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国际竞争力论文

2022-04-16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则是金融的心脏。竞争力就是这颗心脏跳动的能量源泉。中国商业银行如何抓住机遇,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目标和策略,如何应对国际和国内的经济金融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如何在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与外资银行展开全面竞争中取胜是摆在中国商业银行面前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银行业国际竞争力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银行业国际竞争力论文 篇1: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三大障碍因素

1.我国银行体系健全与银行业国际竞争力问题

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客观上要求该国具有一个健全、先进的银行体系。这是因为一国货币是由该国中央银行发行并通过商业银行“多倍存款创造”的功能及其业务活动而流通于市场的,试想若缺乏一个健全、先进的银行体系,何以能高效地调控货币的发行与回笼?而若货币的发行与回笼都不能有效控制,更難以期盼该币能正常、充分地发挥国际货币的作用。此外,由于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主体,是货币流通的中介,银行业的国际化必将直接带动该国货币的国际化,因此一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强弱是本币国际化进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很难想象一国的银行尚未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其货币就已成为了国际货币。然而,目前我国银行体系尚存在不少问题,国际竞争力较弱,尚处于远不能满足和支持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的状态,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作者:陈 涛 焦新涛

银行业国际竞争力论文 篇2: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摘 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则是金融的心脏。竞争力就是这颗心脏跳动的能量源泉。中国商业银行如何抓住机遇,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目标和策略,如何应对国际和国内的经济金融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如何在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与外资银行展开全面竞争中取胜是摆在中国商业银行面前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加快中国商业银行改革进程,全面提升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中国商业银行面临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竞争力;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银行业也在稳健有序地推进对外开放,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资产规模、业务品种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国银行体系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伴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银行业自身也在在竞争中不断改革与发展,我国银行业资本实力、资产质量、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竞争环境更加规范,市场活力有效激发。但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世界银行格局面临挑战,对我国银行业来说,既是重大的机遇,也是重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主要是对中国银行业竞争力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影响我国银行业竞争力落后的主要因素,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由于银行竞争力,是这二三十年内出现的新兴课题。从收集和掌握的资料来看,关于“银行竞争力”的一些零散的定义,都是先从“竞争力”这一基本概念开始的,而国际上知名的银行竞争力研究主要有两种:(1)由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设立的金融体系竞争力评价的标准。(2)英国《银行家》杂志每年对世界1000家大银行进行的排名。其中采用的竞争力的指标主要包括:银行的一级资本、资产规模、银行经营稳健状况、收益率。银行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商业银行表层竞争力即竞争行为能力层次。主要包含有资本运营与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2)商业银行中层竞争力即竞争战略管理能力层次。主要包含有组织形式、战略管理能力、营销管理能力。(3)商业银行的深层竞争力即竞争潜在能力层次。主要是指研究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这一要素,人才竞争可以说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二、中外银行业比较分析

1.外资银行进入中国

中国加入WTO已有六年,这6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正在多元化融入中国金融体系,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07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714.6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47%。这是央行发布的《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公布的最新数字。报告显示,2007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4%,其中各项贷款余额为951.56亿美元,比年初增长54.7%,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2.5%;负债合计1554.2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45%,占全部金融机构负债合计的2.3%,其中各项存款余额606.6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68.8%,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1%。据介绍,截至2007年末,中国银监会已经批准21家外资银行将其中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其中17家已经完成改制开业。截至2007年末,在华外资法人银行26家(下设分行及附属机构125家、支行160家);外国银行分行117家(下设支行9家)。

2.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对比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管理人文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各商业银行之间、各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力已转化为以商业银行资源、能力、技术、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竞争。

(1)组织流程方面

中资银行一般实行“总分行制”,其职员大多在基层行,而经营战略上采取“四集中”的策略,业务、利率等定价权集中皆在总部,审批层次多,时间长,效率低,使基层行逐渐失去活力。

外资银行在组织上通常采用矩阵型管理制度体系,除了有纵向“总行—分行”管理之外,非常强调横向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制约。另外,外资银行不断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追求组织的灵活性,内部协调性,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以及内部激励机制。

(2)人力资源方面

中资银行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方面管理的重要性,但其激励机制仍不健全。尤其是对中高级管理层的市场竞争力不足,而且在人才培训方面跟不上形式发展的需要,有时流于形式。

外资银行一贯注重“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实行科学的考评体系,对员工实行分类管理和分类规划,并为员工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和高度就业保障以及健全的培训体系,良好的培训机制。

(3)产品与服务方面

中资银行普遍存在业务、产品、收入同质化和资金产品价格趋同化的现象;另外,银行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自由度低,原创型创新产品少,模仿型产品多。

外资银行在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高增值性、结构性、跨境性、批发性、跨行业、衍生业务、资产管理和中间业务等方面,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同时根据风险和收益情况将银行产品和服务作出分类并区别对待。从服务理念来看,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并在服务的质量的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以下两表分别为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在主要指标上的差别。

表12005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前10强银行主要指标比较

排名银行国别资产一级资本税前利润资本回报率(%)资产回报率(%)资本充足率

(%)不良资产率(%)

1花旗美1493987794072943338.31.9712-

2汇丰英1501970744032096629.61.412.81.74

3美洲美1291795740272515536.41.9511.040.53

4JP摩根大通美1198942724741221517.31.0212.010.56

5三菱日联日1508541638981278625.50.8512.22.3

6农业信贷法1380617505991035517.90.7510.12.8

7苏格兰皇家英1337512485851366431.21.0211.691.41

8三井住友日881593395731688726.41.0112.392.2

9瑞穗金融集团日122662738807834922.50.6811.631.61

10西班牙国家银行西95447338377903326.90.9512.940.89

引自:《跨国银行国际竞争力研究》109页,路妍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

根据表1来看,前10强银行资本充足率较高,不良贷款率较低,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较高,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竞争力水平较高。其中,尤其以花旗和汇丰为代表的银行最突出。

表2 2005年中国入围1000家大银行前10强银行主要指标比较单位:万元

国内排名国际排名银行总资产一级资本税前利润资本回报率(%)资产回报率(%)

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

111建行568232356476860231.2113.573.84

216中行79974531670735528.10.929.894.69

317工行58735231346666822.41.1410.424.9

460农行5911909864976100.17-26.17

565交行1763828949159121.50.911.22.8

6173招行90949294882230.20.99.12.58

7188中信75826264466526.20.888.114.11

8247民生69037189352530.50.768.261.28

9251浦发71067183153830.70.768.041.97

10297兴业58733150143731.30.748.072.5

引自:《跨国银行国际竞争力研究》71-72页,路妍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

根据表2来看,中国银行业2005年取得较好的成绩,一是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使中国银行业资产总额快速增长;二是资本充足率有所提高,不良贷款率较低;三是银行利润有所增加。虽然中国银行业目前还有很多问题,与国际大银行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但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银行业重组取得成功,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和经营实力将在国际银行业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中国银行业竞争力问题实证分析

1.中国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与银行竞争力或竞争效率关系比较

中国商业银行目前有5种所有权类型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外资银行。

表3 中国不同所有权的商业银行效率指标

单位:%

引自:《跨国银行国际竞争力研究》223-224页,路妍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

从资产利润率来看,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其中,外资银行最高为0.82%。从资本利润率看,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较2004年有所提高,外资银行比2004年有所提高,但低于国内银行。

2.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与竞争效率的关系比较分析

(1)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组织结构和市场份额分析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合作银行和外资银行为辅的多元化金融体系。

表42001—2005年各类银行存款、贷款、

资产占所有金融机构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2001年—2005年《中国金融年度》和《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第1期整理

从上表中可看出,长期以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一股独大,长期垄断中国银行业市场,所以国有商业银行无论在资产规模还是在存款、贷款规模上,其占比长期高估不下。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和市场份额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目前,中国银行业是垄断竞争的银行体系。

(2)中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分析

市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点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银行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我国一般用CRn来进测定。

CRn=(∑Xi/∑Xj)•100%(其中i=1,2,•••,n;j=1,2,•••,N)

表52000—2005年中国商业银行集中度

单位:%

注:本表为包含外资银行的中国商业银行集中度。资料来源:2001—2005年《中国金融年鉴》和《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商业银行集中度总体量呈下降趋势。2005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降到约为52%以上,前10家银行降到约为65%,比2000年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这进一步印证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是垄断竞争型银行体系。

3.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与竞争效率关系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与效率关系主要通过不良贷款率和资产充足率来表现。

(1)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分析

从1999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总体趋于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大,这反映出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整体有很大改善。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1998年的32.18%下降到2005年的10.49%;股份制商业银行从1998年的17.48%下降到2005年的4.22%。

从效率看,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账面利润为1401.1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445.55亿元,外资银行盈利为35.99亿元。由于外资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较好,从而使不良贷款率较低,资本充足率较高,银行竞争力较好。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较高,其原因主要是:银行体制和政府担保导致其银行体系的脆弱性;?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其系统性风险增加;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导致其市场约束力弱。

(2)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分析

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新协议》。其三大支柱之一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2004年3月1日中国银监会颁布并实施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必须在2007年1月1日前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

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总体资本充足率比2004年有所提高,其中,工行,中行,建行都达到了10%的稳健水平,但距国际大银行的12%的资本充足率还有很大的差距。从股份制商业银行看,2005年总体资本充足率为7.42%,接近巴塞尔资产充足率8%监管要求。

四、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中国银行业己经置身于一个更加开放和竞争更为激烈的金融市场环境,面对着外资银行带来的竞争压力,提高自身竞争力,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及其带来的新挑战,是目前我国各银行面临的课题和任务。由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战略

从全球来看,目前有“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金融体系,两者各有优劣,其效率不具有可比性。根据中国国情,今后中国仍将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因此,中国的金融发展应建立与现阶段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银行体系。从长远看,要在进一步完善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的同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体系,同时应制定明确的金融发展长期战略和金融改革的整体规划。

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是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中国商业银行应以金融全球化为背景,制定中国银行业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并力争在2020年基本实现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目标,在2050年基本实现全球化发展目标,使中国银行业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具竞争力和最活跃的银行。

2.完善金融生态建设,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中国应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法律制度,以强化信用秩序为重点,加快出台金融机构破产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同时加快诚信法制的建设,完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提高执法效率,为竞争力提高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严格审查中国商业银行的参股或并购行为,密切监控对金融体系稳定性有影响的非FDI尤其是短期资金的活动,对商业银行跨国投资申请进行分类管理,以防止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郭华.我国银行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J].西安金融,2006,(4).

[2] 姚寿富,王维权.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力状况分析 [J].西华大学学报,2006,(6).

[3]焦谨璞.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4]焦谨璞.WTO与中国金融业未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5]王松奇.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夏嘉霖,孙芳.开放环境下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J].新金融2003,(02):22-24.

[7]张向青.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8]成思危.论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路线及关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

[9]PoterMichae1.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NewYofk:TheFreePress,l990.

[10]胡耀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N].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4).

(作者通讯地址:重庆中瑞会计师事务所 重庆 400014;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716)

作者:曾俊森 张 品

银行业国际竞争力论文 篇3:

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综合评价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自2003年底正式启动以来,推进到2006年,除中国农业银行之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已经相继完成财务重组、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并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评估股份制改造对国家控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多大的推动?股改后银行绩效和竞争力得到多大的提升?是社会各界非常关心的话题。本文根据所设定的评价体系,试图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行一个阶段性的综合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关于对商业银行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很多,特别是许多研究从竞争力角度出发,构建起了比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国内外与银行竞争力相关的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一是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国家竞争力中的金融体系指标及其测评;二是有关专业报刊,如英国《银行家》杂志、《欧洲银行家》杂志以及《亚洲货币》等对世界大银行的指标排名和比较;三是国际评级机构对银行进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四是国外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分析师广泛采用的CAMELS评级模型;五是国内学者提出的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和分析。

WEF和IMD是对一国金融体系的国家竞争力的宏观测评,即一国金融业对整体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程度,而银行业竞争力是构成金融业竞争力的内容之一。WEF和IMD关于金融竞争力的分析方法可以对一国的金融竞争力及影响有全面直观地了解,但是对银行竞争力的分析仅停留在几个重要指标上,不足以反映一国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英国Banker杂志每年对世界1000家大银行按其一级资本进行排名,它既可以考察单个银行,也可以考察一国银行的整体实力。其排名主要考核的指标有:银行的一级资本、资产规模、银行经营稳健状况、收益率以及其他综合指标。这一排名已被视为对银行业最具权威的实力评估。这一指标体系对银行当前的资产状况、盈利能力、竞争实力做出了較为全面、客观的评判,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被各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广泛加以研究和应用。 但这一排名也存在明显缺点,它仅仅是一定时间段内一些数据指标的比较,对于影响银行竞争力的其他要素分析不够,如制度因素、市场结构等,所以不足以衡量和评价一国某一银行及该国银行的总体实力和竞争能力。

国际著名信用评价机构如穆迪、标准普尔等公司每年对国际大公司和商业银行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作为金融机构核心部门的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就是在全面分析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的基础上,对其信用质量做出综合评估,并用一种简单的字母数字组合符号表示风险大小。比较侧重的是风险方面的分析,关注的是信用主体的信用。2004年,国内的中诚信评级公司也开始对国内若干家大型商业银行进行信用评级,方法论基本上遵循了国际评级机构的分析框架。

CAMELS评级系统,即骆驼评价系统,也称为“统一金融机构评级系统”,目前已被国外主要金融监管机构和国际金融分析师广泛采用。该系统主要是监测和评估金融机构经营的六个方面:资本充足率(C)、资产质量(A)、管理能力(M)、收入及盈利性(E)、流动性(L)、对市场风险的敏感程度(S)。

2001年以来,中国监管部门参照美国的CAMELS风险评价体系,结合国内银行业实际,开始设计中国商业银行风险评级系统。2006年1月,银监会正式出台《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将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并设置了一系列指标对每个层次的状况进行衡量。

以上述研究为基础,考虑到相关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本项针对工、中、建、交四家国家控股商业银行股改前后经营绩效和竞争力变化的比较分析,将主要选择资本管理、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基本业绩四大类指标来进行考察,其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在资本管理方面,我国监管部门从2003年开始推行严格的资本管理,按照银监会的规定,2006年底之前,所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要达到4%。在资产质量方面,近些年我国政府已先后对国有银行系统实施了三次重要的救助,来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和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等。图1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对工、中、建、交四家国家控股商业银行股改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二、四家银行股改前后主要指标对比

(一)中国建设银行

2005年6月17日,中国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正式签署了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7月1日又与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亚洲金融控股)正式签署战略投资协议。10月,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成为四大商业银行中首家实现海外公开上市的银行。截至2006年底,建行共发行股份224689084000股,拥有注册股东68602名,其中公众持股量约占25.92%,这些股东遍及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地区。

伴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尽管其在经营业绩、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相关指标有所分化,但总体而言仍可以认为是在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2006年,建行的每股净资产由2005年的1.28元提高到1.47元。相比之下,其每股盈利则略有下降,与2005年的0.24元相比下降了0.03元。盈利能力方面,其平均资产回报率从1.11%下降至0.92%,但其成本收入比指标有一定改进,从45.13%下降到43.79%。在资本充足方面,近两年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从资产质量来看,其不良贷款率近年来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到2006年底已经下降至3.29%(见表1)。

注:1.按照净利润除以该年年初及年末总资产的平均值计算。2.按照净利息收入除以平均生息资产计算。3.按照一般及行政费用总额除以经营收入总额计算。4.核心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仅根据2004年3月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指引按单一主体而编制。5.按照不良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除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计算。6.按照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减值损失准备除以不良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计算。7.按照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减值损失准备除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计算。

(二)中国银行

2004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成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标志着中国银行向建立拥有良好公司治理机制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2006年6月1日,中国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同年7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从而进一步推进了其股份制改革的步伐,中国银行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中国银行股本结构的变动情况来看,与上市之前相比,截至2006年底,有限售条件股份的比例由100%减少至68.34%,而另外的31.66%的股份则成为无限售条件的股份。这其中,国家持股比例由83.15%下降至67.49%,减少了15.66%;其他内资持股由原来的0增加至0.85%。在无限售条件股份中,人民币普通股为1.71%,而境外上市的外资股(H股)的份额为29.95%。

同样可以看到的是,在中国银行股份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进程中,主要指标大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以2006年和2005年上市前后对比,在基本业绩方面,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每股收益从0.15元增加至0.18元,增幅达到20%;每股净资产从1.12元上升到1.53元,上升了0.41元。在盈利能力方面,总资产净回报率从0.72%上升至0.94%,增幅达到30.56%,成本收入比从39.30%下降至38.96%。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总体资本充足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升,符合巴塞尔协议的相关规定。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由8.08%上升至11.44%。最后,在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规模在下降的同时,不良贷款比率也从4.62%下降至4.04%。

注:1.每股收益(加权平均)=报告期净利润÷报告期平均股本总数;2.每股净资产=报告期期末股东权益总额÷报告期期末股本总数;3.总资产净回报率=报告期税后利润÷报告期资产平均余额,报告期资产平均余额=(报告期期初资产总额+报告期期末资产总额)÷2;4.股本净回报率(含少数股东权益)根据《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的规定计算;5.成本收入比=报告期业务及管理费÷报告期营业收入;6.不良贷款比率=报告期期末不良贷款总额÷报告期期末贷款总额;7.拨备覆盖率=报告期期末贷款损失准备÷报告期期末不良贷款总额;8.信贷成本=报告期贷款减值损失÷报告期贷款平均余额,其中,报告期贷款平均余额=(报告期期初贷款总额+报告期期末贷款总额)÷2。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2006年年度报告。

(三)中国工商银行

2005年10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工行股份制改革的帷幕正式拉开。2006年10月27日,工商银行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日挂牌上市。本次A+H首次公开发行的总规模为556.5亿股(包括代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出售国有股权81.4亿股),占扩大后总股本的16.7%。A股发行价为每股3.12元人民币,H股发行价为每股3.07港元。工行此次A股和H股的同步发行,开创了A股和H股同日同价发行上市的历史先河。在公开上市之后,国家持股比例已经由原来的92%下降到75%;外资持股由8%上升到10%。此外,其他内资持股由原来的0上升至2%;无限售条件股份占比达到了13%。

伴随着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成功推进,其银行绩效和竞争力等相关指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改进。以2006年和2005年上市前后的运营情况作比,在盈利能力方面,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从0.66%提高至0.71%,成本收入比从37.7%下降至36.0%;在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出现明显下降,特别是随着股份制改革的启动和推进,工行不良贷款率从4.69%下降至3.79%;在資本充足率方面,核心资本充足率由8.11%提高至12.23%,核心和附属资本的总体充足率由9.89%上升至14.05%;在基本业绩方面,每股净资产由1.04元增加至1.40元(见表3)。

注:1.税后利润占期初及期末的总资产平均余额的百分比。2.净利润占股东权益期末余额的百分比。2006年10月27日,工行在上海和香港同日挂牌上市,吸收资金折合人民币1445.85亿元。3.按照营业费用除以营业净收入计算。4.按照不良客户贷款和垫款(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余额)除以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计算。5.按照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准备除以不良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计算。6.按照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准备除以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计算。

资料来源:中国工商银行2006年年度报告。

(四)交通银行

与工、中、建三家银行相比,交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进行的较早,2004年以来,交通银行通过实施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并于2005年6月23日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赴境外发行上市的商业银行。上市后的交通银行,在股东、业务、客户和收入的结构都得到进一步优化,资本实力得到明显增强,主要财务指标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善。

从交通银行综合指标来看,在基本业绩方面,每股盈利从2005年的0.22元上升至0.27元,升幅达到22.7%;每股净资产从1.81元增加到1.97元,增加了0.16元。在盈利能力方面,平均资产回报率由0.72%提高至0.78%,而成本收入比率则从51.24%下降至47.66%。在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比率从2.37%下降到2.01%,下降了0.36%。最后,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较之2005年略有下降(见表4)。

注:1.该比率根据年末除税后盈利除以年初与年末资产总额的平均值计算;2.该比率根据年末除税后盈利除以年初与年末股东权益余额的平均值计算;3.该比率是根据其它营业支出除以营业收入(包括净利息收入、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股息收入、交易活动所得收益减损失、终止确认证券投资所得收益减损失、其他经营收入)计算;4.该比率根据年末减值贷款余额除以贷款余额计算;5.该比率依照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公式及依照未经审计的中国公认会计准则报表计算。

资料来源:交通银行2005年和2006年年度报告。

三、对四家银行股份制改造的综合评价

通过对四家银行股改前后设定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国家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相继完成并成功上市,其经营绩效和竞争力获得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在基本业绩和资产质量方面,四家银行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表现之一,在基本业绩方面,四家银行每股收益除建行略有下降外,2006年工行加权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17元、中行和交行的每股收益增幅分别达到20%和22.7%;而在每股净资产方面,工行、中行、建行和交行分别提高了1.40元、0.41元、0.19元和0.16元。升幅非常明显,表明国家注资开始获得收益。表现之二,在资产质量方面,工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下降了0.9%、0.58%、0.55%和0.36%。总之,股改后的四家银行不良贷款率明显下降,低于行业的总体水平,更远远低于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前的水平(见表5)。表明国家控股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逐步改善,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注:2003年仅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2004年仅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是指占所有贷款的比例。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

与基本业绩和资产质量方面的指标相比,四家银行在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方面的指标变动趋势略有不同。其一,在盈利能力方面,上市前后的工行、中行和交行总资本回报率分别提高了0.05%、0.22%和0.06%,而平均成本收入比则下降了1.7%、0.44%和2.48%;建行的情况稍有不同,其平均资产回报率从1.11%下降至0.92%,但其成本收入比指标有较大改进,从45.13%下降到43.79%。总之,股份制改革之后,四家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和收入成本比都表现出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说明国家控股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在不断增强,初步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其二,在资本充足率方面,工行、中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上升了4.12%和3.36%,总体资本充足率分别上升了4.16%和3.17%。与工行和中行不同,建行和交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建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从13.59%和11.08%下降至12.11%和9.92%;交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从11.20%和8.78%下降至10.83%和8.52%。关于建行和交行在资本充足率方面的变动方向是不利的,但与其众多不断改善的指标相比,这仅是极少数的个别指标,并且即便是两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但也仍然符合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标准。由此可以说明,股改对于提高国家控股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改善资本结构和质量,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也必须认识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工作还远没结束,股改也并不能包医百病。与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大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在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较高的不良贷款率(见表6)反映出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尚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注:排名为根据一级资本进行的排名,五家外国银行为2005年底的数据,四家国家控股商业银行的排名和一级资本为2005年底的数据,其他四项指标为2006年底的数据。

资料来源:《The Banker》,July,2006.

在银行自身建设方面,公司治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内控制度仍不健全,基础管理比较薄弱,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在监管机制方面,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和监管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个由监管部门外部监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介机构市场约束的监管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在市场环境方面,全社会的信用和诚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金融法制建设尚待完善之中。综上所述,国家控股商业银行的改革任重而道远,这一点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作者单位: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作者:王 力 王朝阳

上一篇:经济学的科学性质论文下一篇:科技大学法律基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