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尊重孩子感悟

2022-07-06

第一篇:教师尊重孩子感悟

教育叙事——以尊重教会孩子尊重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做了一群家境优越,小太阳般自豪而傲慢的孩子的老师。他们其中不乏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者,每堂课都不乏嘲笑其他人见解不高明的笑声,也不乏执意让别人接受自己观点的偏激者,更有无理狡辩者,钻牛角尖者,有随意干扰他人,或故意打断老师讲课者……

是批评指责、强行制止他们的行为,还是平心静气,想办法从思想上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选择了后者。

我精选了一篇阅读文章《有一种活法叫高贵》,精心设计了录像短片,以人们高尚的、低俗的、卑鄙的行为做对比,让学生们自己分析归纳人们各种行为的优劣。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来,整堂课在热烈的讨论中进行着。在联系自身实际时,为了避免互相揭短,我引导学生们寻找身边高贵的言行举止,并与同学们一起分析出支配这些行为的思想动因。一起归纳出了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关爱别人,具有奉献精神等思想支配下的言行才可以称得上高贵。这节课似乎水到渠成,完成了教学设计,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但出乎意料的是,王磊同学在讨论要结束时,当面揭了周阳同学的短,并列举了周阳平时刻薄他人,故意捣乱等一些不高尚的做法,周阳同学立刻面红耳赤,怒目而视,显然,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过去的错误,但对别人的指责仍然难以宽容和理解。而王磊也许并未意识到自己损伤了周阳的自尊心。其他同学则有的窃笑,有的紧张的关注着事态的发展。面对剑拔弩张的气氛,我示意发言的同学坐下,然后说:“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谁未踏过荆棘,谁未犯过错误?关键在于我们面对人生的荆棘和错误时的态度,我们大家都有一颗向真、向善、向美的心灵,我们不但需要抵抗来自外界的污染,和困难,更需要战胜灵魂深处的懦弱、自私、鲁莽甚至卑鄙的想法。我相信,大家会把并不美好的我们留给过去,从现在开始,活出高贵的人生,塑造高尚的灵魂。”然后我问周阳同学:“是否能原谅王磊鲁莽的指责?是否能原谅说了损伤你自尊心的话的同学?”他点了点头。

下课了,王磊和周阳都默默地站了起来走了出去,(事后同学们说,这是他们第一次不是大声喧哗着跑出去的)相信这堂课引起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震荡,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了。几天后,他们和几个同学找到我,要求借有关哲学的书籍看,我给了他们一本周国平写给青年人看的哲学书,那里面有关于人类的灵魂高尚与卑鄙,人生应该怎样走等方面内容的文章。此后这个班的同学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了,不再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了,与人交流更有礼貌了,傲慢和自私的行为越来越少了。

其他科老师都惊异于他们的变化,说最近并未批评他们,他们怎么都变了呢?

我想,是尊重教会了孩子们尊重,是爱教会了孩子去爱,是理解教会了孩子们理解。

尊重学生,相信任何人都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都有他们存在的理由、意义和价值,我们不应该套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或者以个人的好恶而嘲讽挖苦他们,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教师要让爱先行,要有容纳学生的胸怀,对幼稚的学生要学会原谅,不过分指责,对学生的过失要学会包容,不要过分揭短,对犯错误的学生要学会宽容,不要过分的惩罚,容纳呵护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

第二篇: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江南区第一幼儿园

杨春宇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一种特别受大家欢迎的人,他们在听对方谈话时,无论对方的地位怎样,总是细心、耐心地专注地倾听,说者自然也就感觉畅快淋漓,受到重视。我们也曾这样耐心地对待过我们的孩子吗?每当孩子主动要向你倾述,你可曾放下手中的工作,让他畅所欲言,把心中的郁闷宣泄出来。有时只是一时想不开,过度地焦虑;有时真希望有人为他分担一些痛苦。这时候,他也许会对父母吐露心事,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和鼓励。亲子之间如果能彼此倾诉,经常恳谈,问题会少得多。孩子成长过程是很快的,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方法不对,亲子双方都会感到痛苦,而且不正确的沟通方式,会白白浪费家长的许多精力与时间,让亲子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所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曾经听到朋友抱怨爱人这样教育6岁多的孩子:要多练习写字,以后长大就会更聪明学习更棒!于是买了好几本描红本来给孩子每天练习,而且一写就是两三页,刚开始孩子还乖乖地完成爸爸的任务,后来就不乐意了,每次一写就皱眉头,才写几个字就开始发呆。他爸爸看到这样就劈头盖脸的指责道:“写这么点字就不想写了?你怎么都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考100分?”“爸爸,好累啊,我不想写这么多!”孩子流着眼泪说。朋友也说小孩子还小,写不了这么多,写多了也没效果。可孩子的爸爸却一意孤行,不听孩子的倾诉,非要儿子按他原来布置的去做,有时甚至还让孩子多写点,觉得这样做是为孩子的将来好。孩子没办法只能听话照做。转眼3年多过去了,我到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的儿子正好在写作业,我拿起一本作业本来看,发现作业本上的字不太端正,歪歪扭扭,而且还喜欢涂改。这时朋友的爱人说:“我这孩子挺聪明,成绩也不错,就是字写得乱七八糟,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改不过来,气死我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对儿童的倾听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价值的尊重与接纳。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一种倾听,能够反映出成人对孩子的理解。倾听孩子内心的心声,我们才能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所以在孩子面前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家长以为,好孩子的标准就是一切听大人嘱咐、按大人意图办事。因此,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模式记事父母不停地说,孩子看似在听,但是,孩子仍会犯些父母经常告诫的错误,其实孩子并没有听进父母说的话。这些父母们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学会倾听,而是一味的教导!如果朋友的爱人能在儿子不愿写字的时候能停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分析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我想现在的情况会大有不同。

调查发现,很多父母教育孩子使用的频率最高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真没出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不假思索地把“听话”这种命令试的两个字挂在嘴边;“没出息”这三个带着强烈贬损意味的字不知道刺伤了多少孩子的心。这些话反映了大多数家庭缺乏亲子间的平等沟通。“好好学习”可以看出大多数父母只看到孩子学到的知识,得到的分数,殊不知孩子除了学习文化知识,还有其他的生活内容。作为父母,谁都希望“子成龙、女成凤”,于是不少家长都是按照自己的内心想法培养孩子,甚至将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孩子,总带着自己的主观色彩去看待孩子的问题,总以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就是为孩子好,无形中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孩子的世界。试问这样做的父母:“你们了解孩子吗,倾听过来自孩子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吗?”

那么,家长该如何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呢?首先父母要听孩子把话说完。有时候,孩子会兴冲冲想跟父母谈一些事情,想告诉父母自己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可是,父母都总是忙着做其它的事,要孩子等会儿再说;或者孩子诉说一件委屈的事,父母一听就发火、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当孩子还没把事情说完,父母就打断孩子,也不去了解真正的缘由就责怪孩子,久而久之,亲子之间的沟通就会发生问题,也会使孩子失去应有的自信,而且孩子会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的工作,先听孩子把事情说完。听孩子说活,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也很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其次,父母适当给予分析和建议想要孩子能够得到锻炼和成长。父母要肯花时间、有耐性,做个有修养的听众,要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父母要在倾听中,积极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对孩子的优点进行发自内心的赞扬。听完孩子的倾诉后,家长还要根据自己的阅历,给予合理的建议。例如,当孩子说起幼儿园里的某个小朋友上活动课的时候推打了自己,你就要和孩子分析,以后要小心保护自己,同时也不要去伤害其他小朋友。

倾听来自孩子真诚的音符,把自己的心灵泊进孩子的港湾,听听来自他们真诚的感受。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第三篇:小班育儿心得:了解孩子,尊重孩子

豆豆从小到大,我不知道写过N篇的育儿心得,不过每次写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可能豆豆一天天的长大,我们育儿方面的重点也在转移和变化,育儿的想法也在成长,有时候甚至会否定前面总结出来的东西,可能这就是长大中的爸爸妈妈,在积累育儿方面的知识。这次是豆豆上小班开学以来,老师第一次要求交育儿心得。其实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我想我是和大多数的父母一样,也是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很多时候甚至道理说起来很明白,但是实际过程中却又会做着相反的事情。那么,如何让自己能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始终如一,不偏离目的,坚持我们自己想要的教育理念呢?

思前想后,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长本身的一些长期以来的坏习惯,如果家长要求孩子一套,自己则做一套,那教育孩子是没有说服力的。所谓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孩子的模仿力和学习能力都是最强的,长时间跟父母在一起,自然而然就会表现出跟父母类似的行为举止。与其如何要求自己的孩子,不如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好榜样。这里说个笑话,豆爸有次饭桌上要求豆豆把饭碗里的饭全吃干净,豆豆就反过来说爸爸的饭碗也是很多剩饭,我一看确实哦小班的育儿心得。

另外就是不要太惯着孩子,能做到的尽量让他自己完成,这个其实是我最要检讨的一点,倒不是惯着,而是经常会不知不觉得培养了一些坏习惯,然后改一个坏习惯真的是要花费更多时间。好比吃饭,

在家里晚饭豆豆一直要我喂,其实中饭在幼儿园都是独立完成,并且老师一直有夸奖的,但是偏偏在家他就不干,我自己经常为了让他多吃,快吃,就不知不觉的喂到现在,直到前几天,豆爸说要让他独立吃,否则就拿走不给他吃,刚开始他当然不相信,就说自己不吃,最后他还是在全家人吃完以后清洗的时候要求吃,结果一个人在餐椅上很快的吃完。还有就是当豆豆不愿意做的事情,我经常是一番软硬兼施以后没折了,反而被他吃定了,不知道什么方法可以对付豆豆的倔犟,可能唱黑脸功夫不够,在他面前没有权威性,还要加强学习。

最后我想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

没有真正了解孩子是没办法给他应有的尊重的,孩子如果在没有尊重的环境里长大,那么她长大后也很难尊重别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尊重你的孩子。渐渐长大的孩子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作为家长,可能不经意中忽略了这一点,于是经常容易因为忽略他的感受,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对孩子要讲信用,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要轻易的欺骗孩子。上半年豆豆在亲子园里上小小班,有个礼拜豆豆得了好孩子称号,回家后豆爸和我都非常高兴,甚至于邻居的小孩子都有点嫉妒有点失望地说,豆豆有好孩子,我没有诶。但是豆豆却没很大反应,豆爸说豆豆可能对于这个荣誉感还没形成,我们来帮助一下,于是首先我们答应豆豆如果有得好孩子,爸爸妈妈就会买礼物来奖励,然后在亲戚朋友面前,要求大家都特意对得到好孩子称号的豆豆大声表扬。在物质和精神的双层满足下,豆豆很快的对好孩子有个新的认识。接下来的学期里得到好孩子的次数挺

多的,有次好像一周发2次好孩子,豆豆都有得,于是爸爸妈妈依然如约买了2次礼物作为奖赏。现在在五幼,我们又非常重视豆豆的星星数,每次我去接豆豆都要问今天星星有没有多一个,还要他带我去看看他的星星。我答应他星星数达到8颗的话,可以给他买个礼物哦。

希望与老师们,和家长们共同多多讨论和关注育儿这个话题,怎么样使大家都能成为孩子心中称职的父母是我们大家的心愿。

第四篇:尊重理解孩子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

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佳佳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姥姥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姥姥,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佳佳满眼含泪地松开姥姥的手。佳佳的姥姥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佳佳的性格比较内向,胆子比较小,有什么事情她都不敢和老师说。尤其是吃饭比较慢,她害怕吃饭慢了老师会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佳佳。在活动区游戏时,佳佳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佳佳,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佳佳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佳佳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佳佳,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佳佳讲故事,佳佳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佳佳进餐的紧张心情,严老师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佳佳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佳佳,你怎么啦?""我吃不下","佳佳,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佳佳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佳佳和姥姥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姥姥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她对我说:"杜老师,太谢谢你们了,佳佳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姥姥,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佳佳姥姥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第五篇:尊重孩子的人格

——读《父母课堂》有感

读了《父母课堂》海外视窗中《人前不教子》一文,我感悟良深。 在我们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在瑞典,做法却正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和行为,真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尊重!瑞典人普遍认为,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保护孩子的“面子”。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是一种捷径和重要途径。而在国内,家长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呵斥孩子,骂些“真没出息”、“真是笨蛋”、“不争气的东西”等等,几乎是司空见惯。瑞典人认为,这种教育方法,简直就是一种犯罪!因为它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会产生终身性的“自卑症”。

记得儿子四岁的时候,第一次去我们单位玩。在路上他就问我:妈妈,还要叫人吗?我不以为然地说:当然了。他没有出声。到了单位,他一见到人就用手捂着脸,不肯抬头也不叫人。我的心情糟透了,一开始是循循善诱,可是没什么效果。我越启发,儿子的手捂得越紧,最后竟然哭了起来。半个小时后,看着还是把头深深地埋在桌子上的儿子,我发作了——当着同事的面,生气地说了一句“这么不大方的孩子,真让你丢死人了!”然后就不理他了。最后以我的气愤和儿子的红眼圈结束了此次会面。

从那以后的半年多的时间,儿子都不愿意跟我出去玩。我感到很郁闷,就让老公问儿子,为什么不愿意跟妈妈一起出去。儿子说:因为我不愿意叫人,妈妈说我不大方,会丢死人的!我才知道,原来小

孩子也要“面子”呀!我为了自己的“面子”,深深地伤了儿子的自尊。我深深地自责,并向儿子保证以后见到人,随他的意愿叫人,绝不强迫他。在以后的类似会面时,我注意了方式方法,又经过了一段时间,儿子才变得开朗、大方、自信起来。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普兰顿学校的校园内,镌刻着18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约翰•洛克的一句名言:“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我会以次为勉,尊重孩子的人格,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好妈妈!

上一篇:教师意识形态总结下一篇:建设银行工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