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专业论文

2022-05-11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机械制造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针对机械制造专业的特点,论述了建立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课程体系的意义,分析了新课程体系的内涵,探讨了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思路和目标要求。【关键词】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目前,建立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新的生产模式不断出现。现代制造业对人才的要求显然不同于传统机械制造业。

第一篇:机械制造专业论文

中职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教育教学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机制制造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探索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制造教育教学

机械制造类专业是我校的省示范专业之一,有30多年的办学经验,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有一整套成型的教育教学系统,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遍设置的专业。本文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紧跟就业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针对现阶段的机械制造类专业教育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东北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地区之一,尤其辽宁省是重工业、石油化工重工业基地,更是装备制造业的龙头老大,辽宁省的环渤海经济圈更是为装备制造业奠定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时期,辽宁汇集着沈阳机床、鼓风机,大连造船、机车制造,鞍山本溪钢铁,抚顺、辽阳、盘锦的石油、化工等,聚集了大量的机械及相关企业,同时传统制造业在辽宁迅猛发展,振兴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能够适应这方面需要的人才缺口很大,尤其是高中级技术人才,为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岗位。

二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

职业学校要坚持“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实践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能力强、会创新、能创业的应用型人才。

三学生的学习现状

现在职校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差,还有不少由于初中教育缺陷,心理不健康,文化课程教学很困难。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也与很多学生探讨学习过程,发现很多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很头痛,很多学生无法提起对专业课的兴趣,实践课程也不愿意操作实习。除了厌学以外,有一个主要原因是认为所学的知识没有多大用,出现以上情况,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家长听说机械制造类专业好就业,没有考虑到学生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初中毕业生对职业学校专业只是模糊认识,被家长硬性推荐来上学。(2)在学习的前期没有认识到基础课的重要性,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模式不同,以至后面的课程愈发听不懂,对所学的专业课产生逆反心理。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做好学生入校的专业教育,让他们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基本知识,教学模式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参观学校的实习实训车间,介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聘请我校优秀毕业生回校介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成长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

五做好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

第一,精选好教材、备好课。现在专业课各种版本的教材较多,任课教师要精选教材,不能只选好讲的教材,要结合本专业要求和学生益于学习的教材作为主讲教材。首先要研究教材备好课、分析课程重点和要点,然后写好授课教案、做好课件是上好一堂课必备条件。

第二,组织好教学。怎样组织教学让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也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式也不同,不能教条式地“满堂灌”。首先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的内容重点和要点,然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授课。最后要对本次课的重点和要点进行小结,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留思考题。

第三,做好课后辅导和答疑。辅导和答疑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由于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因材施教,要耐心地给学生辅导,用最简单的方法扎扎实实讲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请进来,走出去。尤其是机械制造专业课难度有点大,都是工厂中的生产实例,让学生走出去到工厂实习增强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把工厂有专业技术人员请进来,指导学生实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掌握专业基本知识。认识提高,有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进步。让学生认识到机械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案例,结合就业实际让学生明白课程的重要性,为学生日后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五,紧密结合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要求,工学结合,按实际内容讲解相关课程,而不是完全围绕课本进行教学。实用性强的内容精讲细讲,在教学过程对学生灌输一些企业文化和实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这是我们教学中必须强调、始终贯彻执行的重点。

第六,重点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环节的教育。要求指导老师不但技能好,还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我校现有86台各类机床: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让学生先在普通机床实训,熟练掌握操作方法,然后在让学生到数控机床实训,扩展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对学生就业有一定的优势,分配到企业后,经过简单的培训可以直接顶岗生产操作,成为生产技术骨干。

第七,对毕业生就业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重点内容,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发展需要。

六根据学生的特点,多方面培养人才

学生到企业工作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生产,就业稳定性好,有的学生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全国多家企业到我校招聘毕业生,不少学生慕名而来到我校学习专业知识。我校学生多次参加全国、省、市技能大赛,多次取得一、二等奖。鼓舞了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检验了我校教育教学的成果。对于参加升学班的学生,有针对性地专业课程辅导,参加升学班的学生今年全部考入高等院校学习。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抓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教与学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和顺畅。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练、做中考。教书育人,培养社会有用之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坚持追求的理想目标。

〔责任编辑:林劲〕

作者:贾志坚

第二篇:机械制造专业的课程改革

【摘 要】本文针对机械制造专业的特点,论述了建立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课程体系的意义,分析了新课程体系的内涵,探讨了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思路和目标要求。

【关键词】机械制造专业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目前,建立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新的生产模式不断出现。现代制造业对人才的要求显然不同于传统机械制造业。因而,传统机械制造专业的教育体系,必须随时代的发展作相应的改革与调整。

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职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是培养机械行业研究、开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教学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市场经济接轨,培养职业类综合人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机械行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强。而反观传统的机械制造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就会发现课程设置单一、知识面和专业面窄、课程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等不足之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适应当今社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造能力强、素质高的机械工程人才,调整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二、机械制造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内涵

机械制造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依据"重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原则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重基础是指重视学科基础,如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要加强,只有这些基础夯实了,才能达到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且有利于'学生继续深造与知识更新;"宽口径"是由现代工程实践呈现知识的综合性和技术的交叉性所决定。就制造技术领域来看,学科交叉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决定因素。先进制造技术不是指某项具体技术,而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与基础科学、管理学、人文社会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理论、方法有机结合产生的适应未来制造的前沿技术的总称。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先进性、创新性、敏捷性、可持续性等特征与丰富内涵,并将发展成为集機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学科的发展要求现代工程师的知识宽口径;"多方向"是指每个专业有四个以上可供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使学生学有专长,人人都有精于某道的"看家本领";"强应用"是应用型本科对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和特色所在,要求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在生产一线上手快,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强。

三、机械制造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根据机械制造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并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的原则,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

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不是针对.某一单一专业,而是针对相关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着眼于专业技能的训练,着眼于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的知识。公共基础课由文化课程类、工具课程类、能力培养课程类构成。文化课程是所有工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基础,是学习专业和提高文化素质的需要。工具课程类包括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外语应全面加强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课程类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选修其中的若干门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理论课的设置应以"适度、适应"为标尺,既不能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的广搏,也不能片面追求单一职业技能的精深,应尽力在有限的教育教学时间中发挥课程学习的最大效益。机械类各专业的理论课程,包括机械设计模块、机械制造模块、机电测控模块和数控技术模块、基本技能模块。所设课程如文末附表所示。

3.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教学环节包括专业理论课的课内实验、基本技能课、专业技能课、集中实践、毕业设计与实训等。各实践教学环节应达到的技能要求:钳工技能实训要求学生掌握钳工的基本技能;金工实习 (热加工)要求学生掌握热加工的基本方法、特点和作用;机加工技能(车或铣)实训要求学生掌握车床 (铣床)操作;机床精度检测要求学生掌握普通机床精度检测方法及仪表使用;数控编程与操作要求学生掌握数控编程方法及数控机床操作;生产实习要求学生了解生产现场的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及典型零件制造的全过程;机械零件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基本设计和计算方法,会使用手册查阅参数;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典型设计、数控编程、机床调整及维修技术,得到较为全面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德发.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川.机械职业教育,2002,(5):12-13.

[2]刘迎春,宁立伟,邓奕等.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 [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4,14(3):59-62.

[3]李焕锋,刘自然.适应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深化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2):50-52.

作者:贾志国

第三篇:中职数控专业机械制造工艺教学实践研究

摘 要: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中职数控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讲解如何制造金属零件的工艺课程,但由于内容繁杂、抽象性强,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课程内容与车工工艺学有较多重合之处,忽视了本课程教学。加之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资源有限,课堂教学处于“马马虎虎”应付状态,导致中职学生不能熟练地掌握教材中基本理论知识。面对这一情况,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数控专业;机械制造工艺

在中职学校中,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年龄较小、缺乏人生阅历,入学前对机械知识几乎完全不了解,甚至从未见过机床实物。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学习中,很多学生不懂什么是机械制造,不了解什么是机械制造工艺,学习不能循序渐进,导致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调整教学重点

传统课堂教学中,数控专业机械制造教师往往强调教材内容,课堂讲解时盲目照搬照抄教材内容,课堂效果较为低下,无法保障授课质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适度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灵活选取教材知识开展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有着较强实践性,但很多学生参与实践机会并不多。因此,结合培养目标把课堂内容重点偏向于实践教学,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实际上,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内容较多,教师教学中要详略得当。数控专业学生应重点掌握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由于毛坯制造(铸锻方向)与本专业联系不大,不妨将上述内容略微讲解,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引导他们把学习重点转向切削加工技术,明晰教材学习重点,确保学有所获。此外,学生还要学习普通机床加工技术,掌握以车、钻、磨等普通机床加工内容,对比普通机床与数控机床加工的优点和缺点,突出教学重点,从而掌握更多专业知识。面对实践课较少情况,机械加工教师不妨压缩理论讲解时间,与加工训练中心负责人进行深入沟通,多安排一些实践加工项目,提升学生机床加工工艺水平,发展个体综合能力。

二、开展探究教学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期末考试成绩,忽视了数控专业实践性。采取“满堂灌”教学方式,导致课堂学习看起来氛围十分热闹,但掌握不了多少实际内容,也无法消化教材知识。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学生采取“死记硬背”方式来学习本书知识,很少进行思考和探究,也无法做出合理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图。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不妨采取探究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教材基础知识,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讲解“表面加工方法”知识点时,教师让学生从常见的偏心轴、套筒、方箱体等典型工件中选取一件,探讨加工中要用到哪些加工方法、使用哪类加工设备,引发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把思考转向工件表面加工方法上,阅读教材内容,在掌握表面加工方法基础上确定加工工艺路线,体会到表面加工在零件加工中的重要地位。不同表面选择不同加工方式,结合工件材料、结构、性能等多个方面因素来全方位、系统地思考和探索加工路线,锻炼自身分析和探究能力。在现代加工过程中,教材中只是展示理论内容,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进行动态化、形象化教学,把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降低课堂探究难度。

三、注重实践教学

中职院校教学目的是为例培养应用型人才,经过系统学习、实训后具备独立操作机床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注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对理论的影响,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机械制造教师要结合教学案例,以任务驱动法来展开实践活动,激发中职学生对机床加工工艺兴趣,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发展加工能力。

理论教学之外,适度增加实践环节在整个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中的比例,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实践之中,发展知识迁移能力,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如,零件切削加工教学中,教师先以案例法来重点讲解刨削概念、应用范围及加工设备,帮助学生对知识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以任务教学法要求他们设计出某个零件刨削加工过程,通过现场观摩、网络查找资料等方式来搜集工艺路线,探讨刨削与其它切削加工方式的区别。最后再进行总结归纳。在学校之外,与加工企业合作创设实践平台,鼓励学生进入车间进行“顶岗实习”,向一线工人师傅请教、学习,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具備零件加工能力。结合企业实践过程,学生对本书内容有了更深理解,了解未来工作环境及生产流程,增强学科知识应用能力,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专业教师要从调整教学重点、开展探究教学和注重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加强理论与实践间联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使每个人都能初步具备零件加工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永华.中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运用探索[J].南方农机,2018(09).

[2]朱永生.中职数控加工课堂教学改革[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6).

作者:陆石磊

上一篇:护理高校毕业论文下一篇:艺术鉴赏过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