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法治与德治教育新视角

2022-10-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学校教育特别是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在政治教学中加强以法治、德治为核心的内涵建设, 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教育内容。法治与德治教育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贯穿, 发挥其内涵功能, 是本文探讨的宗旨。

1 高职学生的现状和特点决定了法治与德治教育的重要性

1.1 高职学生生源渠道较广, 个体差异大

高职生源来历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 即职高、中专、技工学校的毕业生。他们的原课程体系有较大的差异, 接受的基础教育知识和受到的校园文化熏陶有显著的不同, 容易因认识差异形成不同的群体。职高学生偏重动手能力较强, 但学习理论的刻苦精神较次, 部分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看得较多, 往往有些消极;普高生基础文化知识较扎实, 学习较刻苦, 而对学习新技能和技术在观念上较轻视。过分追求学业、事业, 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道德、法律意识较差。

1.2 高职生普遍存在就业压力大、产生盲然的心理状态

高职生在校理论学习时间一般为两年, 实习一年, 面对社会就业竞争压力, 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现象。有的表现出愈难愈忍, 有的表现观望、徘徊, 有的表现出无赖和困惑, 甚至存在一定现象的信仰危机。

1.3 高职教育教学和培养目标侧重技术技能操作, 人文知识教育内容偏少

因而更需要加强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不仅需要培养精湛的技术型人才, 更需要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认识能力。

2 法治和德治在政治学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能促进未来社会成员在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社会化, 影响他们社会化的方向, 形成与社会化相适应的政治法律观念、意识和信念。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觉遵纪守法, 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可以说法治教育和德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和灵魂, 含盖了政治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精髓, 是政治教学中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予以研究和重视的。

3 在教学中科学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德治和法治是相互融合的关系。法治首先通过吸纳并规定道德的权利和义务, 规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 规定道德及其他精神文明领域的建设来确认和肯定德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主要内涵;其次通过制定有关道德准则的法律, 即道德内涵的法制化, 使道德规范部分地转化为法律规范, 从而使道德要求同时获得了刚性的品格, 使德治具体化、刚性化;再次可以通过法律的强制手段保障道德规范的推行与普及。一方面促进法律关系主体将道德要求保持在法律的最低警戒线之上, 另一方面使道德规范的软约束得到法治硬约束的刚性支撑。反之, 德治对法治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首先, 道德的价值取向是真、善、美, 德治的目标是构建理性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尽可能完美的人格、合情合理的法律关系;其次, 德治可推进善良立法。最后德治的推进必将促进法律关系主体自觉地树立法治观念, 积极地遵循法治原则,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德治和法治是相互融合和互为促进的关系, 决定了教学中应该既有区别又侧重结合。

以德治为基础, 促进法治教育。以德治教育为基础是因为法律是最低的道德, 道德才是最高的法律。首先道德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基础;其次青年社会化从实质上讲是他们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 具备社会特性并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再者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水平, 决定了具有软约束的道德规范的成熟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与学校、社会和各方面的影响十分密切。因此, 得治和法治想结合更符合学生的成长过程, 是德治和法治教育的切入点。

4 改革教育方法提高德治和法治教育质量

4.1 多模式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中突出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合作教学, 符合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水平, 是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 做到案例选择要具有真实性、亲近感, 尽量少列举时空上比较太久远的事例, 多选择身边的人和事, 这样会更具有直观性和说服力。同时采用互动式教学,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 通过讨论、争鸣、乃至辩论等达到实现教学目的, 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教授“恋爱婚姻道德观”一课时, 采取讨论式更能够营造教学情景, 增强讨论氛围, 提高教学效果。

4.2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高职学校教育处在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历程, 是塑造健全人格和品质的最佳时期, 教师具有时不我待的神圣职责。提高这样一种具有显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具有社会化特性的课程质量, 绝不是站在三尺讲台高谈阔论可以完成, 必须走向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体验、融化和学习提高;要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把德治和法治教育融入其中, 以事为点不断启发和引导, 切实做到说有具、讲有理, 实现教学与实用相结合;不能靠瞎编乱造, 无事生事, 而应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验, 去发现和判别事物的真善美假恶臭, 提高他们自身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帮助学生选题, 如调查企业招聘职工的条件, 有否违犯劳动法的行为等;调查身边的农民工维权意识和利用法律武器的效果;了解一些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和一般的处理办法等等。通过学生调查, 教师汇总讲解评论, 达到提高德治和法治教育的目的。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主要涵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几个板块, 作为人文学科的范畴, 其自身的功能主要是对人的“改造”, 达到的终极目标就是塑造健全人格和符合于社会规范, 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建设人才。法治和德治教育体现了这一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 从这个角度去审视政治学科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摘要:加强以法治、德治为核心的政治教学内涵建设, 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教育内容。本文从高职学生的现状分析入手, 强调教学中要科学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以及提高德治和法治教育质量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 使这一教学思想能够切实贯彻到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法治,德治,教育,新视角

参考文献

[1] 尤俊意.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治国方略新探索, 2001, 3-8.

[2] 王道俊, 王汉阑.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 2001, 5.

[3] 赖延谦, 阎钢.思想道德修养,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3, 6.

上一篇:谈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下一篇:对提高基层医生高血压病防治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