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媒的转向

2023-03-27

第一篇:新媒体时代传媒的转向

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招生简章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发布招生简章

为提高新闻发言人应对媒体的经验和能力、提高其专业水平,新闻发言人高级进修班将从传播舆情管理、公关品牌形象管理、新闻发布会的策划与现场管理、新闻发言人应对媒体采访技巧和策略以及危机公关与媒体应对等多方面进行讲解,目的使学员具备灵活应对媒体的经验和能力;熟悉媒体运作规律;明确政府、企业与媒体的不同职能。通过学习还能使学员了解新闻发布技巧,培养新闻敏感,掌握新闻语言从而提高学员临场应变能力和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水平,强化新闻传播职能,以更加建设性的态度面对媒体。

本课程为学员梳理和分享最前沿的新闻发言人理念和专家团队的研发成果。根据客户在面对媒体时可能遇到的的情况度身设计问题解决方案,传授与媒介沟通对话的实战技术。 拓展媒介人脉资源和社会关系网络及政府背景资源,和同行分享经验,互通有无。

【办学优势】

◆中国传媒大学作为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授课师资拥有丰富的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等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为不断提升培训能力和水平,我院引进整合名校、名师、名家、名企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专家学者资源库。

◆学院曾开办相应培训课程并形成教学体系的办学经验。学习效果显著,受到良好的社会反馈。

◆学员将成为中国传媒大学校友,和兄弟班级的校友们结下深厚友谊。◆课程结束后,将提供更为广阔的媒体沟通合作平台,建立常年新闻发言人顾问团队为您所在企业提供策略支持。

【项目优势】

品牌优势——中国传媒大学素有中国传媒教育界“航母”的美誉;为学员分享传媒领域深厚的政府资源、学界业界丰富的人脉资源及专家智囊库搭建平台。师资优势——汇聚传媒领域顶尖的专家学者,及对新闻发言人有着深入研究的政府官员及业界经验丰富的知名人士。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聚集中传、清华、北大、人大一流的学术教育专家和CCTV、凤凰卫视、教育电视台等业界传媒领袖及外交部、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等资深的部委官员。

课程特色——采用课堂讲授、案例研讨、项目作业、实战演练、参观调研、课后咨询等多种教学方式,授课内容既有传播学、舆论学等基础理论的讲述,又有国内外典型案例的个案剖析,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招生对象】

1.政府、企事业单位中高层领导

2.企业董秘局、企划宣传部、品牌部、公关宣传部、市场营销部总监/经理

3.机关负责外宣、新闻、媒体等主管领导

4.相关行业协会负责外宣、媒介、公关等主企业管领导

5.有志于成为政府或企业宣传和公关的职业人士

【课程安排】

【师资力量】(排名不分先后) 胡正荣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 王惠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胡百精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方向为传播学、公共传播。 鲁景超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多年从事播音主持艺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培养了我国优秀主持精英人才。 刘笑盈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国际新闻研究所所长。 夏征宇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科学研究所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委员会专家组委员。 张洪生

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学、文化产业、文化传播与文化安全。 涂光晋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特邀理事。 郎劲松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从事新闻理论、新闻政策与管理、政治传播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曾在在吉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工作多年,负责全省新闻发布会的管理。2006年赴贵州电视台挂职任贵州电视台副台长、贵州卫视频道总监等职。 冯春海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公关舆情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公关关系职业资格考试命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团队成员,《中国危机管理报告》编委。主要研究领域:公共关系,新媒体,形象传播,舆情和品牌管理。 张绍刚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老师,《今日说法》、主持人、《大家看法》主持人、《挑战主持人》的嘉宾主持。 段鹏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宣部外宣局国际传播咨询专家。 潘建新

东方仁德传播机构副总裁,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高级培训师。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与清华大学合办的高级公关人员培训班常任授课教师主要课程为媒体关系管理、危机管理。为中国石化、中信基金、联想集团、红牛企业、天娱公司、乐华彩电、宝马汽车中国公司、顶新集团、海康保险等数十家大型企业提供有关公共关系专业的专项培训工作。 罗振宇

现任第一财经频道总策划、《中国经营者》栏目主持人。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制片人,战略公关传播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硕士师从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王纪言,此前曾担任中央台《中国房产报道》、《商务电视》、

《经济与法》三个节目制片人。2007年从幕后转至台前,在第一财经频道担任《中国经营者》、《第一地产之决战商场》两档栏目主持人,并兼任第一财经频道总策划。 王猛

先后编导过50多期《新闻调查》节目、10多部纪录片;并在入世、申奥、神五发射等直播活动中担任过专题制作导演;参与策划了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平安中国》等活动;参与策划云南卫视、河北卫视、山西卫视等十几家省市电视台的改版活动;为研究生、本科生以及进修生主讲《电视新闻编辑业务》和《电视栏目策划》等课程。

备注:因老师的时间安排变动,课程及讲师顺序可酌情排列,调整后的师资将保持同一级别和水平。详细资料请以学员手册具体安排为准。 【教务信息】

1、目标学员

政府、企事业单位中高层领导;

企划宣传部、品牌部、公关宣传部、市场营销部总监/经理; 机关负责外宣、新闻、媒体等主管领导;

相关行业协会负责外宣、媒介、公关等主企业管领导; 有志于成为政府或企业宣传和公关的职业人士。

2、培训方式

授课、训练及访问交流三结合。参加培训的学员将接受一系列“镜头前”的采访,包括平面媒体采访、电视媒体采访、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全部采访在专业新闻摄影团队的帮助下完成,培训师将对学员的表现进行的点评。

3、学业证书

学员经考核合格后,颁发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发布培训课程”结业证书,证书统一编号,加盖中国传媒大学钢印。

结业论文结集出版。

专享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高端校友业界联谊专属网站永久登陆权。

4、食宿安排

学生餐厅用餐;住宿为楼房公寓。食宿费用自理。 注:中国传媒大学西校区新维亚商务酒店标准间198元/天

5、注意事项

学员学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中国传媒大学的各项规章制度。

入学报到时学费一次交清,开学后凡因工作或其它事由提出中止学习者,所交学费一律不再退还,但可办理转下期班续读手续。

【开课时间】

第一期三天班:2012年9月6日报到,9月7日—9月9日上课。 第一期五天班:2012年9月13日报到,9月114日—9月18日上课。 【报名方法】

1、电话预约报名:可随时电话报名,预约各期班次,电话: 010-80121988, 13911715508

2、接到报到通知的学员,请在规定时间到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报到。因每期名额有限,请外地学员务必提前报名联系

3、 报到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①培训班报名表(可现场领取填写) ② 身份证复印件一式两份

③ 有工作单位的报名者要开具单位介绍信;在校学生请携带学生证并交纳复印件

④ 一寸免冠照片三张。 【学习费用】

1、 三天班,学费9,000元/人;五天班,学费15,000元/人。(学费包含学习期间的专家费、听课费、资料费、场地费、茶点费和证书费等。不含整个学习期间交通、食宿费用。可代为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2、银行汇款

学员可于开课前汇款至中国传媒大学银行账户。在汇款单备注栏注明学员姓名、所学课程等信息,如“培训学院、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发布培训班、xxx”,并将汇款单扫描件邮寄或传真至学院。原件请妥善保存,开学时持原件办理入学手续。培训学院提醒学员注意: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定福庄支行)账户为培训学院唯一收费账户,通过银行汇款时应预防电信诈骗,不要汇款给任何其他账户。

账户信息:

汇款账户:中国传媒大学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定福庄支行 账号:0433-0104-0000-136

3、现金交费:学员报到时交纳现金。 【报名咨询】

报名咨询电话: 010-80121988, 13911715508 张老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井东亿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传媒大学西校区3号楼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 【乘车路线】

中国传媒大学西校区乘车路线:

1、地铁八通线【高碑店站】东北口出沿京通快速路路北向东600米即是。

2、 公交【朝阳路高井站】下车向东。

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7月16日

第二篇:新媒体时代下的围观

我是一名驻扎在微博已久的普通大学生,每天拿出手机看看微博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我不禁会思考,微博,这个拥有5亿多用户的网络平台,对我们的社会,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微博,顾名思义,就是迷你博客.它作为现今新媒体的代表,具有即时共享,互动性强,快捷方便等等优点.但是,最不容小觑的,却是它的传播能力.让我们假设一下,一个人有10万粉丝,每个粉丝还有自己的粉丝,那这10万粉丝背后可能就有20万“粉丝的粉丝”.1条微博的力量,是很薄弱的,可当它乘以10万,乘以10万,10万,10万,10万,再乘以10万,它的影响力是呈几何倍数递增的.

一周前,有一条微博被转发了几十万次,微博内容是关于广州城管在执行事务时,将一名买水果的女商贩的双手反绑,并掐住她的脖子,强行压上警车,这时女商贩的孩子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吓得大哭不止.微博的配图是一张孩子泪眼模糊地抱住双手被反绑的母亲,不愿母亲离开的图片.

我相信在座有不少人对这件事有所耳闻.当时,这条微博一发出,就立即登上了微博热门话题榜首.一句“亲爱的孩子对不起,我们没能让你妈妈在你惊恐的时候给你一个拥抱”,瞬间点燃了围观群众的怒火,无数人转发微博,强烈谴责城管的暴力执法,对弱势的一方女商贩表达了深深的同情,而带V用户的转发和义正言辞的维护,更是火上添油, 群众滔天的愤怒几乎要溢出了电脑屏幕.

可是,不久之后,有一位目睹了整个事件经过的网友,发了一条微博,还原了事情的经过.城管原本是语言劝阻女商贩停止违法摆摊售卖,女商贩口头上答应了,可一转眼,她又成交了几单生意,在城管再次进行教育的时候,女商贩辱骂城管,并用水果砸向城管执法人员.两方起了冲突,于是就有了城管掐住女商贩脖子的一幕.

类似的事件不算少,就拿“我爸是李刚”这件事来说吧.其实这句话的原话是:“赶紧打120!救人要紧!没关系的!我爸是李刚!”单独抽取”我爸是李刚”,和把它放进完整的一句话中去看,意义天壤之别.

周立波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 人啊,越是知道的越模糊,愤怒就越具体. 微博,仅仅140字的内容,加上作者或者媒体的片面报道和舆论引导,围观群总的愤怒总能轻易被挑起.可是,我们到底都知道了什么,才使愤怒来得这样具体呢?不过是模糊的只言片语.

在城管掐脖事件中,城管当然有处理得不当的地方,但受到群众维护的商贩,她就没有过错吗?肯定是有的.

微博围观,从表面上看,是人们聚集起来造成舆论压力,促使事情得到公正的解决,可实际上,很多人,只是借着围观发泄压抑已久的情绪罢了.还是那句话,知道得越模糊,愤怒得越具体.围观群众无知的愤怒,往往只能给正确处理事件带来阻力,因为事情的真相不是我们要追求的,我们只是享受充当正义那一方的优越感.

新媒体时代下,围观是一种态度.我们应当以理性为轴,以良知为称杆,既要有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又不丢失寻求真相的思维能力,才能在转型期摩擦不断的公共社会中汇聚为一股积极健康的力量.

第三篇: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典型报道

摘 要: 典型报道是指用报道和宣传典型的方式树立社会行为与道德的典范,是我国新闻媒体长期运用的一种重要的报道方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和民众价值观念的急遽变迁和多元化,媒体在关注和报道那些富于时代特色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时,在报道路径、叙述视角和典型形象的塑造等方面也开始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新兴媒体信息传播具有信息丰富、实时互动的优势,信息传播的方式与渠道发生了显著变化,影响到传统媒体典型人物的新闻报道.典型人物报道呈现出关注人性、贴近实际、弘扬时代精神、尊重受众心理诉求、重视底层意见的新特点。

关键词:新媒体;典型报道;特点

典型人物报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体裁形式。不仅对传达党的方针政策极为重要,而且对弘扬时代精神,褒奖社会先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塑造民族精神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生活形态多样化和人们的价值趋向多元化。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背景下,网民的碎片化认知与个性化的信息诉求,推动了新时期的典型人物报道呈现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与新趋向。新时期宣传报道的典型人物更加依据“三贴近”原则即尊重个性、关注人性,让典型人物走下神坛,融入本职工作生活中。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提出体现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的权利、利益、表达等与人的全面发展有关的各方面的问题。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在典型人物报道方面也贯彻这一理念。记者在典型人物报道的采写过程中更加关注人的价值、利益诉求,深入挖掘生活细节,突出人物个性,尊重人的内心感受,使报道的典型形象更加丰富也更加符合现实层面的人。

一、注重挖掘普通人身上的优秀美德

社会转型期,围家竞争力的提升、精神文化建设需要大力继承和发扬优秀美德以淳化民风、凝聚人心,提高民族文化的号召力、软实力,典型人物往往是优秀美德的代表人物,在报道中需要新闻从业人员注意挖掘他们身上所蕴含的行为示范、精神激励、思想导引、心理安抚的因子,借助典型人物报道来弘扬传统美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进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洪战辉,一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携无血缘关系的妹妹读书,读书期间挣钱养家,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品学兼优,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感动无数国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直接对社会做出巨大的经济、科技贡献,然而他们身上却闪现着不一般的优秀品质,作为普通人成了感动中国的典型。这充分说明了现如今媒体选择典型人物的标准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普通人物的优秀品德成为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高扬典型人物的时代特征

2010年1月22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发表评论“从沈浩看干部形象与责任”,称赞沈

浩“踏踏实实地为农民办几件实事”,“在基层带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为数不少的干部愿意在繁华的大都市工作。大都市里服务齐全且方便,各种信息发达,工作交际的人群素质较高,不愿意到基层、不愿意亲临国情一线,与落后的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产值不高的农业在一起。而沈浩的典型事迹弘扬了党员干部的时代精神,对干部下基层了解国情.与百姓在一起树立了榜样,起到了示范效果,《人民日报》文中如此写到:“一个甘愿扑在基层一心为民的干部,肯定是个好干部。”

三、增加更多人性、人情话题

在任长霞的通讯报道中,展现了任长霞作为一名女性的爱美之心。“一瓶忘记拧盖的化妆品仍散发着淡淡的芳香”,乃点睛之笔,让人顿感局长也是普通女性.是有灵有肉的人。有着七情六欲。从而更为她的努力和卓然的业绩所打动。“杂交水稻”袁隆平作为科学家,媒体除了浓墨重笔报道他的不朽业绩和突出贡献外,“新闻l+l”节目也关注并报道了他买车的事情。靠自身的劳动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袁隆平家产过亿,光顾一次车展,欲买部汽车,一改过去科学家奉献一生、清贫一生.家里日常用具都成古董的形象,得到绝大多数观众、网民的支持与认可,大科学家买部高档车,提高生活质量也是正常需求。

在抓住典型人物蕴含时代精神的闪光点的同时,抓住典型人物的人性人情,展现从普通人成长为典型人物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新时期典型人物事迹报道,非常注重还原典型人物的个性、本色。在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到感动中国的大学生洪战辉也曾经想把捡来的妹妹送回她亲身父母身边来减轻生活压力的描述。摒弃传统典型人物报道对“高、大、全”模式的运用。深入采访对象的实际生活之中.关注生活细节中体现的人性之美,使典型人物具有更多的亲和力。典型人物形象的多视角的展示,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他们作为普通人血肉丰满的真实一面,使受众在心理上、情感上更容易产生接近性、共鸣性。使典型人物形象的传播效果更加显著。

四、即时互动等多种技术传播手段,使典型人物报道信息空前丰富,视角多方位,多层次,图文并茂,动静互补,深度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及时反映受众心声。表达受众情感,实现媒体与受众的全天候互动

人民网对待网民对典型人物的关注非常具有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论坛内容、形式的设置上,人民网不仅设立了典型人物事迹专题论坛,还特别地加入了让网友为典型人物送鲜花的传播环节,在网上列出了多种鲜花,如玫瑰、康乃馨、桂花„„网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情感表达。选择能够代表自己心情的鲜花,写上真挚的情感寄语。发送在网页上,满足了网友对典型人物表达情感诉求的需要。同时,网络用普通读者、网友的情感心声引导广大群众,也进一步扩大了典型人物报道的影响力,强化了舆论导向。

五、多元的价值观融入到典型报道之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不断变化。在这个多元的媒介,多元话语,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里,个体意识的增强对典型报道 发挥舆论引导、榜样示范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典型人物的报道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符

合 时代的需求,准确把握典型宣传主题,使其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内涵。《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认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集中体现为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 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这正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时代精神。

新时期典型人物报道的信息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播渠道多元化,信源多样化,信息选择多样化。关注重点多元化,全媒体信息传播形态是信息社会传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典型人物报道开始探索应用信息传播规律,借助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组合不同媒体,增强报道影响力,拓展报道深度。在众多媒体的不断实践和对受众心理、新闻规律的不断研究中,典型人物报道正逐渐克服过去平面化、样板化、单一化的形象,走向人性化、多元化、丰富化的形象建构.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尊重新闻规律的同时,挖掘内容、创新形式、丰富手段,着力展现先进典型人物的时代精神,使先进典型人物报道成为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重要形式。

第四篇:“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策略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媒体事业想要进行高质量的发展,就应重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利用互联网思想对其发展规律实施考量以及判断,以便将新媒体融入传统媒体,再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创设出可顺应现今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媒体发展体系。文章将对“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营销策略加以探析。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新媒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0-0153-02

各种新型媒体事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及手段也大幅度增大,使得传统媒体的发展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同时,由于时代发展具有不可预知性,因此,未来的媒体会以哪一种形态呈现以及发展,是无法准确预估的,所以十分有必要探寻出有效的方式,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可以有效结合。

1 “互联网+”概念论述

我国个别领域虽然于很早以前,便已经开始对互联网实施应用,而具体的“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时间却尚短,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发展。

其中“互联网+”主要指的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并通过对其实施合理拓展的方式,将互联网的平台以及技术手段等更为深入的延伸、融入到其他各领域之中,进而推进各行业领域的发展进程,促进各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

当今时代下的“互联网+”陷入已经变成了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形式,逐渐受到了各领域的重视以及应用,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发展,“互联网+”也在进行不断的进步以及完善,并力求可以更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实效性作用[1]

2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策略

2.1 优化传统模式及观念

有效提升媒体融合工作质量的主要途径为:改良思想观念,并树立起以时代发展需要为基础的融合理念,对互联网技术、平台以及思维等实施有效分析,同时,将其与媒体的发展加以合理结合,优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营销模式以及手段,使其可以良好的满足“互联网+”的现实发展需求,利用媒体融合的方式,扩增媒体的发展渠道以及空间。此外,也应重视提升有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素质,并通过对其进行高质量培训的方式,创设出一只素质较高的人才团队,进而有效促进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融合工作效率提升,同时,也应于内部实施实效性较高的制度制定以及优化工作,促进媒体企业的全方位发展,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对促进我国媒体事业的全面发展,以及促进其经济效益提升,具有积极意义[2]。

2.2 重视发挥“互动”与“分享”的作用

首先,传统媒体想要创设起良好的社交关系网,就需要着重于对信息传播的影响范围进行有效掌握,从本质意义上来讲,便是对自身面对用户群体的影响。例如,以某互联网企业为例,其于传统的媒体进行融合发展,便可以比作为将媒体与互联网加以有效融合的一个较为经典的例子,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可于短期内,使得传统媒体用户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

其次,可以确立自身于互联网时代中的位置,究其原因为,基于新媒体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使得普通用户所具有的作用愈发重要起来。同时,随着用户自主意识的提升,每个用户个体均有可能在互联网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且其角色类型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媒体的融合发展不断变化。

2.3 展现自身优势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且将其比照新媒体而言,又缺少一定的即时传播性以及互动性。但与此同时,基于对近年来的新媒体特点实施的分析来看,其于传播内容中所具有的原创性以及真实性等,照比传统媒体而言,略微逊色。因此,传统媒体想要通过结合新媒体的方式进行有效发展,可以择选充分利用自身的权威性等的方式,促进自身传播内容的深度增加。

在实施具体的产品宣传工作时,可以适时的以充分满足互联网时代发展特点为基础,对产品实施有效以及创新的方式。例如,以某报纸为例,其所开发的手机客户端,自正式投入使用以后,通过对产品实施不断的优化、完善以及创新,并重视收集用户反馈信息的方式,使其在大幅度提升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吸引了大量的新用户,对促进自身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

2.4 重视促进各方面的融合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各相关领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中,在将“互联网+”与各类媒体事业进行结合时,应注意,由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需要优先探寻出有效的方式,促进上述两者之间可以进行高质量的融合发展,同时,着重于提升人才培养、经营发展质量,以及注重应用多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此外,应以尽可能的满足现如今社会实际发展需求为目标,重视在进行媒体融合各项工作时,对各种类型的资源及内容等进行有效整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人们对媒体的需求日益旺盛的同时,也提升了对其的要求,而由于互联网的产生,得以使现如今的人们更好的与媒体间进行交流以及互动,媒体也可以更及时、便捷的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进而创设出完备的传播生态环境。

2.5 实施有效的跨产业融合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传统媒体可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主动发展的方式。其中,通常情况下,新媒体于经营自身产业的过程中,缺乏有效方法,将大量的受众者转变为实际的客户,究其原因为,新媒体创设时间较短,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较低。而传统媒体则不同,其根基深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影响力以及公信力,因此,对于有效于互联网背景下,将自身优势良好的发挥出来,可以当作有效促进传统而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

例如,以某电视台为例,其所推出的某档电视购物节目,便是借助自身的品牌影响力用作与互联网购物加以合理融合的方式,通过采取有效的跨行业发展的方式,成功使得自身成为了电视购物行业中的佼佼者。同时,在实际进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时,该电视台通过在合理的时机,创新出手机购物模式的方式,以更好地满足数量庞大的“手机一族”的实际购物需求,在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的过程中,大幅度增加了自身的受众客户群,对推进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各有关媒体应在实施具体的跨行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既应对传统媒体中的商家思想进行充分考量,也应合理的将自身所具有的强大公信力以及影响力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通过良好发挥自身优势的方式,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升。

2.6 提升媒体服务质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媒体,需要注重以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目的。所以,在实施媒体融合时,也需要尤其注重服务质量。首先,可以创设出独立的互动平台,并在结束完新产品的推广工作以后,实施高质量的用户回访工作,同时注重收集以及整理各类反馈信息,有助于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其次,应在实施媒体融合时,重?将其与其他各相关领域进行合理融合,特别是大数据以及互联网领域等,究其原因为可通过合理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方式,掌握市场的实时变化情况以及各种客户需求等,有助于更好的优化以及创新自身的服务、工作模式。

通过高质量的实施上述工作,媒体企业便可以基本掌握各类用户的实际需求,有助于其与客户之间建立更和谐的关系,对促进媒体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互联网+”时代,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建立了更高的标准,因此,需要重视提升新媒体建设思想推广工作质量,有助于推进新型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的建设进程。

3 结论

总而言之,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想要快速发展,并非要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竞争,而是需要传统媒体通过新媒体明晰以及了解自身存在的发展缺陷和弊端等,有利于更好的创新自身的传播方式;新媒体则需要通过传统媒体,明晰自身不足,有助于促进自身传播信息的准确性提升。

参考文献

[1]卞珊珊,姚金鑫,王晓玲.就业困境下“互联网+创业”式实践教学法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229-230.

[2]石喜爱,季良玉,程中华.“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2):64-71.

第五篇: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报道的新模式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时政报道由于其自身特性,对普通民众一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也正因为如此,时政类报道也是当前报道创新的富矿,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近年来,媒体从业者调整自身理念,注重用户使用体验,不断运用新技术,在时政类新闻报道中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这种尝试尤其是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中得到集中展示,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爆款”新媒体报道策划。本文以2017年全国两会中广泛传播的优秀H5新闻为例,探讨时政类新闻报道在新媒体环境下反映的新特点,并对未来时政报道的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时政报道 H5 全国两会 创新 朋友圈

一、全国两会H5报道的新特点

在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于3月4日推出《两会喊你加入群聊》H5互动。用户通过面对面建群“主动”加入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领衔的政府官员微信群中,进可“实时”与各位政府官员商讨国家大事,退可获得李克强总理“亲手”发的红包、获得被官员@寻求意见的惊喜。该产品充分发挥了社交传播的特性,上线不到24小时点击量超过600万,仅人民日报客户端的用户留言就超过9万条,“总理给我发红包”“网民和总理、部长群聊点赞”的截图刷爆了朋友圈,成为本年两会报道中首屈一指的现象级产品。除此以外,中央广播电台推出的《央广主播朋友圈》H5系列,上线以来收获了超过170万的浏览量,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H5作为一种新型融媒体产品,并不是首次现身新闻报道。2016年,同样是《人民日报》推出的《原声回放!一起来听总理的工作报告》就在朋友圈中疯转,当日点击量超过200万次;“中央厨房”推出的《人大新闻发布群,傅莹邀请您加入群聊》《总理给你送“快递”啦》等H5新闻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在本次的两会报道中,H5并不是新面孔,但不管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展现出当前H5应用时政类报道的许多特点。

(一)场景:从来访者到主人翁

清华大学教授彭兰认为,移动时代场景的意义大大强化,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的感知及信息适配,场景成为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体的另一核心要素。H5新闻报道虽然符合当代轻“悦读”的时尚,但如果其构造的场景存在“违和感”,用户就会始终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产生“这和我有什么关系”的困惑,很难与自己的现实使用场景联系起来。因此,构建出一个大家熟知的场景,对提升用户好感、提高用户应用停留时间具有重要的作用。央广H5《王小艺的朋友圈》以每个人日常广泛使用的微信朋友圈为场景,运用适合移动终端的竖屏视频表达方式,将不同记者的报道制作成一条条“朋友圈”消息。在下拉、放大、点赞各个环节完美重现了朋友圈的使用体验,在音效和动画效果上也完美地模拟真实微信。据央广新闻节目中心新媒体部主任徐冰介绍,“在撰写朋友圈文字内容时,我们避免直接暴露节目名称,而是通过大家晒娃、晒吃的、晒生活的方式,以主播介绍好友生活为切入点,突出朋友圈的真实感,而不是强硬塞内容。”将这个虚拟的“朋友圈”做成了一个全屏、全景、沉浸式的场景,极大拉近了与用户的心理距离。数据显示,80%以上的网友都是通过朋友圈访问了该产品,还有13%的网友是通过微信群进入产品。

(二)互动: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移动互联网将人从工作台中解放出来,相当程度的社交空间从现实环境转移到以微信为代表的新一代社交平台中,因此不少H5报道以微信为背景进行策划展开。微信作为社交平台,H5策划如果缺乏互动感受,就很难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在这一点上,《两会喊你加入群聊》堪称典范。从接入H5页面伊始,载入界面就是大家熟知的“面对面建群”画面,而正中心的雷达扫描头像还与用户自己真实的微信头像一致,奠定了其“真实社交”的用户使用体验基础。在随后的群聊界面中,出现的总理和各位部长不但如同真实的微信群中成员一样会有互动聊天,还会主动@新加入群聊的用户,并显示用户真实的微信昵称。而在随后进入朋友圈场景之后,不同信息下会有真实微信好友的“实名留言”,也会出现群聊成员的留言,好友之间还有互动聊天,让用户切实感受到自己“货真价实”地参与了一次两会群聊,继而能让用户从被动收看变为主动参与、分享转发。

(三)扩散:从接受者到传播者

随着H5作品的泛滥,随随便便做个H5就可以在朋友圈刷屏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而H5新闻主要依靠微信单一传播渠道,一般很难实现用户的自发传播或者链式传播。只有在策划中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使用心理,在不破坏互动性和信任度的前提下,主动埋设“分享点”,尽可能地触动用户的分享动机,才能最大化的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同样以《两会喊你加入群聊》为例,这个H5新闻至少埋设了三处“分享点”:在群聊的过程中,李克强总理和一些人大代表会@用户询问对未来的看法;在用户表达了“希望工资高一点的”想法后,李克强总理会在微信群中发名为“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红包;在朋友圈中,自己的留言会和其他各种名人一起出现。被李克强总理@询问意见、有机会“抢”李克强总理发的微信红包、能让李克强总理出现在自己的朋友圈,这三件事情在当下的舆论生态中无疑非常吸引眼球。@用?艉透?用户发红包等做法,既是为了增加与用户的互动和交流,也让用户感受到“与我有关”,并愿意主动参与、分享转发,成为传播链上的“志愿者”。事实上,《两会喊你加入群聊》刷爆了当天的微信朋友圈。因此,掌握好了用户的信息消费习惯,提升其主动传播的欲望,实现链式传播并不是一件难事。

二、时政报道的创新之路

近年来的全国两会报道,传统媒体通过转型融合,运用最新的VR、小视频、表情包等新技术和新形式,推出了不少优秀的时政报道。这充分说明,在严把政治方向、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时政新闻完全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东风,探索出新形势下时政报道的创新之路。

(一)依托可视化表现,做好信息转译

时政报道大多定位高层,距普通受众有一定距离,加之文本信息量普遍较大,在当前的快阅读时代存在先天性的传播局限。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以数据可视化为核心,把这些官方语言、政策性信息转译成普通受众看得懂、听得明白的“普通话”。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可视化图表、VR、AR、H5页面、短视频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表情包等多种表达方式,尽可能将大量信息精简到一句话、一张图、几秒钟的视频,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用户眼球,吸引用户继续阅读;另一方面,在叙事语言上,也要尽量符合当前网络社区生态的风格。尼尔?波兹曼认为,不同媒介的话语形式决定了其话语风格和内容:印刷媒介生产内容通常为严肃而理性的公共对话,电视媒介以图像削弱了其话语的严肃性,使其话语内容更加倾向于娱乐。对于新媒体时代下的时政新闻表达,也要尽量使用贴近网络语言表达方式的流行用语,选择轻松、愉悦的个性化表达方式,促进信息的传播。

(二)强化互动交流,挖掘技术潜力

从目前各类运用新媒体技术展开的时政新闻报道来看,已经展现出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的一定尝试。《两会喊你加入群聊》没有输入接口,“互动感”虽然很强,仍是PPT的表达方式;《王小艺的朋友圈》实质上是披着H5外衣的短视频;《厉害了Word检察官》等H5互动小游戏则是将互动简单地理解为“摇一摇”这样的简单手势。好的互动交流,不应局限在当前PPT、短视频的表达效果,应该至少是一个轻量级的小应用水平。用户不仅能被动地接收可视化图标上的信息,还能通过点击关系图获得背后详细逻辑信息,通过关键词的输入获取个性化的新闻推送,甚至于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实现在虚拟的“群聊”场景中与总理、部长的实时互动。当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远远没有达到技术天花板,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力,配合良好的内容策划,完全可以让用户感受到这些信息“与我有关”,并愿意主动参与,成为传播链上的“志愿者”。

(三)抓住内容核心,避免技术反噬

技术应是为内容服务,切不可盲目追求技术效果而舍本逐末。可视化这样的“面子”还需要叙事逻辑作为“里子”支撑。仅仅通过拟物化包装、简单图文混排的表情包等手法,将一则新闻通稿镶嵌在一张图表中,这样的可视化新闻还停留在1.0阶段(静态信息图),真正的可视化还应该体现出信息间的内在逻辑和背后的故事,将“叙事”的意识镶嵌其中。现在不少H5报道动画效果华丽,场景和音乐也很有代入感,但内容却远远没有技术投入上用心,仍是传统报道方式的简单搬运,缺乏深度挖掘和解读,实际上造成技术冲淡了?热荩?反而显得主题不够突出,造成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

此外,诸如H5新闻产品的用户触达率会随着页面层级的加深而减小,页面层级越深,用户流失的概率越高。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新闻内容的特点,合理设置互动频率,保证用户对内容的充分阅读,避免技术对内容的反噬。

(四)关注用户需求,激发情感共鸣

不管传播技术如何迭代,新闻内容始终是媒体报道的核心价值。时政新闻虽然看似枯燥乏味,但其实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提高传播效果,关键还是在于发掘出海量信息中与普通民众密切相关的“利益交汇点”,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两会喊你加入群聊》中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在总理和各位部长希望用户提意见时,系统以用户的名义发表了“希望工资能再高点,假期能再长些”,这引发了不少人的情感共鸣,有很多网友在留言中表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事实上,这样简单的一段话并不是策划者随意选取的,而是基于对网友普遍需求的挖掘,再结合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有意识的选取呈现。正是这样充分的前期准备,准确抓捕到用户的情感“痛点”。时政报道还是应该俯下身子,从民众的基本诉求出发,结合政策解读,以小见大,实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3):20-27.

[2]我们为这样的创新点赞.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3-15(5).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7/epaper/d6465/.

[3]余列平.数据可视化、H

5、短视频,进击的新闻新表达在中国何去何从[J].传媒评论,2015(4):27-30.

[4]【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

[5]曾祥敏、关伟娜.时政报道中的信息可视化产品研究:基于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的个案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7):29-33.

[6]王雅君.基于H5技术的可视新闻研究――以2016年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两会报道为例[J].传媒,2016(10):73-75.

作者简介:曹隶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彭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王洪越

上一篇: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下一篇:项目基金正文撰写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