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工难的解决方法

2023-02-07

第一篇:企业招工难的解决方法

企业招工难的原因

县域经济区企业招工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

关键词:县域经济,企业招工,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1.文献概要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主体,有一个县级财政。因此,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三个产业部门。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遇到了许多方面的约束,这些约束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方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县域经济发展不仅要自己求解约束方程,也需要社会对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促进和支持,使县域经济沿着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正确方面前进。

县域经济的活动主体还是工厂企业,尤其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已经扮演着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那么在企业建立和发展的同时,企业用工已经成为企业壮大的不小障碍。本文根据调研结果,发现企业招工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并对此提出了解决对策。

2.企业招工现状

笔者经历过数次企业招工实践,特别针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众多用工企业和单位普遍反映的问题是,现阶段企业招工难,尤其是熟练工,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很少,能够留得住,用得上,能吃苦的熟练工就更少了。针对目前的这种企业用工形势和人力资源状况,部分企业采取了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先招进来,在进行培训,培训合格直接上岗。

目前大部分开发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方面企业招不来人,另一方面有人找不到工作”的现象。部分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新,本身缺乏技能,又不能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总想“活轻点,家近点,钱多点”,稍不如意,就炒老板的鱿鱼,更加重了企业的用人紧张状况。

多数企业存在着工资较低、劳动强度大、食宿条件差、无社会保险的现象,甚至个别很知名的企业,也不能给员工提供免费住宿的待遇。还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等大量吸引内地劳动力,加剧了欠发达地区企业的“招工难”。

专家学者一说招工难,大都提到刘易斯(W.Arthur Lewis)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即经济发展过程是现代工业部门相对传统农业部门的扩张过程,这一扩张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把沉积在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干净,出现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时为止。,雇用关系不利于劳动者,城乡收入差距持续发生;但当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变为短缺,经济增长方式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进入现代经济增长阶段——这个转换的节点被称为“刘易斯拐点”。

3.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企业用工现状,笔者给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大力宣传,友好招工。

招工企业和政府帮办部门应充分利用各大媒体的宣传作用,将本土企业用工情况真实有效的反映出来,比如,电视剧的广告插播,宣传单的深入发放,做到有的放矢,不留死角。在宣传造势的同时,更应该用心招工,不仅仅是帮扶部门,企业本身是关键,自己的事情都不在乎,何况别人?不能一竿子甩开,毕竟是自己要找员工,不是买菜,合不合胃口,还是要自己把关,作为企业本身,更应该成立专门的招工小组,有专人负责,不能混沌了之。不仅如此,在招工过程中,招工人员的态度有可能决定了招工的结果。每一个招工人员必须对所招工种,类别,要求一清二楚,做到求职者有问必答,答而必准。

(2)提高待遇,改善条件

政府要引导外资企业认清劳动力市场的形势,转变观念,使他们看到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劳动力产生了十分旺盛的需求,拉动了劳动力市场均衡价格的上升,形成了劳动力价格上升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打破了企业长期使用廉价劳动力的局面。认清以人为本,提高工资,改善待遇,善待员工,已不仅仅是社会舆论的道义诉求,更是企业决策中必须考虑的市场因素,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一要适度提高员工工资,不能把最低工资标准作为挡箭牌。

(3)签订合同,保障生活

技术工经常容易跳槽,如果没有合同保障;企业有时无故辞退员工,让员工感到不稳定,始终有寻求更稳定,更舒适的工作环境。因此,不签订合同,不仅损害企业的利益,还伤害员工的感情。笔者在招工过程中,遇到求职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食宿。没有伙食和住宿保障,很多在乎或者有这个需求的务工人员很有可能会选择他企。相对于长三角等等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良好的生活环境,欠发达县域经济区仍然有路要走。

(4)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完善文体娱乐设施,营造并提升企业文化内涵,组织员工多开展学习、文体、娱乐活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建立长期稳定的培训体系,有条件的企业还要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以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各类技术人才;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同时,也要教育员工自强自律,努力学习,提高劳动技能和素质,以企业为家,努力工作,并积极为企业提合理化建议。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予以表彰和奖励,反之,则予以惩处。要让员工感觉到在企业工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增值前景。

4.小结

说到底,没有什么奥秘,核心的问题无非就是工资福利待遇与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没什么不得了的。关键就看企业愿不愿意把适当利益转化为长远的发展动力。

企业招工是招商工作中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企业和部门必须紧密合作,深入沟通,采取有效措施,不断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二篇:xxx镇非公企业招工难的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xxx镇非公业主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企业形势蒸蒸日上。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全镇非公企业不但在订单、销售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还面临着招工难的严谨问题,在企业日益加快发展的良好时机,却伴随着企业职工人员的不足这一现实,严重制约着广大私营企业的发展。通过对我镇数家民营企业的调查、了解,试探讨我镇非公企业招工难的原因和对策。

一、民营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一)是企业环境差、待遇低。既想马儿跑得好,又想马儿少吃草。这几乎是目前非公企业招工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非公企业用工环境优越性不明显、用工保障机制较为落后。主要表现是:首先是多数用工企业属新上项目,投入快、上马快,各项用工硬件环境较差。如:务工人员的吃、住、行等,没有统一规范的质量保障氛围;其次是极少数用工企业善待工人、诚信经营不够,存在着工人劳动强度过大、生活及工作条件艰苦、劳动报酬相对偏低,尤其是有的企业员工不仅基本工资低,加班工资也较低,在同类性质的企业中工资、加班费都是最低,这样就影响了县域务工人员“就地打工”信心。

(二)是管理不到位,员工心情差。首先是有相当部分民营

企业的主管人员缺乏人性化管理能力。员工不能在工作中得到快乐,更不能在快乐中工作。主要表现为:主管人员本身文化素质低,却又常常高高在上,脱离员工,不与员工交朋友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对员工的态度简单粗暴,因此导致主管与车间员工之间形成对立面;再就是责任不清、任务不明。有的主管人员,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都管,又什么都管不好,这样不但没有真正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同时还使员工因为工作心情不舒畅而离职而去。其次是有些非公企业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常常罚懒不奖勤。员工完不成日产量就要受到处罚,而超出日产量的人奖励不能兑现;遵守厂规厂纪的员工没有奖励,而违反厂规厂纪员工则会受到处罚。如此奖惩不分的管理方法,根本无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无法让员工在心情舒畅下安心工作。

(三)是培训不到位,员工留不住。对新员工培训滞后,不能及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员工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新的生产技术,这样就会因为工作效率低而影响员工的经济效益而使他们不得不辞工。

(四)是招工用工宣传力度不够。首先是对企业自身的优势、用工环境、用工量、工作性质、劳动保障、劳动报酬等招工用工软硬环境宣传不够,没有真正将宣传的触角延伸到乡镇,缺乏长期性的宣传工作机制,没有真正帮助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算好“家门口就业与外出就业”这一“利弊成本帐”,不能有效地引

导外出务工人员就近就业和帮助他们消除“舍近就远”的“打工”观念,宣传口径单

一、宣传范围窄、宣传深度和广度肤浅。其次是有的企业业主“小家子气”宣传企业招工用工,不舍得派车下乡镇宣传。

二、破解民营企业招工难的对策

目前,各非公企业普遍存在招不到员工、在职员工提不高生产效率与社会上大量的人员找不到工作这一对新矛盾。如何解决这一对新矛盾,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对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有力措施,才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矛盾。

(一)对内强“内功”让企业的员工进得来、留得住

1、要加强对部门主管的管理教育,要求主管人员严格按《劳动法》和《厂规》办事,认真切实履行部门主管的岗位职责,做到“为人师表”。

2、部门主管人员要有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要想方设法与员工交朋友,尽量少与员工树立对立面,以求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

3、对企业主管及其分管负责工作要根据其工作能力进行调整,做到不任人为亲,而是任人为贤。

4、要加大培训力度。一是要培训员工的生产技术和技能,让员工觉得企业有让他们发展和施展才华的空间。二是要培训主管人员的管理、协调能力,促进他们的管理水平的提高,让他们懂得主管人员的职责和责任。

5、严格厂规厂纪做到一视同仁。对于厂里的厂规厂纪无论主管人员还是员工都要严格执行,做到一视同仁,主管人员要懂《劳动法》《工会法》不能擅自处罚员工。

6、要切实关心员工的基本生存生活状况,崇尚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营造和谐的企业生产、生活氛围,要让员工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并且能够感到企业有“家”的温暖。

(二)、对外强外功要加大宣传力度

1、通过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企业的性质、经营理念,企业环境、企业招工条件等等,增强企业的影响力。

2、企业要派专厂车到乡镇宣传张贴广告。一方面对全县所有乡镇进行宣传招工,对于一个拥有9个乡镇的大县,有三天时间足够跑遍,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同时也可以节省宣传成本。

3、发动企业各部门主管对车间员工做招工宣传工作。要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在岗人员“现身说法,以工招工”。对外既要宣传用工企业的优势和务工的各项优惠政策及保障措施,对内又要做好就地务工“利已、利家、利县”好处的宣传,帮助县域外出务工人员算好外出务工与就地务工“三本帐”,即:“经济收入帐”、“家庭责任帐”、“务工成本帐”,道清利弊,找准优劣。通过以上措施,既可以节省宣传成本,也扩大招工渠道,做大招工阵容,而且还提高了企业的声誉。

4、建立非公企业用工“安全保障绿色通道”,优化招工环境。既要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力度,还要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

化的同时,要做到以人为本、善待员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企业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浅谈高中数学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作为一名高中的一线数学教师有如下的体会和建议:

一、学生心理上有准备培养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所以学生必须首先在心理上化被动为主动,提醒自己用心去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跟上老师的思路,另外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专心上课、独立作业、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的科学。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以免上课后还喘嘘嘘,或不能平静下来。

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再次、要特别注意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最后一点就是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3、独立作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解决问题,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使其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4、系统小结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5、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三、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1、数学教学理念的有效性

"数学理念"则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数学素质教育刻意追求的培养目标。从外形看几乎近于无形,而它又真实存在。不仅存在于解题过程中,也存在于数学学习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存在于数学学习中,也存在于把什么都归结为一个数学关系的思维模式中。因此,尽管学生离校后没有机会用数学,因而淡忘了数学,但深深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数学精神却随时随地的发生作用,受益终身。

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3、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合作精神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实现。而学生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点上方才有效。否则,小组合作要么是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唯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讨论流于形式。

4、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为什么有的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做了那么多题,却不见长进呢?一是学生做题不懂取舍;二是学生盲目的挑战难题。那些应该做到融会贯通的题目才是真正重要的题目,这样的题目也不太多,应该先把重要的题目研究明白之后,再去学习不重要的题目。而且应该以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和题目为中心进行学习,能解答出来的题目越多越好。因为唯有如此,学习才会有兴趣,只有保持兴趣,面对难题时才能无所畏惧的鼓起勇气钻研下去。

如果我们在数学学习中,既扎扎实实地学好了数学知识和技能,又牢固地掌握了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我们就走在了一条数学学习成功的大道上。

第四篇: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与融资难

熊盛文在我市调研时强调 强化措施 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和“融资难”

本报讯 (首席记者 林卫东) 4月26日,副省长熊盛文在我市就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中小企业融资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情况进行调研,他强调,要认真分析形势,强化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和“融资难”,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市长钟志生,市委常委、副市长熊茂平陪同调研。

熊盛文深入阳光照明、同诚铜管、亨得利金属、江西亨通眼镜等企业,察看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并与企业负责人、员工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企业用工、融资、职工收入、每天劳动时间等情况。熊盛文对余江县委、县政府面对“融资难”、“招工难”现象,积极帮助企业采取应对措施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要求对工业园区内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成长型企业在政策上做好扶持工作,推动企业发展,希望企业进一步改善生产环境,不断做大做强,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座谈会上,熊盛文认真听取我市工作情况汇报,并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市金融机构及部分园区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亲切交流。熊盛文对我市在缓解企业用工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招工难”和“融资难”是当前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两个突出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出现了结构性用工紧张。鹰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各相关部门积极努力,吸引了一大批园区务工人员,总体上保持了企业用工的平稳,确保了各重点企业正常生产。

熊盛文指出,“招工难”是普遍性问题,各地要认真分析当前形势,正确对待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压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服务功能,缓解“招工难”。一要做好对接工作,即加强信息沟通,切实了解、掌握各方信息,相关部门要认真把握好大学生和中学生毕业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做好就业服务、引导工作,帮助企业破解用工难题;二要做好培训工作,即要进一步抓紧务工人员和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尤其要加强校企的密切合作,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以培训促就业;三要做好待遇工作,即要在员工工资、劳动环境、劳动时间等方面采取措施,走劳资共赢之路。

在当前稳健货币政策下,如何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熊盛文与我市各主管部门和各大金融机构负责人进行了探讨。今年以来,我市各金融机构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继续把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作为重要战略,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一季度,全市中小企业新增贷款4.80亿元。

熊盛文指出,缓解“融资难”,一要坚持两手抓,即要解放思想、创新金融产品,坚持一手抓贷款投放,一手抓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等表外业务;二要坚持让利的原则,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也为银行长期发展打下基础;三要坚持控风险,加强分析,注重防范,完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同时,地方政府要积极支持银行的发展,为银行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当天下行,熊盛文还来到月湖区农保局和杏树园村委会建设村小组桂武良家中,了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情况。2009年11月,月湖区列入全省11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区)之一,也是我市唯一的试点区。目前,全区参保率达9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三年基本全覆盖的目标提前完成。熊盛文对月湖区“强化领导、高位推动,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培训队伍、提高素质,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双重把关、控制风险”的做法给予肯定。

熊盛文指出,养老保险制度如何适应城乡统筹的要求,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要逐步建立分别适应各类群体经济承受能力、符合不同养老待遇需求、各群体养老保险制度可衔接、可转换、统一经办管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要做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解决用工难的钥匙在于企业自身

企业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用工难”是中小企业主反映最多和最迫切的问题。

许多中小企业主一遇到“招工难”、“员工不辞而别”就慌了神,完全不从自身找原因,或者根本不从对方(工人)利益着想,一味抱怨“用工难”,媒体趁机炒作“民工荒”。 我认为,“用工难”或“民工荒”是个伪命题。如果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出现“民工荒”,只有2.3亿人口的美国一定会最先遭遇“民工特别荒”,仅有1.28亿人口的日本肯定最易发生“民工相当荒”。事实上,美国和日本并没有遭遇“用工难”或“民工荒”。

我国目前未就业劳动力数量约至少有3000万人,此外,农村约有1.5亿剩余劳动力,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也将陆续加入到企业。未来10年,我国农业领域每年至少将转移850万剩余劳动力,城镇每年要安置200万富余职工,每年还有900万左右的新增劳动力(包括大学毕业生)加人劳动大军。上述三者合计每年就有1950万人需要就业,而我国未来10年,伴随经济增长,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需求不会超过1000万,每年劳动力供给超过劳动力需求至少有900多万。有这么庞大的待业大军作后备,怎么会发生“用工难”或“民工荒”的问题呢?

说一千,道一万,“用工难”或“民工荒”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工资福利待遇过低。

有企业主说:“企业要盈利,必须延长劳动时间,我们通常每月工作350小时,每天10~12小时,这样的条件很难留住工人。”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我们曾经义愤填膺地批判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万恶的资本家采取占有剩余价值的形式剥削工人。我们依然记得,高玉宝的小说《半夜鸡叫》里的故事,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里学鸡叫,然后把刚刚入睡的长工们喊起来下地干活。现在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中小企业公然地、普遍地、大幅度地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盘剥工人的剩余价值,明目张胆地违反《劳动法》,竟然还理直气壮地抱怨“用工难”。在整个过程中,劳动监察部门完全不作为;工会(劳工协会或工人联合会)形同虚设;政府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为了表面光鲜的GDP数据,对这种剥削工人的现象也是默认;维护工人权益的法律体系严重懈怠和滞后。由于《劳动法》的普及不够和法律的缺失,工人(劳动者)不敢维权,只能选择辞职,或者干脆不辞而别。

即便按《劳动法》规定,每日工作8小时,每月平均按22天计算,按浙江最低工资1100元计算,我国工人的小时工资只有6.25元,不足1美元;如果按每月工作350小时计算,我国工人的小时工资只有3.14元。在全世界是最低的。

我国GDP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比例中居民占比持续下滑。如果我国的中小企业都像这样,压低工人的小时工资,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如果通过“工人工时倍增计划”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我们还有什么幸福和尊严?

有企业主说:“小企业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现在浙江没有企业能够按《劳动法》规定的,如果一天只工作八小时,加班就要支付加班费,星期六和星期天加班,支付2倍工资,法定假日加班,支付3倍工资,那样的话,所有的企业都会倒闭。”

依我看来,违(反劳动)法的企业、给工人发不出应发工资的企业、不能保障工人基本权益的企业,倒闭了也罢。

有人说,你这是躺着说话不腰疼,中小企业的利润本来就很薄,原材料涨价,各种税费已使企业不堪重负,再拿出这么多钱给职工发工资,企业不破产才怪呢。

实际上,出现“用工难”或“民工荒”的企业,多是处于最低端的制造企业,这些企业是“苦力型企业”,做的只是简单产品的简单加工或组装,赚取的只是低廉的加工费或组装费,而这种制造的代价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品质、低效益、低产出,靠消耗资源、破坏环境,靠剥削劳工,靠挥舞价格屠刀获取订单、打击对手、扰乱市场,赚取日益微薄的利润甚至负利润,这些企业如履薄冰,摇摇欲坠,遍体鳞伤,生不如死,朝不保夕;这些企业像暴风中的一棵幼树,像海啸时的一叶小舟,像狼群里的一只羔羊。他们对自己的命运很无奈,很无助,他们像掉进了沼泽地,不能自拔,而且越挣扎,陷得越深,只能坐以待毙,听天由命。

这些“苦力型企业”要想改变这样的命运,只有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转型可以往两个方向转,一是向“产业链微笑曲线”的左边转型,致力于研发设计,拥有属于自己的、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利润,这样的企业是“灵巧型企业”;二是向“产业链微笑曲线”的右边转型,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打造自主品牌,这样的企业是“智慧型企业”。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灵巧型企业”和“智慧型企业”都不存在“用工难”或“民工荒”的问题。

有企业主说:“企业用工难,尤其是熟练工和技术工的流动性大,刚刚培养好就走了。企业把员工培养成骨干以后,他们通常会走两条路,一是到小企业当老大,二是到大企业当老二。小企业不断培训他们,他们便不断地离开。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留住他们,增加员工福利,改善生产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但他们还是要走。”我认为,这样的员工流动,属于比较正常的、比较良性的流动。为社会培养人才,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再说,这种情况也不是单向的和绝对的,中小企业高薪挖人也是屡见不鲜,大企业也给中小企业培养人才,就看你有没有能力挖到手。当然是在法律的框架内,获得企业所需人才,而不是靠挖墙脚等不正当或恶性竞争来获得人才。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果没有梧桐树,只怕凤凰会落到别的枝头了

有企业主说:“企业用工难也与舆论导向有关。报纸、电视天天说,大企业工人工资多少,待遇多好,又有五险。我们小企业怎么能够和大企业比。工人互相攀比,导致企业用工成本高。”

在信息化社会,各种资讯应有尽有,即便报纸、电视不说,网上的信息也挡不住,工人不仅会和大企业比,还会和外国比,关键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工资福利待遇确实低。 就说“五险”吧。“五险”指的是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养老保险企业承担20%,个人承担8%;医疗保险企业承担6%,个人承担2%;失业保险企业承担2%,个人承担1%;生育保险1%和工伤保险0.8%全由企业承担,职工个人不承担生育和工伤保险。如果企业为每一个职工上好“五险”,就是解决了职工的大部分后顾之忧,职工没有理由不留下来。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中小企业不能为员工提供像大企业一样的甚至更好的工资福利待遇呢?

在捷克,很多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企业,他们也雇佣当地的捷克人,中国老板沿用中国思维,不给他们上社会保险,捷克人当然不愿意,矛盾和诉讼不断,中国人便只能雇自己的亲戚和其他中国人,或者只能雇佣低素质的捷克人。我也有自己的连锁店,从一开始,我就没有雇佣一个中国人,职工全是捷克人,不仅所有的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不比其他捷克公司或外国公司少,而且工资也比同类公司高出20%~30%,还有奖金,捷克人以到我公司工作为自豪,他们纷纷介绍朋友来我公司,我从来就没有出现“用工难”的问题。

本来,社会保险就具有强制性,每一个企业都必须给每一个职工交纳保险,否则,就是违法《劳动法》和《保险法》。当然,有企业主反映,职工宁愿不要保险,他们更希望把保险换成现金,这是属于保险意识的教育和培养的问题,也有中国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的问题。如果退休的工人都能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如果每一个生病的工人都能获得放心的免费医疗,如果每一个失业的工人都能拿到足够的失业金,如果每一个意外受伤的工人都能得到丰厚的补偿,如果每一个怀孕和分娩的女工都能够享受到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满意的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足够的产假,我想,每一个职工都会乐于参加保险的,每一个企业主也会愿意为员工提供这份保障的,也为企业主自己免去了许多麻烦和诉讼,“用工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我认为,解决“用工难”的钥匙或关键(在英语中,“钥匙”和“关键”是一个单词key)在企业自身,一是企业要切实保障员工的权益和利益,除了要严格按照《劳动法》给员工提供基本劳动条件、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险以外,还要解决员工子女上学、异地员工返乡、员工技术培训等后顾之忧,还要营造有利于员工发展的和谐、健康的的企业文化;二是企业要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产品的利润和附加值,这既是解决“用工难”的关键,也是企业基业长青的保证。

另外,我对政府相关部门也提出如下建议:

1、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正确引导企业提高员工工资水平。最低工资标准是员工生存的底线,也是员工的生命线,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通货膨胀率,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欧美就要求企业每年的涨薪幅度不得低于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

2、劳动监察部门严格监督,对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企业、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变相压低员工工资的企业、严重违反《劳动法》的企业予以惩治,并诉诸法律,强制企业严格执行《劳动法》,倒逼企业主依法办企业,建立劳资和谐的用工环境。

3、强制企业为员工提供“五险”,对于没有为员工提供“五险”的企业,不仅要惩罚,还要免去对企业包括用地、贷款在内的所有优惠政策。

4、完善社会保险体制,使社会保险真正能够保障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让每一个失业者能够体面地生活,让每一个劳动者没有后顾之忧。

5、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解决同城不同待遇的问题,在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同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民工的城市身份转换,使农民工在城市能够稳定就业,实现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刚性化和常态化。

6、在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实施中小企业减负工程,税务和工商等部门要大幅度减免中小企业的税费,减低中小企业不必要的经营成本,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宽松、和谐的经营环境,保证员工、企业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7、取消择校费和赞助费,为外地员工子女上学提供公平的教育环境。

8、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大学的专业设置;调整教育结构,缩减大学数量和规模,大力发展中等技术人才的培训等中小企业所急需的职业教育。

9、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发展自主品牌,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出现更多的行业龙头企业、隐形冠军和国内、国际知名的优秀品牌。

10、所有银行贷款和土地指标只给予那些科技含量高、有自主品牌、节能环保的中小企业,原则上对低端制造、贴牌生产企业、高耗能不环保企业的贷款需求和用地需求不予考虑。

上一篇:企业职工离职管理制度下一篇:企业应该做到四个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