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化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与化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环保教育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化学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等多方位开展环境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增强每一位中学生环保责任感,共创我们的美好家园。

第一篇:环境与化学论文范文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为提高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质量,针对当前环境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课堂和实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内容,增设学生自主讨论课和最新研究成果专题报告,并就实践效果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化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经济建设项目的环境投入不断加大,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我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高质量的环保人才刻不容缓。环境化学是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环境科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同时也是高校化学类专业经常开设的专业选修课[1]。教好该课程,注重课程改革与探索,对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改革经验,就高校环境化学课程改革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在于:

1.培养学生环境科学方面的素养。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使其不仅要有环境保护意识,还要有造福后代的历史责任感。从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的联系性,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2.让学生牢固掌握本课程基础知识和理论。包括各种不同介质中污染物种类、存在形态、迁移规律、环境效应,以及污染问题的发生机制和防御、控制措施。这些知识既是环境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所在。

3.注重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认知能力是自我搜集信息,对知识进行加工概括的能力,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养成正确的思维角度和方式,学会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在遇到新情况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新方法和新思路去解决实际问题[2]。

二、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环境化学主要从化学角度探讨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变化规律和保护治理环境的方法原理,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起源、迁移、分布、效应和归宿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的化学过程。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为环境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3],包含着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课堂教学主要围绕南开大学戴树桂主编的《环境化学》(第2版)一书进行[3],共8章内容。第一章是对环境问题和环境化学学科总体介绍,第二、三、四、五章分别讲述了主要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体四个不同介质中的存在形态、环境行为、环境效应以及转化和最终归宿,第六章介绍环境各圈层中的典型污染物,第七章介绍受污染环境的修复方法以及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第八章介绍绿色化学的相关内容,为未来化学工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教材在内容上较旧版有了较大改进,增加了反映近年环境科学领域发展的两个章节,即“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和“绿色化学”。但由于每个学校学科设置情况各有不同,教材内容不可能适应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此外一味照搬教材内容也会使部分学生缺乏上课积极性。因此,我们在围绕教材基础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如下优化。

1.围绕教材,在加强课程整体效应的同时,根据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课程设计,对内容有所侧重和删减。加强了大气和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因为大气和水体是当前工、农业污染物的主要受体;而受污染环境的控制和治理则在环境工程课程中会进行详尽的介绍,因而本课程教学中简介即可。

2.增加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状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在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和绿色化学等章节开始时,介绍我国目前的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现状和发展绿色化学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性,从而辩证地看待问题。

3.增加学生自主讨论课,注重认知、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增加学生章节讨论课和课程论文报告,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查阅文献并撰写课程论文,并以多媒体形式在课堂上汇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演讲能力,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增加专题报告,将环境化学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发展现状,注重知识更新和发展。我们在专题报告中还安排了英语专题,使学生在了解国外本学科发展现状的同时,还能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实践证明,教材是纲,不能偏离;但一味照搬教材内容,同样不可取。我们通过以上举措,丰富了课堂内容,改变了以往教学面相对狭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状况。培养了学生在环境方面的素养,增加了历史责任感。通过最新研究成果的专题报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对环境科学研究的兴趣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示愿意在本专业进行深造,为环保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课堂教学改革

重视课堂教育,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保证高校环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措施。课堂教学形式的单一势必会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不利于学生精力的集中[4]。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1.建立长效的互问机制。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对学生的提问,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效果比教师单一讲述要好得多。此外,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助于下一步教学进度的安排,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三个环节的提问有着不同的作用。课堂复习时提问有助于上节课教学效果的检验,帮助学生进入状态,也可以敦促学生课后对学习的投入。阐述新内容时的提问,有利于学生把握老师的讲课方向和学习目的,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展开。课堂总结时的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整体认知,拓宽学生的整体思路和思考广度。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有些学生可能仍会有不懂的地方或者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上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不一定要仅限于教材内容,可以适当放宽问题的范围,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知道学生想了解什么,从而提高备课质量。课堂提问机制应该是双向提问机制[5],教师不仅要善于向学生提问题,也要让学生习惯于对老师进行提问。但是实践证明,目前国内学生还普遍不习惯于对老师提问,我们的教师还需继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总而言之,通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问机制,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力措施。

2.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环境化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量让讲课内容与周围环境、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合适的类比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把道理讲清楚,最后落脚在课程基础内容的教学上。在环境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去剖析具体的环境现象,把可持续发展贯穿在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环境科学方面的素养。教学过程中结合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些典型污染事故,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进行思考分析,关注环境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好环境化学知识对自然与社会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加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师生互换角色,通过自主讨论,锻炼学生演讲能力。每一章结束后,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归纳章节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环境问题进行开放式论述,并用多媒体形式展示。学生可以谈自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可以介绍环境方面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在介绍别人研究成果时,要求学生不仅要把文献的研究背景和方法讲述明白,而且要能提出新问题,供大家思考。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做事的勇气和信心,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讨论课中,要突出考查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把成绩纳入平时考核当中。实践表明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设置课程论文,重视学生科研教育。这里指的课程论文,是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自己查资料、定题目,就环境化学某方面的问题写一篇综述性文章。可以是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污染问题,也可以是某类典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效应研究,还可以就当前出现的典型环境事故发表看法。比如淡水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矿区周围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问题等等。课程论文除了文章格式要符合一般研究论文的要求之外,还应综合考查以下两点:一是文章是否具有思辨性,要求学生对他人研究成果不盲从;二是文章是否有创新精神,要求学生在总结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新见解。

以上教学方式的改革特别是互问机制和学生自主讨论的引进,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教师单一讲授为主的沉闷课堂氛围。但互问机制的真正实现尤其是学生对教师提问习惯的养成还需一个长期的过程。讨论课和课程论文的引入比较成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互换,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组织、思维和创新能力,锻炼了演讲口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验教学改革

环境化学实验主要分两部分,一是环境化学基础性实验,二是综合开放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环境化学常用指标的测定原理及其检测方法,增加对不同介质中典型污染物的性质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仪器操作能力。传统的实验准备过程,试剂配制都由实验室老师完成;上课后,任课老师只需在实验开始时把实验原理和方法讲一讲,学生便开始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机械地做实验;到实验结束后整理一下数据,写份报告即可。这样的实验过程效率比较高,但实验效果往往不太好,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6],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不利的。对于高年级同学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专业和实验基础,配置试剂的工作完全可以胜任。因此,我们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实验,由学生自己配制实验试剂,这就要求学生在上实验课之前一定要做好实验的预习,对实验步骤要心中有数,以便实验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实践证明,把这项工作交给学生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实验能力,而且可以让他们了解整个实验过程,有利于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在整个实验教学安排中,除了原有的一些重要基础实验保留之外,将部分基础实验融入综合开放性实验中去,这样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综合开放性实验不仅要把原来的一些重复性的单项基础实验汇集到一个综合大实验当中,而且要突出实验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所谓开放性就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使学生有更大的发挥余地,共同完成实验项目。综合开放性实验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一个挑战,但同时也是对学生专业水平的检验,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校学生先后做过废旧干电池的重金属分析、城市污水的定性定量指标测定、城市街道空气质量检测等综合开放性实验,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的综合开放性实验要逐步改进,不仅要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而且要向探究性实验的方向发展,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实验课题,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实践证明,我们开设的环境化学课程,通过课堂和实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内容,增加学生自主讨论课和学科前沿专题报告等措施,把课程内容延伸到科技文献和实际科研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打好学科基础,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环境科学和技术在不断发展,教学研究与改革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素养,才能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英. 化学科学和化学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9-10.

[2] 崔世海,杨静. 环境化学课程改革与探索[J]. 大学化学,2007,22(4):21-24.

[3] 戴树桂. 环境化学(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5.

[4] 关仲和.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10(6):7-11.

[5] 刘维民. 大学课堂提问机制的改革和运行[J]. 经济研究导刊,2009(10):229-230.

[6] 齐云,迟杰,鲁逸人. 环境化学实验之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104-106.

[资助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Y0902092)]

[责任编辑:余大品]

作者:王丽梅 孟昭福 张增强 黄瑞华 孙西宁

第二篇:高中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

摘要:环保教育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化学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等多方位开展环境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增强每一位中学生环保责任感,共创我们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中学化学 环境教育 课堂 实验 实践活动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化的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学生正处在掌握环境知识、养成良好环境习惯的重要时期,他们环保素质的高低对今后的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十分重要。

化学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都含有一定的化学因素,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经实践摸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一、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时机,因为许多实验本身就有许多环境污染的问题,实验演示的物质大部分是有毒的,有害的,有腐蚀性的,而且,实验教学更有直观性,所以必须把实验课作为环境教育的主战场,利用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化学实验过程中努力做到有害气体“零排放”。化学实验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对环境有害的气体,实验过程中无论是学生探究还是教师演示都必须对尾气进行吸收处理,不直接排放,减少排污,我们一定要做到“使用药品减量,洗涤用水减量”,这样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减少污水的排放。化学实验完毕的很多药品可以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也减少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害物质的排放。对一些会对学生造成损害的有害物质应该“拒用”,这里的拒用不是放弃不做实验,而是通过研究改进实验方案,减少对环境有有害物的产生,或者是对有害物质进行处理,以达到减少对环境伤害的目的。总之,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环境污染对人体的伤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

二、布置一些研究性学习的作业

化学课本中有许多研究性课题,其中许多涉及环境保护问题,如高一化学第六章《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中,就有a造成空气污染原因分析,b调查本地区主要品种和回收价值。第七章《硅与硅酸盐工业》中,有二氧化硅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分析等课题。我要求学生针对这些课题,分成几个小组,写出调查报告。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如上网查找或查资料研究一下电池的污染,实验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写一篇实验报告。以上内容可让学生有计划地完成其中的一部分。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因为学生在一开始并不是都很重视,有些学生积极性较高,但也有些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应说明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并不断督促,指导他们,使学生能真正去做,体会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刚开始学生不一定做得很好,重在参与,在“做中学”嘛!

三、利用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每年的6月5日即世界环境日,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在这些重大节日中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能力,也达到了环境教育的目的。综上所述,要培养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开展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方法、形式、内容多种多样,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学生要通力合作,上下一致,从各个角度,各种场合开展环境教育,树立强烈的环境责任意识。只有我们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共建一个美好的家园。

作者:史海军

第三篇:高中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刍议

摘 要: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就此现状提出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有效渗透环境教育,并简述进行环境教育的几点措施。所谓“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只有在教学当中渗透环境教育,才能使环境污染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渗透

一、环境教育的提出

近年来,环境污染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大气污染、水污染已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据报道,我国在“八五”期间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五十至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的时期,年排尘量为2300万吨,年排放SO2量达14610万吨。近年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化学品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环境的污染大大破坏了生态平衡,如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治理已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治理的根本则在于防患于未然,要使人们在建设的同时考虑到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树立环保意识。环保局和教委会也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思想”,将环境教育融于中学教学当中,是提高我国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关键。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中学化学课的特点,有效地进行环境教育,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思想认知,使其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的极大破坏性,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化学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知识,提出有关环境保护和防止污染的针对性方法和措施,使环境污染防患于未然。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

1.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渗透环境教育。例如在学习有关“硫、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酸雨的成分、形成的原因、途径,播放酸雨事件及其危害的录像。最后在介绍酸雨的防治时,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但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效果,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使得知识成为一种力量,引导学生把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2.在化学实验中,开展环境教育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能够以生动、鲜明、直观的形象和意想不到的结果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又使他们能够产生探索的动机。但化学实验总是伴随着固体、液体或气体产物的生成,这些产物大多数是有毒或有害的,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直观作用,给予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机会,同时将实验教学作为环境教育更为真实的教育场所。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许多学生在制取气体的实验中,不考虑药品的用量,“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出现了实验室毒气弥漫,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逐渐在化学实验中树立“定量”意识。教科书上的很多实验在操作过程中会造成大气及水体的污染,教师要指导学生改进实验方法及仪器装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此外一些难度较大、毒性较强、时间较长的实验,可采用多媒体来替代,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消除环境污染。

3.教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其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要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教师首先应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高中化学教师首先应加强环境教育的意识,注意平时多收集相关资料,做好环境教育的准备工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切身实地地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残留在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在做氯气、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性质实验时,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实验结束后,要将产生的废液、废渣等倒入指定的容器统一处理,避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总之,将环境教育渗透在高中化学教学之中,是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肩负的重任。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而将环保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环保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为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外国语学校)

作者:项敏

上一篇:大学生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生活统计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