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征稿启事

2024-04-22

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征稿启事(共9篇)

篇1: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征稿启事

刘振亚2016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北极星输配电网来源:亮报

2016/4/6 9:55:50 我要投稿 所属频道: 电网建设关键词:特高压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

北极星输配电网讯:2015年9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深刻阐明能源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互联电网,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电力需求,描绘了世界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蓝图,为应对气候变化开辟了新道路,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和积极响应。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联合国关注气候变化行动、国际能源署、美国爱迪生电气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协办,来自五大洲2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国外代表200多名,涉及能源、科技、环保、金融等领域,是世界范围内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首次盛会,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中国政府对这次大会高度重视,王勇国务委员莅临会议指导并作重要讲话。在此,我谨代表大会主办方和协办方,向出席会议的王勇国务委员、各位领导、嘉宾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结合大会主题和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实践,谈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能源和空气、水、粮食是人类生存必需的基本资源。火的发现和利用开启了人类文明,拉开了能源发展史的序幕。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油气时代、电气时代,每一次能源时代的变迁,都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18世纪中期,煤炭成为主导能源,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近代工业建立和发展;19世纪中期,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成为主导能源,内燃机得到广泛应用,催生了现代工业;19世纪后期,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了现代工业转型升级和大发展。到目前,地球已经诞生了46亿年,大规模开发使用化石能源不足300年,但已经面临三大严峻挑战,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一是资源紧张。按目前的开发强度,全球已探明煤炭储量只能开采110多年,石油和天然气只能开采50多年。二是环境污染。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在生产、运输、存储、使用的各环节,对大气、水质、土壤、地貌等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许多地方已超过环境容量,大自然丧失修复能力。三是气候变化。化石能源的碳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因。自1850年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升已经超过1℃。如不控制,本世纪末全球温升将超过4℃,导致冰川融化、海面上升、物种灭绝、粮食减产,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从2000年的143亿吨标准煤增长至2015年的203亿吨标准煤。预计到2030年、2050年将分别达到260亿吨和300亿吨标准煤。巴黎气候大会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并为控制在1.5℃以内而努力。不转变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这一目标将无法实现。应对三大挑战,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需求,根本出路是建立安全、清洁、永续供应的能源保障体系,就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是大自然的恩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天用了明天还来,仅开发其中万分之五就可满足全球能源需求。清洁能源可以转化为电能利用,电可以替代各种化石能源。要实现清洁能源占主导,必须在能源供应侧实施清洁替代(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侧实施电能替代(电能替代煤、油、气),有限且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将来主要作为工业原材料使用。因此,构建以电为中心、电网为平台的全球能源保障体系,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是世界能源发展的方向,电网必将成为集能源开发、输送、配置、使用于一体的能源网。能源网、交通网、通信(信息)网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基础网络设施。目前,全球交通网、通信(信息)网已经互联,能源网也必然朝着全球互联的方向快速发展。

智能电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满足各类集中式、分布式清洁能源接入和用户智能化、互动化用电需求。特高压电网具有大规模、远距离输电能力,能够实现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清洁能源只有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才能实现大规模开发、配置和使用。因此,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是永续供应、绿色低碳、经济高效、开放共享的能源系统。智能电网是基础,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清洁能源是根本。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一是实现清洁发展。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从现在起全球清洁能源只需保持12.4%的年均增速,到2050年比重可提高到80%以上,实现能源永续清洁供应。二是应对气候变化。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上世纪90年代初排放水平的一半,可以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三是拉动经济增长。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投资规模超过50万亿美元,将有力带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催生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带来新繁荣。四是促进和平发展。能够增进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解决缺电、消除贫困,减少国际争端,缩小地区差异,让世界成为一个能源充足、天蓝地绿、亮亮堂堂、和平和谐的“地球村”。

二、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电力需求

新世纪以来,全球人口从2000年的61亿增长至2015年的73亿;GDP从32万亿美元增长至80万亿美元;用电量从14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3万亿千瓦时。预计2030年、2050年全球用电量将分别达到39万亿千瓦时、73万亿千瓦时左右。为满足全球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亟需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力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实现清洁能源全球开发、全球配置、永续供应。

(一)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在各大洲广泛分布。全球陆地风能资源超过1万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还有丰富的海洋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潮汐、地热资源,都可以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一极一道”(北极、赤道)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和各大洲主要流域的水电是未来能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北极地区风能资源总量居全球首位,技术可开发量超过300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球的20%;赤道附近是全球太阳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陆地技术可开发量超过1000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球的30%。全球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16万亿千瓦时,主要集中在 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全球分布式风电、太阳能发电资源可开发量超过10万亿千瓦时。集约规模开发各大洲清洁能源,灵活经济开发各类分布式能源,实现多能互补、灵活互济、协调利用,完全能够满足未来全球能源需求。2000年以来,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迅猛,风电装机年均增长25%,太阳能发电装机年均增长42%。2015年,全球风电装机达到4.4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2.4亿千瓦,其中,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分别达到1.3亿千瓦、4200万千瓦,成为全球风电、太阳能发电规模最大的国家。随着技术进步,清洁能源竞争力有望在2025年前超过化石能源。

(二)加快跨洲跨国电网互联

特高压电网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主网架,世界各大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都在特高压输送范围内。北极风电可以通过特高压向亚洲、欧洲、美洲送电,构建亚洲—欧洲—美洲互联电网;北非、中东太阳能可以通过特高压向北送电欧洲、向东送电亚洲,构建欧洲—非洲—亚洲互联电网。其他各洲之间、国与国之间都可以通过特高压等多种方式实现互联。跨洲跨国电网互联具有显著的时区差、季节差、电价差效益,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实现能源生产全球化、配置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随着跨洲跨国电力贸易快速增长,全球能源互联网在保障能源供应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建成投运“三交四直”7项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六直”10项特高压工程。特高压输电技术先进成熟,为跨洲跨国电网互联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三)建设先进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集电能传输、资源配置、市场交易、信息交互、智能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智能电网广泛采用智能控制、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能够自动预判、识别各类故障和风险;能够适应各类集中式、分布式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和大范围配置要求;能够满足各类用户多样化、智能化用电需求,构建功能强大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智能家居、智能社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发展。当前,世界多数国家都在加快智能电网建设。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制定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开展了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环节的智能电网建设,建成2554座智能变电站,3.5万座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安装智能电表3.1亿只,累计实现用电信息自动采集3.2亿户,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1500余座、充电桩3万个。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创新突破,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创造了条件。

(四)推进能源消费电气化

电气化是能源消费革命的基本方向。2000年到2015年,全球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从15.4%提高到19.0%左右,中国从10.9%提高到22%左右。电能终端利用效率可达90%以上,远高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直接燃烧使用。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能够提高社会综合能效,降低成本,增加产出。大力推进工业、交通、商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的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能够大幅减少化石能源直接燃烧。将来陆地交通、海运水运,甚至航空和军事等领域,都将逐步实现以用电为主。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将有力推动能源消费电气化进程,预计到2050年,电能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超过50%。

三、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总体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各阶段可结合实际协调推进。从现在到2020年,重点加快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建设;到2030年,重点推动洲内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到2050年,重点开发“一极一道”能源基地和推动电网跨洲互联,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深刻改变世界能源发展格局,突破能源发展的资源约束、环境约束和时空约束,根本解决煤油气开采与储运、火电厂减排、核废料处理、碳封存等问题,让人人享有充足廉价的清洁能源和智慧服务,享受更舒适的生活、更繁荣的经济、更宜居的环境、更和谐的社会,为全人类带来巨大福祉。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在此,提五点倡议:

一是为了人类共同利益行动起来。实现共同的利益需要共同的行动。要把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世界各国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行动,纳入联合国绿色发展、和平发展、可持续发展有关重要议程与合作框架,凝聚人类智慧,汇聚各国力量,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为实现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目标而奋斗。

二是致力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为更好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发起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已正式成立,这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际平台。我们愿意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相关国际组织、机构、协会、企业等一道,加强交流、密切合作,开展理念传播、战略规划、技术创新、标准制定、沟通宣传、项目推进等工作,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发展。

四是积极推进重大示范项目。结合各国实际,加快实施一批条件成熟、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跨国、跨洲重大项目,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形成全球电网互联互通的大格局。目前,亚洲—欧洲、亚洲—非洲、非洲—欧洲以及东北亚等跨洲跨国电网互联正在积极推进,希望世界各国能源企业、装备企业、金融机构等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和参与重大示范项目建设。

五是共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惠及全人类的事业,人人享有发展成果,人人都应关心支持。世界各国应当克服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等差异,消除地缘政治、贸易体系、技术标准等壁垒,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希望社会各界发挥各自优势,自觉行动、积极参与,在理念传播、宣传推广、建设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能源的载体、创新的载体、和平的载体,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载体。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愿与大家一道,锐意创新,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造福世界人民,造福子孙后代,开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篇2: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征稿启事

《中国能源建设》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程研究院”)主办,编辑部设在工程研究院,是集团公司层面的唯一科技刊物。

办刊宗旨:立足于能源行业尤其是电力行业的管理、技术、经济研究,展示行业领先的业绩、创新和先进经验,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工程应用。

本刊集学术性、科学性、先进性、专业性、适用性于一体,主要刊登我国在能源和电力工程产业政策、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经济、工程管理、四新技术、行业动态、前沿视角等方面未经公开发表或出版过的专论、论文、综述、信息等。来稿要求材料翔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炼、论点明确、论证合理,在专业领域有创新或独到见解,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主要栏目设置:

1)特约专稿:集团公司领导或行业领军人物的约稿或专访。

2)工程技术:能源尤其是电力领域相关的.规划设计、安装施工、电力试验、装备制造等方面的技术研发、经验总结及成果转化文章。

3)项目管理:能源工程相关的项目管理方案策划、案例讨论、经验介绍等方面的文章。

4)技术经济:能源工程相关的技术经济方案策划、案例讨论、经验介绍等方面的文章。

5)科技资讯:行业动态、前沿技术等,是集团内外技术交流的平台。

热忱欢迎集团公司内外从事电力工程建设、经济和管理的专家撰文投稿,对于来稿我们会尽快处理(从投稿到见刊在3~6个月以内完成)。本刊对所有来稿免收版面费和审稿费,并支付一定稿酬。

论文刊出后将给第一作者邮寄当期期刊。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论文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层次分明。字数一般控制在3000~6 000字。

2)来稿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应未曾以任何文种正式发表、未一稿两投。

3)稿件格式须符合本刊论文刊登的要求,稿件主体包括:题目(中文不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称、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内容,其中题目、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等须附中文英文对照。中文参考文献如有对应英文,请务必以中英文对照格式著录。具体请参考“论文模板”。

4)在审稿期间(1~2个月)请勿他投,审稿意见将通过E-mail通知作者。

5)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必要的编辑加工和修改。如果作者不愿修改,请事先声明,文责自负。

6)来稿请注明通信作者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等)。

7)如为约稿请投稿到约稿编辑个人邮箱,我们将尽快处理稿件。

投稿邮箱:zgnyjs@ceec.net.cn

编辑部电话:010-59098813

篇3: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信息顶层架构

全球能源互联网由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于2014 年提出,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1,2,3]。

全球能源互联网由跨洲、跨国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输电网、配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集中式、分布式电源,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是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具有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特征[4,5,6]。

目前信息技术和应用已经成为电网运行、电能交易、智能用电必不可少的支撑环节,更深层次地融入了电力的发、输、配、用各环节。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下,清洁能源接入、洲际电能传输、灵活电能交易、电能即插即用等应用为信息技术带来了新的需求和挑战[7,8]。

同时,在国家“互联网+”战略推动下,通过互联网的理念和信息技术实现传统行业提升,已经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共识。全球能源互联网具备互联网开放、泛在、互动的特征,面向能源互联的信息系统将具备有别于传统电力信息化的新特征[9,10,11]。

因此,本文从宏观上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信息体系进行研究和设计,以开放交互的视角对新型电网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审视,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信息业务、交互需求、洲际能源平衡、跨国电力交易等新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对能源互联信息的类型和交互范围做出定义,对能源互联带来的信息安全威胁在架构层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最终形成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的信息系统顶层架构,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信息支撑思路。

1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核心特点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全球范围配置清洁能源的综合性平台,本质上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系列概念的综合,包括跨洲/ 国超长距联网、清洁能源、电能替代、能源互联网四大主要概念。

1)跨洲/ 国超长距联网是指利用特/ 超高压技术,构建跨洲/ 国的超长距输电通道,实现电能长距离输送和优化配置。

2)清洁能源是指进一步发展光伏、风电、水电等新能源和储能技术,实现能源结构优化。

3)电能替代是指在用户侧利用电能替代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

4)能源互联网指的是能源的开放利用和交易,在电力领域主要包括分布式电源、开放电能交易、微电网等内容,代表了更开放和互动的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未来的智能电网,是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能源互联网”。

从根本上,全球能源互联网主要解决的是清洁能源全球配置问题。由于化石能源资源紧缺及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必要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同时在用户侧减少用于供热、饮食和交通的化石能源消费,转而用电能实现替代。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全球清洁能源资源分布不平衡,总体上呈现“一极一道”,而必须采用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大容量清洁能源的输送和综合配置。主要效益有:促进能源的全球优化配置;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促进更灵活的能源交易和碳交易;通过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提高供电可靠性并降低线损;促进“两个替代”,推动用户侧能源结构转型。

2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信息系统新特征

目前,传统电网已经部署了相当规模的信息化系统,主要用于电网公司的人财物等内部管理、营销、用电服务等业务。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新形势下,业务的丰富程度、覆盖范围和应用水平极大提高,对信息化提出了新的需求。

2.1 跨国电网互联的调度模式

全球能源互联网下的跨国电网调度同国内电网调度具有明显不同,无法形成刚性的调度体系,潮流调度具有较强的双边协商和自组织特性,传统调度系统不能应对这种应用场景。松散的多源交互应用适合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支撑,通过数据平台、数据交互总线、数据分析应用实现互利、互惠的综合性的电网调度体系。

2.2 超远距清洁能源基地综合管理

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建设包括“一极一道”等清洁能源基地,这些清洁能源基地位置偏远、运维能力差,难以实现基于本地运维团队的日常维护,有必要建设可靠的远程通信通道,实现远程监控及状态检修,并形成基于数据的综合检修。

2.3 全球清洁能源综合交易与管理

清洁能源将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主要传输电能,超远距清洁能源的售价核算和综合交易管理,通过信息化支撑清洁能源全球范围交易和碳交易,支撑清洁能源全球配置。

2.4 用户侧能源交易与管理

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构成联系能源用户和清洁能源基地的纽带,用户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丰富的能源互联应用,信息将构成用户使用清洁能源的重要工具。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全球能源互联网对信息的需求是颠覆性的,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电网对信息的封闭管理模式,让清洁能源的供给方和使用方通过使用互联网以便捷的方式参与到能源互联中;另一方面将电网信息的覆盖进一步扩展至全球范围,在用户量和空间尺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3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信息需求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新需求下,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信息系统将发生巨大变化,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有中心向无中心,由支撑服务向业务转变,整体呈现全球性、开放性、互动性和泛在性,主要信息新需求如表1 所列。

通过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新信息需求列表分析,可将这些新需求分为广域侧与局域侧2 类。

1)广域侧需求(即全球层面):侧重在全球和跨国层面,应对由于长距跨国输电和远距能源基地带来的松散调度、运行维护、交易结算和宏观监控等新需求,通过发挥信息化的开放、覆盖范围广和运算能力强的特性进行针对性解决。

2)局域侧需求(即国家层面):侧重在国内和用户层面,应对清洁能源配售、新能源交易体系和新能源利用模式带来的新需求,发挥信息化覆盖面广、信息交互便捷的优势,实现对局域侧支撑服务。

4 全球能源互联网信息系统的技术特征

4.1 基于信息物理空间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建模

信息物理空间作为计算进程和物理进程的统一体,是集成计算、通信与控制于一体的下一代智能系统。信息物理空间通过人机交互接口实现和物理进程的交互,使用网络化空间以远程的、可靠的、实时的、安全的、协作的方式操控一个物理实体。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s,CPS)包含了将来无处不在的环境感知、嵌入式计算、网络通信和网络控制等系统工程,使信息物理系统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作和自治功能。它注重计算资源与物理资源的紧密结合与协调,其涉及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智能交通系统、远程医疗、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12]。

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同信息系统紧密融合,一次设备、二次系统、能源流、动作策略、参数指标都会体现在信息系统中,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全球能源互联网进行建模具有以下得天独厚的优势。

1)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资产多为多方共有,同时存在远程管理和跨多国部署的情况,通过信息物理空间进行建模和信息手段进行管理,有助于实现对资产管理的开放和对等化。

2)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清洁能源流容量大、横跨距离长、多源多荷、拓扑复杂、交易频繁,通过传统调度手段难以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将能源流映射至信息物理空间,在信息层面实现无中心的协调和管理,具有明显优势。

3)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明显的多方协调管理特征,通过信息物理空间映射到信息系统的方法,对相关自动化策略进行建模,能够形成实时的基于协调的全网宏观管理,有助于松散管理体系的实现。

4.2 基于互联网的顶层网络部署及信息安全机制

全球能源互联网在跨国层面必须通过公共的互联网进行部署,部署专用网络的投资难以承受,通过互联网实现相关信息传输更加贴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开放内涵。由此带来的公网/ 专网接口、信息通道性能保障和信息安全体系等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4.3 基于数据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管理和运营

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全局侧的管理和运营是基于信息化的松散模式,传统基于刚性管理的相关系统不能胜任这种需求。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相关处理具有巨大优势。

1)数据资源具有先天的可存储和可分发特性,有助于全球能源互联网各参与方的共同协调和互动。

2)数据资源将作为载体,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各参与方思想、行为、决策的交流基石,在协调机制下,基于数据的交流将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常态机制。

3)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广域层面是松散和柔性的,因此基于数据的决策将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主要行为,通过对多方面数据的全面分析,有助于提高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5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信息顶层架构

5.1 全球能源互联网信息映射架构

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信息需求可以看到,广域侧业务需求多为对等的、松散的、宏观的业务类型,局域侧业务多为集中的、刚性的、微观的业务类型,因此对广域侧和局域侧业务应采用不同的信息部署架构和应用需求。全球能源互联网信息映射架构如图1 所示。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信息业务架构自物理层发起映射,将相关的设备实体、清洁能源流和动作策略等实体映射至信息物理空间,通过数据和算法对全球能源互联网进行表示。

1)局域层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单元,通过代表国家或新能源基地的局域业务池承载业务。局域业务池同物理层发生直接映射和操作关系,所有数据在局域业务池中进行预处理,其中局域业务在局域业务池中自行运行,广域业务通过业务接口汇聚至广域业务池。

2)广域层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全球业务交互和数据交流层面,广域业务池为全球和跨国的业务提供服务,同物理层没有直接映射和操作关系,所有数据来自局域层。

5.2 全球能源互联网信息网络架构

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信息网络架构看,在广域和局域层上的信息安全要求有所不同,造成网络构建模式不同(见图2)。

1)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信息网络中,局域层网络较为复杂,通过传输专网、数据专网承载保护、安稳等电网生产运行业务,通过互联网承载用户侧智能电网、能源交易等业务。

2)广域层网络将主体依托互联网和必要的信息安全机制,承载全球互联网松散调度、清洁能源交易等业务,同时构建必要的保护通道,满足长距特高压输电通道线路保护的需求。

5.3 全球能源互联网信息系统架构

目前一般电力信息系统架构为平台、应用系统的二层架构,在云计算架构支持下,在平台层完成信息网络、硬件资源的云化,为应用系统层提供计算能力、存储能力、数据分析和应用集成能力;在应用系统层完成具体业务及相关分析决策功能的实现(见图3)。

这种架构更适用于全球能源互联网局域层的信息系统部署,广域侧平台呈现出明显的分布式特性,各能源互联网参与方自建平台开展业务支撑;广域侧业务应用呈现明显的无中心特性,没有统一的业务管控角色,各参与方通过构建标准业务接口实现协商和交互,共同构成业务应用。全球能源互联网信息系统架构如图4 所示。

各能源互联网参与方构建自有的平台和局域应用系统,为广域业务构建基于统一标准的广域应用系统和标准化接口,通过广域传输业务数据实现业务交互,共同构成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广域业务。

5.4 全球能源互联网信息总体架构

最终,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形成一个混合信息架构,融合了分布部署和统一部署、紧密控制和松散控制、中心决策和协商决策等架构和逻辑,依托开放的理念实现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全面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信息总体架构如图5 所示。

全球能源互联网信息总体架构由虚拟的广域层信息架构和实体的局域层信息架构2 部分组成。

1)虚拟的广域层信息架构。广域层事实上具有一定虚拟性质,在网络层上具有实体,在平台层没有实体,在业务层具有实体业务,但应用系统实际是分布部署(见图6)。

2)实体的局域层信息架构。局域层是全球能源互联网信息系统的主要实体部分,所有数据中心、应用系统部署及分散在各国家、能源基地,一方面以协商方式承载无中心的广域业务,另一方面承载本局域内的局域业务(见图7)。

6 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信息系统具有全新的架构,具有明显的对等、开放特征,有别于传统电力行业系统而与互联网产生了紧密融合的关系。因此,在新的架构下,新的要求将不断产生。

1)部署于互联网的广域层业务对信息安全技术和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2)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宏观调度对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3)协调各方的广域业务应用如何在分布应用系统和数据中心中进行部署。

4)超远距端到端的清洁能源交易业务将业务扩展至全球范围,对相关的数据传输、运算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5)用户侧能源互联业务对用户侧信息平台部署提出了新的信息安全和业务部署模式要求。

综上所述,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传统电网扩展至全球范围,从而成为具有开放、对等、协商、互动特点的新型能源网络,它的运行和功能应用具有机制上的颠覆性,必须利用信息化的特征进行支撑和管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信息系统是革命性的新型电网运行管理系统,本质上沿袭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开放、对等、协商、互动的特点,并实际上成为这些新特性得以实现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2]郭云飞,梁云,黄凤.基于信息通信融合的电力业务模型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13(2):1-4.GUO Yun-fei,LIANG Yun,HUANG Feng.Research on power business model based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fusion[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5,13(2):1-4.

[3]李迪,耿亮,佟大力,等.互联网与能源融合背景下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方向[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13(7):1-7.LI Di,GENG Liang,TONG Da-li,et al.The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oma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and energy fusion[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5,13(7):1-7.

[4]查亚兵,张涛,黄卓,等.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44(6):702-713.ZHA Ya-bing,ZHANG Tao,HUANG Zhuo,et al.Analysis of energy internet key technologies[J].SCIENTIA SINICA Informationis,2014,44(6):702-713.

[5]孙宏斌,郭庆来,潘昭光,等.能源互联网:驱动力、评述与展望[J].电网技术,2015,39(11):3005-3013.SUN Hong-bin,GUO Qing-lai,PAN Zhao-guang,et al.Energy internet:driving force,review and outlook[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5,39(11):3005-3013.

[6]马钊,周孝信,尚宇炜,等.能源互联网概念、关键技术及发展模式探索[J].电网技术,2015,39(11):3014-3022.MA Zhao,ZHOU Xiao-xin,SHANG Yu-wei,et al.Exploring the concept,key technologies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energy internet[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5,39(11):3014-3022.

[7]倪东海,韩冬,严正,等.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调度模式之间的矛盾分析及应对措施[J].华东电力,2012,40(4):617-620.NIE Dong-hai,HAN Dong,YAN Zheng,et al.Contradictions between smart and traditional power grid dispatching mode and counter measures[J].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2012,40(4):617-620.

[8]蔡巍,赵海,王进法,等.能源互联网宏观结构的统一网络拓扑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14):3503-3510.CAI Wei,ZHAO Hai,WANG Jin-fa,et al.A unifying network topological model of the energy internet macro-scope structure[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5,35(14):3503-3510.

[9]杨方,白翠粉,张义斌.能源互联网的价值与实现架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14):3495-3502.YANG Fang,BAI Cui-fen,ZHANG Yi-bin.Research on the value and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of energy internet[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5,35(14):3495-3502.

[10]田世明,栾文鹏,张东霞,等.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与关键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14):3482-3494.TIAN Shi-ming,LUAN Wen-peng,ZHANG Dong-xia,et al.Technical forms and key technologies on energy internet[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5,35(14):3482-3494.

[11]查亚兵,张涛,谭树人,等.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与思考[J].国防科技,2012(5):1-6.

篇4: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征稿启事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我国的能源互联网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三大问题突出。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协议,提出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并为控制在1.5℃以内而努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根本出路是加快清洁发展,实施“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发电。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可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一是促进清洁发展。预计2050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00亿吨标煤。清洁能源是大自然的恩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天用了明天还来。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全球清洁能源只需保持年均12.4%的增速,到2050年清洁能源占比可以提高到80%左右,成为主导能源,化石能源将主要作为工业原料使用。

二是应对气候变化。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可将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上世纪90年代初排放水平的一半,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

三是拉动经济增长。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投资规模超过50万亿美元。如果我国启动能源互联网建设,2016—2025年电网投资可达10万亿元,带动清洁能源投资10万亿元,年均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以上,并带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调整,有效解决“经济下行、雾霾上行”矛盾。将西部、北部的清洁低价电送至东中部,每度电有5分以上的价差空间,能够满足能源互联网建设资金需求,不会推高电价。

四是促进世界和平。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减少国际争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让世界成为一个天蓝地绿、亮亮堂堂、和平和谐的“地球村”。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条件已经具备。国内外反响热烈、广泛支持。我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先进成熟。风电、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不断提高,预计2025年前竞争力将超过化石能源。

建议将加快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纳入“十三五”、“十四五”国家战略重点,大力推动,加快发展。

一是加快各级电网建设。重点加快特高压骨干网架和配电网建设。力争到2020年国家电网形成东部、西部两个同步电网,到2025年形成一个同步电网,基本建成我国能源互联网。

二是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推进西南水电、西部北部风电、太阳能发电集约化开发和大规模外送。力争到2025年我国水电、风电、太陽能发电装机分别超过4亿、5.6亿、6亿千瓦。

三是严格控制东中部煤电。目前,东中部地区煤电建设规模过大,与大气污染防治、能源结构调整背道而驰。“十三五”期间应下决心控制东中部煤电规模,已建煤电机组要减少发电并有计划关停。

篇5: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征稿启事

《金融监管研究》是由中国银监会创办和主管的金融专业学术期刊,旨在传播金融监管思想,刊发金融监管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服务金融监管理论创新与工作实践。目前,《金融监管研究》发行量近2万本,已覆盖国务院、“一行三会”等金融管理部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政府智库、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国主要高校和研究院所等,在政策层、学术界和金融业具有较强影响力。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绿色信贷引起广泛关注,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深入研究。为促进充分深入的交流和研究互联网金融、绿色信贷问题,《金融监管研究》拟就互联网金融和绿色信贷专题面向广大金融从业人员以及专家、学者征稿。

一、投稿要求

1. 紧密围绕互联网金融理论和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已有的研究进行规范的综述,论证严密,方法科学。注重思想性、学术性和严谨性,不刻意强调定量分析方法,但同样欢迎基于扎实数据分析与理论模型的高质量稿件。

2. 文章标题(主标题加副标题)20字左右,正文字数为8000-1字,对于高质量的稿件可适当放宽字数限制。来稿请附中英文标题、300字左右的摘要、3-5个关键词以及符合本刊格式规范要求的参考文献。稿件格式要求请登录银监会网站(www.cbrc.gov.cn)“公共服务”栏查询。

3. 请单独附页介绍作者信息,依次为姓名、工作单位、技术职称、最高学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成果、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等。

4. 稿件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二、投稿相关事宜

1. 稿件必须为原创未发表过的学术作品,如有抄袭或重复发表,文责自负。

2. 本期刊反对一稿多投,稿件录用后,编辑部将在两个月内通知作者。

3. 依照有关规定,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修改、删节。如作者不同意编辑部进行修改和删节,请在来稿中注明。

三、投稿方式

请将稿件电子版(word格式)发送至编辑部邮箱:cbrcfrr@cbrc.gov.cn,并在邮件标题上注明“投稿”字样和作者姓名及文章标题。

篇6:全球能源互联网征文

征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一、能源战略、政策与经济发展

1、全球及主要地区(国家)能源与电力需求预测

2、能源与经济、气候、环境的协调发展

3、能源发展转型的战略规划研究与政策评价

4、国际能源合作政策机制研究

5、“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能源互联互通研究

二、特高压技术与电网互联

1、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及工程应用

2、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及工程应用

3、大电网安全和运行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4、电网互联技术及工程分析

5、电网联网综合效益评估

6、跨国电网互联协调机制研究

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1、可再生能源发电新技术及应用

2、分布式发电新技术及应用

3、分布式发电对电网影响的研究

4、新能源发电并网及运行技术与应用

5、新能源发电与电力市场协调发展研究

6、新能源发电与常规电源的协调优化运行

7、全球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与分析

8、新能源发展相关政策研究

四、储能技术与应用

1、物理储能新技术及应用

2、化学储能新技术及应用

3、相变储能新技术及应用

4、抽水蓄能工程实践及未来发展分析

5、储能与新能源协调优化技术及应用

6、储能作为市场灵活性资源的商业模式研究

五、智能电网技术及实践

1、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智能电网发展研究

2、智能输变电技术及应用

3、智能配电技术及应用

4、智能用电技术及应用

5、智能调度监控技术及应用

6、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协调发展研究及案例分析

7、电力需求响应技术与政策研究

六、电能替代及电动汽车

1、电能替代潜力分析

2、电能替代新技术及应用

3、电能替代经济性分析

4、工业、建筑、交通领域电能替代分析

5、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及应用

6、电动汽车接入对电网的影响研究

7、电能替代相关政策研究

重要日期

2016 年1月20日:全文提交截止日期

202月3日:发送接收通知或修改通知

2016年 2月28日:全文修改提交截止日期

2016 年 3月20日:会议注册截止日期

稿件提交要求

1、编写要求。全文采用英文编写;摘要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

2、作者信息。论文提交时请一并注明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称/通信方式等信息。

3、内容要求。所投稿件应是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前瞻性和技术性,对实际工作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研究方法严谨,观点明确,材料翔实,文献引用规范。

4、排版要求。具体格式见参考模板,模板可在《电网技术》网站www.dwjs.com.cn下载。全文以不超过10页(A4)为宜。

论文发表

入选论文将收入大会论文集(电子版)。优选部分论文在大会分论坛作现场演讲。大会合作期刊将为会议论文提供绿色通道,加快稿件审理,并择优发表。

联系方式

若有任何问题,请与会务组联系。

会务组邮箱:gei@sgcc.com.cn

篇7:全球能源互联网征文

1 构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的不断发展,现代能源体系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多样、因素众繁,具有关联性、冗余性、多重性、有序性、开放性、随机性、博弈性、$动态性等诸多特点。由于全球各地的能源禀赋差异、可获得性差异、需求强度差异、价值增值差异等,使能源的生产与利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变得极其必要,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立能够使全球能源资源的配置优化成为可能。

1.1系统优化

现代能源系统,不仅其自身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动态系统,而且与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是一个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区别并具有特定功能和共同目的的无数子系统组合而成的有机集合体。所以,现代能源系统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或经济的现实,而是一个特殊的领域。能源互联网,可以把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能源系统的商业逻辑,转换成为整合需求以优化生产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新的能量体系。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使全球能源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最大,使各子系统的功能之和达到最优。

1.2互补优化

由于各国的能源资源禀赋、能源生产条件、能源利用结构等具有差异性、多样性、互补性,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使各国或各地能源资源各展其优、各挥所长、相互补充、扬长避短,可以通过能源资源的互补优化,充分发挥个体优势,优化提升配置功能,进而形成全系统优化,实现互补增值。

1.3供需优化

篇8: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征稿启事

1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性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拥有非常丰富的清洁能源, 其中, 水资源超出50亿k W, 太阳能资源超出100万亿k W, 陆地风能资源超出1万亿k W。只开发很小一部分, 就可以满足人类社会很长一段时间对能源的需求。所以, 在能源开发方面, 利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就成为今后全球能源发展的出路与趋势;电能本身拥有便捷、清洁和高效的特点, 一切的清洁能源和化石能源都能够转化成为电能, 同时, 电能可以高效、快捷地转变成为热能和机械能, 并被精密控制。所以, 电能就成为当前不同能源之间相互转化的枢纽。另外, 电能还可以远距离传送、大规模生产, 并瞬间传递到用户端。这样, 调整能源消费格局, 实施电能替代就成为必然的选择[1]。

要满足全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清洁能源是根本, 应该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这两个替代的发展, 扩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规模。在终端能源的需求方面, 电能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电网互联互通, 从而实现全球化的电网互联清洁能源配置, 使电网所配置的能源资源效益更加明显。同时, 为满足跨国、跨洲远距离电能输送的要求, 亟需建设特高压骨干网架, 并以具有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性特征的智能电网为基础, 支撑大规模清洁能源的并网和控制, 满足分布式电源和智能设备的灵活接入需求, 最终构建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 即全球能源互联网。

可以说,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21世纪能源领域的重大创新, 是集能源传输、资源配置、市场交易、信息交互、智能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 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开放兼容的“巨系统”, 是创造巨大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和平发展平台, 将深刻改变全球能源发展、经济增长、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

2 全球源互联网将开启美好新生活

2.1 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 将改善自然环境, 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提升了全球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 使得各种污染物排放以及温室气体明显下降,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让人们进入享受生态文明的新常态。预计到2050年,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只有1990年的一半, 大气温升能够控制在2℃以内;生态环境可以得到快速的恢复, 解决困扰人类的生态问题, 在蓝天绿水的环境下, 支持经济长周期的繁荣发展[2]。

2.2 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 将改变公众生活, 提升人类发展水平

现阶段, 全球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同时也开创了一种新的经济体系, 确保在全新的能源网络经济中人类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让人们享受智能生活。在未来, 也会在各个方面给人们打上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印记。在生活领域之中, 人们的商品需求、能源需求以及工作需求都会朝着多元化转变;在生产领域, 能够更好地结合清洁能源系统, 实现智能化的能源系统操作, 推动人们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劳动者可以从原本重复性、直接的劳动中逐渐的解脱出来, 也拥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2.3 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 将推动社会变革, 构建高效社会形态

全球能源互联网处于能源的交换与工序的枢纽, 拥有网络设施的支持, 也储存了指数级增长的数据, 属于整合资源、引导布局、推动变革的综合平台。社会生产方式能够更加的协同, 未来企业之间的互联也能够构成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智能生产网络, 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也能够实现能源效率的最优化;这样的方式也让社会组织形式更为高效, 当人类处于宽松的工作环境之下, 处于更有效的社会组织之中, 就能够获取更好的发展;同时, 社会运转体系也能更具智慧, 智能电网与互联网、物联网等相互的融合, 就会让各个方面的服务更加丰富, 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行业协同服务, 从而拓展出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

2.4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追风逐日, 打造“低碳冬奥”

打造“低碳冬奥”, 全球能源互联网张家口创新示范区揭开面纱。基于国家电网冀北电力《全球能源互联网张家口创新示范区发展白皮书》的发布, 提出在未来的5年之内将要投资230亿元, 用于新建冬奥综合配套等十大工程的建设, 并以此为基础来打造全球能源互联网“样板间”, 真正的做到服务“绿色奥运、低碳奥运”。

柔性变电站、奥运低碳综合配套智能电网……未来, 张家口将会在“追风逐日”的环境之下, 依托太阳能与风能来打造新能源互联网“样板间”。在示范区域之中也将成为汇集清洁能源、智能电网以及特高压作为核心要素的综合性展示平台, 进而成为开发、配置并利用清洁大规模的基础平台。

2.5 打造全球能源互联网, 一带一路, 奠定发展基础

电力是现代能源系统的主体, 也是未来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枢纽, 电气化程度越高越是如此。基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电气化和清洁化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两大趋势, 这推动了构建能源互联网需求的产生。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提出至今, 受到了全球广泛关注, 区域间能源的互联互通问题也引发能源界的思考。而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的提出, 是在更大范围内对能源互联互通的宏伟构想。可见, “一带一路”“全球能源互联网”和电力系统三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关联性和协同性。

目前, 国内专家提出从国家互联、洲内互联, 再到洲际互联三个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其中, “一带一路”所推动的区域能源互联互通是构建能源互联网在国家间和区域层面的具体体现和难点所在。“一带一路”共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65个国家, 如何在各国经济社会、基础设施以及发展层次、能源需求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 实现这些国家间能源 (电力) 的互联互通, 对构建更高层面的区域或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3 结语

总而言之, 现阶段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已经不再停留在经济学家对于未来能源的一种构想之中, 我们已经找到了“可再生能源同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的一种途径, 并且已经落地生根。全球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一互联网的形成对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国家发展以及地球生态环境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 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网, 就能够推动人类文明朝着更高的阶段发展, 同时, 也能够在全球的范围内实现人类和谐、生态和谐的场景, 从而为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林为民, 余勇, 梁云, 韩海韵.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信息通信技术研究[J].智能电网, 2015 (12) :1097~1102.

篇9:能源互联网:全球总动员

2016年3月30-31日,以“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为主题的2016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国关注气候变化行动、国际能源署、爱迪生电气协会联合主办,来自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26个国家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相关企业、科研院校等300多家单位,共计600多位代表参会。这是一次高端、务实、精彩的国际盛会,也是世界范围内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首次盛会,对于加快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开创世界能源清洁绿色发展新局面、开启人类可持续发展新篇章,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面对世界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三大难题,全球正在寻求解决方案。

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这一响亮的“中国声音”一经发出,得到了世界范围内众多官员、专家学者的肯定与认同。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中国为世界能源实现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贡献的一计良策,为世界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描绘了新蓝图,为应对气候变化开辟了新道路,同时也向世界彰显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表示,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实施“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发电,尽快摆脱化石能源依赖。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是基础,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清洁能源是根本。

据悉,智能电网集成了现代智能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先进输电技术、新能源接入技术,灵活性和适应性强,能够满足间歇性清洁能源、分布式电源的灵活接入。特高压电网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网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电构成,与超高压输电相比具有输送容量大、输电距离远、线路损耗低、走廊占地少等明显优势,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的关键。清洁能源主要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是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输送的主导能源。

清洁能源必将替代化石能源

能源发展史是一部伴随人类社会进步的变革史。18世纪中期,煤炭取代薪柴,推动了近代工业建立和发展。19世纪中后期,石油开发和电的发明,催生了现代工业,化石能源成为主导能源。

然而,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却导致了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目前这些问题已经对人类生存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全球性难题,建立在传统化石能源基础上的能源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数据显示,全球化石能源消费每年排放二氧化碳高达320亿吨,二氧化硫1.2亿吨,氮氧化物1亿吨。据统计,按照目前的开采强度,2014年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仅能开采110年、53年和54年。与化石能源相比,清洁能源储量丰富。据统计,全球水能资源超过100亿千瓦,陆地风能资源超过1万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仅开发其中0.05%就可以满足未来人类社会的能源需求。为破解化石能源困局,清洁能源未来必将替代化石能源。

但是,全球清洁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清洁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大多远离负荷中心,相距数百到数千公里。适应清洁能源分布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随机性和间歇性特点,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必须构建以电为中心、具有全球配置能力的能源网络,也就是靠电网跨国、跨洲大规模传输清洁能源的全球能源互联网。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指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解决世界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案,依托特高压技术实现全球电网互联是可行的,将带领世界走向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分析,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到2050年清洁能源比重将达到80%,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届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能够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对于推动能源革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世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将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

清洁能源主导电力为中心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中国为世界能源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的解决方案,未来世界将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导、以电力为中心、全球配置资源的能源发展新格局。正如剑桥能源咨询公司主席丹尼尔·耶金所言,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极具开创性的伟大构想,而且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具备了显著优势与成功实践。全球能源互联网在解决全球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考虑到特高压输电距离能达到5000公里,可以实现大洲之间的电网连接,比如从亚洲到欧洲甚至更远,这有助于重塑后化石能源时代全球能源新格局。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有利于未来实现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等发展目标。这不仅仅是在经济上,从环境、社会上都可以给区域性能源合作带来很多好处,可以让全球能源从生产到使用更加快速、更加高效。同时能够平衡区域性,尤其是边远地区与发达地区能源供应关系。对此,联合国亚洲和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能源经济部经济事务官员谢尔盖·图里诺夫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联合国亚洲和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高度关注的工作重点。要让所有的发展中国家能够享受到电力的便利,唯一的出路就是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

nlc202309091043

美国能源部前副部长罗伯特·吉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一概念,就是将具有这种电能传输能力的各大洲连接起来,这样就能将全球的能源在更大范围内输送和优化配置,以便更好地消纳清洁能源。加州爱迪生国际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柯瑞福表示,虽然跨国乃至全球电网互联会带来对丧失战略资源控制的担忧,但电网对资源优化整合的本质属性最终会让参与互联的各方意识到它的巨大好处。

从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到洲际互联

全球能源互联网代表了世界未来能源发展方向,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根本性、系统性解决方案,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按照发展设想,应该先从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做起,最后达到洲际互联。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国内互联:从现在到2020年,重点加快推进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大幅提高各国的电网配置能力、智能化水平和清洁能源比重;第二阶段为洲内互联:从2020年到2030年,重点推动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实现清洁能源在洲内大规模、大范围、高效率优化配置;第三阶段为洲际互联:从2030年到2050年,重点开发“一极一道”(北极风电、赤道太阳能)能源基地和推动电网跨洲互联,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实现清洁能源占主导目标,全面解决世界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

中国能源互联网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依托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等新技术进行了成功实践,目前已成为全球接入风电、光伏发电规模最大的电网,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重要基础。特高压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全球能源互联网之所以能够提出,关键在于我国有独特的技术创新。

推进项目落地加快能源互联互通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张家口创新示范区和西部示范基地规划建设。同时,推进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工程以及土耳其一伊朗亚欧联网项目,还启动了东北亚电力联网相关工作。

根据规划,国家电网正加快特高压骨干网架和配电网建设,力争到2020年形成东部、西部两个同步电网,2025年形成一个同步电网,基本建成中国能源互联网。另外,积极推进西南水电、西部北部风电、太阳能发电集约化开发和大规模外送,力争到2025年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4亿、5.6亿、6亿千瓦。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项全球能源共建共享的超级工程,向前推进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需要打破藩篱和隔膜,才能加快能源互联互通的步伐,搭建起世界能源转型发展的全新格局。

当前,构建全球互联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有序推进。在亚洲,中国与周边国家建成18条跨国输电通道。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已经通过3条跨国线路进口俄罗斯电量超过176亿千瓦时。国家电网公司正在研究推进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亚洲一欧洲、非洲一欧洲等一批跨国跨洲联网示范项目。总融资额达30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风、光、电、煤炭一揽子项目,风电项目首笔贷款已经发放。另外,孟加拉一印度电力互联互通项目正在推进,马来西亚一新加坡项目已于2015年融资。

据了解,全球目前已经形成了北美、欧洲、俄罗斯一波罗的海等特大型互联电网,我国实现了除台湾外的全国联网。此外,欧洲超级电网、东北亚互联电网、北非向欧洲输电的“沙漠计划”等互联计划正在向前推进,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各方也在积极探讨加强投融资方面的合作,国家开发银行评审总监、住宅金融事业部副总裁郑旭东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崭新的理念,国家开发银行也会继续关注,继续通过跟企业的合作,为企业设计一些新的金融模式,创新一些模式和机制来支持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继续与国网公司强化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合作,继续加强合作提供大额长期的融资,创新金融支持模式,支持互联互通的落地。

为了进一步凝聚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向前推进的各方合力,国家电网公司正在牵头建立相互依存、互信互利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平台——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创始人、特别高级顾问科尔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伟大构想,将带领世界走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全球能源互联网必须实现,也必将实现。

上一篇:天壤之别近义词有哪些词下一篇:年会主持人节目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