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刑诉法下的证人制度——出庭作证和证人保护的利与弊

2023-03-01

关于证人制度, 新刑诉法中第一个亮点是“明确规定证人强制出庭制度”。我国的证人制度还是存在较大的问题的, 在司法审判中, 证人出庭作证始终面临着很多困境。有关数据表明, 在法庭的审理阶段, 证人、鉴定人出庭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0%, 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证人、鉴定人出庭的比例也不高。在中国的庭审中, 证人大多时候只是提供了证人证言而没有实际出庭作证。

一、证人不愿意出庭作证的原因

(一) 证人出庭制度的立法不健全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了知道案情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141条第1款同时也规定了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的义务, 这种义务在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移送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均有体现, 可谓贯穿整个刑事诉讼的过程。但是法律制度的规定还是存在缺陷的, 体现在没有规定对于不履行出庭作证义务人的惩罚措施。这就使得证人产生这样的思想:“即使我不出庭作证也没事, 完全是出于我的自愿。”

(二) 对于证人的保护制度不完善

对证人权利保障的缺失是导致知情人不愿出庭作证的重要原因。例如:很多证人出庭作证, 被告入狱都会叫嚣“等我出来, 一定会找你算账的!”如果被告的入狱时间较短, 则会给证人的家庭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出庭作证。

(三) 对证人的补偿力度不够

证人出庭作证不仅牺牲自己的工作时间, 而且还会因交通、住宿等原因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事实上, 证人因作证而获取补偿的情况绝少发生。

对于以上的问题, 新刑事诉讼法做出了相应的改革:新刑诉法第187条规定了证人的强制出庭作证: (1) 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案件的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的证人证言有异议, 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可以强制其出庭作证。 (2) 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 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可以强制其出庭作证。 (3) 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案件的鉴定意见有异议, 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作证可以强制其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 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 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第188条又规定了, 除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外, 证人经人民法院通知后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 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

新刑诉法第63条规定了对证人出庭费用的补助, 对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 应当给予补助。有工作单位的证人作证, 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关于补助的标准, 立法没有加以明确。这样司法机关就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具体的操作。法律规定的是“补助”而不是“报销”, 在实际操作中不得以证人没有发票、发票不合格等为由拒绝给予补助, 更不得因证人未按司法机关意图提供证言而拖延、克扣或拒绝给予补助。

但是, 此项规定还是存在弊端。首先, 对证人出庭后拒绝作证表现的规定不明确。新刑诉法188条对“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作证”的理解较为容易, 但是“出庭后拒绝作证”的表现需要进行明确。证人常常以“不知道、不清楚”等理由搪塞。这样不利于法庭的审判, 也会降低刑事诉讼的效率。

其次, 人民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主体过于狭隘。新刑诉法187条第2款规定了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 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可以强制其出庭作证。但是, 我觉得只限定于人民警察这一主体还是片面的。

新刑诉法的第二个亮点就是证人的保护制度。使得在证人保护制度上不再是空白。

二、新刑诉法中的证人保护制度

(一) 加大了对证人的保护力度

近年来, 我国不断地加强了证人的保护力度, 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许多对证人保护的案例。如1998年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一起职务侵占案件时就对出庭作证的证人进行了全程的保护。新《刑事诉讼法》第61条沿用了1996年《刑事诉讼法》关于证人保护的规定。除此之外, 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第62条, 出现了一些对证人保护的新亮点。 (1) 在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中, 对证人实施特殊的保护措施。因为这类案件的社会危害性大, 证人的人身及财产的安全易受到威胁和报复。因此, 公检法机关要特别加大对这类案件证人出庭作证的保护。 (2) 对特定案件的被害人、鉴定人规定了特别的保护措施。不仅以上的几类犯罪, 其他社会危害性较大的案件中也存在证人出庭作证的打击报复问题。新《刑事诉讼法》作出了这样的规定反映出了证人保护对象范围的扩大, 也印证了对证人保护力度的加大。 (3) 此外, 在具体的保护措施中, 不暴露证人的外貌及真实的声音, 不公开个人信息, 包括在起诉书、判决书等法律文书中不公开个人的信息。 (4) 需要有关的单位及个人的积极配合。例如, 个人就应该自觉履行不侵犯他人隐私的义务, 新闻媒体不能为了新闻的亮点违背基本的职业道德故意泄露他人的基本信息等等。

(二) 规范询问证人的程序

无论是在现场询问证人还是在证人所在的单位、住处或证人提出的地点进行询问, 都应该出示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的文件及证件。那么?新《刑事诉讼法》这样规定有什么好处呢?这三种询问方式都是单独地对证人进行询问, 可以排除外界对证人作证的干扰, 有利于获得的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虽然加大了证人保护制度, 但是还是存在着不足之处。证人保护对象单一。在新刑诉法中, 值得肯定的是将证人及其近亲属都纳入了证人的保护对象范围。但是, 实践中, 证人的顾忌是多方面的, 近亲属只是其中之一, 不能只考虑到亲情, 可能还有友情、爱情等多方面的感情。另外, 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过于原则性、笼统性, 这就导致了对证人作证的保护只停留在制度的层面, 很难以落到实处。

三、未来的司法实践中应有的做法

(一) 扩大出庭作证的主体

新刑诉法中新增了人民警察这一主体, 但显然这是过于片面的。立法规定人民警察就其在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出庭作证, 说明警察是在履行职责中目击的犯罪情况, 那么对犯罪情况执行职务的行为就是一种侦查行为, 即人民警察在侦查犯罪活动中目击的犯罪情况, 其属于“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 符合有作证义务的规定。由此, 对职务犯罪侦查的检察工作人员如果在侦查活动中目击犯罪, 难道法律就对其没有约束?不强制其出庭作证?所以, 我认为, 国家立法还应该完善此项规定, 不仅是人民警察, 对国家的公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都要作出具体的规定。

(二) 适当放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保护对象

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保护的对象应适当放宽, 当然也不宜过宽, 保护范围过宽会加大司法成本。在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的基础上, 应将保护对象界定为:证人;证人的近亲属;与证人有特定利益的利害关系人。

(三) 设立专门的证人保护机关

美国在司法部专门设立了证人安全处。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 我国的证人保护机关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从这可以看出我国是不同与外国的单一机关保护而是三个机关共同保护。虽然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保护的力度, 但是更容易造成职责分工不明确、工作时互相推诿, 最终难以保护到证人的利益。我国应效仿国外通行的做法, 设立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

摘要:本篇论文围绕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证人强制出庭制度, 多项措施加大证人保护力度”这些新亮点展开论述新刑诉法下的证人制度。分别针对出庭制度和证人保护制度分析其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证人证言,证人制度,出庭作证,证人保护,优势,不足

参考文献

[1]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 卞建林.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下一篇:如何使图书馆成为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