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宗教学概论

2022-08-24

第一篇:四川大学宗教学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之佛教文化

本章教学目的:

1、 了解佛教文化发展的历史概况。

2、 认识佛教文化的基本思想内涵。

3、 把握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学时分配:9学时 教学环节:课堂讲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印度佛教发展略史

一、 佛教的创立和历史背景

社会背景 思想背景

二、 释伽牟尼的生平和创教活动

释伽牟尼的生平 释伽牟尼的创教活动

三、 原始佛教的基本思想

四谛 十二因缘 三法印

第二节 部派佛教

一、 佛教的根本分裂及部派的分化

佛教根本分裂的原因 佛教的主要部派

二、 部派佛教与原始佛教、大众部与上座部的主要分歧

宗教实践方面 宗教理想方面 哲学理论方面

三、 大乘佛教

(一) 佛教大乘与小乘的分裂及其异同

1、 大乘与小乘的分裂

2、 大乘与小乘的主要分歧

对佛的看法的分歧 最高理想的分歧

修持方法的分歧 理论学说的分歧

3、 大乘佛教对小乘佛教的批判继承

(二) 大乘佛教的主要派别

1、 大乘中观学派 大乘中观学派的形成 大乘中观学派的基本思想

2、 大乘瑜伽行派 大乘瑜伽行派的形成 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思想

四、 密教

1、 密教的形成

2、 密教的基本特点

五、 印度佛教的向外传播

1、 北传佛教 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

2、 南传佛教

第二节 中国佛教略史

一、 佛教的传入

1、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时代

2、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路线

陆路 海路

3、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后的基本情形 佛教与中国传统固有文化的冲突 佛教与中国传统固有文化的依附

二、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

(一) 两晋之际的大乘般若学思潮

1、 两晋之际的大乘般若学的兴起

社会背景分析 思想背景分析

2、 六家七宗

本无宗 本无异宗 心无宗 识含宗

幻化宗 缘会宗 即色宗

3、 僧肇对"六家七宗"的批判总结

(二) 晋宋之际的大乘涅pan学

1、 从大乘般若学向大乘涅pan学的转向

社会原因

理论自身的逻辑发展 大乘《涅pan经》的翻译

2、 竺道生与涅pan学

3、 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佛教学派

涅pan师 毗昙师 成实师 三论师 地论师 摄论师 楞伽师

三、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

(一)从学派到宗派

1、 宗派与学派的异同

2、中国佛教宗派形成的历史条件

社会背景分析

佛教寺院经济的独立与发达 佛学思想的成熟与中国化

(二)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1、 天台宗

天台宗的创始人智yi。 天台宗的基本思想

2、 三论宗 三论宗的创始人吉藏 三论宗的基本思想

3、 唯识宗

唯识宗的创始人玄奘和窥基

唯识宗的基本思想

4、 华严宗 华严宗的创始人法藏 华严宗的基本思想

5、 禅宗 禅宗的创始人惠能 禅宗的基本思想

四、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的衰微

1、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发展的基本趋势

佛教诸宗的融合

佛教与儒家、道家(包括道教)的融合

2、 佛教衰微的原因 佛教衰微的原因 佛教衰微的特征

思考题:

1、 简述佛教"四谛"说的主要内容。

2、 解释佛教术语"缘起"。

3、 佛教的"三法印"是什么?

4、 列举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及其创始人名称。

第二篇:武汉科技大学 大学美育概论论文

厚德博学崇实去浮

大学美育概论论文

题目: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厚德博学崇实去浮

摘 要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间称为《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关键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管弦乐,奏鸣曲,交响

I 厚德博学崇实去浮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中国有很多传说,而那么多传说中我独爱梁祝。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梁祝又被用很多形式表现。芭蕾舞剧《梁祝》用肢体语汇展现了梁、祝凄美的爱情;卡通动画版的《梁祝》则满足了当代青少年观众的喜好。而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之一,则其也是我最喜欢的小提琴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从十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这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创作者之一的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而这部分最后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突然,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以及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的斗争中。音乐进入展开部,这段旋律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原剧中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音乐中铜管乐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紧接着独奏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

1 厚德博学崇实去浮

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而达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

此刻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开始“一问一答”。这段旋律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的“楼台会”旋律,是参考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娘“断桥回忆”的一段悲切的唱腔,和越剧《梁祝》中祝英台的哭腔融合改编而成。“断桥回忆”原曲是浙江已故著名琴师贺仁忠编写的,采用的祝英台哭腔是浙江已故前辈演员张茵的特色唱腔。整段音乐是为塑造梁祝互诉衷情的形象而重新编曲的。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转入“哭灵投坟”的段落,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在这段旋律中,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这里,小提琴汲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哭灵投坟”这段悲天动地的音乐主要采用了越剧紧拉慢唱的嚣板和绍剧中富有特色的“二凡”腔。原汁原味的越剧“尺调”哭腔,抒发祝英台痛不欲生的悲痛情感,乐队铜管演奏的是稍加变化的激昂的绍兴大班(即绍剧)“二凡”高腔。只有中国二胡琴弦上才有的滑指手法,首次出现在小提琴演奏上,使《梁祝》在表现满腔悲愤、痛苦欲绝的情感时,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还有中国越剧、京剧中常用的倒板、嚣板等,首次进入协奏曲,使《梁祝》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

最后是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再现了传说中“化蝶”的场景——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 “爱情主题”。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最后的《化蝶》是根据昆曲《梁祝化蝶》的那段笛子独奏以及由贺人中老师编曲的越剧《白蛇传》中的《断桥》部分,加上哭腔完成。表现蝴蝶翩翩起舞那段优美的音乐,是从当年苏昆剧团演《游园惊梦》的昆曲曲牌中提练出来的。把商调式的昆曲音调和徵调式的越剧音乐用“移花接木”的方法连接起来,使二者的风格得到了新的统一。

小提琴曲《梁祝》创作创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祝家美丽的女儿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求学生活中与与善良,纯朴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情谊。三年后,英台要回家了,长亭十八相送,她向山伯表达了自己的爱意。然而回家后却发现自己已经被许配给豪门子弟马文才。争取不到自己的爱情,山伯在郁郁中死去。婚礼当日,英台让花轿来到安葬山伯的山岗,在山伯坟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小提琴曲《梁祝》巧妙运用了大提琴与小提琴音色高低的不同成功地用音乐扮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角色。这是《梁祝》奇妙的地方。

2 厚德博学崇实去浮

音乐开始,以轻柔的弦乐为背景,长笛吹出了优雅而欢快的乐曲,然后柔和高亢的小提琴声响起,音乐中,我们能想象出这样一副美妙的景色:年轻的祝英台换上朴素的男装,告别父母带上银心出发去书院。一路上,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鲜花盛开,从未出过远门的英台带着快乐上路,奔向未知的未来。

紧接着,由小提琴带领,多重弦乐的音色响起,应是学子们纷纷进入了书院,书院里一篇生气勃勃,学子们相互谈笑,共同探讨着论语以及六艺;小提琴的音色此时变得异常高亢,应是英台兴奋地穿梭于各位同学之间,兴奋地与之攀谈。在这里,她认识了山伯,她那颗天真纯洁的心灵就此打动,每天都充满了快乐。在这一部分里,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应答,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快乐的时光如此短暂,很快,英台要回家了。这个时候,小提琴原本欢快的曲调骤然变得悠扬而缓慢,体现除了少女心事重重的心境;在送山伯回家的路途中,英台犹犹豫豫,欲言又止,小提琴琴音的断续正如同英台面对着心上人时羞涩的心情;而悠长的滑音和颤指的技巧使得音色似心情一般徐缓而犹豫,描绘出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英台远去,徒留山伯长亭惆怅。

10分12秒,几个大提琴音低沉的划过之后,整个乐曲的曲风一下子转变得阴森低沉。我们可以想象,英台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准备向父母提起自己与山伯之间的事情。然而祝员外却已经她许配给了马文才,这个惊人的消息如同一个晴天霹雳打在英台的头上!她的快乐瞬间崩塌!大提琴低沉的音色和小提琴尖锐短暂的音色向应答,还有各种磅礴的管乐声为背景,仿佛是祝员外在不断说服女儿,众多祝家人也不断地劝说着英台,而英台绝望地不断回答“不!不!不!”在自己的反抗得不到任何效果,小提琴发出了悲愤的双弦音的音色,仿佛英台含泪控诉着父母,“你们要这样将女儿一生的幸福都断送掉吗?!”接着,小提琴的声音变得孤独而尖锐,英台回到自己的闺房,悲哀地想着自己今后的一生将这样与真爱擦身而过!

她不甘心!

于是,英台将山伯约到楼台相会,将一切都告诉了他。14分25秒,在大提琴与小提琴的互答中,二人互诉衷肠,倾吐着彼此的爱意,筹划着对策,他们要在全世界的压力下争取到自己的爱情!

然而,残酷的封建势力如何能让二人轻易如愿,山伯在欲求不得,郁郁寡欢下去了。这时小提琴使用低音部分,音调变得悲伤而孤单,像英台的心一样片片破碎,尖锐的音调像往昔的快乐一般划破了英台的心。

16分30秒,音乐的曲调一下子变得高亢,并加入了鼓声,英台下定了重大的决心,乐曲运用了京剧倒板和越剧嚣板的手法,深刻表现了英台对封建势力的坚决反抗。几声小提琴的高亢的音色走然在各种微弱的鼓点声和快板声中响起,像英台不顾周遭的眼光和议论纷纷,坚决地说,“我不嫁!”然而,她的反抗得不到胜利,她还是不得不加入马家。 各类乐器的奏鸣此时仿佛都变得和缓,只有小提琴声偶然间突出出来。一切都看似平静了,英台仿佛接受了她的命运,没有人知道,她早已经在心底下定了必死的决心!

19分30秒,小提琴的琴弓在琴弦上弹跳,发出了若中若轻的音色,是英台,她穿着红色的嫁衣往山伯的墓前飞奔过去,脚步在泥土地上发出“踏踏”的声响。她用尖锐高亢的声响告诉山伯“等着我!”

19分52秒,锣鼓齐鸣,英台纵身跳进了山伯的坟墓!乐曲达到了最高潮,风也为他们不平,雨也为他们悲伤!天地为他们忠贞的爱情而感动!

短暂的停顿后,竖琴的音色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仙境当中,长笛悠扬的声音想起,仿佛花仙子带领我们在亦真亦幻的彩虹下前行,一阵优雅的小提琴声又想了起来,我们仿佛看到两只蝴蝶在花丛中蹁跹缠绵,从此,英台与山伯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3 厚德博学崇实去浮

 

其实老早前就看过《梁祝》的黄梅戏,对他们的故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也听过这首曲子,可是只到上了这次的公选课,我从未像这次一样仔细分析过乐曲的含义和里面蕴含的故事,尽管梁祝的故事我已经滚瓜烂熟。音乐真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只要用心聆听,就能听见它所蕴含的深刻的情感。

4 厚 德博学崇实去浮

参考文献

1,《梁祝故事说唱集》,路工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8月新一版 2,《梁祝文化大观》,周静书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12月第一版 3,《典藏中山大学民俗学丛书》,叶春生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第三篇:大学艺术概论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个,计20分)

1、艺术活动:是人们运用审美的方式,对于客观世界予以认知、反应和创造的过程。

2、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3、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

4、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5、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

6、艺术批评:按照一定的观念与标准,对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及具体的艺术思潮乃至艺术文化现象等在内的诸多层面所做的理性分析、研究和评价。

7、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8、客体世界:指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9、灵感:是指艺术家再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10、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11、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2个,计30分)

1、艺术分类方法大致有五种,请列举其中两种。

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

以对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

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表现艺术(戏剧、影视等)。

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

从本质上讲,艺术作品就是以物态化的方式传达出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因此,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应当把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作为根本的依据,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别:即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文学)、综合艺术。

2、谈谈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与形式统一:(形式永远服务于内容) (1)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 (2)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表现为内部形式,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外部形式,即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3)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艺术创造中,内容常常起到主导的作用,形式的选择应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但同时,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幻,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

3、如何理解艺术起源的巫术说

该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最早提出。 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他的名著《金枝》一书中,更是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认为从巫术到宗教再到科学,就是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  巫术活动所创造的艺术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够增加巫术效果的气氛、情绪与形象的逼真,同时又能够使这种摹仿的外观创造及情绪渲染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真实,从而导引出一种愉快的感觉,最终又使之转化为审美愉悦。这时,这种源于巫术活动的形象与情绪就脱离了实用的、功利性的目的,获得了独立的意义,不再是巫术,而是艺术了。

4、简述美术、设计(两者任选其一)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绘画:

(1)含义: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境的艺术。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

(2)基本特征:①形式的变幻;②瞬间的凝固;③丰富的意味。 设计:

(1)工艺与设计艺术: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可以体现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2)工艺与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①实用与审美统一;②物质与精神并重;③技能与创造的和谐

5、如何理解艺术起源的表现说

该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持这一理论的有科林伍德、苏珊·朗格等。  首次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直觉即表现”,即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既表现,因而,艺术归根结底是表现。

 科林伍德认为,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 苏珊·朗格从符号学美学出发,进一步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品就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活动的实质就在于创造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2、 如何理解艺术活动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在艺术活动发展的各种内部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2)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3)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收,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4)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 (5)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6) 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必须批判的继承前人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品,以适应新时代的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要求。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2个,计50分)

1、如何理解意境的基本特征

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意蕴。

艺术意境的基本特征:

(1)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基本表现特征。 (2)意境是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虚实相生是意境的基本结构特征。 (3)意境是韵味无穷的艺术形象。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基本审美特征。

2、请论述艺术作品的层次,并举例说明

(一)艺术语言

(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电影语言等。

(3)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

(4)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艺术家应该在创造活动中不断锤炼语言,追求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的创新。

(二)艺术形象

(1)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什么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效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2)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三)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3、举例说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之间的区别 艺术风格:

(1)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风格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包括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等。 (2)风格的特性:①继承与独创;②稳定与渐变;③多样与统一。 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1)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

(2)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如西方艺术史上先后出现的古典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思潮、自然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等。

4、请你谈谈对于典型这一概念的理解

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马克思主义典型管可以概括如下:

(1)艺术典型是共性与个性有机统一的整体。

(2)“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是艺术典型塑造的起点。 (3)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4)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代表历史发展的未来的“新人”。

5、请结合实际谈谈艺术活动的构成

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代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1)客体世界: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2)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制作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它更多的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在当代艺术活动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3)艺术作品:即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艺术传播与接受:艺术传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接受即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第四篇:四川大学2013旅游管理929旅游学概论

四川大学2013旅游管理

929旅游学概论(回忆版—完整)

一.名词解释

1.大游学

2中间旅游者

3奖励旅游

4旅游产品

5旅游卫星账户

二简答题

1简答我国国内旅游统计口径 2简答旅游动机的类型

3简答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

4简答饭店星级评定的涉及的内容 5政府对旅游干预的必要性

三论述题

1论述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论述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略)

题目: 根据材料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业的关系

第五篇:2014西南交通大学文学概论

一.简答(15分一个)

1.文学性

2.文化研究

3.

4.诗言志

5.灵感

二.论述(25分)

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

三.(两段文章50分)

1.从现代接受学角度论述下面引文的意义,引文来自《文心雕龙》

2.试从文学史

上一篇:市场监管所工作计划下一篇:三班制员工打卡制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