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下“零工时”合同工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分析——以滴滴车司机为例

2023-02-26

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 共享经济发展迅速。在共享经济平台上, 逐渐衍生出一类新型劳动关系, 这类劳动关系中的雇员为“零工时”合同工。所谓“零工时”合同工, 是指雇员根据雇主需要, 随叫随到, 工作量、工作内容和时间均不固定, 并且没有任何保障的雇佣协议的工作者[1]。Uber和滴滴车司机、外卖送餐员、共享单车维护员为典型代表。

在我国, 参与共享经济的劳动者人数众多,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 (2018) 》显示, 我国2017年在共享经济中提供服务的人员达到7000万。但“零工时”合同工缺乏足够的劳动权益保障。央视财经曾报道, 代驾滴滴车司机在工作中身亡, 却遭滴滴出行公司各方推卸责任;杭州第一位网约车司机反映滴滴车司机生存陷入窘境, 普遍存在工资收入低且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等情况。

本文以滴滴车司机为例, 对共享经济下“零工时”合同工的劳动权益保障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完善“零工时”合同工劳动权益保障的对策, 为解决其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提供参考建议。

一、“零工时”合同工的劳动权益保障现状—以滴滴车司机为例

本文以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 以了解我国“零工时”合同工劳动权益保障现状, 共回收有效问卷327份。其中, 全职司机比例占66.75%, 兼职司机占34.25%;滴滴快车司机所占比重最大, 为64.83%, 滴滴专车司机所占比重最小, 为26.91%。调研结果显示, 我国“零工时”合同工的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 无固定节假日, 工作时间长

滴滴车司机每天工作时长高达10—12小时, 且每个月休假时间仅为1-2天。多数滴滴车司机没有与其平台签订劳动合同, 他们并不是所谓法律定义上的劳动者。调查结果表明, 滴滴车司机一般没有固定休假天数, 多数滴滴车加盟公司会要求滴滴车司机出车天数要达到每月26天, 每月接单量要在207单以上, 否则将面临被公司“炒鱿鱼”的危险。笔者在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访谈中发现, 滴滴车司机不仅缺乏足够的月度休假时间, 而且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高于《劳动法》第三十六条中每天工不超过8小时, 每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的规定。早上7点左右出车, 晚上8点下班已成为滴滴车司机的工作常态。

(二) 缺乏“五险一金”保障, 用工风险的责任承担不明确

绝大多数滴滴车司机没有与所属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缺乏“五险一金”的保障。一部分全职滴滴车司机选择自行购买社保, 但更多的司机由于自付费用过高的问题, 而没有购买社保。在购买车险时, 由于费用自付, 滴滴车司机往往选择费用较低的非运营险, 导致车辆运营过程中, 滴滴车司机、网约车平台和保险公司三者之间的民事诉讼多发, 各方应该承担的侵权责任不明确, 易产生“踢皮球”现象。滴滴车司机没有“五险一金”的保障, 他们将要面临收入不稳定的风险、交通驾驶中不安全的风险、以及接单量不达标时, 面临失业风险等诸多问题。与传统的出租车司机相比, “零工时”合同工面临的工作风险更大[2]。

(三) 职业技能培训不足, 存在盲点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有要求用人单位给予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渠道。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有超过一半滴滴车司机在从业过程中没有接受过公司提供的系统性的职业培训, 绝大多数滴滴快车兼职司机没有接受过正式的职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不足不仅使“零工时”合同工在工作过程中面临奖金被扣罚的更高风险, 而且会导致“零工时”合同工的成长路径受到较大限制。

二、完善我国“零工时”合同工劳动权益保障的建议

(一) 完善劳动法律制度, 构建新型法律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规制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却有着滞后性的缺点。对于“零工时”合同工与其平台的关系, 在我国法院和劳动仲裁部门中只能简单套用现有法律条文, 简单归类为劳动关系或非劳动关系。但是这两种归类都存在弊端, 如果把两者的关系归类为劳动关系, 那么作为用人单位的平台必然要为“零工时”合同工购买“五险一金”, 提供与正式员工一样的劳动保障, 这对于共享经济下的网络平台是一项巨大的成本。但是, 如果把两者的关系归类为非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 对“零工时”合同工的劳动权益保障不利, 使得作为用人单位的平台躲在共享经济的品牌身后, 逃避他们应为应该享有权益的雇员提供劳动保障的义务。我国应根据实际的变化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构建新型法律关系[3]。

(二) 设置灵活、弹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主要是指“五险一金”, 而“五险一金”费用占劳动者的收入还是比较大的比重, 在实际中大多数劳动者是由用人单位缴费的, 如果无用人单位缴付“五金一险”, 一般的劳动者不会选择自行缴纳。要给予在共享经济下的“零工时”合同工的社会保障, 笔者有以下建议措施:一、充分考虑他们工作和收入不稳定的性质, 降低缴纳自行缴纳“五金一险”的费用的比率, 国家对于“零工时”合同工的社会保障费用予以一定补助。二、简化社保转移手续, 允许社保中断后继续缴费, 异地缴费等。三、增加社会保障的种类, 可实行企业年金, 以及鼓励“零工时”合同工购买适合的商业养老保险, 并根据“零工时”合同工在网络平台的工作量, 让网络平台分担一定比例的费用缴纳。

(三) 发挥工会保护“零工时”合同工劳动权益的功能

在国外, 工会对保护“零工时”合同工权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 我国工会在保护“零工时”合同工权益方面的表现比较逊色, 笔者认为我国工会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把共享经济下新生的“零工时”合同工纳入其保护体系之下, 保护其应得的劳动权益。

我国工会可以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对包括滴滴司机在内的“零工时”合同工群体的劳动保障现状进行调研, 充分发挥自身的集体谈判权利, 为“零工时”合同工争取更好的劳动报酬与保护的条件。同时工会也应该对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法律援助和咨询, 使工会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彰显。

(四) 增强“零工时”合同工维权的意识和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感

现实中, 许多劳动者并不知道自身的劳动权益被侵犯, 而任由许多用人单位逍遥法外。对劳动者提供相关的知识, 使其明确自身拥有的劳动权益并知晓如何如何运用法律维护, 以及学会购买有关实用的商业保险, 来做好防范措施以降低自身的工作风险, 这对“零工时”合同工的劳动权益保障至关重要[4]。

此外, 维护“零工时”合同工的劳动权益需要用人单位的参与, 因此, 应让用人单位认识到在共享经济下, “零工时”合同工和网络平台是“命运共同体”[5]。用人单位只有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权利, 才能推动共享经济发展。作为用人单位的网络平台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主动给予劳动者应有的劳动保障, 才能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摘要:“零工时”合同工为共享经济下的主要劳动者, 由于和网络平台的法律关系不清晰, 其劳动权益得不到法律的认可与相关制度保障。本文以滴滴车司机为例, 运用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方法, 对我国共享经济下“零工时”合同工的劳动权益保障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解决其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对策, 以期为我国“零工时”合同工建立良好的保障制度和环境。

关键词:共享经济,“零工时”合同工,劳动权益保障

参考文献

[1] 彭倩文, 曹大友.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以滴滴出行为例解析中国情境下互联网约租车平台的雇佣关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 (2) :93-97.

[2] 毕鹏.网约车司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 2107, 32:12.

[3] 许珊.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护政策执行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4.

[4] 徐新鹏, 高福霞, 张昕宇.共享经济的冷思考——以劳动保护为视角[J].理论月刊, 2016 (11) :64-65.

[5] 刘瑛.关于“网约工”劳动权益保障的思考[J].工会理论研究, 2017 (3) :4-8.

上一篇:教师的语言暴力对小学生的影响下一篇:基于量子信息技术的大数据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