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交通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城轨交通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城轨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放假休息时间和广州地铁、高铁(动车)客流量高峰时间正好吻合,地铁站和高铁站需要大量青年志愿者的時间正是学生放假休息的时间。

第一篇:城轨交通论文范文

"城轨云"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城轨云”;项目管理

近年来,我国迎来了城轨道建设的黄金发展期,截至2020年,我国内地41个城市投运城轨里程达6 917.62 km。全国城轨建设需求仍持续释放,城轨建设持续提速,技能岗位人才需求逐年提高。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规模不断扩大,各个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里程数也不断增加。同时,乘客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例如,开通的速度、服务的细节、列车的准点等。客流的增加和线路的负责程度对新时代的地铁运营管理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也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基础设备、管理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2020年3月,我国都市地铁交通协会制定了《都市地铁智能城轨发展大纲》。《都市地铁智能城轨发展大纲》指出,到2025年,新建的大中城市地铁运营线路中必须全面应用“城轨云”信息技术,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的交通运营线路应尽快完成系统更新接入“城轨云”平台(如图1所示)。2035年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全行业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管理云平台,将在网络安全方面全面达标,并在信息管理体系自主可控的条件下全面介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体系。

各个省市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在《都市地铁智能城轨发展大纲》提出优化城轨网络化运营环境的背景下,提出了各运营线路业务流程和操作规则,实现业务管理的标准化的要求,用以提高运营生产和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但是,由于城市轨道运营管理收到地域化特点的影响,因此目前的传统网络构架下很难实现业务应用的统一部署和数据的集中管理。于是,在城轨网络化运营环境下,为了保证城轨的统一管理、高效运营,实现业务应用统一部署、数据集中管理,“城轨云”应运而生。例如,在地铁建设期间,可以通过5G网络将工程建设进展实时传递到集团控制中心,管理人员在“城轨云”平台远程对建设现场进行可视化工程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云平台利用5G网络的高带宽、低时延特性,给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的车地传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车载CCTV视频与车载监测数据可以将乘客信息和车辆信息实时自动地上传到“城轨云”平台,供调度中心的行车调度员对车辆设备健康管理和乘客客流的实时状态进行及时分析[1]。

1 “城轨云”是智慧地铁建设的基础,能极大地降低运营成本

作为新型技术手段,“城轨云”技术能实现大数据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应用、打破信息孤岛、优化现有三级系统架构,未来的智慧地铁业务将给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城轨云”技术采用统一的基础架构服务,有助于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基于“城轨云”技术的分布式硬件资源分配实现智慧地铁系统的低能耗、大容量、高可靠性。通过云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运算,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从事后处理问题的状态管理模式到数据分析性的事先预防性管理模式的转变[2]。随着5G技术在地铁网络中的稳定性逐步提升,“城轨云”平台完成了和城市轨道运营管理全生态的紧密结合,对于建设、运营、维修、服务给出了整体解决方案。“城轨云”平台的应用切实帮助城市轨道运营企业在管理各个环节实现了降本、增效,极大地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部署在深圳城市地铁的云平台为例,“城轨云”方案将深圳地铁网络管理的安全性提升了80%,信息化数字资源利用率则达到了50%以上。深圳地铁集团通过“城轨云”平台统一进行资源发布,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在后续平台的业务部署按照典型车站作为模板分类,采用克隆复制技术,可以快速完成平台车站端实时服务器业务部署工作。

在轨道交通领域,人工和能耗占运营成本的70%以上,其中人力成本占比近一半。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每公里地铁需要运营人员50~70人,人力成本较高。“城轨云”平台的应用,使得远程智能开关站、3D智能巡站等智能化方案成为现实,辅助以智能机器人和无人值守客服中心,可减少站务人员20%以上,预计每站每年可节省50万~60万元。

除人力成本外,在能耗成本中,通风空调占比最高,北方约占总电耗25%,南方占比高达50%。“城轨云”平台的智能环境调控技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建模仿真应用,可根据季节、温湿度、客流等变化,准确预测出未来时间段内车站的冷负荷需求,动态调节环控设备运行参数,在保证环境舒适度的同时,实现通风空调系统节能优化控制。根据各站情况不同,通风空调节能率达到30%以上。以青岛地铁11号线会展中心站为例,实测综合节能率达30%~50%,单站年制冷季节耗电量减少6.5万kW·h,节约4万元[3]。

除此之外,“城轨云”对于大数据平台和大数据的分析应用,可以对通信、机电等多专业设备状态进行数据采集及深度分析,实现设备的实时运行监控、故障预警、故障诊断、维修指导和健康评估,达到设备可靠性提高、运维作业效率提升和总体运维成本降低的目标。综合各专业智能运维成效,可以减少部分运维人员,预计每站每年可节省40万元以上[4]。

2 “城轨云”可以实现跨专业、跨系统、跨功能、跨线路的整合联动

相对于传统的城轨运营系统而言,“城轨云”系统的应用更加灵活,云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实现数据实时共享,进一步加速了多专业的深度融合与集成创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城轨云管理系统通过搭建一个基于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融合型服务平台,承载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综合监控系统(ISC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客运信息系统(PIS)、综合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车辆段智能化系统和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子系统,大幅减少了对线路、车站和调度中心信息化设备的重复性投入。同時,实现了分散在车站的各个设备与中心调度网络的高度集成和迅速部署,有效降低了列车运营和设备维护的难度,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经营和运维效益。

深圳地铁的6/10号线是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单线路首次将“城轨云”平台技术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城轨云”平台(如图2所示)结合5G网络和大数据云技术,通过实时采集轨旁设备、列车运行数据和实时客流信息等运行数据,平台统一分析、计算并给出相应建议,改变了传统城轨运营管理模式下的垂直体系架构,使城轨运营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业务系统实现云上运营数据及基础设施资源数字化升级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平台根据运营实况按需调配、即需即用、有效共享,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数字化升级、流程的智慧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未来的技术革新带来了全新动能。

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挖掘等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城轨云”管理平台可以对运营中的各个业务应用子系统进行合理优化,使城市运营生产流程中的各类信息资源实现高效整合。同时,随着5G网络让各应用子系统之间集成度的加强,车站业务部门、调度中心和乘务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进一步加强。利用云平台统一作业,实现了城轨运营生产过程的全程企业信息化管控和作业的远程数据集中管理。除此以外,在城轨信息云平台基础上还可以建立大数据挖掘平台。支持车站设备、能源管理、客流数据分析、调度中心级监控、应急事务处理和图像型火灾数据分析等线路级数据挖掘(如图3所示)[5]。

原先车控室值班员1人必须同时监视ISCS、ATS、CCTV等多个系统及上百个画面,而现在值班员通过“一图”就可以总览车站整体运营态势,发现异常时可快速处置。数字孪生车站细化梳理了总计七大类共43种异常事件场景,全时空、全场景地覆盖各类安防事件,并自动匹配精细化的“一站一策”的处置预案,实现客流动态管控与智能引导,极大提升地铁安全保障效率(如图4所示)。

3 “城轨云”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业务更加灵活

基于“城轨云”架构的智慧城轨创新应用,为地铁安全、乘客服务、智慧运维、精准调度等提供基础条件,未来将紧紧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为城轨运营提供精准的数据服务。比如智慧车站、智慧运维、智慧乘客服务等,使得业务更加灵活,服务更加智能。

地铁车站的管理,安全是重中之重。当前,车站安全防范工作仍以人防为主,在客流拥挤时,隔栏递物等突发情况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被发现,一旦处置不及时,便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此,只有精准地预测客流高峰与潮汐变化、及时发现安防风险,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

基于“城轨云”大数据的运营管控平台,便能够实现对将要出现的潮汐客流、大客流进行精准的预测和预警,精准度高达90%。在平台上搭建的数字孪生三维智慧车站,车站运营人员可以实时看到车站内所有的设备信息、环境信息、人员信息、客流信息等。系统通过进出站客流趋势、区域客流密度、客流分布热力图等多维数据,可对客流超限情况自动报警,迅速定位客流拥挤点。原先需要人工巡检才能发现的隔栏递物现象,通过这个数字孪生三维车站,也能够秒级发现并告警,管理人员可立即予以制止,有效避免了因未经安检的高危品进入车站而导致的安全事件发生。

除此之外,上传的“城轨云”平台上的线路视频与实际线路状况,还可以为地铁司机的仿真驾驶训练提供真实的线路数据。多城市、多线路数据的整合,使得适应“多城市、多线路”的复合型司机岗位培训成为现实。

4 “城轨云”结合人工智能,将极大地提高车站运营管理效率

在日常运营中,地铁值班站长每2 h就要巡站一次,每次大概花费半小时,其中涉及70多项巡視内容,并且均需纸质记录,不仅工作强度大,漏检情况时有发生,存在极大隐患。针对以上问题,“城轨云”平台在虚拟仿真环境下设置了向导式智能巡站。设定好自定义巡视路线,将每个巡视关键点位需要检查的内容细化到系统中,当巡视经过某个设备时,系统会自动发出弹窗,呈现该设备的信息和实时状态。遇到车站中的摄像头,3D模型中便会自动播放实时监控视频,并提示该摄像头预设的详细检查项,供值班站长逐项核查。以青岛地铁为例,通过智能化管理方式,可以将巡站时间从30 min缩短至10 min,并且巡视无遗漏,巡视记录还可完整留存,极大程度上避免了站内安全检查漏洞,提前排除因巡检不到位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5 总结

5G网络技术和云上大数据分析的特殊价值,能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制造、经营、管理等诸多环节提供方便。依托于5G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城轨云”平台,更是城市轨道交通分散在线路两侧和各个车站的多源异构数据资源加以整合,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能够在目前“一图全面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一键知全局”和“一体化联动”。通过云技术和5G的高速网络传输,“城轨云”平台能向调度人员和出行乘客进行实时客流、列车拥挤度及车辆到离站点、换乘、周边资信等信息的实时展示和智能诱导。未来,智慧车站中包括人像技术的AFC过门控制系统等设备也将上线,使旅客从进站到出站全过程都享受到自动化的便捷服务,极大地提高了车站的通行效率。

不仅如此,“城轨云”平台中模块化机房方案的应用将使得城市地铁在全线路的机房面积大大降低。根据计算,平均每一个车站的机房体积可节省空间约50%,每年节省电力费用约200万元,节约机柜空间约10%,数据中心能耗效率值低至1.5。“城轨云”技术以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AI为脉络,促进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升级并与智慧都市功能互动融合。未来,不仅能为乘客的日常出行提供良好的乘坐感受,还将激活数字都市和智慧城市各个新功能的创新,进一步促进了科学地铁与智能地铁的建设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岑智杰.华为技术营销双轮驱动下的平衡术[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20(6):43-45.

[2]佚名.建设综合交通通信枢纽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发展[EB/OL].[2018-07-11].http://www.xzlunwen.com/

20180711/1004332.html.

[3]干梓鸣.智能变电站远方智能巡检生产系统的研究及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6(4):123-124.

[4]佚名.互联网背景下推动交通新业态发展战略研究[EB/OL].[2020-08-13].https://www.xzbu.com/2/view-15161

051.html.

[5]董喜贵,林墨苑,周跃斌.应用智能机器人保障转油站无人值守的探索[J].油气田地面工程,2020(9):64-67.

作者:崔嘉

第二篇:城轨交通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城轨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放假休息时间和广州地铁、高铁(动车)客流量高峰时间正好吻合,地铁站和高铁站需要大量青年志愿者的時间正是学生放假休息的时间。本文探讨了职业学校可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分批次组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到地铁站和高铁站进行培训学习,做青年志愿者,通过在地铁站和高铁站的培训学习,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体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教学模式

笔者学校于2011年秋季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专业安排采用“2+1”的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学年后,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第一届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于2013年7月开始进入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阶段。

笔者有幸跟随学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一起成长,在参加完该专业的专业课程培训后,接手了一个班的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及实训指导课程,第三、第四个学期利用周末带领城轨专业学生到广州地铁进行参观学习。2013年7—8月,笔者又带了一个小组10位学生到广州南站(高铁/动车车站)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实习。所以,笔者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训和实习比较熟悉,下面笔者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广州地铁、高铁(动车)的运营状况

1.广州地铁运营状况

(1)工作日。工作日的主要乘客是城市的上班族、学生,绝大部分乘客采用羊城通(储值票),少数乘客采用自动售票机购票,上班族和学生群体都很熟悉地铁的乘坐流程,自动刷卡进出车站闸机和自觉排队上下车,无需车站工作人员引导,极少数外来流动人员乘坐地铁需购票和进行咨询。对于工作日的地铁运营,地铁车站工作人员足够应对。据媒体报道,目前广州地铁工作日的日客流量约为500万人次。

(2)周末和节假日。到了假日,广州地铁车站内则是另一番景象。在商业繁华地段的地铁站,自动购票机处排起了长队,站台上挤满了人。节假日增加了很多平时较少乘坐地铁的乘客,他们对乘坐地铁的流程不熟悉,需要工作人员引导。站台人很多,也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维持秩序,甚至要控制进入站台人数。所以在商业繁华地段的地铁站及换乘人数较多的换乘站,在周末和节假日需要增加工作人员。如2013年五一节当天,广州地铁日客流量达到750万人次,比平时增长了约50%。

2.高铁(动车)运营状况

(1)工作日。在工作日乘坐高铁(动车)的主要是商务人士,人员不集中,人数比较稳定,车站工作人员足以应对。如广州南站是国内高铁路网的四大客运中心之一,日均客流量近10万人次。

(2)节假日。由于高铁(动车)时速快,城际之间往来非常方便,在广州吃完早餐,中午就可以在上千公里外和家人朋友团聚。所以在节假日,广州南站(高铁/动车车站)的乘客数就会大幅增加。

(3)寒暑假期间。由于学生放假,外出旅游、探亲,外地务工人员子女来穗与父母团聚,高铁(动车)的旅客量大幅增加。如广州南站高峰时,日客流量可达20多万人次,是平时客流量的2倍。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笔者学校城轨交通专业采用“2+1”的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安排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校学习期间三次安排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地铁站参观学习,其余周末和所有节假日、寒暑假均正常放假休息。

结合笔者学校城轨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放假休息时间和广州地铁、高铁(动车)运营现状,笔者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广州地铁和高铁站客流量大增的时候,都需要大量的青年志愿者,而这个时间正是学生放假休息的时间,在时间上正好吻合。地铁和高铁方面也最希望去援助的志愿者是来自大中专院校的在校生,这些在校生志愿者有组织有纪律,还有学校老师带队指导,可以省去很多管理工作。

1.第一阶段:实训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如票务系统(AFC)实训项目,让学生轮流扮演不同类型的乘客、地铁客服人员、票务员等角色,整个实训过程与实际地铁车站的票务、客服管理模式尽可能实现无缝衔接。这就要求实训指导老师和学生在实训前,到地铁车站去观摩地铁客服、票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掌握地铁工作人员对各种特殊乘客的应急处理方法,以及对各种异常票务情况的处理。在实训过程中,既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能与实际地铁站的情况有机结合。教师要求学生扮演的乘客类型必须包含实际工作中的各种乘客类型,如肢残、视障、外地人员第一次乘坐地铁、坐过站、大件行李、携带动物等;异常票务情况包括羊城通(包括老人储值票、学生羊城通)余额不足、超时、单程票超程超时、进出站次序错误、自动闸机刷卡后无法过闸、逃票等。要求扮演客服和票务的学生都能独立处理以上的特殊情况。再比如,在环境与设备监控(BAS)系统实训中,进行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只要指导老师多下功夫,在各项实训项目中都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2.第二阶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学校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地铁站、高铁(动车)站做青年志愿者。学生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一方面和车站职工亲密接触,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到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学生和乘客打交道,可以学习到更多在课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让学生到轨道交通车站去做志愿者,是一种非常好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1.校内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学校要加大对实训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掌握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多联系地铁、高铁(动车)站,并组织教师去参观和学习。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1)校企合作的时间选在第三、四个学期较为合适,即在校的第二学年。每位学生到轨道交通企业的培训学习(志愿者)时间不少于14天,同时城轨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在第三学年顶岗实习时间相应减少2周。

(2)学校校企合作办联系地铁、高铁站,让其接受学生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到车站去培训学习(做志愿者)。

(3)班主任做好学生方面的调查分组,建议每个班分成4个小组—周末组、节日组、寒假组、暑假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不必完全一样。原则上安排家在外地的学生进入周末组和节日组,安排家在广州及周边的学生进入寒假组和暑假组。

(4)学校学生科配合做好为学生购买保险、进行安全教育等工作,总务科配合做好寒暑假期间学生的住宿安排等工作,教务科配合做好带队老师的安排等工作。

以上是笔者对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实施起来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只有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作者单位: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作者:黄映梅

第三篇:城轨交通机电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智慧化是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是当今世界上城轨使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城轨的发展应坚持中国特色、以人为本、世界眼光的战略思维,把握自主創新、安全可控的技术路线,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轨的深度融合,从而推进智慧城轨的建设。本文对城轨交通机电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轨交通;机电工程;信息化

0引言

目前,大多数城市轨道运营都面临着人口逐渐密集带来的交通压力,这对ISCS考验很大,既要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又要求其具有可扩展性和高效性。面对高效、智能、可扩展的趋势,传统的ISCS存在弊端,一方面,弱电强电数据存储等硬件模块的改造成本高,承载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多软件平台的归一管理难以实现。云技术因其虚拟化、高效、大数据挖掘的特点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巨变。

1城轨交通机电工程信息系统建设问题的处理

在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建设期间,要开展精细化的管控,并且给每一个机电设备都制定好编号,确定好设备安装位置,然后将这些数据信息都录入系统内部,这样才可以实现控制各个施工环节。在信息系统上,实现施工图纸的出图、设备采购、货物的到货安装和单机设备的调试,接口调试、综合的联调,以保证系统能够稳定地运行,之后再实现顺利的移交。建立了信息系统之后,在系统内录入数据比较方便,而且录入比较及时,数据比较真实可靠。部分企业会租用企业云来作为系统基础平台,各方通过在远端的电脑终端上,就可以实现远程登录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地区内实现数据的录入,而且监理公司也能够通过远程的云平台来开展监控,这样才可以保证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2机电工程信息化系统方案

2.1机电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业务需求研究

交通设施的机电系统工程比较复杂,而且项目建设进度很长,不同的系统内的施工进度不尽相同,关键实施路径也有较大差异。因而,就要公司总结以往的机电设施系统建设时的经验,来进一步地与项目建设方、设计单位、工程施工单位、项目投资方、监理公司和设备的供应商进行沟通联系,以使整个机电的工程建设进度达到相应的要求。结合各方对于机电系统的需求,来构建信息化系统,以需求作为信息化系统模块和架构设计的基础。

2.2机电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1)采购合同管理。依据项目投资方的需要,来编制采购合同,采购工程设备,机电设施,同时采购部门还要及时地跟踪设备的采购进度状况。在信息系统上要录入合同数据信息,并且信息系统还要能够包含合同的采购进度、预警、检查采购工作的执行状况。在系统上,也要录入采购工作的完成时期、完成状况。(2)设备安装管理。对已经运输到工程现场的机电设备,建设单位要结合实际的项目施工计划,来编制机电设备的安装方案和安装计划。工程人员在安装机电设备时,要及时地将安装好的设备信息录入系统内部,同时也要将设备安装期间出现的问题录入系统里。将安装的时间、安装位置和安装工作计划的完成状况,都要填报在系统中的表单上。

3云平台的综合监控系统发展方向

3.1城轨智慧节能

城市轨道是公共设施中的耗电大户,如何使城轨节能降耗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大课题。传统的ISCS可以掌握地铁设备及环境的运行数据,在云平台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能效管理,将是未来ISCS的重要发展方向。该能耗分析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城轨的各专业用电量和用电质量,建立环境温度、客流、列车上线情况和能耗的模型,分析运营过程不同阶段与能耗的关系,在运营高峰和低谷时期时,智能地调整暖通、照明、电梯、列车行驶等方面的用电方式,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节约能耗的目的。

3.2全自动运营与无人驾驶

全自动无人驾驶是作为未来智慧城轨的关键,也是行车调度的核心组成,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开始技术应用。依托云的技术优势,传统的综合监控系统与传统的自动列车监控系统将深入融合,为全自动驾驶向全自动运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全自动运营系统是基于云技术、机电控制、信号通讯以及系统集成等,来实现无人操控的城轨运营过程,它将是下一代先进的运营系统。城轨各车辆将在全自动运营系统的控制下完全实现无人操控的自动运行,借助大数据信息、视频监控、警报联控,实现在车辆的自动觉醒、行驶、对向错车、到站启停、开闭车门、车辆内外部自动消毒清洗、突发状况制动、自动休眠等一系列规定动作,随着技术的进步,将会实现车辆故障自动修复的功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容错性。

4智慧城轨发展趋势

4.1智能化网络化的运营组织与应急指挥

(1)构建以城轨内部AFC刷卡数据及视频分析数据,外部其他交通数据及手机信令数据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建立以票卡交易明细为主体的多源数据融合、线网列车运行实时监察及态势推演、乘客行为分析及客流精细化分析、实时客流感知与监察、短时客流推演、多目标多场景多状态短期客流预测等功能模块,通过这些模块实现智能化调度以及客流管控。(2)在应急指挥方面,智慧城轨系统应能够对多场景突发事件进行智能识别与影响评估。其发展方向包括:开发基于全息感知的事故初期快速预警技术、网络化运营局部失效与影响波动演化技术;构建事故数据库,提出事故原因调查与分析方法;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指标体系,以及多维度突发事件预案;完善多场景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与运营保障,包括开发面向多场景突发事件的变间隔、混编组、多交路的区域列车群协同调度技术,基于系统最优的多场景突发事件网络诱导信息快速智能生成和发布技术,以及多场景突发事件下的乘客快速疏散与运营保障技术。

4.2城轨业务系统云原生

云原生是指基于分布部署和统一运管的云端服务,以容器、微服务、DevOps等技术为基础建立的云技术产品体系。在云化的大趋势下,城轨未来业务系统均为云原生系统,其特点是让云设施接管应用中原有的大量非功能特性,使业务不再因非功能性特性而发生中断,同时也可实现系统的轻量化、敏捷化、高度自动化。目前,深圳地铁6号、10号线的云技术应用综合承载了ISCS、PIS、ISDS、车场智能化等系统,仅ISCS基于云技术应用进行了软件优化,PIS、ISDS直接将原有架构迁移至云端,导致一系列的部署问题,且云化后资源效率较低;因此,应在构建云原生系统方面进行进一步优化。

5.结束语

据统计,在未来3-5年时间内,我国新基建投资额将高达约60万亿元,用于大力建设5G技术、充电桩、北斗、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等,各省市也陆续颁布了5G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在技术融合应用形势下,智慧交通领域以及相关企业将得到跨越式发展,领域相关智能化技术构想,如自动驾驶技术、实时充电、多功能立杆、高精定位和地图服务、运行监测和预警等,在新基建的基础上将成为现实,人、车、路、环境的整体智慧协同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钟淋.基于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城轨交通机电设备精细化运营筹备解析[J].科技风,2018(11):189-190.

[2]魏哲.城轨交通工程机电系统构成及造价分析[J].交通世界,2018(31):172-173.

[3]庞中亭.城轨交通工程机电系统构成及造价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6):192.

[4]申大川.智能交通与城轨交通自动化[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7,10(S1):3-6.

[5]郭彦涛.物联网在城轨交通安全应急领域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辽宁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辽宁沈阳110058)

作者:张扬

上一篇:质监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征地制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