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2022-09-04

第一篇: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

通过近期深入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个重要思想不仅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有宏观指导意义,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全方位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以我的理解,科学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内在的客观联系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发展就是突破质变,使事物更进一个层次,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变化。观就是一个人的信仰,一个人对世界、对周边事物的认识,也就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等。科学发展观就是根据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矛盾、社会的特定阶段,用行之有效,符合相关规律要求的唯物辩证主义方法去认识、改造我们周边的人和事,改变我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使其朝着科学、有益于人类社会、有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益于工作环境的改善、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创造而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眼光看发展”,而对于中国的教育,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

我国教育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施行应试教育,老师为知识的教授者,而学生为知识的学习者,不论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都以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为目标,在评价学生时也以分数为准,在选拨人才时以分数作为标准。在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制度下,造就了不少高分低能的所谓的“人才”,出了不少“小皇帝”、“小公主”们。

反观西方教育,西方教育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这种观念的培养之下,西方的小朋友在十几岁的时候便有了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而在生活方面也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另外,欧美国家科技发展之迅速与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教育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

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思想的不断改变,我国的教育也逐步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教育,坚持 “学生为本”、“教师主导”,追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教学应这是由教学的目的、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视角和方法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教育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指科学的思维与教育理念,其次是指科学的管理方法、原则、策略、思路。

这几年,我国的初中及高中都开始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这也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也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新课程正在试行阶段,尽管科学发展观正在学习阶段,但学校领导及学校老师的观念在逐步地改变。

学校教育者是人,被教育者也是人,学习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学生为本”,强调的是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真实的发展。

就教学的定位来讲,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也是教学的目的;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学生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根本。一切教学都必须以“学生为本”,因为教学在本质上是人的教学,是一种“人为的”且“为人的”活动,这种活动以促进学生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为根本目的。学生的发展,不能是单

一、片面的,不能只考虑到书本知识的学习。以发展的眼光看教育,要求教学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坚持学生是教学的最高价值,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所赋予的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的体现。

就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是由学生的地位所决定的。教学的对象始终是学生,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在这里,“主体”包含三层含义: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他们的活动充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时间和空间,他们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是以配合教师的面目出现,完成某种特定的表演,它的活动指向是内在的、自身的;学生并不是被动地完全受制于或者听命于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学生还是他人发展的促进者,每个学生通过展示差异并与他人共享差异,不仅自身获得发展,而且也可以为他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他人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完善,以往以发展政治、经济为中心的传统社会发展观,已经让位于以人的发展和完善为首要目的的现代社会发展观。将这种观念贯穿于现代教学,体现的是更加重视以育人为本,重视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并把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和核心,通过培养具有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从教学的价值追求来看,现代教学活动更多指向的是学生的精神生活领域,其直接目的是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致力于学生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性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建构学生充盈的精神世界和整体生成,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应当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首要价值追求。

教育的发展,不仅是学生的发展,也是教师的发展。教师应在科学发展的的引领下,注重自身的发展,包括教育教学观念的发展、教学技能的发展、教师素质的自身发展等。

以发展的眼光看教育,不仅是学校领导、教师要注重,学生家长更应注重学生的全面、长远的发展。教育子女,不能只看成绩,还应该在子女能力及情感方面加以培养。此外,孩子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家长、教师、学校的不断培养中逐步形成的。故,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中学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以发展的眼光,实行文化管理,学生为本的主体发展,才能持续、高效地发展,才能加快内涵发展,提高管理效益,才能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品味,使其自身的精神和习惯促进自身发展,达到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学生。

第二篇:用发展的眼光看《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新乡市5所高校体育政策影响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前途是光明的,领导对学校体育政策的重视程度较高;符合大学生根本利益,得到了大学生的支持。道路是曲折的,在执行力方面,领导重视的“口号性”多于实际行动,降低了执行力;在执行机制方面,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健全性欠佳;在执行资源方面,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短缺等。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体育政策

发展

执行现状

新乡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023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对象

新乡市部分大学生1000名、体育教师40名、领导(分管副校长或体育组组长)10名

访谈对象:体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1名、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1名、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专家1名、学生10名、体育教师5名、领导(分管副校长或体育组组长)2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库,了解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其中文件及有关数据来源于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的官方网站及权威公报。

2.访谈法确定访谈对象后,就《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制定的流程、科学性、执行情况的检查与监督、执行效果评估等问题进行访谈。

3.问卷调查法制定《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影响力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卷》和《体育教师及领导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和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5所院校发放。问卷回收后,对所得相关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

4.实地考察法对新乡市5所高校进行实地考察,听取部分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的意见,深入了解高等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影响执行力的深层次原因。

二、《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影响力的实证调查结果

1.《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总体评价基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相关理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本文从基层了解体育政策的出台对高校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体育老师和领导对其学校重视体育工作程度的评价为“较重视”及以上的分别为72.0%和80.0%,说明体育老师和领导对于学校重视体育工作程度的评价较高。大学生对其学校体育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为“较满意”及以上的为68.7%,说明他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基于高校体育政策主体和客体的调研结果显示,总体上体育教师、领导和学生对体育政策发展的总体评价较高。

2.《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相关政策发展现状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而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教体卫艺〔2013〕787号)相关政策要求:学校每学年至少要举行二次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主题的全校性体育运动会。开发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体育竞赛项目,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把运动会办成学生喜爱、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体育节日。调查结果显示,上学年被调查学校均举行过1~2次全校运动会。从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看:50.1%的大学生参与过1次及以上的全校运动会;42.3%的大学生每周参与3次及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从中可见,学生参与校运会、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十项规定》中第八条要求:场地建设、器材配备达到标准。调查结果显示:47.9%的大学生反映对其学校的体育设施并不满意。从中可见学校体育工作经费、体育设施和各项体育活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第九条要求:严格执行学生达到体育基本标准的相关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考试科目,体育课不及格不予颁发毕业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及其他先进荣誉称号、奖学金评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不到50分按肄业处理。调查结果显示:有80.0%的学校未将“三好学生”、奖学金等评选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十项规定的公布、宣传制度还未得到很好执行。

三、高等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现状分析与评价

第一,前途是光明的。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学校体育相关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前提,而学生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满意度是执行效果的直接反映。体育老师和领导对其学校体育工作重视度极高,大学生对其学校体育工作的满意度也较高。可见《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符合客观规律,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第二,道路是曲折的。在与部分体育教师与领导的访谈中发现,这种重视的“口号性”多于实际行动。即使是表示重视学校体育政策的领导,在他们处于多重利益的考量中,经常会将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健全性欠佳,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短缺,并不是每一所高校都具备十项规定实施的条件,导致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与疏忽。我们一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参考文献

[1]何珈.学校体育政策的本质研究[J].实践与探索,2011(2):203.

[2]王书彦.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41.

[3]唐文玲,王娟.中学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现状实证研究―――以上海市20所中学为例.

第三篇: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陪伴学生快乐成长

新乐市大流中学李彦红

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学中倡导发展性的学生评价,教育教学中运用的过程性评价有利地促进了这一点,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它既注重学生的现在,也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它是学生发展的系统工程。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有声有色的,只要教师善于察言观色,就能够捕捉到学生的感受,学生真正的问题。我们坚持活动引入,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发展的平台;坚持多元性评价,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一、多元评价,为学生插上自信的翅膀

(一)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自觉化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发展能力不同,因此,评价实施过程中,老师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统一要求,还要关注学生年龄段的差异和同年龄段内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预留一定空间。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在班级和在家期间开展自评活动,记录自己在校及在家期间各方面的优秀表现或不足,公开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自己。

案例:每人准备一个自我评价笔记本,每天晚上记录自己一天的得失:自己最高兴的一件事和自己最不高兴的一件事等。学生少博在评价本上写:我今天字词听写都对了,我真高兴;学生曾梦写到:我今天在表彰会上得了一张奖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掌声,我很激动也很满意;学生韩丽芳写到“我今年当了一回升旗手,这是我今年最满意的一件事”;何少东写“在我担任卫生班长的任期中,我们班获得了卫生标兵班,我很高兴”;张旭梦写“今天早上是我组织同学早读的,我真棒”„„ 学生的自评包括了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班主任老师利用每周一的班会时间,让学生把自己一周的自我评价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寻找自己的不足和欣赏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给以适当的引导,通过分析,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做出恰当的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引导学生的自觉性、自控力,从而从心理上推动学生的进步,不断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与自我提高。

(二)生生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喝彩

通过学生互评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喝彩、相互欣赏。

案例:在班内成立“成长的见证”拍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拍摄下学生在课下纪律表现好的或不好镜头,再通过电脑把短片或照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看。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共同分析了某个学生的优缺点,正确地评价了某个学生。同伴作为评价者,通过对他人作品的评价,不仅能够从他人的作品中吸收好的东西,还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鉴赏能力。而且,与教师或家长相比,孩子与孩子不仅有更多的时间交流,而且这种平等的交流能积极促进同伴关系及交往能力。在评价特别是自我评价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整个评价过程变他律为自律,变等待为参与,变被动为主动。个别学生逐步做到有自知之明,有改过意识,有进取精神,找到了个人发展的新起点。然后再把评价结果填在《手册》上,让《手册》真正的起到促进孩子进步的作用。

孩子们在日记和作文中纷纷表达了这样的心声:生活中有许多很小的事情,但我们往往忽略它,而正是那些小事或者是不经意的违反纪律,建立了我们在别人眼里的形象,我们的举动无时无刻都在让别人了解你,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才能是自己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人。学生苏恒也在日记中写到:我虽然学习好、但是我好动,不守纪律,我一定改,真希望下一次评价 “守纪律,”“团结友爱”这二项给我评“优”。我被他触动,在我的帮助下他诚恳地向全班宣布:我改了,我认识到错误了,请下次给我评“优”。在又一次评价时,他激动地说:是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进步,这次我被评为“优”。这就是

学生综合质量评价的魅力,真正体现“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育人思想。

(三)家长评价,搭设沟通合作桥梁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以实施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为纽带,以家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评价工作为契机,帮助家长尽快进入“教师”角色,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掌握评价标准,学会教育学生的方法,当好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实现家校一体化,创设一个更适合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终生受益。

案例:有一天,学生何柱的家长给老师发来了短信:昨天是孩子的生日,在吃完生日晚饭后,孩子竟然端来了一盆水,给我洗脚,看着平时什么也不干的儿子似乎突然长大了,摸着儿子的头,我激动的留下了眼泪,我知道,这是学校教育的好。记得以前在填写家长评价板块时,由于工作忙,没多想,就敷衍行事,现在回想起来,真实对孩子不负责任。其实孩子需要真实的评价,家长也希望看到真实的评价,在这种真实的评价中孩子才能进步。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空,更为家长了解孩子,走近孩子提供了平台。《评价手册》成为学生家长和教师互动的平台,为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搭设了桥梁,形成了学校、家长、教师的教育合力,增强了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教育功能。

(四)教师评价,激励性评语亲切化

准确中肯的激励性评语,真实地概括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某一阶段的表现,是学生本学期的学习生活中精彩镜头的回放。通过评语,老师帮助学生总结自我,帮助他们给自己的现状找一个准确的定位。在这百字短评中,师生之间进行着真诚的心灵沟通,进行着坦诚的心灵对话。通过评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能让学生获得肯定和赞许的快乐,进而能让他们用阳光般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生活。

1.妙语评价法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本着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量用科学、规范、赏识、激励性的语言做出评价,少用或慎用批评、责备性的语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愉快、和谐地发展。

在自习课上经常发生由于做题速度不一致而导致纪律局面差的现象,指名批评一些学生,往往效果甚微;而我此时的做法是首先对那没事干的学生进行表扬。我会这样表扬他们说:“XX同学,不但做题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做完后还能认真检查。”这种貌似鼓励实是批评的方法与对之训斥和责备的效果理想的多。既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又能帮助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2.体态语评价法

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可以快步上前与其握手祝贺;当学生没思考周全,还不知如何回答时,可以送上一个期待、信任的眼神„„让学生从老师那亲切多姿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关爱,感受到赞赏,更感受到那无声的动力。

(五) 班级文化建设,无声的评价语

班级文化建设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它最直接体现着班级的外在形象,影响着班级的精神风貌,左右着班级的外部评价,激励着孩子们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因此,我在布置班级文化时注意体现五个方面:班级之窗(班级文化、公约)、读书角、生物角、展示栏、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体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需要,包括:封面设计、我的简历、我的发展目标、我是班级和学校的主人、我的社会实践和反思、我的个性特长、我的创意创编、我的成长足迹、阳光记录、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自我评价与家长意见等共12项内容。它的正面是孩子们亲手绘制的美丽图画和亲自设计的目录,里面的内容标识得一清二楚。打开记录袋,里面全是学生各种各样的作品:各科作业——书法、绘画、图画、剪纸、优秀

作文、摄影获奖作品、学习进步表现、各种活动等,如读书科技节、创新大赛、风采展示、演讲、辩论、竞赛、征文、社会实践、为民服务、好人好事等,还有孩子们的自我评价,同学们对他的看法以及老师和家长对他的评价。这满满的成长记录袋记录着着孩子们努力的过程、奋斗的过程。打开袋子,孩子们会看到一个热爱学习的自我,一个积极上进的自我,一个有特长的自我,一个心灵手巧的自我。在这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找到了自我的价值,从而激发起他们向更高水平迈进的信心。

二、活动引入,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的平台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评价,在鼓励与赞许中成长,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之前制定出活动评比细则,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活动后及时总结评价。如:“我有一个好习惯的演讲比赛”活动,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倡议全校学生从“微笑待人,每日为父母做件事,用好每一分钟,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做起,并请家长进行道德评议活动,让学生参与塑造学校精神,争做自理、自立好少年。

1.班级为学生搭建德行展示平台

班级是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围绕学校德育主题感恩教育、低碳环保等教育开展了相应的教育活动和评价舞台。班级在教育园地和评比竞赛栏目中呈现出了教育的痕迹与过程,展现出班级教育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果。

在班级这个教育主阵地上,班主任老师通过日常观察,同学评价,把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孝敬父母、讲究卫生、专心学习、团结同学的榜样公布于班级园地,把他们的照片张贴于班内的醒目位置,并配上鲜艳的大红花,为那些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做得优秀的学生搭建了表扬、认可的平台,发挥了榜样教育的作用,激励了同学们积极向上的愿望,树立了班级良好的竞争风气。

2.学校为学生搭建才艺展示舞台

在学校这个大舞台演绎着更加精彩的内容。每一名有特点、有才华、有潜能的学生都会站到这个舞台展示才能,让众多的学生为其喝彩与惊叹。在每学年中,学校都要开展能够体现学生才能的“五节”教育,即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英语节、读书节。在艺术节上,凡是具有演、唱、舞、奏、说才能的学生,都是这个舞台上的小演员,他们的超长表演会赢得学生阵阵喝彩;在科技节上,那些具有奇异思维、科技创新、动手实践能力的同学就会大显身手,成为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在体育节上,能够跑、跳、投、掷有优势的同学们将成为这个赛场上最引人瞩目的人物。在英语节上,将是热爱英语学生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他们那种敢于开口说英语的劲头实在让人佩服。还有的学生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在拼对魔方、智力游戏、棋牌对峙方面有特长的,学校都会在宣传橱窗中进行宣传介绍,鼓励大家发展自己的特长。

举措一:优点卡(本)——相互欣赏的平台。优点卡全面圈点学生,是为了不断鼓励孩子进步。由老师、家长根据孩子平时在校内外的表现,进行观察、记载,不管孩子们哪一方面的进步或者好的表现,都记录在卡片(本)上。有的卡片在星期一庄严的升旗仪式上,由校长郑重其事地发给学生;有的悬挂在学校休闲厅的竹林中;有的张贴在教室的专栏中„„优点卡有教师写给学生的,家长写给孩子的、孩子们之间相互书写的、孩子写给老师的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形成了“我的优点大家说,努力目标自己定”的氛围,让孩子不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找到了自己的自信与不足。

为了将这一机制有效的运行下去,依托“快乐小传递”活动,我组织各班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优点卡的展示,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彼此欣赏,和谐相处。这一举措为手册中“我的自画像”、 “伙伴眼中的我”“家长评语”、“老师评语”等几个栏目提供了最强有力的依据,也督促孩子时刻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伙伴。

举措二:快乐成果袋——评价中的欣赏。“快乐成果袋”里放着孩子们每一阶段获得的成果(内容包括:个人成长过程各个阶段的表彰、优秀作业、作品、好人好事、反思与体会、成长的规划等),学校定期进行“快乐成果袋”的评比交流活动。孩子们通过相互学习,发现了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找到了自己的不足,确定了自己的阶段努力方向,培养了孩子积极、良好的情感与态度。有些班级,还把孩子的“快乐成果袋”布置在墙壁上,起了好听的名字,让孩子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使家长能和孩子一起整理“快乐成果袋”,与孩子一起成长。到学期末,孩子们会从成长袋中挑选最有意义的一份或几份成果粘贴到《手册》中“我的杰作”和“我的收获”两个栏目中,作为对自己一学期的成果总结。

举措三:每周我展示——威力四射的欣赏。每班教室外面都有一块非常普通的软扎板,那里经常会吸引我校教师、学生、家长驻足浏览。此专栏每周为一名学生展示自我,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自己展示的内容整理好,以照片、文字、作品等形式向大家介绍自己。每周展示一至二名同学,一学期展示半个多班,一学年全班同学都能够得到展示。目前此专栏也是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举措,不仅极大的丰富了这一栏目的内容,同时也扩大了孩子展示的空间和范围。在这一板块中,孩子们能够让更多的伙伴了解自己、欣赏自己,从而树立更强的自信心。

总之,学校为每一名有个性、有才能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搭建了展示的舞台。学校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

通过使用《评价手册》认识到:教育是一门艺术,而在科学的评价机制下,要使评价走向日常化、通俗化、亲情化、人性化,更需要我们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具有一颗为了学生无怨无悔的真心。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焕发出令人炫目的美,才会成为学生成长的阳光雨露!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汇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敬爱的党组织:

时间,确实是个琢磨不透的东西:如果不是因为事件,如果不是因为记录,昨天、今天和明天也许根本不会有什么不同;然而又有哲人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时间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而且是永不停止的。不仅是时间,世间万物大都以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姿态发展变化着。比如,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比如,保持党的先锋性;比如,党的阶级基础等等。

我也是到上最后一节党课的时候才意识到那一节课已经是倒数第二节了,倒数第二节党课,我们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的性质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先锋性质被放到了最开始的位置,保持共产党先锋性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那么我想你一定要追问“怎样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性质呢?”若是从前,我可能会说“请百度”,不过现在,在系统学过了党的性质的课程之后,我想我能给出一点想法。

首先,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我们知道,政党都是建立在一定阶级基础之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共产党也不例外。工人阶级是共产党的积极基础,自然而然,中国的工人阶级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列宁说过:“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层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由中国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党*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因此,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是保持党的先锋性的首要条件。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工人阶级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另一方面又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地理解“工人阶级”这个概念。

以前我总是幼稚地认为工人阶级就是那些在国有企业工厂里上班的人们,想来着实可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终于清楚工人阶级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群体,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阶级。进城的农民工,私营企业的打工仔,建筑公司的工程师……诸如此类的新兴工人力量也日益成为工人阶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要增强工人阶级的素质,使广大工人阶级日益成为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懂科学的高素质阶层。只有这样,工人阶级才能在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始终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

其次,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造和基本方针,被称为党的“传家宝”、“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一切为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形象地揭示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保持党的先锋性质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党应该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来不断壮大自己,而不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盲目排斥一切非工人阶级的因素。

当然,严格把关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以苏共的惨痛教训为前车之鉴,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在积极发展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同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阶层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更好地实现党的任务,这是壮大党的力量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巩固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需要。

最后,坚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关于这一点,在前两点的论述中已经提到一些,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体。没有党的阶级基础,就没有党的产生和发展,也无从谈党的群众基础。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从来都不是工人阶级一个集体在战斗,从民主革命的胜利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都是各个方面、多种力量一同创造的,既不可缺少党的正确领导有不能缺少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第五篇: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这是我校近年来的育人原则。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作为一个富有灵气、生动活泼的成长中的学生,在他们的身上,值得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的方面有很多很多。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他们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然而,作为教师,要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缺点,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和肯定。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当学生感受到你在欣赏他时,他会很容易被打动,使他更具价值感,更具成功感。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教师博大胸怀的一种表现。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一定会发现我们的学生也是非常可爱的!

其实,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要学会发掘、欣赏他们的美。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赏,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场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欣赏犹如一盏高悬的智慧明灯,不仅照亮学生,也照亮师者。

孔子说有教无类,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作为教师,从内心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要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用同一个方法去教育所有的学生,用静态的目光看待学生,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那么就会有许多学生只显现他的“差”。学生的“善”的方面得不到发掘、培养,他的优点就会萎缩以至消失,就必定成为所谓的“差生”。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得到充足的信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让他们获得足够的空间。教师的关爱、信任、包容的眼光、正确的教导会使我们的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看清前进的道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那么,就让我们以欣赏者的身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缺点,相信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那么优秀。

学会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生时,你会感觉快乐很多!

上一篇: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下一篇:员工岗位职责分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