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停车难的解决方案

2022-10-21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市停车难的解决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城市停车难的解决方案

关于认真解决市区停车难的问题的议案

内 容(或事由):

社会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各种机动车辆日益增多,因此交通问题也日渐增多,在市区停车难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私家车数量的急剧上升,“停车难”正困扰着城市的交通及管理。很多地方由于缺少停车场所,承载的停车压力越来越大。问题1:规划滞后,由于过去汽车保有量少且私家车尚未普及,全社会对停车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停车场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机动车辆增长的速度,造成城区内停车设施预留地不足,繁华路段、大型建筑和商场停车资源缺乏。问题2:停车场的利用不够充分。目前路内停车场使用率比较高,路外停车场使用率比较稳定,公共配建停车场使用率则处于不饱和状态,尤其是地下停车场,利用率更低。问题3:停车收费标准不尽合理。目前停车收费标准缺乏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停车分布的作用。由于路内停车与路外停车几乎没有价差,导致很多车辆在路上长时间甚至是整天停放,与路内停车场服务临时停车的功能严重背离,致使路内停车周转率低、总是满满当当,后来的车辆无处可停;而附近的路外停车场和公共配建停车场却空空荡荡,得不到有效利用。问题4:少数驾驶人文明交通意识不强。有不少驾驶人逢出门就开车,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通拥挤,加剧停车难;有的驾驶人爱图方便,不愿多跑几步路到停车场去停车,而是随处停车;还有一些驾驶人为逃避停车费,在停车场外乱停乱放,结果造成道路秩序混乱。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 “停车场”规划工作,要树立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快停车场建设。不妨在商业区建设立体停车场。传统停车场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多,而立体停车场不仅大大节省占地面积,在投资上也更节省资金,很多城市都有这种先例。

二、单位停车场夜间开放,一些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夜间空闲,而附近的居民区及路边却停满车辆。管理部门能否和这些单位商榷,在夜间向附近居民有偿开放。这样既不方便了市民,企事业也适当创收,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停车难问题。

三、规范和加强停车管理。建立一个权威的集中统一管理机构,收费标准归物价部门制定,合理收费。

四、加强宣传教育,让有车族树立社会公共意识,近距离不开车,节假日不往闹市区开车。

第二篇:关于青岛停车难的建议

中国海洋大学

关于青岛停车难的建议

1. 见缝插针修建小型停车场

路边停车虽然不是停车场地的最佳选择,但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停车用地不够的情况,但如果管理不善,则会给交通带来极大不便。青岛是座丘岭起伏的山城,所形成的道路皆沿地势而修,因而确定了它起伏不定、弯转、方向不正的格局,因此如坡度过大的道路,重要的交通干道等就不易于路边停车。可以对一些合适的道路进行放坡处理,修建小型停车场。同时充分利用立交桥下、空地等修建小型停车场。 2. 提高地上高空停车场利用率,进一步开发地下停车场。

2011年3月大众网-城市信报报道:青岛立体停车场受冷遇 140多个车位只停9辆车。自2005年青岛因为停车难已经建立了数十处立体停车场,但是根据在比较繁华的路段的调查,如人和路立体停车场,中山路立体停车场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针对于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大对立体停车场的宣传力度 2) 在道路上增加指示牌及广告牌

3) 利用率低的立体停车场可以先以较低或免费的价格来增加车流量

目前根据调查,青岛已经具备地下空间开发的经济实力,因此可以开发地下停车场,而且在情感上,相比立体停车场,人们更倾向于地下停车场,很多地方都排起了长队,因此,充分开发地下空间,将会很好的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3. 裁撤部分小公交路线,规划道路泊车位

十多年前,为方便市民,青岛市开设了走街串巷的小公交,但截止到2010年10月,我市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93.7万辆,其中私家车总数69.3万辆,私家车同比增长了25%,私家车数量大大增加,当初便民利民的小公交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由于缺少停车位,诸多私家车乱停,比如莱芜一路,仅5米左右宽的道路对开1路和221路,因此政府采取禁停政策,初步缓解交通堵塞的情况,但由于岛城停车难已是个大问题,这基本是拆东墙补西墙,使原本不好停车的私家车又少了些停放之地。伴随着岛城的经济的发展,私家车数量上升,许多小街小巷目前没有扩建的可能,原来的小公交线路有些已经需要改变,可以裁撤一些小公交路线,使一些小街小巷可以在停放部分私家车的同时又可以在交通方面有所改善。相信我们大家都有过类似经历,看驾车技术高超的公交车司机在窄窄的又停满私家车的小路上疾行,确实既容易拥堵又很危险,容易发生摩擦。而且我国关于道路交通的法律规定:第三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商业街

1 中国海洋大学

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等,应当配建、增建停车场;停车泊位不足的,应当及时改建或者扩建;投入使用的停车场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改作他用。在城市道路范围内,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施划停车泊位。 4. 合理收取停车费,整顿乱收费

很多私家车都是乱停乱放,很多情况是因为停车费过于贵及乱收费的情况严重。主要分两种情况:停车场收费和小区停车收费。根据新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对于收费情况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同时适当减调了前海一线较贵的停车费,但是违背办法的乱收费情况依然存在,因此应当加大对这方面的执法力度,减缓乱收费的情况,自然就会少了私家车主为了少纳费而乱停车的情况,从而会减轻停车难的问题。而且根据物价局的统计,停车乱收费已经连续两年登被投诉榜首,因此,该问题亟待解决。很多情况下都是年龄较长的大爷大妈进行收费管理,一定程度上在对法律条例等明确程度不够,因此建议以下几点:

1) 对大爷大妈定期进行停车收费培训,加强其法律意识 2) 招募一批较年轻的收费人员,还可适当缓解就业压力 3) 加大对非法收费的处罚力度 5. 改善公共交通,发展停车产业

青岛目前已经基本具备了发展快速交通的条件。发展快速交通既可以缓解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又可以疏散居民,避免过于集中于市中心,可以减轻市区交通、居住、环境压力。比如正在进行中的地铁便是很好的举措。而发展停车产业则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缓解就业压力又可以缓解停车难的问题,而且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所必须面临与解决的问题。

第三篇:关于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的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在上个世纪和本世纪前十几年出现了几次爆炸性的增长,特别是近几年,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与停车位有限的矛盾已经越来越表面化,老旧小区停车难题正在持续发酵。

一、造成老旧小区停车难原因的分析

1、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整体规划相对滞后。

2、是老小区大多没有车库,即使有的也仅仅是自行车库,通行道路狭窄,而且停车位较少,导致在车辆爆炸式增加的大环境下没有足够的停车位。

3、停车位规划滞后,停车配建标准低。大部分小区建设时的规划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汽车停车位的配置,也没有从发展的角度充分规划停车位,小区停车设施配置不足,布局不合理,由此造成了小区停车位(场、库)的建设跟不上城市和社会的发展。这是导致当前“停车难”最直接的原因。

4、因各种原因,现有车位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有库不停、有位不用;也有的被改变用途,用于开店、作仓库、棋牌室或出租住人等。造成小区车辆停放难、出行难进一步加剧。

5、小区任意搭建、擅自封闭公共通道占为己有,在公共通道上乱堆乱放。通过安装地锁、自行车占位等手段,抢夺有限的车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停车难。并且个人的违法成本太低,清除之后复装地锁等现象仍然频发,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6、个别车主将车辆直接停在绿化带上。一小部分有车的业主文明停车的意识不强,只顾图自己的一时方便随意乱停车甚至损毁绿地,从而减少了居民的绿化拥有量面积,有的甚至影响到居民们健身锻炼等的场地。虽然将绿化带改成车位也是缓解停车难的形式之一,“向绿化要车位”成了小区居民利益和局部车主停车诉求之间的博弈,也成了不少小区建设靓丽社区、文明城市的难堪和无奈。

7、危及业主生命财产安全。一些车主把车停在小区的主干道边或小路上,致使道路通行能力和防灾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救护、消防、抢险车辆的进出。

8、物业管理不到位,同时物业没有处罚权。在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着居民停车难、物业公司管理难的“两难”局面。

部分小区居民乱停放车辆,时常出现通道被堵塞和空间浪费的情况,反过来又加剧了停车难;有的业主不配合保安指挥,造成小区道路堵塞影响其他业主出行。物业管理对乱停车只能靠劝阻或张贴告示提醒,对乱停车的车主缺乏威慑力。

物业停车管理服务措施不到位。一是小区物业管理没有相关登记和管理台账,对小区内车辆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全面,没有合理设置交通和停车标识,对小区车辆的停放缺乏有序引导。

9、业委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配合物业管理停车中没有起到应有的协调作用。

10、开发商对停车位配备标准不落实,对地下车库只售不租。为求利益最大化,有的开发商地下车库只售不租,在相对高价车位的影响下,居民大多选择地面停车,从而小区内道路车辆停放量大大多于原始规划量,导致停车难问题。

11、路面停车位和地下停车位收费价格有差异,同时业主为求方便,极易形成小区停车“路面停车紧张、地下车位空闲”的局面。

12、在本来就寸土寸金的老小区及其周边,有些地方做了路障等,由于没有做好可利用空间的统一规划,且业主停车各行其是,造成了本就寸土寸金的空间,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加剧了停车难的问题。

13、汽车每天的停放时间是有规律可循的,如白天到单位,晚上回小区。相对早到小区的汽车是有停车位的,而晚到的汽车可以停到小区周边的马路及人行道上,因为二十时后大马路上一般车不多了,马路晚间错时停车会增加交警和执法队员的工作量,但是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区内停车难。而目前的现状是不光大马路不能停,较宽的小马路和人行道也是无法停的,并且有些地方能停,但是会被开罚单。

14、部分路段有错时停车车位,但仍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15、管理不足,并且缺少有效的科技手段。

合理有效的利用好社会资源,解决停车难问题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课题。

二、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这是缓解过多人口向大、中城市集聚,解决城市病的有效途径。

2、公共交通要提速。注重公共自行车、普通公交、BRT、地铁等公共交通的合理发展与规划,改变人们的出行结构,加大公共交通分担率是根本办法。

3、重视住宅小区停车管理规划。政府规划对小区的停车设施建设必须着眼全局,在制定规划中要超前谋划,科学制定住宅小区停车位配建规划数量标准。由于住宅建成后一般有近70年的使用期,因此必须对未来车辆的发展数量有所预计,应当在设计规划中留出适当的发展空间,防患于未然。虽然很多城市已提高了新建小区的停车配建指标,但这个标准也要与时俱进。

4、调整绿化、延展道路缓解小区停车难。将小区内每幢楼房前后及道路边的大部分草坪、灌木丛,改建成常绿树下的停车位,绿化立体化,其实小区内的绿化总量不减反增。在每年剪枝中控制树高,使其向周边生长,从而形成绿化伞,既提高了绿化率,又美化了环境,高乔木比草地和灌木便于养护和管理,同时也解决草地和小灌木不容易养护的问题。

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依靠绿叶光合作用,乔木相对于草地小灌木吸碳吐氧量高,乔木绿叶总面积是其树冠投影面积的10倍,绿化三维量是草坪和灌木的数倍,其吸附尘埃和降噪比贴近地面的小灌木更有效。

有条件的小区在保持绿化总量不变前提下,可以对宅间道及宅间绿化重新设计,铺成部分草坪砖用于停车;通过调整绿化形态,增加小区停车位,探索绿色停车。并且妥善处理停车用地和绿化用地之间的关系。而且改造成本相对立体和地下车库建设较低。

5、对车库(车位)挪作他用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恢复停车设施功能。

6、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学习先进的小区车辆秩序管理技术、方法,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制定完善的车辆进出管理机制、停车登记制度、车位管理制度等,有序引导居民车辆停放。同时规范提升停车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宣传引导;二是加强巡逻管理;三是加强亲情服务等。

7、按照物业管理相关规定,个人、单位均不得占有公共资源。组织统一行动拆除私装地锁。清理小区内环境卫生,对小区内任意搭建、擅自封闭道路或开门开窗、挤占消防及公共通道的行为政府要严加取抵。特别是针对一些被私自圈占成菜地的边角地、绿地,即便是无法改造成停车位也应该强力拆除,把公共资源归还于大家。

8、建立健全法制体系,完善停车管理政策法规。总结固化新的停车管理实践经验和制度安排,吸纳先进经验,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有偿使用、依法严管、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信息化支撑、多元化共治,以静态交通法规体系的完善促进动态交通治理的改善,引导公众绿色出行,提升整体交通治理能力。使对停车管理有法可依;加强停车管理,依法规范行业健康发展;赋予物业等治理的权利,必要时纳入个人征信体系,有效遏制乱停、乱占等不良行为。

9、小区内必须留有消防车、救护车、搬场车等的行驶通道,消除安全隐患。

10、成立居民自治委员会与居委会、业委会形成合力共同处理治理居民区内事务,在解决小区内家用车停放、小区治安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11、严格对新建小区停车位配备标准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

12、制定停车位租、售价格的指导性意见(可以与所在小区房价挂钩)。对停车位只售不租小区的开发商,给予诫勉谈话,必要时由相关部门给予相应的处罚,或对其今后的开发、销售等采取限制性措施。

13、制定地上、地下车位出租价格的指导性意见,并加强相应的管理,引导人们充分、有效利用停车位,以缓解地上停车拥堵、地下停车位大量剩余的现状。

14、弹性控制道路停车,划道路停车泊位。对无任何条件设置或增加停放车辆的老旧住宅小区,且周边有市政道路的,可根据周边道路建设通行条件,深挖路内与路外停车空间资源,科学施划停车泊位。一是施划路内临时停车泊位:根据道路通行条件,在不妨碍车辆、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允许周边居民在一定时段内顺向临时停放(如工作日晚上7:00——第2天清晨7:00,周

六、周日全天),通过停车入位规范道路停车秩序。二是增设路外停车泊位:交警支队会同住建、城市管理等部门现场办公,在现有路沿石以上停车泊位基础上,论证新增不限时停车位,为市民提供停车服务。

15、打破固有思维,进一步落实错时共享停车。提前做好信息的登记和核对,保证进出单位、小区车辆、人员可追溯性。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既有停车资源的开放共享,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管理的通知》鼓励并引导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引导有条件的单位在满足本单位停车需求的情况下,将专用停车场向社会开放,实行错时停车。

16、引入社会资金,开发地下及地上空间,建设立体车库等停车场地

以配建停车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新建、改扩建一批停车设施,加快推进停车产业化。从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出发,将停车产业化作为现代服务产业来培育。针对公共停车场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收率低、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可以参照有关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的优惠待遇标准,出台鼓励、扶持公共停车场建设的优惠政策,保证公共停车场投资有适度的盈利空间,从而吸引社会资金积极投资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实现“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良性循环。

17、建立体停车库。打破平面停车的传统思惟,在适应建设立体停车库的停车场,引进智能立体停车库系统,利用好有限的地面停车空间。拓展老旧小区停车空间。经过政府指导、社会形态投资等市场化形式多渠道筹资,引入社会资金,开发地下及地上空间,建设立体车库等停车场地。通过搭建立体停车库,充分利用有限区域,最大化扩展停车空间。

18、车位斜着划,增加停车位。45度夹角有序停车,进车退车方便,又能增加停车密度;缩短原有停车位的长度,每个车位由6米长缩短到5.5米;支干道上加铺绿化砖,不破坏绿化,还能停车。

19、单向通行增加停车位。因为不会出现两车交会,也就大大节约了道路空间,道路两边可以新增停车位。单行后,小区里的交通秩序也会明显好转。 20、差异化收费。是指针对不同性质的车主,收费标准不一样。如对有房产证且是自有车辆的业主,可采用价格较低的包月形式;对有在本小区房屋租赁合同的车主,可采用价格稍高一点的包月形式;对并不是每天都有停车需求的车主可采用预储值的方式,同时享受折扣费率;对临停访客,按照周边市价或稍高一些的费率。这样既可过滤掉非刚性需求,减少、甚至避免“僵尸车”的出现,也可保障业主的基本利益。

21、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停车,规范小区内停车秩序、加快车位循环、提高使用效率。所谓智慧停车,可以理解为实现停车的信息化;实时显示停车位空余个数及空余停车位的位置等相关信息。伴随“互联网+”的兴起及智慧城市的推广,智慧停车也被尝试推广使用。智能手段解决停车难问题是方向,科技手段的加入是大的趋势。同时通过智能收费系统,可实现对车辆按照不同的费率、时段等进行差异化收费,控制车辆进入小区的权限及费用,从而实现车位的高效利用。

第四篇:关于城市住房难的调查报告

本文由黑白の都灵心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关于城市住房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住房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城市

金融CFA0901 [摘 李碧帆 0903010412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

切密切相关的问题, 住房问题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 目前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存 在部分百姓住房难问题, 而建立理性的良好的住房保障体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因 此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 完善城市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解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当前迫切 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明确在市场经济中的 定位,理清住房难问题的实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为此,我通过查找资料(主 要是和我所居住的长治市有关的以及一些反映全国整体情况的)和对具体情况的仔细分析, 得出了如下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依法行政 住房市场化 住房难问题 关键词] 关键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 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住房是民生之本, 建立理性的良好的住房体制是一项 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目前,住房难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成为影响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住房制度经历了从以福利分房制度为主发展 到以住房市场化制度为主的过程, 建立了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住房体制。 但是我们也不 能否认目前在一定范围存在着部分百姓住房难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房价持续上涨、住房 供应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使住房市场化制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目前城市住房问题的基本情况: 目前城市住房问题的基本情况: 城市住房问题的基本情况

(1)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

房价上涨成为全国各个城市的共同现象,房价过高,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或者 说是占民众消费支出的比重过高,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以山西长治市为例,从 1998 年 实施住房货币化分配到 2010 年期间,长治市的商品住宅平均价格总体上是平稳上升的,以 市中心区为例, 据统计, 1998 年以前的几年间, 市中心区商品住房约为 1000 元每平米左右, 到 2010 年上升到 4100 元左右。而自 2004 年起长治市商品住宅价格上升加快,尤其以 2004-2006 年商品住宅价格上升较快 ,以下为 2004 年 2 月至 2006 年 1 月长治市商品房价 格发展过程表。

3900 3700 3500 3300 3100 2900 2700 2500 2004.2 2004.3 2004.4 2005.1 2005.2 2005.3 2005.4 2006.1 每平 米房 价均 值

【图 1】 中心区房价走势图 】 1/7 由此可以看出从 2004 年四季度至 2006 年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其中,中心区:2006 年一季度的住宅均价为 3650, 2005 年四季度的住宅均价为 3141, 两季度相比上升 16.21%, 该区域的价格本季涨幅较大。此后,2006 年二季度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与一季度相比增加 14.41%,上半年商品房住宅销售比 2005 年同期增加 78.13%,住宅销售量同比环比均有不 同程度的增幅。2006 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837 元, 虽然人均收入增长了,但 购房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以一个三口之家的收入购买一套普通住宅为例,比如目前 100 平方需要 30 多万,三口之家年均收入为 12837 元(2006 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837 元, )乘以 3 等于 38511 元,所以不吃不喝还要近 10 年时间。在每个家庭里目前居住 投入是逐年增长的 ,如长治市 2007 年 12 月每个家庭居住投入占 66.5%,所以住房是每个 家庭经济压力的主要来源。

(二)房屋拆迁纠纷多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拆迁成为每个城市中最常见的现象,而拆迁 纠纷也是每一次拆迁过程中的必发想象,更有严重的发展到暴力冲突。据信访部门介绍,目 前城市拆迁问题已成为群众信访反映的焦点之一。 国家信访局接待的群众集体上访中, 反映 企业劳保、城市拆迁、征地三类问题的批次和人次占到 60%以上。主要原因: (1)货币补 偿的金额赶不上快速增长的房价, 拆迁安置价一般要比商品房市场价少一半左右, 所以拿到 货币还建的价钱往往买不到一套商品房。 (2)房屋产权调换不能安排合适的房源,这也是被 拆迁人不愿意拆迁的原因,被拆迁人一般不愿意去地段偏僻,交通不便的地方,既不利于上 班,也不利于上学。

(三)旧小区住房设施老化严重

上世纪 80 年代,在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居住条件提高的需 要越来越大,在这期间所建的住宅区特别多,这类房屋随着时代的演变,新房已变成旧房, 一方面旧城区房屋混杂,不仅有大量住宅,而且还有相当多的商业用房、仓库用房、工业厂 房、办公业务用房等;另一方面旧城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仅新 旧房屋交错,而且居住和经营交织。再一方面旧城区房屋陈旧,配套设施及环境质量存在先 天不足。就旧城区物业本身而言,全部是旧房,使用时间至少是年限不等,有的时间甚至还 要久远,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很好的规划,大多房型老化,式样陈旧,房屋质量、设备、各 种质量指标远远不到规范设计要求,老化程度较严重。特别是在老城市中,房屋陈旧的状况 尤为明显,而且乱搭乱建的现象特别突出,严重破环了住宅区环境和公共设施。

二、住房难问题存在的原因 住房难问题存在的 存在

(一)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原因

1、城市人口及外来人口的增加,增加了对住宅的有效需求 、城市人口及外来人口的增加, 从需求来看,人均 GDP 在不断提高,适龄房地产消费人口数量也在增加,消费者的质 2/7 量和数量都在不断提高,需求趋势增加;2005 年,我国人均 GDP 接近 1352 美元,城镇居 民人均居住面积约为 26.11 平方米,根据世界银行研究表明,住宅需求与人均 GDP 有着密 切的联系,当一个国家人均 GDP 在 800~4000 美元时,房地产进入高速发展期;人口结构变 化直接与房地产需求有关, 而房地产需求变化又影响房地产周期变化。 人口统计数量及结构 很大程度上决定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周期。据统计数据表明,1962~1980 年中国处于人口增 长高峰期,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中国婴儿潮 一代陆续进入结婚期、生育期、储蓄期和消费期。根据中国统计网数据,1995~2005 年 10 年间我国办理的婚姻登记超过 1 亿对, 这都直接导致房地产的需求不断增加, 行业发展不断 扩张, 使得房地产行业发展经历了初创阶段后, 2000~2005 年间快速进入一次加速阶段; 在 进入 2006 年短期整合调整后,1962~1982 年出生的人年龄在 26~44 岁之间,处于购置新 房和改善性换房两种需求都很高的阶段,这种双重作用下,将进一步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 使得在 2006~2010 年间进入第二个加速阶段。以长治市人口为例,2006 年全市总人口 312 万人,人口逐年递增,对住房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

2、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税收的增加,促使房价居高不下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税收的增加,促使房价居高不下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蔡继明说:“目前地价和 政府征收的税费占据了房地产价格的大部分,估计是在 50%以上,剩下的建筑成本其实很 低。中国的富豪榜一半人都跟房地产有关。住房其实并不应该是暴利行业,因为它不是高科 技产品。”单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来看,需求在增加,供给成本也在增加,价格会上扬。地 价的不断上涨直接导致商品房价格的上涨。例如 2004 年,长治市市区挂牌、拍卖出让土地 22 宗 55.2 公顷,成交金额 7.7 亿元,政府可实现收益 8.96 亿元,比 2003 年增加 42%。徐 州市 2006 年拍卖的两宗土地价格。

3、设计标准的提高、原材料价格提高等,这些都会导致供给成本的提升 、设计标准的提高、原材料价格提高等, 这几年钢材、水泥等建筑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很大,建材价格上涨,必然会造成建筑 开发成本的提高,从而对房价造成冲击。同时,新建住宅小区设计设计标准的提高,也必然 增加商品住宅的建设成本, 配套设施的完善和不断现代化和智能化也是房价成本的提高一个 重要因素,成本提高必然导致房屋销售价格的提高,增加了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压力。

(二)房屋拆迁中的纠纷原因

1、关于拆迁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一定问题 、关于拆迁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一定问题 法律法规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的制度设计,一是强制许可制度,行政机关用《城市房屋 拆迁条例》所赋予的拆迁许可权向拆迁人发放拆迁许可证。第二项是强制签约制度,拆迁人 获得拆迁许可后, 《城市房屋拆迁条例》规定拆迁双方负有签约义务。不管被拆迁人是否愿 意拆掉自己的房子,其有义务与开发商签订拆迁协议。第三项是强制裁决制度。补偿标准是 拆迁协议的核心问题,标准过低是所有拆迁项目的共同特征, 《城市房屋拆迁条例》规定, 当达不成拆迁协议时, 任何一方可申请拆迁行政管理部门裁决。 第四项是强制执行制度, 《城 市房屋拆迁条例》 规定拆迁人可申请行政强制或司法强制执行, 通过法院或行政途径将被拆 迁人强制迁出原居所地。 我们从此立法制度来看, 物权人对自己的物权其实是无力予以自主 保护的, 《城市房屋拆迁条例》所赋予当事人的司法救济权由于四项强制性制度尤其是强制 许可和强制裁决制度的存在有失公正。 3/7

2、关于补偿办法的设计不科学 、 对城市公民房屋的征收,拆迁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机关通过地方性法规、 政府规章甚至规范性文件进行单方面定价而没有统一的标准。 拆 迁单位的补偿标准不透明。有人的多补,无人的少补。为了促使拆迁尽早完成,拆迁人往往 采取另外暗补的办法,造成了被拆迁人之间的不公平待遇,从而导致矛盾的产生和激化,同 时严重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给法院的拆迁执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关于拆迁人的法律责任与法律风险的规定明显失衡 、 《城市房屋拆迁条例》对开发商作为拆迁人规定负有有限的法律责任,如未取得拆迁许 可证而强行拆迁的,负有一定数量的被罚款责任。这在拆迁中的法律责任承担上是片面的。 依据民法开发商除了承担行政责任还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如果未经过房屋所有人的同意 而强行拆迁的, 更有可能构成损坏他人财物, 但这些责任 《城市房屋拆迁条例》 中均未明确。 对开发商的违法拆迁行为的法律责任与拆迁人在事实上所承担的维权法律风险责任相比, 明 显失衡。

4、政府在拆迁中的角色定位不准 、 政府在城市拆迁中既是参与人又是裁决者。 城市规划和拆迁或授权开发商拆迁本身就是 政府行为。但是政府在下达了行政命令后,将拆迁人(多为房地产开发商)推前台,自己淡 入幕后,扮演一个仲裁人的角色。一旦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对簿公堂,政府可以回避涉讼的责 任和义务。由于政府的角色变化,造成开发商与被拆迁方的直接对立进而冲突,因此又给国 家带来一系列拆迁问题。那么政府在拆迁中到底居于什么样的位置,应该厘清。那样就容易 解决拆迁难题了。

(三)老小区旧房改造难度大

老小区的房屋福利性成份比较重。 由于住房制度改革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才比较深入 地开展的,实行住房社会化、商品化、私有化的时间不长。在这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低 工资、低房租的福利制度,住房由国家或单位统一修建,统一调配,统一养护,福利性住房 是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一个社会显著特征。 尽管旧区不少房屋目前已按优惠价出售给了职 工,但公房出售本身就带有福利性色彩。同时,即使没有出售的房屋,虽然经历了多次房租 的调整提高,但各大城市的房租仍旧未能达到成本租金的标准,所以仍可以说具有福利性。 旧城区的房屋产权性质多样化。 旧区的房屋有的已按公房出售的形式变成了私有房产, 有的 是断续租住房管部门的公房,缴纳房租,使用权在住房,但所有权为国家所有,有的是住单 位自管的房屋,但所有权在企业。在旧城区,这种产权、使用权分离的情况还比较普遍。而 新建小区,住房商品化程度较高,私有化程度较重。

三、解决住房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住房难问题关键要在土地制度、 房屋建设开发制度、 住房保障制度等方面做根本性

4/7 突破,才能实现居者有其房的愿望。

(一)规范政府职能,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规范政府职能,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由于旧的管理体制已经被打破, 新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 立起来,政府在依法行政中,出现一些缺位、越位、错位等问题。但是,出现问题的必然性 并不等于问题存在的合理性,所以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向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政 府的职能必须转变、调整,该加强的一定要加强,该削弱的务必削弱。该管的要管,不该管 的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这是规范和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的基本前提。 要尽量避免政府既 做规则制订者、裁判员,同时又做参与者的情况。政府既要发挥社会保障职能,不缺位,确 保家家有房住,但也不能越位、错位。依法行政,该管的事情管,不该管的不管,才能使市 场良好地运行。

(二)严格土地审批制度, 依法规范用地 严格土地审批制度, 实行依法行政,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要强化管理措施,做到依法、集约、规范用 地。 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 度, 特别是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宣传, 在广大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中兴起学习 《土地管理法》 , 依法管地、用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 管地、用地意识,使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国情观念深入人心,为长期保护好 土地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加强对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 把调查与执法检查紧密结合起来, 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的各项法规政策, 把科学管地、 文明用地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之上。 减少政府在房地产管理上有漏洞,大量的土地闲置、资金没有到位。如果管理得当,闲置的 土地是要承担罚金。 有些开发商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了土地, 比如一块土地本来是商业用 地,他们就通过走公益性用地的程序,用很低的价格获得土地,然后去盖豪华住宅,获得了 巨大的收益,从而也就减少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用地。从这一点来看,开发商是有责任 的,其实最终的原因还是在管理上。土地用于公益性住房是要经过严格的程序的,不能开发 高档商品房; 或者开发出来的廉租房、 经济适用房最后也没能进入真正需要它们的人群手中。 另外,政府应该允许、促进公平的竞争,放开土地市场,房地产高额的利润也会下降。对不 按规定审批宅基地和弄虚作假的有关人员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对部分受经济利益驱使 等原因不遵守《土地管理法》 ,要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基础上,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坚决予以 查处。 完善拆迁补偿制度,

(三)完善拆迁补偿制度,保障被拆迁人居住条件 拆迁属国家征收行为,建议由政府来主导完成。2007 年 10 月 1 日,物权法开始实施。 作为物权法的配套法规,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制定《城市拆迁条例》 所以我们首先要在 。 理念上转变,要以政府为拆迁主体来进行制度设计。以往,政府决定开发后往往交由开发商 实施具体拆迁行为,并由其与被拆迁人协商补偿标准,政府作为仲裁者。但部分开发商为了 追求经济利益, 往往会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 甚至是野蛮拆迁, 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拆迁的补偿标准是老百姓的关注重点。目前发生的大量拆迁纠纷,仔细研究后会发现,多数 的老百姓并不反对拆迁,主要还是补偿不到位。 拆迁属于国家征收范畴,应该给予一定补 偿,应以物权法第 42 条规定的“拆迁应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为基本补偿原则。这也就 是说,若是货币拆迁,应该确保被拆迁人能够买得起房子,若是就地安置,应保障居民的居 住条件,至少不能比现有条件差。此外,若有条件同时提供货币拆迁和实物拆迁,应允许被 5/7 拆迁人自由选择。

(四)发展保障性住房,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发展保障性住房,

住房保障的实质, 就是要由政府承担住房市场价格与居民支付能力之间的差额, 提高部 分低收入、无收入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到国家 和地方财力的限制,可用于社会保障特别是住房保障的资金必然是一个有限量。这样,可保 障的人口数量就受到限制,保障的人越多,保障的力度就越小。另外,这些需要帮助的家庭 由于收入水平不同,购、租住房的支付能力相互差别很大。因此,在住房保障制度的重新设 计中,应使保障水平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目前保障房的比例还非常低,所以要确保保障性 住房所占的比例。政府首先不要把房地产行业作为敛财之道,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政 府一定要坚决退出房地产利益链, 支持发展基于非营利目的设立的各种开发机构, 支持居民 自建活动,坚决打击房地产投机活动,才能有效地调节住房市场。另外土地供给应区分公益 性的和商业性的需要。 对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现在要考虑的是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能不能 纳入公共利益的需要,低收入阶层的保障跟社会保障一样,也应该纳入公共决策中考虑,在 土地使用中对廉租房、 经适房的开发在政策上给与优惠。 建设好的房子也要保障能分入低收 入阶层的手里。

(五)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构建良好的住房开发体系 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

房地产业涉及到投资、 流通、 消费多个领域, 加强房地产业管理和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 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 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 也有利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下住房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加强房地产业管理包括加强对开发企业的管理, 也 包括对中介、物管、租赁市场的管理,重点是加强对开发企业的管理。一是要加强房地产企 业的资质管理,将开发企业人员、开发项目和注册资金的管理,由静态管理改为动态管理, 健全良性的准入退出机制。 二是强化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 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 定期向社会公布开发项目立项、规划、用地、招投标、拆迁补偿、许可预售,面积、户型、 预售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三是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对 不符合规划控制性要求,不得核发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对擅自改 变设计、变更项目、超出规定建设的住房依法予以处理。严厉查处违规预(销)售、虚假广 告、合同欺诈、不实评估、恶意哄抬房地产价格等违规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保 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住房制度建立和顺利实施。

(六)严格依法行政,加强住房制度管理 严格依法行政,

加强住房制度方面立法工作, 目前住房制度的立法一方面过于原则和宽泛, 不利于操作 与执行;另一方面法律与法规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所以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在依法行政中 则存在缺位与越位并存, 错位与空位并存, 该作为而不作为, 甚至出现暗箱操作、 程序违法。 政府部门之间职权交叉、重复,造成推诿扯皮,甚至依法打架,这些都给住房制度管理带来 难度,所以一定要加强住房制度管理。加强住房制度管理,应当强化工作协调,统一协调规 划、建设、土地、房管、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关系,统一规划、建设和开发城市 住房,统一开展对纳入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家庭的资格认定、补贴发放、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 理等工作,确保住房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并顺利实施。

6/7 总之, 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难问题, 建立理性的良好的住房体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 务,因此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完善城市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解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当 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市场要承担起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更要 求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明确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理清住房难问题的实质,才能找到 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注释】数据资料来源: 长治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网站 长治市政府网站 《长治年鉴》 《长治日报》 《2004—2010 年长治住房指数报告》

报告人: 报告人:李碧帆 时间: 时间:2011 年2月 7/7 1

第五篇: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GA/T 850-200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路内汽车停车泊位设置的选址和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道路路内汽车停车泊位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68.2-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5768.3-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停车泊位 parking spaces 为停放车辆而设置的停车空间。

3.2 路内停车泊位parking spaces on-street 利用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的停车泊位。 3.3

停放周转率 parking turnover rate 单位时间每个停车泊位的停车次数。 3.4 V/C比值 v/c ratio

路段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其中,V为交通量,C为通行能力。

3.5 路内停车泊位设置率 rate of parking spaces on-street 路内停车泊位与城市停车泊位总数之比。

4 路内停车泊位设置

4.1 一般要求

4.1.1 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应遵循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的原则。

4.1.2 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应当处理好与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的关系,保障各类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和交通安全。

4.1.3 停放周转率应以停车需求调查和预测为基础,合理确定路内停车泊位数量,集约利用道路资源。

4.1.4 路内停车泊位可依所在地区、道路编号,可建立相应的停车诱导系统,并可与路外停车诱导系统、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等进行有机衔接。

4.1.5 人行道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应满足承载要求。

4.1.6 路内停车泊位的标志和标线设置应按GB5768的规定执行。

4.1.7 路内停车泊位与服务对象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00m。 4.1.8 距路外停车场出入口200m以内,不宜设置路内停车泊位。

4.2 设置条件

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条件如下:

a) 路内停车泊位设置率见表1;

4.3 不应设置停车泊位的路段和区域

以下路段和区域不应设置停车泊位:

a)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主道;

b)人行横道,人行道(依《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施划的停车泊位除外);

c)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m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m以内的路段;

d)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30m以内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设施的;

e)距路口渠化区域20m以内的路段;

f)水、电、气等地下管道工作井以及距离上述地点1.5m以内的路段。

5 停车泊位设计 5.1 停车泊位平面空间由车辆本身的尺寸加四周必要的安全间距组成。

5.2 停车泊位设计分大、小两种尺寸。大型泊位长15600mm、宽3250mm,适用于大中型车辆。小型泊位长6000mm、宽2500mm,适用于小型车辆。条件受限时,宽度可适当降低,但最小不应低于2000mm。

5.3 停车泊位排列形式分为:平行式见图1 a)、倾斜式见图1 b)、垂直式见图1 c)。

5.4 路内停车泊位的排列宜采用平行式。大型车辆的停车泊位不应采用倾斜式和垂直式的停放方式。

5.5 多个停车泊位相连组合时,每组长度宜在60m,每组之间应留有不低于4m的间隔。

5.6 路内停车泊位应考虑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其数量应不少于停车泊位总数的百分之二。

上一篇:城市小学教育调查报告下一篇:初三学生家长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