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论文范文

2022-05-15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经济管理类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高素质教学团队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保证与前提。在分析通识课程群、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群、学科专业方向课程群和实践与创新环节课程群平台建设基础上,从制度建设、课程群建设、成员的选择与培养和绩效评价导向四个方面提出了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思路。

第一篇:经济管理类论文范文

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

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下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课堂教学实用性。针对国内管理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传统管理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如何灵活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一、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社会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使得高校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也成为当前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

首先,我国在实践教学方面体系尚不完善,高校实践实验课程尚属于新事物,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完善的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理论知识与实验教育之间缺乏有机结合,实验教学多是理论教学的衍生品,缺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补性。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布局尚不完整,实验教学、实际操作等环节之间缺乏统筹规划。

其次,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也较为单一和滞后。例如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高数,教材大多是十几年前的内容,并且与中学数学出现知识脱节的现象。而且经济管理专业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知识的教授时落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伴随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管理知识在不断更新换代,但是课堂教学内容往往滞后,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不能适用与当下职场,给后期的实习等实践学习带来阻碍。

第三,在教学模式上,国内的高校教育普遍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普遍较为单一,过于依赖教师“口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授方式很难提起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加之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庞杂,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由于国内实践教学的滞后和不专业性,理论与实际脱节使学生质疑理论知识的实用性,降低了学生对学科的认同感。

二、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目前,我国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没有实践经验,这些教师虽然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实验教学和实践指导中经验不足,在教学中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实验课也也仅仅是采用演示、参观等方法,对于应该重点运用的沙盘推演、计算机仿真等先进的、灵活的教育方法不能做到及时应用。面对目前就业难的现状,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线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探索一条适合当前环境的教育模式,提高课程质量。

而在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中,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实践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查漏补缺,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高校而言,实践教学的改革能够优化经济管理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实验教学的加入也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铺设一条教与学、学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路径。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首先,高校在培养学生规划发面应确立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改革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又系统的工程,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管理体制等多因素的统一变革。

第二,从教学内容上来说,首先应该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当前经济管理专业的教材相对老旧,与当前社会发展情况脱节,教学内容大多以西方理论与实践为核心,与我国现实发展不相适应二,因此,要在教材中增加那些对现代管理问题有提炼、有升华的管理思想。其次,要加强教材中理论与实践的关联性。想要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必须从原有框架中解放出来,教师要帶领学生研究企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如何从管理者的角度解决问题,把知识从抽象演绎到具体,再从具体升华到抽象。

第三,从教学方法上来讲,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运用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引导式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技能的全面提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可以通过角色转换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地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帮助学生产生新的思想,创新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四、结语

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能够直接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而且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来说,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改革还在初级阶段,需要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要不断探索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者单位为郑州师范学院)

作者:朱晨阳

第二篇:经济管理类教学团队建设探讨

摘要:高素质教学团队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保证与前提。在分析通识课程群、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群、学科专业方向课程群和实践与创新环节课程群平台建设基础上,从制度建设、课程群建设、成员的选择与培养和绩效评价导向四个方面提出了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教学团队;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

随着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持续的大规模扩招,中国已迈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行列。但是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如何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已成为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主题。2007年教育部开始推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在质量工程中首次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保证和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教学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举措和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因此,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对改善中国高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团队是以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组成的教师群体。该教师群体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实际上,为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各高等学校曾做过多种探索和实践,如教学研究室、学术团队、课题组、课程组、教学梯队等。专业教学团队的工作职责是创新教育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全面负责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加强科学研究与教学的结合,进行探讨型、研究型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科研实践、自主创新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落实教师的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培育各级教学名师等(章兢、傅晓军,2007)。因此专业教学团队应具备以下特征。

具有明确的目标。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改革上应体现出开创性和探索性,教学改革要有清晰而明确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模式、明确的目标。教学团队要成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具有明确的改革措施,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共同的远景目标和业绩目标是教学团队工作的基础方向,能激发团队的激情和向心力,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具有合理的团队结构。一个专业教学团队应具备合理的团队结构,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同时还需要合理确定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的职责。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作为教学团队的领军人物,统领团队成员,明确团队的发展方向,协调团队成员行动,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具有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团队带头人双重角色,除应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外,还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具有明确的分工与协作意识。教学团队成员的知识、技能与个性是互补的,为了最大限度调动积极性,发挥团队潜能,团队必须明确每个成员的工作职责范围,根据团队成员的优势合理分配团队角色,强调团队意识,团队是一个共生体,个人的言谈举止关系到团队的工作效果,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

具有动态性与开放性。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要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必须保持团队建设动态性和开放性,不断引进新理论、新技能,拓展新思路,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提高团队开放性和动态性。

具有示范作用。教学团队的组建及其工作开展,最终将产生许多标志性教学成果,如精品课程、优秀教材、教研项目等。教学团队自身和团队的这些成果将成为教学改革的示范。比如课程体系的调整方案、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项目、国家级和省级的各项奖励,这些成果都为其他专业提供了示范作用。

二、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平台

1.通识教育类课程平台。该类课程是全校学生必修的、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具体包括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体育、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还包括培养文献检索能力、写作能力、认识社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创业就业能力等方面的课程。还包括一些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如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教育及其他学科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的课程。

2.学科专业基础教育类课程平台。该类课程群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课,是为学生掌握该学科和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概率与统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概论、人力资源管理、商务交流与礼仪等。

3.专业方向教育类课程平台。该类课程群是根据学校现有资源、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及行业发展趋势而设置,可以跨学科选修。此类课程群安排,我们既考虑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对市场营销管理技能的影响。课程群设置主要以营销及相关管理知识为主,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与谈判技巧、产品与品牌管理、消费心理学、分销渠道管理、广告策划与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公共关系学、推销学、销售管理、营销风险管理、组织市场营销、服务营销、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营销新动向述评、财务管理、企业危机管理、创业管理、项目融资与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时间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商品学、证券投资、营利组织管理、中小企业管理。此外,结合特定行业和专业领域以及学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要求,还有一些与行业营销研究、农村市场营销研究等专题讲座,供学生选修(万良杰,2008)。

4.实践与创新教育类课程平台。此类课程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而开设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习和实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具体包括军事训练、模拟商业计划书设计、模拟市场营销策划、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外实践及创新活动等。

三、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

1.完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相关制度与政策。专业教学团队能否有效运行,运行政策和制度环境是关键。中国高等院校内部权力配置模式是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等级管理模式,各种团体组织基本听命于行政机构,虽然有利于统一指挥,提高决策效率,但是不利于调动基层组织积极性,削弱了教学团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此,必须改革和完善中国高等院校内部的权力配置模式,确立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适当分离的原则,赋予教学团队相应的权力地位,扩大教学团队管理自主权,如教学改革的自主权、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在教学团队内部,要通过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方法,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机制和团队成员的淘汰机制。教学团队建设还要建立学生评教机制,建立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团队内部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制度,为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在学校层面,要制定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激励政策,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给予物质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支持与鼓励,从而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具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

2.以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组为单位建立教学团队。传统意义的教学团队往往以教研室为单位,把一个教研室的全体教师称为一个教学团队。其实,真正意义的教学团队应打破团队成员的行政部门的划分,以课程群组为单位来组织团队成员,教师可以来自不同的教研室,甚至不同的系或学院。这样建立起来的教学团队其成员才能围绕课程群组的教学建设工作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并在教学及教学改革工作中优势互补,紧密协作,推动教学建设工作的开展。

3.选择好教学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引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其角色主要在于设定团队目标,制订计划,组织人力,建立操作程序和各种制度。因此,高素质教学团队带头人必须是高校中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较高权威的专家、教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创新意识、较强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善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善于同团队成员沟通、调解内部冲突,能够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教学团队本质上是以团队带头人为龙头凝聚起来的有机体。团队带头人能够以其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和教学经验,敏锐地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组织团队改革创新。合理配置团队成员是培育高素质教学团队的重要一环。团队成员并不是随便拼凑,高素质教学团队的成员必须是有着共同的事业追求、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热爱教育科研事业的一个群体。同时,还要注意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性格特征和个人偏好(李桂华,2008)。

4.建立团队导向的绩效评价和奖酬体系。绩效评价与奖酬导向是团队建设的指挥棒,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职业生涯面对的主要是职称评定、业绩考核、教学科研奖励等,目前,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评估和考核往往都只关注个人成绩,而不注重团队的发展。这种传统的个人绩效评价、个人激励等制度不但不鼓励教师间的合作,而且还会起到相反的导向作用,严重制约了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要建立高质量的专业教学团队,发挥专业教学团队的作用,必须改革现有评价体系,努力营造一种支持型团队环境,建立健全专业教学团队管理体制,实行团队负责制,赋予相应的责权利,完善团队考核激励体系,使团队导向的绩效评价更科学、更公平。

参考文献:

[1]陈世平,彭瑶,谭伟.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6):152-155.

[2]万良杰.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设计[J].学术论丛,2008,(12):52-150.

[3]俞祖华,赵慧峰,刘兰昌.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90-98.

[4]李桂华.高素质教学团队特质及其培育[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3):44-46.[责任编辑 陈鹤]

作者:史修松,刘琼

第三篇:经济管理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摘 要]本文归纳了经济管理类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分析了经济管理类学生需要的实践能力构成。探讨了以加强认识实习开始的,贯穿学习全过程的,以开展速算、速记、社会调查等针对性实践能力训练为配套的系统提高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系统工程;运行机制

1 经济管理类学生实践能力现状

第一,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需要存在差距。很多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生多项能力和素质无法完全达到企业的要求,大学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亟待提高。多家企业人士认为一面是毕业生为难找工作发愁,一面是企业感慨招不到人;一面是学校不断开设新课程,一面是企业埋怨学生动手能力差。

第二,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学习过程存在缺陷。首先,重知识、轻能力现象没有彻底改变。其次,重记忆、轻思考现象普遍存在。最后,重学习、轻整合创新能力的现象严重。

2 经济管理类学生需要的实践能力分析

第一,经济管理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知识经济时代,正确处理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十分重要。大学期间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多方面的。经济管理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经历从事实知识、原理知识出发,全面掌握技能知识、信息知识,塑造终身可学习能力、运用所学去竞争、去创新的能力。这是一个系统学习逐步培养过程。

第二,经济管理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从有效地学习开始。高中生如何成长为实践能力合格的大学毕业生?需要从基本知识的有效学习开始,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奠定必需的终身可学习能力的基础。做好从中学学习向大学学习转变,开始从划定范围学习向自主构筑能力转变,实现有效学习、学风优良状态并保持之,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起点。

第三,经济管理类学生需要的实践能力更具特色。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应当具备较强的整合知识的实践能力。所以,针对学生目前需要和未来需要,我们将其从高处着眼,提出需要整合知识的实践能力。这对做好管理工作特别重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需要创新,开放需要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和谐社会还有许多整合创新工作要做,优秀的经济管理工作者应当在整合、创新、推动工作方面有所建树。

3 针对性完善经济管理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3.1 进一步完善培养项目,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第一,针对性培养认识能力。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有效学习能力应当是从认识经济活动、认识管理工作开始。建立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思考的习惯也很重要。这也是建立优良学风的重要起点,为了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因材施教的需要,还应结合学生特点和兴趣引导其进行专项社会调查,充分认识经济管理活动及发展趋势对有关能力的需要,奠定个性化发展的基础。

第二,针对性培养整合能力。现阶段学生的整合能力主要是整合知识的能力,这一方面要结合学生已有基础去完善。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整合知识,培养终身可学习能力的需要去完善。对此可结合实际开展有关选修课程的选修引导和教学,进行有关讲座、专门辅导、课外活动训练。语言文字能力既是未来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合知识能力的基础。大学阶段整合知识能力的培养是未来整合创新能力的基础。

第三,针对性锻炼快速心算能力,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经济管理类学生许多在中学阶段是学文科的,即使中学阶段是理科但可能在速算方面并不具有专业需要的优势。针对这样的情况,开展速算数据处理能力专门锻炼,使财务会计、国际贸易等专业学生在处理业务方面得到眼到、心到、手到的训练,找到做好工作的信心,彰显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

第四,针对性锻炼快速记录能力。目前大学生通过应试教育招生而来,做笔记的能力缺乏。这既是中学时代应试教育的后遗症,也是学生懒惰习性滋生源之一。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速记选修课程、讲座以及进行必要辅导等引导。这里的要点在于既培养工作技能,又卸掉懒惰习气,培养朝气勃勃、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3.2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能动作用并重

课堂教学需要把培养思维能力放在中心。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应当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事业家。有创新精神的事业家应当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仅仅凭借实践教学环节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还不够,还应当让课堂教学起到引导作用。发挥教师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的主导作用是大学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方面。

[作者简介]范杰,女,湖南人,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现就读于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法学、经济管理等。

作者:范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