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竞争问题论文

2022-04-20

摘要: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正处于重要的改革发展阶段,从而给研究带来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赣州银行为例,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信用风险等方面具体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竞争力的发展状况,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内部控制;跨区域在金融体制改革大趋势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出现和发展给金融业带来发展与挑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商业银行竞争问题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商业银行竞争问题论文 篇1:

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巨大,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竞争力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金融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 存在的问题 对策建议

一、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制度不够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现行体制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政企不分的特殊企业,与公司法意义上真正市场化的货币金融企业的要求相差很远,远未实现产权配置的优化。国有商业银行国家的所有者缺位,产权制度不够清晰,直接制约了其向现代化商业银行的转变,这势必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于更趋明显的竞争劣势。另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缺乏“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者”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国有商业银行难以真正成为金融市场的主体,也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不健全,运作效率低下,经营风险十分突出。

(二)资产质量较差,资本充足率较低

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始终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大患。对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理,国家采取了剥离方式,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专门管理。通过这一途径四大银行的存量不良资产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是,调查表明,增量不良资产在新增贷款中的比重仍然很高。因此,要加强风险内控制度建设,抑制新增不良资产的产生,对不良资产趁早处理,防患于未然,从而保持银行资产的安全。

另外,资本充足率低下。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竞争力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银行安全乃至整个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保证。为了响应“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自2004年3月1日施行,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要求达标的最晚期限为2007年7月1日,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基本上都没有达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8%的要求。这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已经面临了很大的经营风险,同时将影响到他们参与国际竞争中的信用等级、市场份额、融资成本等,使之处于不利地位。

(三)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一方面,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产品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金融产品的同质性很强,所从事的业务基本上都局限于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现金出纳等传统业务,缺乏明显经营特色,从而体现不出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高端产品服务水平方面相对较弱。外资银行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金融实力,可以为客户提供高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然而在为跨国公司等高端客户提供服务时,国有商业银行的产品往往没有与国际接轨,营销能力明远不如外资银行。

(四)盈利能力相对较弱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础资源雄厚,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在基础资源上已与国际知名的跨国银行不相上下,与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更是占有绝对优势。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其雄厚的基础资源、强大的经营实力和庞大的客户群体,总体盈利水平较高,但人均盈利和资本盈利率与外资银行、中资股份制银行相比还相对较弱,说明其资本和人员的效率水平较低。

(五)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方面较弱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够先进,工作人员虽然较多,但与外资银行和中资股份制银行相比,素质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工作效率较低下。

二、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清晰的产权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对银行经营者的有效约束力是形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通过股份制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必将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运作效率。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纷纷成功上市,公司治理已经成为我国四大國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改革契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童研究所所长夏斌在《2007年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上指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在未来几年内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要大力推进公司治理。虽然前几年的银行改革已经大大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竞争力,但仍然存在着问题,尤其是公司治理方面。要构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产权配置,首先要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完善公司的组织体系。其次要彻底打破原有的行政运作方式,实现银行管理人员职业化,使其成为真正的银行专家,从而有效解决高级管理人员与银行经营目标偏离的问题,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再次,要逐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

(二)完善银行监管体制,强化银行风险管理

相关主管部门要完善银行监管体制,首先,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监管制度和政策的同时,要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加强政策的理论研究,做到洋为中用,制度创新。其次,要建立一支精干的监管队伍,金融业监管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应该建立相应的执业资格制度对不同的岗位要有不同的执业资格标准。再次,还要学习和借鉴国际银行业监管技术,开发建设适合我国银行业实际的监管信息网络系。最后,还要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协调和健全监管法制体系内部建设,重视立法的整体规划,完善立法理念,在立法中贯彻发展理念,集中力量对金融机构法人实行以风险为核心的统一监管,改合规性监管为主要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金融业法人监管。

在中国金融市场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作为银行自身,在其整个业务过程中都充斥着风险,或者可以说银行就是在买卖、经营风险。那么对风险的管理和经营自然也就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哪一家银行善于管理和经营风险,哪一家银行就具有比竞争者强的优势。银行为了成功,必须寻求风险,如果哪一家银行能够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并为风险正确定价,它们就将是赢家。从实践上看,在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发展史上,因风险管理不当、资产质量低下而导致倒闭、被政府接管的,不乏其例。国外有巴林银行的毁灭,国内既有信托公司的接管,也有银行的关闭。这些反面的案例警示我们,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是关系到商业银行经营成败及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然而,我国银行的大部分资产以贷款的形式存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占总资产比重较高,银行业务收入的85%-90%(张林,对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金融博览,2010),这意味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存在着巨大的隐患。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存在的巨大风险,我国银监会在2010年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优化信贷结构,要从提高信贷质量,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做起(金融博览,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信用评级机制,提高贷款质量;(2)完善银行治理机构,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3)促进各部门的风险管理;(4)对不同类型、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采用不同的信贷政策,降低风险。

(三)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研发能力

金融创新是整个银行业进步的源泉,由于金融企业在个方面条件相似,对其他银行的创新模仿较快。因此对单个银行而言,应加大对金融衍生工具研究的投入,努力开发利用自身独有的优势为企业项目度身定做的金融衍生产品,从而在竞争中确立优势。

我国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业务基本上都局限于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现金出纳等传统业务,金融产品的同质性很强,缺乏明显经营特色,经营业务趋同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通病。当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也不例外,金融产品的跟风现象很严重,四大银行的金融产品都极其类似,几乎没有能够体现自身特色的金融产品,从而体现不出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由于这种同质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努力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更应要注重发展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业务。因此,应加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创新和研发能力,找出自己的目标市场,结合自己资源特点,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并充分发挥其在业务网络、市场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尽快形成自己的业务的特色和品牌,能够在国内的银行业甚至在国际上保持领先地位,这样才可以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四)提高服务质量,拓展营销渠道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为了脱颖而出,不但要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而且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彰显自己的服务特色。我国国有商业竞争力是有赖于市场导向的、面向客户的、高效的、多样性的业务流程体系,以保证各项业务的高效、有序营运,建立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先进的风险和成本控制能力。各银行应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为“以客户为中心”,防止客户流失。一是要树立为客户服务的经营理念,全部经营管理活动必须围绕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市场导向来进行,充分挖掘服务内涵,创新服务内容,实行“一条龙”“一站式”“一揽子”服务,尽可能地消除因内部分工给客户带来不便。二是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运作机构,为了避免“客户围着产品转”,必须把本单位系统化的营销管理和各项业务的经营统一于专门机构,一致对外。三是要创新让客户满意的金融产品,注重产品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四是要针对不同的客户层次,提供不同的服務,实施针对性、差别化营销。对优质客户要千方百计留住,对普通客户要想办法将其提升为优质客户,对边缘客户,一方面要将其提升到普通客户的层面上来,使其在本行多做一些业务,多带来一些收入或赢利。这样,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才能吸引大批客户,不断地适应市场,走在发展对手的前面。

(五)提升人才竞争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智能化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主角,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占有对于银行的长久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员工队伍在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业银行在培育竞争力的过程中,人的因素无疑应该摆在第一位。当今,我国商业银行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我国商业银行应立足于长远,面对素质优良、能够适应银行业务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银行的中高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稀缺资源,银行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制度,想办法引进并留住优秀人才,确立以自身培养和留住人才为主、引进人才为辅的人才战略,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绩效考核和流动机制。比如,可建立“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流动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或者拓宽报酬形式,试行保险、持股、忠诚公积金、期权等方式,使个人报酬与个人贡献更加一致,增强员工的忠诚度、信任感和归属感。另外,在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中,也不乏人员机构庞大、人员臃肿,与股份制银行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应当构建并落实一套系统的激发员工最大潜能的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程翔.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生产力研究.2008(10):53-54.

[2] 齐靓靓.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商场现代化.2009(1).

[3] 张艳娟,代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商场现代化.2011(2).

[4] 王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研究.金融经济.2009:50-51.

[5] 张家胜,聂凤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现状及改革建议.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25(3).

作者:袁满

商业银行竞争问题论文 篇2:

论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摘要: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正处于重要的改革发展阶段,从而给研究带来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赣州银行为例,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信用风险等方面具体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竞争力的发展状况,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内部控制;跨区域在金融体制改革大趋势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出现和发展给金融业带来发展与挑战。正确认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状况有助于提出存在的相关问题的措施,促使城市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更稳健的发展。

一、赣州银行竞争力发展现状据《银行家》在《2011年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可以得出,赣州银行在中部六省以至于全国中型城市商业银行中的竞争力都名列前茅,经过长期“构架再造、人才磁场、品牌提升”思想的沉淀,赣州银行已经进入一个更高的提升期,并且在经营方向、目标等方面准确定位,提升了企业形象,成功闯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同时结合自身市场定位不断创新,增强银行服务功能,全面打造银行整体形象。

二、赣州银行竞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赣州银行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内部控制体系有所欠缺,职工内部控制意识比较薄弱,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效率不高,以及内部监督有待完善。

(2)赣州银行成立时,地方政府占有主要部分,所以银行股权比较集中,对董事、监事、经营管理层的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不足。

(3)信贷风险管理机制漏洞较多,事前调查分析时,企业财务及信用情况信息不充分,授信评级时,不能全面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在贷后管理方面,贷后管理不足,贷后报告缺乏准确性,风险较高。在最后贷后监督方面也较松散。

(4)职工薪酬方面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致使人才流动频繁,人才欠缺,大量人才流动无形中也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

(5)由于跨区域发展,带来异地分支行的有效管控问题,不同地点具有不同文化,银行也需要结合当地情况推出不同产品以及理念,所以如何整合异地文化以及做出相应的创新也成为赣州银行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

(6)网点较单一,辐射功能不强

三、赣州银行提升竞争力对策

1.结合地方特色,走差异化道路

赣州银行在跨区域经营过程中,应秉承“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宗旨,瞄准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客户,结合当地特色开发特色银行产品与服务,满足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充分发挥法人机构机制灵活、决策高效的优势,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发展壮大。

2.加强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严抓业务、人员、监管、信息等内部控制各个方面,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及时的风险防范与处理措施,根據银行业务和系统的发展,规章制度的修正与补充也要同步进行,对不适应业务开展的旧制度、旧规定要及时废止,并不断总结风险事件的经验教训,以免错误再次发生。

3.强化贷款业务的过程管理,降低信用风险

首先,积极开展综合营销,实现个人金融、公司金融、机构金融同步发展。在营销体制上,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营销人员队伍。其次,经营结构方面,在稳固资产与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实现三者的动态平衡。同时注重提高银行资产的质量,匹配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完善授信业务监督机制,确保资产的安全经营。

4.注重人才资源,改革人力资源

尽管赣州银行董事长肖明华非常重视人才的重要性,行长1刘相发亦表明需建立起“以岗定薪、以能定资、以绩定奖、岗变薪变“的薪酬管理体系,完善引人用人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赣州银行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在某些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因此应该更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源的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制定职工薪酬上要紧紧围绕市场劳动力价格,人员培训要定期举行,并且建立相关绩效考核制度,大力建设具有专业技能,对经济走势有一定判断能力的高技能团队。

5.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提升竞争力

2向上在其文中明确指出“城市商业银行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体系,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的问题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科学创新体系。”足以可见创新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在激烈的金融行业中,金融创新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只有时刻创新,银行才能获取不断的竞争力,才能更好的在金融市场中生存下去。首先,应该从内部培育创新思想做起,积极鼓励银行人才发挥创新能力,配置创新所需资源;其次,重点建设产品与业务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是银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要不断与客户的需求融合,推出符合客户的个性化产品;最后,加强银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创建属于银行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应用系统。

6.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打造品牌文化

企业文化是银行发展的灵魂,它能从本质上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它是银行不断发展的持久动力,所以城市商业银行更应该大力建设银行文化。3侯冬梅亦在其文中表明“企业文化建设是城商行加强科学管理,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设优秀的银行企业文化,对内可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外可塑造完美的银行形象,从而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赣州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知名度低,定位较低端等劣势对赣州银行CI形象建设、综合品牌建设、银行知名度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让赣州银行文化受到异地的认可并且实现业务可持续增长的驱动力。

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赣州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认为其需要结合地方特色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力度,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强化贷款业务过程管理,注重人才资源,走差异化道路,同时进行金融创新,提升竞争力。(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向上,2010:《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现代商贸工业》,第3期

[2]侯冬梅,2011:《构建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途径探析》,《现代商贸工业》,第15期

作者:吴奕雯

商业银行竞争问题论文 篇3:

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

摘要:文章针对现有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方法存在的局限,提出了基于因子分析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因子分析;商业银行;竞争力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的金融业体系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银行业务;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业务。根据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约为78.77万亿元,占全国金融业份额的72%左右,即中国金融业是由银行类金融机构主导的。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地方性和城市商业银行。受发展年限限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和业务范围相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还相对较小。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为50.9%,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仅为15.0%。但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更加活跃,竞争力亦有较大的成长(如招商银行)。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创新和改革,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和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作为较为活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竞争力的评价和提升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因此,有效的评价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本文拟考虑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现有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方法的局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2004)的定义,商业银行竞争力即是商业银行充分利用包括外部环境在内的各种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综合竞争能力。竞争力是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表现,由多个方面综合作用形成,这也意味着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水平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体现。

目前国内常用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以及神经网络分析法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如比较分析法虽然克服了评价过程中确定各指标权重的主观性问题,但难以将评价的内容量化,对银行制定决策的参考价值不大。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虽然应用数学原理进行了权重的确定,但仍然是基于人为的赋值。虽然赋值经过了一定的检验,但是主观因素的影响仍然较大,其综合平和结果不具有唯一性和客观性。对于神经网络分析法,虽然权重的确定是客观的,但是这个权重的现实合理性难以实现。

三、基于因子分析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思路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变量或是样品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关注和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或是样品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或样品之间的相关(相似)关系。然后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变量或样品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或样品的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或样品的相关性较低。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众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因子分析法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各个综合因子的权重不是主观赋值的,而是根据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大小来确定的。方差越大的变量在评价中就越重要,从而具有较大的权重;相反,方差越小的变量权重也就越小,在评价中的重要性越低。相对于其他的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法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随意性,使得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合理,而且唯一。该方法可以方便准确地找出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以及它们的影响力(权重),可以用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

四、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与构建是评价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该遵循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包括指标的可获取原则和指标的可比性原则)以及系统性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本文参考宋娜(2009)的文献,拟选定10个评价指标,构成本文的评价体系。包括资本规模(X1)、核心资本充足率(X2)、不良贷款率(X3)、资本净利率(X4)、流动性比率(X5)、贷存款比率(X6)、拨备覆盖率(X7)、存款增长率(X8)、资产增值率(X9)、净利润增长率(X10)。

基于银子分析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消除量纲的影响。其次,建立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再次,根据特征值和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建立因子载荷阵。最后,对载荷矩阵实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并对因子进行命名解释,并计算因子得分。

五、基于因子分析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

(一)评价对象的确定

目前,我国已经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有10家,本文拟对这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和评价。原始数据的收集主要来源于2009年各商业银行的财务报告、《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巨潮咨询网。本文将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检验和因子分析。

(二)公因子命名及得分计算

首先,经过数据检验,本文数据的KMO统计量=0.868>0.5,球形检验卡方统计量=118.342,单侧P=0.000<0.01,适于因子分析。本文选用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要能够概括原变量所提供信息的大部分,前几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要大于1,累积方差贡献率要达到80%以上。经过分析,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4个,累积贡献率为84.243%大于80%,可以提取4个初始因子。

其次,本文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对潜在因子进行解释。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进行分析,F1、F2、F3和F4是提取的四个公共因子,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1所示,在各因子上选取相对的评价指标作为竞争力评价因子的解释变量,可得出各因子的解释。

从表1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主因子F1在X5、X6、X8、X9和X10上的系数比较大,包括流动性比率、贷存款比率、存款增長率、资产增值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其中,流动性比率、贷存款比率代表经营效率,存款增长率、资产增值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反映了发展能力。因此F1可以归结为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和发展能力因子。第二个主因子F2在X2上的系数比较大,包括资本充足率指标,可以概括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因子。第三个主因子F3在X1、X4上的系数较大,包括资本规模和资产净利率,可以概括为商业银行规模实力及盈利能力因子。第四个因子F4在X3、X7上的系数较大,包括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可以概括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因子。

再次,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并根据根据4个综合因子方差的贡献率,构造出10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F=0.48061F1+0.19600F2+0.093667F3+0.07188F4

(三)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排名

根据上述综合业绩评价模型,得出10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竞争力评价得分如表2所示。

根据本文的实证可知,银行经营效率和发展能力、规模实力和盈利能力、资本充足性、风险控制能力是决定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强弱,主要决定于这几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但是从表2中可以看出,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各因子上的单项之间的排名存在一定差距,表明商业银行在各因子代表的因素上发展不平衡或发展呈弱势,进而影响其综合竞争力。

六、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对策

为了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本文综合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积极发展创新业务,提倡差异化经营。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发展,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已经共同构成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为了适应新的金融需求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积极发展创新,推行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间业务,提倡差异化经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求生存、寻发展的必然途径和客观选择。产品差异化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商业银行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取得主动,取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适应市场差异化的趋势,出台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为此,商业银行应该充分汲取国际国内成功的经验,积极适应中国宏观经济和市场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创新发展模式,提倡差异化经营。

第二,注重人力资源培养,提高银行经营效率。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运用产权激励。如运用股权分配的形式对商业银行员工进行激励,激发员工责任感和主动性。其次,可以实行功效挂钩,将银行员工的报酬与可观察、可计量且反映员工工作努力程度的可测变量挂钩。再次,实行晋升激励,如通过制定并实施人才选拔制度和方案,建立后备人才库,利用职务晋升及强化心理预期的方式来激励员工。最后,强化环境压力,激励员工的工作斗志。如实行竞争上岗,充分运用声誉机制,建立精神奖惩制度,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完善纪律的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提高银行员工的内在素质和银行的经营盈利水平。

第三,扩大银行资本规模,增加规模经济。为了实现或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在银行内部设计实施一套合理的约束激励机制,以防止内部人控制问题,约束商业银行管理者在既定的权力和职责内行事。其次,调整机构网点,实现商业银行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再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实现商业银行服务的规模效益。

第四,更新风险管理理念,提高风险控制力。商业银行应该确保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的一致。确保风险管理能够涵盖一切业务中一切环节中的所有风险,使风险的分散和集中管理相结合。确保风险管理能够识别银行面临的一切风险,尤其是对于新产品、新业务,应该提倡风险先行的做法,即确保产品、业务在被引进或开发之前,就能识别其风险,并为其制定出适当的风险管理程序和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际科,杜鹃.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J].控制与决策,2006(3).

2、陈国斌,迟枫.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國商业银行效率综合评价[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4).

3、王璐,庞皓.综合评价中的指标选择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7(1).

4、宋娜.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9.

5、赵瑞红.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评析与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2(5).

6、唐旭.商业银行的持续竞争力:创新与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半月刊,2003(1).

(作者单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管理科学系)

作者:潘 彦

上一篇:焊接安全防护探究论文下一篇:高新技术企业财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