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运作与管理

2022-11-03

第一篇:第三方物流运作与管理

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美国通用汽车在美国的14个州中,大约有400个供应商负责把各自的产品送到30个装配工厂进行组装,由于卡车满载率很低,使得库存和配送成本急剧上升,为了降低成本,改进内部物流管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委托Penske专业物流公司为它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调查了解半成品的配送路线之后,Penske公司建议通用汽车公司在Cleveland使用一家有战略意义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负责接受、处理、组配半成品,由Penske派员工管理,同时Penske也提供60辆卡车和72辆拖车,除此之外,还通过EOI系统帮助通用汽车公司调度供应商的运输车辆以便实现JIT送货,为此,Penske设计了一套最优送货路线,增加供应商的送货频率,减少库存水平,改进外部物流活动,运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使供应商随时了解行驶中的送货车辆的方位。与此同时,Penske通过在配送中心组配半成品后,对装配工厂实施共同配送的方式,既降低卡车空载率,也减少通用汽车公司的运输车辆,只保留了一些对Penske所提供的车队有必要补充作用的车辆,这样也减少了通用汽车公司的运输单据处理费用。

另外,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选择目前国际上最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Ryder负责其土星和凯迪拉克两个事业部的全部物流业务,选择Allied Holdings 负责北美陆上车辆运输任务,选择APL公司、WWL公司负责产品的洲际运输。

2、案例二:

福特汽车公司原来在全球选择多个物流服务供应商为其服务,由于众多的物流服务商彼此缺乏联系,导致物流业务分割严重,后来将全球物流供应商缩减到5个主要的物流服务商,1999年,福特公司又决定由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Ryder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全球物流网络管理商。

答案:1.相同的地方: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都是和制造业相结合的。一方面两个企业想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2.不同:外包的模式不同,通用是委托P公司功能外包。R公司负责土星和凯迪拉克两个事业部全部物流业务。AH公司负责北美陆上车辆运输。

福特公司是一开始是很多个物流服务供应商,后来是委托R公司全权外包的。

第二篇:第三方物流如何深入采购和生产物流运作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中国多数的物流公司,包括具有外资背景的物流公司,都将业务的重点放在物流网络的培育上,包括通过投资或合作的方式,在全国的重点城市营建仓储设施,并围绕着仓储设施去整合运输资源。如:宝供、新科安达、马士基等发展全国业务的公司,以及一些区域性的物流公司:大众物流、熙可物流、虹鑫物流等。这类公司的普遍特征是依托自有或长期包租的仓储、运输设施,通过简单的单据操作,执行客户或合作伙伴的仓储和配送指令,业务多集中在销售物流方面,以产品的仓储和配送为主。真正能够介入企业的全面供应链管理,尤其是生产物流管理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中国还是凤毛麟角。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三个:第一,由于涉及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很多企业,特别是国内的企业还不习惯于将生产物流和采购物流外包出去;第二,国内多数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发展都局限于简单的仓储和运输管理,缺乏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经验,尤其缺乏经验丰富的从事过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的人才;第三,多数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同客户结成长期合作伙伴,并投入相当的资金以完善专用仓储设施和信息系统方面,缺乏前瞻性和果断性。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的原因,客户原有的物流管理人员的安置、核心的物流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等难题也是阻碍第三方物流公司更加深入的参与客户的供应链管理,尤其是其中的生产物流和采购物流管理环节的因素。因为介入客户的生产和物料采购环节的难度较高,使得国内多数物流公司,包括具有外资背景的物流公司,不得不在销售物流的相对狭窄的市场上,通过竞相压低运输和仓储的价格,以及对仓库和车辆等硬件资源的盲目投资等手段,进行恶性竞争。

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同第三方物流公司已结成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相当多的物流公司介入了企业的生产和物料采购等业务环节。例如,Ryder物流公司同Whirlpool(惠尔浦)签订的合同周期为5年的物流服务合同,服务内容涵盖了采购物流和生产物流的模式设计和运作管理,目标是减少物流成本、改进信息管理以及优化生产所需物料的备货时间等。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通用汽车公司为了有效的管理采购供应以及生产物料的及时备货,而与潘斯科物流公司签订了采购物流和生产物流的外包协议。目前国内的少数具备管理实力的物流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将第三方物流服务深入到生产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环节,以期开辟出一个更为广阔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市场,给客户提供更多附加值。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中国物流公司同沈阳某汽车制造公司之间的合作。

该企业是一家新型的汽车生产企业,其战略目标,是在未来5—10年时间,发展为国内重要的汽车生产集团,年销量达到40万至45万台。自2002年8月份开始,企业产品已正式推向了市场,面对快速增长的生产量和因此产生的复杂而庞大的零部件采购、生产物料的备货和配送上线,以及产品售后服务所需的全国性的维修配件的配送。企业在生产物料的管理中主要存在不少问题:

1、不具备设施完善的物料存储中心

2、没有完备的物料管理信息系统

3、库存的分类管理没有实施

4、没有同生产计划紧密结合的JIT生产线的物料供应线

5、企业缺乏专业而经验丰富的生产物流管理团队

为了有效的支持生产、集中企业资源,管理层经过认真的比较和筛选,中国物流公司最终被确定为其唯一的物流服务供应商,介入其生产流通环节的物流管理。

中国物流公司在对需求进行仔细分析后,确定了围绕着供应链上的库存控制、客户服务水平(配送及时性和准确性)这两个重点,提供全面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工作思路。在整个项目的准备和执行过程中,中国物流着重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通过周密的策划和严格的管理措施,保证了企业的顺利生产。

1.资源准备

中国物流很快完成了仓库的选址,其中售后服务配送中心面积近4000平米、距汽车制造厂仅3公里的路程;生产配送中心面积5000平米,距生产基地5公里。由于汽车配件对于仓库环境的严格要求,为确保客户的产品在储存的过程中不发生质量的问题,中国物流进行投资对原有仓库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根据汽车物流的操作流程将仓库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使用环氧树脂对全部仓库进行了地面硬化防尘处理;并在仓库内建立了多层立体货架和轻型检料架,使仓库的利用率到达最高。

通过对整个标准操作流程(SOP)的了解和与客户的详细的沟通,中国物流公司的专业IT人员完成了对原有大型物流系统的客户化改造,使该系统完全能满足汽车物流对大容量的库存信息的及时、准确的要求。通过系统对库位库存的跟踪,中国物流公司真正意义上达到了汽车配件先进先出的操作要求,使客户的库存控制达到最优化。

2.库存管理和JIT配送管理

中国物流主要通过对库存状态的实时监控,以及对销售和生产需求的深入分析,进行库存的计划和管理。中国物流主要是通过与企业汽车生产部门合作,围绕生产计划所产生的物料需求分解,结合现有库存及在途库存情况,制订JIT的采购计划。同时,对库存结构进行了分析,按照物料的价值、供应周期、物料的物理性质、使用频率等多种因素,将库存分成A、B、C三类,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在整个库存管理的过程中,中国物流充分利用的成熟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的实时查询和分析,为库存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项目管理

中国物流公司委派了一名项目经理,并且由营运总监亲自进行支持,很快组建了专门的项目小组,并制定出了严密、完善的项目计划及时间表。项目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充分的了解和分析该公司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制定出中国物流的服务战略,包括必需的硬件(仓储和运输设施)配置、同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相兼容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相应的人力资源,包括管理团队和操作工人的配置。根据该企业的实际情况,项目小组建议组建了一个运作团队,以负责今后日常的物流服务管理。该运作团队由多名来自于大型物流公司的、具有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及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的人员所组成,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运作体系的建立及团队的磨合。

4.客户服务水平的管理

中国物流在为客户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把满足内部和外部客户的需求放在首要的位置去考虑。制定了一系列的客户服务标准及考核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采购定单处理。根据客户的采购计划,借助IT系统,在1小时内完成收货计划,包括:仓位安排、

收货人员安排、设备调配等工作,并通知客户及供应方。

二、配送定单的处理。中国物流平均每天对生产线提供15次以上(约16500件配件)的及时配送(JIT);保证在收到生产物料配送指令的3小时内,完成库内拣货、拆包装、组配专用器具、装车和配送上线等所有工作。对于紧急的生产拉动,中国物流能够在收到指令后30分钟内完成配送发运。

三、库存信息共享。中国物流提供完善的IT管理服务系统,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所有配件的库存及使用情况。

以上所列举的国内外有关第三方物流公司同客户之间进行深入的合作,尤其是将服务延伸到客户供应链的核心部分。在这些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三方物流公司更加充分的利用了其自身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优势,作为客户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其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执行客户的仓储和运输指令,而是从各个层面上帮助客户完成从物流战略策划、资源整合、管理体系建立、流程优化、人员培训、计划管理等一体化的物流功能。可以预见到,这样的一种服务模式,将代表了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发展趋势,即作为客户的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的参与者,扮演了一个物流服务的整合者,甚至是策划者的角色,与客户乃至整个供应链中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如客户的供应商和购买者之间,结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所有参与者都认可的标准化业务流程的运用,以及相互之间的信任的建立,真正融入供应链的管理中。

第三篇: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及其战略

思想决定高度,行动创造价值!

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及其战略

一、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概述

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是一个由不同利益主体组织、调度各种软件资源(如规章条例、合同、制度、知识技能等)和硬件资源(如运输设备、搬运装卸机械、仓库、机场、车站、道路、网络设施等),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进行物流活动的“人—机系统”。系统整体运作效果是由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工商企业首先决定物流自营还是外包:物流如果不构成企业核心能力但又非常重要,就可外包给运作水平更高的第三方经营。工商企业往往会根据硬件设施、价格、业务范围、服务水平、发展潜力及信誉状况等多项指标评价、优选物流服务商,与之结盟,并通过确立合理的运行机制保障这种委托代理关系长期、高效进行。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经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普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自觉学习,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甚至千方百计利用其它组织的资源以满足顾客复杂多变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监督不利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利用隐秘信息进行损害委托方利益的行动,其机会主义行为还可能败坏委托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正是它的这种局限性,决定了社会需要这样一个组织——不但有能力向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所需却不具备的资源,而且有能力监管整个物流联盟按既定规则运作。这就是第四方物流承担的职能。第四方物流组织可能是一个由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一些不直接从事物流运作的咨询企业、物流设备设施出租企业等集结而成的虚拟企业,也可能是由某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兼并重组其它相关企业后演化成的。当然,一个理性的工商企业还会全面翔实地考察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地理交通环境、市场流通环境、技术环境、人文环境等)状况,分析政府部门政策、规章的影响,分析政府人员行为,选择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有利时机。总之,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过程实际上是工商企业根据所掌握的不完全信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组织、政府部门和外部环境进行的一场博弈。

二、阻碍我国工商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只根据个别因素就盲目推行或排斥第三方物流,而不是在完整、准确地把握整个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考察各方行为的关联性,因而不能以动态联系的思维去挖掘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这正是我国许多工商企业的通病。

首先,有的企业未能认识到不恰当的物流决策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架空企业的权力。一个突出表现是盲目扩大外包业务范围,而对外包决策的战略价值及可能会造成的一系列后果缺乏清醒认识。它们不能找到一种有效方法,确定哪些物流活动需要自营以加强控制力,哪些物流活动选择外包会更利于企业整体运作水平的提高。或许它们只是由于无法管理好自己的物流活动而选择外包,并不了解物流管理失控的真正原因,这常常使它们陷入无法与物流服务商进行有效沟通的尴尬境地。[1]另一个极端的表现是顽固坚持自营而排斥外包,因为它们认为自

己拥有自营物流所需的硬件设施和经验。其实这种看法非常粗浅:决策者是否从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高度去权衡过自营和外包总成本的高低与服务水平的优劣;是否全面、准确地考评过物流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思索过物流是否值得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培养;决策者不愿忍受外包带来企业运作暂时动荡,倒可以忍受本位主义作风严重的各部门低效率地工作以换取四平八稳,这样以妥协换来的稳定意义何在;决策者主观上是不是过于夸大了外包风险。企业这些认识上的根本缺陷常常被其它博弈方利用来要挟企业。[2]

其次,有的企业组建物流联盟时很盲目,对第三方物流运作的复杂性、风险性缺乏清醒认识。它们的经营思想充满许多浮躁、狭隘和主观主义的东西,这使得结成的联盟是低效、脆弱、高风险的,往往以失败收场。比如:在联盟酝酿期它们常常不是按照一整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选择最佳合作伙伴,而是代之以人情关系的亲疏;在联盟运作过程中往往只是从表面看到结盟带来的直接好处,而对于已经滋生蔓延并缓慢发展的某些不利因素却麻痹大意,并且没有认真考虑过以一套合理的机制保证高效运作的长期性;在联盟出现挫折时有些企业不是考虑如何采取恰当方式与对方沟通协商以共渡难关,而是只顾自身得失,甚至企图把灾祸转嫁给盟友;在联盟被迫解体时很多企业束手无策、惶恐不安,而不能及时拿出一套周全的可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利益的策略。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时候还不是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在于企业自身短视、自利的根本弱点,以及缺乏充分预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基于此制定全面战略规划的能力。

第三,有的企业对第四方物流组织的战略价值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其对供应链运作的重要影响。它们以为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以后再如何经营,那已是第三方企业的事,殊不知完美的物流离不开第四方物流的支持。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综合服务实力还不够强大时,它还需借助其它组织的资源(如管理知识技能、信息资源、集成技术、硬件设施等),才能高质量地达到顾客的物流要求。更为重要的是,第四方物流还可以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保证供应链各环节协同运作。遗憾的是,在很多物流联盟中它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3]

第四,许多企业在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时对外部环境的定位不够准确,它们没能深刻理解其“双刃剑”的作用。环境也是“人性化”的,人们决策时也在与其博弈。机遇与挑战往往隐藏于各种现象背后,只有仔细揣度各种信息,辩明真象与假象,才能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东西,从而为捕获机遇创造有利条件。但如果考虑问题粗枝大叶,用一知半解代替对外界周密、翔实的调查研究,就不能及时准确把握各种动向,就会错失良机而陷入危机之中。笔者归纳了以下一些关于我国第三方物流运作所处外部环境的特点,这或许是许多企业没有全面认识到的:

(1)国企通过改制逐步成为市场主体,其它所有制企业通过改组、改制迅速成长,物流发展有了良好的微观基础;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但其发展速度、现代化程度、使用效益还明显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中西部地区形势尤甚;

(3)发展现代物流已被列入各级政府部门的发展纲要、战略决策之中,但正式的全国物流法尚未出台;

(4)高水平的物流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多集中分布于沿海发达地区;多数物流企业业务范围单一狭窄,综合实力较差,这是导致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5)市场机制不健全,信用水平不高,流通秩序比较混乱,各利益主体行为常常不规范;

(6)我国学者对物流发展史、物流内涵等做了大量研究,但对物流基础理论、物流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工商企业微观物流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全国还没有一个跨行业、跨系统的物流研究管理机构;物流教育培训还非常落后,专业物流人才匮乏;

(7)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在逐步加大,物流产业已经对外开放并将卷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8)物流技术现代化进程迅速推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9)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西部大开发、加入WTO),有助于物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0)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流通体制仍然存在,发展物流所需的制度体系尚不健全。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现在应该是工商企业全面反思自身思想与行为的时候了。的确,对于许多不利又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企业无能为力,但全面、客观地认识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逐步摸清其作用规律,并相应采取控制策略或“趋利避害”策略却是许多企业应该做却没有做好的事。

三、我国工商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建议

工商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总体原则应该是在整体把握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各种联系及其动态发展过程的前提下,在深刻理解时代发展趋势、现实国情和自身情况的基础上,选择有利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基于此,笔者建议我国工商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新经济时代的特征是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产业化。在新世纪里,能否始终一贯地以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特色服务及时响应顾客快速多变、复杂多样的需求,能否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协同运作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决定了工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命运。这种紧迫感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 变得越来越强烈了。加入WTO后, 整体实力相对弱小的中国企业不能再靠高关税、进口许可证及其它行政干预措施获得竞争优势,而必须按照国际贸易统一准则与监督机制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进行公平竞争。目前,已有一些实力雄厚的外资物流企业(如马士基、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美集物流、FedEx等)涌入中国市场, 今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跨国物流公司介入,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已经日渐升温并将日益激烈、残酷。所以,中国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应该非常珍惜入世后这几年黄金般的过渡期,扎扎实实做好打硬仗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实施第三方物流战略所需的基础条件),努力提高竞争力。准备工作主要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经营机制;深入研究国际市场形势,精心营造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物资流通;建立企业创新体系;实施企业再造工程;加大

人才培训开发力度;认真学习总协定规则和国际商法等。

第二,量体裁衣,量力而行。我国工商企业是否选择第三方物流,采用何种形式外包物流以及物流外包业务范围的确定,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其综合实力与经营特点而定的。第三方物流并不一定是企业的必然选择,物流外包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时投资进行自身物流系统改造可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这样做的条件是:企业自营物流具有显著的规模收益且有很强实力;物流链稍有动荡就会对整个业务流程或市场领先地位造成显著不良影响;企业向社会物流转向的成本太高。完全外包适用于以下情况:企业利用其它组织力量能明显降低物流成本;虽然物流成本上升但运作总成本下降且整体运作质量明显得到改善;企业多年从事专业化经营而没有经营物流,缺乏物流经营的基本经验;资金单薄的中小型企业和新建企业也不宜自营物流。[4 ]物流外包的形式除完全外包外,还有部分外包与部分改造相结合——工商企业对基础较好的物流环节改造提升,同时以高效率的社会专业性的物流服务取代某些低效的自营业务;物流系统接管——第三方物流企业购买或者承包工商企业物流系统并可能继续雇佣原企业员工;物流系统剥离——工商企业成立独立的物流子公司并允许其承担其它企业的物流业务;物流业务管理外包——工商企业拥有物流设施的产权,将管理职能外包出去。[5]

第三,伺机而动,趋利避害。工商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权衡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预期总收益与预期总成本。系统中各主体的行为或者外部形势发生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引起收益与成本变动。因此,企业需要随时关注系统中各主体行为显著或细微的变化,及时准确甄别、利用各种信息,精心选择行动时机。时机选择恰当,企业可获得战略优势;时机把握不准,企业则陷于被动境地。比如:工商企业如果估计到在一定时期内某个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不能达到自己生产经营的要求,或其制定的物流服务价格比自营成本还高,或者因其信用等级太低而使预期违约风险很大,或者其活动能力有限而无法在那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地区有效开展业务,那么贸然选择外包企业的命运就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的一条小船,随时可能被风浪吞没”。如果企业预计到迅速推行外包有利于企业在将来获得更大的战略利益(如以优质的产品加卓越的物流服务可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那么不失时机抢先行动就可能是上策,即使忍受暂时的经营效益下滑的困难也值得。当然企业不应该守株待兔,而应该积极与合作伙伴协同工作,改造不利条件。所以,工商企业应以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对预期的总收益与总成本进行权衡比较,恰当地选择时机,分阶段外包不同重要度的物流业务。

第四,流程再造,集成管理。成功的第三方物流建立在联盟各方合理分工与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因此,企业需要基于供应链进行流程再造,对物流活动诸环节进行综合集成。一个工商企业不可能控制所有物流环节,但只有全面了解了各环节的运作情况,才可能对合作伙伴真实的工作绩效进行准确考评,才可能与合作伙伴进行有效沟通,也才可能有效防范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于己不利的欺诈行为。流程再造、集成管理,首先要求建立遍及整个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的信息网络,这是物流现代化的技术基础。实力雄厚的企业可在物流活动中广泛运用固定通讯、移动通讯、全球定位系统和智能运输系统等先进的电信技术;应该基于整

个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全盘统筹企业内联网与电子商务系统(B to B/B to C/B to G)建设,实现不同地域的仓库、码头、机场、集散中心与用户之间信息快速、准确传递,实现订货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成本管理等电子化处理。实力偏弱、资金不足的企业应首先做到努力实现物流合理化,做好基础工作(如健全岗位责任制,准确核定物资消耗定额与储备定额,做好企业内部物流培训教育工作,认真做好客户档案分类、整理工作等),然后再逐步实现技术现代化。其次,建立包括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各方参加的物流联盟,这是物流现代化的组织基础。其中关键工作是确立规定各方权利义务的共同纲领。

(1)政府部门的职责应该定位于为第三方物流推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工作包括:尽快制定正式的物流法;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同时引导形成多方融资体系兴办物流;扶持信息产业发展;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并扶持民族物流产业发展;严格整顿市场秩序;组织筹建经理人市场;严格规范政府官员行为,严惩地方保护主义和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制定政府物流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赋予民间企业以评价政府官员政绩的权利。

(2)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应通过合并、剔除、重排、 简化等手段,改造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流程;进行物流组织结构再设计,建立正式的“扁平化”的物流组织(指工商企业),重新排定工作岗位,精简富余人员;还应在企业中大力提倡团队精神和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建立学习机制,以提高员工物流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

(3)第四方物流组织的核心能力在于提供领先的物流技术,或提供互补性资源,或提供供应链管理和解决方案、全球扩展方案等,因此它们需要建立创新机制、学习机制和市场驱动型经营机制,才能真正胜任“联盟总管”或“领先的物流提供商”的角色;它们还可通过资产并购或虚拟联盟等方式,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提高综合实力。[3]「参考文献」

[1]张巍,李静芳。企业物流外包决策[EB/OL].中国物流网,

第四篇:企业物流运作与管理复习资料

企业物流复习资料

一、物流发展的经历的阶段:(1)1949~1965年为初级发展阶段。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建立物资供销体系,组织定点供应等(2)1966~1977年为停滞不前阶段。10年文革,物资匮乏,流通体制单一,理论研究停顿。(3)1978~1990年为较快发展阶段。改革开发,物资丰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4)1991年以后为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对现代物流需求加大。电子商务催生,信息化时代的物流体系诞生。

二、物流系统研究的基本方法

1、模型化技术

2、最优化技术

3、网络技术网络技术。

4、分解协调技术分解协调技术,

5、模拟技术模拟技术

物流系统技术素质①提高硬技术素质②提高软件技术素质③提高信息技术素质

三、物流合理化,就是根据物流系统中的各种职能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把物流中的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物流信息等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规划、组织与管理,使整个物流过程最优化;以较低的物流成本、适当的数量、适当的质量、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服务将物资送到各个使用地。

企业物流合理化的基本思路:通过物流的系统化、现代化,提高物流系统的自身素质;通过提高企业战略计划的一体化,改善物流系统的内部环境;通过流通的社会化、现代化,改善物流系统的外部环境(1.物流系统技术素质

2、物流系统管理素质

3、企业战略计划的一体化,

4、流通的社会化、现代化)

企业物流合理化的基本原则:

1、近距离原则

2、优先原则

3、尽量避免迂回和倒流原则

4、在制品库存最小原则

5、集装单元和标准化搬运原则

6、尽量简化搬运原则

7、利用重力原则

9、合理提高物料活性指数原则

10、人机工程原则

11、提高自动化和计算机水平原则

12、系统化原则

13、柔性化原则

14、满足生产工艺和管理要求原则

15、满足环境要求原则

四、零库存的概念及形式:“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其对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来讲是个重要分类概念,是随着库存理论和实践发展出现的新理念。零库存的含义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种物品的储存数量为“零”,即不保持库存。 零库存的形式主要有:1.委托保管方式2.协作分包方式3.轮动方式

4.准时供应系统5.看板方式6.水龙头方式7.配送方式

五、采购的适价原则:适价 Right Price 决定一个适合的价格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多渠道寻价(2)比价(3)自行估价(4)议价:

六、 整体采购成本含义及过程

整体采购成本又称战略采购成本,是除采购成本之外考虑到原材料或零部件在本企业产品的全部寿命周期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它包括采购在市场调研、自制或采购决策、产品预开发与开发中供应商的参与、供应商交货、库存、生产、出货测试、售后服务等整体供应链中各环节所产生的费用对成本的影响。概括起来是指在本公司产品的市场研究、开发、生产与售后服务各阶段,因供应商的参与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导致的成本,它包括供应商的参与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没有达到最好水平而造成的二次成本或损失。 按功能来划分,整体采购成本发生在以下的过程中:开发过程、采购过程、企划过程、质量过程、服务过程。

七、不同生产环境对应的生产及采购特点

1、按库存生产(采购)是指长期生产的产品与具体的订单无关(非个性化)。典型的属于按库存生产类型的产品有:家具,文件柜,小批量的消费品,某些工业设备。

2、订单生产或按订单装配,是指产品的生产过程依赖具体的客户需要决定的。属于此种生产类型生产的产品有: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电话机,发动机,忘记到门窗,办公家具,汽车,某些类型的机械产品,以及越来越多的消费品。

3、按订单设计生产,按订单设计生产(采购)是指产品的生产过程按照某一特定客户的要求来设计(个性化),按订单设计并组织生产及管理过程。属于此种生产类型的行业有:飞机制造业、出版业、机械设备和发电设备制造业。

八、采购流程包括采购计划、采购认证、采购订单、管理评价四个环节组成。

采购的过程

1、需求的确定或重新评估

2、定义和评估用户需求

3、决定是自己制造还是购买

4、确定采购的类型

5、进行市场分析

6、识别所有可能的供应商

7、对所有可能的资源进行初步评估

8、初选供应商的再评估

9、选择供应商

10、接受产品的发送和服务

11、进行采购后的绩效评价

采购就是购买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资和服务,其过程包括采购需求、选定供应商、谈妥价格、确定交货及相关条件、签订合同并按要求收货付款的过程。

采购流程图:

九、采购价格是采购中最敏感的因素,根据价格采购比较常用的方式有:

1、招标采购

2、询价现购

3、比价采购

4、议价采购

5、定价收购

6、公开市场采购

供应物流是指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物资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应管理,也称为原材料采购物流。

十、供应物流活动1.采购2.生产资料供应3.仓储、库存管理4.装卸、搬运。

供应物流过程(一)取得资源(二)组织到厂物流(三)组织厂内物流

十一、供应物流的合理化

一、准确预测需求需求是以工厂生产计划对各类物资的需求为依据确定出的物资供应需求量。

二、合理控制库存1.正常库存。2.安全库存。

三、科学进行采购决策

四、供应保障

五、借助先进的现代信息系统完善供应物流系统

十二、供应商分类:按采购物品分类模块的要求将供应商划分为伙伴型、优先性和商业型

1、伙伴型供应商。若供应商认为崩死的采购业务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供应商自身又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同时该采购业务对本公司也很重要。

2、优先型供应商。若采购业务对供应商十分重要,对本公司却不是,这样的供应商有利于本公司。

3、重点商业型供应商。若采购业务对供应商无关紧要,对本公司却十分重要,这样的供应商就是重点商业型供应商。

4、商业型供应商采购业务对供应商和本公司都不是很重要,相应的供应商可以很方便的选择更换

十三、独家供应优势(1)节省时间和精力,有助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加强交流、发展伙伴关系(2)更容易实施双方在产品开发、质量控制、计划交货、降低成本等方面的改进并取得积极成效。独家供应会造成供需双方的相互依赖、进而可能导致以下风险 (1)供应商有了可靠顾客,会失去其竞争的源动力及应变、革新主动力;(2)供应商可能会疏远市场,以致不能完全掌握市场的真正需求,企业本身不容易更换供应商。 十

四、物资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制造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所规定的必须消耗的物资数量标准。主要包括原材料消耗定额、辅助材料消耗定额、燃料消耗定额、动力消耗定额等。制定物资消耗定额的基本方法1 .经验估算法 2 .统计分析法 3 .实际测定法 4.技术分析法 十

五、包装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有三个:1.保护商品2.单元化3.方便流通及消费

十六、承运人的分类:按法律地位或经营权的等级划分(1)公共承运人(2)合同承运人(3)豁免承运人

(4)自营承运人 按提供务的内容划分(1)单一方式承运人(2)多式联运经营人(3)小件货物承运人(4)运输代理人

十七、运输作业的关键因素:(1)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是指为两个地理位置间的运输所支付的款项,以及管理和维持转移中存货的有关费用。(2)运输速度运输速度是指为完成特定的运输作业所需花费的时间。

(3)运输的一致性,运输一致性是指在若干次装运中履行某一特定的运输所需的时间,与原定时间或与前几次运输所需时间的一致性。

十八、运输成本的相关因素:1)距离,距离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对劳动力、燃料和维修保养等变动成本发生作用。(2)装载量,大多数物流活动中存在着规模经济,装载量的大小也会影响运输成本。(3)产品密度,产品密度是指产品的质量和体积之比,它把重量和空间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4)空间利用率,空间利用率这一因素是指产品的具体尺寸及其对运输工具的空间利用程度的影响。(5)搬运的易难,显然同质的产品或可以用通用设备搬运的产品比较容易搬运,而特别的搬运设备则会提高总的运输成本。(6)责任,责任主要关系到货物损坏风险和导致索赔事故。(7)市场因素

运输成本结构:(1)变动成本(2)固定成本(3)联合成本(4)公共成本

十九、流通加工的作用:

1、流通加工是为了弥补生产过程加工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生产部门的需要

2、使供需双方更好地衔接,将这些加工活动放在物流过程中完成,而成为物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3、流通加工是生产加工在流通领域中的延伸,也可以看成供应物流活动在职能方面的扩大流通加工的形式:1组装2裁剪3分解、分类处理 4混配 5.拆包与分包

十、ERP理论的形成

1、20世纪60年代的制造业为了打破“发出订单,然后催办”的计划管理方式,设置了安全库存量,为需求与订货提前期提供缓冲。

2、20世纪70年代,企业的管理者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真正的需要是有效的订单交货日期,因而产生了对物料清单的管理与利用,形成了物料需求计划——MRP。

3、20世纪80年代,企业的管理者们又认识到制造业要有一个集成的计划,以解决阻碍生产的各种问题。要以生产与库存控制的集成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以库存来弥补或以缓冲时间的方法去补偿,于是MRP-II,即制造资源计划产生了。

4、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不断向生产与库存控制方面的渗透,解决合理库存与生产控制问题所需要处理的大量信息和企业资源管理的复杂化,要求信息处理的效率更高。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以上系统,这时只能依靠计算机系统来实现。而且信息的集成度要求扩大到企业的整个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因此产生了新一代的管理理论与计算机系统一一企业资源计划 ERP。

ERP核心思想:就是在MRP(II)的基础上面通过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功能网链模

ERP系统常见模块:1销售管理2采购管理3库存管理4制造标准5主生产计划6物料需求计划7能力需求计划8车间管理9JIT管理10质量管理11账务管理12成本管理13应收账管理14应付账管理15现金管理16固定资产管理17工资管理18人力资源管理19分销资源管理20设备管理21工作流管理22系统管理 特征:(1)超越了MRP(II)范围和集成功能 (2)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地环境 (3)支持动态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业绩 (4)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二十一、库存订货点理论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企业控制物料的需求通常采用控制库存物品数量的方法,为需求的每种物料设置一个最大库存量和安全库存量。 最大库存量是为库存容量、库存占用资金的限制而设置的,安全库存量也叫最小库存量,意思是说物料的消耗不能小于安全库存量。

订货点应用的条件(1)物料的消耗相对稳定(2)物料的供应比较稳定(3)物料的需求是独立的 (4)物料的价格不是太高。

二十二、物料编码,是计算机系统对物料的惟一识别代码,是计算机管理物料的检索依据。 物料编码主文件也叫物料代码文件(库),是用来存储物料在ERP系统中的各种基本属性和业务数据的。由(1)物料的技术资料信息 (2)物料的库存信息(3)物料的计划管理信息(4)物料的采购管理信息(5)物料的销售管理信息

(6)物料的财务有关信息(7)物料的质量管理信息组成

二十三、提前期是指某一工作的工作时间周期,即从工作开始到工作结束的时间。

提前期分类(1)生产准备提前期,是从生产计划开始到生产准备完成(可以投入生产)所需的时间。(2)采购提前期,是采购订单下达到物料完工入库的全部时间。(3)生产加工提前期是生产加工投入开始(生产准备完成)至生产完工入库的全部时间。(4)装配提前期是装配投入开始至装配完工的全部时间。(5)累计提前期是采购、加工、装配提前期的总和。(6)总提前期是指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包括产品设计提前期、生产准备提前期、采购提前期以及加工、装配、试车、检测、发运等提前期的总和。

二十四、准时管理方式的基本信念是库存就是浪费,消除库存就是消除浪费,准时管理方式的运作程序是逐渐减少库存以发现问题,在问题解决之后再进一步减少库存以发现新的问题,并设法加以解决的过程,如此不断循环往复。

准时管理方式的构成:准时化和目标管理是看板管理方式的2个支柱。具体分为以下4个部份:平准化生产,看板方式,消除浪费的具体措施和目标管理方法。

二十五、销售物流合理化(一) 销售物流合理化的实现,销售物流的职能成本与系统成本的矛盾(二)制定系统方案,进行综合物流费用控制1直运方案的综合物流费用分析2中转运输方案的综合物流费用分析3配送方案的费用分析销售物流合理化的形式:大量化 、计划化 、商物分离化 、差别化 、标准化

为了实现销售活动,仓储、运输、包装等各职能部门所投入的成本称为职能成本。系统成本则是整个销售物流活动过程中各职能成本的总和。如果仅能降低个别职能部门的成本,而各部门不能互相协调,那么总系统成本不一定最低,这就存在着各职能部门的成本与系统总成本的矛盾。

二十六、销售预测是指估计未来特定时间内,整个产品或特定产品的销售数量与销售金额。销售预测是在充分考虑未来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销售实绩,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销售目标。

销售过程的构成:第一步,销售预测目标,第二步,整理分析企业过去和现在的实绩,第三步:初步预测,第四步: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调整预测,第五步:与公司的目标确定预测是否可行,第六步:如果预测可行,执行评估。

销售预测程序:第一步搜集预测资料,第二步分析判断,第三步选定方法,做出推断,第四步,分析误差,完成预测报告。

定量预测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另一类是回归分析预测法。

二十七、订单处理的主要作业主要包括3种,即客户询价报价、订单接收确认与生产和物流的协调。订单与整个物流系统的协调 :(1)小订单在数量上占企业订单总数的大部分,企业就必须弄清楚这种销售究竟有多大比例,它对物流信息系统和整个物流系统会造成什么样的负担和影响。(2)在价格折扣能产生效应的情况下,一种或数种产品的降价会使物流量相对集中。 价格的下降还会对相应的制造、流通技术以及物流方式和效率产生影响。

二十八、物料需求计划(MRP)是对主生产计划的各个项目所需的全部制造件和全部采购件的网络支持计划和时间进度计划。

MRP运算与制订的基本原理是:(1)由最终产品的主生产计划(MPS)导出有关物料(组件、材料)的需求量与需求时间。(2)根据物料的提前期确定投产或订货时间。

制订MRP依据的关键信息有:(1)主生产计划(MPS)。物料需求计划由MPS推动。(2)物料清单(BOM)。由于最终产品结构中的各个子件加工周期不同,即对同一BOM(同一产品)中的物料需求时间不同,因此,MRP要根据产品的BOM对MPS进行需求展开(数量与提前期)。(3)库存信息。依据物料库存信息确定各个物料的需求量。

二十九、能力需求计划(CFR)定义:对各生产阶段和各工作中心(工序)所需的各种资源进行精确计算,得出入力负荷、设备负荷等资源负荷情况,并做好生产能力与生产负荷的平衡工作,最后制订出能力需求计划。

十、CFR运行原理能力需求计划(CRP)的运算过程是根据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各物料的工艺路线,对在各个工作中心加工的所有物料计算出加工这些物料在各时间段上要占用该工作中心的负荷小时数,并与工作中心的能力(即可能提供的能力,如工时、台时等)进行比较,生成能力计划需求。能力需求计划中的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人力、设备、面积、资金等)单位时间内企业能持续保持的最大产出。能力需求计划的对象是工作中心。

三十

一、调整能力的方法有:加班;增加人员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更改工艺路线;增加外协处理等。 调整负荷的方法有:修改计划;调整生产批量:推迟交货期:撒消订单;交叉作业等。

目标管理是指生产现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具有准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明原因并加以改善的责任和能力。

看板的功能表现在七个方面:提料和搬运信息;生产指令信息;防止过量生产和搬运;目标管理的工具;防止不良品的发生;揭示存在问题的工具;库存管理的工具。

企业制造资源计划(ERP):ERP也就是企业所有资源即企业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计算题:

1、供应商的选择

例:选择供应商

某个食品制造企业在选择原料供应商的时候主要考虑原料价格、质量、供应商的历史业绩和服务水平四个因素,它们就重要程度而言的得分分别是

8、

6、

4、2。备选原料供应商共有三个,我们用供应商甲、供应商乙和供应商丙来表示。食品企业对这三个供应商在各因素上的评价得分如表3—1所示(注:因素得分是由1—9的数字表示,重要程度越高,因素得分也就越高)。

(1)应用因素分析法选择供应商

供应商甲的综合得分:6+2+3+5=16

供应商乙的综合得分;4+4+7+3=18

供应商丙的综合得分:2+6+5+7=20

比较三个供应商的综合得分后,我们选取得分最高的供应商丙作为食品企业的原料供应商。

(2)应用权重因素分析法选择供应商

首先,我们要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

价格因素的权重=8÷(8+6+4+2)=0.

4质量因素的权重=6÷(8+6+4+2)=0.

3历史业绩的权重=4÷(8+6+4+2)=0.

2服务水平的权重=2÷(8+6+4+2)=0.

1然后,我们来计算各供应商的综合得分

供应商甲的综合得分=0.4×6+0.3×2+0.2×

3+0.1×5=4.1

供应商乙的综合得分=0.4×4+0.3×4+0.2×7+0.1×3=4.

5供应商丙的综合得分=0.4×2+0.3×6+0.2×5+0.1×7=4.3

比较三个供应商的综合得分后,我们选取得分最高的供应商乙作为食品企业的原料供应商

2、延期天数(每次误期天数=供应间隔天数 - 平均供应间隔天数)

例3.某种物资经常储备天数为30天,上半年到货统计资料如表,求平均延期天数

平均延期天数

460821515830320783/1465.(天)66021153020

3、物料需求计划(由于不好整理,请同学们自己看看课件)

第五篇:第三方物流运作实训报告

班级:市营1班姓名:魏茵茵学号: 10406033

一、实训时间:2010年 11 月 18 日至12 月 16日

二、实训地点: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物流实训室(综合楼505)

三、实训目的:

通过第三方物流系统演练,掌握厂商采购生产的流程,厂商和贸易公司、厂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交易流程以及第三方物流的整个运作过程,并通过不同角色的操作,将物流理论知识加以巩固,掌握物流作业方法和原则。

四、实训过程:

(一)创建***物流公司,并认证证书。

(二)进行物流资源采购,包括交通工具,人员,占地资源。

(三)进行物流报价。

(四)签订长期合作者合同协议。

(五)接单。

(六)

五、实训心得:

(一)

(二)

(三)

……

六、实训效果:

(一)通过本次实训你有哪些收获?

1、

2、

3、

(二)你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三)与平时上课相比,你认为本次实训有哪些特点?

(四)你对本次的实训组织安排、实训内容、实训报告设计、实训设备等,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上一篇:党史教育基地建设方案下一篇:董事长新员工入职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