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国音乐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按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的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1.器乐音乐;2.戏曲音乐;3.说唱音乐;4.民歌;5.民间舞蹈音乐。

第一篇:中国音乐论文范文

探索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中国范式”

在研究中国问题上产生了“中国范式”的概念,和“移植范式”的“自行范式“不同,“中国范式”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点,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标志。因此,“中国范式”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而言,无疑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是同时带来了很多问题。本文就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中国范式”的学术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措施。

从当前的音乐学发展上来看,西方民族音乐学的范式是“外来范式”,不是“中国范式”,它是一种西方的实践,能够反映西方“个别”中的“一般”,并不能将其看作一切音乐的“公理”,因此也就无法解决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问题。我们可以学习、借鉴西方的范式,但不可以照抄照搬。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定义

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中,中国传统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人利用本民族的方式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意识形态的音乐,它不仅仅包括了历史上产生的作品,也包含了现当代作品。中国的传统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的中和上,它的范畴和概念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并且有着独特的中和之美,这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

二、探索“中国范式”的学术背景

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与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有关,“中国范式”的提出也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是多年来学界同仁对我国学术史反思的凝聚,它涉及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各个学科的学者都对其进行思考。自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之后,中国人就开始学习西方的文化和技术,研究中国传统音乐也可以从学习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开始。另外,中国人的思维特征呈现出重综合、不重分析的特点,“主客合一”。这样的思维方式也影响着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方方面面。不仅如此,在治学上中国人也总是习惯于“演绎”,而不善于“归纳”,这也和国人骨子里潜在的“后殖民”思想有关。

三、探索“中国范式”的学术意义

(一)学术原创上的创新

学术原创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质料层的创新,也是一切学术原创的基础。它的主要含义就是在学术研究中对研究材料的发现和开掘。比如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就是这种类型的创新。二是结构层的创新,也就是范式的创新。它是指学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相应的范式。例如,杨匡民先生的“民歌色彩区”研究就是在发现新材料的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范式。三是理念层创新,这是学术原创的最高层次。“中国范式”的创造,就是一种新的范式。

(二)范式的多样性可以实现学术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应统一到“学术创新”这一基本点上来。只要不违背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就可以实现探索的学术自由。只有实现多元化,学术生态才能平衡、协调发展。探索“中国范式”不仅是传统音乐发展的需要,也是繁荣中国音乐学术文化生态的需要。

四、探索“中国范式”的几种途径

(一)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

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要讲究一定的方式,首先要学习西方人的分析思维,西方人在建构方法上,他们善于在“一般理论”之外再创立一套“学科理论”,并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另外,要学习西方人善于归纳的治学特点。

(二)从我国国情出发,大胆实践

首先,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重视对重要学术成果的理论归纳,进而从一些前辈先贤留下的已有的重要学术成果中得到启示。例如,音乐教育家杨荫浏的“语言音乐学研究”就是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点的范例。我们应当从这些“个别”中总结出“一般”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再作理论上的提升,这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基础,也是建立“中国范式”的重要途径。

其次,还要加强研究方法的学术史研究,积极创新研究方式。学术史研究其实就是在对先人学术成果研究的基础上,按时间线索进行系统梳理。在笔者看来,这种学术史研究对于理清中国传统音乐的治学特点与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发展脉络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要在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已有范式的梳理整合。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中国范式”,但是袁静芳、伍国栋等一些老前辈早在不同时期提出了各种研究构想与研究方法,在这里暂且将其称为“已有范式”。在探索的过程中,学者必须要有策略地对其展开研究:一方面,需要加强横向联系;另一方面,也需要进行理论提升;不仅如此,还要将中国传统音乐为主要对象的“中国范式”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只有在“实践—理论”之间不断的循环中,“中国范式”才能逐步完善并得到提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开始反思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在未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五、结语

从现阶段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必须要积极对“中国范式”进行探索。这不仅是较高层次学术原创的需要,更是健全学术生态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对于“中国范式”的相关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还不能对“中国范式”作出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解读,在未来还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于传统音乐“中國范式“的研究将会不断深入,有关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中国范式”也会日渐成熟,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迎来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要对象的并拥有“中国范式”的民族音乐学——“中国学派”,在那时,中国传统文化也会真正地走向世界舞台。

(咸阳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音乐对外传播与交流的途径——以白俄罗斯为例”(项目编号:201910722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韩璐娇(1985-),女,河北唐山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

作者:韩璐娇 杨怡

第二篇: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之音乐教育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按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的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1.器乐音乐;2.戏曲音乐;3.说唱音乐;4.民歌;5.民间舞蹈音乐。这些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情趣所在。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音乐教育

在一个民族中,它的文化传统渗透在思想、文化、艺术、道德等各个方面,通过积累、沉淀、世代的相传.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的音乐文化,旁征博引,去其糟粕,汲取精华,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性品格。笔者作为高校一名音乐欣赏课的老师通过教学实践,作了长期、深入有效地探索。

近年来,艺术素质课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其中重要内容的音乐素质课程更是丰富多样,并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索中取得很好的成果。但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精髓,一直以来都只被专业音乐院校安排为必修内容,普通高校中很少设置该课程。我从中国传统音乐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方面论述了让传统音乐进入艺术素质课堂的必要性,呼吁普通高校开设“中国传统音乐鉴赏”这门课程。

伴随着教育观念的巨大转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艺术素质课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正在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认可。普通高等学校,无论是理工类还是文科类,开设艺术素质课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美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近年来,各高校开设的艺术素质教育课也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根据对目前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现状的观察,以及对中国传统音乐对艺术素质教育之作用的理性思考,笔者认为,在普通高校开设中国传统音乐课程,对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是具有实际意义和重要作用的。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与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说,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来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中原音乐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其中,殷商和西周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代表意义。除六代乐舞及其他多种乐舞的发展和整理,礼乐制度的阶级化和等级化,大司乐机构的设置,三分损益律的运用等有重要影响之外,尤其在“八音”乐器分类中“琴”(七弦琴)及其音乐的出现,奠定了中国传统乐器与器乐的基本模式。

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民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外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长江中游的楚文化中的音乐文化,色彩缤纷,独树一帜,同中原音乐并为上古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率,相互辉映,相互交融,进而衍生、发展。珠江流域的粤文化,西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西北作为古代丝绸之路对多处音乐文化传播、交融的作用,以及东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在乐器方面,作为汉族音乐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交融的代表实例,可以举出由奚琴到胡琴类各种拉弦乐器的形式。

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由来已久。据《穆天子传》记载,相传西周初,周穆王曾经带着规模颇大的乐队到西方各国进行音乐交流。此后,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乐也传入中国;隋唐时期,大量外国音乐的输入,不仅带来外国乐曲,而且引进乐器、乐律、音阶。作为外国乐器传入中国,后又被改造为中国传统乐器的琵琶就颇具代表意义。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之一是“中和之美”。中国古典美学提炼出了“以和为美”的原则,将其确立为审美和艺术活动中的普遍准则和最高要求。早在《尚书》所记载的远古时代,就有“八音克谐”、“神人以和”的思想萌芽。具体到音乐,明末清初著名琴家徐上瀛(名珙,别署青山,生卒年不详)所著的《溪山琴况》中对中国古典艺术——古琴艺术的论述中明确指出,琴乐之“首重者”,就是“和”。《琴况》开首即写到:“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论者认为,古圣贤制琴作乐的目的,就是陶冶“一身之性情”,进而影响天下人之性情并使之归于“和”。而当今国策之思想精髓便是“和谐”,学生在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过程中不但能加强自身修养,还能逐渐领会“和谐”的丰富思想内容与厚重底蕴,从而充分发掘其所蕴含的当代价值,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法》的日益完善,如提出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尤其要求受教育者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中国传统音乐应该进入高校艺术素质课堂,让广大学生细致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热爱传统文化,更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我国是著名的文明古国,因此,向全世界展示我们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可促进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为保障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提供依据,发挥作用,以加速促使国际大联合,打开“世界大同”之门。

中外文化交流有着悠远的历史。从《诗经》的西译与研究,到西域音乐传入中原以及唐诗宋词风靡世界的影响等等,中国文化在广泛的交流中,不仅为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也在不断地丰富着自己。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普遍性和持久性,其深厚精萃的内质,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安身立命、得以强大的精神之源。因此世界各国在总体上皆肯定我们传统文化存在的意义,并争取进一步认识其精华之所在,以促使自己国家的繁荣进步与强大。这不但有利于我们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而且有利于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把握住正确方法和尺度。

作者:王宏宇

第三篇:中国钢琴音乐与跨文化音乐教育

【摘要】本文在对中国钢琴音乐和跨文化音乐教育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以钢琴音乐作为跨文化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的原因,总结了我国当代跨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为中国钢琴音乐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发展之路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跨文化音乐教育;文化

音乐是八大艺术之一,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变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体系。古典音乐一直是我国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向世人宣传中国历史文化、中国特色音乐的重要形式。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我国的音乐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不再是以单纯的古典音乐的形式存在,而且随着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音乐的涌入,我国的音乐文化慢慢地与西方音乐文化进行了融合,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一、中国钢琴音乐概述

(一)中国钢琴音乐的地位

中国钢琴音乐是我国的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是我国新音乐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我国当代音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当代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钢琴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与我国近现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是我国近现代音乐风格以及文艺政策、社会生活等的体现,是我国新音乐的优秀代表,担负着传导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的重任。

(二)运用中国钢琴音乐进行跨文化音乐教育的原因

钢琴在西方社会一直是比较重要的音乐演奏乐器,自传入我国起,随着社会音乐教育的逐渐普及,钢琴在我国成为了被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的乐器之一,钢琴音乐也越来越有受众市场,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因为钢琴在国际社会上一直是比较被认可的乐器,钢琴音乐更是可以看作是一种能够通行全球的公众语言,所以,在当今社会各种文化激烈碰撞,不断融合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运用中国钢琴音乐作为传导中国文化和进行跨文化音乐教育的代表和先驱具有极其完备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首先,从内文化圈的层面来说,也就是在中国国民文化素质教育中,可以利用钢琴音乐的赏鉴以及学习、演奏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次,从外文化圈的层面,也就是在对外文化交流以及跨文化的音乐教育中,中国钢琴音乐可以很好地诠释中华文化,方便其他国家对中国当代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优秀内涵,以一种新的、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形式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二、中国钢琴音乐跨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一)中国钢琴音乐跨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

跨文化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将两种甚至更多种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以一种统一的形式对文化进行传输和传导,而以中国钢琴音乐为主要形式的跨文化音乐教育就是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钢琴音乐教育相融合,以钢琴音乐为切入点进行音乐文化传播。以中国钢琴音乐进行跨文化的音乐教育就需要从音乐教育的背景以及钢琴音乐所包含的文化分析中国钢琴音乐与西方文化教育的相同点以及差异之处,分析我国钢琴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从而寻找出我国当代跨文化音乐教育的最佳方法。我国当前的钢琴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过分展示西方的音乐文化而忽视了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及其表现,导致很多人对钢琴音乐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对我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差的影响。

(二)中国钢琴音乐跨文化音乐教育的方法

我国当前的跨文化教育主要可以划分三种形式:第一,称之为文化传导教育,也就是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或者外来优秀音乐文化产生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分析其优劣,对其中的精华进行传承,对其中的糟粕进行舍弃;第二,可以称之为专业性钢琴人才的培养,也就是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更多掌握钢琴演奏技巧的专业型人才,使他们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发挥作用;第三,是一种较为全面的培养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钢琴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因为中国钢琴音乐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跨文化的音乐教育内涵,加强中国钢琴音乐与跨文化音乐教育的联系,进行更加综合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三、中国钢琴音乐的跨文化音乐教育的主要措施

对于音乐教育而言,虽然可以通过对音乐的聆听拉近听众与不同的音乐文化的距离,但是,跨文化的音乐教育还是应该通过音乐实践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奏对不同的音乐进行比较,发现它们背后所代表的不同的文化内涵,获得更直接的音乐体验。所以,以中国钢琴音乐进行跨文化的音乐教育更具优势,可以通过直接的学习、弹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体验我国不同历史发展时期音乐文化的精髓,以达到跨文化音乐教育的目的。

(一)关注历史文化层面的教学

文化传导是跨文化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所谓文化传导指的是在对一些外来的音乐进行分析学习时,不仅仅停留在音乐本体上,而是通过作品分析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通过跨文化音乐教育进行文化传导的具体方法是从某一音乐作品入手,分析其技术层面的音乐表象,对比其与文化现象的异同,探究音乐中所蕴含的非音乐性的、带有明显文化属性的因素,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揭示。最简单的例子,也是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通过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应用的技巧分析该作品产生的政治、社会条件及历史文化背景,从而探讨、了解这一作品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等。

钢琴音乐最早出现于西方社会,这是由西方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较为开放的文化氛围决定的,在这样的历史文化条件下钢琴音乐应运而生,并且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钢琴音乐创造者,形成了许多耳熟能详的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成为了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优秀的钢琴作品的形成不仅要靠创作者的悟性和天赋,更要植根于一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以及独特的文化氛围。我们要想对这些作品形成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就要充分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甚至是创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的演奏中,尽可能地演奏出这一作品的精髓。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作品创作背景以及創作者的情况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当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点,了解那一时期的音乐创作特点,对学生进行文化层面的传输。

(二)注意将作曲家的介绍结合到教学之中

再优美的音乐作品,再优秀的音乐表达,再充沛的音乐情感,都源自作曲家,是作曲家将自己的人生感悟、思想情感以及精神诉求等通过音乐作品的形式记录下来,传达出去。所以,对作曲家的了解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认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国家、每个时期,甚至是每个地域,都有自己优秀的作曲家代表,而且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风格等。所以,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教师要注意对作曲家的介绍,不仅要介绍其流派、风格、特点等,也要介绍一下其成长背景、生活态度等,与作品的创作背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清晰详尽地了解作品所蕴含的文化、感情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在对外的音乐教育中,更应该重视对作曲家的介绍,因为,在西方的音乐文献资料中对中国作曲家的介绍非常少,西方社会对中国作曲家的认可及了解也很少,哪怕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批有着卓越艺术成就的作曲家,这种状况也未得到明显的改善。所以,在中国钢琴音乐跨文化音乐教育中要加强对中国优秀作曲家的介绍。

(三)重视钢琴演奏技巧的教学

乐曲的划分和停顿是进行音乐学习的最基础的内容,而掌握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则是培养乐感的重要保障,只有形成了良好的乐感才能谈音乐作品的赏鉴或者学习演奏。同样的一首作品,完全可能因为演奏者的不同而带给听众不同的听觉体验,使听众对音乐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一个演奏者要想充分表达自己对一首作品的理解,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演奏技巧中,演奏节奏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节奏较快的音乐,就需要较快的演奏速度来相适配,这样会让听众产生欢快或者是比较高亢的体验;而对于那些节奏非常舒缓的音乐则需要放慢演奏速度,营造一种比较柔情的、舒缓的感觉。对于钢琴音乐而言,一首作品中可能包含着很多抑扬顿挫的音调,这就需要演奏者对音乐节奏有较为熟练的掌握,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作品的内涵。所以,中国钢琴音乐教育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演奏技巧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钢琴音乐的基础内容,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中国钢琴音乐教育或者说一切形式的音乐教育无非就是按照听、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但是,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渐渐失去了一部分活力,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要注意结合时代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采用,一是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播放相关的视频影像以及演奏影像或者原声等,让学生通过欣赏作品或影像资料进行思考和讨论;二是进行中国钢琴音乐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介绍与之相关的中国文化,如一些相关的民俗、录像、电影、图文介绍等。这些都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能传达作品背后所表达的文化内涵等,对于教与学的过程都是比较好的尝试,可以更方便地在中国钢琴音乐的跨文化教育中进行文化传导。

四、结语

中国钢琴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钢琴音乐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是我国新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钢琴音乐的跨文化音乐教育更应该谨慎、科学,建立起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鶄.中国钢琴音乐与跨文化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 2018,38(15):256.

[2]李昌粼.钢琴音乐与跨文化音乐教育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8):206.

[3]闵文.钢琴音乐与跨文化音乐教育[J].黄河之声,2017 (21):72.

[4]孙鸣.跨文化视角下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现状及措施[J].北方音乐,2015,35(12):209.

[5]石萌.中国钢琴音乐与跨文化教育音乐教育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2015(6):17,19.

作者簡介:林莉,女,汉族,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作者:林莉

上一篇:林业学术论文范文下一篇:贸易公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