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路径探究

2022-09-12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进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理论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 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回顾党的发展历程, 正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中国共产党深沉的精神追求, 基于此,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及发展过程中,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并将其不断与马克思主义结合, 创造性的产生了代表我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因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进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理论前提。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进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时代需要

在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时代,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 如何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强学生党员的四个自信, 是极为重要的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 面对着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 让学生党员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情感、坚定地信念, 有助于高校学生党员增强四个自信意识, 并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努力奋斗。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本文以宁夏理工学院为例, 对接受党员教育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有效问卷180份, 涉及学生党员、发展对象以及入党积极分子, 覆盖学校各专业, 以便更好的了解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教育模式固化, 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下, 高校基层党建思维与模式的缺陷日益凸显: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单一, 党员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党员参与度不高。�通过问卷调查, 发现有80.56%的学生认为在接受党的理论知识教育过程中单一的教师讲授方式需要转变, 仅有11.67%的学生认为尚可, 由此可见, 在“互联网+”时代“95后”学生群体对以教师“填鸭式”讲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认可度不高, 这样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 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会逐渐下降, 他们更希望打破传统教育固化的模式, 在体验或情境教学中接受教育和学习知识。

(二) 传统教育途径单一, 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

高校党员教育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 存在着时间地点规定性强、纪律要求严格等特点, 由此传统教育途径单一, 局限于课堂讲授形式, 但学生党员群体与其他不同, 有着思想更为活跃、更易接受新事物等特点。调查显示, 61.67%的学生认为传统党员教育形式不能满足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 关于何种方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有72.78%的学生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微信、QQ、互联网等为依托进行学习, 由此可见, 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党员更倾向多样化的平台以及丰富的载体。

(三) 传统教育效果欠佳, 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

调查中发现, 有28.89%的学生认为单纯的教师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不理想, 63.33%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有待改进, 仅有7.78%的学生认为可以满足自身学习需求。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 学生被动接受, 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更无法考虑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这种情况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授及精神解读效果就容易大打折扣。另外, 传统党员教育通常采取多教师轮流上课形式,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程度和效果、教师的辅导答疑等都无法及时有效的体现和反馈, 不利于师生间互动和交流, 导致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整体效果欠佳, 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路径

我党十分重视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 高校也承担着为党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的任务,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高校传统党员教育面临着新挑战。这就要求高校要不断与时俱进提高意识, 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利用新手段采取新措施, 努力探索寻求新方法, 找到一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更有效的路径。充分利用网络媒介, 可以改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员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传统教育模式固化、途径单一、效果欠佳的劣势, 更适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给予学生更多选择, 调动其学习兴趣, 让其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制约, 也更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

(一) 建设一支理论素养过硬兼具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党建工作队伍

在互联网+背景下,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及媒介, 这就要求高校基层党务工作人员首先要有互联网思维, 同时要掌握相应的技术。涉及到技术应用、网络法制、舆论引导、宣传推广、内容更新、系统维护等。�为了更好的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 还需要这支队伍兼具过硬的理论素养, 以便在诠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内容时能够合理准确的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但目前各高校的党建工作队伍主要是由政治理论和能力素质较强的人员构成, 他们可能在移动互联技术上不过关, 可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 亦或是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学生党员教育中, 因此, 互联网+背景下, 高校需要加强党建队伍建设, 培养或引进一批既有互联网思维, 掌握移动互联技术,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高造诣理论素养过硬的人才。

(二) 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并不断整合“互联网+”载体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必须建设完备的网络信息平台, 包括“互联网+组织建设”、“互联网+正向引导”、“互联网+实践”三个方面。

“互联网+组织建设”指在移动互联基础上, 按照同类项组建虚拟党支部, 如:“某某学院学生党支部”, 这样有助于构建更为合理的组织维度, 让网络办公管理更便利。利用这一点, 高校在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时, 可以针对网络信息平台上不同类型的党支部, 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特定的教育内容, 例如:针对“经济管理学院党支部”, 结合社会主义义利观, 可以就儒家的“义利观”进行解读, 孔子的“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孟子的“见利要思义, 不义则不为”等。

“互联网+正向引导”指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 加强引导和宣传工作。当前高校使用频率与范围较广的多媒体及自媒体载体主要包括QQ群、微博、微信群、网页论坛、网络党校、微课等, 有助于占领并拓展网络舆情阵地, 在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提升宣传的渗透力和吸引力。凭借这一优势, 高校在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时, 可以选择多种途径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微信建立公众号定期推送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党员应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相结合;在微博转载“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结合;通过QQ、微信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进行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答疑解惑;利用网页论坛就当前社会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如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谈党员如何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先进性;借助网络党校平台的开放和包容性, 搜罗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画影印版、影视作品剪辑、纪录片等资料供学生党员自学, 有利于他们利用碎片化时间灵活学习, 增强时效性。

“互联网+实践”指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 在理论学习基础上, 联系具体实际付诸于行动, 有助于拓展活动空间, 增强其参与性, 同时可以让党员活动变得更加便捷和灵活。利用这一模块, 可以检验学生党员学习的效果, 情景加体验式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变相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教育学生党员“君子贵人贱己, 先人而后己”, 要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除了日常行为要践行这一宗旨外, 可设立“学雷锋工作室”等, 上传实践资料, 供大家共同学习。

(三) 建设线上线下的联动机制以期实现深度融合

互联网+背景下,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普遍依托互联网及移动互联技术, 高校广泛建立网络信息平台, 不断整合“互联网+”载体, 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一些学校也意识到在学生党员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但必须指出的是, 尽管“互联网+党建”在今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校仍然不能抛却传统党员教育的模式, 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建设线上线下的联动机制。线下是基础, 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党员更好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领悟其精神实质, 提升党员的理论素质;线上是提升, 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党员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 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修养。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互联网与组织维度、舆情阵地、活动空间的充分结合, 可以更为有效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克服传统模式的弊端, 增强学生党员的文化自信和党性修养。但是,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 高校在对学生党员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 必须认识到这把“双刃剑”的利与弊。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案例或资料要紧密贴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要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 适时适度做出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机融合。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并多次谈到其对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学生党员教育如何乘势而上, 并有效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是目前各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入手, 积极探索获取互联网+背景下有效的融入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员教育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现代电技术, 2015 (11) :30-41.

[2] 刘湘, 贺书伟.高校基层党组织“互联网+党建”问题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 (12) :54-56.

[3] 柳俊丰, 刘彬.“互联网+党建”的发展历程、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6 (05) :97-100.

上一篇:京津冀生态环境共享共建下一篇:浅析智能空间中的上下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