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债转股的问题及对策

2024-05-05

浅谈债转股的问题及对策(精选5篇)

篇1:浅谈债转股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债转股的问题及对策 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高负债及商业银行高不良资产问题日益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运行的“绊脚石”。为此,国家组建了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始实施债权转股权方案,以期提高国有企业整体效益,降低银行不良资产,即实现所谓的“双赢”效应。债转股的出台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债转股仅是解决企业“病急”的一种权宜之计,属不得已而为之;还有人认为债转股是拯救那些陷于巨额债务泥潭而不能自拔的国有企业的一剂良方,其前景喜人。在此,我们对债转股的前景问题做出以下探讨分析。

一、转股的定义,目的及作用

债转股,就是以成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与企业部门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化为管理公司与实施债转股企业之间持股与被持股,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也就是说,债转股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成为企业的股东,对企业持股或控股,派员参加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参与企业重大决策。

篇2:浅谈债转股的问题及对策

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债转股是化解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从企业的道德风险、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债转股后的资产报酬率、资本市场和中介机构等方面就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国有企业负债越来越高,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也日益加大,如何对银企间的债务进行重组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极为突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于8月通过了《关于实施债转股若干意见方案》,同意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转为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债务企业的股权。这样,原来的银企债权债务关系就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持股关系。这一债转股政策的出台对化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债转股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否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债转股成败的关键。本文就从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些探讨。

一、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许多国有企业认为债转股是免费午餐竞相争取,而资产管理公司等部门在选择债转股企业时如果不慎重,可能会引发一些企业的道德风险,形成普遍的赖账局面。由于债转股使企业原来的巨额债务变成股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将大大降低,债务的本息将免于偿还,这对任何一个身背大量债务而无力偿还的企业来说都是极具诱惑的。再加上许多企业对债转股认识不够,只是简单地认为债务不用偿还,而不知道债转股后,股权要求的回报要高于债权,使得许多国有企业纷纷争取债转股。即使是本应破产的那些资不抵债、生产和经营没有市场前景的企业也存在弄虚作假,争取赶上债转股这班车的现象。另外,虽然国家对债转股的企业提出严格的选择条件,但缺少具体的操作标准,使入围企业选择操作存在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在选择实施债转股企业时如果不慎重,可能会使本来能够按期还本付息的债务企业心理不平衡:其领导和员工共同努力,加强经营管理,项目建设精打细算,积极还本付息,结果得不到债转股。它们会降低努力程度,或者干脆不还银行贷款,以便使企业具备能够享受债转股政策的一些标准,这样就有可能形成大规模的赖债局面。

2、有关债转股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目前实施债转股的情况来看,资产管理公司没有在债转股企业组成董事会、选举董事长和聘用总经理的权利,没有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审批的权利,没有对债转股资产的保值、收益和处置的权利,没有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做出决定的权利。这说明在债转股具体实施过程中,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改组、管理、监督缺乏权威性,并没有对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干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股东权利。

其次,在债转股过程中,现在通行做法主要是企业最大比重的债权归哪家银行,就由相应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债转股。这样虽然使债转股的成本降低,容易操作,但对于单一国有资产企业来说,这种债转股只形成两方股东,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在只有金融管理公司一方对企业进行约束的情况下,将不利于企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现代公司体制。

最后,对企业实施债转股,在原来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经理人员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其派驻企业的监管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这两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使得如何对经理人员和监管人员进行激励约束成为真正防止内部人控制要解决的问题。

3、债转股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很低,使债转股政策目标的实现难度加大。已实施债转股的企业由于本息免于偿还,能够减少财务费用,会扭亏为盈。但很多企业的利润远远不及债转股前应支付的利息,并且其资产报酬率是很低的。例如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对北京水泥厂实施债转股后,债务减少5亿多元,预计后利润可达万元左右。仅以初期贷款5亿元计,年均2000万元的收入,其投资回收期在25年以上,年均投资报酬率不足4%,全部利润尚不及债转股前应付利息的一半。若以该厂现有总资产12亿元计,则总资产报酬率只有1.6%左右。这说明仅减免债务本息而使企业扭亏为盈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效益低下这一问题。这种把原来应有利息变成利润的`扭亏为盈也决不是债转股政策要实现的目标,其真正目标应该是通过减免债务本息,使企业减轻债务压力后从根本上进行重组、改制,等企业效益明显提高时,资产管理公司出让债转股股份收回资金,真正化解金融风险。从目前实施债转股的情况来看,债转股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并没有明显提高,使债转股目标实现难度加大。

4、缺乏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和中介机构,使资产管理公司未来的退出存在很大障碍。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的持股是阶段性的,条件成熟时资产管理公司必会将股权出售给其他战略投资者或通过企业回购、推荐上市等途径进行变现,回收资金。无论采取哪种退出方式,都离不开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而我国在这方面非常欠缺。首先,我国股票市场中小股东过多,没有足够的机构投资者。由于小股东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控,因此通过上市来解决资产管理公司的退出必会弱化企业股权约束,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其次,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偏小,如果一批债转股企业上市,将会给股票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另外,我国股票市场投机性较大,很难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价值,使投资者难以通过市场价值来估计债转股股权的真实价值。最后,目前各大证券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上市推荐、证券承销和二级市场交易方面,而对于证券化、购并、资产重组等真正意义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较少并缺乏经验。这会使债转股股权出让不顺畅,资产管理公司的未来退出存在很大障碍。

二、成功进行债转股的若干对策

1、加强债转股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慎重选择实施债转股的对象。首先,通过各种渠道对债转股政策进行大力宣传并做好进一步的解释工作,使广大国有企业领导真正认识到债转股绝不是“免费的午餐”,而是挽救连银行贷款利息都支不出陷入经营困难的企业不得已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债转股也不只是减少企业的银行债务,而要尽可能给股东支付比银行利息高的红利。如果不能满足股东利益要求,股东会重新选择管理人员或者转让股份使企业被实力强的优秀企业控股和兼并。其次,要总结债转股的经验,根据已有的选择条件加紧制定具体操作标准。在选择债转股对象时,严格按标准进行操作。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应该主要是以前银行发放的逾期、呆滞和呆帐贷款的债务企业。对于近期效益有所滑坡的企业,坚决不予实施债转股。对由于在建

设过程中国家未投入资本金,致使负债过高,尽管具有良好盈利能力和前景仍难以自我消化债务负担的企业则应列为债转股的首选对象。而对于本应压缩淘汰的重复建设,技术设备落后的企业,规模不经济或外部效益差的企业,不仅不能实施债转股,而是应该淘汰。这样就尽可能防止出现该破产的和能还本付息的企业都争取债转股并由此而引发赖债不还和弄虚作假的道德风险。

2、从立法上保护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东权利,为防止内部人控制可考虑由多家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持股并且要加强激励和监督力度。

为保证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有效行使股东权利,应加快制定《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法》,对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接收、管理、处置权,对债转股企业的控股权、收益权、管理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从立法上做出明确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使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行使股东权利具有权威性,有利于企业重组、改制等工作顺利进行。

为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和内部人控制可考虑将多家银行的债权委托多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为对企业的股权或者将一家银行的债权分解后分别委托几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成对企业的股权。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在存在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经理人员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其派驻企业的监管人员这两种委托代理关系的情况下,应借鉴前不久一些上市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的经验,允许国有企业总经理及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派驻企业的高层监督人员以约定的价格购买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这种股票期权激励办法将极大地调动经营者与监督者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对债转股资产损失责任人的处理办法,对于企业经理人员及派驻企业的监督人员的失职、违规行为造成的损失,要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的惩罚。

3、调整企业经营结构,处理非运营资产,加强企业管理,努力提高企业资产报酬率。已实施债转股的企业资产报酬率仍然很低,其原因是多方面,但可归结为两点:一是由于非运营资产过多,这些非运营资产可能是重复建设造成的过剩生产能力,也可能是工艺技术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闲置设备,或者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沉淀资金和过多的非生产性资金。二是运营资产盈利能力低。因此,应从这两方面着手提高企业资产报酬率。首先,要通过调整经营结构来使非运营资产减少、改良和消失。其主要方法是:关闭没有市场、没有竞争力、工艺落后或成本过高的业务部门,对有些采取多元化经营且战线过长分散资源使核心业务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进行合并,剥离出售非核心业务的资产等。其次,要努力提高运营资产的盈利能力,其方法除了对企业进行彻底公司制改制、完善治理结构外,主要是花大力气抓管理,科学决策,科学管理,重点加强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同时企业要增强市场意识和观念,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流通,减少产品积压和库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大力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加快发展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数量扩张的同时,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要大力引导居民储蓄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弥补大量债转股企业上市的资金缺口。扩大证券投资基金在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业务和券商用股票抵押向商业银行融资业务。适当降低国有股的比例,加大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例,增加机构投资者特别是投资基金的数量,这样可以改进我国股票市场小股东过多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督的现状,使上市公司真正置于投资者的监督之下。同时,扩大现在各大证券公司的证券化、资产重组、企业购并、资金管理等业务,使其发展成为真正意义的投资银行。最后,由于资产管理公司在业务运作上也具有多种资本市场手段等功能,也应使其功能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有吕、赵晓:《债转股:基于企业治理结构的理论与政策分析》,《经济研究》2000.2

2、郑良芳:《债转股的风险及策略分析》,金融早报,2000.3.14

3、金琼:《债转股实施过程中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上海金融》2000.2

4、周天勇:《债转股的流程和运行机制》,《经济研究》2000.1

5、郭小芳:《债转股与国有资产重组》,《经济导刊》.6

篇3:债转股问题的几点分析

近几年, 中国债务问题成为了市场研究的热点之一。2016年两会期间, 李克强总理和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都提到了债转股问题, 之后的博鳌论坛上, 李克强总理再一次提到了债转股。目前, 中国经济增速稳健, 国内生产总值2013年比上年增速7.7%, 2015年比上年增速6.9%, 企业部门杠杆率较高, 2013年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28.9%, 2015年已上升至140%。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提高, 表1为四大国有银行近三年的不良贷款率。在此宏观背景下, 债转股又一次被提上日程。

一、历史上债转股实施背景与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由于处于经济转轨期, 因此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其中最普遍严重的问题就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较多, 国有企业负债较高。1980年,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18.7%, 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原因, 承担过多政策性职能的社会原因, 以及管理经营不善等自身原因, 以至于1990年, 有的国有企业负债率高达80%~90%, 平均负债率为75.1%以上, 明显高于国际水平的50%左右, 同时国企改革到达瓶颈期以及存在通货紧缩方面的压力, 所以处理不良资产, 解决存在的金融隐患迫在眉睫。

通货紧缩形势严峻, 公司债务高筑, 经济发展低迷, 政府不得已于1999年实行债转股政策, 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用于实现政府的国企三年脱困目标以及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债转股的正确政策实施还可以加快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回收, 减少银行损失, 同时可以促进企业现代化改革, 完善管理体制。

债转股政策实施大致流程为:1999年, 我国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 实施不良贷款债转股政策。1999年年底, 国家经委会按照债转股的10项条件, 选出了601家符合条件的债转股企业名单。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评审之后, 2000年8月份与580家企业签订了协议。最后根据国家经委会、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的联合审核, 批准了547家企业实施债转股, 不良资产总额为3850亿元。

政策实施一年后, 80%的债转股企业从亏损转为盈利, 账面上平均资产负债率下降了20%以上。因不需要支付转股债务的利息, 债转股企业财务费用减少很多, 负债结构有所改变, 资金短缺情况得到改善。许多重点亏损行业, 诸如钢铁、煤炭以及纺织行业, 债转股政策以及市场等因素, 企业经济效益好转, 有了喘息和重生的机会。不良资产剥离分为3次。第一次于1999年, 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采用账面价值先后收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1.4万亿不良资产。2004年5月22日, 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了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 部分按账面价值收购, 部分由财政部给出适宜的价格比例。2005年进行了第三次剥离, 工商银行4500亿元可疑类贷款分为35个资产包, 按逐包报价原则出售。

债转股政策实施几年后, 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基本实现, 银行的不良资产得到有效剥离, 除此之外, 明显减少了债转股企业的利息费用, 使企业扭亏盈;为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赢得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增强了债转股企业的再融资能力。债转股政策实施对于银行不良资产的盘活、企业监督管理的强化以及减轻企业负债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债转股政策实施存在问题

(一) 资产管理公司重组控股结局不容乐观

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的控股重组大概有三种情况: (1) 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持股权较弱, 主要减轻企业的不良负债; (2) 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有较强控股权, 其投资决策为了尽快收回不良贷款; (3) 资产管理公司获得企业控股权, 对企业经营体制进行重组。资产管理公司只是阶段性股东,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 资产管理公司只为尽快追回资产, 其投资决策可能并不会真正的为企业长远利益考虑。然而, 企业需要那种能从企业角度出发, 为企业谋划的股东, 因此可能不愿出让监管权利, 不会让资产管理公司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按照国家政策要求, 资产管理公司不能干涉企业的日常经营, 只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 因此, 企业可能并不会让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企业的实质性决定, 资产管理公司难以发挥所有者身份, 也很难掌握债转股企业的决策权。资产管理公司作为股东进入企业, 使得企业进行了财务重组, 但仅仅在形式上对企业进行了重组, 很难对企业进行根本重组, 不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而且资产管理公司并不具备在事业领域的管理与投资决策能力, 对于企业管理中的某些重要问题, 并不能准确合理地解决。

(二) 企业道德风险问题

进行债转股, 相当于把企业的债券变为股权, 只需要分红, 不需要支付利息,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利好消息, 但是并不是任何企业都符合债转股企业的要求。为了搭上这趟顺风车, 许多不满足要求的企业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来使自己“满足”要求。一些经济绩效不错的企业, 会采取一些措施企业盈利下降, 或者赖账, 而一些没有发展潜力, 设备技术需要淘汰的企业过度包装自己, 做一些表面工作。在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 甚至有地方政府为了地区经济利益, 弄虚作假, 使得一些不满足条件的企业进入债转股企业行列。最能体现这一问题的就是本来扭亏为盈的企业有10%在2001年亏损。

股权对于企业的约束力没有债券约束力强, 债转股之后, 企业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 企的经营管理者可能会产生依赖和投机心理, 比如, 对于企业是由于投资决策失误等非管理因素造成债务负债率高的企业, 债转股后没有积极的改善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情况可能进一步恶化, 这些道德风险的存在都使得债转股措施得不到应有的预期结果。

(三) 资产管理公司的退出机制

最初, 资产管理公司是作为处理银行不良贷款的一种过渡性存在, 与企业签订的也只是几年的协议, 当协议到期, 资产管理公司就要退出企业。退出方式主要有股权回购即原有企业从资产管理公司手里买回股权的方式以及企业上市即把债转股企业重组上市的方式, 另一种方式为股权转让给其他投资者。但是上述三种方法实现都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 企业不可能在协议到期短期内完成回购, 而且大多数企业并不愿意完全也就是以100%比例回购, 因为这样加重了本来利润就少企业的负担。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不能强迫债转股企业进行股权回购。其次, 公司上市要求较高, 而且手续较多, 等待上市的企业也较多, 所以大多数债转股企业不能上市, 即使企业满足上市要求, 能够上市, 大批企业上市, 也会对国内证券市场造成不小压力, 因此, 这只能是个别企业的选择。最后, 目前大多数采用债转股股权转让的方式, 但是,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 大多数都是中小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很少, 而外资购买债转股又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限制, 因此, 这种方式实现也存在困难。

三、对于债转股相关问题的建议

(一) 改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体制

资产管理公司不仅仅是阶段性股东, 更应该是监督者的身份, 提升资产管理公司在债转股公司中的所有者地位, 保证其监督职能, 比如通过立法来维护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东权利。

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培养企业管理的专业人才, 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 减少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失误;资产管理公司不能只是在形式上对债转股企业进行重组, 更应该督促企业管理重组, 进行经营机制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资产管理公司更不应偏重于尽快收回资金为主要考核标准, 而应该帮助企业扭亏脱困, 将债转股公司的经营状况纳入资产管理公司的考核范围内,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二) 改变观念问题, 正确认识债转股

债转股不是免费午餐, 不可能解决企业所有问题, 真正能够解决问题还是要靠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以及企业本身是否有发展前景。债转股在短期内可以减少企业的财务支出费用, 账面显示盈利, 但是要想继续发展, 实现真正盈利, 需要企业改变制度, 不断提高内部管理能力, 加大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力度, 不断提升经营效率。因此, 债转股企业应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上, 而非为了一些的蝇头小利, 钻政策的空子, 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 慎重选择债转股企业

债转股作为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之一, 需要转化的资产质量通常是最差的。对于企业来说, 如果不进行债转股, 则要面临破产清算, 因此政府应完善债转股准入原则, 债转股企业的选取应慎重, 将债转股企业数量、债转股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 严格按照债转股企业的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企业, 选取经营暂时遇到困难, 虽然高负债率但发展前景较好, 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 将僵尸企业 (需要破产清算) 和优质企业 (无还本付息压力) 排除在外;同时政府应认清自己在债转股企业中的定位, 不应该过度干预, 更不能在选取企业或涉及相关利益方面对资产管理公司施加压力。

(四) 完善资本市场

鉴于股权回购与公司上市存在诸多问题, 股权转让退出机制需要有实力的投资者进入股权转让市场, 如外资机构投资者。因此, 国家要完善资本市场, 建立专门的债权交易市场, 构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债权转让相关法律法规, 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系统, 强制债务公司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做到信息充分披露和及时更新, 交易公开透明;适当放宽市场准入原则, 取消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债权市场的一些约束。

在1990年债转股政策的初次实施之前, 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热议, 这次也不例外。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认为实施债转股, 应该有一系列的政策和市场化方式来保护银行的股东权利;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赖小民曾表态债转股应该亿资产管理公司为主, 资产管理公司具有明显优势。一些专业机构投资者并不支持债转股, 债转股实际上是要企业自己管理自己的信用, 存在着金融隐患, 而且目前与1990年代末所处背景不同, 目标也不同。2016年4月14日,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华盛顿接受采访时表示债转股是一个新的计划, 主要为了降低企业杠杆率, 一些细节仍在讨论。但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所说“债转股是一种药方, 能治病, 但不能治百病;因此不能不用, 但不能滥用”。债转股能够解决一定问题, 但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 而且一定会伴随一些问题出现, 但不能因此否定它。债转股的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它, 来减少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摘要: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严峻, 高杠杆率、高不良贷款率问题亟待解决, 债转股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回顾1999年债转股政策背景及成效, 充分吸收借鉴债转股实施中的存在企业风险道德问题等经验教训, 要求资产管理公司改革管理体制, 企业改变对债转股的错误观念, 正确认识债转股, 政府慎重选择债转股企业, 完善资本市场, 从而使得债转股政策能够取得预期成效。

关键词:债转股,不良贷款率,资产管理公司

参考文献

[1]周天勇.债转股的流程机理与运行风险[J].经济研究, 2000 (01) .

[2]娄鹏飞.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转股的历史经验及实施建议[J].西南金融, 2016 (06)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587.F.20160509.1510.004.html.

[3]吴有昌, 赵晓.基于企业治理结构的理论与政策分析[J].经济研究, 2000 (02) .

篇4:浅谈债转股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债转股改革的逐步深入,债转股遇到了一些障碍和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中央的基本设想与现实矛盾、法律障碍、机制障碍和人才缺乏障碍等,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完善措施,推动我国债转股工作顺利进行.

作 者:任玉兰 Ren Yulan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教育部,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FINANCE & TAXATION COLLEGE 年,卷(期):2001 15(6) 分类号:F832.5 关键词:金融改革   债转股   机制障碍  

篇5:我国债转股评估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我国债转股评估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在债转股过程中,评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成处置程序的`基础环节.但我国债转股评估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解决我国债转股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使债转股顺利实施,完成既定的目标,是评估人员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作 者:赵国玲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财政税务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刊 名: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年,卷(期):“”(2)分类号:F239.0关键词:债转股 评估 投资资本价值

上一篇:灵秀社区中秋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汇报下一篇:学生会文艺部工作结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