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劳动合同时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的解决方法

2024-04-21

解除劳动合同时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的解决方法(共13篇)

篇1:解除劳动合同时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的解决方法

炒了与被炒之后

引子:

近几年,劳动争议中涉及经济补偿金问题的比例畸重,不少人对经济补偿金的计发问题存在争议。以下笔者将经济补偿金计发问题中争议较多之处加以归纳,以供所需时参考。

一、企业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解答:按照现行规定,劳动者辞职、擅自离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第25条辞退和劳动合同终止(地方有特殊规定的除外)等情况下,企业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企业什么情况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解答:按照现行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按照《劳动法》第24条、第26条、第27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具体包括以下12种情况:

(1)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2)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提前解除事实劳动关系的;

(4)用人单位以暴力、胁迫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导致劳动者辞职的;

(5)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导致劳动者辞职的;

(6)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加班加点工资或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8)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9)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10)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11)劳动合同期内用人单位破产或者解散的;

(12)劳动合同终止,地方有特殊规定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三、企业什么情形下需要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解答:按照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

第10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50%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四、经济补偿金与生活补助费有何区别?

解答:劳办发(1995)50号文指出:《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劳部发〔1994〕246号)所指的“生活补助费”是《劳动法》第28条所指经济补偿的具体化,与《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所指的“经济补偿金”是同一概念。

五、经济补偿金以何为计算基数?

解答: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第11条规定: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53条、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4条明确规定,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第3条第2项明确规定,补贴包括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

六、哪些不能列入经济补偿金基数的范围?

解答: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列入经济补偿金基数的范围:

(1)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

(2)劳动保护费用,如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

(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七、本单位工作年限怎么计发经济补偿金?

解答: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八、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有何上限限制?

解答:用人单位按照《劳动法》第24条或第26条第2款解除劳动合同,即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或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这两种情况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有12个月的上限。

其它情况下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没有限制,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九、组织调动、企业分立、合并后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如何计算?

解答: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6〕33号)中第4条明确规定:因用人单位的合并、兼并、合资、单位改变性质、法人改变名称等原因而改变工作单位的,其改变前的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由于成建制调动、组织调动等原因而改变工作单位的,是否计算为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在行业直属企业间成建制调动或组织调动等,由行业主管部门作出规定,其他调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出规定”。

对企业改制改组中已经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职工被改制改组后企业重新录用的,在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时,职工在改制前单位的工作年限可以不计算为改制后单位的工作年限。

十、退伍、复员、转业军人的军龄是否作为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

解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第37条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随用人单位改革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见》(国发〔1993〕54号)第5条规定,军队退伍、复员、转业军人的军龄,计算为接收安置单位的连续工龄。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规定,经济补偿金按职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计发。

因此,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计发法定的经济补偿金时,退伍、转业军人的军龄应当计算为“本单位工作年限”。

十一、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平均工资有何下限限制?

解答:用人单位按照《劳动法》第26条第2、3款或第27条解除劳动合同,即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

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而解除劳动合同的,这三种情况如果劳动者本人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须按照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

其它情况按正常生产情况下本人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计算。

十二、劳动者因私出境定居而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支付经济补偿金?

解答:对于获批准出境定居的职工,享受的一次性离职费不属于《劳动法》及其配套规章规定的经济补偿金。在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后,职工获批准出境定居而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十三、国有企业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如何征缴个人所得税?

解答:对国有企业职工,因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宣告破产,从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除上述情况外,国有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在当地上年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倍数额内,可免征个人所得税。具体免征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规定。超过该标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全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十四、经济补偿金与失业救济金是否可以同时领取?

解答: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对符合规定的劳动者应支付经济补偿金。不能因劳动者领取了失业救济金而拒付或克扣经济补偿金,失业保险机构也不得以劳动者领取了经济补偿金为由,停发或减发失业救济金。

篇2:解除劳动合同时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的解决方法

求具体的计算方法。

最好能解释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1年多是否能按2倍工资计算。也就是说如果求偶工资是1500的话。就应该用1500*11倍+1500*2年*2倍。然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那几年我是否还可以得到另外的补偿。

急切!!!!!

求正确答案!!!!!!!

篇3:解除劳动合同时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的解决方法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 , 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 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部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 允许在一定期限内平均计算。方法为:以超过3倍数额部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除以个人在企业的工作年限数 (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 , 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 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个人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 由支付单位在支付时一次性代扣, 并于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个人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 (以下简称“四金”) 在计税时应予以扣除。

按照上述两个文件的规定, 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首先扣除的是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四金, 然后再扣除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 余下的部分除以个人在企业的工作年限数 (最长不超过12年) 。其商数作为月工资、薪金收入, 再按税法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即以个人月工资、薪金收入减去免征额, 再乘以适用的税率。

假定个人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为Y, 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为X, 个人在企业的工作年限为N (N≤12) , 个人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四金为Z, 则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 (Y-Z-3X) ÷N-2 0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N

例1:王某与其工作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 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为90 000元, 王某在该单位已工作20年, 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为10000元, 王某取得的一次性补偿金按规定缴纳四金2500元。则王某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 (90 000-2 500-10 000×3) ÷12-2 000]×15%-125}×12=3 525 (元)

二、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从通知中可以看出,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需要纳税的是扣除实际缴纳的四金后超过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的部分, 作为数月工资、薪金收入计算纳税。至于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数额则由各个地方税务机关按照本地实际情况规定。问题在于, 对于工资、薪金收入, 税法规定的是按工资、薪金收入减去免征额 (目前我国规定的是每月2 000元) 后的余额计算征收所得税, 计税的部分是工资、薪金收入超过2 000元部分。个人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按规定扣除四金和当地职工上年平均工资的3倍后, 再除以职工在该企业的工作年限 (最长按12年计算) , 其商数若大于2 000元, 则可以按此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若商数小于2 000元, 则不需要纳税。

例2:王某与其工作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 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为50 000元, 王某在该单位工作20年, 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为10 000元, 王某取得的一次性补偿金按规定缴纳四金2 500元。则王某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按照规定扣除四金和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后的余额17 500元 (50 000-2 500-30 000) , 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因王某在该企业工作超过12年, 按一次取得12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 其月工资、薪金收入为1 458元 (17 500÷12)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 月工资、薪金收入在2 000元以下的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 按政策规定, 个人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扣除四金和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后的部分需要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 若上述余额除以在企业工作年限后的商数小于2 000元, 则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对此, 个人所得税法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从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 地方税务部门也没有对此有专门的解释。

三、完善建议

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经济补偿金是否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在1999年和2001年分别颁布了《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和《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这两个通知明确了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征收个人所得税, 但规定了一定的免征额。但是我们发现,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与通知规定相冲突的地方, 如前所述, 会出现缴税与不缴税的冲突。

经济补偿金是社会保障性质的, 而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目的主要在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 维护社会公平。获得经济补偿金的一般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被动离职而需要帮助的人, 在此情况下, 对其征收个人所得税有违立法的初衷。有些情况下劳动者获得经济补偿金是由于公司结束经营等其他原因而非劳动者自身缺少竞争能力, 这些人中可能有一些收入很高的劳动者, 对其征收个人所得税则可以起到调节个人收入、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

《劳动合同法》对经济补偿金的发放作了明确, 该法第47条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 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 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因此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 经济补偿金的社会保障性质就更加明显。我们建议, 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在《劳动合同法》规定范围内的经济补偿金, 可以不用征收个人所得税, 超过部分可按下列两种办法处理:

1. 单独作为数月 (个人在企业的工作年限数, 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 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税法规定的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不需要扣除免征部分, 直接以工资、薪金收入作为应税所得, 按照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纳税。对于例1中的情况, 王某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扣除四金和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后的余额57 500元 (90 000-2 500-30 000) 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57 500÷12×15%-125) ×12=7 125 (元) 。对于例2中的情况, 王某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扣除四金和当地职工上年平均工资3倍后的余额17 500元 (50 000-2 500-30 000) , 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17 500÷12×10%-25) ×12=1 450 (元) 。

2. 参照年底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年底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 将全年奖金平摊到每月, 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计算时不需要扣除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对于例1中的情况, 王某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扣除四金和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后的余额57 500元, 按年底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 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7 500×15%-125=8 500 (元) 。对于例2中的情况, 王某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扣除四金和当地职工上年平均工资3倍后的余额17 500元, 按年底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 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7 500×10%-25=1 725 (元) 。

篇4:解除劳动合同时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国有企业;有偿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39(2007)01-0018-03

On economic compensation fund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or

termination of working relations

ZHENG Ling-m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China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solve the problems in surplus workers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and in higher human cost of production and so o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reducing the number of workers to improve the benefit" to promot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OEs. Many enterprises use the policy "to terminate the working relation with the surplus workers by economically compensating the workers", but, currently, Chinese Government has not had any specific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standardize and guide this behavior of the enterprises,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especially economic compensation funds, in this process. Thus, the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about economic compensation funds should be unified and the problem should be carefully solved by the enterprises.

Key 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 termination of working relation by making economic compensation; economic compensation funds

一.经济补偿金的内涵

经济补偿金,是指劳动合同解除时,企业按照《劳动法》及其配套规章《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的规定,支付给职工一定数额的补偿金(1996年11月,劳动部《关于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复函(劳部发[1996]243号)》)。它之前又被称作“一次性安置费”或“生活补助费(补偿金)”。国外又称为“失业补偿”或“解雇费”(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从国外来看,主要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有关于经济补偿金的法律规定。一般来讲,经济补偿金是在不可归责劳动者的主观过错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时,尤其是经济性裁员时,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补偿。例如,法国有关劳动法典规定:“受不定期固定合同的约束,并为同一雇主工作了两年以后而被解雇的受雇者,除犯了严重错误外,就有权获得起码的解雇费。”(见《法国劳动法典(1982年修订版)》122-9条规定)

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

1.对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的一般性规定。1994年10月由劳动部颁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中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裁减人员,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1995年颁布的《劳动法》是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最主要的法律依据。在《劳动法》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八条中规定:用人单位与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并应当给予经济补偿。1995年8月11日由劳动部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对《劳动法》关于经济补偿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补充规定:《劳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情况,应当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支付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

2.对国有企业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的规定。1986年7月12日由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发[1986]77号)第二十三条表明:企业不能按照劳动合同规定支付劳动报酬的,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企业应当按照其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费;1993年4月20日由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国发[1993]111号)中规定:企业对被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按照其在本企业工作的年限发给一次性生活补偿费;按照《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4]59号)规定:在上海、天津等18个试点城市,职工自谋职业的,发放给职工一次性安置费。

但同时,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伴随着原国有企业职工劳动关系的处理,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问题。以前出台的《劳动法》以及有关对国有企业职工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的法律规定有些不太适合这种情况。因而应该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国有企业在减员增效中实施有偿解除劳动关系时所应当承担的经济补偿的法律责任。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中第九条规定: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发[1986]77号)第二十三条表明: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企业应当按照其在本企业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人标准工资一个月的生活补助费,但是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的本人标准工资;《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国发[1993]111号)也与《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发[1986]77号)对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有同样的规定;《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4]59号)中规定:在上海、天津等18个试点城市,职工自谋职业的,发放给职工上年平均工资收入三倍的一次性安置费。

四.经济补偿金实施中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各行业、各企业间的经济补偿金的差异较大

由于有关政策规定经济补偿金应在企业成本中列支,而不得占用按规定比例应提取的福利费用,因而效益较差的企业,只能就低不就高了,几千元就把职工补偿了。而效益较好的国有大型垄断企业,比如:石油、石化、电力、邮政等,经济补偿金可高达十几万元。就拿中石油来看:中石油充分考虑到石油行业的专业性和艰苦性,对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规定为“企业按照连续工龄每满一年给予一般不高于本企业上年度2.5个月平均工资水平自行确定”。根据集团公司的规定计算,集团公司下属的四川石油管理局1999年的补偿标准为2600元,2000年的补偿标准为2800元。2000年10月,参照同一地区石油单位有偿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标准增加到了4200元/年。因而从全社会的来看,石油企业的经济补偿金普遍较高。各行业、各企业间的经济补偿金差异如此之大,而职工又普遍存在与其它行业或同行企业进行比较来衡量经济补偿金多少的心理。这种“横向差距”过大,极容易引起职工心理不平衡,进而也不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

影响各行业、各企业间的经济补偿金差异较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经济补偿金的总额应该等于工作年限与工资标准的乘积。就工作年限来看,工作年限本来应是指劳动者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直至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但是国家的政策却在不断地变化。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中第九条规定,每满一年按一个月的平均工资支付,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而《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劳部发[2003]21号)中又将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扩展为“对其它国有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调入本单位的职工,其在原国有企业的工龄可计入本单位的工作年限中”。而就工资标准来看,各行业、各企业间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有所不同。有的企业将职工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规定为“标准工资”;参照的是《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发[1986]77号)和《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国发[1993]111号),不包括标准工资以外的奖金、津贴和补贴;有的企业将职工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规定为“平均工资”,参照的是《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包括标准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有的企业以“社会平均工资”为计算基数;有的企业甚至以当地的“最低工资”为计算基数。前面谈到的仅是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究竟是以标准工资还是平均工资或其它的问题,假定前提均是以一个月为标准。但是在实际中,部分企业的工资标准是月平均工资(在此仅以月平均工资为例来说明,也可以换成标准工资或其它)的数倍,如三倍。在《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4]59号)中规定,在18个试点城市,职工自谋职业的,发放给职工上年平均工资收入三倍的一次性安置费;在《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工作的通知》(中办[2000]11号)中规定,一次性发给相当于企业所在地上年平均工资三倍的安置费。上面提及到的中油集团也对补偿金标准规定为2.5个月平均工资。

2.大部分与企业有偿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认为经济补偿金的数额偏低

一般来说,主要是由于以下的几个客观原因:第一,再就业困难。由于大多数有偿解除劳动关系的国有企业职工的劳动技能比较单一,文化偏低,观念落后,年龄偏大。另外,长期的“低工资,高福利”的政策使职工家庭很少有钱储蓄。他们若不能尽快实现再就业,这笔经济补偿金就对其相当重要了;第二,经济支出巨大。这笔经济补偿金将承担起职工未来生活、子女教育、医疗支出的大部分。在各项支出中,教育支出数额最为巨大。许多有偿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的子女普遍已是大学生,较高的学费让这些职工家庭难以承受。而且,由于这些职工普遍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身体状况欠佳,随着年龄的增大,用于看病方面的支出费用必将逐年递增。若没有完善的医疗保险作保障,职工必将难以为继。因而有限的经济补偿金与以上巨大的经济支出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五.有偿解除劳动关系的政策建议

应统一我国关于经济补偿金的相关法律法规。美、法等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性裁员的经济补偿的适用条件、补偿额度、支付标准、支付形式和支付程序均做出了详细地规定。相比之下,我国对“有偿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的规定就显得相当的笼统和粗糙了。我国现行关于经济补偿的法律法规十分的复杂,政出多门,使用范围相互交叉,存在规定不一致之处,急需在《劳动法》或其相关法律解释中给予统一、详细规定,使各地的经济补偿的做法规范化、统一化,使各行业间的经济补偿差别逐渐缩小。我国《劳动法》以及其法律解释应对经济补偿金做出如下的统一规定:第一,统一规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以本人上年平均月工资为标准,每满一年(不足一年按一年计算)给予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第二,注意经济补偿与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衔接,禁止企业以一次性经济补偿的形式与职工终止社会保险关系。

参考文献:

[1]中油集团公司.关于职工与企业自愿解除劳动关系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 (中油人劳字[1999]337号)[Z].

[2]中油集团公司.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存续企业减员增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油人劳字[2001]第115号)[Z].

[3]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与企业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转移问题的意见 (川劳社办[2000]76号)[Z].

[4]四川省劳动厅.四川省劳动厅关于印发《四川省贯彻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川劳险[1998]8号) [Z].

[5]中油、中化集团公司.关于石油石化集团所属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参加属地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的请示 (中油人劳字[2002]234号) [Z].

[6]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石油石化集团所属企业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属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的复函[Z].

[7]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Z].1994-10.

[8]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Z].1995-08-11.

[9]国务院办公厅.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发[1986]77号)[Z].1986-07-12.

[10]国务院办公厅.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国发[1993]111号)[Z].1993-04-20.

[1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4]59号)[Z].

[12]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工作的通知(中办[2000]11号)[Z].2002-06-01.

[13]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Z].

[1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的通知(劳社部发[2003]21号) [Z].2003-07-31.

篇5:解除劳动合同时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的解决方法

2009-6-25 22:06 来源: 天津劳动局 查看: 133次 >>进入社保专业论坛交流

关于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有关问题的通知

津劳社局发〔2008〕165号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委、局(集团总公司)劳动保障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了规范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签订并在施行之后存续劳动合同的有关经济补偿金问题通知如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在本单位2007年12月31日前的工作年限,计发经济补偿的标准为:按照2007年12月31日前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用人单位向其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最高不超过六个月。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本条款中工资是指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前的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劳动者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平均工资的,按企业平均工资计算,但不得低于上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

劳动者在本单位2008年1月1日后的工作年限,计发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执行。

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在本单位2007年12月31日前的工作年限,计发经济补偿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其2007年12月31日以前出台的正在生效相关的规定执行。劳动者在本单位2008年1月1日后的工作年限,计发经济补偿依照《劳动合同法》执行。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OO八年八月二十日

篇6: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问题

那么吴先生应该得到经济补偿金吗?其公司是不是违法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依据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其中第二十四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因此,吴先生与该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无论吴先生是否提出经济补偿金的要求,公司都应当向吴先生支付经济补偿金。那么,公司如果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又如何呢?如果支付经济补偿金,应该如何支付经济补偿金?

企业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做法,并不是因为企业违约,而是对劳动者的一种补偿。如果企业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就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劳动者可以依法要求企业给予经济补偿金。

《劳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对双方发生的争议解决办法,《劳动法》第七十七条做出了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依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二条规定:“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第五条规定了:“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第十一条指出:“本办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用人单位依据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

所以,公司向吴先生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要参考员工的月平均工资的标准。

篇7: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问题

第五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按照理解,如果工作时间为两年八个月的,只能认定为满两年,补偿两个月,是否正确???(由于“十二个月”后为句号,后面一句话只针对的是连一年都没干满的人,是不是这样??)

篇8:解除劳动合同时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劳动者对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权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提前通知解除、随时通知解除和无需通知立即解除三种, 后两者是基于用人单位违法用工时劳动者的一种自卫权的体现, 而提前通知解除在实践中的应用则过于宽泛, 应适当加以规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劳动者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在试用期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规定给予了劳动者极大的单方解除权, 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弱者地位, 维护劳动自主的权利, 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几乎没有设置什么障碍和条件。这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一种权利, 即辞职权。拥有这项权利的权利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决定是否继续既存的劳动关系。然而, 劳动者在任意行使此项权利时, 却极有可能在客观上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 此时这种权利的行使是以牺牲用人单位的利益为代价的。因此, 劳动者不必经过用人单位的同意, 只要将劳动合同解除的意思表示直接通知对方, 即可发生合同解除的效果, 即提前通知合同即解除的权利行使值得商榷。合同一经有效成立, 在当事人间便具有法律效力, 当事人双方都必须严格信守, 及时、适当履行, 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这是合同确定性原则的体现。合同必须守信是我国法律所确定的重要原则, 只有在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 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的情况下, 合同继续存在已失去积极意义, 将造成不适当的结果, 才允许解除合同。这不仅是合同解除制度存在的依据, 也表明合同的解除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定条件, 否则将产生违约责任。在这里要明确说明:虽然劳动合同具有特殊性, 我国《合同法》也并未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属于合同法的调整范畴, 但作为受法律保护的一项权利义务之协议,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其签订的劳动合同理应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相统一。

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 劳动者任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很多, 在本应提前通知用人单位的情况下, 不按法律规定以书面形式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 而是说走马上就走, 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或给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必要麻烦。为什么这些劳动者连30日都等不及呢?纠其原因主要有:

1.1 这些劳动者履约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 其

就业观是———先找一份新工作, 有了落脚点就立即辞掉旧工作。例如:一些农村大学生为了能到城市发展, 先随便找一个企业落脚, 使户籍转来城市, 等找到更好的工作, 就立即跳槽。

1.2 有些劳动者是因为受过企业的出资培训

或住着企业分配的住房。当他们行使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时, 需要按协议的规定, 向企业赔偿培训费或退房, 现实中他们往往是基于“跳槽”的目的要解除劳动合同, 但又不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常采取不辞而别的方法, 来达到解除劳动合同的目的。

综观各国劳动合同解除的方法, 多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纳入同一调整范畴, 同等授予权利, 施加义务, 使双方在解除合同方面的地位、能力平等。例如:《日本民法典》第627条规定:当事人未定雇佣期间时, 各当事人可以随时提出解约申告.于此情形, 雇佣因解约申告后经过两周而消灭。《意大利民法典》第2118条规定:对于未确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任何一方都享有在按照行业规则、惯例或者公平原则规定的期限和方式履行了通知义务之后解除合同的权利。与此同时, 各国法律大多规定, 单方解除权仅适用于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外国法之立法体例, 值得我国借鉴。

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a.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 不断增强劳动者的守法意识和履约意识。规范企业行为, 使各个企业都能遵守国家人才交流的规定, 不采取不正当的手段, 相互“挖”人才, 做到“君子爱才, 取之有道”, 保证人才的流动有序性, 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利益。

b.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0条的规定,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保密及竞业限制, 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 当劳动者不履行提前通知义务而任意辞职, 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其承担自己因此而造成的损失。

c.对于劳动者提前30日通知即可解除劳动合同规定, 条件过于宽泛, 应当根据工作性质、岗位职责对此加以相对具体的规制;对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赔偿范围, 应在劳动关系法律、法规中加以明确, 以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2 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39条、40条和41条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是保护劳动者之劳动权的体现。但是一些企业, 特别是某些在治理结构中的公司企业, 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不依法进行。现实中, 他们随意或武断的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举不胜举。如:采取“买断工龄”的手段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滥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及其他大面积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现象, 这些做法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产生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2.1 某些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或内部

结构调整中, 为了轻装上阵, 压缩人工成本, 而不顾劳动者的利益, 采取非法的手段, 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2.2 企业未依法健全内部规章制度, 往往只从

单位的利益出发, 对实际上只犯有小错的劳动者, 按严重违约来解除劳动合同, 并美其名曰“加强管理, 严肃纪律”。现实生活中, 因这种现象产生的劳动争议, 在劳动争议案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3 企业内部缺乏劳资抗衡机制, 很多企业内

部的工会组织没有真正发挥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加之我国《工会法》虽然规定了工会的权利和企业的义务。但却缺少追究违法责任的条款, 从而使《工会法》的实际效力大打折扣, 让企业随意解除劳动者劳动合同的行为得到蔓延。

建议采取如下对策来改变这种局面:

a.国家和地方应注重立法, 就《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条款进行必要的解释, 如第39条 (二) 中何谓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第40条 (三) 中何谓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及第41条 (四) 中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有哪些等等。另外, 对实施《劳动合同法》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的制定出配套法规及相关文件, 来调整和规范企业的行为, 使其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有序进行。杜绝企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随意性。

b.进一步发挥劳动监察和仲裁机构的职能, 严格检查用人单位将劳动合同报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工会备案的情况, 及时对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予以纠正。另外, 针对目前劳动执法力度不够的现状, 建议适当增加劳动监察和仲裁机构的人员编制, 设备和权力。保证劳动部门对违法企业有足够的威慑。

c.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把工会履行职责的重点转移到维护劳动合同权益上来。企业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 要充分听取并重视工会的意见。国家也应当进一步提高工会组织的地位, 明确工会的权利, 确定工会的地位, 确定工会的代表主体资格。对有条件的工会, 试行其主席的工资从工会经费中支出的办法, 保证工会组织放心大胆的同企业据理力争, 真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在企业内部形成抗衡机制。

篇9:解除劳动合同时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的解决方法

2006年7月,张某从技工学校毕业后到某设备制造公司从事车工工作。张某经过技工学校的培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到公司后工作也很勤奋,车床操作技术提高很快,2007年10月担任车工班班长。2008年1月公司与其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岗位为车工班班长。2009年3月,张某请病假1个月,公司按照病假工资给予张某病假待遇。2009年4月上旬,张某痊愈,正准备回公司上班,就在这时,张某的同学王某找他帮忙,请他到王某所在的工厂开车床赶制一批产品,待遇比公司稍高,张某就向公司再请2个月病假,公司也同意了。但考虑到张某的病假时间较长,公司就任命刘某代理班长职务。张某请了2个月病假后就到王某所在的工厂工作,2个月病假期满后才回公司上班。在此期间,公司领导听说张某请病假是去为某工厂工作,心有不满,且刘某在代理班长职务期间表现出色,得到班员的拥护,于是继续让刘某担任班长。张某没有能够“官复原职”,遂向公司提出继续担任班长的要求。公司经过研究拒绝了张某的要求。2009年7月,张某以公司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不给其提供班长岗位为由,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书面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公司拒绝向张某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处理结果:

张某向南宁市劳动争议仲裁院提出仲裁申请,请求裁令某设备制造公司向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并按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50%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张某以某设备制造公司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不给其提供班长岗位为由,书面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该情形不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张某的仲裁请求不予支持,驳回张某的全部仲裁请求。

案例评析:

工作岗位与劳动条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某设备制造公司与张某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其工作岗位为车工班班长,劳动条件是车床设备和工具等等。某设备制造公司不给张某提供车工班班长岗位,确实违反了双方劳动合同的约定,张某可以请求裁令某设备制造公司继续履行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提供车工班班长岗位,并赔偿因不提供车工班班长岗位所造成的工资损失。张某以某设备制造公司不提供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岗位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本案中,张某请病假去其他单位工作,某设备制造公司给予其病假待遇,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张某的行为是不诚信、不道德的,侵害了某设备制造公司的合法权益,某设备制造公司可以责令其改正,并可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专家建议:

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一定要慎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若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情形,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同时,劳动者到单位就职要诚信,努力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使单位和劳动者都有好的收益,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篇10:解除劳动合同时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的解决方法

近几年,劳动争议中涉及经济补偿金问题的比例较高,不少人对经济补偿金的计发问题存在争议。很多职工虽然知道被侵权可以获得相应的补偿,但对其支付情形、计算方法等不甚了解。结果或是丢掉了应有的权益,或是漫天要价造成不必要的纠纷。那么,经济补偿金的计算究竟参照哪些公式?又有哪些限制呢?

【法律解读】《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均规定了经济补偿金的具体计算标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为标准,其中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在现实生活中,职工每个月的工资有多有少,如何来确立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呢?这里,有几个原则企业和职工都必须掌握。

原则一:经济补偿金的基数是按职工本人月平均工资计算。

职工在被企业解除或终止前的12月的平均工资,就是经济补偿金的基数。如果工作不满一年,将其工作月所得工资相加,除以实际工作月,得出经济补偿金的基数。

原则二:经济补偿金基数不能仅算基本工资。

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由于项目众多,我们可以用排除法

———即劳动者哪些收入不该计入经济补偿金基数的。按法律规定,稿费、股票买卖收益、股金利息及收息等,不计入经济补偿金基数。

原则三: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以应发工资计算。

篇11:解除劳动合同时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的解决方法

2004年进厂,厂里每半年签一次合同,现在的合同是2008年签的,现因为厂里违反劳动法员工提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以前都说从进厂时开始计算,但现在劳动仲裁的都说从2008年新签合同之日前开始计算.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谢谢!

[2008年后所签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问题]

篇12:解除劳动合同时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的解决方法

提问

公司由于项目问题需要裁掉所有技术人员,我是被裁人员之一.我们与公司签订有劳动合同,至今还有四个月才期满.我在公司已经工作一年八个月

1.请问这种情况下公司是否应该支付我两个月工资的补偿金

2.劳动合同合同上面的工资为800元,写实际工资严重不符,我们每月的个税都是按实际工资交纳的.那么在补偿时是应该按合同上面的800元,还是按照实际工资呢?

3.如果是按照实际工资补偿,这补偿金还要上交个税吗,应该怎么算呢

这个事情烦死我了,谢谢大家

问题补充:

我有每年的纳税人个税凭证,是按平均6000每月计算的.除了工资所得,我没有任何其它收入.然后就是签着800元月薪的劳动合同书,内容基本上是摘抄劳动法的条款。再有就是工行接收工资的帐户,可以提供公司转帐的记录。

劳动合同是一年一签的这样的证明材料可以证明我每月的实际工资是6000元吗

谢谢大家,让我鼓起勇气和老板对质

----

果然谈判未果,这下只有去仲裁了。。

和老板的谈话我已经录了音,有他承认公司解散事实,不愿意支付补偿金的所有表态。

最佳答案

本人在劳动保障部门劳动工资机构工作,试解答您的问题

1、根据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第五条的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你可以得到两个月的工资;

2、根据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第十一条规定“本办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用人单位依据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这里要说明一下工资的概念工资包括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各种津贴、补贴、奖金。劳动合同上一般约定的是岗位工资或者是基础工资。经济补偿金要以你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发,如果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你们公司的平均工资高于你的平均工资,则要按照公司的平均工资计发。

3、根据财税[2001]157号

一、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所以超出当地社平工资三倍的部分是要交税的!

政策依据

1、《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

篇13:解除劳动合同时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的解决方法

[经典案例:]

朱某自2006年7月1日起与昌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随即被派遣至申特公司,担任机修工作。2007年1月1日,昌明公司、申特公司分别签订劳务协议,明确:员工的工资发放标准由申特公司确定,劳动报酬由昌明公司发放;员工的社会保险费由申特公司承担,由昌明公司负责缴纳,2008年1月1日再次续签。2007年4月朱某与昌明公司补签劳动合同一份,期限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008年1月双方签订第二份劳动合同,期限为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朱某一直在申特公司工作。2009年1月申特公司以朱某违纪为由将其退回昌明公司,但未书面告知朱某。同月20日,昌明公司向朱某开具退工单一份。

据了解,朱某在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4,155元。2008年12月申特公司扣发朱某工资1,850元,其中2008年12月25日因王某死亡事故扣发朱某工资750元,2008年12月29日因坠钩事故扣发朱某工资1,000元,2008年12月29日因点检未记录扣发朱某工资100元,朱某对扣发工资的原因和事实清楚。2009年1月申特公司扣发朱某工资1,000元,但未将扣发工资通知单送达朱某。

2009年2月13日朱某向仲裁委申请仲裁,仲裁委以昌明公司违法解除与朱某的劳动关系,裁决双倍支付经济补偿金17,895元,朱某的其余请求未予支持。朱某遂诉至法院,要求昌明公司、申特公司支付代通金8,000元、经济补偿金24,000元、2008年12月工资6,000元、2009年1月工资8,000元。

朱某为支持其主张,向法院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证人陆甲、施甲的证言,劳动合同两份,以此证明朱某与昌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事实;

2.杨甲派出所情况说明、案件接报回执,证明申特公司将朱某退工的事实。

[审理过程:]

昌明公司、申特公司辩称,因朱某严重违反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为此,申特公司致函昌明公司,将朱某退工至昌明公司,昌明公司基于朱某严重违纪的事实,解除了双方的劳动合同关系,合法有据。昌明公司按照申特公司核定的金额向朱某发放工资,不存在扣发、少发的情况。

昌明公司为证明其主张,向法院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事故分析会记录、事故处理报告、昌明劳务人员离职表、事故现场照片、证人俞某某、杨乙的证言、员工守则、申特公司致昌明公司的函件,证明因朱某责任发生事故,造成申特公司重大损失,为此申特公司将朱某退工,昌明公司以此将朱某辞退等事实。

2.昌明公司、申特公司签订的劳务协议两份,明确了朱某的工资由昌明公司发放;社会保险费由申特公司承担,由昌明公司负责缴纳。

申特公司为证明其主张,向法院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朱某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的工资表明细一份,因朱某违纪在12月及2009年1月存在扣发工资情况。

2.事故处理报告、处理意见各一份、扣款通知书两份,据以证明扣款的依据。

昌明公司、申特公司对朱某提供的完税证明、杨甲派出所情况说明、案件接报回执、申特公司工资发放明细的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不是申特公司赶走朱某,而是朱某到厂方闹事,才会有警方介入;对证人陆甲、施甲的证言真实性有异议,认为证人应当庭作证。朱某对昌明公司提供的证据1的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事故发生于凌晨,当时并非自己当班,发生磨损是行车工违反操作规程,与自己无关;对杨乙的证言认为其陈述的进厂时间不对,且自己不是负责行车,应该是负责机修;对俞某某的证言认为检点应由施乙负责,自己只是协助。对员工守则认为自己未收到过,不同意按照上述条款处罚。朱某对证据2真实性有异议,认为是之后补的。申特公司对昌明公司提供的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朱某对申特公司提供的证据1的真实性无异议,对证据2的真实性有异议。

[审理结果:]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文 第五组《北风和小鱼》1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下一篇:于伟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