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宗教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大学生宗教范文

大学生宗教观

我院举行”大学生宗教观”争锋论坛活动

为了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树立宗教观念.4月21日下午,学生会主席张泷与部分11级学生代表在工程楼216就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在本次活动中,主持人创造性的使用了幻灯片的方式对当今中国的宗教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一个个精彩的视频,一幅幅生动地图片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宗教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位参加论坛的同学说:“虽然宗教有抚慰人心灵的功能,但也可能控制人的精神,使人变得消极。同时宗教也可能成为人群分裂的诱因,成为政治渗透和斗争的工具。向善、行善并不一定非要参加宗教活动,健康的文化活动、适当地娱乐也能促进心灵的健康发展。我们要认识到宗教的两面性。”

通过本次论坛对同学们正确对待宗教,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更好的处理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宗教问题。

第二篇: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研

新形势下,不同文化相互激荡,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趋复杂,特别是近年来有些在校大学生以不同形式参与宗教活动,表明了大学生宗教信仰与宗教观问题已不容忽视。我们对我校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了调查。

一、 大学生信教的原因

1、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里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因素与民族、家庭环境因素。首先是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引起人们的信仰危机以至于向宗教靠拢。这些年社会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思想理论界某些导向一度混乱,国际共运遭受严重挫折,处于低潮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与道德、经济与政治、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似乎日趋尖锐,难以解决,如道德良心的沦丧,丑恶现象的卷土重来,权钱交易,腐败现象屡屡发生,战争恐怖活动此起彼伏,环境污染,气候异常,物种灭绝等等,一句话,人们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这一切现象,哲学、社会科学似乎解释不了,自然科学也无能为力,有些恶果看起来甚至是由科学的发展直接引起的。这就使得思想活跃、敏感的大学生深感迷惑,一部分人产生严重的信仰危机,转而祈求万能的神拯救世界,保佑自己。其次是民族、家庭因素的影响。有些大学生本身就是少数民族,整个民族都信教,他也就信了;有些家庭祖辈或父母笃信某种宗教,大学生从小受其熏陶、感染,自然而然地信了教。

2、内在心理的需要。

很多大学生认为,教堂、寺院是人际联络思想感情的好场所,“佛”、“主”是人们倾诉隐私的最佳对象;信教能弥补、治愈心灵的创伤,能使寂寞无聊的心绪找到寄托之所,能起鼓舞作用,给人以力量、信心。如一学生写道:我妈生病多年,看医生、吃药,效果一直不好。信教后,认识了很多教友,大家一起祈祷,做弥撒,互相关心,相互爱护。不久我妈心情舒畅多了,病也好多了。在这里,宗教成了最高明的“心理医生”。

3、宗教道德与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吸引。

特别是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它最迷惑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三大宗教几乎都包括了这么一些道德诫律、规范:不偷盗、不奸淫、不凶杀、不贪财、不抢劫、不诬陷、不妄语、平等爱人、惩恶扬善。这些戒律在抑制罪恶势力、稳定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空气等方面确具有独特的积极意义。因而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量甚至超过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作用,当今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尤需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

4、“事实胜于雄辩”,很多事实证明“使你不得不信”。

大学生常举的事实有:很多名人,甚至大科学家也虔诚信教;“圣经”上的很多预言都得到了证实,特异功能,灵魂存在的迹象很多;社会发展至今,世界末日的景象越来越明显,这一切都只能有赖于耶稣基督的第二次降生;求神拜佛灵验得很,能预测过去未来,能医治痼疾,能带来幸福生活。

二、大学生信教群体与其他信众的不同

1、从信仰选择上看。

在中国五大宗教中大学生宗教徒皈依最多的是基督教和佛教。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年轻人,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烈,他们不仅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还对承载着这些知识的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往往欣赏,羡慕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并很容易在这种欣赏,羡慕中追寻西方文化,触及基督教。而基督教《圣经》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典籍,不仅文学性,故事性强,而且通俗易懂,大学生很容易由欣赏到接受,同中国传统宗教相比,更具理性色彩,更容易引起善于探究,敏于思辨的大学生的共鸣。

2、从信仰动机上看,大学生宗教徒皈依宗教大多是在追求某种精神性的东西,而不是着重于某种现实性的需要。

这同社会上一般信众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他里,皈依宗教大多是因生存中的苦难或不幸要在现实中寻求解脱,很少有人去追寻精神家园,更少有人达到世界观,人生观的层次。但对大学生而言,皈依宗教固然有缘于上述因素的,但更多是出于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出于对心灵慰藉的探寻,出于对自己原有信念的怀疑。出于对现实生活的困惑。总之,他们都是带着对人生问题的形而上的思考,触摸到宗教的。而宗教提供的答案,正好给他们以"合理"解释,使他们对宗教的态度由长期教育而形成的排斥,到耳濡目染而产生的暧昧,最终到世界观改变而确立的信仰。与一般信众不同的是,作为大学生宗教徒,多年来一直接受着学校的唯物论和理性主义教育。头脑中的固有观念同宗教观念截然对立。所以。在他们的皈依决定中,往往蕴涵着认知与情感,理性与感性,经验与判断等层层密密,难解难分的庞杂因素,经历的皈依时间更长,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斗争也更激烈。正因为此,他们的信仰一般显现得更内在,更深沉。较少盲目性和随意性,不易为他人的说教所影响,不易随外界的变化而改变

3、从信仰组织上看,大学生宗教徒较少参与"正式的宗教团体",一般都有联系紧密的团契生活。

以大学生中皈依最多的基督教为例,尽管所有的基督徒都信仰同一个上帝,但由于大学生基督徒较高的文化素质,独特的信仰追求,他们一般觉着建制教会的成员复杂。不便沟通。而散布在大学校园及周边的聚会点大多由大学教师或其家属,留学生或其他外籍人士带领。来此参加宗教活动的也多是同龄的大学生。大家不仅可以一起证道,唱诗,查经,祷告,而且可以就从信仰到生活的各种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此外,许多聚会点还经常举办一些建制教会不可能举办的活动。如春游秋游。不定时的聚餐。请专家讲授神学知识。为遇到问题的教友"代祷"等。所有这些,一般教徒都能直接参与,相互之间的关爱体现得特别充分。正是这些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活动。既营造了温馨宽松的聚会氛围。又满足了聚会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使得不少大学生基督徒不习惯或者不愿意去建制教会做礼拜,过宗教生活。而是更乐于参加建制教会以外的家庭团契。认为在这里更有助于他们信心的交流,灵命的成长。尤其是那些原本通过家庭聚会而入教,信教的。更是对家庭聚会以外的宗教团体有着天然的不接受。甚至认为建制教会是"官办"教会。不属灵,不得救。如何对这些聚会点进行依法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4、从信仰影响上看。

大学生宗教徒不仅把宗教的理念和教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而且对待人生和社会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在他们的宗教皈依中。虽然也不乏对"神迹"的感应和回报。但更多是通过理性的思考。从宗教中找到了生命的本源和人生的价值。一旦皈依。宗教神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便成为他们思想的内核。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信教以后。他们有了新的最高人生目标——灵魂得救。大多都会按照教义的要求。勤勉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活出见证。作盐作光"。同时。由于信靠神。敬拜神,凡事都向神祈祷。与神沟通,加上宗教组织内的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现世的诸多困惑与苦恼。获得了精神上的欣慰与满足。此外,宗教教义中的伦理道德也强有力地规范和引导着他们的行为。使他们不仅更加注重外在的道德行为。而且特别强调通过内心的良知和自律来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尊崇神的"诫命"。做一个德行"至善","荣神益人"的人。当然,作为一种唯心主义学说,宗教教义中的保守和消极成分也对大学生宗教徒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大学生信教以后,因过分倚重教义。在人生观上产生了宿命论思想,对世俗之事漠不关心,把社会进步的希望寄托于宗教的传播,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片面,简单。

三、对策及建议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我们要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公民的大学生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公民,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接受的学校教育,要求他们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们的头脑不是真空,科学思想不去占领,伪科学、反科学思想就会去占领。

高校在学术上的包容性,思想上的开放性,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宗教,对宗教产生特殊的想象。现代社会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宗教在学生中的传播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学生容易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客观上要求高校有必要对信教学生进行有效管理。通过调查和座谈了解到,我校只开设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专门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尚属空白,对信教师生的统计、宗教活动管理等方面明显不足,教育管理的手段单一,与宗教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高校和宗教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信息互动和工作配合性差,造成了对大学生组织参加的非法宗教活动的处理上处于被动局面。

面对大学生宗教信仰出现的新形势,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1、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可以在高等学校成立宗教问题研究所,组织大学中的教师以及与高等学校关系比较密切的研究所联合搞好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目前北京联合大学及有关的高校已经成立了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并开始了对大学生宗教与信仰方面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更深入地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全面成才有着很好的推进作用。

2、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在高等学校里可以通过开设宗教文化类的选修课和有关的讲座,正面介绍宗教知识,增强对宗教的感性认识,消除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的神秘感。同时宣传党在新时期的宗教政策,特别是在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方面,应当加大宣传的力度,使大学生去掉对宗教认识方面的神秘感,去掉盲目性。使他们对宗教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宗教的认识更加具有理性。自觉地为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做更多的工作。

3、应加强科学精神的教育。高等学校是科学的殿堂,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负有重要的历史责任。高等学校应大力倡导科学精神,无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的课程中,都应当贯穿科学的精神。包括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和执著敬业的献身精神等。

4、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青年大学生中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利用党课、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进行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在高等学校形成一支骨干队伍,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

高等学校要发挥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方面的功能,完成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就不能忽视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而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是全面素质的提高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同时应努力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篇:大学生宗教知识竞赛题库

大学生宗教知识竞赛参考题目

(一)

一、填空题

1、中国宗教信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2、在各种宗教中,(佛教)在中国的历史最长。

3、我国五大宗教的全国性的宗教团体有(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等。

4、河南省内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第一批重点寺观的是(白马寺)、(少林寺)、(中岳庙)。

5、我省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是(郑州伊斯兰教经学院)。

6、我省经国家宗教局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是(河南圣经专科学校)、(河南佛教学院)。

7、我国宗教的特性是“三性”,即(长期性)、(群众性)、特殊

1 复杂性。

8、(《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法律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9.我国现行的宗教事务方面的行政法规有两部,即(《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

10、《宗教事务条例》经2004年7月7日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2004年11月30日颁布,于(2005年)3月1日施行。

11、《宗教事务条例》内容包括总则、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宗教财产)、法律责任和附则七个部分。

1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3、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

2 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映是( C ) A、真实的 B、半真半假的 C、虚幻的

2、宗教和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是( A ) A、对立的 B、一致的 C、不相关的

3、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 A ) A、长期存在 B、短暂存在 C、消失

4、宗教认识其信仰对象的基本方法是( C ) A、理性 B、感性 C、信仰主义

5、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以下场所( D )进行宗教活动。 A、寺庙 B、道观 C、教会 D、学校

6、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B ) A、基督教 B、道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7、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B ) A、基督教 B、道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在校学生参加宗教组织和教徒在宗教场所以外的地方进行的宗教活动。

B、合法的宗教在校园内不得成立任何宗教组织。 C、合法的宗教在校园内不得举办任何宗教活动。

D、合法的宗教在校园内不得布道、传教和宣传有神论、散发宗教传单和其他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书刊。

9、中国基督教的“三自”原则是( C )。 A. 自治、自办、自传 B. 自治、自养、自传 C. 自养、自治、自办

10、我国实行 ( C ) 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A. 独立自主自办教会 B. 宗教自由 C. 政教分离

11、除经政府( A )部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外,其他场所一律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捐献。

4 A.宗教事务 B.民政 C.旅游 D.文物

12、宗教教职人员在宗教教务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除依法追究有关的法律责任外,由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建议有关的( B )取消其宗教教职人员身份。

A.宗教活动场所 B.宗教团体 C.宗教院校 D.宗教界

13、党处理同宗教界人士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C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相互尊重,互相信任 C.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 D.互相合作,互相促进

14、( B )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们党对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A.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B.宗教信仰自由

C.尊重和保护公民

15、《宗教事务条例》的立法宗旨是( B ),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

A.保护公民合法权利 B.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C.保障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自由

16、宗教团体应当对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B )。

5 A.相一致 B.相适应 C.相协调

17、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宗教信仰在( C )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参加宗教活动。 A.任何 B.未经登记 C.依法登记

18、擅自出版、印制、发行( B )的,由县级以上新闻出版或文化行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A.宗教艺术品 B.宗教出版物 C.宗教用品

19、假冒宗教教职人员进行宗教活动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 C ),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改正 B.取缔 C.停止活动

20、《宪法》第( B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A、第十六条 B、第三十六条 C、第五十六条

21、党的( B )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A、 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22、党和国家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处理一切宗教问题的

6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C )。

A、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C、使全体信教和不信教群众联合起来,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上来

23、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C )。 A、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做好信教群众工作

24、( B )中央6 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并就依法管理的内容、目标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A、1982 年 B、1991 年 C、2004 年

25、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 B )。 A、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团结和睦,有利稳定 B、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C、求同存异,团结多数,把握方向,稳步推进

7

26、2004 年11 月30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国务院第426 号令,颁布《宗教事务条例》,( C )正式施行。 A、2004 年11 月30 日 B、2005 年1 月1 日 C、2005 年3 月1 日

27、宗教团体的成立、变更和注销,应当依照( B )的规定办理登记。

A、《宗教事务条例》 B、《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8、( A )宗教团体可以根据本宗教的需要按照规定选派和接受宗教留学人员。

A、全国性 B、省宗教团体 C、市宗教团体

29、《宗教事务条例》将宗教活动场所分为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和( C )两类。

A、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场所 B、聚会点 C、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

30、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由( C )向拟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

8 A、信教群众 B、乡镇、街道 C、宗教团体

31、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成立管理组织,实行( A )管理。 A、民主 B、分级 C、属地

32、宗教活动场所合并、分立、终止或者变更登记内容的,应该到( B )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手续。

A、民政部门 B、原登记管理机关 C、宗教团体

33、宗教团体、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编印的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需经( A )宗教事务部门审核同意。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34、举办各类宗教培训活动,由宗教团体报举办地( B )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 A、省级 B、设区的市 B、县级

35、中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 C ),现有信教群众1 亿多人。

A、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东正教 B、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 C、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9

36、各层面宗教关系的和谐,核心是( B )。 A、政教关系的和谐 B、以人为本 C、政治上团结合作

37、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C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相互尊重,互相信任 C、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

38、李瑞环同志在1995 年指出:“在我们国家,任何人、任何团体,包括任何宗教,都应当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 C )。 “四个维护”已成为我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所遵循的行为准则。 A、社会和谐 B、宗教和谐 C、国家统一

39、17 至18 世纪由于当时的罗马教廷不准许中国天主教徒按本国习俗敬礼、祭祖,清王朝遂下令禁止传播天主教,发生了此谓延续百年之久的( B )。

A、“禁教之争” B、“礼仪之争” C、“祭祖之争”

40、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分( C )两大宗派。 A、太平道和五斗米道 B、乾道和坤道 C、正一道和全真道

10

三、多项选择题

1、所有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都必须(ABCDE) A、维护法律尊严 B、维护人民利益 C、维护民族团结 D、维护祖国统一

2、邪教的危害有(ABCDE) A、对抗社会 B、戕害生命 C、骗取钱财 D、破坏国家统一 E、精神控制

3、封建迷信活动有(ABCDE) A、算卦 B、风水 C、圆梦 D、拆字 E、招魂

4、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但以下人员不能信仰宗教(AB) A、共产党员 B、共青团员 C、一般群众

5、除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外,在各级各类学校中(ABCDE):

A、不得进行宗教活动 B、不得开设宗教课或向学生传播宗教 C、不得强迫、诱使学生信仰宗教 D、学生不得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

11

6、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ABCDE):

A、不得干涉中国宗教社会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和变更 B、不得干涉中国宗教社会团体对宗教教职人缘的选任和变更 C、不得干涉中国宗教社会团体的其他内部事务

D、不得以任何名义或形式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办事机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开办宗教院校、举办宗教培训班

7、以下叙述正确的有:(ABCDE)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B、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C、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D、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E、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8、我国五大宗教是(ABCDE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天主教 E、道教

9、做好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ABC)

12 A、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C、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0、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 ABCD )。 A、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11、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根本要求是( AD )。 A、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B、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C、做好信教群众工作

D、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 ABCD )的活动。 A、破坏社会秩序 B、损害公民身体健康 C、妨碍国家教育制度 D、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

13、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 AB ),规范宗教事务

13 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宗教事务条例》。 A、宗教和睦 B、社会和谐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

14、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 ABC ),并以适当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 A、财务收支情况 B、接受捐赠情况 C、使用捐赠情况 D、外宾接待情况

15、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工作原则是( ABCD )。

A、积极支持 B、平等对待 C、依法管理 D、完善机制

16、宗教院校由( CD )举办。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举办宗教院校。

A、国家宗教局 B、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局 C、全国性宗教团体 D、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

17、涉及宗教内容的出版物,应当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ABCDE )。

A、破坏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和睦相处的 B、破坏不同宗教之间和睦以及宗教内部和睦的 C、歧视、侮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教公民的

14 D、宣扬宗教极端主义的 E、违背宗教的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

18、政府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在( ACD )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增进与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A、独立自主 B、自力更生 C、平等友好 D、互相尊重

19、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ABCD) A、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0、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具体是指除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外,在各级学校中(ABCDEF) A、不得进行宗教活动;

B、不得开设宗教课或向学生传播宗教,不得组织学生到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干扰、阻挠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教育;

C、不得强迫、诱使学生信仰宗教,更不得在学校内从事任何发展教徒、成立宗教团体和组织的活动;

D、中等和中等以下学校的教材不得有宣传宗教思想的内容,大学某些学科采用有宗教内容的教材应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

15 部门审批;

E、学生不得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

F、教师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在教学中进行宗教宣传和带领学生参加宗教活动,严禁外籍教师在学校从事宗教传播的活动。

21、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是指(ABC) A、中国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组织人事权由中国各宗教自己掌握,不受外国势力的干涉和操控;

B、在经济上我国各宗教的办教经费独立自筹,不接受外国的办教经费;

C、在宗教思想上各宗教都能够做出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22、我国《宪法》确立的的宗教信仰自由原则主要体现在(ABCD) A、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B、中国实行宗教与政权相分离、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 C、宗教组织、宗教教职人员、信教群众要在宪法、法律和法规范围进行活动;

D、中国各宗教都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23、我国宗教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ABC) A、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16 B、平等友好交往原则

C、非宗教交往不得附加宗教条件原则。

四、是非判断题

1、我国宗教方面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要严格区分、妥善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 √ )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制渗透,打击犯罪。 ( √ )

3、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要鼓励和支持发展宗教。( × )

4、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 )

5、对强迫少年儿童入教念经,影响正常教育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 ( √ )

6、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的。 ( √ )

7、宗教信仰自由受宪法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 √ )

8、党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 )

9、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宗教对外友好往来,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不允许任何组织、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 √ )

10、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宗教工作上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 √ )

11、中国共产党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 ( √ )

12、共青团员不得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 ( √ )

13、当代大学生要准确识别邪教,提高防范能力,了解邪教危害,增强防范意识,自觉远离邪教,做到不听、不信、不传,检举邪教的违法活动,坚决运用法律武器抵制邪教。 ( √ )

14、我国实行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在普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进行宗教教育。( √ )

15、刑法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

16、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 )

17、严禁外籍教师、外籍留学生在学校从事传播宗教、发展教徒的活动。( √ )

18、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得进行宗教教育和开展宗教活动。( √ )

19、基督教私设聚会点是非法的,必须依法进行处理。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自觉拒绝参加校园周边的基督教私设聚会点。 ( √ ) 20、要加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严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散布

18 和宣扬有神论,严禁散布对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党和国家宗教政策、法规的怀疑和不满。 ( √ )

21、禁止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 √ )

22、根据有关规定,除经批准的宗教院校外,各级各类学校一律不得进行宗教活动,不得在学校成立带有宗教背景或宗教意图的社团组织,不得强迫、引诱学生信仰宗教,更不得在学校内从事任何发展教徒的活动。 ( √ )

23、在校学生不准参加任何宗教团体组织的宗教活动和培训班,不得拉拢引诱其他不信教学生信仰宗教,不得开展各种包括宗教内容的集会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手机、QQ群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宗教传播活动。 ( √ )

24、政府依法管理的宗教事务以“是否属于内部事务”来划分,管理宗教事务不应干预宗教的内部事务。( × )

25、宗教和谐应该包含三个基本层面,即宗教之间的和谐、宗教与社会的和谐以及政教关系的和谐。( × )

26、以其他身份入境的外国宗教教职人员,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宗教社会团体邀请,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可以在依法登记活动场所讲经、讲道。( √ )

27、佛教四大名山通常是指五台山、青城山、九华山、普陀山。( × )

五、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什么?(P3)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虽然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但其反映是颠倒的、歪曲的、虚幻的。

2、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3) 答: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的。其基本内容包括:一是从理论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宗教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客观规律。宗教的本质是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地反映,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深刻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它的消亡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二是分析了宗教的社会作用。在阶级社会,宗教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为剥削阶级所利用,成为麻醉人们精神的工具,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三是表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并提出了一系列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强调宗教和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是对立的,不能让宗教思想影响和侵蚀党的肌体,反对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解决宗教问题要服从社会主义斗争的总任务,提出了要向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无神论教育。

3、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P5) 答: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

20 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方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正确理解,全面把握,不可偏废。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5) 答: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同时又受法律制约。国家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强制干预或施加压力,既不能用行政手段压制宗教,也不能放弃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中国不论信仰宗教还是不信仰宗教的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在多数群众不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信教群众,互相团结、和睦相处。在多数群众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群众不信仰宗教的权利,使全体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各民族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时必须指出,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是鼓励和支持发展宗教。

21

5、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6) 答: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根据国家的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对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和行为,以及社会公共活动涉及宗教界权益的关系和行为的行政管理。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基本内容是要切实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保证正常宗教活动的有序进行,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绝不允许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宗教压迫剥削制度;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绝不允许利用宗教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妨碍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6、合法的宗教活动必须符合的三个条件是什么?(P10) 答:合法的宗教活动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场所合法,宗教活动应当在经过政府核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或经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认可的场所进行。二是主持活动的人员身份合法,宗教活动必须由宗教团体认定的教职人员或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主持。三十宗教活动内容合法,不得影响社会秩序、生产秩序、生活秩序,

22 不得损害公民身心健康。

7、针对宗教活动,在大学校园中所规定的“四严禁”、“两不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P11) 答:在大学校园内,不允许进行宗教活动(神学院除外),其具体规定是“四严禁”、“两不得”,即: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和方针,严禁在教学活动中传播宗教,严禁在校园举办宗教活动,严禁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学生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不得开设带有传教性质的课程,不得组织学生到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

8、基督教家庭聚会的内涵是什么?基督教私设聚会点的内涵是什么?二者的重大差别是什么?

答:家庭聚会,是指基督教徒按基督教的传统习惯,在自己家里过宗教生活,参加的人以自己的家庭成员为主,有时有少数亲戚、邻居参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简单,一般只作念经祷告。

基督教私设聚会点,是指未依法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申请筹备设立和登记,自发形成有一定数量的信教群众参加、有固定的主持人、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基督教聚会点。

基督教家庭聚会,是基督教的传统习惯,国家予以尊重,但要防止其演变为私设聚会点。私设聚会点是违法的,必须依法进行处理。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自觉拒绝参加校园周边的基督教私

23 设聚会点。

9、什么是邪教?(P12) 答:邪教是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标榜、神话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步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10、邪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P12) 答:邪教的共同特点是:借用宗教的一些名词术语编造歪理邪说,散布迷信思想;在宣传世界末日、制造恐怖气氛的基础上,神化教主,鼓吹只有忠诚于教主才能在世界末日来临时获得拯救或成神成仙,推行狂热的教主崇拜;对信教徒通过洗脑、恐吓、诱骗等手段实施严酷的精神控制;建立严密的组织进行秘密的结社活动;不择手段疯狂敛取钱财等等。这些特点决定了邪教的邪恶本质,使邪教成为地地道道的社会邪恶势力。

11、如何识别邪教?(P13) 答:第一,看历史。宗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邪教则都是迅速冒出来的极端功利化的社会组织,往往会对社会进步产生极为严重的破坏作用,它们与宗教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第二,看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宗教有爱国利民的传统,号召信教群众热爱国家,拥护政府,提倡平等博爱、济世助人、同情弱者

24 等。邪教则对抗政府、危害社会、蒙骗坑害群众、教唆人们消极厌世、不事生产,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

12、什么是封建迷信?什么是封建迷信活动?(P14) 答:所谓封建迷信,泛指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和崇拜。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卜筮、相术、风水、算命、拆字、招魂、圆梦等,大多产生流行于封建社会,这些习惯上称之为封建迷信活动。

13、简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P15) 答:科学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力量,反对用超自然的原因和力量去证明任何自然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宗教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相信超自然的上帝和神灵主宰世界。在认识方法上,宗教与科学也是根本不同的。自然科学从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出发,去认识事物的各种联系并尽可能地用经验去证明。宗教认识其信仰对象的基本方法是信仰主义,依靠超经验、超理性的启示或神秘主义的直觉。在社会作用方面,宗教与科学也是大相径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虽然宗教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通过宗教运动对社会发展起过特殊的推动作用,但一般说来,宗教在历史发展中是一种保守的因素。因为宗教往往把现存的社会制度当成神意的体现,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25

14、简述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的联系.(P16) 答:宗教信仰从本质上说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反映的是人们精神世界的问题,是人们的一种思想认识;民族习俗属于某种社会群体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不能把宗教信仰与民族习俗混为一谈。但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一是二者都以特定的民族为载体,离开了一定的民族,二者均无从表现;二是宗教信仰最终必将外化为宗教行为,即通过参加一定的宗教活动使宗教信仰本身得以实现,这样二者在行为上有所统一;三是一些直接来源于宗教的带有明显宗教色彩的民族习俗,或叫宗教性民俗,成为整个民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15、简述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的两层含义。(P19) 答: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公民接受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不得利用宗教妨碍义务教育的实施;二是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具体是指除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外,在各级各类学校中:(1)不得进行宗教活动;(2)不得开设宗教课或向学生传播宗教,不得组织学生到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干扰、阻挠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教育;(3)不得强迫、诱使学生信仰宗教,更不得在学校内从事任何发展教

26 徒、成立宗教团体和组织的活动;(4)中等和中等以下学校的教材不得有宣传宗教思想的内容,大学某些学科采用有宗教内容的教材应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5)学生不得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6)教师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在教学中进行宗教宣传和带领学生参加宗教活动,严禁外籍教师在学校从事传播宗教的活动。

16、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不得进行的传教活动包括哪些内容?(P21)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第十七条规定,外国人不得在中国境内进行下列传教活动:(一)在中国公民中委任宗教教职人员;(二)在中国公民中发展宗教教徒;(三)擅自在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四)未经批准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处所讲经、讲道,进行宗教聚会活动;(五)在宗教活动临时地点举行有中国公民参加的宗教活动,被邀请主持宗教活动的中国宗教教职人员除外;(六)制作或销售宗教书刊、宗教音像制品、宗教电子出版物等宗教用品;(七)散发宗教宣传品;(八)其他形式的传教活动。

17、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是指什么?

答:利用宗教从事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和法规,企图颠覆我国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

一、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的政治活动和宣传;违反我国的宪法、法律和法规,企图控制我国

27 的宗教团体,干涉宗教事务,在我国境内建立宗教组织和活动据点、发展教徒的活动和宣传。主要表现:一是利用宗教进行民族分裂活动(比如:东突/藏独);二是试图重新控制我国的宗教(比如:攻击我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扶植宗教地下势力,建立非法宗教组织);三是大肆进行非法传教活动(比如:利用电台广播、互联网传教;以学术交流、投资办企业、旅游等为掩护,开办地下宗教培训班、发展信徒等)。

28

第四篇: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问卷报告

当代大学生是如何定义信仰的?我们是否有信仰?我们是否需要信仰?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果真处于信仰危机的时代吗?针对这些问题,我和另一位同学于2011年10月30日至2011年11月10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中国的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调查,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本群体的信仰现状认知、个人信仰现状、对信仰的需求认知及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并以此较深入的思考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信仰问题。

本次调查活动共回收问卷132份,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100%。针对回收的问卷,现将调查的基本情况作总结分析如下。

一、当代中国大学生对本群体的信仰现状认知

(一)总体信仰现状认知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过半的当代大学生觉得我们正处于缺乏信仰的时代,23.36%的被调查者则持反对态度。但是当我们问及“你是否有个人信仰”的时候,却有53.27%的人做出肯定回答,而有19.63%的人回答说没有个人信仰。从此处我们发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互相矛盾的。当过半的大学生正面地回答自己是有信仰的时候,却有过半的人在不知道这种现状的情况下表达了自己对当今大学生缺乏信仰的现状的担忧。这多少是受到了当今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片面评价的影响,认为当今大学生是迷茫的一代,已失去了心中的信念。

(二)大学各年级的信仰现状认知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读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们,有信仰的占了44.44%,无信仰的有38.89%,而回答不知道的有16.67%。对比二年级,48.98%的学生是已经有自己的信仰的,比大学一年级的多了4.54%,无信仰的占34.69%的比率,也可以看出是有所下降的,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信仰的则也下降到了16.33%。在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中,表示自己是有信仰的竟上升到了77.27%,比大学二年级增加了28.29%,无信仰的也突然下降到了18.18%,这时只有4.55%的学生是不知道自己有无信仰的。有这些数据对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个人信仰的比率也持续升高,而没有个人信仰的学生比率及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信仰的学生比率则持续下降。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经验的丰富,当代大学生会渐渐地在成长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个人信仰。刚开始上大学,学生暂时还没找到目标,可能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地接触社会,他们能更多、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明白什么对自己而言是最重要的,他们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包括当代大学生自己都认为我们这一代是缺乏信仰的一代,根据上述数据,我们是否可以推翻这么一种社会偏见和怀疑呢?

其实我们也不可以怪社会对我们的偏见和不信任,连我们自己都不信任自己,社会有怎么看到自信的我们?

(三)有个人信仰的学生的信仰现状认知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以回答“有个人信仰”的大学生为分类数据源,从统计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觉得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信仰的竟占了57.89%,持相反观点的只占到22.81%,而有19.30%的人是不知道我们大学生是否是普遍缺乏信仰的。有个人信仰的人,却觉得整个中国社会的大学生是缺乏信仰的,这是否会使他们自己产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想法呢?而偏偏在我们的中国大学生中,有过半的大学生是拥有自己的信仰的,这不得不说是我们自己误会了自己。

二、 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信仰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总体信仰现状

在更深入的调查中,我们提出“你的信仰大致属于哪个范围”的选择题,通过数据发现,当代大学生中,信仰宗教的有4.67%,信仰共产主义的有14.02%,信仰人间之爱的有30.84%,信仰某种关乎自己的利益的有7.48%,而明确提出自己信仰的是金钱的有0.9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心中是有信仰的,但是部分人又不能简单地将自己的信仰限定为某一个名词或概念。信仰人间之爱的人占了最大的比率,由此可见,很多当代大学生信仰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圣贤的主张、某种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而是对人间真情的积极态度。极少数的学生提出自己的信仰是金钱,如此看来,多少是受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另一个有相似出发点的问题中,我们从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到,有40.1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最重要的是亲情,25.23%的人觉得自己主要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14.95%的学生的回答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亲情在中国当代大学生中是占有较重的分量的,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当代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地将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得到他人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动力,显现出独立自主的倾向。

(二)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信仰的大学生的社会追求

用同样的分类统计方式,以 “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信仰”的大学生为分类数据源,从数据分布可以知道,在选择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的时候,“得到他人的认可”这个选项达到了最高的比重——40.00%,比总体分布的14.95%高出了25.05%,让人惊讶的是,“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个选项却达到了20.00%的比重,比总体分布的7.48%高出了12.52%,而“为了更好的生活”的比重却骤降了19.16%。这些数据可以说明,还在迷茫自己是否已经有了信仰或还没有找到信仰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更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而同时,他们却没有其他大学生那么重视自我的生活质量,亲情的地位也及不上自己做出的成绩。

由此分析来看,这既是一种欣慰,有是一种悲哀。欣慰的是比起总体的水平而言,他们更乐意为社会服务,而悲哀的是,亲情在他们看来已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三、当代大学生对信仰的需求认知

(一)当代大学生总体对信仰的需求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1.96%的当代大学生觉得自己需要信仰,而有17.76%的学生还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一个信仰来追求。另有不容忽视的现象是,10.28%的人做出了“我不需要信仰”的回答。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现状,我们做出了更深入的调查。

当问及信仰的意义的时候,37.38%的大学生回答的是,信仰能够指导自己的人生方向,鞭策自己朝着一个信念前进,使自己不会迷茫,生活充满动力。而20.56%的学生则表示自己并不清楚信仰究竟有什么用处,但在调查中却没有一个人提出信仰是完全没有用的。这说明,学生们都认为信仰对个体并不是完全没有用的,但是有部分人仍不知道或没有去有意识地感受信仰的具体意义,这一点是否可以解释为什么有10.28%的大学生觉得自己不需要信仰?

由此,从上述数据,我们又不难解释以下这样一个现象:57.01%协助调查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在行动上或者思想上是会按照自己的信仰信仰行事的。26.17%的学生回答自己也不知道或者还没有意识到在平时生活中是否有这么做。但有16.82%的学生却表示,由于各种原因,自己并没有在行动上或者思想上是按照自己的信仰信仰行事。由于确信信仰的作用,不少人是遵从自己的选择的。

(二)没有个人信仰的大学生对信仰的需求认知

以回答“没有个人信仰”的大学生为分类数据源,我们从分类统计中可以知道,在回答“觉得自己是否需要信仰”的问题时,37.14%的学生表示需要信仰,25.71%认为不需要,而回答“不知道”的占了37.14%。也就是说,目前没有信仰的大学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

人迫切地想找到信仰。另外同样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信仰,他们或者在迷茫,或者在犹豫。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同样以这些“没有个人信仰”的大学生为分类数据源,我们发现在他们之中,有45.71%的人并不清楚究竟信仰对自己而言有些什么意义。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影响他们信仰状态的因素。

四、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

由于很多高校都有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我们就此向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能在精神信仰上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调查显示,56.07%的回答是作用并不明显,另有27.10%的学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认为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由此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在高校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有些甚至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思考。

五、总结

(一)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误会

由上述分析看来,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并不是如社会上所说的那样处于缺乏信仰的危机,情况还是乐观的。在分析到具体的信仰趋向时,我们发现,“爱”占了最大的比重,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并不是我们先定的传统意义上的对圣贤的主张、某种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而是对人间真情的积极态度。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认为,正是他们的信仰并不在我们大多数人心中所划定的范围中,导致社会上很多人觉得他们是没有信仰的一代。社会在发展,人的精神与思想也不断在改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信仰、共产主义等范围,而是越来越多元化,社会需要了解他们的想法,不要片面的误会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而大学生自己也需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被社会上被放大的负面现象打击,使态度消沉。

(二)当代大学生随阅历丰富而找到信仰

由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是需要个人信仰的,只要有渴望,就不怕没希望。虽然有部分学生还没有找到个人信仰,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知道,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经验的丰富,当代大学生会渐渐地在成长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个人信仰。所以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不必太过担忧自己的状况,当阅历越来越丰富,了解的事物越多,就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有一定的能力去追求。

而社会也需要继续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在他们感到迷茫的时候给予鼓励,而不要一味责备,帮他们一把,让他们树立起自己的信心。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一定不会让社会失望。

(三)站在信仰十字路口的大学生价值倾向的特殊性

“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信仰”的大学生在选择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的时候,“得到他人的认可”这个选项达到了最高的比重,比总体分布高出了许多,而出乎意料的是,比起总体分布而言,有更多的学生倾向于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个现象比较特殊,站在信仰十字路口的大学生,他们的价值倾向有不容忽视的独立性。表现为更倾向于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更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但是亲情在他们的心中却显得没自我价值重要。这不得不说是受到了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还有待观察研究。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目前存在着严重的社会误解,要尽快让社会了解当代大学生真实的信仰及思想,能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整个调查显示的数据呈现出一种较为乐观的现象,但当代大学生出现的部分问题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

第五篇: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总结

此次调查的意义:

宗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容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它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极为重要而广泛的作用,渗透进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今天的文化活动、国际事务和日常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客观地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规律,了解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体系及其特点,不仅有助于当今的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宗教现象,认识到宗教对于社会安定和世界和平的影响,而且对于拓宽知识视野,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科学、伦理、法律、经济 、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活动,更好地处理在人际交往中的宗教信仰关系等,也有积极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与宗教信仰

当代大学生对宗教本身的认识正确而简单。只有1%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36人选择了“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占调查总人数的77% ,这表明大多数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对宗教的认识是清醒的。3%认为宗教是“一种崇高真理”,占有宗教信仰学生总数的20. 1% ,表明在科学与理 性的熏陶下即使是信教的学生也很少把神、佛看作是绝对的真理。另有19%把宗教看作是求神拜佛, 认为宗教是荒诞学说。显然他们对宗教的认识不够全面。这说明虽然当代大学生基本上能够以一种客观而清醒的态度去看宗教,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宗教的认识有失偏颇。

大学生对宗教和科学的关系认识基本正确,但稍显片面。虽然有69%的学生认为宗教与科学“既冲突又互补促进”,但仍有31%的学生对二者的关系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错误理解和模糊认识,或者认为“宗教即科学”( 6% ) ,“相互对立、不可调”(8% ) ,或者相反认为二者“互通有无、没有矛盾”(8% ) ,抑或“说不清楚”(9% ) 。这表明多年的教育在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从科学的立场对宗教与科学有了正确的认识,但长期以来对宗教教育的忽视也使得部分学生对宗教本身及其与邪教、科学的关系认识模糊。第二,一个人能否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宗教徒。尽管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了党员必须坚持唯物主义,不能信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但只有32%的学生明确这一点,42%的学生认为既可以入党又可以信教,另有26%选择了说不清。

显然,不仅需要对党员学生加强党章学习,而且需要对所有学生加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学习和信仰教育。在大学校园中能否公开传教。我国的法律保障各宗教进行合法的传教活动。但在我们的调查中,仍有30%的学生认为可以在学校公开传教和开展宗教活动,同时有26%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当然也有44%的学生选择了校园禁止传教。但我们很难确定44%中有多少是因为知道法规而选择、多少因为态度而选择,可以肯定的是除此之外的56%的同学对于这个问题的存在着认识误区。显然,大学生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误区颇多。在这个全球化与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的宗教精神)信仰同时受到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民族与世界的诸多因素影响,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以宗教和主流生活存在距离而很少主动去了解,同时被动了解的渠道也很有限。因而加强宗教政策的有效宣传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不信教的学生是绝大多数,但他们不信教的原因主要是不需要(50% )和不了解(28% ) ,接下来是“我是党团员”(13% ) ,“宗教不科学”(9% ) 。这一方面与年轻人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和积极乐观的自我筹划、自我实现相关,另一方面长期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也对他们产生了深刻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不了解宗教或认识偏颇而不信的。当然,对宗教的理解并不必然会导致信教人数的增加。在对不信教学生未来是否会信教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只有9%认为自己以后会信教, 31%表示将来不会信教,而60%则认为不确定。 总结:

在当前各种思潮荟萃的大学校园,共产主义信仰是我们的主流信仰,但在当前信仰多元化、价值多样化的时代处境下,主流信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处理主流信仰和宗教等其他非主流信仰的关系,如何提高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整合能力,如何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在实践中就需落到人文课的教学之中,落实到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之中。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青年学生、高校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引导大学生构建起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的多元信仰结构,建构自身的和谐人格。这不仅是大学生的精神信仰问题, 还关系到能不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上一篇:代谢遗传病范文下一篇:店整改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