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基细胞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

2022-09-12

我院自2007年3月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测 (TCT) 技术筛查并且辅助诊断宫颈病变, 与组织病理学检查项比较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4800例患者行TCT检查, 年龄20~63岁, 平均年龄 (41.7±8.56) 岁。既往有性生活史, 临床表现为宫颈糜烂、有接触性出血、慢性宫颈炎久治不愈等。

1.2 研究方法

1.2.1 液基细胞学检测 (TCT)

操作流程如下:将TCT特制毛刷伸入宫颈口, 用适当力量顺时针旋转4~5周, 然后取出毛刷, 放入装有保存液的小瓶中, 经过充分漂洗, 使宫颈细胞脱落入液体;取出毛刷, 封好瓶口, 对样本进行检测, 采用美国Cytyc公司Thinprep 2000 System制作液基细胞。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分类。对细胞学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 注意观察镜下有无糜烂、出血、白斑、异型血管、赘生物等, 并进行醋酸试验及碘试验。评分标准参照按Reid评分标准, 若发现异常病灶则行多点活检或颈管搔刮术送病理检查。

1.2.2 细胞诊断学标准

采用标准TBS分级系统诊断标准[1] (1) 正常范围或良性反应性改变; (2) 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 ; (3)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 (4)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 (5) 鳞状细胞癌 (SCC) 。细胞学诊断阳性包括ASCUS以上病变。LSIL即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 (CINⅠ) , HSIL包括CINⅡ和CINⅢ及原位癌。宫颈细胞学检查以ASCUS及以上为阳性结果。

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的χ2检验和独立样本率的χ2检验。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结果对照TCT检出SCC21例, HSIL158例, LSIL175例。与组织学结果对照, 癌检出率100%, 阳性诊断符合率93.8%;HSIL检出率3.2%, 符合率88.4%;LSIL检出率3.6%, 符合率65.9%。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 并有逐年增加趋势。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为宫颈癌一般约需10年, 宫颈解剖位置特殊, 易进行临床检查, 所以宫颈癌如能早诊早治, 预后会很好, 原位癌手术切除子宫后5年生存率为100%[2]。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 而液基细胞学技术改变了常规宫颈涂片的细胞采集方法, 且在标本采集后立即置入细胞保存液中, 通过离心将保存液中的黏液、红细胞及炎性细胞分离, 收集余下的宫颈上皮细胞制作标本片。

与传统方法相比, TCT改变了常规巴氏涂片中的操作方法, 避免了常规巴氏涂片过程中遗留在取材器上的细胞随取材器一起被抛弃和细胞过度干燥。使得细胞经程序化处理后在薄片中的异常细胞易被观察, 并且固定的细胞核结构清晰, 易于鉴别。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于宫颈癌前病变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可明显地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尤其对HSIL, 提高了检出准确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 TCT对于子宫颈疾病的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有较好的符合率。因此, TCT不仅可作为宫颈癌普查的首选方法而且在宫颈疾病的辅助诊断中也存在重要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 (TCT) 技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妇科门诊常规4800例患者的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并对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活检。结果 TCT检出癌前病变298例, 其中SCC21例, HSIL158例, LSIL175例。与组织学结果对照, 癌检出率100%, 阳性诊断符合率93.8%;HSIL检出率3.1%, 符合率88.1%;LSIL检出率3.4%, 符合率65.4%。结论 TCT技术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与辅助诊断, 能极大地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 HSIL病人活检组织学对照应当比较相符合, 而LSIL和组织学活检对照有30%左右的病人由于种种原因不符合。

关键词:液基细胞,宫颈疾病,宫颈癌

参考文献

[1] Barbara S, Apgar MD.The2001Bet hesda System Terminology[J].Proquest Science Journals, 2003, 15:10~14.

[2] 吴闽君, 邹芹, 邵军晖.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子宫颈病变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 2007, 42 (8) :742~743.

上一篇:学习成本与学习收益初探——学生厌学行为的经济学视角下一篇:浅谈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现状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