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2022-08-10

工作总结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成长方式。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编写详细的工作总结报告,可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吸取教训、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改进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宝贵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个别教育个案总结

一、罪犯个案基本情况

罪犯XXX,男,今后34岁,汉族,初中文化,无业,捕前住广东省增城市郊区,因抢劫、抢夺、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2009.2.15---2012.2.14),于2009年8月11日投入我监区改造,余刑二年六个月。该犯不是单一罪行,而是多罪在身,“金身不怕火烧”的样子。该犯自下队以来抗改气焰十分嚣张,我行我素,不服管教,故意危难民警,厌恶劳动,出工不出力,还曾扬言我短刑期犯,不要减刑,我怕什么,在监内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给民警工作带来了压力与挑战。鉴于卜犯自入监服刑改造以来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也是我在我管区改选的犯人,监区遂于2009年10月将其确定我包教的对像。

二、实施教育转化过程

卜犯不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监区的安全稳定受到极大威胁。对此,监区领导很重视,指定由我实行包教育包转化。我接受任务后,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外围摸底

首先,从不同层次了解卜犯的具体细节情况,以便较为客观的对卜犯作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深入该犯周围的罪犯并对其日常行为模式调查,以掌握卜犯与周围人群之间的关系、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等;三是调阅卜犯的正、副档,通过正档切实掌握其犯罪事实、经过、案件审理及判决情况,通过副档材料初步掌握其顽危的性质、恶劣程度以及入监改造过程全貌。通过外围摸底,确定首次谈话的切入点及内容。

(二)谈话摸底

外围摸底了解到卜犯的基本情况以后,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去找卜犯聊天,不谈改造不谈生产任务,而是装作仔细的“听”其“倾诉”,以避开改造与被改造之间的矛盾。谈话的当时卜犯很是诧异,说了一句:“管教你小时候也家庭不好,爱过欺负呀?!”这让我们之间的谈话距离拉近了许多,此时,我借机表明自己的态度:“管教也是普通的人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过去,好的有,不好的也有。”这种谈话摸底方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即卜犯给了笔者一个直观的初步判断:

1、与监区给出的结论一致——卜犯暴力倾向轻微;

2、卜犯算是个明白人,也是个斤斤计较的人;

3、教育转化卜犯机率较大。

(三)不服管教情况原因分析

通过外围摸底、谈话摸底,对卜犯的不服管教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一是从卜犯的社会阅历分析,卜犯父母不管不教育,忙于赚钱养家,自小就跟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好吃懒做,又不想做苦力的工作,而且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极力表现自己是个不甘示弱的人,争强好胜心理明显;二是从卜犯看到同地方的人,有些不用怎么劳动就有富裕的生活,因而一定程度造成其心怀对社会的诸多不满,同时也造成了其心理上更加倾向于强烈的绝对公平意识;三是从其成长史分析,卜犯成长于一个父母分多聚少的家庭,从小父母管束不多,以致于自身行为自控力差,集聚了较为散漫的不良习气,其长期在社会上无正当职业,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狗肉朋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诸多不良习气的影响;四是从其案件情况分析,卜犯由于实施多次盗窃被判刑,可看出其外出谋生并不是真正想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的,而是一种懒惰习气的外在表现,集中体现在监区服刑时,不愿付出更多的劳动,又想获得较高奖励分,以致于形成与直接管理警察的对抗。因此,该犯对服刑改造早日出监信心不足,加上该犯刑期短,该犯时有破罐破摔的念头,以致于不断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

(四)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经认真分析研究,初步确立如下转化方案:

1、信任关系的建立;

2、运用激励改造措施;

3、帮助该犯确立改造目标;

4、改造成绩等信息的反馈;

5、坚决摒弃强硬的处罚措施;

6、对教育转化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及时交换意见,调整转化措施。

(五)实施方案情况

1、信任关系的建立。我利用晚下监的机会找卜犯谈话,利用该犯想少劳动多得的心理,答应暂时不给他下生产任务,说想做多少就做多少,但不能不参加劳动,同时要求卜犯对我做出的努力给以回报――以良好的改造精神面貌作为回报,“君子协议”达成!此时,不错过机会,利用法律法规、制度说人、说事、说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从这取得了卜犯对笔者的信任,也为教育转化卜犯工作跨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多次谈话中留给了我联系其家人的电话,托我以管理警察的名义给家庭成员做点正面工作,笔者也以此信息与上述两人进行了沟通,促成了卜犯年迈的母亲和姐姐于2009年12月11日到监区探视。在亲属会见之前,我对卜犯说, “你家人千里迢迢到来一次,时间不多,你们好好聊聊吧!”为其着想,不占用其宝贵的时间,给其以宽松的会见氛围。到了第二天晚上值班专门找其谈话,并说出了实情,从该犯神情可看出是感激不尽的。至此,与教育转化对象的信任关系基本建立起来了。

2、激励改造措施的运用。对卜犯的劳动工种安排还是采取了“冷处理”措施,没有及时对应其表态。得知该犯的减刑要求情况后,刺激其情绪的活跃:“减刑嘛,这是对罪犯改造表现的认可,能否获得减刑奖励还是看你自己啊”,同时抓住其斤斤计较的弱点,算了一笔刑期长短的明细帐,以此激发卜犯对自由的渴望,提高积极改造情绪。在谈话中,也大力宣传监区改造罪犯的理念,“奖励公平、机会均等、权利义务对等”等等,经过几次交谈,激励措施的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帮助卜犯确立改造目标。就监区的考核奖励具体情况,分监区指导员对该犯作了细致的分析,说话不转弯、不打折,直截了当针对其目前的劳动改造情况而言,“杂工是获得奖励分较低的”,“鉴于目前的情况还是先安下心做好这个岗位的事情,获得大家的认可,无期减为有期后,信心就更加足了,这样做起工心情也舒畅”。这给卜犯觉得是实话实说的。

三、取得的初步效果

自从教育转化工作开展后,卜犯很少出现违规违纪的问题了。首先在监区劳动工场从事杂工劳动,工作上较为主动,内务卫生检查良好,经调整到车逢工后,表现较为稳定,性格比之前开朗,消极情绪明显好转,逐步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2011年6月经监区研究,认定卜犯得到了有效的转化,因确有悔改表现,2011年6月为该犯上报减余刑,至今没有违规违纪行为。

四、下一步预测及工作措施 经过对卜犯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其个人的成长史、犯罪史、改造史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心理和行为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一是对警察的管理教育认同感存在选择性;二是可能出现“讨价还价”服刑思想;三是该犯对自身过分的奖励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可能会用过去极端的行为相要挟。通过对卜犯的预测分析,我们在下一步将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继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层包夹和耳目监控的工作,将其出现不良行为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二)对卜犯可能出现 “讨价还价”的服刑思想情况,采取迂回措施,向监区领导、承包警察通报情况,由他们以柔性的办法予以解决。对过分要求得不到满足出现相要胁的情况,要尽量避免在争辩的环境中头脑发热,产生激烈对抗,应采取“冷处理、软着陆”的办法,以理服人,合情、合理、合法地将其逐步软化,斗理斗法斗智不斗气地加以处置。

(三)对其因上报减余刑后可能出现无所追求的情况,通过警察的真诚帮助和耐心教育,使之在人性化的改造环境影响下自动放弃消极改造的错误认识。

第二篇:个别化教育计划

现有水平:

孩子能够完成闭锁式的三项听觉记忆,有时会欠稳定,需在强调一遍后完成;能在引导下表达主谓宾句式,会仿说“用字句”和“把字句”等,但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还是以词汇为主,句子运用较少,而且不完整;认知方面能完成10以内按物取数,简单排序等。 活动目标:

1、练习四项听觉记忆:2个名词+2个动词。

2、学习使用第一人称“我”进行表达,如:我在穿衣服/我用牙刷刷牙。

3、巩固10以内找数字间的相对关系,重点练习找连续四个数字中的第二个数字,如:

6 7 8 活动准备:

动物模型若干(兔子、小猫、小狗等),玩具模型若干(杯子、毛巾、牙刷等),书包一个,拍有该幼儿穿衣、洗脸等地视频若干段,磁性白板和1-10的磁性数字。 活动过程:

(一)林氏六音检查耳蜗

教师出示六音卡片,在安静环境下2米处发林氏六音,请幼儿听辨指认。

(二)听一听

1、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要来看你,请你猜猜看,它们是谁? (教师逐一描述,请幼儿根据描述猜出动物名称)

2、师:小动物们还给你带来了礼物,礼物藏在桌子下面的书包里面,请你去找一找。(拿出书包里面的礼物,并说一说它们的用途,如:用杯子喝水/用毛巾洗脸等)

3、师:这些礼物都很有用噢,小动物也想来用一用,请你来听一听,听听小动物们在用这些礼物干什么。(练习四项听觉记忆,如:乌龟在睡觉、小兔子在喝水。)

4、指导幼儿练习四项听觉记忆。

(三)说一说

1、师:小动物们可真能干,能做这么多事情!现在我要来看看你了,看看你是不是和小动物一样能干?(随后教师打开视频)

2、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引导幼儿用第一人称“我”来表述自己的行为,同时也巩固“用字句”地使用,如:我在穿裤子/我在穿鞋子/我用牙刷刷牙等。

(四)找一找

1、师:你和小动物一样能干,现在我要来考考你,看,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上面有什么呀?(出示磁性白板和数字)

2、师:请你给这些数字朋友排排队。(巩固按1-10进行排序)

3、师:现在我们要来和数字朋友做游戏了,请你闭上眼睛,我数123你再睁开。(练习找数字,如:2 3 5/6 7 8)

(五)结束

你好棒哦,今天和小动物、数字朋友都做了游戏,现在我们去找小朋友做游戏吧!

第三篇: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

《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 学生:贺某某

学校和班级:永新县特殊教育学校 培智一(2)班 计划时间:2015年9月—2016年7月

一、学生基本情况:

1.贺某某,2007年1月3日出生,2015年9月入学。从小由妈妈带大,之前有上过幼儿园,但是由于不喜欢与别人交流又比较依赖妈妈,所以在幼儿园没读多久就没有读了,之后一直由妈妈一个人在家独自带,接受学前教育不够系统。父母的教育理念及方法有很大分歧。妈妈比较溺爱,认为孩子很还小还是有些不懂事比其他正常的小孩发育的晚,每天辅导,给他进行不同程度的基本训练,关注学习成绩;爸爸对孩子严厉,感觉孩子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不跟外界交流,语言发展不好,就应该多培养他跟人交往,锻炼他的说话能力。

2.行为特点:刻板行为明显。

(1)每天早上起来不喜欢吃早餐,吃的话必须是用饼干代替早餐,不喜欢喝牛奶。

(2)喜欢一个人自言自语,一句话一个词不断地重复说。

(3)物品摆放整齐,每个玩具、生活用品都有固定的位置,如果有人把他的玩具地方挪动了他会重新放回到指定的位置,如若你再动他就会发脾气。

(4)喜欢蹦床、荡秋千、转盘等反复重复动作的游戏,而且转很长时间都不晕,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不会给别人,一旦你强行拿走他会不断从你手中拿走,直到拿到为止。

3.语言特点:语言简单,断续,迁移能力差,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差,有时答非所问,有时直接不理你。不听指令,老师或爸爸妈妈说的话不会去做。

4.社会适应特点:不喜欢与人亲近、交流,存在恐惧心理,不懂与人正常交流的礼貌,对不喜欢的人或陌生人常常斜视,喜欢一个人自言自语。

二、长期目标:

1.刻板行为矫正:经过一学期的矫正,减轻对刻板行为的依赖,加深对行为本身的认识,使学生对适当行为有积极地理解和认识,体会到自主行为的乐趣。

2.社会适应行为矫正:一是减少一个人自言自语,尽量与人简单的交流。二是学会听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三是减少对陌生人和不喜欢的人斜视。四是帮助建立对陌生人的友善与信赖。

3.语言矫正:养成听话时与讲话者对视的习惯,加强目光交流,逐步形成听明白再表达的语言交流习惯。

三、短期目标

1.班主任利用每天的晨会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文明行为的教育,安全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怎样与陌生人交往的教学,让其对陌生人形成客观的认识,降低不信赖感和敌对感。

2.通过适时、适度的交换座位改变学习、排队做操等常规中的位置,让其适应改变带来的心理变化,减轻刻板行为的心理依赖。

3.课堂上,学会跟老师进行朗读,听老师的简单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时刻注意纠正其在课堂自言自语的习惯、扳手指的行为,减少发声和扳手指的次数,并进行奖励,强化正面效果。

4.外出活动时,遇到陌生人或学生家长,注意观察和纠正其斜视的行为,正面强化。

5.课堂和日常交往中,时刻注意强调学生与对话人的目光对视,善意的、微笑的对视可帮助他建立信心,先听明白以后再回答。

四、教育干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干预氛围。协调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要共同为其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行为交流环境,以正面鼓励为主,以善意的暗示为辅,建立信任关系,改进教育康复的水平和效果。 2.及时调整干预策略。对于孩子心理产生紧张、负面影响较为明显的干预策略要慎用,随时发现随时调整。

3.注意行为矫正的反复性。孩子的行为有反复的特点,尤其是当他遇到不良的心理体验时容易退却和消极,产生对过去刻板行为的依赖,所以要时刻注意观察和分析,及时进行矫正和肯定。

五、评价办法

1.建立行为矫正、社会适应矫正、语言矫正跟踪记录,明确记录其发生的次数、减低的次数、反复的次数等。

2.请任课教师、家长、班主任对其行为、语言、社会适应做出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

3.对其下学期个别化教育计划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明确计划的目标和策略是否适当和有针对性。

第四篇:个别化教育实施方案

广南县特殊教育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

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努力为有特殊需要学生提供适合的优质教育,促进各类残疾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二、目的意义

1. 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有利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是落实“三全”质量观,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提高部分学校随班就读质量的重要途径。

2.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有利于落实“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倡导“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理念,实施“扬长补短、合作共育”策略,努力实现“提升质量、走向成功”的目标,是小学教育落实“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求的务实之举。

3.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一种以团队合作为主要方式,根据特殊需要学生的身心特征和适应普通学校教育实际而制定并实施的具体教育方案,是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计划的补充性和支持性的“生本发展”计划。

三、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1.组织建设

1 / 3

领导小组:

长:黄杰 副组长:杜建桃

员:赵文贵

陈南春

张仁宝

孙俊召

高 勇

杨梅芳 工作小组:

长:杜建桃 副组长:高 勇

员:各班班主任

各科任教师 2.制度建设

(1)联系人制度。一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联系一个年级,指导该年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工作。

(2)学习研讨制度。组织指导教师参加相关培训,促进其初步掌握各类特殊需要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基本的教学方法。订阅特殊教育杂志,为个别化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每半学期组织一次个别化教育计划经验交流会。

(3)个别化教育计划检查制度。由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进行不定期跟踪、检查、反馈。

(4)评比表彰制度。学期末学校组织评比个别化教育计划先进个人,总结推广优秀经验。对个别化教育工作成效显著的教师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5)特殊需要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成长袋制度。学校为每个特殊需要学生建立成长袋,以班级为单位实施管理,记录成长点滴。

(6)家校联系制度。每月向家庭发放相关调查表,了解特殊需要学生的表现等。

(二)组织学习,进行筛查。

2 / 3

1.组织学习将《意见》印发给每个老师,通过集中学习、自主研修等形式,使全体老师理解重要意义、明确要求。通过不懈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教师对个别化教育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形成领导关心重视、社会和家长支持配合、学校积极组织实施、特殊需要学生自觉主动接受个别化教育的局面。

2.进行筛查相关年级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筛选有生理障碍(如弱视、重听)、智力障碍、生活和社会适应障碍等类型学生,提出特殊需要学生的建议名单,经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小组会商,确定服务对象,同时明确1名指导教师为该计划实施负责人。

(三)科学制定,有序实施。

各个计划实施负责人依据“特殊需要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范式,按下列基本步骤草拟个别化教育计划:学生基本情况和现有的能力水平分析;确定学年教育目标;议定提供教育服务的时间、内容和指导教师;商定家庭教育协作内容等。再通过适当方式征询本组成员意见,完善个别化教育计划。

学校和指导教师采取恰当的措施和方法保证个别化教育计划顺利实施。实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以通过课外个别辅导来进行。具体组织形式应根据具体的目标内容、班级的条件、教师的能力水平、学生的特点等因素选择。计划实施负责人要保持与家长积极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

(四)抓好达成,不断修正。

每份个别化教育计划每学期进行两次评估。每学期目标完成后,要评估教育目标是否切合实际,评量方式是否正确,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得当,提供的相关服务是否合适等。当发现实施情况与原来的计划不相符时,要及时寻找原因,进一步对照教育目标(或课程标准)调整改进,修正形成新学年个别化教育计划。

3 / 3

第五篇:小组个别化促进数教育

运用区域性小组个别化学习形式开展幼儿数学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简称《纲要》,下文同)明确指出,要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数、形、时、空等概念,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排序、测量、比较、推理等智力活动”;《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简称《指南》,下文同)特别强调:“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强调个别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长期以来,集体学习形式一直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主渠道,对“新生”的小组、个别化学习形式颇感陌生,为何要开展小组、个别化学习活动?如何正确认识集体学习与小组、个别化学习之间的关系?怎样开展小组、个别化学习活动?教师对此困惑较多。为此,上海市徐汇区益思幼儿园(简称我园,下文同)以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区域性小

一、对运用区域性小组、个别化学习形式开展幼儿数学活动的认识任何一个班级幼儿的数学能力和水平不可能整齐划一,即使超一流的幼儿教师也难以在一节数学集体教育活动中兼顾各方,做到完全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往往以中间层面幼儿的能力水平作为备课的主要参照标准,经常会出现活动内容对能力强的幼儿缺乏刺激,投入不积极;而能力弱的幼儿理解困难,兴趣乏味,有的甚至产生心理障碍,畏惧数学活动。《指南》告诉我们:幼儿的教学活动除了集体教育形式外,还有小组、个别化学习形式,我们可以根据幼儿数学学习的不同阶段、不同需要及特点选择相适应的学习形式,将集体教育形式与小组、个别化教育形式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相对而言,当幼儿数学学习活动中出现普遍性的共性的问题时,或在幼儿阶段性学习后教师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归纳、提升时,以集体教育形式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更为适宜,对巩固幼儿数学知识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余则应更多的采取区域性小组、个别化的形式开展幼儿数学学习活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年龄特点注定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需要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和桥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区域性小组、个别化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低结构的操作活动,所体现的最大优势就是亲身实践操作,不强调学习内容的同步共进。环境氛围比较宽松,避免幼儿产生紧张感,有利于幼儿健康心态的形成。幼儿情绪放松,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学具,独自一人或与自己喜欢的同伴合作,以大家商定认可的方式的游戏,无须听从指令而统一行动,从容自然不拘束,自由自在干扰少。幼儿专注于学具的操作,兴趣高,持续时间长,幼儿数学思维因受到刺激而活跃起来,生成与自己发展水平相当的活动,获得教育所期待的许多目标和内容,促使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数学经验,建构知识。

二、运用区域性小组、个别化学习形式开展幼儿数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意识。深刻领悟、准确把握《纲要》精神实质,将先进教育理念内化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自觉地从外显的教育行为中显露出来。教师要熟知幼儿数学领域内在的知识结构和相互联系,融会贯通,将其自然嫁接到新课程背景下的主题活动中,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如大班“冬季”主题进行至冬季饮食介绍时,教师由此创设“火锅食品店”区域,以购买火锅食品为载体,让幼儿用不同数量的钱购买两或三样火锅食品,以此学习数的组成。2.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与判断能力。知道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并在认真观察幼儿个体操作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分析行为表象背后幼儿真实的数学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确定最近发展区,因人而异,适时、适度的有针对性地调整学具材料,努力体现层次性、多样性、多功能性,随年龄的增加而相应减少低结构的材料数量等。使不同的幼儿在操作略高于其现有水平和能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获得数学经验。如,教师要观察幼儿对喜欢哪些材料感兴趣,幼儿在操作中的思维特点,哪些操作的方法有价值,值得向大家分享推广等。3.教师要具备为幼儿创设适时、适度、适宜的学习环境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当前个体的实际情况,在幼儿需要并且最恰当的时候、以适合幼儿接受的方式,为幼儿创设难易程度相当的探索操作环境。将数学学习活动与当下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紧密相联,以此为背景,创设情境性数学学习的游戏环境。努力将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物化到情境性数学学习的游

上一篇:干部作风大整顿会议下一篇:干部任职大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