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问题分析论文

2022-04-23

摘要:从本世之初开始,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无论是政策还是在信贷风险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时至今日,我国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机制改革政策已经基本实施完毕,但就目前的试用效果而言仍然不尽人意,虽然过去的历史问题基本已经被抹去,但是新的信贷风险问题又不断涌现。为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有关防范措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商业银行信贷问题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业银行信贷问题分析论文 篇1:

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探析

摘要: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巨大变化,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关于中小企业的理论研究和政策措施也动作频频。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去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试图去分析中小企业在信贷业务中的风险控制等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基于中小企业自身因素、银行及政府的政策因素等客观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据特殊位置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如何做到既能使企业需求得到满足又能使金融安全得到保障,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突破性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商业银行的视角,理性分析中小企业存在的信用问题、弥补银行自身在风险控制方面的不足,能为化解银企矛盾、实现合作共赢提供思路。

一、中小企业及其财务特征

1、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

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市场份额小等原因,其自身特征比较明显。首先是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在机构和决策上,基本上是企业所有者一人拍板,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企业发展的好坏。二是从资本的角度看,中小企业的经营比较灵活,“船小好调头”。受经营环境的制约,中小企业受市场影响比较大,调整业务灵活性就成为生存的必要,因此对资本的使用格外谨慎,使用效率高。三是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小,区域特征明显。在生产方式上,中小企业比较灵活,呈现小量多类的生产特征;在产业选择上,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都适合于规模小、门槛低的地方性市场。四是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薄弱,对抗风险的能力较差,在外部冲击面前应变能力查,生命周期短。[1]

2、中小企业的财务特征

中小企业在业务和生产上的不稳定性导致其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此在财务模式上就显示出与经济灵活性相匹配的特征。

(1)、财务灵活,资本流通性大

从投资周期上看,中小企业的短期经融负债的比率较高,而长期投资的比率非常小,

这是由其财务灵活性决定的,因为生产与生存要求,中小企业的资金要做到周转快、闲置资金少,能把更多的短期融资投入生产。因此中小企业的负债结构中短期负债占比最大,长期投资的比重很小。

(2)、获利能力突出

在单位资本获利能力方面,基于赢利模式的不同,中小企业由于弱化资本的盈利模式使得其获利能力要强过资本强化模式的大企业。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节约,导致单位销售中分摊的固定资产比率小于大企业,而劳动密集型的低资本投资又使单位销售中分摊的劳动成本大于大企业。

(3)、现金流生产能力差,财务脆弱

人工费用和利息高居不下、经济来源单一、税收开支等因素使中小企业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低,甚至影响到扩大生产和再投资。另一方面,由于现金流生产能力差,中小企业的资金稳定性也较差,财务上存在较大的脆弱性。

(4)、贷款融资依赖短期贷款

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特征,其对资产的周转要求是流动性非常强,使用流动资金的比率大于大企业。而自身资金的比重不足,导致中小企业的生产资金对银行的短期贷款产生了依赖性。这些特征在中小企业中大同小异,只是由于所处行业的不同存在差异。

二、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中小企业信贷有着资金规模小、贷款频率高、贷款需求迫切、担保困难等特征。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和财务特征等客观因素,商业银行在为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信贷客户群办理业务时,不仅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还需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保证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大体上来讲,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管理风险

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少,经营状况受市场影响大,其管理又受企业家的个人制约,外部环境波动或者企业家的决策失误就很可能导致中小企业信用破产。经营管理风险,其实就是要质疑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

2、行业和市场风险

中小企业实力薄弱,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查。资金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对市场的研究和品牌、渠道的建立和维护,整体上抗风险能力弱。

3、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混乱、不规范,财务报表有为了融资而虚增入账的嫌疑,在财务管理上出现的信息混乱影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判。

4、信用和道德风险

企业家的个人素质决定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影响银行对其企业的信用评估。在财务上虚报谎报或编造、在归还贷款上的拖延、在贷款用途上的单方面违规等等问题,既考验中小企业的信用,也考验企业家的道德意识。

三、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思路

要基本解决并逐步消除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银行、中小企业的多方合力,使企业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互利共赢。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给及支持和推进,银行在信贷风险评估体系上进行改革,中小企业从生产经营上改进自强。

1、根据客户定位规避风险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特点合理定位,将支持的重点放在生产经营稳定,信用程度高,口碑和荣誉好的中小企业。再根据该企业的同行边界进行量化,确定信用等级、还款能力、抗风险能力等。这样才能做好前期的准入工作,合理有效地规避风险。

2、根据风险定价

根据需求企业的特点,实行高风险高定价、低风险低定价的定价制度,再参考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信用评估、还款能力等综合因素,对不同的企业进行差别化定价和对待。

3、担保创新

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一直困扰着银行也困扰着企业自己,实行创新的担保制度来推进中小企业信贷的步伐不失为明智之举。在具体操作上,可借助政府力量建立担保性质的合作平台,也可以借助行业力量实行联保机制,方法多种多样。[2]

4、跟踪管理,风险预警

银行应及时跟进贷款客户的评价情况,对企业进行要素跟踪管理,推行进退并举的贷款原则,不断淘汰风险大的企业、选择发展好的企业,良性循环以保证企业的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5、企业改善和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信用水平

银行在不断完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的同时,中小企业自身也要从根本出发,改善经营、改进管理,增强自身实力以获得更高的还款能力和信用评价。从财务管理上,建立完善规范可靠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工作,为信贷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3]

6、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政府在扶持本地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出面干预中小企业的信贷问题。一方面严控严查,为银行把好关;另一方面多方联合,为发展良好、前景光明的中小企业提供寻找融资渠道。社会各界如行业协会、工商联合会等,也可以在中小企业的信贷问题上出谋划策,比如寻求专业金融中介机构的合作、联合担保等。

四、结语

中小企业在向商业银行贷款的过程中,信用风险涉及的问题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才能得到有效缓解。在求助银行的同时,中小企业最根本的发展之路还是不断强大自身,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基本原则,在生产经营、财务制度、信用评级、道德风气等各方面强抓实干,才能打破融资难的僵局。

参考文献:

[2]管敏.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2(03)

[3]梁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报告[J]. 金融研究. 2010(05)

[4]崔武.浅议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的化解思路[J]. 新疆金融. 2011(03)

作者:路月珍

商业银行信贷问题分析论文 篇2: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摘要:从本世之初开始,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无论是政策还是在信贷风险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时至今日,我国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机制改革政策已经基本实施完毕,但就目前的试用效果而言仍然不尽人意,虽然过去的历史问题基本已经被抹去,但是新的信贷风险问题又不断涌现。为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有关防范措施。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

就过去国家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政策进行分析,其所为的防范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工作状态,未能使得农村信用社建立起良性发展模式,甚至是引出了许多新问题。在农村信用社管理工作中,许多地区都通过对信用社的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从而防止信贷风险的发生;同时也有一些地区采用分层授权的工作方式,制定出新的贷款操作流程。这种信贷方法的运用大大的遏制了风险问题的发生,实现了扁平化管理、有效的缩减了中间环节。经过分析,截至目前的工作中,各地农村信用社基本上都达到了前台经营、中台把关、后台监督的经营模式,也实现了对风险的预防和管理。但是就具体的风险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进行探讨,信贷风险所引起的损失远远高于其他风险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可谓是一个全方面、全过程问题。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该如何的应对这些问题,规范工作流程,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当务之急。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政策还较为严峻,各大商业银行在利润的推动下相继实施了抓大放小的集约化管理模式,使得工作重点逐渐的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则成为县、镇级金融市场的主力军,承担者支配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农村信用社本身存在着机构分散、点多面广的特点,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以三农为主,由于这类人群普遍存在着居住分散、知识文化水平低的特点,这就导致借贷款额小、笔数多的问题发生,从而造成业务运行成本的增加,给信贷风险的发生提供了先天条件。同时,也有一些信用社本身缺乏稳定的经营管理方式,信贷问题极为严重,这也使得信贷问题发生变得更加复杂和混乱。就当前我们常见的农村信用社信贷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的特点如下:

1.前台工作不当造成的信贷问题

在现代化管理的工作当中,由于前台工作人员本身问题而造成的信贷问题十分明显。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工作职责不科学、工作意识不够,在贷款工作之前并不曾深入的对借贷人的信誉进行调查,导致了在借贷之后发生信誉风险隐患。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伴随着信贷整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工作人员交流的日益频繁,其对于辖区客户的信誉问题都未曾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接受代理申请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依靠客户的自我介绍来进行判断的,而对于客户的详细资料以及担保人具体能力都不曾深入的展开了解和调查,更有甚者直接提客户隐瞒真实情况,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采用虚假报表以及材料来进行工作,这就使得整个接待内容变得更加的空白,造成在日后贷款回收工作中出现一定的影响,而对于客户的信誉状况、市场情况和发展前景作出充分调查,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出调查作用,无法全面掌握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和信用程度。

2.贷款审核不严

在现有的贷款操作工作流程中,大多数工作人员对于信贷业务实行差别授权,定期调整、逐渐授权和采用先评定、后授信最后再用信的原则来工作。在实际用信的时候前台接待人员已经不对已经参加公开授信的客户进行调查、统计和反映,这就使得在工作中具体条件和情况得不到有效的落实,最终产生风险问题。

3.管理人员调动和职责划分不明确

在目前的农村信用社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老年工作人员多的现象,这些老龄人在退休之后聘用新人的时候岗位划分不明确,对于原来发放的贷款实行换人管理。在这种条件下,按照贷款责任追求办法来进行调查工作,使得新接任的工作人员都仅仅能够负责管理责任,而无法及时的清收问责,使得在工作中主要是热衷于收息、对到逾期贷款催收不够,这就造成大多数情况下工作流于形式,而未曾进行实质工作行为。这种情况下,使得多数贷款为题丧失了法律时效风险,有些甚至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出现严重的逃债、废债问题。

二、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1.统一当前的工作流程

进一步规范信贷工作操作流程,强化执行力度是当前信用社工作的主要手段,是信贷管理、业务开展的实际需要。根据有关法律和政策进行完善,从根本上制定出符合实际信贷管理实施细则及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

2.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在工作中,任何一个工作的操作都无法脱离人而单独存在,尤其是严密规范的操作进度和工作流程更是离不开精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配合。也只有具备高素质、精技术的人才,才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各种隐患的都处于防范状态,避免因为工作人员操作而引发的工作隐患。

3.加大监测检查力度,提高监督工作效率

首先,在工作中要狠抓专业检查力度,在工作中充分的调查信用社的工作情况,对于信用社勘查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要给予认可和评估,以保证其能够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二是要及时的消除掉相关部门检查人员各执一词的特点,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从而促进工作机制的完善和发展要求,使得整个工作理念都得到预防和控制。

三、结束语

伴随着业务的快速增长,信贷风险也日渐显现,不良贷款占比和不良贷款额有反弹趋势。如何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有效进行信贷风险防控,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重心,也是保证农村信用社工作正常开展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德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问题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

[2]孙忠伟: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

作者:高飞

商业银行信贷问题分析论文 篇3:

“互联网+”视角下小微企业信贷问题研究

【摘  要】在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控制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限制了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的发展。论文首先分析小微企业信贷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其次基于“互联网+”视角提出通过数字化、流程化的方式,有效控制信息的来源,提高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极大地解决小微企业信贷困难的问题。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数字化改革;小额信贷

1 小微企业信贷现状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与大中型企业成熟完善的经营管理相比,小微企业在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有着较大差距,小微企业信贷困难的问题普遍存在。随着经济环境的持续多元化发展、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小微企业逐步发展,在市场中所占份额逐步增加。在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环境下,小微企业迅猛发展,个体工商户融资负担有所减轻,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难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截至2021年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9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9万亿元,同比增速31.8%,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9.8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2796.01万户,同比增加550.66万户。与2017年底相比,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贷款户数都增长了1.2倍左右(贷款余额增长119.3%,贷款户数增长120.5%),这个增长速度非常快,反映出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正在有效改善。与此同时,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银保监会也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包括保持稳定高效的增量金融供给、丰富普惠保险产品业务、丰富普惠保险产品业务、做优机制体制和专业能力、做活存量金融资源配置、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支持力度。

2 小微企业信贷问题

考虑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难以得到彻底解决,信贷机构往往采取谨慎贷款、贷款利率高的方式防范信贷风险。这一现象容易导致小微企业因资金不足,限制了自身规模的扩大以及正常运营的顺利推进。

2.1 企业自身问题

第一,融资风险问题。目前,小微企业发展迅速,若想扩大规模,资金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小微企业大多缺乏可信的财务报表与经营记录,且自身规模较小,内部融资、盈利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不足,商业银行出于信用风险考虑贷款给小微企业的意愿不强。根据十九届五中全會的精神,银保监会制定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其旨在推动建成具有适应性、可持续、高质量的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对信贷产品质量的把控标准更加严格,对小微企业的筛选标准更加严苛,这使得小微企业融资更为困难。对于小微企业来讲,外部其他合适的融资机构数量较少,即使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网络借贷平台,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其信用评估技术和风险防控技术不能得到充分保证,大大增加了信贷风险,所以网络信贷平台的贷款利率往往较高,造成了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风险高的问题。与此同时,现阶段商业银行基于融资风险考虑,对接小微企业主要采取信贷工厂模式,即批量化的数据处理以及标准化的审核流程,但因为小微企业具有“短、频、快”的融资特点,批量化、标准化的处理模式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特殊要求,这也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一大重要因素。

第二,企业发展问题。小微企业处于企业的初期发展阶段,在市场中立足不稳,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扩大规模,信贷约束是制約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信贷约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企业自身因素、企业发展方式以及外部政策影响。大多数小微企业缺少正规的资金管理、合格的财务报表和经营报告,外部融资机构难以评估其信贷水平,往往采取谨慎放贷的策略,缩减了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和金额,使企业发展受阻。小微企业正处在发展的开始阶段,对流动资金有较高的需求且需求金额不稳定,存在大幅度波动的可能性。相对的,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会持有相对稳定的流动资金,稳定的资金供给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基于此,若资金供给不足,就可能造成企业前期准备功亏一篑,小微企业难以完成发展过渡,企业的发展相对困难。在外部融资机构服务中,数据集中处理是强化风险控制的一大重要手段,小微企业信息缺失等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信息数据处理过程中逐步凸显,信贷审核时间长、效率低使得短缺的资金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小微企业发展受到约束。

2.2 市场监管问题

在国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抓住机会迅速扩张和发展,在此过程中资金用量的增长不可避免,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因此,建设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的多层次信贷市场势在必行。在市场监管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监管措施有待完善。现阶段,我国部分金融监管措施处于滞后状态,在普遍依靠外部监管的前提下内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整合分析金融监管的法律规范之后可以发现,部分监管规定的针对性不足,导致监督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第二,对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不到位。近年来,很多金融机构已经进入金融科技时代,但在金融监管过程中对于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仍然不够充分。基于此,监管工作中信息透明度低、线下依赖度高等现象仍普遍存在。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程度高且涵盖监管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管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 “互联网+”视角下小微企业信贷管理的对策

互联网技术在处理大量信息时具有规模化、效率高、容量大等优势。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流程化、自动化的方式,将信贷信息标准化,加快信贷审核进度,提高信贷业务办理效率,能够有效避免、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造成的信贷问题。

3.1 风险控制流程化

3.1.1 信息来源控制

现阶段,信贷市场当中各种信贷信息、资源纷繁复杂,但有效的信息依然缺乏,许多信息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尽管小微企业的信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市场中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在数量上仍然不足。数据分析表明,小微企业获取融资信息的渠道主要包括2个:一是网络信息源,如各类咨询平台、小额信贷软件等;二是线下信息源,包括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等。结合“互联网+”理念,可以通过开展“银商合作”的方式将信息数量、质量、时间、反馈效率和成本等因素进行归类,整合零碎的信息,通过筛选呈现出有效信息,从而使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得到有效增强,丰富广大小微企业获取融资信息的渠道。

3.1.2 信息真实控制

在小微企业的信贷审批流程中,信息准备包括信贷前期的客户细分与筛选,审核流程中的材料收集、尽职调查、业务审批,审批后期的放款管理、贷后检查,这些环节都需要控制信息的真实性。根据高质量、准确的信息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信贷水平,匹配合适的资源。若大量的失真信息流入市场,不仅会导致信贷质量降低、坏账率提高,甚至会出现恶性循环,导致“金融机构不敢贷出、小微企业借不到钱”的尴尬境地。因此,加强信息真实控制尤为重要。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信息交叉检验技术得到了有效应用,其使用多个交叉信息进行逻辑推理,通过不同信息之间的比较验证,确认客户的关键经营数据,并验证客户的诚信情况,体现不同财务信息之间的勾稽关系,使信息得到有效收集与充分传递,因此,相关机构可以有效推广信息交叉检验技术。

3.1.3 还款能力调查

信贷参与者还款不及时的情况主要分为主动逾期和被动逾期2类。主动逾期是借款人充分了解信贷平台规则,利用信息不对称从中投机套利;被动逾期是借款人的财产状况不足以偿还贷款,包括由于特殊事务而导致的重大开支、企业经营危机等。信贷机构在调查借款人还款能力时,可以考虑还款能力的“硬指标”,如财务能力、对外担保以及该企业的经营指标等,还需考虑企业的还款意愿的“软信息”,如诚信记录、遵纪守法情况等。在解决小微企业还款难问题时,信贷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咨询业务,帮助小微企业解决问题,提供咨询服务,这样既可以促进企业发展、渡过危机,也可以降低信贷机构的坏账率、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3.2 信贷控制数字化

3.2.1 精简控制流程

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金融机构应该细化分类,形成专门的分支机构处理小微企业业务,通过精简流程环节、精细分工管理、精确职责授权,使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更快、融资需求对接更准、服务手段和方式更全面。从最初的贷款受理,再到放款及之后的收款,细分流程较多,信息传递失真率逐级递增。尽管目前广泛运用的信贷工厂模式缩短了部分流程,但整体流程对于小微企业仍然烦琐复杂,信息更新不及时,时滞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体现在申请、批复流程当中。金融机构应深入剖析小微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推进营销服务模式的“端口前移”工作,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通过绩效指标优化、小额金融监管服务评价、差异化监管政策以及正反典型案例通报等工作,推动银行信贷流程优化、数字化,减少申报材料数量,下放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权限,建立限时办结和公开承诺机制等,推动信贷环节、申报材料、办理时间“三减少”,实现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又快又好发展。在前端精准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在审核后端进行信息化建设,加强自动化审批,提升审核效率。

3.2.2 优化信贷评级

根据2015年所提出的“互联网+不良资产”的概念,构建关于不良资产信息的互联网平台,使用者和转让者在信息透明的环境下自由交易。可以将“互联网+”与“信用贷款评级”相结合,通过大数据驱动构建风控垂直搜索引擎,将小微企业的大量交易数据作为参考,分析企业信用状况并匹配合适的发布者或处置者。实现基于“互联网+”的信贷等级化不仅将传统的信用评级平移到互联网平台,而且减少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情况,同时保留审核过程,压缩可人为操纵空间,最大限度保留信息真实性,使金融监管的作用最大化。推动传统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是“互联网+”理念发展的必经之路,促使金融机构更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是发展的目的,有利于小微企业更精准防范金融风险。

3.2.3 降低融资成本

近年来,银保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 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的通知》,鼓励银行加强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周期特点、资金需求的分析测算,综合运用年审制贷款、循环贷款、分期偿还本金等方式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续贷产品开发推广力度,提升续贷业务在小微企业贷款中的比重。有关部门在金融管控过程中应督促引导银行机构缩短融资链条、减少融资环节,大力发展首贷、续贷、信用贷款业务,通过以上方式有利于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其中充分肯定了续贷和首贷的政策创新,在此基础上把首贷、续贷、确权和知识产权融资中心合并在一起,建成协同互补、全方位提供信贷服务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新格局。同时,通过汇聚企业政务数据、开通政务服务绿色通道等措施,有效疏通企业融资“堵点”,大幅缩减业务受理审批时间,推进全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降本扩面、提质增效”,最大限度提高可用资金的利用率,减轻企业融资负担。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随着经济政策的调整、改革得到有效缓解,但造成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即信息不对称,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本文基于实际情况简要分析当前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与融资环境,以小微企业视角发现融资成本和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当下发展潜力巨大的“互联网+”理念与信息流程化进行有机结合,从风险控制流程化和信贷控制数字化方面展开分析,以期减少人为干预,保障信息质量和信息处理速度,从宏观、微观角度提出小微企业信贷数字化发展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李.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批发模式下运用IPC的风险约束[J].金融理論与实践,2018(3):74-77.

【2】蒋亮,郭晓蓓,邓金堂,等.普惠金融视角下的小额信贷问题、原因与对策建议[J].西南金融,2021(1):38-49.

【3】陈小梅.基于IPC微贷技术的小微企业贷款评估研究——以A银行为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4】张勇.诚信纳税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吗——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纳税信用评级披露的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9):70-85.

【5】李庆旗.小微企业融资结构失衡的表现、诉求与对策——基于株洲市100户小微企业的调研[J].金融经济,2020(8):54-60.

【6】孙维仁,陈岩,朱昱霖,等.对当前吉林省小微企业融资情况的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9(11):1-3.

【7】李世炎,何冬莉,余坤莲.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影响因素研究——以广西贵港为例[J].区域金融研究,2019(9):30-35.

【8】中国人民银行荆门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云龙,胡修林.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与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以荆门市为例[J].武汉金融,2018(10):80-83.

作者:王宇晴

上一篇:学生口语能力商务英语论文下一篇:制度变迁经济增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