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2022-07-12

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企业文化现状诊断;

·战略管理现状诊断;

·组织管理现状诊断;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业务流程管理现状诊断;

·员工职场感受诊断;

·企业员工满意度调研诊断;

·管理者管理风格诊断。

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为企业带来哪些益处?

·为实现战略目标保驾护航

企业文化的使命、愿景是战略制定的源头,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是战略目标实现的保障。通过塑造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优秀企业文化,建立起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实现战略目标保驾护航。·统一思想认识,规范人员行为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员工责任意识,形成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上下同心、协调一致的团队;发挥企业文化无形的、非强制性的约束力量,弥补企业规章制度的不足,形成人员自我约束,有效排除企业管理制度上的潜在障碍。

·进一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企业来说,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格局,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否发展与壮大之关键。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独特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企业增强凝聚力,更有助于进一步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企业导入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条件与时机:

·您的企业进入了快速扩张与发展时期,各种问题逐步暴露,急需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您的企业经过长期的经营,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扩张,规模扩张需要强大的文化;

·您的企业经过重组或并购,企业内部急需进行融合;

·您的企业经历重要的变革,需要重新整合,重新激发团队的工作热情。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文化诊断;

·企业文化理念设计;

·行为规范手册设计;

·VI手册设计;

·制度体系梳理完善;

·企业文化推广手册设计。

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

·注重企业文化对战略的支撑作用;

·注重企业文化的延续、延伸与发展;

·注重执行力文化的建设;

·注重企业文化的“落地”。

企业战略发生巨大变化,组织结构已经难以适应;

·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发生变化,组织结构成为发展的制约;

·组织人事或管理模式发生变化,急需对结构作出调整;

·外部市场发生变化,竞争对手的网络发生变化;

·组织结构臃肿、协调困难、沟通不畅、决策缓慢;

·组织人浮于事,官僚作风;

·信息不畅,决策执行走样;

·„„

组织结构梳理的特色:

·基于战略和文化的研究;

·基于业务流程分析及价值链分析;

·强调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兼顾系统性与前瞻性,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短期与长期效益的兼顾;

·循序渐进原则;

·„„

组织结构设计/梳理方案内容:

·组织结构诊断;

·组织架构;

·核心流程;

·部门及岗位设置、部门职能;

·重大权限分配表。

制度体系为企业带来哪些益处?

·战略管理层面

通过对企业战略的了解,确定为实现战略目标应该建立哪些制度。

·企业文化层面

通过对企业价值观的了解,将企业文化的理念作为制定制度的源头,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思想渗透到各项管理制度中,并通过制度固化下来。

·组织架构层面

通过梳理和分析组织结构,建立企业职责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内部各岗位责任明确,工作关系清晰。·业务流程层面

管理(业务)工作流程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通过对现有制的梳理、分析、诊断,协助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以下问题在困扰您吗?或许制度体系的建立能够帮助您解决部分困惑

·制度年年在增加,却很少进行盘点;

·制度很多,但无法有效执行;

·制度政出多门,互相重叠;

·制度已过时,却没有修订或废止;

·„„

制度体系建立的主要内容:

·制度诊断;

·制度梳理;

·建立制度管理办法;

·制度体系架构设计;

·标准化的制度文本。

制度体系设计的特色:

·注重与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相融合;

·注重以业务流程为基础;

·全面性、系统性、可操作性;

·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结合、相适应。

目标管理体系为企业带来哪些益处?

·建立企业明确的目标指引,抓住经营管理中心环节,保障团队资源有效整合、高效利用;

·将企业运营流程上的价值增值过程作为目标构建路径和目标标识,使目标管理重点倾向于企业核心价值;

·依据岗位职责体系进行目标分解,建立企业战略目标有效分解为近期目标、公司目标有效分解为部门目标和岗位目标的纵向目标分解机制;

·根据企业运营流程走向构建共同目标,建立企业各部门/岗位目标相互支撑公司总体目标实现的横向关联机制;

·通过目标的逐步授权管理,建立企业多层目标控制机制,使企业经营压力逐级分解,提高团队整体运作效率。

以下问题在困扰您吗?或许目标体系的建立能够帮助您解决部分困惑

·企业高层紧张忙碌,基层员工感受不到企业的经营压力;

·部门本位主义倾向严重,各自为政;

·企业内各项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经营重点;

·员工目标和标准设置无关轻重,不能体现岗位价值;

·考核指标与员工工作内容不一致;

·单纯设立考核指标,缺乏对指标的跟进、监控,指标完成依靠员工自觉;

·„„

目标管理体系的内容:

·公司级目标建立;

·部门级目标建立;

·岗位级目标建立;

·目标分解原则和方法;

·目标实施过程管理。

目标管理体系的特色:

·自上而下系统分解;

·引导全员关注公司经营重点;

·兼顾当期工作重点;

·注重目标实现过程控制。

薪酬管理体系为企业带来哪些益处?

企业价值观的体现——

·企业为什么提供薪酬;

·员工的什么行为或结果是企业非常关注的;

·员工的薪酬构成是为了对员工的什么行为或结果产生影响;

·员工的什么方面有提高时才能获得更高的薪酬。

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企业可以实现——

·获得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引进所需的人才;

·激励导向且兼顾公平的薪酬结构是人才保留的关键;

·有效支持绩效的提升;

·人工成本相对值的管理是企业赢得成本优势的前提。

以下问题在困扰您吗?或许薪酬体系的建立能够帮助您解决部分困惑

·骨干员工的批量流失;

·薪酬水平不断提高,员工的士气却不见上涨;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尚未建立薪酬制度,谈判工资带来的劳资矛盾日渐突出;

·“一国两制”的薪酬制度,新、老员工同工不同酬,员工身份的差异带来的收入差异等矛盾影响经营效率;

·薪酬总量不断增加,人均劳效却不断下降;

·„„

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的主要内容:

·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

·薪酬调查;

·薪酬结构设计;

·工资设计;

·奖金设计;

·福利设计。

薪酬体系设计特色:

·注重设计原则与企业强调的价值分配理念相融合;

·强调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关注外部竞争力水平的同时更关注内部的公平性与激励性;

·薪酬体系中的相关性设计(与绩效结果关系、与岗位职能关系、与经营目标关系等)。

绩效管理体系为企业带来哪些益处?

·通过实施战略导向的目标管理,建立科学的目标分解系统,将考核指标与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相关联,保证员工实际行动与核心价值取向和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

·通过规范化的考评标准设定、全过程沟通反馈与多级绩效审查系统,管理和评估组织与个人的绩效结果以及关键影响因素;

·通过全面、系统的绩效反馈和考评结果应用,强化绩效改进、管理改进措施的贯彻与落实,帮助每个员

工提升工作绩效与工作胜任力,进而提高组织整体工作效能;

·通过体系试运行和跟踪辅导,使各级管理者真正意识到绩效管理的作用,掌握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各级管理者的领导水平,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企业基础管理能力;

·依靠制度性的规范与约束,建设以业绩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激励各级员工开发潜能,帮助员工提高绩效创造能力。

第二篇:公司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一、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多年来,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比如说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标识,提出了“以民为本,服务百姓生活;以人为本,振兴燃气事业”的企业宗旨,同时注重对内对外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经常性的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以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等。应该说,这些探索还是卓有成效的,不仅有力的支持了我们企业近几年改革发展等战略目标的实现 ,使员工队伍始终保持了较为旺盛的活力。同时也为我们今后更好的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企文化中的一些痼疾加之长期处于自然垄断地位所带来的优越感,使得公司相当多的员工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意识,组织文化变革的动力不足,新的思路方式的引进总是被旧文化所扼杀,不利于一种崭新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建立形成。(例如我们前期所做的薪酬与绩效制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2、公司层面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尚显不足,没有明确的、专门的工作机构来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也未将其真正整合到企业战略中,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

3、 未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来做,缺少统一的、长远的规划,缺乏对其系统的、连贯的研究、总结和提炼,比如公司战略与文化是否相匹配?组织结构设计与文化是否相匹配等;没有主动的、有意识的去累积文化建设的成果,使得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显现出一种自发的、较为散乱的状态;

4、 没有全面开展企业CI工作,尤其是企业精神开掘深度不够,没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被公司全体员工所接受、认同的企业理念体系。(除了那句“以民为本和以人为本”的企业宗旨外,我们的企业精神是什麽?我们核心价值观又是什么?也许没有几个人能够说清楚)

5、 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制度体系尚不够完备和规范,分配和晋级提升机制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例如,我们缺乏各个岗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标准;我们给员工提供的晋升通道目前也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二、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文化整合

随着集团战略扩张步伐的不断加快,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对子公司的文化整合也面临着新的课题。企业重组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资本融合的工作状况,更依赖于以不同企业为载体的文化的融合程度。一个企业的机制和文化要与另一家企业真正融合相当困难,至少需要3-5年来消化,稍有不慎,就会拖累全局。只有重组双方在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模式、制度等方面形成共识,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相互融合,才能使重组企业健康发展。 南阳燃气是集团收购重组的第一家企业,总结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我认为集团对子公司的文化整合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1、 集团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形象视觉识别系统 应清晰完备,具备拿来就用的条件。因为这些东西必须是自上而下统一的,子公司不能自创一套,独树一帜。

2、 集团的制度体系应尽快规范建立完善,使子公司可以结合 自己的实际情况快速复制使用。一般情况下,被兼并重组的企业通常在管理上都是存在着许多缺陷的,其中制度建设上的缺陷也是一个主因。制度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载体在对重组企业的管理和文化整合中其作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如果集团的制度体系规范完整,将会对重组进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文化的整合大有帮助。

3、 做好对派出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

及文化背景。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经营环境、经营思想、行为准则、工作作风和运营方式。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在重组中必然要引起碰撞、引发冲突,应教会派出人员准确把握冲突的本质,做好文化识别的准备,辩证地看待重组企业的企业文化,取其精华,整合优质文化资源,防止文化资源流失,寻根究源找到双方融合的切入点。

4、 对重组企业的文化整合我个人认为重组初期应该是最佳时 机,效果应该也是最好的,因为这一时期是变革的时期,弱势企业的员工对强势企业的文化是抱着一种仰视的态度在看,凡是渴望改变过去的员工都会努力去接受这种新的文化,因此,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找准切入点,用快速洗脑的办法将集团倡导的文化根植于重组企业中。

5、未来,集团应考虑建立子公司与母公司或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人员流动机制,可将弱势企业员工安排到强势企业中学习、培训,通过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熏陶,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增强对集团整体企业文化的认同。

第三篇: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建议

-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和企业员工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群体意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和大量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为了解和掌握乳山市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我们对全市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研,旨在推动我市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文化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企业确立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各项管理制度日臻完善,企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成立比较早、规模比较大、发展比较好的企业,更加注重企业形象和品位,企业的发展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调研看,我市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企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在加深

我市企业在发展中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培养企业精神的需要,也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需要。企业要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路子,就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经营管理之中,并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如金洲矿业集团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用文化凝魂、靠学习聚力”的理念,并聘请专家对企业多年的基本理念、经营思想、发展战略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了“金洲企业文化纲要”,并创作了企业歌曲《金洲人》,其文化建设在山东企业文化年会上多次获奖;自2002年以来,该企业又率先引进了学习型组织理论,聘请山东学习型组织推进小组刘大星教授定期到企业讲座,指导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编写了30多万字的职工教材,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2004年被省委宣传部等6部门授予“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企业”荣誉称号,在获得荣誉的同时,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影响也显现出来:该企业在黄金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却以15%的速度在增长,职工人均产值20多万元,居同行业之首。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在增加

各企业都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使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如电业总公司,在做好内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经常性地开展职工运动会、篮球赛、演讲比赛、技术技能比武、有奖征文等文化活动,同时,为丰富职工业余生活,该公司于2003年投资60多万元,成立了职工俱乐部,更新图书30多万元,购置健身器材100台多(套);自2005年起又连续两年每年投资30多万元,聘请“橄榄枝”现代人训练营对员工进行“魔鬼训练”,内部报刊《图曼报》跟踪报道训练情况,有效地增强了员工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公司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形象也进一步提升。工艺品公司在每年对员工进行为期两周文化培训的基础上,2004年又投资30万元,新上了职工阅览室、开设了文化长廊,不仅为职工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各分公司提供了展示文化形象、开展文化评比的平台,同时还在职工阅览室和餐厅等公共场所安装了内部广播和闭路电视,用于内部宣传。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

各企业用于文化建设的投资在900万元以上,增长比例超过12%。

(三)企业的整体素质在提高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市企业的文化建设都能与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紧密结合,比较实在、具体,对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金洲公司为鼓励专业人才继续深造,出台了“你拿文凭我买单”优惠政策,目前已有28名职工取得本科文凭、3名职工取得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两名职工正在攻读地质和电子专业研究生。山东昆仑路桥公司根据施工工地多在外省、人员比较分散这一实际,推行了“一岗双责”制,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的一把手,既是行政负责人,又是文化建设的负责人,“围绕生产抓文化,抓好文化促生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文化建设,不仅增强了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产生了“人才聚集效应”——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他们公司的人才队伍不减反增,各类工程技术人员90多人,占员工总数30%以上,成为一支比较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施工队伍;同时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在稳步提高,先后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山东省信誉评级委员会“AAA特级信誉企业”、银行“AAA资信企业”、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重合同、守信用”、威海市“百佳诚信单位”等证书,2005年7月,又被交通部和建设部批准成为威海市惟一一家具有公路路基、路面一级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进一步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四)企业的社会形象在提升

我市大多数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形象建设,对外,继去年选送两个企业参加省政府组织的“山东名牌万里行”后,经贸局又牵头组织20多个企业到西部各省进行企业形象展示和产品展销,明显提高了我市企业和产品对外的知名度;对内,大多数企业统一了职工服装,提出了“进门是主人、出门是代表”的要求,对职工在社会上的言行也做了明确的规范。另外,多数文化建设较好的企业都能将社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不仅注重企业效益,也开始注重社会效益,我们走访的企业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企业不但是自己的更是社会的,基于这样的认识,这些企业都开始注重对社会的回报,对内,成立了救助基金,加大了对贫困职工的救助力度;对外,积极参与“扶贫助学”、“慈心一日捐”、“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全市共有40多家企业出资140多万元扶助了110多名贫困大学生,部分企业经营者还自己出钱资助贫困大学生,在这些企业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企业的社会形象得到很大提升。社会形象的提升,不仅成为鼓励、引导企业员工为自己和企业发展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而且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健康发展以及对客户、员工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市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与生产经营相比,企业文化建设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尚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缺乏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尤其是规模比较小、成立时间比较晚的企业对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其经营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朦朦胧胧,有的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没有什么关系;个别经营者只关注眼前利益,不关注社会效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认为只要赚钱就行,有没有企业文化无所谓,没有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文化的竞争。

二是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简单的几句口号、几副标语,缺乏实质性内容;有的虽然注重文化建设,但企业文化表现形式往往不能突出主题,显得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也有少数企业的企业文化格调和品位不高,存在一些消极的内容,像“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样的宣传口号,员工接受起来难免有抵触情绪。

三是注重实际操作而缺乏理性提炼。由于缺少相关的专业人员,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是为了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临时性出台一些规范,功利性、目的性比较强,而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没有足够的认识,缺少理性的总结、提炼,企业文化缺乏延续性。

四是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共识还有一定距离。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方面与企业急功近利、贪大求全有关,提出的要求高于企业的现有水平,或者是嫁接、照搬其他企业的文化内容,不符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与员工思想认识和文化素质有关,半数以上的员工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再就是与员工的流动性较强有关,很多企业没有为员工办理各种保险,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较低,特别是部分小型企业,由于用工紧张,员工大部分是从外地招聘的,在企业工作一般也就是三两年时间,很难与企业融为一体,影响了企业文化的推广与延续。

五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所放松。不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未能有效开展,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思想基础。部分私营企业虽然建立了党组织和群团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载体,难以发挥作用;改制企业因投资主体变化大,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也发生很大变化,机构和人员也有所减少,这样的结果导致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鉴于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引导企业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逐步实现由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转变,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和综合势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尽快走上和谐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认识和素质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由于企业经营者在企业内部有极强的主导作用,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对企业和企业员工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认识必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首先要引导企业经营者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通过工会、工商联等单位组织企业经营者定期开展座谈讨论、典型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让经营者认识到任何企业无论其所有制如何、规模大小,都有一定的企业文化,而好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本、是一种隐形生产力,在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只有经营者的认识上去了,企业的文化建设才能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二要引导经营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其生产经营一样,能否健康发展,除了外部条件以外,起决定作用的还有经营者的自身素质,这就需要引导企业经营者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遵纪守法的要求、道德规范的要求等等,并自觉执行企业文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影响和带动企业员工,提高企业文化的执行力;三要引导企业经营者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使企业的管理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最主要的是通过

加快《劳动法》的实施,加快“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步伐,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努力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使企业文化有承载和延续的主体。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是文化优势的竞争。要提高员工素质,建设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目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因此,要引导企业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职工搭建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建立一种人人学习、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营造有助于职工终身学习的氛围,倡导“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使学习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和机制。引导企业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逐步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上进意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企业才有凝聚力,企业文化才有感召力和影响力,才能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文化建设才能取得新的发展。

(三)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在全市范围内,要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适时组织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活动,及时对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对企业文化的特点、内涵、作用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指导企业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健康、深入发展,及时合理地吸收其他企业的成熟经验,创立出内容丰富、形式独特、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要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体活动、技术技能竞赛、班组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班组和车间以及企业凝聚力的同时,也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文化的执行力。(考试吧网站整理)

(四)适当的投入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根据成功企业的统计资料看,文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最高可达1:22,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建设的投入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引导企业经营者认识到,既然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是隐型资本,那么在文化建设上进行适当投入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投入包括人力和物力两方面,适当的物力投入可以保证文化建设有必需的基础设施,适当的人力投入则是企业文化总结提炼、推广延续和继续创新的主要依靠。

企业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我们一定要从“三个文明”建设的大局出发,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推进我市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篇: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改进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改进_企业文化论文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作用将成为市场竞争成败的决定因素。除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更重要的是文化留人,使人才在企业中感到受到尊重,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成功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文化,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将其保留和继承,成为激励企业不断进步、员工不断进取的巨大精神

动力,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也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国有企业在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创造更好的环境,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

一、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多年来,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形成了各自的企业精神,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部门主要有人力资源部、宣传部和工会,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1、人力资源部:在员工的引进、培训、培养、使用和激励过程中,开展企业传统教育,并通过上岗资格控制,引导员工创造学习、创新的良好氛围;

2、宣传部:对内宣传中进行企业传统教育;对外大力开展CI工作,宣传报道企业先进人物和事迹,提高企业知名度;

3、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活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鼓励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服从和服务企业中心工作,努力提高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将其整合到企业战略中,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

2、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来做,缺少统一规划;

3、各部门没有协同行动,企业管理和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如对外宣传、招聘人员、提拔干部没有在企业精神的引领下,形成整体,发挥合力;

4、没有全面开展企业CI工作,尤其是企业精神开掘深度不够,没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理念。

5、没有深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许多职工包括职能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的宗旨及内容存在模糊认识。

三、改进建议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从领导层开始统一认识,群策群力,并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切实提高领导认识。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企业领导应从政治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领导不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更应成为企业文化的先进代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员工做出表率,也成为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同时,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对企业的社会形象、长远发展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核心竞争力。

2、认真进行总体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做好详细的规划,通过长期的努力和整体的提高逐步实现目标。时间方面,制定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以及分阶段实施的计划;制度方面,着眼于各部门协同和全体员工的努力,规定相应岗位职责,并制定奖惩措施,以制度保证落实;广度方面,专门培训与日常教育紧密结合,涵盖每位员工的一言一行,通过员工的行为展现企业风采,体现文化建设成果;深度方面,研究如何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长期坚持不懈的准备;针对性方面,考虑企业领导、总部机关、分企业直至一线员工的实际情况,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3、努力形成合力。企业文化建设牵涉面广,不仅需要企业中每个职工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以下几个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协同努力,:

第一是人力资源部。在招聘人员时要以企业文化作为选人的重要根据,保证人员进入质量。招聘时要告知应聘对象企业文化特点,使其明确自己是否与企业文化相适应,对不符合企业文化的人要严把进入关;在提拔干部时也要以企业文化为依据,不仅考察提拔对象为企业创造的效益,更要把团队精神、领导力等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使那些具备较强能力又与企业文化精神相符的人员放到重要岗位上,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在培训时重点突出企业文化精神,使企业文化精神理念等深入人心,使员工真诚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第二是宣传部。在统一规划指导下,综合运用CI宣传和内部教育手段,促进员工对企业确立的社会理念、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认同,保证员工的个人观念与组织的组织观念相吻合。对自觉以实际行动实践和发扬企业文化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员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保证符

合企业文化的人得到更多尊重,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三是党务部门。除了正常的党务工作,应将其工作重心转移到企业文化建设上来。党务部门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企业精神为主线,教育党员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当先进文化的代表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在企业文化建设

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桥梁作用。这既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党务部门在新形势下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大有可为。同时,指导团组织配合企业文化建设,号召和领导广大团员青年发挥生力军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增添活力。

第四是工会。将工会原有职能整合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如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引导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等;努力成为职工的贴心人与企业的桥梁,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增强企业凝聚力,弘扬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树立企业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形象;要经常以企业精神为主题,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如专题报告会、讲演会、联谊会、知识竞赛、文体活动比赛、产品质量分析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有效形式,引导员工领悟企业精神,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4、全面推进企业CI。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者的相互作用,带动企业经营管理、塑造企业形象。在理念识别上,应立意深刻并富有文化内涵,作到既能吸引业主和客户,又能体现企业精神。首先要深入发掘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不仅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企业兴业、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基石。大多数企业现有的企业宗旨基本体现了这一点,但没有完全体现员工特有的精神风貎,如重视技术、热爱钻研等,也没有突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胜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因此,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形成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独特之处,使客户从理念上识别和认同企业。同时,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精神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尽职尽责。提炼企业精神的过程也是对全体职工进行一次深刻的教育,使职工更加了解企业的历史,明确企业的使命,对企业的前途充满信心。

在行为识别上,加强职业培训,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职责规范员工的行为,使职工工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作到企业办公、生产井然有序,每位员工都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一流技术开展工作,创造一流的效益。通过行为识别,使客户对企业产生信赖、认同和偏爱的心理效应,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知名度、最终占领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在视觉识别上,将企业的名称、徽记等标志运用在办公产品、工作现场宣传布置等场所和载体上,并在颜色、模式、风格等方面达到高度的统一,以此在企业形象上形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加深公众的印象。通过建立规范的流程,保证时时、处处都具有统一的模式;加强培训,使驻外地的工作人员也具备自觉进行此项工作的能力,在进行企业形象展示时进行高标准的规范操作。

5、深入进行宣传教育。要以坚定的信心、坚韧的干劲,长抓不懈,让教育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工作中、每一个角落、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人人、时时、处处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首先要结合CI宣传,对内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企业凝聚力,对外使企业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其次要突出企业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劳动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直接对产品质量构成影响,而且是企业文化重要的体现。通过一线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一流的工作表现,体现企业文化成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同时要加强优良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并不断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俱进。

国有企业领导应当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心,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发挥国企优势,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相信,国有企业一定能够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第五篇: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

企业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入中国,20多年来受到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长期关注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在各企业不同程度引起重视.一批优秀企业和知名企业相继建立起了有自己特色的.较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认真考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状况,客观、恰当地分析.评估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对确定我国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随着21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现代企业文化战略已日益成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现代企业通过凝聚先进思想文化的力量,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施经济文化一体化经营发展新战略,正成为现代企业发展壮大和永葆青春活力的战略选择。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信息化革命的来临,现代市场经济逐渐向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方向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在企业战略决策里占据了核心地位,因此,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文化就显得至关重要。新世纪的企业竞争将不单单是企业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角逐,而是品牌形象的挑战,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较量。然而,从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低层次,有些企业至今对企业文化仍然迷惑不解或一知半解,认识上存在严重的缺陷和错误。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具体表现为:

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由于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目的上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内容上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而有些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为了与国际接轨所取的一个新名词,其实质都是一样的,所以企业文化可以替代思想政治工作,把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简单片面地等同起来。其实,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说服教育和疏通引导解决员工思想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工作是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侧重于人

的思想和精神;而企业文化是直接指导和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工作行为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它涉及企业的风格、体制、政策及企业形象等方面的管理实务。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两者虽然有着相似的目的,但它们是属于不同范畴而又不可互相替代必须结合的两项工作。如果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机械地用于企业文化建设,这样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事倍功半,收不到预期效果。

忽视了创造性和个性化。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其企业精神常用团结、求实、开拓、进取、拼搏、创新、奉献等词语加以排列组合,但大家都用这些词语表达了,就失去了企业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变成了企业文化的标准件组合,这就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众多企业共有的“企业精神”;还有些企业对国外大公司的企业文化推崇备至或按照兄弟单位的企业精神照葫芦画瓢。因此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照抄照搬、互相模仿、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严重现象,使企业文化建设几乎走入了死胡同。

流于形式,缺少内涵。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外资、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也被引入了我国的企业中。一时间,许多企业都风起云涌地搞起了企业文化,在全国掀起了建设企业文化的热潮。有些企业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如搞文体活动、张贴标语口号、制定规章制度、统一标志等,有些企业还请广告公司做形象设计,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固然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但是由于多数企业忽略了在这些形式下的内涵和基础,因此给人们一种误导,似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文体活动或形象设计。企业的文体活动和形象设计只是企业文化表层的一些表现形式,而非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这样没有实际内容作支撑的企业文化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缺乏厚实的群众基础。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能够推动本企业发展壮大的群体意识,亦即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员工,来源于员工的长期生产经营实践。而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变成了少数几个领导杜撰出来的文字口号,使企业文化变成了“企业家文化”。虽然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需要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理念,渗透到企业组织的每一个细胞。

因而企业文化不应当只反映几个人的意志,而必须真正反映员工的群体意识。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是最有资格和最具发言权的。所以员工要根植企业文化的沃土,如果离开这片沃土,企业文化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生命力,就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加强企业文化的深入研究。要彻底改变那种简单模仿著名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形式,而忽视企业文化内涵的片面做法,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侧重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借鉴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文化和西方文化中优秀成分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二是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评估、诊断和咨询的研究,推动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三是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应做出及时的调整和相应的改变,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使企业文化富有个性特色。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要在企业文化理论指导下,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把共性和个性很好地结合起来,突出企业的个性,有个性才有吸引力,有个性才有生命力。事实上,每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相同,所以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北京同仁堂的“济世养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一听就知道是同仁堂所独有的。宁波雅戈尔集团的“装点人生,服务社会”既有行业特点,又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大连燃料总公司的“燃烧自己,温暖他人”好就好在有行业特点,又体现了员工的奉献精神。这说明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也各不相同。正因如此才能构成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领导身体力行与员工积极参与。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

精神家园。在这个家园里,企业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创立者和实践者。由于他们在企业中处于核心地位,总揽全局,在发挥企业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增强企业凝聚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由他们亲临其境、身体力行、首先参与、率先垂范,这样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相互结合,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但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更需要有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否则,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就无从谈起。因为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体,在他们中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企业文化素材,特别是他们中间的先进模范人物,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集中地反映了先进的企业价值观。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目中,形成共识,变成共同的信念,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把个人力量融汇于集体之中,树立集体观念,使员工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奋斗。产生整体效应,推动企业的发展。

突出重点,把握灵魂。企业文化理论博大精深,企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从企业的民主、企业道德、企业教育到企业行为、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等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哪一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废。但在企业文化的诸因素中,必须突出重点。企业文化最深奥、最具魅力的内容,无疑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推动力,是一种自觉意识和信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企业精神就是我们每个企业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实践中,应着重突出的重点。只有突出了企业精神这个重点,才能集中精力建设好优秀企业文化。然而培育和塑造企业精神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价值观进行分析整合,才能提炼出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确立后,企业需要从上到下、从管理者到员工身体力行、时时处处体现企业精神的要求,真正把企业精神落实到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去,才能增强员工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精神发扬光大,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组织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这种

环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习型组织理论应运而生,成为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企业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就需要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即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要进行培训学习,而且要变个人学习为企业团队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之所以推崇企业团队学习,注重学习力的提高,本质是针对当今世界变化极快,知识更新加速,仅有不流动的有限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竞争与发展的需要,只有企业和员工具备了学习力,能够不断地获取、运用和传播新知识,才是企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根本之道。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精神,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和反映时代和环境的发展变化,才能富活 力,才能焕发企业不断发展的无限生机。

总之,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企业管理的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优秀企业文化。

上一篇:企业文化如何培训下一篇:企业员工入党誓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