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课程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人文素质课程范文

人文素质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1.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 大学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 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所以对人文素质教师队伍的要 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 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

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建设社会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大多数在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2.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人文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 学习孔繁森,黄继光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

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抗旱保粮”及一些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舍己为人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这些灾难结束后将这些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比请一些文 化表演要好得多!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 3. 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当前 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道德是他们的主体 形象。但随着经济成分、社会落后价值、就业方式、利益关系 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

显增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要实事求是地调查和分析,要 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于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道德观上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要在教学中作深入的剖析、正确的回答。在摸清大学人文素质状况,研究其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便更好规范确定大学阶段人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要丰富和拓展“人文素质修养”课程教学的内容。明确了大学生人文素质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说,这就要求我们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把人文素质培养的核心说充分讲清楚,把以人为本原则说充分讲清楚,把“人”作为人文素质培养主体的基本要求、和着力点说充分讲清楚。

总结:自我评价能力,是指人以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思维活动为基础,对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作出价值上的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其实质是指自我评价的适当性程度。一般 而言,适当性越高,说明自我评价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本研究中自我评价的适当性程度,是通过比较人对自我控制能力的评价及其他人对他自我控制能力的评价而得出的。两者间的一致性程度越高,说明人的自我评价越适当,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所谓自我体验能力,是指人在对自己的思想、言论 和行为作价值上的判断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能力。 它与儿童的自我道德认知和评价是分不开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人在道德意志行为中善于自觉地掌握和支配其情感与行动的能力。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其认识水平有关,与他们控制自己的需要、兴趣等直接愿望的水平有关。做为以人为本的人质教育,就应该努力的让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自我体验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这才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

第二篇:关于人文素质的演讲稿:构建人文校园

各位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给生活带来激情,给生命带来温馨,它,无时无刻不与我们同在。

构建和谐校园,都是我们大学生要做的事情。大家想知道怎样的校园氛围才叫和谐,怎样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吗?其实我们大家都很清楚,构建和谐校园如同保持公共卫生一样,都需要公民公德素质的提高。同样,构建和谐校园有待于每个同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我要说,构建和谐校园要从培养我们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开始。

所谓人文,就是对人生的思索,是心灵对生活的关怀,人文教育是人类自由的摇篮,它使生命个体与自己本源契合在一起,形成自我认识与自我超越的价值观和做法。

人文精神最根本的一点是唤起人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一种独立精神与为它思想。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成长的过程中所创造,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做法文化等多种类型。

对于我们要努力去构建的和谐校园,人文素质中的制度文化素质,精神文化素质,做法文化素质是我们必须加以提高的。合理的校园管理制度与校园的和谐密不可分,制度作为处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老师与学校,日常事务的直接依据,它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校园之内的和谐,更重要的是,由于合理的制度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使我们的老师,同学在处理任何关系时都有一种公平和谐的心态,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完善校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应该成为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

如果大学是一棵树,那么滋养它的是学生们的精神文化素质,学生们的精神文化素质的充实空虚与否,是衡量校园文化是否和谐,是否健康活力富有生机的依据。一个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能够增强大学内群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学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一同努力,我们的言行要与我们美丽的校园相和谐,要与我们校园的规章制度相和谐,要与我们传统的道德文化相和谐。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第三篇:小学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当前许多小学生不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出口成脏的现象屡见不鲜,分析其原因,和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是否有效地开展也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据我了解,很多小学都占用思想品德课的来上语文、数学等“重要学科”,这样,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势必在被占课中悄然降低。即便不占用思想品德课的,学生在课堂上也只是草率的完成教学任务了事,根本没有像对待语文数学课那样的重视。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以身作则,通过德育课程、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等多渠道有效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有效

思想道德教育

重要意义

多渠道

一、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究竟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呢?

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若能激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就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那么,如果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把学校作为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主课堂,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就能使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1世纪,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发展时期,可塑性很大,这决定了他们既易接受正确的引导,也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小学生应重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利用他们年龄特征中的积极因素,帮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必不可少的条件。

3、义务教育课程教育标准(2011版)进一步加强了德育,强调德育为先。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4、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保证。我国教育方针德育居首,在教育这个统一体中,思想品德教育“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 “是照亮一切的光源。”当孩子们形成了良好品德,他们的整体能力将得到提升,我们的校园会变得更加和谐,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做贡献。

二、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1、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权威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小学生的举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例如,教师不应该把烦恼还给学生,不应骂人,不应说脏话,也不应该攀比吃穿,更不应该偏爱优生,对后进生冷淡应付。作为教师,应该关爱学生,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的处理好学生之间的矛盾,或者师生之间的矛盾。

2、学校必须加强对思想品德课的检查,切实上好每一堂思想品德课。例如,抽听一个班级的思想品德课,悄悄地进入相应班级,做好课堂听课记录,并及时对教学质量做好评价。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对明显应付了事的思想品德课堂作出通报批评。班主任应与任课老师协调好关系,不得任意占课。学校也可以建立一个思想品德小组,准们给教师研究、交流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真正做到对这门学科的重视。

3、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学生的课余活动这一环节不能忽视。尽管课间短短的十分钟,但学生之间可以说上一段话,做上一些事。这时,身为班主任就不得不肩负起他的职责,进入自己的班级,更多地了解自己班上学生的动态,听听他们讲的话,看看他们做的事情,如果发现不符合道德素质的言行,就应该及时制止与指正,只有像这样关注好细节的班主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才不会偏离,而是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更加完善。当然,除了课间休息的课余时间,学生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是展现学生思想品德的良好途径,例如读书演讲比赛,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诸如这类的活动,学校应有规律地举办,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塑造的环境。

4、家庭教育也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一些学生之所以有不良的行为、言行等坏毛病,就是因为受到家长的影响。

1、有些家长不注意自身的语言,张口骂人,闭口骂人,使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恶劣的语言环境中,久而久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会形成一个错误的印象,觉得这并不是什么缺点。

2、重视智育,轻视德育。有些家长整天让孩子做作业、作课外练习、辅导资料,没有一点玩的空间,认为孩子考出好成绩就是一个乖孩子,使一些孩子成了“高分低能儿”,而往往有一些孩子娇惯成性,像小公主、小王子一样没有自主能力,没有主见,遇到一点小事就要问爸爸妈妈,成了班内高傲、但孤独的对象。

3、粗暴的打骂孩子。孩子不听话、考试没考好,就是一顿打,久而久之,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呢?不是变得麻木不仁就是自暴自弃了。

由此可见,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要以自身的优良品质去教育和熏陶孩子,给孩子创建一个优良的环境。

(三)如何评价是否有效地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的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言行举止是否文明。例如:在学生早晨出操,学校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有些学生交头接耳,有些“闭目养神”,有些不知望向何处。在神圣庄重的国旗之下,那部分学生竟然熟视无睹,更不知道如何参加升旗仪式。我们可以评价那些学生的思想品德在爱国情怀方面是是不过关的,这和教师的爱国思想教育的是否有效展开有着必然的联系。

如果学校、家庭都能够充分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效开展思想道德教育,那么,孩子的良好品德就会逐渐形成,校园将会越来越和谐,也顺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第四篇:人文素质报告会总结

人文素质讲座

机械工程学院学习部

2013年10月25日 分管主席:李娜

人文素质讲座活动总结

主题:

“雏鹰翱翔,放飞梦想”

内容:

一、 报告会整体流程

具体开始时间:2013年10月24日下午7:00 具体举行地点:11楼3阶

出席老师/学长:石建华老师 李建功学长 参加同学:大一每班部分新生 主要部门:学习部 配合部门:宣传部 自律部

主要内容“重细节,自主规划,自主管理,有自信,重学风”

二、 报告会进行环节

报告会实施和进行都是按照策划书进行没有出现较大差错,老师和学生入场后,报告会于19:00正式开始,首先两位主持人主持报告会开始,接下来由石建华老师开始讲话。讲话主要内容紧扣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寝室管理;教育大学生要注意礼貌等细节性问题,不要沉迷网络游戏,珍惜美好的大学生活,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之后由大四李建功学长讲述自己的学习和业余生活,以及自己对大学生活的看法,以自己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要有自信,要有目标,善于交友,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补充自己知识的盲区,注重身心健康发展,合理协调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做到全面发展。并且李建功学

1 长还与同学进行互动,分享取得成功的锦囊,提出“猎鹰计划”希望同学们积极加入。期间宣传部负责人员进行摄影拍照,记录会场的点滴。

三、 报告会总结

由于大一新生刚刚入学,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很多人对于大学的学习模式都还不太适应,在大学这样一个自由的环境很多人都找不到自己的方向。面对新鲜的事物,很多同学都很迷茫,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由于授课方式的不同,很多人对老师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

针对上述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此次人文素质讲座特意邀请到团委石建华老师和大四李建功同学。石老师主要从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如何做好自己的角色等方面着手来解答大家的疑惑。李建功同学主要说了自己的经历来为同学们树立榜样作用,提出自己的一个“猎鹰计划”。 此次活动主要特点:

1、 邀请了团委老师,首先拉近了大一同学与团委老师的距离,提供一个认识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让新生大致了解大学的机构设置大致模式,让他们对大学的新规则有一个了解;

2、 邀请大四的优秀学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新生做交流,不仅拉近了学长与学弟们之间的距离还为同学的生活做了一个规划和榜样。

通过对讲座后各个班级参加讲座同学的调查,发现此次讲座成功

2 之处在于老师和学长所讲的内容贴近学生目前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实际意义。能活学活用在目前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同时也让很多同学认识到大学的学习不止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有很多个人能力的培养的学习,拓宽了他们对大学的学习的认识。其中石老师提到的不要迷恋游戏迷失自己,给他们敲响了一个警钟,他们对这个问题也放入慎重考虑范畴。

不足之处在于:

1、学习部提前准备的PPT内容稍显多,讲座过程中有部分同学过分关注了幻灯片忽略了讲座;

2、讲述时间略长,互动时间太短。

综合评价,此次讲座是比较成功的,我们学习部会再接再厉,秉承为学生服务、建设好学院学习氛围的宗旨进行以后的各项活动。

机械工程学院学习部 2013年10月25日 戈权珍

3

第五篇:突出地域特点,培养人文素质

不断强化文化育人功能

——咸阳师范学院2008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我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围绕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师资这一目标,立足古都咸阳,传承以“尚德诚信、创新进取、和睦包容、弘毅自强”为精髓的秦汉文化传统,挖掘和有效利用人文资源,大力实施“文化工程”,构建人文教育平台,以培养“思想作风朴实,专业基础厚实,实践能力扎实,适应能力较强”的大学生,积极开展“师院大讲堂”、革命传统教育、校园文化艺术节、志愿者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不断强化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力地推动了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整体思路

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厚德博学”为校训,以培育具有良好师德风范和博学进取精神的合格教师为目标,彰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教学实践,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适应地方基础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与过程 1.传承秦汉文化精华,构建人文教育平台

我校坚持立足咸阳,充分挖掘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人文教育资源,传承秦汉文化精华,构建特色鲜明、内涵深厚的人文教育平台,着力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厚德博学、敬业奉献、艰苦奋斗、

1 勇于创新的品质。学校以历史系“周秦汉唐文化研究所”和“咸阳地方史研究所”为中心,加强秦汉历史文化研究,并充分利用秦汉文化研究成果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其他教学系部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挖掘秦汉文化底蕴,开展秦汉文化研究与教学。如中文系的“《史记》研究”、资源环境与城市科学系的“秦汉地理文化研究”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果。我校教师近年来发表有关秦汉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达30 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 余篇。秦汉文化的研究成果,为营造校园人文氛围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学校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开设了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近年来,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选修课程有《咸阳地方史》、《秦汉社会文明》、《孙子兵法研究》、《考古学与中古史研究》、《西方文化欣赏》、《自然科学史》、《影视鉴赏》、《大学生人文素养》、《宗教概论》、《爱国主义教育》、《美育学》等选修课。这些选修课程普遍受到学生喜爱。

学校在当地阳陵、茂陵、咸阳市博物馆等文物景点建立人文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参观学习和实践锻炼,增强秦汉文化的教育功能。通过报告会、校园网、广播、校报等媒介,加大秦汉文化研究成果的宣传。学校邀请秦汉史研究专家定期为学生做专题报告,使学生充分理解秦汉文化之精髓,汲取秦汉文化精神之营养,着力营造“大气大度、文明诚信、和睦包容、和谐统

一、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校园人文氛围。

2. 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坚持开展大学生红色教育

学校重视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咸阳地处陕西关中西部,毗

2 邻革命圣地延安,所辖旬邑、淳化等县区均为革命老区。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以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用延安革命精神教育和激励广大师生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立志成才。学校多次组织干部教师、学生辅导员以及学生干部到延安参观学习,学习延安精神,增强师生的奋斗精神和创业意识。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到泾阳安吴堡青训基地、扶眉战役纪念馆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加强大学生骨干分子的理想信念教育。

学校每年都组织大学生红色教育实践服务队到延安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与延安精神洗礼。大学生志愿者在延安参观革命旧址,到八一革命敬老院开展爱心服务活动,深入华亭希望小学等地开展支教服务,聆听老红军老干部讲革命故事,接受延安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2007 年暑期,我校红色教育服务团的各项活动得到了陕西省延安精神教育基地的肯定,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办公室的第

四、五期《简报》对我校大学生红色教育实践服务团的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3.深入推进“文化工程”,增强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坚持举办以“师院大讲堂”为品牌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先后邀请陈忠实、贾平凹、肖云儒、王淑兰、谢扬举、张立勇等知名作家、评论家、历史学家以及地方文化骨干、政界领导等为学生作专题讲座20 余场,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引领校园文化风尚。各教学系部结合各自专业特点,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做报告,活跃学术氛围,强化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如资源环境与城市科学系先后邀请陕西师范

3 大学教授吴成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子今等为学生作关于旅游地理、秦汉时期的生态等专题学术报告;历史系先后邀请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懋蓉、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宋杰、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西北大学教授王铁铮等人为学生作学术报告10 余场。2004年以来,全校共举办各级各类学术报告120 多场。

学校注重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指导,充分发挥社团的文化育人功能。从1982 年“绿萌”、“黄土地”、“北极光”等文学社团成立以来,学校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社团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坚持用优秀的精神鼓舞人,用先进的文化熏陶人,用丰富的社团活动锻炼人。聘请贾平凹、程海、王海、峭石等西部知名作家为顾问。定期组织社团成员到省内外实地考察学习,广泛汲取西部乡土文化的营养,接受关中乡土历史文化精神的熏陶,为师范生人文教育开辟了广阔的“第二课堂”。文学社成员以乡土视角审美,用个性化创作引领着全校青年学生的地域文化理念,为师范教育增添了充实的内容。文学社团所办的《绿萌》、《黄土地》、《北极光》等7 种文学类报刊闻名校内外,多次在全国、省内诗文评比中获奖。中文系学生自办的人文社科刊物《咸阳学苑》,将文学创作与写作课实践结合起来,已成为大学生文学创作实践的园地。黄土地文学社社长倪慧鹏(石耳)同学于2006 年出版了个人诗集《和你的衣衫飞扬》,陕西省作家协会专题组织研讨会,给予了很好的评价,称其为“陕西神木现象中的又一个新星”。我校校园文学创作的乡土审美追求和创作实绩也得到了省作协的高度赞扬。在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科技节中,学校紧密结合生源特点和培养方向,拓展人文教育内涵,突出文化性、师范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大学生人

4 文素养和师范生专业技能为目标,开展了诸如征文大赛、辩论赛、演讲赛、话剧表演、计算机技能大赛等一系列科技文化活动。参与咸阳市旅游知识大赛、迎奥运创建文明城市知识竞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发挥师范优势,始终保持我校在咸阳市文化教育行业的“龙头”地位。目前,我校已成为“魅力城市”咸阳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4.重视实践锻炼,广开实践育人渠道

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劳动锻炼、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的开展,曾获得“全国社会实践先进组织单位”奖,受到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团中央和全国学联的联合表彰。校园劳动教育课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两大“品牌育人工程”,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学校坚持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劳动教育课,要求每个学生在上学期间都要参加为期一周的校内劳动教育课。学校成立了劳动教育课办公室,制定了劳动课教学大纲、劳动课考核标准及成绩评定办法等管理制度,划拨专项经费,保证了劳动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学生劳动教育课由教务处编排课表,劳动教育课办公室具体实施,包括任务的分配、指导教师的安排、课前的动员与课后总结评比等。劳动教育课坚持按照“寓教于劳、重在养成、共同负责、综合管理、严格要求、详实考核、落实奖惩”的原则进行。劳动教育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植树绿化、卫生清洁、校园建设和校园环境维护等各个方面。各系的劳动课都由系党总支主要领导和辅导员带队,与指导教师一道做好学生的劳动指导。劳动课结束后,每位学生都要写出心得体会,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课办公室编印《劳动简报》,及时刊登学生的心得与感悟。

5 2005 年12 月30 日,《中国青年报》曾以《咸阳师范学院在劳动课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题对我校劳动课进行了专题报道。2007 年,学校将《劳动简报》改版并更名为《学馨苑》,进一步扩大了劳动课的影响。实践证明,劳动教育课的开设,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培养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基础教育师资奠定了基础。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下基层、到农村、到艰苦地区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赴咸阳市所辖的长武、彬县、旬邑、永寿等贫困山区开展支教扫盲、科技扶贫、文化下乡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生活,接受教育,增长见识,培养爱心,锻炼能力,增强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志愿者在校内外积极开展义务劳动、扶残帮困、爱心捐赠等活动,奉献爱心,体验人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性。体育系团总支成立了“夕阳在我心中”爱心服务队,为校内离退休同志搞家政服务;外语系学生党支部在咸阳市军干所建立了学生党员教育基地;物理系与咸阳市金秋慈善院“结对子”定期开展爱心服务;计算机科学系团总支的志愿者义务帮扶残疾同学张涛等,都已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我校政法系学生赵富庭发起的爱心服务队每年暑期深入铜川市开展义务支教活动,感召了全国16 所高校的许多学子,他们自愿加入到爱心服务队,自筹资金开展支教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其事迹先后被《铜川日报》、《西安晚报》、铜川电视台、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我校青年志愿

6 者爱心服务队帮扶残疾儿童马琳已成为学校爱心活动的典型。马琳是咸阳市七九五厂一名残疾儿童,下肢瘫痪,无法上学。从1996 年起,由我校外语系同学发起的“希望之光”爱心服务队一直坚持为马琳义务辅导功课,逐步形成了一支“爱心接力队”。12 年来,由我校7 个系部学生参与的“希望之光”爱心服务队队员们坚持为马琳上课,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帮助马琳树立自信和成才的勇气,使这位没进过一天校门的残疾女孩顺利考入高中学习。该事迹先后被《工人日报》、咸阳广播电台、咸阳电视台、陕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2003 年3 月,被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明办、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和团省委评为“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在帮扶马琳的过程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大学生也受到了自强不息精神的感染,提升了思想境界,坚定了理想信念。

三、人文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校园人文氛围日渐浓厚,“三风”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具有地域特色和师范特色的人文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在我校形成了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人文精神教育与校园文化、人文环境建设有机结合,有力地推进了学校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目前,“勤学善思、励志进取”的学风、“严谨笃学、修德育人”的教风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已成为激励广大师生勤奋工作、刻苦学习的强大精神动力。校园文化品位不断提升,育人环境更加和谐。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有效地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一方面,把人文教育的因素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增强了校园文化的育人

7 功能。目前,地域特点鲜明、人文氛围浓厚的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文化工程”成效显著,校歌、校训和“师院精神”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和谐校园的硬件建设不断加强。围绕实施人文教育,学校在校园景观设计、道路、建筑物命名等方面,注意体现地域历史文化内涵,如“秦池”、“汉苑”、“沁园”、“鼎成天下”人文景观以及于右任、吴宓雕塑等,突出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学生素质普遍增强,人文素养全面提高。通过一系列人文教育活动的开展,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近年来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也因其“思想作风朴实、专业基础厚实、实践能力扎实、适应能力较强”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4 年以来,学生参加各类文化艺术类竞赛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有3 人分获陕西赛区

一、

二、三等奖;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有1 人获得全国二等奖,15人获得省级

一、

二、三等奖;在首届全国师范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共有9 人获得一等奖,15 人获得二等奖,20 人获得三等奖。2007 年,我校艺术系学生周利同学在“青春中国〃第三届全国校园才艺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中国音像协会等单位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星艺术节声乐大赛中,我校艺术系2005 级音乐学专业学生杨宝童荣获青年组金奖。

在2007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专家组对我校突出地域特点,创造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路和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

上一篇:舌癌术前护理范文下一篇:人生如棋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