固氮作用,等于给茶树施用了一批天然的氮肥;第四,对特别衰老、品质差的茶园,先铲除一半的老茶树,种植优质新茶苗,待新茶树基本封行后,再铲除剩下的老茶树,全部种植上新茶树[5]。

5.1.3 采用机械化采茶

茶叶的生产成本也是影响茶园投资净现值的敏感因素,特别是茶叶采收成本比重大,约占生产成本的62.79%。应积极鼓励茶农加快机械化进程,进行茶树改造培育,修剪出适应机采的采摘蓬面,采用先进的往复切割式采茶机,降低茶叶采收成本。据统计,单人采茶机可采茶青400 kg/(d·台),双人采茶机可采茶青900 kg/(d·台),而人工采摘茶青只能采茶青50 kg/(d·人),采茶效率远远不如机械采摘[6]。龙川县的茶叶主要制作为客家绿茶,客家绿茶对茶叶品相要求不高,但是对采摘时间要求严格,明前茶的价格最高,机械采摘可以把握最合适的采茶时机,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7]。根据国际经济规律,当人均年收入超过1 000美元时,农业开始采用机械化,当前龙川县的农民人均年收入已接近2 000美元,能否采用机械化采茶已成为制约龙川县茶业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5.2 提高龙川茶叶销售水平

5.2.1 发挥茶叶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改变“家家炒茶,户户冒烟”的经营现状,龙川县茶叶必须改变现有的产业组织模式,让经营主体往横向和纵向整合,将生产、加工、销售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走产业化的生产经营道路[8]。由龙头企业引领茶叶的生产模式,实现“专业加工厂+基地+茶农”的生产模式。企业根据专家的意见,在选择优良的无性系品种、保护天然的生态环境、采取先进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茶叶的综合品质。特别是在茶叶的包装上,个体农户难以提高茶叶的包装水平,但企业可以在茶叶包装上下功夫,要充分挖掘茶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内涵,使龙川茶叶的影响力突破客家区域,推向全省乃至全国。包装材料可采用名家书法、龙川风景、茶叶产地的图片,注重实用与美观的结合,让消费者不仅对茶叶感到满意,也欣赏包装,让包装承载其独特的客家茶文化。在包装上应尽可能把茶叶的信息展示出来,如茶叶的原材料、质量、产地、加工工艺、冲泡方式、口感等,以提高消费者对茶叶和企业的信赖度[9]。

5.2.2 建设龙川茶叶销售展示平台

建设龙川县茶叶批发销售市场,推动茶叶的流通,与广东省广州市的芳村茶叶市场形成有效的对接[10]。龙川县没有形成具有鲜明客家特色的茶叶一条街,摆摊散卖的茶叶贩子、店铺不大的零星茶商、卖茶叶兼卖烟酒的店铺虽然很多,但鱼龙混杂,极为分散。因此,龙川县应建设一个专门的茶叶市场,搭建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桥梁,使茶叶企业针对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保护农民、企业、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共同权益。可在霍山、枫树坝等知名旅游景点周边,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设一间龙川客家茶艺馆,内置龙川茶文化博物馆,不仅为人们提供饮茶休闲,还可以进一步宣扬龙川的茶文化,让游客在饮茶之余也得到一次文化的熏陶,加深对龙川茶叶的认识,尤其是用途功效知识、生产制作知识、质量标准知识等,引导游客选用绿色健康的客家绿茶。

5.2.3 为茶叶销售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茶叶不再局限于实体交易,网络为茶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80后”和“90后”消费者已网购多年,他们购买茶叶时首先想到的是网上购买,其在网络销售平台中首先看到的是图文设计,所以龙川茶叶产业须联合摄影协会、越野协会、考古协会和文学协会等多个社会组织,共同收集龙川茶叶的图文资料和历史传承。建立强大的文案摄影团队,突出龙川茶业的天然生长环境和生态养生功效,制作精美的龙川茶文化页面,流传在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和淘宝微淘,让更多人了解龙川茶叶,吸引流量进入网店。由企业牵头,打造一支专业的网络营销团队,在与消费者进行网络交流时提高销售效率,做好服务工作,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在茶园和茶叶加工厂中安装摄像头,在茶叶外包装上张贴可溯源标签,让客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随时了解茶叶的种植加工全过程,建立“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的可追溯体系,确保消费者喝的每一泡客家绿茶都是安全的。

5.3 拓展龙川茶叶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5.3.1 弘扬龙川客家绿茶文化

茶文化有3个层次,首先是饮食之事,其次是休闲之趣,最后是社交之乐。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中华文化中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其文化感受已超越物质感受,消费者喝到的不仅是茶的色香味,更是喝到茶的文化底蕴,从来佳茗似佳人,品茶之时,茶给人带来的体验已经超越了肉体感觉,是一种精神享受。龙川茶叶产业发展须依托客家文化,把茶叶的物质价值提升到文化价值,得到文化诠释的茶叶必然引人瞩目,增加消费者的兴趣,获得关注流量,才能可持续发展[11]。龙川客家茶文化有悠久的历史积淀,秦朝末年赵佗平定南越时,“饮食异和,瘴雾昏翳”,带来了中原的茶苗到龙川种植,为士兵驱瘴祛病,客家茶文化已经开始在龙川生根发芽[12]。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苏辙被贬龙川,对龙川茶叶和龙川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创作了《龙川略志》和《龙川别志》,记载和龙川父老品茶论禅,并留下“获罪清时世共憎,龙川父老尚相寻。直须便作乡关看,莫起天涯万里心”的诗句,视龙川为第二故乡[13]。龙川县有如此丰厚底蕴的客家茶文化,可依托高校,成立专门的学术机构,如龙川客家茶文化研究所,提炼龙川客家茶文化的精髓,弘扬龙川客家茶文化的绚丽多姿。

5.3.2 打造以“茶”为特色的旅游地形象

都市居民逐渐厌倦传统的观光景点旅游,而生态休闲旅游正发展为新的旅游热点,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打造龙川茶文化旅游,即以客家绿茶产地的山水人文、历史习俗、茶道茶艺等为内容的旅游,将茶园生态环境、茶叶种植和加工等融为一体,依托龙川县义都镇优美恬静的湖光山色,以生态绿色茶园为基础,南越王赵佗和苏辙的历史文化为拓展,客家民俗活动为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打造涵盖观光、求知、体验、购物和度假等多種功能的旅游产品[14]。在绿茶示范园区设立茶文化雕塑;在龙潭寺开设茶禅室,让游客品茶听禅;在桐輋村竹林区,用竹子制作茶叶罐;在水南村水稻种植区,用优质大米制作茶点。把与茶相关的景点、景观、购物和餐饮进行综合联动,推出特色专题旅游项目,如斗茶大奖赛、茶艺表演、茶乡休闲、亲自采茶制茶等,带动以茶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消费,提高龙川客家绿茶的附加值。

5.3.3 建设优质客家绿茶示范园区

茶叶种植技术的地域差异非常大,一些先进技术难以被传统茶农接受,特别是一些固执的茶农,会认为新技术有风险,不愿意尝试。义都镇是一个传统茶叶种植区,农民眼界较狭隘,不敢冒风险,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须要通过事实进行示范,通过建立示范园区,将先进的种植采摘加工技术逐级放大,让农民亲眼见到科技所带来的实际成效,再通过农民的口传身授,向示范园区的周边农村示范传授。每年在园区举行茶叶科技知识集中培训,让传授知识与现场观摩相结合,通俗易懂,提高培训效果,让示范园区成为对农民传播茶叶先进技术的一个天然大课堂,培养出一批新型农民[15]。推广良种良法,以点带面,技术辐射整个龙川县,推动龙川县的产业扶贫,通过茶农、企业和政府共同对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整合,使茶农参与茶叶产业链,投入自身资源并得到相应回报,实现多主体、多要素参与的长效扶贫机制[16]。

6 结语

茶叶作为龙川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如何利用现有的自身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摆在所有龙川茶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对龙川县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策如下:首先,提高龙川县的茶叶种植采摘技术,引进无性系优势良种,控制群体种的种植面积;将低产群体种茶园改造为有机茶园,取得国家的有机认证;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向茶农推广科学的种植技术;采用机械化采茶,降低生产成本。其次,提高龙川茶叶的销售水平,开拓茶叶的销路,使龙川的茶叶能走出龙川,销往全国各地,发挥茶叶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改进茶叶包装,提高茶叶档次,建立一个龙川茶叶销售展示平台,与广州市芳村茶叶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利用网络资源,打造龙川茶叶网络店。最后,挖掘龙川茶叶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提高龙川茶叶的附加值,弘扬龙川的客家绿茶文化,深化龙川茶叶底蕴,打造以“茶”为特色的旅游胜地,让广大游客不仅来游玩喝茶,还可参与采茶制茶,建立茶叶示范基地,为茶农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促进龙川茶叶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使茶叶成为龙川的一个“拳头”农产品。

参考文献:

[1]戴永务,刘伟平,洪燕真. 农户油茶丰产林投资经济效益评价——福建省尤溪县案例[J]. 林业经济,2010(8):116-119.

[2]卢占凤. 项目投资决策净现值法探讨[J]. 湖北社会科学,2013(11):86-88.

[3]胡志健,徐永其. 项目净现值的敏感性分析及投资风险防范[J]. 科技和产业,2008(3):67-69.

[4]彭 青.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5]庄晚芳. 茶树生理[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6]汪 婷. 黄山市屯溪区茶叶产业化发展对策[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7]郑乃辉,王文建,王振康,等. 福建省机械化采茶的发展现状与思路[J]. 福建茶叶,2011,33(1):5-9.

[8]许咏梅.我国茶叶出口:现状、问题与对策[J]. 北方经贸,2007(12):57-58.

[9]王小军,刘光旭,罗美珍,等. 赣州茶制品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及营销对策[J].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5):939-944.

[10]陆国雄.茶叶包装批发店铺的营销策略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11]范增平. 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及意义[J]. 农业考古,2006(2):22-25.

[12]方观音. 明清以来赣闽粤边区茶亭研究[D]. 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4.

[13]王瑞琪. 苏辙与《龙川略志》及《龙川别志》[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17(10):48-52.

[14]郭 防. 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策略探讨[J]. 福建茶叶,2018(3):410.

[15]叶新云. 农业科技园建设项目发展规划与价值工程优选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6):233-236.

[16]易法敏. 产业参与、平台协同与精准扶贫[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6):12-21.

作者:郑大睿

茶叶产业农业经济论文 篇2:

地理标志品牌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摘 要:本文以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竞争力提升理论分析出发、以永川秀芽这个重庆茶叶产业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为例,分析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和机会,并提出永川秀芽品牌竞争力提升路径。

关键词:地理标志产品品牌 竞争力 提升路径

一、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竞争力现有理论分析

1.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内涵。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是指经国家商标局审核批准的产品商标,是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的代表。该产品品牌依赖于某区域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一般有协会持有,区域内企业可以共同使用该地理标志产品品牌。

2.地理标志产品部分相關政策法规。我国农业部和工商总局围绕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管理工作相应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农业部令第11号《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农业部公告第1071号《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工商标字[2004]第200号工商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这些政策法规对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与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监督检查、农产品地理标志扶持等方面较好地从制度上给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给予保障,对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3.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一般是特定区域内多家企业共同使用,即以地理标志为基础形成了特定的区域产业集群、故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相关理论对地理标志品牌提升有较强的借鉴作用。产业集群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协作,增加了区域与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提高了产业整体竞争能力。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路径一般有:从政府角度看,明确政府在产业集中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明确区域经济政策中产业集群战略地位、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对产业集群的“引导、扶持、服务”。从企业角度看,首先要有做大产业集群品牌这个大蛋糕的意识,不能有搭便车的想法,更不能有以次充好,做有损产业集群品牌的事情;其次要与区域同行联合起来做好产业集群品牌的会展等宣传活动,不断发展集群品牌资产;要在强化企业自身品牌建设工作的同时,兼顾产业集群品牌的建设。

4.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的方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追求自身发展的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需根据企业所处市场的环境、竞争能力以及企业自身经营条件,走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方式。

4.1自创品牌。首先根据市场需求,针对选定的目标市场,提供适当的产品,以优秀品质、良好服务将自身打造成区域知名品牌;然后通过市场范围、产品范围延伸,逐步把品牌打入国内其他市场、国际市场,升级为全国品牌、国际品牌。

4.2联合品牌。联合品牌指属于不同企业的两个或多个品牌进行整合合作。通过合作,品牌间可相互借力丰富自身的品牌内涵,创造更多、更大的品牌价值。

4.3并购品牌。并购是指企业依靠收购外部品牌,从而获取该品牌相关资产,通过市场法则使品牌资源趋于集中,是企业扩张与品牌运营的重要战略。

二、永川秀芽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现状和问题

1.品质好但假冒永川秀芽的太多。“永川秀芽”早在1959年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1964年,经国内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正式命名为“永川秀芽”。于1985年5月被录入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中。1989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质名茶;其加工工艺于2004年获国家发明专利,2010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年获“全国最具文化底蕴十大地理标志名茶”和“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但消费者在购买时,他们却犯起了嘀咕:标着“永川秀芽”商标的茶叶很多,从10元到1000元都有,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好的?目前整个重庆茶叶市场上,有50%以上都是永川秀芽。重庆是永川秀芽的重点销售市场,但没有纳入永川茶叶协会管理的生产企业销售市场份额占一半以上。市场上假冒的秀芽太多,真正产自永川本地的很少。许多外地茶叶生产商经常挂羊头卖狗肉,忽悠了不少购买者。

2.茶企规模小又没合力。永川茶叶生产企业中,规模最大的重庆云岭茶叶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总产值约3000万元,规模最小的涵晨灵秀茶场2013年总产值约420万元。这就意味着,永川还没有产值上5000万元的茶叶企业。从生产环节而言,全区上规模茶叶生产企业只有8家左右,全重庆也只有30家,整个体量较小,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产量上都无法与其他大牌茶叶,如西湖龙井等相比。

除了规模小,永川秀芽没有做大做强的原因,还在于永川茶叶规上企业没有联合起来形成合力。

3.政府投入偏小。政府缺乏对茶叶生产及加工环节的相关资金投入,2013年全区投入仅有重庆特色效益发展资金370万元,使得我区茶叶企业建设进程和技术改造相对滞后。

4.采茶工人难找是制约发展的一个原因。永川秀芽近几年来整体价格确实有所增长,但企业发展仍存在很多困难,最难控制的是人力成本。春茶旺季时采茶工人不好找,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工资也比前些年翻了几倍,想快速发展困难重重。

三、地理标志品牌竞争力提升建议

1.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建设。目前地理标志产品凸显的主要属性是产地、品种、制造方法等初级加工特性,但是对于具体产品品牌并不是特别熟悉。建议重点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化,促进品牌与地理标志产品的共通认知性。同时积极促进上下游品牌联盟,提升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寻求品牌抱团合并,将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做大做强。从建立专业的企业VI识别体系、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打造品牌价值观体系、塑造迎合市场需求的品牌形象、增加品牌的科技含量、增强品牌美誉度等多方面综合提升品牌竞争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地理标志产品品牌。

永川秀芽地理标志品牌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永川秀芽品牌推介活动要连续化、规模化、品牌化。线上或线下的推介活动,应该年年坚持、要发动区域内尽可能多的商家参与,宣传力度要大;推介活动应该有一些品牌活动。二是要多有培养出几个年产值上5000万的龙头企业!区域内企业要不断提升企业自身品牌质量、品牌形象,提升市场占有率!三是要坚持打假。由茶叶行业协会统一印制永川秀芽防伪商标,要求获得授权的企业在销售时必须粘贴,让消费者能识别。区农委和茶叶协会要常年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2.优化发展地理标志产品产业集群。目前急需改变地理标志产品行业内的竞争方式,由单纯追求低成本,逐步转变为品质品类差异化和产业集群化战略。帮助地理标志产品上下游关联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能力,刺激企业的衍生发展。进一步加强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和协作,降低交易成本,创造集体效率。增加产业集群覆盖区域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且充分发挥资源共享效应,提高公共资源在产业集群内的运用效率。

建议重点促进地理标志产品产业集群优化,壮大地理标志产品相关产业体系,在坚守地理标志认证条件和确保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实现降低单位成本,使产业集群携手共同发展进步。

使用永川秀芽地理标志品牌的企业应该联手发展,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可以联合技术开发、联合市场推广、联合品牌,尤其是联合开发国内、国际市场!

永川区茶叶行业协会应牵头制订永川秀芽品牌标准并细化。获得授权的企业必须按照此标准生产茶叶。同时引进有技术、有实力的茶企与区内现有茶企合作,打造茶产业联盟体,内部企业统一使用永川秀芽品牌。政府也应该对茶企以奖代补,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3.彰显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文化创意。目前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创意衍生发展还非常薄弱,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没有文化内涵的地理标志产品与普通的初级工农产品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很容易陷入盲目的价格战之中。

永川秀芽可以與永川、重庆当地的文化结合起来,使重庆茶叶更能体现重庆文化的内涵,让品牌更有生命力!深挖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内涵,让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更有文化气息,文化特色。同时可利用文化创意产品来辅助推广地理标志品牌,使消费者不再停留在购买初级工农业产品上,将文化创意的闪光点借助产品向每个人的认知领域进行渗透,丰富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内涵,从而达到提升品牌综合竞争力的目的。同时积极借力互联网营销模式,扩大信息影响范围,通过与不同行业伙伴的跨界联合,使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具备所在地地方名片的属性。

参考文献:

[1]“老字号”品牌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J].许衍凤,赵晓康.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3(05).

[2]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策略[J].边钧钧.商场现代化,2008(09).

[3]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提升[J]. 程丽霞,杨洁.长白学刊.2004(07).

[4]我国传统名特优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J].王志本.农业经济问题.2005(04).

[5]论以农业标准化推动“三品一标”产业的发展[J].邹艳虹.中国园艺文摘.2017(05).

作者简介:莫小平,46岁。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营销理论。蔡伦红,43岁。重庆云岭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研究方向:农产品营销。王磊,35岁。重庆鲲平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研究方向:网络营销。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编号:2013pygl14)《区域产业升级与品牌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莫小平 蔡伦红 王磊

茶叶产业农业经济论文 篇3:

石门银峰茶 出自云雾间

石门银峰茶创制于1988年,鲜茶原料来源于湖南省石门县西北部渫水两岸武陵山脉东端海拔500-1000米的云雾山中,茶园四周的大气、土壤、水源等无污染。

石门银峰茶对鲜叶采摘要求相当严格,于清明前后选择晴天采摘,严格做到不采雨水叶、露水叶、紫色芽叶、瘦弱异形叶,不带鱼叶、鳞片、蒂梗和杂物。鲜叶要求嫩、匀、净、齐。

走进“中国名茶之乡”石门,极目四野,恬静自然的乡村田园,绿浪翻腾的绵延青山,层层叠叠的梯田茶海,步步皆景,似入画中。

“2017年,石门茶叶产业立志创建全国有机茶大县,实现年产销茶叶2万吨、综合产值10亿元,建设武陵山片区茶叶商贸中心、茶禅文化起源传播中心、全国有机茶生产加工中心。”石门县委副书记邓碧波表示,今年石门将重点抓好“生态兴茶、品牌立茶、市场活茶、科技强茶”工作,推动石门茶业转型升级,助力扶贫攻坚,再创茶业辉煌。

“石门有机茶,已成一块响亮的金字招牌。”石门县茶叶办主任马进福表示,自古“高山云雾出好茶”,石门茶文化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其中就有石门。石门夹山寺是中日茶禅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高僧善会大师首唱“茶禅一味”之说;宋代高僧圆悟禅师卓锡夹山,因茶悟禅,写下“茶禅一味”四字,被传去日本,直接影响了日本茶道的创立。北宋期间,石门夹山“牛抵茶”被奉为贡品。到清末,石门茶叶生产更是盛极一时,“宜红”茶远销英国,与当时安徽祁门县的“祁红”并称“北祁红,南宜红”。

為打造更高品质的有机茶,2016年石门新建9000亩高标准良种茶园,改造老茶树4600亩,新培育2个市级龙头企业,新建6个清洁化示范茶厂,在罗坪、所街等8个乡镇共38个主产茶村的2万多亩茶园,分别配置了频振灯300台、黏虫黄板30万张, 2016年,大同山、楚韵茶业公司新增有机(转换)认证茶园3500亩,不仅继续保持湖南有机茶第一县的位置,又向全国有机茶大县迈出坚实一步。

“抱拳出击”打造“品牌味”。过去,石门名茶多、茶名多,东山秀峰、白云银毫、泰和银针……十多个茶名各领风骚,特色难以凸显。为了打响品牌,石门县委、县政府把公共品牌建设作为石门茶做大做强的重要抓手,用一个品牌、一种声音说话。2000年,石门县制定了湖南省第一个茶叶地方标准《石门银峰茶综合标准》,按照生产优质茶、发展有机茶的要求,对石门茶叶生产加工各环节提出系统要求;2007年,石门注册了地理证明商标并授权县茶叶协会统一使用和管理;2010年,石门县将东山秀峰、白云银毫等品牌整合为“石门银峰”一个品牌,采取“母子”品牌的形式,抱团发展。以品牌为核心,资本、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管理、推广、人才不断集中。

近年来,湖南省石门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茶业富民”战略,加快茶叶发展,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使茶叶成为茶农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取得较好成效。石门两度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先后获得全国茶叶百强县、全国十大生态茶叶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绿色食品(茶叶)原料基地县、“中国茶业发展示范县”等多项荣誉。主要是坚持了“五个突出”:

突出规划引领,强化产业支撑

茶叶是山区具有生态、经济双重功能的优势产业。石门县委提出实施“五大战略”后,坚持统筹推进生态立县和产业强县战略,科学制定了《十三五茶叶发展规划》,将茶叶作为全县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将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与分散发展相结合,生态建设与茶叶基地建设相结合,新扩茶园与老品种改造相结合,推动规划实施,不断推进标准化生产,使茶叶产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产业支撑。

突出品牌打造,汇聚产业优势

坚持把品牌打造作为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汇聚产业优势的战略手段,按照“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标识包装、统一对外宣传”的原则,将全县茶叶品牌整合为“石门银峰”,形成品牌效应。通过品牌打造,“石门银峰”在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基础上,2016年再次被评为“湖南十强县域公共品牌”。

突出科技兴茶,提升产业质量

石门县坚持依靠科技种好茶,不断提高茶叶品质,提升整个产业链条质量,先后开展5期阳光工程、4期扶贫开发、3期茶艺、2期营销培训,培训人员2560人次,注重人才引进。县委组织部和科技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设立茶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9名省市茶叶科技特派员被选派到石门茶企工作。同时,先后邀请了30多名国内领先的茶叶、植保、茶文化方面专家来石门县指导,解决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上很多难题。近年来,石门县从中国茶科所、湖南农大和省茶科所等科研院所,先后引进和推广了4个国家级茶树良种、12项实用技术、20多台(套)先进茶机。同时,组织科技攻关,由湖南石门渫峰名茶公司在太平镇建设茶树品种示范园,致力本土小叶种茶树资源保护和选育。2016年全县申报和获得专利9项。

突出企业培育,做强产业龙头

坚持以茶叶企业为主体,加强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纽带和示范作用,让龙头企业领跑产业。2016年石门县培育建成了湖南天下小康生物科技公司茶成分萃取、湖南禅茶一味公司红茶精制出口、石门茶祖印象公司周家冲等6个现代化茶厂,改造和引进16条清洁化生产线。目前,全县共有大小茶企200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通过SC、ISO9001质量管理、有机茶等相关认证茶企48家,具备红、绿、黑、白等四大茶类的初制精制生产能力2.5万吨。同时,不断壮大合作组织,全县组建茶叶合作社56家,石门县茶叶协会被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

突出资金投入,强化产业保障

不断加大对茶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多元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资金保障。加大财政直接投入。全县脱贫攻坚整合15亿元投向基层,投放到产业发展的资金达到2亿元,其中茶叶发展投入达到4000万元,带动企业、茶农和社会投入1亿元。加大奖励促投入。县政府出台奖励政策,对发展茶叶产业做出成绩的农民合作组织、企业和个人,2016年奖励156万元,充分调动了茶农、茶企积极性。加大补助促投入。通过大湘西茶叶促进会的项目补助,建设“潇湘”单品牌店5个、双品牌店6个、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3条。大投入带来大发展,获得大收益,带动了全县的脱贫攻坚。

作者:徐平

上一篇:勘察设计薪酬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会计预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