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论文范文

2022-05-15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管理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企业快速、稳步、健康的发展和运营,需要以企业良好的管理方式来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更加体现出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对企业管理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越来越深入,管理经济学的应用程度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

第一篇:管理经济学论文范文

管理经济学视角下的企业成本管理

【摘 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就是获取高额利润,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也使得成本管理日益重要,但目前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弊端,成本管理的方法还相对比较落后。本文以管理经济学的视角对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帮助企业解决其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建立战略成本管理制度,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使企业自身得到发展。

【关键词】管理经济;成本;成本管理

一、企业成本与成本管理

企业成本就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其实质是以货币表现的,为生产产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和活劳动的转移价值之和。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指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通过预测、决策、核算、分析、控制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以使其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的企业成本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1)成本管理范畴过窄,只注重对产品的制造成本进行管理,忽视对企业整体经营成本的管理;(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3)成本管理方法陈旧,目标成本法实施的效果仍停留在初始阶段,目标成本管理的进一步改进和推广任重道远;(4)成本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高,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对成本的管理手段。(5)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确立失误,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成本意识淡漠。

三、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进行成本管理的变革,变传统的被动式成本核算管理为主动的战略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1)成本管理范围应由生产领域向企业整体价值链扩展。通过将成本管理范围外延供应商层面和顾客层面进行价值链分析,可以有助于企业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提高供应商供货的及时性,为企业实现零存货和及时有效的进行生产(JIT)提供担保,同时不定期的进行顾客调查,以发掘市场的潜在需求和顾客对企业产品的满意程度,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的。(2)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3)现有成本管理方法的改进及先进管理方法的引入。标准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其在成本差异分析上的优点是其他成本核算方法无法比拟的,同时用标准成本法进行业绩评估和成本定价仍有一定效果的。只是企业必须根据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精心设计标准成本制度。这方面,我们有必要借鉴西方企业“学习曲线”应用的实务经验,来提高我们制定标准的质量和水平,真正发挥标准成本制度的积极作用。

四、结语

市场经济下,企业只有采取措施是利润最大化,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良好的现代企业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而良好的成本管理制度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获取高额利润的前提条件。只有持续地改进自己成本管理工作,以先进的成本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成本管理工作,建立战略成本制度,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优势,获取高额收益。

参 考 文 献

[1]杨继良.国外作业成本法推行情况的调查综述[J].会计研究.2005(7):81~85

[2]姚维玲.作业成本模式与成本企画的共性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7(12):30~31

[3]田冠军.网络经济下的成本范畴拓展和成本管理创新[J].财会月刊(理论).2007(1):80~81

[4]孟凡生.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与美国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比较[J].学习与探索.2005(5):166~168

[5]Robert S.Kaplan,Robin Cooper.成本与效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邓亦文.产品的开发成本分析方法——基于战略性作业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7(8):83~88

[7]任平.基于战略环境企业成本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1)

[8]沈海祥.成本管理理论新进展及其在流通领域的应用[J].商业时代.2007(33):20~22

[9]李荐名.我国制造业成本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J].机械工程学报.2005(7):11~18

作者:王砺 曹学飞 王明欣

第二篇:企业管理中管理经济学的应用

[摘 要] 企业快速、稳步、健康的发展和运营,需要以企业良好的管理方式来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更加体现出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对企业管理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越来越深入,管理经济学的应用程度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使用管理经济学的实践理论,国有企业及非国有企业的管理层都能够将企业的发展境况与社会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对比,从而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的更好的策略,保证企业发展不与社会发展脱轨。笔者从企业运营发展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济学管理 国有企业 管理应用 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路径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发展进步,必须要借鉴现代企业的相关科学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管理经济学对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将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结合起来,从而解决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过程中与市场的关系协调问题,也为国有企业提供改革发展以及运营的技术性策略,使企业的决策行为和管理行为更加适应市场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运营管理,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谨慎细心地分析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求发展改革的突破口,根据实际的状况运用管理经济学理论,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和高质量发展。

一、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管理存在的缺陷

企业管理的好坏与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可是,在当前的企业发展局势之下,特别是国有企业管理者代理人身份制度不完备的情况下,管理者的经营思想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比较大,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受管理者知识结构、经历阅历等方面的因素约束,企业管理方面必然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笔者针对企业管理中出现的以下问题进行剖析。第一,决策的失误。在市场的形势千变万化的情况下,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把握住市场的发展脉搏和社会发展中的需求,从而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做出正确的决策,引导企业的正常健康发展。可是,在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运营发展,管理者既没有了解市场状况,也没有很好地分析企业的技术基础和产品基础,从而导致企业决策与市场情况脱轨,出现了决策失误的问题。第二,不健全的管理模式。各种企业都是一个管理的团体,多数国有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没有结合自身团体的特点和优缺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更有甚者,某些管理层的管理者只顾自身的既得利益,全然不顾公司企业的集体利益,无视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忽略管理部門的管理职能,严重影响着公司的正常运营流程,致使公司经营管理出现问题。不仅影响了相关员工的工作情绪,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效率,还使公司遭受巨大的损失。第三,高级管理层的不团结。现代企业的发展,往往会形成管理层团队,而不是由一人进行企业管理,公司企业的职权往往是分开的。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团队的职权下放与分权没有进行合理的分配,就会使高层管理团队出现不和谐因素,对于公司的运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1]。

(二)管理经济学理论的运用

管理经济学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概念,对于解决企业管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从经济管理学理论应用中出现的以下问题进行剖析。首先,生产的对象。管理经济学的核心要素就是要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得到最大化的收益。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产生的效益少等缺点。因此,管理经济学的相关应用就是使成本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压缩成本,降低费用,且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来增加收入,从而获取相关利益的最优化。其次,生产的方法。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企业生产所要使用的生产方法、生产结构和生产技术都有着各种差异。可是,不一样的生产方法所产生的效率是不同的,企业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要及时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变革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企业的发展以及生产要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进行符合实际的变革。科学合理地选择生产方式是管理经济学应用中发现的企业问题。最后,生产的计划。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发展趋势是瞬息万变的,企业的发展运营要以市场的变化为导向,及时地调整生产计划。既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消费需要,也要保障企业的生产不出现生产过剩或者产能不足的情况。从以上问题可知,管理经济学对企业面临的三个经济问题的解决,能够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经验[2]。

二、管理经济学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措施

(一)把握市场的需求规律,坚持产品赢得市场份额

在企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营过程中,企业生产要把握好市场的产品需求,不断分析市场的规律。企业与市场的协调度高,才能够使企业的发展以及生产稳步进行。国有企业更是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市场类别,以市场的发展为改革的突破口,追求实际的生产与市场的需求相符合。要深刻地了解把握市场的发展规律,生产优质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来进行市场份额占领,从而得到相应的企业市场效益。管理经济学的概念中,压缩成本获取最大化利益的理念要融入企业管理中来,才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准。企业的生产,要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地压缩成本为基础理念。某些国有企业对于产品的成本压缩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造成了公司的利益损失严重。非国有企业和某些国有企业可以把市场的产品需求量作为产品价格的定价依据之一,需求量大时,提升相应价格,反之,降低相应价格。企业的生产销售过程中,要及时地跟进销售情况,分析销售的数据作出反馈。寻找产品的市场需求规律,及时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和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调整。管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正确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就可以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路径便有了新的思路[3]。

(二)运用管理经济学理论科学分析成本问题,压缩成本的比重

现代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向有效益方向、生产管理方向、成本管理方向。低成本的生产、高效益的回收是管理经济学的基础理念。企业要运用管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自身的产品成本分析。不断压缩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扩充企业的产品规模,为产品提供竞争优势,使企业收益递增的趋势形成,不断增加企业的发展效益,把握市场的发展规律,利用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促使企业健康稳步发展。国有企业要进行产品的成本分析,把压缩成本与产品的合理定价相结合,关注市场的发展趋势,改革生产方式,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要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突出产品的特色,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管理者要将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概念与管理方式结合起来

企业的发展是好是坏?是否在稳步地前进?是否与市场的发展趋势相结合?国有企业的相关改革是否符合时代要求?这些问题都与企业的管理者有着重要且非常直接的关联,因为管理者的管理决策方式是企业运营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根深蒂固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又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会使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的管理缺乏科学管理思想和理性思维,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使管理者出现对市场盲目分析判断的问题,导致不了解自身发展的状况,从而使非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发展遭受巨大的阻碍,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出现管理层职能缺失、制度不全、工艺落后、严重的利润亏损等情况,影响企业的发展。国有与非国有的企业的管理者都应该将管理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理论运用到企业的发展改革中来,树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思维和经济学企业思维,对事关企业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进行决策时要理性地加以判断。在管理经济学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国有企业更要结合市场的经济发展规律,思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将管理经济学相关理论的运用与企业改革的势头相结合,改组企业,改善管理制度和运营方式,提升企业的效能和产品的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4]。

三、结语

综上而言,企业管理无论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还是对非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都是比较关键且重要的一步。管理经济学原理对于成本和效益的分析,以及强调社会市场的发展规律,都可以为当今形势之下的企业发展改革提供思路和突破口。现代化的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可对管理经济学的内容进行取舍利用,从而不断地突破企业发展管理的瓶颈。

参考文献:

[1]高強.企业管理中管理经济学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 2016(4):122- 123.

[2]敖玲玲.管理经济学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机会成本与选择[J].民营科技, 2017(1):217- 217.

[3]赵延辉,李辉.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4(03):130.

[4]秦秀兰.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5):40.

作者:高岗耀

第三篇:管理经济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探究

[摘 要] 在管理经济学视角下,人力资源素质和质量是企业发展重要的资本。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效果,动态解决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员工的活力就是企业的活力,员工队伍的创新能力决定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国有企业为例,长久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整体效率低下,创造效益的能力不强。这种情况在近几年有所改善,但改革之路依旧道阻且长。文章从管理经济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和重要性出发,对当前国有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性建议,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 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国企管理创新

[DOI] 10.13939/j.cnki.zgsc.2021.23.106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是重要的一项。国家从国有企业工资总额、人才市场化评聘、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给予国有企业更大的自由度,引导其追求良性效益,重视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企业第一要务,改变过去缺少活力、管理僵化等问题。但国有企业不少人力资源管理难点弱点是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现有员工本身素质和能力的不足难以短时间改变,这就给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造成一定障碍,如何有效革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升企业整体竞争能力成为国有企业管理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1 管理经济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支系,它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系统性的工具方法,帮助企业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有效实现经营目标。一个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在战略决策的高度来对待,需要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使之符合企业愿景。

运用管理经济学理论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根本上是承认了人力资源质量与企业发展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两者互相促进,帮助企业经营状态实现螺旋式上升。在这种前提下,企业在人力资源方向进行有效投入,就不能单纯将之视为一种成本支出,而应作为一种投资手段。能够吸引人才、内部培养人才、以利好政策保留人才,成为企业基业常青的必备要素。

2 当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问题

2.1 存在冗员渎职等问题,人岗不匹配

长久以来,国有企业一直存在岗位职责不清、人岗不匹配的问题。不少企业本身未根据发展状况优化岗位设置,导致内部人员配置落后于企业发展需求,由于国有企业招聘任用办法的独特性,员工工作状态比较稳定,内部淘汰机制普遍没有建立起來,所以即使一些员工本身并未承担足量的工作任务,甚至是一岗工作量分为几人承担,也不会轻易被淘汰出局,这就造成了冗员、渎职等问题。长此以往,员工岗位职责不清,履职意识下降,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工作效率。

2.2 绩效考核方法不科学,执行不到位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是关键环节,缺少有效的绩效考核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能者多劳多得”成为一纸空谈。在国有企业中,由于岗位职责划分不清,企业内部存在一些人浮于事的情况,造成一定的考核阻力,即使有考核也是形式大过内容。加上不少国有企业本身并不以效益为重,企业盈亏由国家“埋单”,使得企业缺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未产生激励人才发挥价值的现实需求。另外,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形成局限,无法将绩效考核结果有效落地,优秀员工在晋升速度和薪酬绩效奖金额度上与普通员工拉不开差距,最终导致“吃大锅饭”的效果。

2.3 职业晋升通道不畅通,积极性低下

对于现代人来说,工作不只是获得收入的工具,更是实现个人职业价值的平台。实现职业进步,在职级薪级上有稳步增长,是员工的普遍心愿。但在国有企业中,职位晋升体系呈金字塔型,管理层和高层领导的人选较少,又时常由外部排入或集团公司内部平行调动,企业内部培养的员工很难有正常晋升的机会,因此,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希望,长此以往工作积极性变得十分低下。

3 管理经济学视角下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3.1 激活人力资源价值,提升企业运营能力

在管理经济学视角下,人力资源的价值被看重,拥有优秀人才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当前国有企业存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一些企业缺少发展活力,未激活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价值。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关注效益,在招聘、薪酬定制、绩效考核等方面更加市场化,甚至能做到向民营企业看齐。这显示出国有企业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也间接说明了优化人资板块的重要性。要想提升企业整体运营能力,就必须借由优秀的人力资源队伍,为国有企业带来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2 提升员工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国家一直提倡国有企业员工要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即不同绩效表现的员工应该得到有差别的待遇,优秀员工应该享有更多的升职机会和激励奖金,按照其市场化价值进行定岗定薪。国有企业需要改变“吃大锅饭”的状态,把不同表现水平的员工区分开来,管理者要真正了解企业中哪部分人力资源是重点“投资对象”,以公平合理、有市场竞争力的待遇来提升这部分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之成为推进企业增速发展的主力军。

3.3 梳理工作流程问题,优化企业整体效率

任何一个工作单元,最终都要拆解到个人,所以每一名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对于整体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年国家不断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引导国有企业适应市场化经济和全球化趋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掌握更有效的竞争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从根本上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说明人员配置、效率效益等方面的问题,直面影响企业发展的短板,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4 管理经济学视角下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

4.1 人力资源战略意识缺乏,思维固化

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普遍缺乏战略管控意识,发展视角聚焦当下而非未来,没有真正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摆在核心位置。在管理经济学视角下,企业要想实现最优目标,首要梳理自身对于资本资源的需求,选择最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配置方法组建企业力量。按照这个思路,企业应该在战略层面提升人力资源重要性,把优化人力资源队伍作为促进企业持续成长的必备要素,而当前不少国有企业管理者思维固化,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思路,导致人力资源管理被作为企业运营的基础性职能业务,使人才队伍匮乏、质量不强成为企业发展的短板。

4.2 内部改革阻力普遍较大,难以落实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根本上是要拉开员工之间的差距,让多劳者多得,让不合格的员工淘汰出局。习惯了平均主义的国有企业员工在面对这种改变时,难免心理上产生负面抵触情绪,从而无法自愿自觉接受企业绩效考核的监督。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改革是一个“揭盖子”的过程,过去掩藏在表层之下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这会触及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形成一股改革阻力,影响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的切实落地和执行效果。

4.3 机制和体制灵活性欠佳,适配性差

由于国有体制本身缺少灵活性,相较于市场环境中其他企业更注重合规,通常审批决策流程过长,人员配置和晋升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无法完全按照企业发展和岗位内容本身的需要来“人岗匹配”。在职业晋升方面,不少企业开放了管理和技术双通道,但对于如何评聘技术人才,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待遇来留住人才,企业往往缺少管理专业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管理优化效果的落地,即使制度优化得十分科学,没有与之适配的机制体制,也难以产生实际效果。

5 管理经济学视角下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5.1 强化科学管理意识,更新旧有思维

国有企业要想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就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要把人力资源管理当成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应排除一切阻碍改革优化的障碍,让人才在企业中得到尊重,在企业实现职业进步和能力提升。

5.2 立足企业发展需要,切实解决问题

国有企业所处行业各异,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性,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和行业的特点,明确企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投入成本,避免在改革优化中产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比如,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外包核心业务来节省经济成本,无形之中丧失了组建自有核心人才队伍的机会,这不利于企业文化的贯彻落实,长此以往造成企业发展困局。在改革优化中,管理者必须立足企业实际,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思维,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目标,来制定优化策略。

5.3 培养专业人资员工,落实利好政策

在传统的管理观念中,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是国有企业的核心业务,也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为落实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改革利好政策,企业内部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增强其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有效将改革优化效果推进到基层。

5.4 人才梯队建设

完善企业内部员工晋升与人才培養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梯队分类及管理、内部兼职计划、人才调配、考核及奖惩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促进员工提升能力素质,实现职业发展目标,避免集团人才断层,达到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目的。

人才梯队建设将坚持“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根据管理需要,将人才梯队分为技术人才梯队和管理人才梯队。进入梯队前需要通过评估和选拔,并进行培养与发展,每年进行一次选拔,滚动发展。

5.5 搭建企业职级体系

建立健全企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集团内部人力资源,实现员工职业发展与集团战略发展人才需求之间的平衡,构建集团持续发展的核心人才优势。

6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改革势在必行,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企业内部工作效率和效益,对于国有企业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人力资源模块的优化将重点放在更新管理意识、改变平均主义、鼓励能者多劳多得等方面,这将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质量,为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敏.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评《人力资源管理(第2版)》[J].征信,2020,38(9):94.

[2]伏晓琳.管理经济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5):71-72.

[3]覃孟达.人事管理经济学视角下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20(9):69-71.

[4]崔桂芳.管理经济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中外企业家,2020(7):112.

作者:任妍锟

上一篇:自然地理学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学生科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