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4-04-14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精选6篇)

篇1: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人员申请认定相应的高级(副高)专业技术资格

点击数:2871次来源:高新人才网发布时间:2011-03-2

2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人员申请认定相应的高级(副高)专业技术资格

申报材料: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

2、相关附件材料:博士学历或学位证书;工作总结;劳动合同;博士后研究人员考核表、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审核表或博士后证书;科研成果、论文等相关材料。附件材料由区、县(市)人事局审核原件,并在复印件上盖章。

3、《浙江省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信息表》(一式1份),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采集表电子文档,jpg格式电子照片,以身份证号命名,宽和高比例为1:1.4,50KB以内,不大于300×420像素,不小于200×280像素。

认定程序:单位申报→所在区、县(市)人事局或市级

单位主管部门初审盖章→提交市人事局审核盖章→报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

篇2: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其“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1991年6月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独立设站单位。建站17年来,以良好的科研环境、严谨务实的学术氛围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科技人才,输送到航天科研领域。至今共有19位博士后在站从事研究工作,已出站19人(13人留所工作),2人在站工作。留所工作的13名同志都已经成为我所科研骨干,他们主持或参与国防科技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发表论文及国防科技报告,为航天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做出重要贡献,在载人航天工程、返回式系列卫星、新一代通信卫星和航天控制预先研究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

一、学术队伍: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从事空间飞行器姿态及轨道控制系统及其部件的研制。作为国内较早从事卫星研制的单位之一,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已成功掌握和解决了科学实验卫星和返回式对地观测卫星及同步通讯卫星以及载人航天控制技术等技术难题,在空间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取得许多具有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在国际国内刊物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和国防科技报告,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本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博士导师19人,其中院士3人,研究员19人,平均年龄56.7岁,最年轻的39岁。本专业拥有以屠善澄院士、吴宏鑫院士为代表的一支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专门知识的高素质的学术队伍,有一批在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计算机控制以及航天控制等多个研究方向均有学术造诣深、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且治学严谨、作风正派的学术带头人。本专业学术队伍中共有研究员28人(60岁以下18人),高级工程师52人(45岁以下有27人),工程师6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硕士学位49人;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均较为合理。本专业学术队伍学术思想端正、活跃,坚持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不断创新,不断实践,不懈努力,专业的整体学术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特别是航天领域中处于前列。

二、科学研究:

本学科主要从事空间飞行器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推进系统、载人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及工业控制系统研究应用的科研机构。自1991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站以来,形成了较为宽广的学科研究领域和较好的科研基础,形成了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计算机控制以及航天控制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学术研究、博士后科研工作选题均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重要的学术意义,课题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面向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航天型号任务研制的急需以及本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术论文以及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技术水平,为促进控制科学的发展,完成航天科研任务做出了较大贡献。其成果不仅在国内同一学科中居于先进行列,在国际同行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五年来科研成果显著,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58篇,在学术刊物发表文章98篇,学术会议文章6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有35篇。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年平均发表论文0.4篇(值得说明的是作为航天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其科研成果的论文撰写与发表,受保密要求的限制,对论文质量与发表数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与此同时,我所还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30项,其他科研奖2项。我所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防科研项目11项。目前科研项目经费充足,达到4100万元。

三、人才培养:

本学科、专业点借鉴多年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成功经验,严把博士后进站选拔关、努力完善进站、中期、出站考核制度和奖励约束机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并在经费管理、科研和生活条件等后勤保障方面设专职岗位负责落实。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上级部门领导下,每两年严格按照相关条件要求遴选博士导师一次,现本学科共有19名博导,其中11名具有博士学位。为提高导师队伍整体水平,更充分发挥导师教书育人作用,所定期举办导师培训班,宣讲有关规定并进行经验交流。

四、工作生活条件:

本学科具有一定数量的先进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万元以上的达400余台,可供研究生使用的实验室面积约2000平方米,本学科中外文藏书1.4万册及中外期刊50余种,工作条件完全可以满足博士后研究人员学习及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与此同时,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待遇,包括享受本单位固定职工相应工资福利待遇、附带基本生活设施的博士后公寓等等。

五、管理工作:

本学科整体实力较强,有院士、专家和一批中青年科研骨干,人才济济,他们的言传身教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各级领导、学科带头人及技术骨干均十分重视本学科建设以及博士后研究课题指导和管理工作,博士后指导小组和协作导师对博士后人员课题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给予指导,保证课题的顺利进展。

综上所述,本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一支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学风严谨的学术队伍,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较为宽广的学科研究领域和较好的科研基础条件,有出成果、出人才的良好氛围和基础;教学和培养工作有章可循、经验丰富、管理到位,在学研究生具有一定规模;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大量的图书资料以及充足的科研经费;学科整体实力较强,管理制度完善,还具备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有利条件。

篇3: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现状与思考

关键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现状与思考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是企业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 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载体, 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自1994年全国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简称工作站) ———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工作站成立以来, 工作站的建设与发展, 为博士研究生开辟了一条培养、使用和流动的“绿色通道”, 也为加强我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013年底, 全国共设立工作站2773个, 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简称博士后人员) 2万余人。

1 工作站建设情况

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 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于2010年9月正式设立工作站。2011年7月举行了工作站揭牌仪式。设站至今, 共招收博士后人员2人, 其中1人已出站且留厂工作。

(1) 加强领导, 建章立制, 着力构建工作站管理体系。作为江汉局、机械公司设立的唯一一家工作站, 工厂在湖北省人社厅、荆州市及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 先行先试, 大胆探索, 现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和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工作站管理体系。工厂成立了工作站管理办公室 (简称博管办) , 负责博士后工作的日常管理及具体业务。为确保工作站有序运行, 制定了《第四机械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机械厂博士后研究人员绩效考核管理试行办法》等8项工作站管理配套制度, 对博士后人员在站管理、科研经费、薪酬待遇、绩效考核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 使每个工作环节都有章可循。

(2) 精选课题, 引才聚智, 不断探索柔性引才新路子。工厂每年在企业内部征集并确定博士后研究参考课题近20项, 这些课题既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 也有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专业范围涉及海洋工程、材料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焊接工程以及相近专业等。博士后人员在确定研究课题时, 既可选择上述参考课题, 也可结合工厂实际需要和本人研究专业领域进行“私人订制”。在博士后人员引进和培养上, 通过发布博士后招聘简章, 参加了湖北省博士后专场招聘会等引进企业急需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分别与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西南石油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后框架协议》, 与长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书》, 先后有9名博士莅厂参观交流和课题结合, 其中有2名博士顺利进站。

(3) 创造条件, 整合资源, 积极营造博士后科研环境。工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 努力搭建有利于博士后人员施展才华、干事创业的平台, 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让每名进站博士后人员的潜能都可得到尽情释放, 聪明才智都可得到充分发挥。企业为每名进站博士后人员组建了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 选派了技术精湛的专家教授为指导老师, 配备年轻助手3人。为使博士在站期间享有更多的企业内部资源, 工厂专门为其设置了总工程师助理一职。

(4) 发挥优势, 注重引领, 逐渐显现高层次人才红利。谭立军博士在站期间, 重点围绕“强酸性环境下泵头体腐蚀疲劳寿命研究”课题, 开展了泵头体失效机理分析、关键指标设计、工艺方法优化及试验与生产验证等大量基础性研究, 其研制的泵头体材料稳定性能良好, 使用寿命得到大幅提高。其中, 合金钢泵头体已成功应用于涪陵页岩气示范区、重庆南川作业现场, 该项技术将填补国内空白。潘灵永博士重点围绕“水下闸阀设计方法研究”课题, 完成了水下闸阀的方案设计、三维模型设计、水动力学分析、运动学仿真及强度校核等工作, “面向深海油气开发的水下闸阀设计及工程化研制”项目 (担任技术首席) 被列入湖北省科技支撑项目计划, 获得湖北省资助40万元。进站至今, 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 申请国家专利2项。

2 工作站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引才渠道比较单一。在博士后人员引进方面, 目前主要采取网络招聘、现场招聘等方式进行, 对于高层次人才引进来说, 显得渠道单一, 收效甚微。通过何种渠道才能更有效地引进博士后人员已成为当前博士后工作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是日常管理不够规范。工作站已完成首名博士后人员从进站到出站的完整工作周期, 在运行过程中, 日常管理还比较薄弱, 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其一, 对博士后人员的日常管理特别是研究课题的管理, 还仅仅停留于完成国家、湖北省要求做到的开题考核、中期考核及出站考核等“规定动作”的层面, 还没有真正形成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比较系统的管理体制机制。其二, 制度落实不够到位。为确保工作站有序运行, 工厂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 但在实际操作中, 有的制度存在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其三, 业务流程不够规范。从博士后人员进站到出站期间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还未进行整理和总结, 还未形成一套可参照的、完整的标准规范。

三是引领作用有待发挥。博士后人员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 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能够在专业领域做出创造性研究成果, 其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开拓者, 更是人才培养的领路人。企业在发挥博士后人员高端优势时, 比较倾向于科技创新, 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则略显不足。如开展的技术交流或培训仅限于少数技术人员, 博士后人员的高端引领和传帮带作用未得到很好发挥。

3 工作站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 以科研需求为导向, 积极创新博士后人员引进机制。牢固树立“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 建立博士后人员灵活引才机制。一是创新引才政策。积极争取湖北省、荆州市及上级部门在博士后人员引进方面的扶持政策, 同时结合工厂实际, 制定博士后人员在住房、职称待遇、科研扶持、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措施, 以政策优势弥补地域劣势。二是创新引才方式。在原有引才方式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中国博士后网、中国研究生人才网、中华英才网等网络媒体发布招聘信息。进一步深化“企校联合”, 利用高校信息和人才集聚优势, 采取高校推介、专家举荐、订单培养、猎头招聘等多种方式, 由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按照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博士后人选, 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企校双赢的良好局面。三是创新引才平台。积极发挥“三个工作站” (即: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 平台优势, 重点依托企业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吸引更多的优秀博士后人员集聚企业、融入企业、服务企业。

(2) 以完善制度为抓手, 不断提升工作站管理工作水平。一是加强博士后人员在站管理, 将博士后研究课题纳入厂科技工作统一管理范围, 推行“周例会、月度自查、季度检查、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考评制度, 建立博士后研究课题进度管控台账, 确保博士后研究课题顺利完成。二是切实让制度落地, 使工作站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如:设立博士后专项经费、优化博士后考核指标等等。三是不断健全博士后管理与服务工作体系, 有序推进博士后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大力提高博士后工作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如:制定《博士后人员导师和助手选配规定》、《博士后工作规范》等等。

(3) 以人才培养为重点, 充分发挥高端人才传帮带作用。在博士后人员使用上, 要同时兼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两个方面, 逐步形成“引进一名人才、突破一项技术、培养一批骨干”的链式效应。一是为博士后人员配备助手特别是全职助手时, 要着眼于为企业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要从入厂3-5年的年轻技术员中择优选用。博士后人员要有意识的引导助手特别是全职助手全程参与到课题研究中, 如: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分析、撰写科研论文等, 使其既能掌握博士后人员的研究成果, 更好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又能提升自身的独立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整理总结与写作能力。二是根据博士后人员研究专业领域,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找出工厂现从事相同或相近专业技术人员在实践中遇到的技术瓶颈或知识薄弱点, 通过不定期举办博士后人员技术专题辅导和学术交流活动进行答疑指导, 从而提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郝杨杨.企业博士后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J].总裁, 2008, (10) :11-12.

[2]卢昌宁.加强和改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的若干思考[J].企业导报, 2011, (10) :193-226.

篇4: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孙寿山在讲话中还对“科研基地”的建设提出了四点要求,即: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突出研究重点;要充分发挥大学与研究机构各自的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把流动站真正打造成我国新闻出版博士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源源不断地为行业输送高级人才;要抓住关乎行业发展的重大课题,破解行业发展的难题,不断推出优秀科研成果,把它作为一个应用学科来建设;要充分吸纳出版行业的科研力量,以“科研基地”为平台,努力提升整个行业的科学研究水平,成为行业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和武汉大学副校长吴俊培分别代表“科研基地”的建设双方在揭牌仪式上讲话。郝振省指出,为了充分发挥科研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成立了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不同层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以及有关科研基地的建设工作。今天“武汉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科研基地”的挂牌,见证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出版科学研究、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新的飞跃。科研基地的建立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与武汉大学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研究所将恪守合作协议,确保“科研基地”健康发展,并且有信心把中国出版科研所这块博士后基地,建成行业的品牌基地,从而使她具有充分的影响力和足够的吸引力。

吴俊培也在讲话中谈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建立是武汉大学在对外开放办学,培养高级人才方面的尝试和探索。此次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合作共建“武汉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正是依托研究所在新闻出版领域的高度专业性和雄厚的科研基础,希望能够为新闻出版专业的高级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实践平台。

同方知网邀各方专家共议“传统工具书数字化生存之道”

本刊讯(记者张倩影)11月4日,在由中国知网联合《出版商务周报》共同举办的“传统工具书数字化生存之道”论坛上,“合作共赢”成了众多与会人员的共识。为了全方位地了解传统工具书数字化生存的模式,此次论坛邀请了包括出版社、技术提供商、行业研究机构以及各类图书馆在内的多方机构参会。

在谈到国内现有的在线工具书平台的发展状况时,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振海表示,无论是从用户需求还是出版社自身的发展来看,传统工具书的数字化都是大势所趋。据了解,作为国内唯一采用付费检索的在线工具书平台,同方知网于2007年7月正式推出的“中国工具书集锦在线”,目前已经收回成本,实现赢利。“中国工具书集锦在线”收录了100多家知名出版社的3000多部工具书,含1500万个词条,70万张图片。收录的工具书类型包括字典、辞典、百科全书、图录、表谱、手册等,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各领域。

相比知网的“中国工具书集锦在线”付费下载的方式,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在线是免费向网友开放的。商务印书馆信息中心主任刘成勇在论坛上表示,一直都很希望与同方知网合作。他认为,这个产业链需要“合作共赢”,通过规划好产业链,以保证各方的利益。同时,刘成勇认为数字化工具书的赢利模式已经基本清晰,并且“钱途”光明。

但中国电力出版社网络出版中心主任曹新伟认为,关于工具书的数字化,赢利模式依旧是目前大家最为困惑的问题,一方面,专业类的工具书受数字化工具书冲击明显;另一方面,数字化工具书的销售收入无法支撑出版社工具书业务进一步开发。他认为,未来出版社工具书领域发展将陷于两难的境地。

许多建有电子书资料库的图书馆反映,由于纸制工具书体积大、定价高,很多读者只能到图书馆来查阅。数字化的工具书的诞生,增加了相应的检索功能,为读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季淑娟表示,作为学校图书馆,希望数字化工具书能在四个方面有所完善与突破。即拥有正规版权;超强、方便的检索功能,能实现嵌入、打印、复印的功能;并拥有统一平台的数据库系统。

篇5: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阅读次数: 98

申请者登陆中国法学网()了解博士后合作导师的相关信息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具体要求。

申请者应综合考虑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基础、导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等因素,项目博士后申请者还应结合合作导师的课题研究需要,经与合作导师协商同意并初步确定博士后研究课题后,才能正式申报(请参考合作导师研究项目情况)。

合作导师初步同意后,申请人应登陆“中国博士后网”进行注册和网上申请(选择“流动站招收”)、网上提交(),经流动站初审形式要件合格后,打印出相关材料。需要向博士后流动站提交的书面申请材料如下:

1、《博士后申请表》一式三份(从“中国博士后网”填写完整申请信息后自动生成并保存打印带有网络页眉页脚和校验码标志的材料)。

2、两封《专家推荐信》一式三份(其中一封由申请人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填写,另外一封由本专业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家填写,但所选的合作导师应回避;从“中国博士后网”下载并打印)。

3、单位意见一式三份(从“中国博士后网”下载“博士后进站审核表”,填写第一部分,即:单位意见。统分统招应届博士申请做博士后,由博士毕业院校的学籍管理部门或就业指导中心填写,并加盖相应印章。注意:各二级学院盖章无效;来自于工作单位的申请人或委培、在职、定向的博士毕业申请做博士后的,应由所在单位人事或干部部门填写是否同意申请人脱产做博士后以及是否同意出站后解除劳动人事关系,并加盖相应部门印章。注意:单位公章无效;个人存档人员申请做博士后,由所在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出具意见并加盖相应印章,同时应提供双方存档协议复印件)。

4、项目博士后立项表一式三份(“项目博士后”需提供此项)。

5、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一式三份,提交书面材料时应同时出示原件【暂未拿到学位证书者可提交博士论文答辩决议书的复印件,以及由学位办开具通过博士学位答辩的证明材料,同时加盖所在校、院(所)学位委员会印章。获学位证书后需及时向流动站补交学位证书复印件】。

6、身份证复印件三份。提交书面材料时应同时出示原件。

7、所在单位党委或党支部出具的政审材料,即申请人所在基层组织对申请人的政治思想、工作业务水平等方面所做的鉴定,加盖党委或支部印章(一式三份,含原件)。

8、博士论文一份、学术成果代表作1-2篇(部)。

9、中国社科院指定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的体检健康证明。

10、申请费人民币1000元。

留学博士申请做博士后,除上述材料外,还需提交以下材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推荐意见》(一份原件,两份复印件,从“中国博士后网”下载表格)。

2、出国前已注销户口的,需提供户口注销证明(复印件三份);未注销户口的,需提供户口卡(复印件三份)。

3、在国外获长期居留证的,需提供该证件(复印件三份)。

篇6: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01年经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在经过专门调研、实地考察后,经专家严格评审,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01年7月7日正式挂牌成立,基地设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建站以来,已累计招收十三批进站人员,合计44名博士后,其中俄籍博士一名、法籍博士一名,留学回国人员10名,目前在站博士后15人。先后三次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承办了一次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会议。

在十余年的博士后招收、培养管理工作中,亦遇到过招生难、给博士后提供的基础条件不够好、管理制度和培养体制不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不健全等影响博士后培养质量的问题。本文就我院在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我们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取得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我院过去在博士后流动站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

1.难以招收到优秀的博士后。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博士毕业生毕业后的第一选择一般是希望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对医学毕业生来说,毕业后如果直接选择做博士后,将意味着他们要多出两至三年时间从事科研工作,而且在站期间的收入低于同类工作人员水平。申请入站的博士们考虑的因素较多,又考虑医学专业博士毕业都已经三十多岁,他们不希望出站再面临重新择业的情况,所以在站期间的待遇、身份和出站去向成为很多人的考虑因素。加上我院地处西北不发达地区,综合以上众多因素,吸引优秀博士进入我院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科研动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2.给博士后们提供的基础条件和配套经费不够。最初的几年里,由于博士后招生数量少,并没有为博士后们提供专门的办公室、电脑设备、公寓等,尽管博士后们从事科研工作的经费除了每年国家提供的经费以外,还有我们为博士后们配套的2万元,但是这些经费还是远远不够的,总体来说博士后资助力度不够。

3.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虽我院于2001年就成立了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但是当时由于各类原因,流动站的具体工作交由我院科研科管理,后期又交由研究生科管理,虽然博士后们主要从事的是科研工作,但是交由科研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不是太合适。期间虽然制定了很多制度,但是都没有从人力资源角度全面考虑,导致博士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具体管理的时候遇到的很多问题无法用制度解决。

4.博士后工作考评机制不健全。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有立题、开题、研究实施、结题和总结报告几部分组成,由于一般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如果没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加之研究周期的制约,如果在站2年时间不合理安排,将很难达到出站要求。因此,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是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在以往博士后工作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主要关注对博士后人员的管理,而对博士后的考核无实质性对应措施,如对博士后的制约、奖励等。对博士后合作导师的考核往往也是忽视的。因为对合作导师没有相应的考核要求,有些合作导师也就对自己指导的博士后疏于管理。管理部门也没有建立起对博士后人员及合作导师的一种考评激励机制。加之最初几年对博士后的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制定的标准较低,考核内容比较笼统,量化的内容较少,也导致对博士后的考核激励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二、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的一些做法及经验

1.单位领导高度重视,亲自主抓,明确管理组织构架及工作职责。随着对高层次人才需要的不断增加,近几年我们不断加强博士后流动站的管理,结合以往的经验,不停得探索先进的管理模式。2011年我院党委决定博士后管理工作由我院科研教育中心研究生科转入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并成立了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接过此项工作后,先从理顺管理流程入手,调整了博士后流动站和办公室组织架构和人员,明确流动站及管理办公室的责权,设立了专人负责博士后流动站的日常工作的管理。

2.不断完善基础条件,加大投入。2001年建站伊始,医院贷款和直接投入680万元用于流动站的建设,另外每年专门拿出30万用于流动站的再建设。近几年我院建成一座两万平方米的科技楼,目前有13个自治区级研究所挂靠在我院并成立了5个vip专项实验室,同时建成了与国内、国际接轨的动物科学科研基地、新疆重大疾病模型与标本库,以这些为依托建成了医学研究中心平台,同时充分利用医院投入近200万元的电子图书阅览室、循证医学教研室和医学统计咨询室等服务平台,建起我院立体的科研共享平台,为博士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我们还专门为博士后设立了工作、学习专题讨论使用的办公室,并配备了电脑设备,还专门拿出了几套住房并配备了家具及生活用品作为博士后的公寓,也提高了博士后的待遇:由以前我院给博士后每人2万元配套经费提高至20万元,以吸引内地博士和在职博士脱产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上一篇:酒店特殊工时申请报告下一篇:涡流电磁阻尼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