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工权益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以凉山童工事件为例

2022-09-10

一、凉山“童工事件”概述

(一) 凉山“童工事件”回顾

凉山童工事件在2008年曾一度闯入公众视野:当时《南方都市报》等众多媒体详细报道了东莞一些工厂使用凉山童工从事长时间体力劳动的情况。报道一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在各方通力合作下, 终于查获了违法使用童工的厂家, 并将这些童工顺利遣返回家乡大凉山。就在大家以为终于可以松口气时, 却传出了被解救孩子们说不想回家, 称被遣返是自己“倒霉”之类的话语。

(二) 凉山童工现状

这些童工都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由于家庭贫困和当地经济落后, 他们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据了解, 这些孩子大多15、16岁, 其中最小的仅有10岁, 是由工头将他们带到广东沿海的工厂并以此获得中介费。在气味刺鼻的车间里, 孩子们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2小时, 月工资却只有2000元。他们住的是十几人一间的集体宿舍, 肮脏破旧的屋子里, 只有几张铁制的上下床。由于工厂人多, 小一点的孩子们经常抢不到饭吃。如果有人不听话, 工头就会替厂方严加“管教”这些“捣乱”的孩子。童工中一些长得稍微漂亮点的小女孩甚至面临被工头强奸的危险。

(三) “童工”概念简析

关于童工有以下几种界定:1、国际劳工组织:是指低于最低年龄从事劳动的儿童;2、1973年《最低就业年龄公约》 (第138号) 第二条第三项:一般情况下可从事经济活动的年龄为15周岁, 但也有例外。比如在一些经济落后, 教育设施不够完备的国家和地区, 从事劳动的年龄便为14岁。但前提是必须事前与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进行协商并获得统一意见;3、我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我国《劳动法》:未满16周岁, 与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据此, 任何与雇主发生雇佣关系, 从事有偿劳动的16周岁以下儿童均为我国法律所规定的童工。

二、童工的法律界定与保护

(一) 儿童与童工的法律界定

我国有关“儿童”的规定见于1984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当前办理拐卖人口案件中具体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六岁以上不满十四岁的为儿童。”另外《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拐骗儿童罪为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 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由此可知, 我国刑法规定的儿童的年龄为14周岁以下。“童工”定义见诸于我国劳动法。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二条:“童工是指未满十六周岁, 与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2002年, 国务院再次颁布《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第二条规定“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为童工。”可知“童工”最低年龄为16周岁, “儿童”为14周岁。

(二) 儿童权利的内容

1. 受保护权。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任何人不得因为儿童或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观点、民族或社会出身、财产、伤残、出生或其它身份而遭到任何歧视, 以儿童的最大利益考虑儿童的一切受保护的行动, 确保儿童不受到残害、虐待、遗弃和剥削。”由于儿童年龄小, 受到外在侵犯时不能及时有效保护自己, 以国家公权力的方式对儿童实施公力救济十分重要。2.儿童生存权。 (1) 人格权:任何民事主体都享有平等的主体资格, 不受他人支配、干涉和控制、健康权和生命权。 (2) 健康权: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保护儿童在接受父母、法定监护人或其他任何负责照料儿童的人照料时, 不受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残、伤害和凌辱, 忽视或照料不周, 虐待或剥削包括性侵犯”。 (3) 生命权:儿童出生后即获得生命权, 享有生命安全不受侵害、不被剥夺。3.发展权。《发展权宣言》第一条:发展权是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权包括受教育权:儿童有接受一切形式教育的权利, 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以及享有与其身体、心理、精神、道德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活水平。《儿童权利公约》要求缔约国必须保证小学实现全面的免费义务教育, 鼓励发展不同形式的中学教育, 尽可能确保所有人均有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等。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也为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 儿童权利实现的途径

首先是监护人义务:1.保障儿童生命健康权。保障儿童不受任何形式的虐待、遗弃, 保障女童及残疾儿童不受非法歧视;2.保障儿童受教育权。确保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国家义务教育, 充分尊重儿童受教育的权利;3.保障儿童发展权。积极为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鼓励, 帮助儿童形成全面健康的人格。其次是国家义务:1.充分尊重儿童权利。儿童作为国家权力主体, 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如健康权、受教育权等。国家应为其权力实现提供有力保障。2.保护儿童不受非法侵害。国家应当制定完善的法律, 在儿童遭遇外来侵害时能够及时解救。3.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国家为儿童成长提供安全的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为此国家应该为儿童发展提供所需的物质条件和资助等。

三、凉山童工的法律保护对策

(一) 凉山“童工现象”的成因

1. 家庭:贫困是根源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 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 总人口473.04万, 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截至2013年8月, 凉山州仍有贫困人口108万, 占全州总人口的23%。复杂的地形、历史条件, 加之恶劣的气候条件,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凉山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山区彝族家庭一般会生育两个以上小孩, 多的甚至有十几个, 父母也都年老体弱, 又多受艾滋病等疾病和吸食毒品的折磨, 由此造成了沉重的抚养负担。很多小孩年幼时便被迫辍学打工或帮家里干农活, 挣钱养家。

2. 学校:义务教育质量低下

中央电视台《新闻1+1》于2014年3月25日播出了题为《大凉山:别让教育着凉》的特别栏目, 对四川凉山儿童外出辍学打工问题进行采访。详细报道了凉山州美姑县四季吉村120名学龄儿童中一半以上脱离学校的原因以及目前的生活状况, 看后不禁令人心寒。在大凉山贫困山区这样的情况根本不足为奇。由于山区条件艰苦, 优秀人才不愿到这里来, 只有一些大中专院校学生会选择来教书。其中大部分也仅是将这份工作作为跳板, 一旦有更好的机会便离开。根本谈不上什么敬业奉献, 由此造成了彝区教师人才素质不高且流失严重。

3. 社会:监管力度不够

社会作为国家监督的补充承担着监督违法使用童工现象的职能。由于社会监管力度不够, 才使得童工现象屡屡出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 拉动当地经济增长, 对此不闻不问, 一些政府部门对使用童工竟采取包庇纵容态度。现代社会人们自私自利, 遇事只求自保, “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主义观念深入人心。在面对身边出现的企业违法使用童工现象时毫无怜悯之心, 更不要指望来自公众舆论的道德谴责和检举揭发。

(二) 规制童工现象的建议

1. 童工权利法律保护面临的问题

从法律角度看, 我国已制定了针对童工问题的法律法规, 并加入了相关国际公约。但是童工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 (1) 立法缺乏科学有效性。法律明确规定了有关部门处理童工问题的权利和使用童工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但不免存在着立法规格不高, 权利赋予交叉重复, 法律责任过轻等问题。 (2) 执法机关敷衍塞责。劳动部门、工商部门和公安机关是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并依法维护儿童权利的重要主体, 由于执法机关之间相互推诿、敷衍塞责, 妨碍了童工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 (3) 监管部门玩忽职守。工会、妇联等作为儿童权利的救济部门以及监管机关, 仍存在着监管不力、玩忽职守、缺乏有效应对机制等现象。

2. 完善童工法律保护的对策

(1) 完善童工保护法律法规。至今为解决童工问题我国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使用童工罚款标准》都对童工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相比对童工问题规定全面的国家来说, 我国童工保护法律体系尚未完善、对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人惩处不够, 力度不大。对此相关立法机构应全面统筹、总体部署,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解决童工问题行之有效的法律对策, 以构建完整的童工保护法律体系。

(2) 提升相关法规立法规格。从我国制定这些法律来看, 最具有可行性的是《禁止使用童工规定》。而由于是国务院制定, 《规定》仅停留在行政法规层面, 缺乏类似《刑法》的明确主体责任划分和严格惩罚机制。因而在实施过程中显得苍白无力。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该《规定》的立法规格, 使其上升到法律层面, 赋予其较高的法律地位, 以增强处理此类问题的威慑力。

(3) 建立童工权益救济机制。从民事法律层面来讲, 要让更多的机关组织参与保护童工的行动, 可以参考我国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此赋予了更多主体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童工问题也可以效仿建立类似公益诉讼机制, 如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以原告主体资格。

凉山童工事件不禁使我们痛心疾首, 其后所隐藏的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失衡, 更揭示出中国社会转型的艰巨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 童工现象便会逐步解决。但仅从法律层面对使用童工作出规定远不能达到消灭童工现象的效果。如上所述, 童工问题的实质是贫困, 为此我国应努力发展经济, 加大对大凉山的扶贫力度, 着力解决贫困问题。同时充分利用大凉山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 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业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以增加就业、促进民众增收, 彻底解决凉山童工问题。

摘要:2013年底, 《南都》爆出了深圳某电子厂使用凉山童工的丑闻, 舆论一片哗然, 疑问是什么原因使得凉山童工问题层出不穷。虽然我国早就颁布了禁止使用童工的各种法律法规, 但凉山童工事件不禁让我们深思这一现象的成因。如何从法律角度切实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以杜绝此类现象再度发生, 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凉山童工,权益,法律保障,劳动法

参考文献

[1]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2] 杜承铭.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2.

[3] 曹燕飞.童工利益保护的法律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9) .

[4] 人民日报网络版[EB/OL].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94/L35901199473.html.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课中的应用研究下一篇:论施工现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