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科技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中科技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是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两项基本内涵,对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品质和能力至关重要。对此,当前,各中小学普遍重视与加强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两大核心素养的科技创新教育。

第一篇:高中科技论文范文

普通高中科技教育品牌的文化建构研究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和发展形势下,高中学校需要结合自身教育办学特色,深化教育品牌,提升办学实力。我校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如何进一步打造科技教育品牌,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本文结合我校的经验,对科技教育品牌的文化建构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普通高中;科技教育;教育品牌;文化建构

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高中,我校陆续开展了科技教育方面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普通高中科技教育品牌的文化建构研究》是我校沈建龙同志主持的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立项课题,本课题于2017年9月着手规划,目前已经进行将近两年,现结合课题研究成果,对普通高中科技教育品牌的文化建构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 科技教育品牌文化建构的意义

首先,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立足于新目标、新起点,开始新探索、新实践。基于学校科技教育特色的步步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学校科技教育特色。

其次,普通高中科技教育品牌的文化建构明晰以学校文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

最后,学校需要选择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致力于打造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品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和特色深化,精心营造学校科技教育的文化氛围,建设成学校办学的一种品牌。

二、 科技教育品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几十年来,我校在科技教育品牌建设上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经过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经历了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两轮命名,16次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五星级先进集体”。然而在品牌文化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从我校和同类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过于重学校主导

在科技教育品牌建设中,学生是品牌文化的主体,也是品牌文化的重要建设者,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让他们在参与建设中受到良好熏陶。

然而当前仍然存在过于重视学校的主导,以学校领导、教师的角度代替了学生的视角和思维,使品牌文化建设凸显了学校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品牌建设的目的在于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科技教育品牌的美誉度,因此品牌建设是育人的过程,虽然品牌建设离不开学校教职员工的努力,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学生的需求是品牌建设的基础。

目前多数学校的品牌建设战略由学校领导决策,倾力打造特色的办学理念、校风校纪,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提升教育设施水平,做出了很多突出的贡献。然而这种模式下,可能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基于利益的追求进行品牌炒作,将奖项、升学率等作为资本,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需求,揠苗助长。此外,品牌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由学校角度呈现出来,比如理念上墙来彰显品牌内涵,摆设雕塑、彩绘等标识,这些虽然是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片面依赖这种形式难免显得生硬冷峻,无法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容易成为形式化的海市蜃楼。

因此,过于强调学校的主导而忽略学生的需求,会导致品牌建设不够科学严谨,偏重说教和驯化的倾向,使得品牌建设脱离于学生实际,无法获得稳定的基础,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 过于重物质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是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果品牌建设中对物质建设过于重视,对其他方面较为忽视,导致品牌建设内容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投入巨额资源的教育设施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另外,过于重视物质建设,可能出现缺什么补什么,而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崭新的教学设施未必能带给学生新奇感,反而带来压迫感,这是因为盲目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缺少呵护学生的文化气息,导致品牌建设成为物质条件的生硬堆砌。

(三) 过于重视外在植入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品牌建设要扎根于本校的实际情况,凸显自身特色,整合地方资源。要明确自身的优势,整合现有的资源,不是仅靠模仿名校的做法,否则可能有东施效颦之嫌。只有重视学校自身的内部要素,建立自信心,理性借鉴他校的做法和经验,合理利用各种品牌建设手段,才能获得师生的认可,取得真正的成功。

三、 科技教育品牌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 将学生需求作为品牌基点

普通高中科技教育品牌的建设的落脚点在于学生,只有获得学生的认可,才可以考虑赢得社会的认可。品牌建设的目的在于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不能异化为逐利行为,只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才能使品牌稳固,进而获得声誉和资源,促进学校的发展。

如何以学生需求为品牌建设基点?一是品牌建设的内容要涵盖学生的需求,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依托各种载体,具有具体形象、亲切等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二是品牌建设的过程需要学生的参与,品牌建设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学生是品牌建设最重要的力量,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进来。

(二) 赋予品牌文化内涵

在品牌建设中,文化是灵魂,只有赋予精神文化内涵,包括教育理念等意识形态观念,才能避免品牌成为徒有其表的空壳。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要从历史积淀中生发,围绕学校的成长历史,深入挖掘校史资源,生成学校的歷史传统和教育精神,以及学校风格特色,依靠悠久、辉煌的历史成就构成厚重的文化底蕴。此外,还要从本区域的地方文化入手,从地方文化中提炼出适合的精神内涵。因此,品牌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参观明星学校来移植他校的模式,更要基于本校历史和本土文化,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才能赋予品牌建设以灵魂。

(三) 重视内在生成

学校教育需要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前提,从学校自身内在生成。普通高中学校要深刻认识和理解教育规律,强调学生的生命价值,珍视个体的差异,不能以高考分数和升学率来打造教育品牌,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培养出各具特色的人才。

此外,品牌文化建设要结合品牌特色,从本校特色着手,对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有清晰的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构建独有的文化内涵,才能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教育品牌。对于科技教育品牌而言,就是要突出科技教育品牌自身的独特性,使其成为本校的金字招牌,在品牌建设中渗透科技教育的理念,以此感染和鼓励师生。

四、 科技教育品牌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 物质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物质文化是品牌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包括学校的各种可视事物,如建筑、标志、广场、雕塑、教育设备、教室等媒介物蕴含着深层的文化理念,要突出学校的科技文化理念,蕴含自身特色。校园建设要科学规划,做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常见的物质文化建设方法是在教学楼走廊等处悬挂名家名言和摆设学生作品,我校可以结合无锡的地方文化,将吴文化和科技特色文化融合到校园建设中,比如航模雕塑、发明展示等。

(二) 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首先,学校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对科技教育品牌贯彻教学规范从严、基础建设从严、学校管理从严的思想,明确科技教育的发展战略愿景,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全体师生,让所有师生认识到科技的魅力,每个学生都能在此得以滋养。学校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成绩,妥善处理科技教育与高考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调动学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学校要加强教风建设,打造热心科技教育的师资队伍。要做好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录用喜欢和擅长科技教育的教师,对新入职教师组织必要的岗前培训,并定期对科技教育教师进行系统的科技教育培训。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开展座谈会或演讲,向教师传授科技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引导教师树立师德为先、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还可以定期开展科技教育的课题研究,组织教师参与学习研究,提高教师的科技素养水平。同时,还要建立教风评测体系,通过学生网上评教等方式对教师进行监督、激励,促进教风建设的良性发展。

再次,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培养热爱科学探究的学生。没有好的学风,就不会有好的教育质量,学校一方面要严格学生管理,避免学生将精力过多放在学习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内在的向学动力。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给予学生正向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

最后,学校要加强校园活动的开展和管理。校园活动说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科技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提升全校师生的科学探究水平。我们要把握好科技节这个平台,集中展示和评选师生的优秀科学探究作品,还可以发挥科技社团和学习小组的作用,组织各种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学校网站等途径进行报道和展示,使学生与科技进行更好的互动。

(三) 制度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制度文化是品牌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全面覆盖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教学规范和科技活动制度等内容。制度体系要科学规范,根据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修订。要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反馈建议。对于比较重要的制度和规程,要在办公楼、科技楼等场合张贴公示,使科技教育乃至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为科技教育品牌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五、 结语

本文的研究,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同类学校特色品牌的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未来还将继续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仁强,余诗.学校文化个性修炼的价值探讨[J].教育科学论坛,2018(31):69-71.

[2]曾祥友.学校文化建设的三个层面[J].教书育人,2018(29):56.

[3]程伟.学校文化建设应该处理好四种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18(9):7-11.

[4]张玉红.对于高中学校文化建设的点滴建议[J].汉字文化,2018(18):131-132.

[5]吴宗权.丰富学校文化 提升育人品位[J].教书育人,2018(26):63-64.

[6]韦霞.立德树人 以文化人——论新时代学校文化的再建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8):23-25.

[7]高俊英.学校文化力提升路径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8(24):29-31.

[8]赵冬梅.学校文化育人:教育管理的視角[J].基础教育论坛,2018(24):21-23.

[9]邢久庆.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8(23):4-6.

作者简介:沈建龙,吴伟国,江苏省江阴市,江苏省江阴市要塞中学。

作者:沈建龙 吴伟国

第二篇:关于高中科技创新教育的思考

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是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两项基本内涵,对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品质和能力至关重要。对此,当前,各中小学普遍重视与加强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两大核心素养的科技创新教育。此处的科技创新教育主要以学科实验、信息通用技术与高新技术等为主要内容,但由于受硬件装备、师资配置与课程建设等因素的制约,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学段的科技创新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问题。本文将以一名高中生的體验和思考为切入点,对此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实施创新教育存在的不足

科技创新教育硬件装备配置相对滞后 在高中学段,所谓科技创新教育硬件装备基本包含三大类:一是理化生等学科实验类装备;二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装备;三是机器人、航模、无人机、3D打印等新技术装备。对于一所普通高中而言,实验类器材必不可少,但由于受高中学业进度压力,实验教学往往被弱化,间接造成了实验器械的更新和利用不足。另外两类装备的配置资金投入较大,各校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即便在这些装备配置较全的学校,也基本作为展现创新教育特色的摆件或定向培养科技类特长生专属品,其教育的普遍功能无法彰显。

专业师资配备有待加强 从教师和学生的比例来看,目前,高中学校创新教育专任教师普遍不足。与此同时,现有的创新教育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创新教育培训,使他们一方面缺乏对目前高新技术发展状况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对如何有效开展创新教育教学带来一定影响。

创新教育课程有待开发与完善 以笔者所在高中为例,学校虽形成了以机器人教学、创造发明为代表的创新教育特色品牌,但是在创新教育课程开发方面仍显不足。如学科实验类课程主要讲授课本标准实验,学生根据步骤流程,论证学科知识点理论,或依据此理论进行数据的体验论证,而基于学生内心兴趣,自主设计探究的实验教学主题不够,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信息通用技术和对高新技术推介等也不同程度地存此类问题。

校外科技创新教育资源缺乏 科技创新教育因涉及教育看似应是学校行为,但实际上,由于当今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相较于社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全方位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内心的创新动力,应是学校重点研究的课题。

改进创新教育的措施

提升科技创新教育装备配置 为提升高中科技创新教育水平,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教育装备的资金投入。一是根据学科发展新特点,不断更新学科实验类器材,适当增加实验室数量,以满足学生进行经常化实验教学需要。二是适应信息化要求,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装备配置,让信息化和通用技术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发展与科技要求。三是创造条件建设高端数字化探究室、机器人实验室等,让学生直观体验高新技术给社会生活和学习带来的革新。

增强师资配置,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对于一所县级高中而言,科技创新教育更多地来自于专任教师的讲授,而非学生在社会上的直观体验。这就对科技创新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普及科技创新教育,学校要强化对应师资配备,在专任教师编制得不到有效补充的情况下,要善于挖掘学科教师的特长,聘任他们为兼任教师,从而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如物理教师可承担创造发明类、简易制作类等方面的指导。另外,学校还要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教师走出校门到理工科类高校、地域性高新技术公司等参观学习,拓展自身的科技视野和业务能力,从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动想法提供学术前沿的介绍。

完善科技创新类课程体系 科技创新类课程主要包含国家学科类科技创新课程、地方科技课程和校本科技课程三部分,这也符合国家倡导构建的三级课程体系。国家学科类创新课程是学校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主要依据,因此学校要根据课程实施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另外,针对各校实验设备的差异,学校要更加重视国家学科科技创新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如理化生数字化探究实验室仅在少部分高中有所配置,与传统实验室相比,此类实验室实现了实验过程、数据等与网络的互联互通,为实验活动提供了大数据支撑;对此,学校要组织教师专门开发数字化探究实验类课程,以保证自身实验装备得到最优化利用。对于地方科技课程,既要通过主题调查的形式了解不同时期科技对当地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又要与当地科技创新类企业建立合作联系,将它们打造成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的校外培训体验基地。校本科技课程主要是依据学校自身师资特长和装备,量身打造的校本课程。近年来,笔者学校开发“机器人竞赛”“我是发明家”“3D打印技术应用”“VR技术应用”等特色课程,以课程为平台,以兴趣为指向,学校相应成立17个科技创新类社团,并与科技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为同学们的科技创新教育搭建了多元化的发展舞台。

积极拓展校外科技创新教育教学资源 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单靠学校是无法有效深入的,只能是一种浅层次的或是滞后性的教育。因此,学校要采取由近及远、分类整合的策略,构建丰富的校外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库。一是学校要积极寻求与当地科技创新类企业或拥有科技创新亮点的一般性企业的合作,双方依据高中生科技创新教育认知需要,形成重点合作项目。二是在发展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强化与理工类高校的联系,邀请高校专家到校作报告,介绍相关领域最新发展动向。同时,组织学生以研学旅行的形式走进知名高校、走进实验室,与科技创新一线研究人员互动交流,真切体验感悟科技的魅力。

(作者系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高二学生)

作者:邓天皓

第三篇: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建设现状的研究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学校科技创新社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利抓手。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存在教师指导不足、学校管理机制不合理、社团活动本身内容简单以及家长教育观念守旧等问题,本研究从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究其深层次原因。最后针对以上问题,从内部激发和外部强化两个角度,为农村普通高校科技创新社团的建设提出以下对策:构建科技创新社团联合体、科技创新社团的课程化选修和完善科技创新社团内部管理体制。

关键词: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社团联合体;科学管理

创新是一个国家建设发展的内在动力。本研究的对象为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科技创新社团是属于科学素养类的社团。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及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行,为学生社团活动的发展带来了生存空间,学生社团活动在近几年呈现出蓬勃的活力,但也展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指导不足、学校管理机制不合理、社团活动本身内容简单以及家长教育观念守旧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高中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悖于科技创新社团建设的初衷,为此,要使学生社团运行更严密,管理更科学,更能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探索一条科学化的学生社团发展道路尤为必要。

一、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科技创新社团的长期参与和观察,加之对学校运行模式有一定地了解,发现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着教师指导不足、学校管理机制不合理、社团活动本身内容简单以及家长教育观念守旧单一等问题,尤其是教师指导、管理机制和时间、场地保障等方面基础薄弱,阻碍了高中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一)教师指导不足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城乡差距上主要体现师资的差距。教师指导不足,体现在三个方面:农村教师总人数缺乏、创新型的农村高中教师严重不足、教师无暇顾及社团活动。农村教师薪资吸引力不足,社会地位不高,很多“双一流”高校毕业的师范生不愿回到农村进行教学工作,影响了农村教师的总人数,教师本来就不足,再加之高中学业压力大,高考仍旧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教师的教学任务只增不减,没有多余的闲暇时间顾及社团活动。

(二)学校管理机制不合理

学校管理机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学校将科技创新社团置于对口的办公室和指导教师所在部门的二级管理下。学生是社团中最重要的活动群体,但是在二级管理体制下,并没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从活动自由度这一角度来看,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受到了限制。再者,社团要听从两个部门的指挥,如果两个部门意见不统一,社团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二级管理制有益处,但也要看到潜在的弊端。

(三)社团活动本身内容简单

由于时间限制、场地限制以及经费限制,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调,未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中是人生重要的时间节点,学生大多会选择学习并非社团活动,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感觉不到科技创新对他们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分数的变化却是很真实地展露在每一学生眼前,分数高低直接代表了未来能上什么大学。

(四)家長教育观念守旧

城镇化带来了农村人口大幅度向城市迁移,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增多,大部分留守学生是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老人教育思想观念落后,始终相信“学习是唯一的出路”,除此之外,任何事情都会耽误学习。而且农村进城务工的父母整体上学历低,也会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所以在农村高中很多学生眼里只有学习,不会顾及到参加创新社团活动以及和学生之间的共通之处,二者并非处于矛盾状态。

二、制约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建设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观念层面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思路和具体措施,思路决定出路。在新世纪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各个学校在认真理解和领悟“新课改”精髓的前提下,积极思考和调整办学理念,提炼办学特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3]。在推行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各学校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学校已经将社团活动纳入了课程管理,但是很多学校仍停留在表面,未得到真正的实施。

(二)实践层面

实践层面主要包括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两个方面。学生是社团的主人,参与运营社团的整个过程,但高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未形成的阶段,且他们要面临比其他年龄段更多的学业压力。教师的引导是社团活动的先导因素,教师的存在引导着社团发展的方向。研究发现,教师参与社团指导有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与学生建立良好、亲密的师生关系[4]。

三、高效建设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的对策

针对农村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社团现存问题,以及对制约因素的分析,笔者将从内部激发和外部强化两个角度,为农村普通高校科技创新社团的建设提出以下对策:

(一)构建科技创新社团联合体

科技创新社团联合体是指将附近高中的社团组成一个联合体,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资源共享,主要表现为:技术共享、信息共享和师资共享。农村地区由于经济问题导致学生创新社团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将附近所有高中的科技创新社团构建成一个联合体,能有效地缓解农村高中教育经济发展问题。

(二)科技创新社团的课程化选修

创新社团课程化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一种新鲜尝试和补充,毕竟社团是学生为载体的课程之外的活动,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过程和环境是社团实践活动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5]。

(三)完善科技创新社团内部管理体制

完善科技创新社团内部的管理体制,涉及到转变管理观念、管理制度化以及管理自主化三个方面[6]。

转变管理观念,涉及到三大群体,即:高中校长、教师以及学生;管理制度化,要求科技创新社团要建立在原来的基础上,建立与社团发展相适应的一套管理体系;管理自主化,要求体现学生的能动性。在学校正确规划好社团活动方案以后,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方式,提倡学生社团事务由学生经手,教师在必要时介入。在科技创新社团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结合全文可知,农村普通高中社团建设发展存在问题,着重通过内部激发和外部强化两个角度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等实践研究方法形式不断总结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农村普通高中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丰富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马世平.农村中小学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有效性研究[D].科技创新论文.2012.

[2][5]敖翔,赵毅.普通高中社团活动课程化路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7(34):33-34.

[3][6]贺恩格.普通高中学生社团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徐彩淑.社团参与态度、社团凝聚力与人际关系之相关研究[D].台北师范大学,2004,26.

徐军 1981.02 男 汉 皖长丰 团委书记 高级教师 大学本科 长丰县凤麟中学 高中物理创新教育

作者:徐军

上一篇:安徽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大学英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