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工作探索

2022-10-05

1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 在站博士后存在“宽进宽出”现象。博士后入站存在“宽进”问题, 在于有的企业建站目的不纯, 仅是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 争取国家和省部级优惠政策支持, 招收博士后只满足于招收到人, 对人员是否合适不太关注, 无形中放宽了入站条件;也有一些综合实力较弱的设站企业, 在地理位置、学术氛围、科研能力、合作导师、科研团队、科研设施、就业预期等方面, 与其它设站企业相比差距较大, 再加上全国企业工作站数量众多, 竞争对手较强, 从而导致工作站对博士后的吸引力较弱, 博士后入站积极性不高、报名数量不多, 入站对象挑选范围有限, 甚至无人可选, 更谈不上优中选优, 只能“宽进”。还有一些企业工作站, 担心如果两年以上招不到博士后, 将会面临整改甚至撤站摘牌的压力, 为了保住工作站牌子, 一些企业不得不对博士后放宽入站条件。博士后出站存在“宽出”问题, 在于一些企业工作站对入站人员的中期和出站考核标准不高, 量化不细, 考核内容覆盖面窄, 仅满足于有一项专利或者申报过课题、获得过基金扶持, 再或者发表过几篇论文, 等等, 条件宽松, 从而导致博士后出站压力不大, 也影响了工作站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2) 科研课题偏离企业发展需要。有些企业工作站对企业发展和产品更新面临的技术瓶颈不明确不关注, 也有一些企业研发能力和研发团队较弱, 客观上都导致了平时缺少紧贴企业发展需要的科研课题储备, 虽然对博士后科研工作比较重视, 但博士后入站后开题仍存在“临时抱佛脚”, 听任博士后自由选择科研课题的情况。由于博士后入站不久就面临开题, 往往因为对企业情况不熟悉使得自由选择的科研课题项目不能紧贴企业发展需要。此外, 由于科研工作站一般不具备独立招生资格, 多需要与设在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流动站联合招生, 在站博士后在科研课题选题方面经常会受到合作导师影响, 选择更偏重理论研究方面的课题, 从而偏离企业生产经营所需。

(3) 企业承担经费成本高。工作站的运行成本除管理人员的费用之外, 主要包括在站博士后日常经费 (含工资福利待遇) 、科研经费、联合招收单位的合作管理费、配备科研设备与办公条件的费用等。企业工作站入站博士后待遇一般相对科研流动站较高, 如果参照中级三档专业技术人员待遇标准, 企业每年要支付博士后税前工资及五险一金费用15万元左右。此外, 企业还要为每名博士后提供一套公寓住房, 再加上向联合招生的流动站交纳的合作管理费、配备给博士后的科研项目启动经费、科研设备与办公设施等相关费用, 设站企业承担的工作站运营成本相当高, 企业的压力较大。

2 提高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运行效果的措施

(1) 争取生源, 严格考核, 提高在站博士后质量。由于当前工作站数量多, 博士后入站选择余地大, 设站企业要采取各种网络和媒体宣传、到大学现场答疑等多种方式, 加强工作站招收宣传工作。同时, 还要为入站博士后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 做好筑巢引凤工作。对于入站博士后关注的专业与企业需求 (科研课题) 契合度、科研成果对企业生产实践的转化、为博士后配备的合作导师的指导能力、核心合作伙伴和科研团队的合作能力、以及企业提供的工作工作环境、工资及生活待遇等等, 都要尽量满足博士后的预期。只有更好地争取优质生源, 才能优中选优得到高质量的入站人才。选拔博士后入站, 要坚持宁缺勿滥, 决不能因担心招不到人而降低标准。博士后入站之初, 专家组要对其进行能力测试、研究课题计划书论证, 并关注其对企业发展需要的了解程度。初步确定录用后, 要迅速组织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选题论证, 通过后方可正式入站。要加强考核, 把牢出站关口。博士后在站时间只有两年, 却需要完成立项、开题、实施、中期考核、结题总结等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 必须加强在站期间的督促检查与考核。要细化量化考核标准, 将完成科研课题、申报及获批专利、论文数量及质量、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带科研团队能力以及申报横向课题等内容列入中期及出站考核内容, 区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对考核较好者, 差别化挂钩发放其绩效工资和奖励费, 对考核不合格者, 给予警告甚至退站处理。

(2) 做好课题储备, 利用合作优势, 紧贴企业发展需要确定科研课题。工作站要结合企业的科研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需要, 平时储备至少5-10项与企业高精尖技术创新或产品升级改造相关的科研课题。招收博士后入站时, 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所储备科研课题专业对口或相近的人员, 以利于入站后能够紧贴企业发展需要选择科研课题, 并能将研究成果尽快用于企业实践。入站博士后要端正进站动机, 将工作站作为做科研出成果、培养科研能力和带科研团队能力的平台, 在选题时有意识地选择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科研课题项目, 即使这些课题不易出科研成果, 完成难度比较大, 且将来出站的压力也比较大。企业工作站和在站博士后要扬长避短, 利用好联合培养的优势。选题时尽量避免受流动站合作导师的影响, 不要选择那些偏重于“学、研”结合和理论成果的科研课题, 而要选择那些与提升企业效益相关的偏重于“产、研”结合和生产成果的科研课题, 多产出以生产效益衡量的技术成果。工作站在选择合作导师时, 也应该遵循“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储备科研课题、根据课题内容选择本领域知名专家任博士后合作导师、招收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博士后”的程序, 从而避免合作导师专业领域、博士后科研课题选题、企业发展需要三者脱节的问题, 真正发出挥联合培养的优势, 实现院校和企业优势互补。

(3) 拓宽渠道, 多元投入, 减少企业工作站运行经费负担。要加大对企业工作站的扶持力度, 国家对工作站在站博士后每人每年也支持8万元的日常经费, 用于他们的工资、奖金、生活补助、社会保险和学术交流等费用, 不足部分再由设站企业自筹补足。要将企业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 鼓励工作站在站博士后积极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扶持。省级政府要划拨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工作站工作, 特别是在科研课题选项、科研启动经费、科研成果奖励经费等方面进行扶持。要发挥合作导师的积极作用, 由设站企业承担博士后的基本工资, 企业内合作导师承担博士后的绩效工资 (岗位津贴) , 并提供一定金额的科研经费。设站企业要鼓励博士后根据工作表现和贡献, 以奖励费的形式参与科研成果的分配, 参与科研成果带来的企业利益分配。企业除了为博士后配备办公电脑、办公桌椅等必不可少的办公设施外, 还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 鼓励博士后有偿使用已被资源整合共享的企业内外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器材等科研设施资源, 避免企业重复新购设施的低效益行为。入站博士后也要充分发挥工作站和流动站双合作导师的学术专业优势、人脉资源优势, 以争取更多的横向课题和科研项目。

摘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指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性机构内, 经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有利于在使用中培养高科技人才、提升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推进科研成果市场化。加强企业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工作研究, 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博士后,科研,管理

上一篇:浅议发包方成本控制的几个环节下一篇:国有企业税务筹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