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助力互联网全球治理

2022-09-11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推动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倡导尊重网络主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赞同。不久前, 中国政府先后发布《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和《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 进一步展现出深度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决心与信心, 将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贡献宝贵的中国智慧。

网络空间现阶段突出需求

虽然互联网的诞生只有四五十年的历史, 但它与通信网、计算机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数字设备及其承载的应用、服务和数据等构筑的网络空间, 已成为人类继海洋、陆地、天空和太空之后的第五大生存空间。

正如《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中所描绘的那样,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空间, 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新渠道、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化繁荣的新载体、社会治理的新平台”。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国接入互联网开始, 全球范围的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已经有20多年的历程。但是, 凭借资本和技术优势, 并受益于其前瞻性战略发展规划, 客观上造成了互联网发展治理大多以美国为中心单边展开的现状。

但是, 随着互联网科技和应用的全球性发展, 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互联网的治理问题也成为全球性问题。时至今日, 网络空间几乎覆盖全球所有国家和人口。更重要的是, 网络空间无清晰国界, 网络信息传递是超国界的。网络空间存在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 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 必须共同处理。因此, 对网络空间进行治理, 必须在全球范围协同推进。

2013年, “斯诺登事件”曝光, 加强治理成为网络空间发展的突出需求, 全球互联网治理变革演变进程开始加速, 以欧美制定的规则为主导, 以技术为驱动的传统互联网治理模式, 转向以认同主权、和平、开放、有序为基础、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发展和繁荣网络经济为驱动、以共享共治为路径的新模式。这也为中国参与互联网全球治理提供了契机。

2014年, 中国代表团出席在英国伦敦召开的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 (ICANN) 第五十次会议, 并在大会开幕式和高级别官员会议上发言。这不仅是ICANN历史上第一次邀请非承办国国家代表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言, 也是中国政府首次正式对外阐述有关互联网治理的核心主张。

同年11月,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举办, 第一次将全球网络科技业界领军人物汇聚一堂, 共商发展大计。这也是第一次向世界全景展示中国互联网发展理念和成果, 成功搭建起中外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全球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

近年来, 全球互联网治理国际论坛和机构中, 来自中国的代表渐多、声音渐强、影响力逐渐变大。参与主体和参与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切合国际主流发展趋势。

中国提出国际社会应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 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实践和理念正逐步融入全球互联网治理宏大进程, 并日益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可。

完善互联网全球治理格局

欲厘清当前互联网全球治理面临的博弈难题, 还需从电信业的深刻变革谈起。

上世纪70年代起, 为破除垄断、激起更多创新, 美国开放了电信业市场准入, 将“基本的”电信服务与涉及数据处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增值”服务区分开来, 并将电信自由化运动推向国际市场。这一政策如今看来是具有革命意义的, 它为全球互联网快速、不受限制地扩展扫除了障碍。然而, 也为日后互联网治理埋下了某种程度的隐患。

有关互联网的管理机制, 早在互联网萌芽期就已存在了。只是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互联网关键资源的分配和技术方面的协调处于首位, 其他问题主要通过私营利益者间的合同协议来解决。因而, “技术社群”在互联网发展早期的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并将“网络自治”的理念广为传播。

然而, 随着互联网应用超出科学研究领域逐渐向政治、商业和社会生活等领域渗透, 技术社群所主导的治理机制显然无法应对日益繁杂的治理问题。

在第一次互联网商业化浪潮中, 一个临时机构——国际特别委员会 (IAHC) 应运而生。该机构试图设计一个治理体系将可能与互联网治理相关的不同利益者汇聚起来, 如国际电信联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商标利益群体代表, 以及知识产权所有者等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

然而, IAHC被认为在处理互联网与美国关系时表现不佳。“以国际电信联盟为支撑在美国外建立一个新治理体系”的方案触发了美国互联企业和政府的强烈反对。因而, 为设计一套自下而上非官方的互联网域名监管机制, 美国商务部启动了自己的协商程序。该程序明确将政府间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排除在互联网名称和地址管理之外, 最终建立了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 (ICANN) 。

ICANN成立被视为互联网治理演进中第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 但仍未能解决互联网治理争议的焦点——合法性, 以及美国和联合国机制在互联治理中所应发挥的作用等问题。首先, 它所吸纳的不同利益者, 仅包含少量的个人和组织, 且大部分来自美国政府, 而发展中国家则被排除在治理商讨之外。

其次, 处于传统组织机制之外的私营部门主导的治理体系的透明性和问责制问题日益突出。这也正是多年来ICANN成为互联网治理博弈象征符的原因所在。

互联网治理演进过程中第二个标志性事件是联合国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WSIS) ——一系列从2002—2005年召开的强调多边的、以国家为中心的外交会议。该峰会原议题范围远超互联网治理这一狭小领域。

但由于ICANN治理体系冲突日益尖锐, 以及网络之于信息社会重要性日渐突显, 日后演变成了互联网治理世界峰会。

WSIS是互联网治理演进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该峰会不仅确立了国家政府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地位, 还确立了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方参与治理的原则。

此后, 为探讨、协商和解决全球互联网治理争议, 萌生了诸多全球性、区域性机构组织、论坛/会议和倡议等, 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多元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构架。

与此同时, “多利益攸关方”成为一种广为流行的治理模式, 被绝大部分组织机构所采纳。

走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国是互联网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在互联网全球发展与治理中举足轻重。截至去年年底, 中国网民已达7.31亿人, 全世界有1/4的网民在中国;国内外上市互联网企业91家, 市值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网络经济活跃、网络文化繁荣、信息传播通畅、交流合作频繁, 互联网已成中国人民生产生活新空间, 社会治理新平台。

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全新挑战, 也是人类社会正在迎来的重要机遇。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 从全人类共同福祉和前途命运的高度, 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 这是国际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方案, 展现了道义的力量, 体现了大国的智慧和担当。2016年底发布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 阐明了中国关于网络空间发展和安全的重大立场。

中国向国际社会描绘推进互联网国际治理体系变革、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未来发展的共同愿景。

而要实现这个愿景, 就必须推动公平分配互联网基础资源, 共同管理互联网根服务器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切实进行ICANN国际化改革, 使联合国安理会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国际合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红利普惠共享, 共同进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弥平数字鸿沟, 深化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和网络犯罪国际合作, 促进网络文化交流互鉴。

构建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意味着各国应享有平等参与共同决策的权利。中国支持加强包括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利益攸关方的沟通与合作, 实现共同参与、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中国致力于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会议, 推进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组织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为互联网全球治理搭建重要平台;坚持与有关国家继续举行各种多边或双边互联网论坛, 拓展网络对话合作平台。中国主张推动深化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及各种区域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务实合作。

中国参与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还将推动互联网全球法治的发展。互联网全球治理法治化就是要推动构建以规则为基础的网络空间秩序要求, 包括发挥联合国在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中的重要作用;从维护国际安全和战略互信、预防网络冲突角度, 研究国际法适用网络空间问题;探讨制订网络空间国际反恐公约, 加强与各国打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的政策交流与执法等务实合作;支持联合国大会及人权理事会有关隐私权保护问题的讨论, 推动网络空间确立个人隐私保护原则;推动制定完善的网络空间贸易规则, 促进全球网络经济繁荣;制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合作措施, 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立法、经验和技术交流。

自从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 中国始终是互联网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 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 推进互联网国际治理体系变革, 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上一篇: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施途径下一篇:新型清污机的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