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闻价值判断

2022-07-18

第一篇:我的新闻价值判断

对新闻价值判断的认识

福建广电集团电视综合频道

强 北 林

2007.11.6

新闻价值的规范定义: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 关于新闻价值的定义,学术界曾有不同主张。素质论者认为,新闻价值的定义: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的素质。功能论者认为,新闻价值的定义: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在群众中受到重视的程度。笔者以为:无论那种主张,都不应否认“非常”或者“反常”才是新闻价值所在。

正确认识社会上的“非常现象”与“反常现象”,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

在新闻工作者的视野中,哪些社会现象应该被视作是正常现象?笔者以为:普遍存在着的、常见的社会现象,均属于正常现象,不具备新闻价值。例如:在反映时代主流的积极因素中,属于一般意义上的绝大多数积极因素,应被新闻工作者客观地视为“正常现象”。再如:多数群众还不觉悟、缺乏正确认识的情况下,其保守的言行,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消极因素,也应被新闻工作者客观地视为“正常现象”。

首先从概念上谈谈个人的两点思考。

一、非常,是正常基础上的提炼与升华。

事物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非常现象总代表着正常现象的未

1 来发展,它的存在价值、典型意义,都需要人们努力提高认识。

例如:一批批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其中有少数人又重新犯罪被收监,这一事实就属于正常现象。正像病人旧病复发一样,司空见惯,没有新闻价值。假如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不仅重新做人,还见义勇为,制止他人犯罪,那就是一种非常现象,它以生动、鲜活的事实向全社会证明,悔过自新的人群中,也能涌现出时代的先锋战士,极具新闻价值。

又如:新时代,全社会同情、帮助弱势群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其中捐钱、捐物者不计其数,一般说来,这些事实均属于正常现象。因为社会风气正,弱者得到四面八方的救助,是常见的事,没有多少新闻价值。而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的事实,或者变帮助“输血”为帮助“造血”的事实等,就属于一种非常现象。前者知难而进,非常难得;后者变治表为治本,非常好,都极具新闻价值。

再如:国家政策法令保护的野生动物被收养、被放归大自然等行为,本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正常的很。可人们的财产遭野生动物侵害后,仍然自觉执行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政策法令的行为,就非常值得宣扬。“央视”新闻频道《社区新闻》栏目2006年3月初有这样一则报道:一只猫头鹰侵入了鸽子饲养房,还安了家,数十天后才被人发现。见30多只鸽子成了猫头鹰的美餐,邻里们心疼地劝鸽子主人也吃了猫头鹰。养殖户主没有听从邻里们同情的建议而计较个人经济损失。他主动放飞了猫头鹰,把个人损

2 失全当缴了养殖鸽子的学费,使鸽房不再接待“不速之客”。故事主人爱护国家野生动物的举止,非常值得称赞,具有明显的社会新闻价值。

二、反常,是多数人习以为常的对立面。

1、与时代主流相对立的少量消极因素,属于“反常现象”,凸显被披露、批评的新闻价值。比如:为了进一步规范社会主义法制秩序,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个别地方的少数单位和人群,非但有法不依,还采取种种方式拖延贯彻执行,甚至抵触。这些落后典型、反常现象,就极具被披露、批评的新闻价值。

“央视”《朝闻天下》读报小栏目2006年7月20日上午7点,介绍了一条来自山西某城市的社会新闻——“违章不罚款令司机吃惊”。消息指出:交警纠风初见成效,虽是正常现象,可对轻度违规后被罚款了之早就习以为常的司机而言,突遇劝说教育就放行的事实,的确感到反常。司机们感觉反常的心态值得思考,它说明:“执法经济”的社会现象,在人们心中已打下了不光彩的烙印。从社会文明进步的总趋势出发,从举一反三的舆论导向出发,该消息具有鲜明的新闻价值。

“央视”新闻频道《社区新闻》栏目2006年3月初还有一则类似报道:公共汽车上,一位朴实的农民工为抱小孩的妇女让了座。可这位妇女却对怀里的小孩说:“他是外地小傻瓜”。笔者以为:此事虽小,却极具新闻价值。

3 第一,社会风气好转后,人们乘坐公共汽车为老弱病残让座,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细细想来,在恶语伤人的妇女面前,农民工的举止已被衬托成高尚的道德行为。

第二,做好事还被恶语所伤,实为反常。由于农民工被妇女称之为“小傻瓜”,旁人对道德行为的注意力,从暗自赞赏礼让者,立即转向了非但不道谢还恶语伤人的妇女身上。她成了整个事件的焦点人物。围绕这位妇女的道德素质,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这一事件。善美总是伴随丑恶而存在,只不过有时丑恶来的太突然、太出乎人们的预料。及时揭露反常社会现象,引导人们以小见大,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正是这一《社区新闻》的价值所在。

2、社会客观存在中的反常现象,并非只是些与时代主流相对立的消极因素,还包含着一些暂不被多数人理解、有争议、值得探讨研究的潜在的积极因素。此类积极因素往往“反常”在,它暂处于被少数人支持的地位,短期内还不能被多数人正确认识,极具正确引导的新闻价值。它的常见形态就是 —— 新闻事实的因果关系中,好的动机,却暂不能收到如意效果。

例如:国家提倡节能环保产品,尤其批准诸多企业生产或进口电动自行车,此举深得广大消费者拥护。可由于各地政府在交通管理上的种种困难、矛盾,用户手中的一大批电动自行车还暂不能申办牌照,社会反响较大。2005年,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些商家与消费者,甚至因此而状告基层政府。这种反常现象,揭示

4 了一个“好事该如何下大气力办好”的社会问题,因此极具讨论、研究、正确引导的新闻价值。暂不能全部解决的问题,并不等于解决不了,关键在于怎样给人以正确认识问题的理念,解决问题的信念。

又如:“超市”在做好事,却没有多少好评。对于此种“反常现象”,需要新闻媒体分析客观原由、引导受众正确认识。

“央视”新闻频道《社区新闻》栏目2006年3月初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一家大超市,允许收银员在无零钱可找的情况下,不收顾客一元以下的零钱。他们的口号是:“有零找零,无零让零”,并以此为风格。不过,这种以人为本,周到服务的企业现象,没被同行们理解,成为争议的问题,反常的很。

对此持“正常现象”观点,觉得无新闻价值的人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竞争形式多种多样,“有零找零,无零让零”不外乎一种让利销售的方式,不新鲜。对此持“反常现象”观点的人则认为:“有零找零,无零让零”的做法,表面上为消费者着想,却暴露出企业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度不严,极有可能使收银员队伍孳生经济问题。笔者以为,新闻媒体关注的价值点应在于 —— 好事只有在相应制度的保障下,才能办的更好。为消费者着想、为民办实事,是宗旨。可离开了规范管理中的科学运作程序,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其次,笔者以为有比较才有鉴别。新闻工作者只有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展开积极正确的分析对比,才有可能作出新闻价值

5 的评判。对此,我们必须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非常现象对比正常现象,量少、质高,新闻价值明显。这类事实本身具有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的素质,也倍受群众关注和重视。例如:为数不多,能够反映时代进步趋势,更代表社会未来主流的典型积极因素,它们本质上虽与绝大多数社会积极因素同类,却是“领军”角色。在分辨新闻价值的方式方法中,这些典型从同类事物中被区分开来,归属为“非常现象”,凸显具有宣传导向的新闻价值。

第二:一般情况下,与时代主流相对立的消极因素,无可辩驳的被人们视为“反常现象”,凸显被揭露、被批评,并告诫社会,启示防范的新闻价值。

1996年间,福建电视台播出的由笔者为主采制的专题报道《船该沉,人不该亡》,正是一部对反常现象进行述评的电视作品。它围绕渔民海上生产作业的事故隐患,尤其是人员伤亡事故,深刻揭示了“以人为本,发展农村经济”的大主题。作品揭露了船沉人亡恶性事件中,无动于衷的农村相关管理部门及其一些干部群众的错误言行,指出:福建省连江县部分干部群众,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观念与当地近海连年出现的废旧生产船舶沉没人员伤亡的恶性事件混为一谈,是一种典型的反常现象,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极不负责任的是非、原则问题。

政治路线确定后,人是第一因素。农村相关管理部门及其一些干部群众把一切服从于经济发展,做为人员伤亡事故的客观原

6 因,每每敷衍了事的做法,必须予以揭露,坚决制止。作品特别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这种反常现象的社会背景,坚持正面分析问题,寻找从根本上减少、杜绝海上渔业生产恶性事故的科学方法,特别强调 ——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首当其冲,从源头上严把购置船舶设备等生产工具的质量关。

第三:新闻价值判断所指的反常现象并不都属于被揭露、被批评的范畴。正如前面所述,对社会进步有着积极意义的个别新事物刚刚脱颖而出,还暂不被多数人所接受时,不可避免的受排斥、有争议,成为被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一种反常。对于这类表象反常,趋向正常的新闻事件,任何简单、轻率的宣传报道,都无法揭示其内涵的新闻价值,还可能引起误解,加剧社会矛盾。笔者认为:对这类有争议的新闻事件,新闻工作者在作出“反常现象”判断的同时,尤其应该遵循时代主流发展的规律,通过正面、深度的分析报道,揭示其新闻价值所在,引导人们客观、正确的认识目前的问题。

第四:同类事物的异常表现,它也具有新闻价值。 笔者以为:“正常”与“反常”相对而存在,两者关系的内涵中,除了正确与错误的对立外,还包括社会自然现象中的相同、异同这两个方面,其新闻价值就存在于异同中。

例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新闻事实的审美标准也逐步提高,传统概念上的美,被填充了时代意义的内涵。

比方说:无论过去、现在,社会都提倡“讲真话”的优良品

7 行,对此许多人习惯成自然,这是相同的一面;异同的是 —— 当今信息时代,讲不讲真话已不仅仅是个一般道德意义上的诚实与不诚实的问题,它更成为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平等交流的一种手段。

今天人们有个共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社会,公民除了法律赋予讲真话的各项义务外,在道德范畴内讲真话,有前提,看场合,论对象,不再是一概而论,因为经济贸易往来中,并不都是真言换真言。“信息均等”已成为社会人际交流中的一条重要道德原则。“信息均等原则”与传统意义上的“凡事讲真话原则”并不矛盾,它们毕竟都是人们经济活动中互信、互盈、互利的先决条件。但“信息均等原则”有个最最重要的前提,这就是“以真言换真言”,对比传统意义上的“凡事讲真话原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现象。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飞跃,正是异同所在,类似的社会现象,普遍具有新闻价值。

第五:为引导舆论,“第一需要”也是价值。

新闻媒体将曾经报道过的内容择机再行重播,虽已不具备时效性,但仍然具备服从政治需要的时机导向性新闻价值。

2006年3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知荣明耻]小栏目重播了这么一条消息:“2005年9月23日,东北某地,行进中的列车经过栾平站附近时,一乘客不慎将社会捐助孩子治病的两万元巨款,落失车外。当地铁路干警全体出动寻找,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让巨款失而复得。”此时社会的政治背景是:全国政协

8 十届四次全会刚闭幕,举国上下开始宣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知荣明耻”的八点要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以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铁路干警将人民群众利益置于第一位,竭尽全力排忧解难的事迹,尤其值得此时反复宣扬。

第六:新闻价值的判断,涉及道德范畴与法规范畴,既有着自身的变化规律,又是个不断实践中的问题。

新闻价值的判断,以社会道德伦理、社会意识形态的准则为依据,又随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变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并非一成不变。

例如:中共中央作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后,《公务员法》等近百部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各级政府、各级执法机关、各团体组织的一言一行,越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全国各族百姓更加坚定了以人为本的道德意识,社会风气大为好转。这种可喜变化,使新闻媒体判断党群、干群关系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

从“三贴近”这一社会现象的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新闻价

9 值的变化。歪风邪气盛行时期,“三贴近”现象属于并不多见的非常现象,有大树特树之新闻价值。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风气有了根本好转,“三贴近”已成为普遍、正常的社会现象。对此,人们原先的新闻价值判断,随之变化。原先的“非常”,转变为“正常”了。然而,新的正常现象还会脱颖而出新的非常现象,它使得媒体判断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更高、更严格了。

综上所述,司空见惯的事,也是人们并不需要怎样努力发现,就能接触到的现象,它并不稀罕,很正常。反之,少有的、少见的,要么出类拔萃,非常值得人们认识、仿效;要么一反常态,尤其值得人们辨认、识别,加以警惕,汲取教训,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司空见惯的事,正常;出类拔萃的事,非常;与时代主流对立的典型消极因素和暂不被多数人理解又受排斥的好事,反常。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清醒的认识到:新闻价值的判断有着自身的规律,但它以时代背景为基础,其判断标准随之而变,我们必须从实践的角度进行科学思考,遵循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切莫将正常视为非常,更不应该将正常看作反常,把反常当成正常。

第二篇:有关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一方论证其立场的精神归宿,是寄托本方立场意义的重要部分。因此,任何一场辩论,辩论双方都必须高度重视本方立场中价值判断的设计。一般目前主流的辩论打法,是将价值判断放在四辩总结陈词中进行阐述,但这并不意味着价值判断就和其他几位辩手关系不大。实际上,一方立场的价值判断,应当和逻辑底线、理论框架一样,深深的印在每一位辩论员的心中。

我们从93年复旦大学队三场酣畅淋漓的比赛中,就能够看到在辩论中树立崇高的价值判断的意义。我们可以看下面两段话:

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百多年前生活在哥尼斯堡的一位叫康德的老人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摘自《狮城舌战》初赛实录

第三,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的手段来扬善避恶。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在物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而人类的精神家园可谓是花果飘零。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警惕,人性本恶这个基本的命题。可喜的是,在东方的大地上,我们说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已经从一阳来复开始走向了新的春天。我们也相信,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欲望中合理地扼制并加以引导,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人类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摘自《狮城舌战》决赛实录

这样的陈词,并不是从逻辑上、理论上、事实上论证本方立场的合理性。实际上比赛经过前面众多的陈词和辩论交锋环节,进入到总结陈词阶段,双方的立论和攻防已经全面展开,已经没有必要再去“论证”什么。四辩的作用,更多的可以理解为是对辩题和本方立场的一种提升。在价值层面上,阐明本方立场的存在意义。例如在复旦大学和台湾大学的总结陈词中,每个层次的开始都是“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这样的措辞,并不是证明人性本恶这一立场的正确性,而是阐述人性本恶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这不是论证,而是阐发,是对立场的一种升华。

再来简单的说说树立价值判断的意义。瞿平老师曾经和我说到,现在的辩论赛有的时候像是在选美。辩论双方唇枪舌剑,争论的是互补的两个立场,两个观点。但实际上竞争的,是双方的逻辑思维反应能力、知识积累、心理素质、辩论队员气质及团队的配合。辩论员的素质我们后面会单独的来谈,这里主要说一说在辩论准备过程中,能够做好的一些价值判断的问题,或者说站在怎样的一个价值取向上,来看待和理解本方立场的问题。

在杨浦区法制宣传周高中生辩论赛的决赛前,得知抽签的结果是要求论证“电视选秀对文化传播利大于弊”。我们颇有些觉得这个立场不是很好处理。一方面是因为本身就对目前的电视选秀节目没什么好感,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怎样能使听众和评委能接受的问题。因为我们的评委是年龄相对较大的人,他们对目前选秀节目的评价可能也并不一定是非常正面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也并非一定不可为。我们在准备过程中设计的价值取向是:用积极的心态,用建设性的意见来帮助选秀节目健康成长。换句话说,我们的辩风需要体现的大气一些,宽容一些。

为了消解电视选秀对青少年确实存在的导向性问题,我们首先对这个辩题进行了性质上的解读:今天,我们在这里,主要并不是探讨电视选秀对青少年成长道路影响的社会问题,而是探讨电视选秀对文化传播利弊的学术问题。在一辩陈词的一开头,就把这个辩题的讨论范围框一下,不讨论对青少年的影响,因为这不是本辩题讨论的范围,这里讨论的是对文化传播的问题。这样的限定对方显然是不认同的。例如对方就有这样的话:

对方辩友一直在回避电视选秀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把它归结为一个学术问题,但是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学术问题必须建立社会的基础上。如果对方辩友只强调它是学术的话,但是,没有看到,文化传播其根本目的就是推动社会的进步,既然电视选秀与推动社会进步背道而驰,那么,怎么只能说它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不能说它是社会问题呢?显然电视选秀对文化传播是弊大。

也许是因为在自由辩论的过程中,我方又一次提到“学术问题”这个并不十分牢靠的概念,被对方抓住口实,以致抓住不放。但我实在认为,对方紧抓这点似乎有些舍本求末了。或许是因为辩题本身就存在偏向我方的情况,导致对方在逻辑上很难稳守反击,导致心理有一些不够稳定,也显得比较激动,辩风不够优雅。例如:

反方:谁告诉你们文化传播是分成三种情况,我刚才对文化的解释完全是来自《辞海》的,而且我明确阐述了不属于文化的一种,所以你们的论点完全是站不住脚的。

反方:我们并没有否认电视选秀没有创造任何的文化。只是说这个文化是非常差的。难道传播差的文化是对文化传播有利吗?

反方:我方已经解释过了,文化的定义是社会所创造出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何为财富?财富是指价值,而价值就又其大小。所以我认为电视选秀所传递的价值是非常低的,所以它传播的文化相对而言是弊大于利的。

反方:可是电视之所以为电视,电视就是公众媒体,我方一再强调它所传播的文化必须积极向上,必须健康,必须拥有很多的价值,必须是我们社会的主旋律。

反方:难道不可以吗?我们现在看到的电视选秀大多数是超女,型秀,绝对唱响以及好男儿等,它们所反映出来的黑幕充斥了整个娱乐新闻的头条版面。

反方:激起了谁改革?激起了谁改革?我们一再强调电视选秀对文化传播是弊大,所涉及的是电视,而电视作为社会主义的一种大众传媒,所肩负的责任便是传导积极向上的文化,如果电视传播了这种消极的文化,显然偏离了它作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对文化传播是有百弊而无一利。

通过上面的一些措辞,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辩风是不够儒雅的。这样的价值判断也是不够大气的。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1、绝对性的价值判断。这恐怕是一种不太受欢迎的价值判断。将事物的性质绝对化,非黑即白,非善即恶,非高即低。在高中阶段,这样的思维方式是比较常见,也比较正常的。但在辩论过程中,这样的价值取向会让人觉得不够成熟,也不够大气,缺乏宽容的精神和包容的气度。

2、强调文化的优劣性。这点可能从道理上可以得到一些认可,但如此武断的表述,颇有些不够恰当。我方在立论过程中,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一些思考,认为无论是从维护本方立场的角度,还是从听众接受的角度,都应该回避将文化分层的做法。我们说文化分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艺术成就可能也存在一些差别,但一来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并不是永远不变的,二来两者只是好与更好的区别,并不是差与好的区别,这样界定也是对文化的一种尊重:让我们抱着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那些参加选秀的人,和选秀所展示的文化。只有不带上有色眼睛,才是对别人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在第一届“远向”杯高中生辩论赛的决赛中,我们抽到了反方,要求论证“对个人来说,尊严比生命更重要”。在完成概念的界定、逻辑和理论框架之后,整体准备起来就比较顺利了。为了给学生鼓舞士气,我把一篇《亮剑》的读后感打印出来给他们传阅。因为《亮剑》中整体的氛围便是尊严重于生命。在最后的总结陈词中,我也把赵刚和冯楠的那番对话进行了整理,打了出来:

还记得在小说《亮剑》中赵刚和冯楠的那番对话么?当一个青年学生投身革命二十年,出生入死,百战沙场。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渊博的学者,多了一个杀戮无数的将军,他在追求什么?为了什么?他追求一种完善的、合理的、充满人性的社会制度,为了自由和尊严。而如果有一天,自由和尊严受到伤害,受到挑战,而又无力改变现状,将面临着一种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反抗或死亡,有时,死亡也是一种反抗。

在这次比赛中取得胜利,一方面在于我们对辩题比较深入的准备和分析,更重要的其实还在于对方交大附中派出的是四位新手,第一次上正式的辩论场,经验不足。在逻辑设计和价值判断上都没有做好设计。四辩总结陈词基本上是从网上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这样的准备难免不在赛场上出笑话。例如:

正方二辩:如果说失去了尊严就是行尸走肉的话,那么好,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说反方的一辩,现在将要实施宫刑,那么以你们立场,请告诉我们,你们是选择逞能去死还是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正方一辩:其次,假设对方一辩将要遭到宫刑,而他却选择放弃自己的尊严,而去轻生的话,那么今天我们有谁可以看到《史记》这部伟大巨著呢?

应该说,从辩风的角度看,即便是四位第一次参加正式辩论赛的新手,临场经验不足容易紧张,可以理解。但是以上连续几次要将我方唯一一位男生辩手施以宫刑,这样的表述确实是有失妥当。想举司马迁的例子,可以就用司马迁本人,这样的比喻反复出现,的确让人觉得可叹又可笑。 但回顾这场比赛,我们自己在准备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一些比较关键的关系和问题在准备的过程中没有理清楚,导致辩手到了场上不能很好的表述自己的思想。

首先就是司马迁这个例子。对方乱,我们跟着对方一起乱。司马迁接受宫刑而求生是为了什么?他放弃尊严了吗?怎样的行为是失去尊严?司马迁和勾践的事情实际上是可以类比的,但是由于没有讲清楚,这一块的攻防做的是不够让人满意的。

第二个问题是对对方所提到的“国家尊严”和“个人尊严”的解释,做的不是很好。这点也是在准备过程中的一个空白,事先没有把这方面的思路理清楚。其实对一个社会人来说,国家尊严和个人尊严是可以统一的。中国古代儒家要求个人怎么样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里,个人、家庭、国家(那时候的国家概念和现在的国家概念不一样)、天下是一体的。所以这个问题应当,却没有给予有力的回答。

第三个问题是对对方提出日本的问题,解释的不尽如人意。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的来说,价值判断是需要在准备的过程中加以认真考虑的内容,辩论队员需要用价值判断和逻辑底线来统领辩论的全过程。因此一个立意较高的价值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篇:政治价值判断题

29钱学森说: 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所创新。 死记硬背没有创新,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 判断:正确。(2分)

考试成绩要好,优秀学生更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转变学习方式,敢于质疑,从小发明.小制作做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4分)

30.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判断:正确。(2分)

我国人口众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利于认清我国的人口形势,制定正确的人口政策,所以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4分)

31.学校鼓励学生要多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晓菲不以为然,心想:创新是科学家的事,离青少年太远。

(错误) 理由:创新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它既可以是一种新发现,新想法,,新观点,也可以是一种新方法,新设计,新发明„创新不是科学家的专利,使我们每个人都该河能够做到的. 32. 当今世界,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

判断:(正确 )理由: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这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33.某化工厂虽然经济效益好,但对当地造成严重污染,便主动停产,进行技术改造

(正确)理由: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该厂的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要求. 34.中华文化是优秀的文化,我们应弘扬中华文化而拒绝一切外来文化:

(错误 )理由:我们要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充分汲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营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华,使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同时,必须充分汲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和民族精神的精华,使中华民族精神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35.实施可持续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判断:(正确 )理由: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6. 国家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

判断:(正确 )理由: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这一举措有利于减轻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37. 有的同学观看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标志这我国已经迈入世界科技发达国家行列。

判断:(错误 )理由:虽然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使我国航天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我国科技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因此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8. 某县政府为本县的10家高能耗企业颁奖,各获政府奖金18万元,并授予“明星企业”称号。该县评选“明星企业”的标准是:在没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前提下,主要看纳税金额。

判断:错误。理由:该县的做法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利于全面贯彻落实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39.当今世界日渐成为一个“地球村”,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因此,没有必要再大力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 判断:(错误 )理由: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现阶段,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40.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 救灾精神是中国人民战胜地震灾害的精神力量。 正确

理由: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

撑,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他在凝聚和动员中国人民战胜自然灾 害在发挥重大作用。

41.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判断:(错误)理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这一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2.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了不利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放缓对外开放的步伐。 判断:错误。 理由: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严峻的挑战。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43.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就迫切要求广大青少年努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判断:正确。理由: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决定着民族的未来。青少年要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培养创新思维,打牢知识基础,锻炼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44. 小明看到学校附近的一家工厂偷偷排放污水,便打电话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

判断:(正确)理由:保护环境,制止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不仅是国家机关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45. 某快餐店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老板认为这样方便卫生,吸引顾客。

判断:(错误 )理由: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导致浪费木材资源,破坏环境。 46. 当前世界并不太平,战争频繁发生,因此,战争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判断:(错误)理由: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47.小明说:“我将来不想出国,没必要关心国际大事”

判断(错误)理由:开放的中国要求我们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关注国际大事,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

48.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就能走向世界,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判断:(错误)理由:走向世界需要善于学习,还需要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具有平等和参与意识,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 49. 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同学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但一大学生志愿者说:“毕业后我要去西部建功立业,因为这里的孩子需要我,我在这里找到了自身价值,有一种成就感。我发现我的事业就在这里。”

判断:正确。理由:①这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体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②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社会需要确立成才目标。③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只有不断为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做出奉献,人生才更光彩,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

50.“假如去北京观看2008年奥运会比赛,我只为中国运动员鼓掌喝彩。”

判断:错误。理由:开放的中国要求人们树立国家观念和全球意识;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平等地对待其他国家的运动员,能树立当代中国公民的良好形象。

51.当前中考的气息正浓。小刚的妈妈看到小华的松散的学习状态,说:“这小子就缺乏压力,我以后要陪着他,也不让他做市马拉松志愿者。”

判断:错误。学习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但要适度,否则会影响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陪读是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但长期陪读不利于小刚培养学生自立精神。作为社会成员,国家的公民,都必须自觉地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不让小刚做志愿者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另一张卷子4)52. 商场里,一个小偷将手伸向了一个顾客的钱包,孟杰刚要说:“有小偷!”表哥一把拉着他走了,并说:“多管闲事”。 判断:错误。(2分)理由:日常生活中,有正义感的人应当鄙视以不正当的手段多得利益的行为和逃避规则的非正义行为。对实施非正义行为的人要进行积极的劝说和制止,必要时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表哥的行为是缺乏正义感的表现。

53. 2012年全国“两会”做了以下改变:会期缩短,议程精简,人民大会堂采取“阶梯式开关电灯”的省电法,代表们用的铅笔也由传统的木质铅笔改为纸质铅笔,甚至连提案、议案都通过网上传输。 判断:( 正确) 理由: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资源形势,这一举措有利于减轻我国的环境资源压力,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张卷子)53.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艰险的关键,靠的是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判断:

(错误)理由:我们要战胜困难和艰险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关键是经济实力的增强,靠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第四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公开课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价值判断的含义,如何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看待和分析社会、人生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价值判断与选择的能力;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牢固奉献意识,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 教学重点

人民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哲学对生活的影响。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市向同学们寻求帮助的,我的一个学生在家庭聚会中遇到了一个问题,家里面所有的人争论的不可开交,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今天我带着问题来寻找答案,大家请看,这是我们国家北京进行的一场高考改革当中的一部分,对英语进行改革,其中英语的分值由原来150分降到100分,语文的分值上升到180分,所以这位同学在家庭聚会中就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对于我国的进行的这场英语改革到底应该持什么态度,家里面的人吵得不可开交,首先我们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声音(叔叔)1.影响自己的合法赚钱,所以我反对。(姑姑)2.减轻学生负担,所以我支持。(妈妈)3.于弘扬传统文化,所以我支持。(爷爷)4.变相的剥夺了农民学习英语的机会,反对。我们的问题是同学们你认可哪一种?

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第一种他叔叔买英语辅导资料或者开英语补习班的、、、如果英语分值下降可能会带来对英语的重视程度的不同,这样会影响他的合法赚钱,所以他反对、、、那么我们从这个过程中,从四个人的观念中我们发现了什么?这里面的四个人有支持有反对的,这是什么?实际上他们都做了选择。在他们选择之前都做了判断。(英语改革影响自己的合法收入,可以减轻负担、、、)那么我们将这种判断称之为价值判断,将这种选择称之为价值选择。出示:

(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

事实判断: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属性、规律作出的判断。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二者关系:

我们已经了解了家庭聚会中四个成员的不同看法,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产生四种不同看法的原因。叔叔认为:1.影响了自己合法赚钱。姑姑认为:2.减轻了学生的负担。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同一件事,为什么一个说影响自己,一个说影响学生?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前后交流一下、、、好,他们站的立场不同,一个站在自己,一个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同样的一件事一个说影响自己一个说影响学生,他们的判断和选择一不一样?(不一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他们的立场不同,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不一样的。

同一件事,为什么说一个说赚钱,一个说负担、、、他们又是从哪方面看的呢?是不是同一个事,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个是从利益的角度,一个是从学生压力、负担的角度。但是,不管是这个还是这个,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是不一样的,那么我还想问,到底哪个是正确的?

有的同学会说都对,有没有说不对的,又会有的同学说都对又都不对,问题在哪里呢?这个不好说。因为我们前面哲学学习了矛盾,要求我们用一分为

二、用全面的观念看问题。 我们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不好解决,我们继续往后面走。

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也不同。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家里面虽然吵得不可开交,我们到外面去寻找答案,我们找到了卖红薯的大妈,大妈年纪大,经验足,见多识广,下面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活动,我们对英语改革这个问题调查了一下卖红薯的大妈,请你替大妈做个回答,大妈你对英语改革这个事情你怎么看?简单的交流一下。

哪个同学替大妈做个回答,(1)我是卖红薯的,这件事情跟我没什么关系,只要不影响我赚钱就可以了。(2)卖红薯大妈家的子女考学可能会影响。

我也考虑了一种想法,我回答你一个问题,你买几个红薯?

这是什么意思,大妈关心不关心英语改革,这和她卖红薯起码来讲没有太大的关系,也就是说英语改革跟她的需要没有什么关系,所以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会看到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地位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也不同。

上网去寻找答案:这一上网他更加郁闷了,70年代白卷英雄“张铁生”,他有句名言:“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语,不会ABC,照样干革命。 哎,大家注意下,张铁生所属的年代是70年代,70年代谁不学英语谁是英雄,现在,谁英语学的好谁是牛人,李阳疯狂英语、新东方、、、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一个什么问题呢?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间,人们对同一个事物他的看法也不一样,用我们的哲学术语改怎么说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时间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同。我们刚才说高考英语改革,北京的英语高考改革从150分降到100分跟我们是不是没什么关系啊,等他们降完看我们已经上大学去了,地点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同。那么我们想一想在不同的条件下,人们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是可以不同的。那么我们总结一下,1.角度不同。2.立场不同。3.地位、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也不同。我们把这叫做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4.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条件下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会不同。(社会历史性)。那么你说哪个对啊?都对,为什么都对啊。我们是不是应该找一个标准啊。谁能帮我们找一个标准,然后碰到价值判断价值选择,遇见什么问题我们拿这个标准一衡量就哦了,如果符合的就是对的,不符合的就是错的,无论这个世界多么纷繁复杂,只要我们找到其中的规律,其中的标准,以后任你东西南北混,我都胜似闲庭信步。那么到底找哪个标准呢?我给打击推荐几个。这是按照刚才家庭的家庭观点来推荐的。

回归生活寻找标准:标准1.挣钱多少。标准2.生活的轻松。标准3.弘扬传统文化。标准4.公平。首先我们来看挣钱多少能不能成为我们判断的标准。为什么呢?我们不能用挣钱的多少来判断,也不能用生活的轻松来判断。学习多辛苦,工作多辛苦,睡觉多轻松啊,那么是不是天天睡觉就是对的啊,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公平我们都能找到,他们可能在某一领域可以评价一些但不能评价所有。

那么我们看一下我们身边的例子吧。(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

从前边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心里面都想着别人,心里面都有人民,由此我们可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下面我们继续回归生活,寻找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标准,我们要做一个活动,希望有人能成为活动的志愿者,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你看见这家飞机了吧?你想不想翱翔天空,现在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现在是这架飞机的驾驶员了,这是一个好消息,然后我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当你在飞翔的时候,飞机的发动机出现了问题,这时的你会怎么做?

跳伞。

人安全着陆。你在驾驶飞机,飞机出现了问题,你还有16秒的时间,你要进行选择,如果下面什么都没有,你跳伞是最佳的选择。纵然飞机无法挽救,而飞行员的姓名却保住了。但是,当我们看到下面有村庄,有居民,然后我在告诉你一个很不幸的消息,你的飞机上有炸弹和800升航空煤油,你现在知道所有的条件,请问你怎么做?(学生回答)、、、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将损失降到最小。总共有16秒,你考虑过自己的安危吗? (我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这里边和前两个有一点点的不同,飞行员没有跳伞,在也找不到飞行员的身影。那么我们能不能感受到在这个场景中,我们的飞行员所遇到的种种的选择问题。在第一种情况下,飞机坠落最本能的选择跳伞。当发现下面有村庄,有居民而飞机里面与炸弹携带航空煤油的时候,可能对下面的居民造成严重的损失和伤亡。而我们的英雄都选择了凭借自己的技术尽量可能的自己的战机远离居民区。即使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这是在我们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军机撞鸟失控飞行员委躲避村庄放弃跳伞。我之所以选择这么悠久的,有这么长时间的例子,我只是觉得英雄不应该被人民忘记,英雄的壮举应该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但是英雄在短短的生死16秒中所表现出来的选择与判断和他的所有行为都向我们证明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应该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当他们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人民、集体的利益。实际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仅要考虑国家、集体的利益,还要考虑别人的正当利益。比如说广场舞,一群大爷大妈一天到晚的跳广场舞,周围的人不堪其耳,我们在判断跳舞有利于健身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还要考虑到别人的正当利益,我们最后总结一下:我们要自觉的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我们找到了标准,从此以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拿这个标准套就可以了。所以我认为只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我选择的目标就能很好的实现。(对吗?)实际我也觉得有问题,如果我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我选择的目标就能很好的实现。你知道我会怎么做吗?我首先就实现这个机器,千年人民的梦,我制作个永动机,让大家的生活更轻松,来一句广告语,永动机让生活更轻松,XXX倾情奉献。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不能)。这样的例子很多,让习大大带领大家向全体人民承诺,共产主义明天就实现,什么房子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那都不是事,共产主义社会一到,全部都搞定。行不?(不行)。为什么?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能不能理解在做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时候,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然后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时候就应该是正确的了吧。所以我们要找的标准。

1.要自觉的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掌握完标准之后该实践了。找到了标准,我们回到英语改革中,当你明白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后,请你为材料中的叔叔续写一段表态发言。(同学发言)他说了一种现象,为什么要进行英语改革,早些年我们国家是全民英语,那么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汉语,也许在时间点上不需要所有的人学英语,人不能只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着,不能说这个东西影响我赚钱了我就反对,我们应该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

我们这节课学到这里也接近尾声了,我想也帮助我的学生解决了他的问题,那么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选择,有的时候我们会迷茫徘徊,甚至痛苦中煎熬,但是我们只要坚持今天学习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我们一定会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正确之路。

面对生活我承诺

我承诺,在人生的任何时候,在选择面前,我都要自觉地遵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我承诺,当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的时,要自觉的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感谢你的参与,愿你在三岔路口找准方向,走对路。

第五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教学设计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课程目标: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地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自身的终身发展奠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

2.内容目标:

① 4.11中“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作用”。

② 4.12中“剖析生活实例,表明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人们的价值判断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4.13中“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等正确的价值观。”

2. 课标教学建议:

举例说明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选择不同历史时期的名人所代表的一个或几个重要的价值标准,讨论价值标准的时代因素;讨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的不同方案,确定应遵循的价值准则;自述生活中的价值冲突,或价值判断的两难问题,如竞争与友情,关爱与惩罚,勤俭与享受,传统与时尚等,探讨解决冲突的策略和方法;以模范人物为例,从价值选择的意义上,评估个人能力的发挥与集体合作之间的联系。

【设计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把学生看作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本教学设计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带动教学内容的讲授。较多的学生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够充分思维、积极合作、加强交流,学会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整节课的设计都贯穿着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生活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准备了一定知识的基础。

从能力看,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从情绪、情感角度看,高二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加之社会很多的价值诱因导致他们选择与判断的迷茫,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价值判断的含义,掌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在阶级社会种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阶级性。

2.能力目标:联系实际,培养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能力、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奉献意识,热爱人民的情感,在价值冲突中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难点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法

学法指导:

发现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环节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提供案例:海边有一个村子的村民都信奉海神,海神庙就位于村后的一座高山上。某日清晨,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突然发现远处一场巨大的海啸就要来临。樵夫知道这海啸来临必定毁灭整个村子。但山高路远,跑回村子报警已经来不及了。怎样才能避免一场浩劫呢?他犹豫了一下,决定将那座海神庙烧毁。熊熊烈火冲天而起,果然村子里所有男女老幼都争先恐后去救火。当村民们爬上山顶的时候,海啸降临,巨浪瞬间将整个村子一卷而去。全村人得救了,但当他们看到海神庙的废墟时,愤怒地要求将那樵夫处死,那樵夫欣慰而又负罪地看了看村民们,然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2.出示探究题:你怎样评价樵夫的行为?

3.评价学生的观点并导入新课:中国古人有这样一句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取鱼还是取熊掌者?这就要看面临两难选择的人的价值取向了。在义与利、个人和集体的孰轻孰重的选择中,樵夫舍生取义,顾全大局的行为选择令我们钦佩,他的行为是一种正确的行为选择。在活当中我们也常会会遇见很多这样的困惑,比如期末考就要到了,你最要好的朋友求你在考试中能对他伸出友谊之手,面对学校纪律和对友谊你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帮助同学们学会在正确价值判断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4.出示课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 审读并理解案例,提取有效信息。

2.思考樵夫的行为选择,并进行简单评价。

通过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设疑导思,启发学生认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往往通过个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体现出来,自然引入本节主题。

通过案例,激发兴趣和学习动机。为新课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学流程

探究活动一:友谊是什么

1.出示问题:

①请说说友谊是什么。

②友谊对你人生有什么作用?

③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为什么?

2.在学生思考基础上归纳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基本内涵,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源于社会实践。

3. 出示检测和巩固题,帮助学生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

①山上的花都开了,山上的花开的好漂亮呀!

②下雨了,下雨有利于禾苗的生长。

其中事实判断是

,价值判断是

1.依据教师提供的探究方向,思考:友谊是什么?友谊对自己的人生有何意义?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择友的标准及其原因。

2.思考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区别,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发表见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对这一概念的正确认识,理解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产生和实质。

通过“友谊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与什么样的朋友交往”这一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切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内涵,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产生和实质。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基本观点归纳

1.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别: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叫事实判断;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称为价值判断。

2.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所以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前提,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延伸和结果。

3.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产生和实质: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其实质是社会识。

设计意图

探究活动二:当代学生的择业观

1.教师展示情景资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就人口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使得大学生的求职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说80年代大学生择业时注重社会价值的话, 追求“三高六点”式职业(“三高”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六点”即名声好一点、牌子响一点、效益高一点、工作轻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到了现在,大学生择业更注重经济价值,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社会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2.引导学生探究:

①结合就业形势,说明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的原因是什么?

②从上述原因中可以得出什么哲学道理?

③事实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 归纳整合学生观点,帮助学生建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首先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实质是社会意识,必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当前的就业形势的变化决定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必然发生变化,这就启示我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

1.感悟背景材料,获取、整合有效信息。

2.依据教师提供的探究向,与同学合作探究。

3.推荐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4.自主建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首先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完整认识

以“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这一热点话题为背景,让学生在探究这一问题成因及对策中理解并自觉树立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必须立足现实,顺应历史潮流,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基本观点归纳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探究活动三:国王与弥子暇的故事

1.教师出示案例:卫国有一道法律: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双脚。那时,弥子瑕很受国王宠爱。一天深夜,乡下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跑到宫里,偷来了国王的马车,星夜赶回乡下去了。国王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为了母亲,忘记了自己会受到砍脚的刑罚。”又一次,弥子瑕倍着国王在果园游玩,弥子瑕吃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着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国王面前,请他品尝。国王笑着说:“弥子瑕是真正的爱我啊!只想到让我尝尝甜头,忘记了剩桃上还沾着他的口水。”过了几年,弥子瑕渐渐失去了国王的宠爱,得罪了国王,国王说:“当初你偷驾我的马车,狂妄之极;又让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该当何罪?”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为什么面对同样的人和事国王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2)从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角度看说明了什么问题?

3.归纳整合学生观点。

1.审读案例。

2.自主探究案例包含的哲学道理。

3.发表见解。

通过充满哲思的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社会历性,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帮助其树立个人价值判断和选择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不可因循守旧。

基本观点归纳

从客观上讲: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其价值判断和选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

2. 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环节

三、

统一分歧: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探究活动四: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为何不同?

1.课件展示: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2.提出、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①在这首诗中,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

②为什么农民和地主的价值选择不同?它体现了什么特征?

3. 归纳深化学生观点: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1.理解诗歌的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思考面对下雨,为什么地主和农民的感受不同。

通过中唐诗人李约的诗《观祈雨》,帮助学生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阶级性,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探究活动五: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1.展示案例:2009年10月24日下午2时左右,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两个小男孩在江边耍,不幸落水,正在江边野炊长江大学的十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搭救,两名少年获救。但是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两个小孩落水的时候,就有两艘渔船在旁边,只要轻轻撑一下船槔,就可以把他们救起,但是那几个渔民却无动于衷,渔民说:只救死人不救活人,因为救活人一分钱也没有。

2. 提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①谈谈你对上述不同选择的认识,分析他们各自选择的得失。

②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3.在学生探究基础上,统一观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角度不同,所站立场不同,面对同一问题就会产生不同乃至相互冲突的价值判断,做出不同乃至相互冲突的价值选择。此时大家都必须撇开一己的利益,找出最高的共同的利益作为判断事物是否有积极意义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最高标准。即:人类的根本利益。

1.重温时政热点,与同学合作探究面对落水少年两类不同人的为什么作出不同的行为选择?再思考自己会怎样去做?

2.发表见解。

3.建构关于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因人而异的完整知识。

通过长江大学学生勇救落水少年这一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的热点事件,帮助学生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启发学生思考面对价值冲突要明确标准,明辨是非,进一步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探究活动六:关于交通方案的两难选择

1.教师出案例:城乡一体化为某市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车、路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人们出行难、上班难。为缓解交通压力,市政府提出了三套方案:一套是大规模拓宽道路,但是沿路居民很多,需大量拆迁,成本大,而且许多居民不愿搬迁;二是建地下铁路,但某市一泉水闻名天下,这样必然会毁坏泉脉,破坏城市特色;三是架高架桥,特点是拆迁规模小,又不损害泉脉。

2.引导学生选择对比:

①面对各具特点交通方案,你选择哪一个?标准是什么?

②如果有你来设计,你的设计标准是什么?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3.归纳总结: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1.获取信息,理解缓解交通压力的三套方案的内容及各自的利与弊。

2.对比三套方案并从中选择,思考自己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3.思考如果由自己设计方案,自己会依据什么标准设计,会考虑哪些因素。

对各具特色的交通方案的选择过程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过程。通过设计具体情景,让学生模拟,帮助学生认识简直判断和选择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群众观点。

基本观点归纳

从主观上讲: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站立场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2.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1)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的各项工作应当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2)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环节 四:

师生互动, 结束新课

1. 启发学生:今天我们共同讨论的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本质上讲,属于社会意识。你能否概括怎样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 归纳小结: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客观上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主观上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青年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振兴祖国做出贡献。

1.回顾新课,自主建构本节内容。

2.完善体系,明确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客观和主观标准。

通过师生互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建构本节内容的完整认识。

【板书设计】

1.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4、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5.人民利益是最高评价标准

【教学反思】

本课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载体有效地引导学生来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实际意义。教学效果较好,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们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教学内容,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分析问题,避免了很容易出现的空洞说教。但是教师需要依据所带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资源进行取舍。

上一篇:我的家族史近代史下一篇:我的业务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