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专业论文

2022-05-12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教育技术专业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认证筹备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该专业的教育类基础课程,对照标准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专业认证的背景出发,指出了目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

第一篇:教育技术专业论文

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摘 要:在“互联网+”的浪潮下,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创造出许多新的经济形态,社会也亟需大量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为此,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指出高校应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和推进环境建设等途径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

引言

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形成的全新的教育理念。近年来,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并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传统企业开始争相涌入电子商务领域,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2017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当前电商行业人才缺口巨大,87%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既通晓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又掌握电子商务实践技能,同时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因此,在“互联网+”浪潮下,高校如何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有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子商务“双创”型人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现状

近几年,网络经济发展迅猛,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在推动电子商务教学的同时,也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中仍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轨、校企合作困难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还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导致学生就业后难以胜任岗位需求。

(一)师资力量薄弱

电子商务专业的很多教师并非来自本专业,大多数都是相关专业的教师,比如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專业等,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全面。大多数教师是一毕业就直接走上了讲台,缺乏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对电子商务的理解还停留在理论认知的层面上,加之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中难免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

(二)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轨

电子商务专业是实战性非常强的一个专业,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多以实验室模拟软件为依托,教师进行演示和讲授。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电子商务的一些基础知识,但是这种封闭的、与实际脱轨的实践教学方式缺乏市场灵活性与适应性,难以与真正的电商运营环境相匹配,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三)校企合作难以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如今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想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就要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发展接轨。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帮助高校准确定位企业需求的重要途径。目前校企合作育人普遍存在学校有热情但企业缺乏积极性的情况,难以实现真正的深度合作。究其原因,主要是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点不同,学校看重的是对学生的培养,而企业更重视高效完成工作,另外,企业担心学生能力达不到,不放心让学生接触企业的核心业务。

(四)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励

近几年来,教育部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学生创业,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毕业生20%—30%的创业率,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仍然较低。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旧局限于研究型、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主要以专业教育为主。地位的边缘化,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游离于“正规教育”之外。受到课程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制约,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非常有限。加之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资金短缺,创业成功率较低,容易挫伤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2002年,教育部开始推行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并且在几个试点高校中逐步推广,目前已经形成了创新创业竞赛营造氛围、课堂创业教学为主、创业园孵化推动落地等方式。近几年,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并且也得到了大多数高校的认可。特别是在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

(一)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

在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将人才培养方向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能够促进学生树立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竞争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二)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促进学科交叉、渗透的需要

任何学科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与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这种交叉融合对学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教育是一门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内容的交叉学科,其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能够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使不同学科的知识交叉融合甚至重构,这种融合有助于科学研究取得更多的创新性成果。

(三)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育的理念、模式等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脱节,导致高校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培养出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又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教育改革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四)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等目标的实现,需要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紧密融合。专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两者有机融合能够促进创新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使专业知识更加直接高效地融入社会生产实践,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途径

(一)优化课程体系,推动创新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

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目前创新教育还处于高等教育的边缘地带,并未真正与专业教育体系深度融合。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将创新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塑造扎根于专业教育之中。从学生入校开始,就要全方位、立体化地将创新教育理念全面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从电子商务专业认知到课堂实训、从职业生涯规划到毕业实习、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让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

(二)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创新教育的教学质量

创新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它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求教师能够巧妙地将创新活动融入“电子商务”教学当中,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度发掘學生创新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严重匮乏,师资培养路径模糊不明。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培训、挂职锻炼、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企业实践和真实情境中,同时学生也能够得到来自企业内导师的经验分享和专业指导,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

(三)推进创新环境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各高校应以校内实验室、研究所及校办高新技术企业为平台,同时积极争取与政府机构、社会企事业等单位合作,共同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推进各类孵化中心、实训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全面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其次,高校应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培养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如举办并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以及全国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比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也使学生得到系统的锻炼,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永彬,欧阳纯萍,阳小华,刘志明.“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6,(14).

[2] 刘云.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成长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 强亚男.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6).

[4] 何建华.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创新[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1).

[5] 汤波.环境专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途径研究[J].安徽化工,2017,(5).

[6] 袁川.适应与务实:日本东京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分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7).

作者:王红霞 姚娟

第二篇: 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在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认证筹备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该专业的教育类基础课程,对照标准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专业认证的背景出发,指出了目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专业认证;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

1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专业认证是教育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的一种基本的专业评价方式,我国教育部也在2017年10月正式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从而拉开了我国师范院校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序幕。文件中明確指出: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这代表着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迈人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学前教育作为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出台,认证标准的不断细化和内涵解读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的方向。

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所设置的所有的课程教学都应符合专业认证的理念和要求,为培养的毕业生达到毕业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要求幼儿园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在我们确定的核心职业能力矩阵图中,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它所对应的毕业要求是“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衔接存在问题,开课时间设置不合理

在我们目前的培养方案中,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安排在学生二年级上学期开设,而此时学生的专业课程才刚刚开始学习,教育见实习在这一学期的中段才有安排,所以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经常出现因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支撑而导致对教学设计和课件的理解无法深入的情况。

2.2教学课时太少,很多学生活动无法展开,教学设计创新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深度不够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技术概论、教学设计、教学媒体和环境、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PowerPoint课件制作,教学计划安排32学时。学习中学生因缺少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课堂讨论往往无法深入,学习基本仅限于知识和技术的掌握,虽然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技能较感兴趣,但是不能灵活应用,更谈不上更深层次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因为课时紧张,教学中多以讲授为主,理论部分本身就比较枯燥,教学设计创新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另外,目前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地点都是机房,机房固定的座位结构、大通道式的布局不利于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

2.3讲授为主的课堂组织单一化,学生学习重难点难内化

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讲授式为主传统教学手段,学生手里的学习资料只有一本教材,课前学生基本没有预习,课堂大量的时间被简单知识讲授占用,课后学生学习重难点难内化,能力培养难实现。

2.4师资分布分散,不利于统一管理

目前,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专任教师是4人,但分布在两个学院,另外还聘请了多位中小学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以及教研员。师资岗位的多样性给课程增加了不同角度的新的内容,但是教学人员的分散也给教学管理带来很多的麻烦,如因为各人隶属单位、部门不同,时间不统一,教研活动很难真正全面开展。

2.5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做到及时精准干预学生学习

我们的教学采用的都是线下教学的方式,多以结果评价为主,过程评价缺少依据,无法对学生在学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及时有效、个性化的处理。另外,没有建设相关数据库,学生作业的原创性很难检验,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很难保证。

3专业认证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3.1各部门协调沟通,统筹安排,多方论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一般公共课程都是由学校教务部门先统一安排的教学时间和学分,然后各专业负责人再召集团队成员讨论确定其他课程安排,而教务部门通常对他们先确定下来的这些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并不是很清楚,后续他们也不会参与专业研讨,这就导致了课程衔接的不完善。学校做好顶层设计,各部门协调沟通,统筹安排,多方论证,完善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解决各门课程合理衔接的问题,是专业认证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一门交叉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先导课程不仅仅是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通识课程、教育见习等也都应该是。所以它的课程开设时间应该尽量靠后一些,如三年级上学期或二年级下学期,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利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3.2统筹课程课时,合理分配,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持续改进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32总学时我们是按照14学时的理论课和18学时的操作课来安排的,教学时间很紧张,往往理论学习展不开,操作学习基本只能实现技术掌握,而应用根本来不及深入。而它的先导课程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有75学时,这门课程很多内容之前中小学都学过,我校大部分学生课程学习的目标定位在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的等级考试,而Power-Point课件制作中很多知识点一级考试是不做要求的,课件制作过程中技术掌握是进行技术灵活应用的基础,这造成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课件制作教学时还得先将前期缺失的技术掌握层面的内容先补上。所以,可以统筹安排两门课程的学时,适当减少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时,增加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上,解决现代教育技术课时不足的问题。

有调查显示:幼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方面表现较弱,在学前师范生的相关调查中也显示出在弹、唱、跳、画、讲故事、说课迹象教学技能中,学生的说课水平最低嘲。通过实践教学,我们还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课件制作能力普遍较弱。依据“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需紧密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需求相结合,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以幼儿教师岗位职业能力为准则,将课程内容融于活动中,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教学设计的关键是从学生出发,我们针对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和学生情况,根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包含三个活动领域的主题活动方案和说课稿、一个配套的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重点放在了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两项内容上。在具体操作层面采取对课程内容整体系统化处理,具体知识点碎片化处理的方式。另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基本以活动设计为主,所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如果能将任务设计游戏化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专业的教师,优秀的线上课程,便捷的学习平台、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等是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条件。打造优秀教师团队,精心设计制作线上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线上资源助学、传统课堂展示研学、平台互动交流强学多种教学形式大大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突破教学重难点。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研究成果表明:通过“教授给他人”或者“立即应用”的方式学习,两周以后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可达90%。翻转课堂的应用更有利于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3.4采取培养、引进、聘任多举措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完善管理和考核制度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以采取持续性培养本校师资、引进专业高层次人才、聘请专家指导等方式,逐步建设起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另外,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开展赛课、研讨课、示范课等活动,打造一支具有凝聚力、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教师队伍。

3.5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大数据精准干预,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有利于科学、系统、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超星泛雅、蓝墨云等教学平台为教师进行过程评价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可以让教师通过实时监测,全面准确掌握学情,使得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能及时被发现和干预。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果评价,通过任务评价、行为评价、贡献度评价等多种过程评价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建设作业数据库,增加比对功能,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资料,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作业原创性的数据参考,使得教学评价更为客观公正。

4结语

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全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改革,让我们的课程教学更加符合学生需要达到专业认证的要求是我们的努力的目標。

作者: 王芳

第三篇:高职商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松散耦合研究

摘 要:高職商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松散耦合理论,即两者存在着相互联系却又彼此保持独立的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松散耦合模型,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多元化耦合路径,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商科类人才更加适应创新型社会要求。

关键词:松散耦合理论;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

一、关于松散耦合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维克(K.E.Weick)提出了松散结合系统理论(Loosely Coupled Systems),他认为,在教育体系中,学校组织中的各个成员之间既相互联系却又彼此保持独立,同时某一系统元素的变化并不一定会影响到其他的系统元素。

松散耦合理论早期研究应用于生物与完形心理学。在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分析,总结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卡尔·维克对知识松散耦合理论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各个知识模块具有独立性,当多个知识模块耦合构成一个知识整体后,其中各个模块也不会因为耦合而失去自身特征,而是表现为整体特征和各部分特征的同时存在,即为松散耦合系统。

松散耦合理论的启示是,既要考虑知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又要考虑每一独立知识模块自身的独特作用,介于能够完全控制与完全不受影响之间。应用这一理论可以将特定行业领域描述为一组异质性、结构化的知识结合体,尤其是对于创新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这样的跨领域结合体。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涵分析

(一)关于创新创业教育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国内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潮,鉴于高职学院培养的人才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高素质、高技能的特点,因此,创新创业能力正逐渐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新”“创业”为主体的教育,是以对二者的研究为基础,融合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心理教育等多种教育理念,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是进行融合基础性和通用性的公共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目的不仅侧重于专业技能的提升,且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既包括专业思维方面的优化,也包括专业实践方面的提升。换句话说,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知识是基础,理念是关键,实践是根本。

对于高职教育层面来说,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旨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热情和创业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自主创业者,更多的是依托自己的专业岗位,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扎根基础,清晰自身岗位规划,能够实现岗位创新的“岗位创业者”。

(二)关于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又叫“专门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指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它有两个含义:第一,教育系统旨在培训各级专业人员。按照培养的层级可分为,初级专业教育、中等专业教育、高等专业教育三级。第二,按国家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主要由各大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或是技工学校组织开展教学。

本文研究的专业教育不是技工学校或中等职业教育的岗位技能培训,也不是普通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而是特指高职教育中的商科类专业教育。

三、 建立高职商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松散耦合模型

近年来,商业学作为一门专门从事盈利性和管理的学科,是适应市场经济和人才需求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学科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之一。

商科类专业包含众多专业,比如:市场营销、会计、电子商务等,这些专业的知识模块之间存在很强的独立性,并能够单独发挥作用,所以,商科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松散耦合的特征,既要考虑各个专业知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又需考虑每一个专业的独立知识,即所传授的是不同领域或者不同专业的知识。建立松散耦合概念模型一般将创新创业教育分为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将专业教育分成独立性较强的若干专业知识和若干专业实践。

创新创业知识模块包括:企业管理知识模块、市场营销知识模块、财务管理知识模块、法律法规知识模块。各个知识模块之间存在较高的整体性,但是,商科类各个专业的知识模块存在较高的独立性,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会计专业虽然都属于商科类专业,但是它们的专业知识模块相关性并不是很强,在这种耦合状态下,创新创业知识、专业知识模块是各自均保持独立特性的个体,在不同知识领域分别表现出不同的专业特性。所以,商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研究非常适合松散耦合模型。

应用这一理论可以描述商科类各个专业不同知识领域、行业系统与创新创业知识系统的跨领域结合。松散耦合过程首先需考虑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精神的完整性,还应重视创新与创业知识模块与各专业的匹配关系,从而达到最佳的整合效果。同样,在实践教学训练的松散耦合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在不同的专业实践环节中存在独立的、相互关联的实践模块,各实践模块在各自的范围内培养与其对应的特定的实践能力。

比如:通过毕业生回访调研了解到,最受学生欢迎,同时也是学生觉得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最有用的教育形式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商科类某一个专业课程设计中,这样好过单一的创新创业课程或者知识讲座,也就是说,这样的松散耦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原因是由于此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更加紧密,也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四、 高职商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路径研究

(一)创新创业精神对接专业群建设理念

教育精神层面的耦合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的前提条件。由于商科类专业之间存在较强的独立性,比如会计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虽然两者都属于商科大类,但是彼此的关联性不是很强。基于此,我们把关联性较强的专业组建专业群,以专业群为基础,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精神与专业群教育理念的耦合。本文实例均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下文不再赘述。

本文以学校现代商务专业群为基础进行研究,现代商务群建设项目是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专业,以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从属专业,培养服务湖南现代商贸流通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大学一年级通过“普及化”教育,来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实践意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服务湖南商贸流通领域。

比如:专业群所属专业均开展了创新创业基础、湘商文化、就业指导等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占单学期课时数的10%以上,而湘商文化课程教学与现代商务专业群服务湖南地区经济,与培养湘商人才的理念相吻合的,也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打好了基础。

(二)基于创新创业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知识模块主要包含:企业管理知识模块、市场营销知识模块、财务管理知识模块、法律法规知识模块。将模块化创新与创业知识整合到专业课程体系中,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松散耦合的第一步。

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实务、经济法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存在着“双重身份”,它们既是专业课程,又是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在高职商科类的专业里,市场营销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尤其突出,融合性也比较强;同样物流管理专业也开设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实务、物流企业财务会计、物流法律法规等课程,但这些课程不同于前者,因为在这些创新创业课程里融入了物流的元素,它们与物流行业、企业紧密对接,创新创业的专业化体现非常明显,所以对于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也正是松散耦合所表达的意思。

(三)建立多元化创新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层面的耦合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体系的基础。建立创新型的师资团队,一是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锻练实践,二是学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师培训,三是聘请企业导师,打造多元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同样,高职院校也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促进专业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激励措施。

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学校每年送出去参加学习培训的老师占全体专业教师人数的40%以上,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更清楚地了解与把握行业、企业发展动向,从而为在校生做出专业性的方向指引,以免在校生毕业以后在短时间内找不到方向,无所适从。

另外,电商专业课程采取“双导师”制教学方式,部分课程内容由学校专业教师讲授,实训课程由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参与企业中的真实项目。比如:客户服务与管理实训由巴拉巴拉讲师讲授,跨境电子商务实训由阿里巴巴讲师讲授。微信公众号开发、APP操作和推广课程邀请专业创新创业教师授课。物流管理专业的货运代理实务课程除学校专业教师开展教学之外,还邀请创业学生(已毕业)建立货运代理项目团队(在校生组建),来指导学生完成货运代理业务的开发、订单跟踪、售后服务等工作,同时还为专业教师培训货运代理方面的知识。

以上专业虽为商科类专业,但对应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尽相同,同样,创业创业导师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也正是松散耦合的意义所在。

(四)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匹配的特色课程教材的开发

教材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载体。高职类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理论体系比较薄弱。一般情况下都是理论性阐述外加一些创业案例。为保证创业知识既有较高的整体性特征,同时也存在专业知识的独立性。笔者建议编写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材,其中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专家、专业教育专家、企业专家等三方成员共同参与编写。

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在创新创业教育与物流专业教育的耦合式特色课程建设中,创新创业教育知识模块中企业管理知识与物流企业管理相耦合,选取的教材是物流企业管理方面的教材,對应的实践实训也同样是针对于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知识以物流市场营销为切入点,也是针对物流市场展开教学的,培养学生从事物流业务员相关的岗位;财务管理知识教学时,专门选取了一本物流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教材,其中的会计账目是以物流公司或者以物流部门为背景教学的,使学生毕业以后开展创业活动有一定的会计基础,能够看得懂会计账目,知道如何降低物流公司或者物流活动的经营成本等;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模块选取了物流法律法规,这本书包含综合邮政法、合同法中的物流设施设备的租赁、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条例、海商法等与物流行业企业密切相关的内容。

虽然目前这样的教材并不少,但是却过于陈旧,很难跟上行业企业的发展。所以,高职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创业者加强多方面的合作,共同并持续开发出一批具有一定专业前瞻性又有较强市场适应性的新教材。

参考文献:

[1]李红,高亮亮,纪德鹏.基于系统耦合理论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7,(1).

[2]石朋飞.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9).

[3]向洪.人才学辞典[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

[4]张项民.耦合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及实施路径[J].重庆高教研究,2017,(5).

[5]刘波.高校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耦合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

作者:贾妍 辛磊

上一篇:建筑大专毕业论文下一篇:教育大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