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2023-04-26

第一篇: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上传: 晏光远

更新时间:2012-5-17 7:31:06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多次提到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发展的观点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就必须运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沧海桑田”等中国古人的智慧已经充分证明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绝对不运动、一点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预见未来,做好工作,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现点看问题。

我们深切地意识到,学校教育最大的功利和终极目的在于发展人,成就人——使人尽可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表现在人的物质需要的满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人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心理情感、审美意识、健康体质等方面。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是要充分认识学生所具有的极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发明大王”爱迪生因为小时候考试常常不及格,而被老师骂作“不折不扣的糊涂虫”。马克思在中学时代以极端调皮而闻名学校,爱讲离奇古怪的故事,说出别人想不出的花样,老师和校长曾把马克思列为中等的、希望不大的一类学生之中。英国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马呵特两人是同班同学,都是考分不高的学生,有一次被老师当众奚落:“看!这两个没出息的人。”可后来,恰恰是他们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这些老师为什么妄下断语?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是用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来看待学生,没有看不到学生的可变性、可发展性。

学生也是有个体差异性的。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的,但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水平、方向等却因其身心基础和外界影响不尽相同而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别。比如说:同样两个成绩很差的学生,他们也许由于智力水平和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最后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一个进步很快,一个停滞不前;或者说相同成绩、智力水平的学生因为兴趣爱好的差异,一个人后来偏向文科,成为作家,一个人走上了理科等。

根据学生具有发展性、差异性等特点,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要把好三关: 第一要把好长远关。

教育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而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个性发展和团体精神的养成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发生了很大变化,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我们要根据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提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的思路和要求,引导学生提高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主题月活动、班会、周会、身边的榜样演讲活动、温馨教室评比活动、观看爱国电影、讲科学加的故事、读好书竞赛等,促进学生自主、自立、自律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徐汇区教育局特别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按照学科分别制定了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学生发展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学习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书写、仔细检查、认真倾听它人发言的习惯、积极思考问题和举手发言的习惯、乐于合作交流的习惯等. 还可以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参加各类网络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课余生活中,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和动手实践能力。在社区活动中,通过组织开展社区服务、科普宣传、社会调查等活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协调发展。学校的体育和美育等教育活动是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学校的体育节、艺术节中去,提高学生的强健体魄和坚强意志,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课余生活中,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和动手实践能力。 第二要把好引导关。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要激起学生主动发展的欲望,在老师的引导下和谐发展,教学时首先要做到“新”、“奇”、“趣”。以新的内容或新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激起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这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开端。如:教学《恐龙》、《揭开雷电之谜》,可先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恐龙、闪电、打雷的知识。这样做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关注自然,了解科学的意识,无形中激发了学生课外去探索自然奥秘和追求科学知识的兴趣。当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后,便会根据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观点,个性的发展由此开始。

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发表的观点中的个性特点加以区分,如有价值,则可继续引导延伸;如没有价值,则应采取温和的方式予以收缩,切忌采用粗暴的方式予以打压。这一关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记得我在家长开放活动中上《尊严》一课时,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情况:当我问到大家对年轻人一定要为杰克逊大叔捶背后才吃饭有什么感受时,一名同学的手举起来了,我以为他要谈自己的感受,于是满怀希望地叫他回答,可是,他却提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为什么杰克逊大叔要年轻捶捶背,而不要他做别的呢?”这在备课中我是没有考虑到的,因为我认为这是人人都能明白的问题,不需要提出来,而且在试教时也没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当时,我想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你怎么不认真听清老师的要求呢?后来我转念一想,这个问题正好可以深入理解杰克逊大叔这个人,于是我马上改变教学思路,对全体同学说:“这位同学提出了问题,说明他在认真思考,我想书中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只是,这个答案是隐藏起来的,要细心读才能发现,现在请你们再认真读课文,找找杰克逊大叔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有人说,杰克逊大叔是一位善良的人,他本来要免费提供食物给年轻人的,可是年轻人一定要劳动后才能吃,他是为了照顾年轻的自尊心,特地找了一个轻的活给他做。有人说,年轻人已经疲惫不堪了,别的活对他来说很难承受,所以一挑了一个轻的活给他做。我对那个提问的学生说:"你现在知道答案了吗?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还有别的问题吗?”那个学生点点头,说明白了。这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我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不但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而且对杰克逊大叔这个人也有了新的认识,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发展。 第三要把好评价关。

一要客观公正。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往往因主观原因而产生偏差。有的是根据一时一地的表现来评价,如上文中爱迪生的老师、马克思的老师;有的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的,如一个学生思想品德有偏差,就认为他一无是处,将其优点全部抹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有的一俊遮百丑,用成绩代表全面,认为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就什么都好。正确的方法是应该老师心中要有一本明细账,好就好,不好就是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实事求是,经渭分明。然后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溯本求源,寻找原因。 二要全面科学。长期以来,以片面的成绩分数用来衡量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的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事实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一定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这是不能用一个分数来简单衡量的。要评价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评价内容也就必须全面。评价内容的多维性,决定着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因此,评价时要注意采取各种形式,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如采用“等级+鼓励性评语+兴趣特长”、“动态+静态”、“观察+考查+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正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评价的标准和结果都不一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其他科任老师的意见,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等民主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世界上没有哪两片树叶是相同的,更没有哪两个人是相同的,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那些一度被认为反应迟钝、行为荒唐、甚至不可救药的“朽木”说不定就是将来的马克思、爱迪生、巴伯基和马呵特。比如说:我们班有个学生特别不喜欢学习,作业爱做不做,上课从来不举手,主要原因是成绩一直不好,而且从来没有得到过老师的表扬,因此就产生了自卑心理。有一次,我在他的写字本上故意给他打上一个大大的良,结果他兴奋得大声喊了起来:“我得了良!”当天上课时,他第一次举起了手,我马上要全班同学用热烈地掌声对他的进步表示祝贺。在那以后,我总是在他的作业本上我总是悄悄地给他拔高一个等第,平时我还经常寻找并宣扬他的优点,如帮同学拖地,及时开关电灯等,慢慢地,他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赞赏,由于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从此以后,他变得爱学习了,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堂上也经常举手发言,成绩也有了进步。

总而言之,对待学生,我们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学生的未来。我们要更多地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学会学习,全面发展

第二篇:如何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如何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里看到这样的情景:在空旷的草原上觅食的羚羊总是不能专心致志的寻找食物,而是不停的左顾右盼,走走停停,竖起耳朵,监视着周围的一举一动,以免成了突然窜出来的猎豹的食物。其实,当时周围并没有任何危险动物。羚羊为何还要如此谨慎呢?这源于羚羊的心理恐慌。

人也有心理恐慌,而且还更为严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就是对人的心理恐慌的最好演绎。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人,甚至我们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恐慌。比如经历过一场危险的大火后,就会忌惮于一根点燃的火柴;有过一段失败的感情之后,就会害怕动感情,生怕再被伤害。其实,在当时情况下,一根火柴并不可怕,一段情感也同样美好。只有由于心理的恐慌,给原本平常甚至美好的东西蒙上了危险的外衣。从心理学上讲,心理恐慌造成的危害,往往比灾难本身危害更大。更何况有时候恐慌本身就是基于错误的信息。

特仑苏OMP事件就又触动了消费者那根脆弱的神经,成为了消费者心里的那根“井绳”。幸好,卫生部等六部委及时给出了最终裁决:在组织卫生、营养、毒理、食品、农业等方面的专家对蒙牛公司使用的OMP食用安全性进行了论证后,并由专家根据对OMP的来源、生产工艺、添加量、检验报告以及国际同类产品政府许可和国外使用情况最终认定:蒙牛特仑苏OMP牛奶没有健康危害,消费者可放心饮用。

如今,蒙牛特仑苏OMP牛奶已被证明清白,不知道消费者恐慌的心是否也已平静而理性。从中我们发现,现在牛奶安全问题已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因为企业如今大都能做到保证产品质量。更大的问题在于消费者,在于消费者是否能消除心里的恐慌。

因此,消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心理恐慌迫在眉睫。用理性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食品安全问题,社会不必对食品安全问题过度恐慌,更不能因噎废食。如果一味地排斥,只能产生负面情绪,导致消极的心理暗示以及猜疑。不要以恐慌的心理跟自己过不去,要从自我做起,抵制消极信息的传播,同时掌握一些鉴别常识,提高自身科学鉴别食物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吃的放心,活的开心。

第三篇: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这是我校近年来的育人原则。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作为一个富有灵气、生动活泼的成长中的学生,在他们的身上,值得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的方面有很多很多。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他们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然而,作为教师,要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缺点,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和肯定。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当学生感受到你在欣赏他时,他会很容易被打动,使他更具价值感,更具成功感。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教师博大胸怀的一种表现。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一定会发现我们的学生也是非常可爱的!

其实,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要学会发掘、欣赏他们的美。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赏,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场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欣赏犹如一盏高悬的智慧明灯,不仅照亮学生,也照亮师者。

孔子说有教无类,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作为教师,从内心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要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用同一个方法去教育所有的学生,用静态的目光看待学生,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那么就会有许多学生只显现他的“差”。学生的“善”的方面得不到发掘、培养,他的优点就会萎缩以至消失,就必定成为所谓的“差生”。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得到充足的信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让他们获得足够的空间。教师的关爱、信任、包容的眼光、正确的教导会使我们的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看清前进的道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那么,就让我们以欣赏者的身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缺点,相信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那么优秀。

学会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生时,你会感觉快乐很多!

第四篇: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西固二小 刘玉娟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师和家长却忽视了小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由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尚未形成对自己的稳定的评价,因而外界的批评和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一条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可能的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的心理品质。”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也是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通行证。但是在我国目前声势浩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问题并未取得足够的重视与关注。而且当前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更是颇令人担忧。

小学生是尚未成熟,有待发展和成熟的人。在以独身子女居多的家庭结构条件下,中国的家长们太爱自己的孩子了,但更多的家长却不懂得如何爱孩子。有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注重在物质上不断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当孩子犯错时,“棍棒下面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扎根在脑中的传统思想又会影响家长们去采取极端的方法解决问题。而当今升学就业的压力,更是使上学前个个都有“自己是好孩子”感觉的学生们,被“坏孩子”的自我感觉所取代,那些亮晶晶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了。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却忽视了对儿童无形生命的关爱。我们在主观上想给儿童幸福,但却因为未发现儿童,不了解儿童,而使这份爱在客观上变成了一种束缚。所以说教育没有爱不行,仅有爱不够。

“赏识教育”是近年来在国内出现的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其前提是关注和关爱,表现为对学生积极、正面的肯定,是一种永远相信孩子“行”的教育方式。在国外部分国家“赏识教育”的教育理念已深入到了每一个教育者的心里,贯彻到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中,作为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教育方式,它开始受到极大的关注。实践证明,赏识教育能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更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能让学生在希望中成长。

在 学校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满脸稚气的孩童,是所有学生中最渴望被赏识的一个群体。在小学中,我经常发现老师无意中的赞扬,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无比的荣耀。贴在额头的小红花、布告栏中的小红星都是荣誉的象征,孩子总会无比骄傲地向父母炫耀。于是,他们会努力做得更好,以期得到老师、家长甚至是其他同学的赞扬。他们在不断的激励中完善自己的行为,成熟自己的心智。如果说,古代的教育的戒尺是用来鞭策、激励学生的话,那么赏识教育更是一把无形无影悬挂在心灵上的戒尺。教师赏识学生就是要用满腔的热爱来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打开学生心灵压抑的锁。 1.善于倾听,加强学生自律意识

人们经常说:“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真的成功了。”事实上只有把学生当成知己、朋友,真诚的赏识他们,学生才回向你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

小学生正处于尚不成熟的成长阶段,好奇、贪玩、任性又是他们的缺点,所以难免会犯错误,不经意间就成了教师办公室的常客。可是我发现有些学生受到老师批评与指责时总是喜欢争辩,而老师认为这是学生不愿意接受教育的表现,于是更是声色俱厉地压制学生。学生表面上接受了教育,其实内心仍忿忿不平。本来教师想通过严厉的教育来唤醒学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这样做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这时,他所需要的就是老师的倾听。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看得起,也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学生,而倾听就是尊重学生效果奇佳的一种方法。老师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倾诉,在倾听的同时,发现学生问题的症结,寻找解决的突破口。等学生宣泄完了,内心也平静多了,这时再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错误所在,给予及时的指导。在理解学生的同时,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强自控能力,养成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同时真诚的表扬学生在自我挑战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滴进步,相信他们一定会做的更好,在鼓励声中强化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2.承认差异,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俗语说:十个手指都会有长短。学生之间自然也有差异,作为老师在面对那些学习积极,一点就通的的学生的同时,也必须面对另一部分人,他们学习并没有那么主动但却特别调皮,常常要花费2~3倍的时间却不一定有效果,这就是许多人认为的“后进生”。为了避免打扰其他同学,一些后进生更是被分到靠墙角的座位,同学们都戏称是被遗忘的角落。老师对此无能为力,同学投来淡漠的眼神,渐渐地他们真的被温暖的集体所遗忘。 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适得其反。

其实对于后进生而言,单纯的说教,常规的严格管理,甚至是无休止的补课或加大作业量已无益于改变现状。美国心理学、教育学家罗杰斯就认为,教师必须保持对学生的“无条件关怀”,因为儿童得到人际关系中的如温暖、热爱、同情、关心、尊敬等方面的关怀对其自我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这里包涵了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心和教师对学生高度的宽容。所谓“无条件的爱心”,就是不管什么学生、不论学得怎样,教师都要给予关怀和爱心,而不是抛弃和冷漠;所谓“宽容”,就是学生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错误,教师都要给予宽容,耐心地期待和帮助他们反思、进步。按照崔学鸿老师的说法,教育好后进生,一定要有从了解到理解的过程,以心换心。只有寻找闪光点,赏识他们,让他们走出自卑,建立自信,才能真正转化他们。李博是我班的一位学生,由于长期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加上又有些自闭在班级中根本没有朋友,在大家眼里是个十足的怪人。可是,他会积极主动的把老师批改的作业本分发到同学手中,还不忘要叮嘱一声“这写错了,要赶快订正。”后来老师主动让他负责分发本子,并在班会课上对他认真负责的工作给予了表扬,大家第一次给了他热烈的掌声。虽然他的成绩还不是很理想,但从此他开始有了朋友,慢慢地融入到集体之中。仔细回想,原来当初他种种叛逆的行为,其实是感受不到大家的爱,渴望用对立的行为掩饰自己的自卑,引起大家的注意。

同样一份赏识,如果对于优秀学生是1的话,对于后进生的价值则为100,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欣赏的话语,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促进其进步的强大动力。赏识的力量就在于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找回自信,迈向成功。 3.注重技巧,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有的教师认为,只有严厉才能对学生起作用,把“严格”理解为态度生硬,对学生一味的进行责骂和训斥,把严格与鼓励、赞美截然对立起来了。我们强调正面教育,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赏识,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味的赞扬,没有批评而且放低对学生的要求。赏识教育同样需要学生能规范自己的行为,服从学校的管理。只是与传统教育相比,赏识教育在以“赏”为前提的同时更重在“识”,即代表着教育者对儿童主观的认识和客观的行为,它相对“赏”来说是变化和多元化的。 ,“爱”与“严”好比两支船桨,只有通力配合,才能促使学生的人生之舟在正确的航道上平稳地行进。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情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赞赏他人的每一份成功,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爱中有严,严中渗爱

第五篇:《用单纯的眼光看待人生》读后感

人生总有太多期待一直失望,总有太多梦想一直落空,总有太多言语无人可诉。其实有些事轻轻放下未必不是轻松,有些人深深记住未必不是幸福,有些痛淡淡看开未必不是历练。坎坷路途给身边一份温暖,风雨人生给自己一个微笑,生活就是把快乐装在心中,然后静静融化慢慢扩散! 有些事看似是在强求自己其实更是在为难别人,有些人看似简单无心计实则内里杂念丛生,用笨拙可笑的想象力把你弄脏,而另外一些人貌似荆棘密布却枝干离离,清晰直白思维复杂心性单纯,为了交流的愉悦和内心的清澈,我宁愿和后者交往。选择决定命运,环境造就人生,有时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很多时候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请选择随顺因缘,也许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因为生活,一些人消积地选择了哭泣,因为生活,一些人却积极地选择了微笑,其实生活的本身充满苦涩,蕴藏着不同的酸甜苦辣,但生活并没有拖欠我们什么,至少它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所以没有必要总苦着脸,只有懂得微笑的人,才能紧紧牵住生活的手,微笑着走在轮回的路上。 老天是公平的,它一边给你苦难一边让你快乐,生活的苦与乐总在更迭,没有谁的命运是完美的,有时残缺也是一种美,快乐是精华能让我们信心十足,痛苦是良药能让我们顽强支撑,别为难自己,别苛求自己,心宽了烦恼自然就少了,日子自然就顺了,人生也就圆融自在了。一首歌可以撩起一段记忆,一杯茶可以味染一份心情,当我们读懂了时光,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原来千般跋涉万种找寻要的不过是一颗平常心,识得宽容懂得放下以平常心对待生活,生活将无处不是胜境,识得进退懂得回归以平常心对待人生,人生将无处不是坦途。

走过的路长了,遇见的人多了,经历的事杂了,不经意间我们会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头脑的睿智与清醒。人生最奢侈的是拥有一颗不老的童心,一个生生不息的信念,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永远牵手的爱人,一个自由的心态,一份喜欢的工作,一份安稳的睡眠,一份享受生活的美丽心情。小时候我们就是孙悟空:调皮捣蛋、大吵大闹;青年时我们就是猪八戒:敢爱敢恨;壮年时我们就是沙和尚:工作勤恳、老实忠厚;老年时我们就是唐僧:啰啰嗦嗦、麻里麻烦。最美好的状态就是,看过了世界的黑暗与痛苦,却依然相信它的单纯与美好,希望那时候我们都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用单纯的眼光看待人生,你将少掉许多莫名的烦恼,用幸福的脚印丈量生活,你的步履会轻盈洒脱,用感恩的心去面对帮你的人,你会发现人间真的有许多无私与美好,用宽容的心去面对伤你的人,你会觉得他们其实也都不容易。人生总有许多沟坎要跨越,岁月总有许多遗憾要弥补,生命总有许多迷茫要领悟。

上一篇:英国本科生申请研究生下一篇: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