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控制的影响

2022-09-10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疾病并发症的一种, 属于微血管并发症。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的逐年增多,糖尿病肾病已并不罕见,这是糖尿病较严重并发症之一[1]。 目前临床医学研究并未发现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 在治疗上多采用调节血脂、 降低血压、控制血糖方式,改善患者体内微循环[2]。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精髓,通过各类中草药材的药性在体内作用,可达到治本功效。 该研究以此为背景, 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糖尿病肾病病情控制的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0例。 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31~57岁之间,平均年龄(42.1±5.7)岁;病程在2~11年之间,平均病程(8.4±3.3)年。 观察组中男性28岁,女性22例;年龄在32~61岁之间,平均年龄(44.3±5.6)岁;病程在2~11年之间,平均病程(7.9±3.5)年。

1.2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控制饮食,保障充足睡眠。 饮食采用优质低蛋白食物,并控制每餐脂肪、盐分摄入量。 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加强血压观察,严禁服用可能损害肾功能的药物[3]。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取30 g黄连、30 g槐花、30 g丹参、30 g蒲公英、30 g生牡蛎、30 g生大黄, 采用水煎方式将药物熬制成400 m L药液,之后分为两袋,每袋200 m L。 令患者将大便排尽,使用温水为其清洗肛周部位并涂抹适量润滑油。

取膝胸位,若患者不耐受或年龄较大可取左侧位,并在其臀下位置垫上棉垫,并将臀部向上抬高10 cm。 将之前备用的200 m L中药药液加热至温热状态,约38℃左右,后倒入空液体瓶内。 将去掉头皮针的输液器,插入14号导尿管。 在患者臀部下方垫好治疗巾、橡胶单,并将输液管中的空气排出,将输液器关闭。 将导尿管前端润滑,缓慢插入至患者肛门,期间观察患者耐受情况。 导尿管插入深度控制在25 cm左右,将输液器开关打开,滴速调整为200滴/min。灌肠结束后关闭输液器,将导尿管缓慢拔出。令患者保持左侧卧位15 min,之后可改为仰卧,但期间仍需将臀部抬高10 cm,持续0.5~1 h。 灌肠治疗每天一次,一个疗程为4周。

1.3疗效判定标准

将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种程度,各程度判定标准如下:显效:患者尿蛋白定量在24 h内下降50%以上,糖化血红蛋白或血糖恢复正常水平或下降程度达到30%;临床症状消失,肾功能处于正常状态。有效:患者尿蛋白定量在24 h内下降50%以内,糖化血红蛋白或血糖下降不足30%,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肾功能处于正常状态。 无效: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均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不佳,仍须持续治疗。 治疗总有 效率 =( 组内显效 人数 + 组内有效 人数 )/组内人数 × 100%。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 (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 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疾病改善对比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 尿素氮以及血肌酐情况,行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及同时段组间对比,详情见下表1。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所改善 ,组间对比下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

2.2治疗效果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详情见表2。

根据上表统计 结果, 对照组总 有效率为88%, 观察组为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血糖状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状况。 包含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具体统计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两组在治疗前三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 ,组间对比上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 (P< 0.05)。

3讨论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中后期患者常见并发症, 属于血管类病症的一种,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上应着重于降低尿蛋白,调理内在,逐渐改善身体机能[4]。

研究中的中药 灌肠药方由 黄连 、槐花 、丹参 、蒲公英 、生牡蛎、大黄组成,药方中黄连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丹参能够活血化瘀;蒲公英可利水消肿、利尿通淋;槐花能够润肠通便,并且清热凉血;生牡蛎可软坚散结、益阴潜阳;大黄则能够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腑泄浊[5]。 这副药方综合作用下 ,能够对患者肾部功能明显改善,减轻肾小球滤过,对肾脏肥大予以抑制,从而降低尿蛋白含量。 且药方中丹参能够降低蛋白滤出以及肾小球内压力,对人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予以扩张, 因此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 根据该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尿蛋白定量、 尿素氮以及血肌酐水平并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下滑。 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为88%,观察组则达到98%; 且观察两组人数分布不难发现, 对照组中更多患者处于有效程度,占组内62%,观察组则更多处于显效程度,占组内56%。 证明在中药保留灌肠作用下, 观察组更多患者尿蛋白定量以及血糖状况改善幅度更大,且临床症状控制效果明显。 血糖方面,两组在治疗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均有所下滑,但观察组下滑幅度更为显著,证明在中药保留灌肠中各类中药材作用下,患者血糖能得到更有效控制。

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病”的一种,糖尿病肾病的病症初期表现为阴虚,耽误较长时间后会耗伤真阴、真气,使人气阴两虚。 阴气损耗会影响阳气,阴阳不平衡,最终导致阴阳两虚,浊毒停留在体内[6]。 在 “微型癥瘕形成 ”病机学说中 ,糖尿病肾病是因痰热瘀结于体内,影响脉络通畅,形成微型癥瘕。 若由病情继续发展下去,会使肾脏功能日益衰退,肾脏功能失去作用,人体则气、血两伤,再加上痰郁、热瘀集聚到肾脏的脉络里,形成“微型癥瘕”,逐渐使肾脏损伤,肾脏功能失去作用[7]。

在中药保留灌肠操作中,灌肠前应注意令患者排便,能够增强肠粘膜与药液的接触面,让中药药液作用能够更充分发挥,观察过程中需令患者保持放松心态,嘱咐患者放松腹肌并深呼吸, 避免腹腔中压力过大影响灌肠效果,或出现肠道痉挛。 护理人员在插入导尿管时动作应轻柔,避免对患者肠道产生刺激。 灌肠前将药液加热至温热状态,能够避免温度过低造成的腹泻、腹痛甚至肠道痉挛;若温度过高则可能对肠道黏膜造成损伤。 灌肠操作中需时刻观察患者生理状态,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 灌肠结束后需令患者保持半小时至一小时持续体位, 并为其轻揉腹部,这样有利于药液的局部发挥。 总之,中药灌肠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控制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尿素氮以及血肌酐情况、治疗效果、血糖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组间对比上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更大,治疗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达到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其血糖各项指标改善均效果较优,对患者疾病控制作用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药保留灌肠,血糖状况

上一篇:对讲授法的认识与提高下一篇:实施量化评价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