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实践经验及对策研究

2022-10-25

1 债转股的内涵

债转股是指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国家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原始债务和债务关系转换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关系的被控股、持股与被持股的关系。债权转为股权后, 还本付息就变为按股分红。股东的所属权就会发生改变, 由专门成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担任企业的股东, 拥有依法行使股东权利, 可以参与企业重大事务的决策。债转股是将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与被控股、持股与被持股的关系, 由还本付息变为按股分红, 而不是简单地将国有企业债务转为国家资本, 更加不是说将企业债务一笔勾销。也就是说, 企业的股东就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可以依法行使股东权利, 在不参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 可以为企业的重大事务出谋划策, 待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后, 通过企业转让、回购或上市等方式回收前期投入资金。

2 债转股的经济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家通过实行“拨改贷”来改革投资体制, 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得大量资金, 实现企业的建立、发展和技术改造, 国有企业债务比率也因此逐年上升。目前, 国有银行向国有企业发行的流动资金贷款余额呈上升趋势, 国企的资产负债率仍然居高不下。企业负债率过高, 不仅使国有企业经营日趋艰难, 而且也使得企业的发展与改革变得困难重重。

基于这种发展现状, 国家提出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重要方针政策:实行债转股是企业解决负债过高的重要手段,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债务平衡, 更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国家相关部门也强调:“做好债转股工作, 帮助符合条件的大型国有企业减轻债务负担。”

3 债转股的实践分析

基于计划体制的特殊性, 资金作为一种资源加以行政分配, 分配方式也发生改变, 决定资金的投向和投入数量不必依据资金使用效率来。而这些国家的银行所面临不良债务问题也是来源于这种历史的积累。

在经济的改革过程中, 国家与国家之间处理呆滞账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些国家采用了单纯利用财政资金注入银行的办法, 但实际上, 如果没有在企业和银行的资本使用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的监管下, 而只采用这种简单的方式重新注资资金来处理坏账, 那么这种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呆滞账的问题, 也很可能会再次出现固有的问题。部分国家为了推行债转股, 采取了分散法, 通过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激励政策, 鼓励企业与债权银行配合。但是, 采取这种措施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 首先国家向债权人银行注资一定数额的资本是一开始就已经通过审计和咨询决定的, 意味着后期是不能改变。这样, 银行就有积极性去尽量重组好企业, 当然, 银行也需要自己承担重组企业的风险和收益。

4 关于债转股运作的若干建议

4.1 完善债转股的有关法律

在债权股权互换过程中应该是第一个立法, 从法律角度给债转股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事债转股的法律地位的合法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债转股也不例外, 也会遇到许多问题与困扰, 其中可能会与现行体制、观机、制念发生冲突, 这需要资产管理公司等社会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的规范, 理顺关系, 并从法律角度合理化合作关系, 赋予债转股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事的债转股的合法地位, 并通过相应的债务法律法规将这一新事物转化为各方面的制约因素, 改善立法。在立法中,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实现企业债务重组方式的多样化。

(2) 在有关债权转股权的立法中贯彻自愿、公平的原则。

4.2 债转股与企业改革配套进行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困难, 其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经营机制不健全, 发展目标不清晰, 资产收益低。因此, 需借债转股之机, 实施改革, 提高企业的效率。

(1) 借债转股之机, 尽快实行企业的法人治理机构。企业应借助债转股发展改革的契机, 从机制着手, 建立公司治理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通过经理班子、董事会、股东会相互制约配合的法人治理机构, 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盈利基础, 实现亏转盈。

(2) 借债转股之机, 调整企业经营结构。企业将债务转为股权, 会相对减轻债务负担, 企业应借此发展改革的契机, 抓住机遇。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 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改变发展思路, 提高生产效率, 最大化的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产业, 提高流动资产的经营能力, 提高资产回报率, 使企业真正亏转盈走出困境。

4.3 创建并完善股权退出机制, 健全股权资金市场。

资产管理公司拥有的股权, 在转为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后, 最终通过多种形式收回资金。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的政策机制, 以支持股市的健康发展, 创造更有利条件来实现不良股权的变现;拓宽股权退出的途径;使巨额不良资产实现, 债转股应用更广泛。

摘要:当前债转股已作为去杠杆的重要手段来进行谋划推进, 本文从债转股的经济背景出发, 总结债转股的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历史经验及教训, 分析提出当前我国债转股面临的制度模式尚不确定、转股规模难以拓展、负面作用难以消除、道德风险难以防范等问题, 论证了债转股的可行性, 分析了债转股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不良资产,资产负债率

参考文献

[1] 丁仲箎主编.《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

[2] 杨运杰著.《国有企业融资结构与企业效率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3] 周放生.过期债务重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4] 杨尚国.债转股——盘活国有资产.商场现代化[J], 2010 (32) .

[5] 闫磊.债转股与国有企业脱困.现代经济信息[J], 2011 (1) .

上一篇:电视台编辑在新闻稿件处理中的技巧探讨下一篇:糖尿病患者行胃镜检查前的临床护理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