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教学论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品德课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阅历不深,知识不广,可塑性较大,所以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识别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较差。这就非常有必要我们对他们要时时处处事事进行引导和规范、教育,否则,他们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第一篇:小学品德课教学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浅探

摘要: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来说,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综合素质和德育水平的高低。教师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当前,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普及,新课程改革也对我们的思品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依靠“黑板、粉笔和教材”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思想品德课没有激情,学生也缺乏学习动力。笔者在本文中对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改进和提高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主要途径就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是小学思品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改进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是我们思品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下面笔者针对此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运用情境体验法进行思品教学

思品教材中大多是关于道德观念方面的知识,对于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有限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和理解这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思品教师可以利用情境体验法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体验贴近课本知识的情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品知识。

运用情境体验法开展教学,也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思品是兼具知识性和实用性的一门学科,与语文、数学等科目的不同之处是思品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通过贴近生活的情境体验,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社会其他角色的生活,进而延伸学生的视野,将他们的学习由“知识性”转化为 “实践性”。例如,在《劳动感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小商贩、清洁员、交通警察等角色来体验生活,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不是学生,遇到某些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角色体验,感受到其他角色在工作中的乐趣和艰辛。

再如,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学习知识。例如,在《我爱秋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观赏自然中美好的秋季景色,这种情境体验式教学能够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学习思品知识的兴趣。

此外,良好的情境体验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生活中,学生有很多不了解、不关注的方面,而且他们也很难有机会去体验,思品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某些特定的情景,使他们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在疑问中探究,进而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没有农民、没有邮递员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使他们感受到每个角色在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好地理解这个社会的复杂多变,进而学习到更多的思想品德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应用到了教育教学中,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选择性的原则,网络信息量庞大并且复杂,良莠不齐,教师在选择网络信息辅助教学时,应该对内容进行仔细甄别,选用恰当的教学素材;二是师生互动原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比较被动地接受知识,但是多媒体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即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模式中变得活跃、勇敢,敢于向教师提问和质疑。因此,思品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好引导作用,通过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三是适度原则,虽然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便捷实用,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应该把握好“度”,不能忽视知识性教学的作用,而将多媒体教学作为主要方法,这是一种“头重脚轻”的做法;四是时效性原则,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凸显其实际意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学重心,同时教师也应该保证课件、视频、图片等所有媒体素材的制作质量。

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以下功能来辅助教学,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动画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多媒体形式,将教材知识通过动画表现出来,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够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素材中添加一些图片,可以是普通的图片,也可以漫画等形式的图片,图片有更加直观和艺术性的表现能力,通过一些和教材知识联系紧密的图片展示,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启发他们的学习思维。

很多热点新闻都包括了思品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添加这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让学生了解热点新闻,引入相关的思品知识,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也能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通过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上面讲到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教师还可以运用陶冶学生情操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小学生没有形成完善的主观思维,在课堂学习中很容易受到教师和外界的影响,而且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为主。这些榜样可以是教材中的学者、伟人,也可以是教师、家长,甚至是周围的同学。例如,在《尊重劳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受人尊敬的劳动者作为学生的榜样,通过介绍劳动者平时行为和事迹,让学生们树立人人平等、尊重劳动的观念和意识。

此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道德观念的形成。比如,在学生整体素质和水平都比较高的学校里,培养出的人才更多、更优秀,这就说明了环境的影响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高认识。

作为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质的重要学科,思想品德课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教师应当努力学习和探究,采用有效方法改变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的现状,使学生快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提高小学思品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樊陈铖.例谈小学思想品德课创新教学[J].学子,2013(07).

2.李龙起.浅谈小学品德课与社会课的教法[J].试题与研究,2013(12).

3.王琴.思想品德课要凸显公民意识教育[J].考试周刊,2013 (54).

作者:牛慧丽

第二篇: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体会

【摘 要】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阅历不深,知识不广,可塑性较大,所以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识别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较差。这就非常有必要我们对他们要时时处处事事进行引导和规范、教育,否则,他们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么,我在现实教育工作中又是如何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的呢?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品德 教学 体会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年从事思想品德教育,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课。

一、情景导入,激發兴趣

思想品德课虽然理论性很强,但在上课时只是单纯的说教是不行的,这样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不乐意学。如何使学生从不感兴趣到主动参与呢?我们要充分备好每一节课,使内容不再空泛。首先要设计好导入,使学生更容易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犹如一台戏,如果开头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教学效果才会显著。我们必须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导入,使他们觉得思想品德课也很有意思。一些故事浅显易懂,多数学生一听就明白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事说了就要做到,不能言行不一,口是心非。这样由故事导入,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他们自学课本,找找书上讲了哪些有关诚信的事情。继而启发学生思考何为诚信,社会为什么呼唤诚信?

二、注重方法,讲求实效

一节课光有新颖有趣的导入还是不够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重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要让他们懂得深层的思想教育内涵,确实需要教者创新的应用各种教育方法。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低年级可采用故事讲解法,把一些难懂的道理编成故事给学生讲解,这样学生就会学得轻松。还可以用情景感染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情景类型有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语言描述等等。高年级可采用讨论法。教师首先出示案例,然后启发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在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细节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一个人在一生中要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你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那你注定是要失败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生活经验极少,往往会对身边的现象“熟视无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点点滴滴入手,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培养学生不放过生活细节的观察习惯。有些启发学生找身边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有的同学说:清洁工为我们打扫街道,我们的家园才整洁了;有的说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我们才变得聪明了;还有的说农民为我们种粮食,我们才会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如果没有这些人为我们服务,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垃圾到处都是,挨饿受冻……生活会变得一团糟。这样的交流展开后,不仅让学生在感情上上升了一个层次,体会到了每个行业都不易,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提升;而且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丰富了学生的观察角度,对生活的感受加深了。

利用班会、主题队会等有效形式进行教育。我校规定每周举办一次班会,每隔几周还要举办一次主题队会。我则和辅导员老师通力合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本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而富有针对性,并充满生活气息的鲜活的生活案例的启示下,逐渐主动去审视自己的日常行为,并自觉校正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同时,也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端正了学习和生活态度,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思想教育并不是一种机械的固定模式,我还会将它有机地贯穿于语文课堂之中,对学生予以道德教育、智勇教育、节俭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对本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而富有针对性,并充满生活气息的鲜活的生活案例的启示下,逐渐主动去审视自己的日常行为,并自觉校正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同时,也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端正了学习和生活态度,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作者:小普布次仁

第三篇:道德课堂理念下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喜欢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的情况居多。而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接受能力有限,有些道理很难讲清楚,空洞与抽象的说教不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会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如何在道德课堂理念下使学生能更快、更全面地掌握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呢?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动脑,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方式。

一、教师要明确课程标准,处理好师生教与学的关系

在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反映了人们对这门学科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进展。教学中我在明确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多方训练,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一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主要从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二是教育学生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先进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还要落实在自己亲身行动上,以日常行为规范为行为准则,从小做起,学生初步养成这些良好的品德是完全必要的。三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辨别是非”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辨别日常生活中的是非,培养最起码的是非观念和判断是非能力。并使學生有实践道德规范的动机和愿望,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教材是教师上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依据。因而教师往往比较注意自己从教的角度去考虑教材而忽视学生如何学习教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抓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分析研究,以《新课程标准》教学要点的要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从而达到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把握教师的引导性,很好的处理了师生教与学的关系。

二、教师要遵循道德课堂规律,落实“导行、授知、明理”

小学生的品德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逐步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课堂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构建“先学、展示、反馈”的课堂流程。在教学中,我对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采用了以下环节,收到了较好教学较果。(1)提示课题,充分先学。先学,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没有充分的先学,就没有精彩的展示。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抽象的道德观念很难理解。我常采用启发谈话、英雄人物介绍、名人名言、图片观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即行为动机,把学生带入情景,导入新课、引出观点。然后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导学要求,预习、收集、书写、整理导学材料。我觉得先学是一种直观的、生动而有效地方法。学生可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受到教育、加强理解。(2)主题教育,突出展示。这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学文明理,要在“知”字上下功夫,“理”字上做文章,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巧设问题,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情明理。(3)归纳总结,重视反馈。这是巩固和发展教学成果阶段。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放手让学生大胆谈认识和体会,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使之知识化、条理化,形成较完整的认识,使课堂上学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得到巩固和发展。教学中我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积极引导,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让学生“晓之以理”,因为晓理是行的先导,再要激发道德情感,让学生“动之以情”因为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动力。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就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三、教师要广开教学渠道,加强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密切结合

小学思想品德课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与其它各项教育活动配合进行,结合课堂教学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课外活动,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使课堂教学得到补充和深化。把小学思想品德课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使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扩展到校外。这样通过依靠校外教育力量,不仅使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因素系统化、理论化、从而帮助学生抵触消除社会上的不良影响,还可以使学生运用学校所形成的正确的道德观念去分析,评价社会上的各种道德行为现象。家庭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爱劳动“教育为例,我在家长会上提出了请各位家长配合学校开展这一教育活动,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家中学会自己洗脸、穿衣、叠被、整理书包等。要求中年级学生在家中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要求高年级的学生除帮助家里做事外,还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好事等。家庭、学校、社会只有形成统一的教育观点和要求,才能构成学生的良好环境,成为巨大的影响力量。促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以道德课堂理念为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先学、展示、反馈,让学生从生动的事例中接受教育,在生活中得到锻炼,从而达到教育与做人的一起进步目的。

作者:拉茸丹增

上一篇:机械手毕业设计论文下一篇: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