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工作

2022-12-05

第一篇: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工作

2014年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现场推进会工作方案(草案)

2014年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现场推进会

工作方案(草案)

一、总体安排

(一)会议主题

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建设。

(二)会议时间

2014年7月24日(周四)、25日(周五)上午,会期一天半。其中,7月23日(周三)全天报到,7月25日(周五)下午离会。

(三)会议地点

河北省张家口市(报到、入住地点为张家口国际大酒店,张家口市高新区长城西大街8号)。

(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教育部;

承办单位: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 河北省教育厅; 协办单位:中共张家口市委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

(五)会议内容

1.总结交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经验;

2.研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路径,推动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

3.推进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首批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试点单位签约、授牌;

4.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高校实践育人工作。

1

(六)参加人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负责同志;部分高校负责同志;部分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试点单位负责同志等,共50人;

河北省11所省属重点骨干大学及驻张家口高校相关负责同志1人;河北省主题实践活动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共约20人(由河北省单独通知)。

二、接送站事宜

(一)接站安排

7月23日,分别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西站、张家口机场、张家口火车站安排接机(站)。

届时,根据参会回执显示的到达时间,分时段、相对集中安排车辆,将参会嘉宾送到张家口会议地点。可根据需要,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西站安排接待休息。

到达张家口机场、张家口火车站的参会人员,随时随送前往酒店报到。

(二)送站安排

根据参会人员返程需要,分别往张家口机场、张家口火车站、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西站送站。

参会人员的其他接、送站要求,可依实际情况予以满足。

三、会议议程

(一)第一天上午,全体大会(开幕式) 时 间:7月24日上午8:30-11:30; 地 点:张家口国际大酒店会议室; 主持人:冯刚 教育部思政司司长; 议 程:1.河北省领导致辞;

2 2.播放河北省实践育人工作专题片;

3.6位省(区、市)、地方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及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试点单位代表交流发言;

(茶歇)

4.首批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试点单位签约、授牌; 5.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杜玉波同志讲话。

(二)实地考察、观摩(分两组)

(一)24日下午,第一组

1.行程:下午13:30,在酒店门口集体乘车出发,约14:30到达怀安县柴沟堡镇中铁十七局张呼高铁施工现场(车程30分钟);

观摩与考察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师生在高铁建筑工地“工程施工实习见习与工程实践情况”(工棚、施工现场);

观摩时间:14:30—15:00。观摩结束后,集体乘车至万全县;

2.行程:万全县约15:30到达万全县安家堡乡邹家庄村(车程30分钟);

观摩与考察2:燕山大学新农村规划民居改造及排水设计、电脑维修、义务支教、小学生和家长心理咨询及素质拓展,河北大学绘制新农村文化墙、送文艺下乡等。

观摩时间:15:30—16:10。观摩结束后,集体乘车返回张家口国际大酒店(车程约40分钟)。

(二)24日下午,第二组

1.行程:下午13:30,在酒店门口集体乘车出发,约14:10到达万全县安家堡乡邹家庄村(车程40分钟);

观摩与考察2:燕山大学新农村规划民居改造及排水设

3 计、电脑维修、义务支教、小学生和家长心理咨询及素质拓展,河北大学绘制新农村文化墙、送文艺下乡等。

观摩时间:14:10—14:50。观摩结束后,集体乘车至怀安县。

2.行程:约15:20到达怀安县柴沟堡镇中铁十七局张呼高铁施工现场(车程30分钟);

观摩与考察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师生在高铁建筑工地“工程施工实习见习与工程实践情况”(工棚、施工现场);

观摩时间:15:20—15:50。观摩结束后,集体乘车返回张家口国际大酒店(车程约40分钟)。

(三)7月25日上午,第一组

1.行程:早上8:00,在酒店门口集体乘车出发,约9:30到达张北县小二台镇(车程90分钟);

观摩与考察3: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北方学院的医疗专家和博士团义诊、普检筛查、乡医培训、赠送药品、健康知识宣传与教育、义务支教等;

观摩与考察4:河北农业大学实践基地、驻地工作情况,田间地头指导、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等。

观摩时间:9:30—11:00。观摩结束后,赶赴张北县中都草原。(车程30分钟,11:30考察中都草原,在草原蒙古包午餐)

(四)7月25日上午,第二组

1.行程:早上8:00,在酒店门口集体乘车出发,约9:30到达张北县小二台镇(车程90分钟);

观摩与考察4:河北农业大学实践基地、驻地工作情况,田间地头指导、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等;

观摩与考察3: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北方学院的医疗专家

4 和博士团义诊、普检筛查、乡医培训、赠送药品、健康知识宣传与教育、义务支教等。

观摩时间:9:30—11:00。观摩结束后,赶赴张北县中都草原。(车程30分钟,11:30考察中都草原,在草原蒙古包午餐)

5

第二篇: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实践育人新模式

摘 要:本文结合生物学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定位,通过高校与社会共建产学研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教学与科研、生产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建立起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实践育人的新模式。 关键词:实践育人;协同培养;新模式;生物学科;实践教学;双师型

今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要求加强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加大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新机制建设,建立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数量足够、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积极促进实践育人合作机制形成,开创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的工作局面。为此,我们汇集高校和社会力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搭建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共享平台,构建教学与科研、生产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了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实践育人的新模式。

一、集成高校与社会力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共建校内教学实训基地。生产实习难是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如生物技术企业多为高新技术企业,对生产环境、

技术要求较高,学生实习很难进入生产的核心部位,更不能实际操作训练。2003年开始,我们加强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争取国家和学校配套等经费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几年来,通过积极争取“985工程”、“211工程”、“中央财政采购”等项目资金1300多万元,重点从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产物的分离纯化技术、生物制剂技术和分析检测技术等方面建立了校内实训工艺路线。

(2)吸引企业和政府资金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建立开放共享的技术平台,吸引政府和企业资金及设备的投入,完善校内实训教学平台。现有实验室面积1200平方米,仪器设备1345台(10万元以上设备36台)。承担着本科生专业实验、认知实习、模拟生产实际训练、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科研成果的中试放大和样品的制备,高校师资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培训等任务。

2.共建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面向社会需求办学,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的宗旨。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好高校、企业和政府资金、物质条件等多种社会资源参与办学,才能扩大办学空间,增强办学活力与实力。

(1)整合教学和科研实验室资源,搭建科研训练实习平台。通过充分利用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开放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艾滋病疫苗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东北亚生物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

校内研究实验室(中心)和生命科学公共技术平台等优质教育资源,承担大学生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任务。

(2)与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与企业共同建设联合实验室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联合实验室可以把产学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年来已同敖东药业和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等8个企业和研究单位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与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形成双方互惠互利、良性循环的共赢局面。 (3)与政府联合建立生物技术创新实践平台。积极争取政府支持,联合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平台。目前,已与省工信厅、市工信局和中医药管理局等联合建立创新实践平台,促进校企合作,扩大平台社会影响,推进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平台水平和使用效率。

(4)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立野外实习和科研、生产实习基地。目前,已建立了3个药用动植物野外实习基地(长白山动植物实习基地、左家药用植物实习基地和查干湖湿地教学实习基地)和9个高新技术企业(院所)实习基地。本科生可进行动植物分类、药用植物鉴定、生态环境考察、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工艺过程学习以及毕业论文等实习教学。这些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管理层次与水平,为学生创新、创业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二、采取培养和聘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稳定的双师型队伍 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与水平,决定实践教学的水平,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有效地建立起实践教学队伍培养与聘任机制,才能提高实践育人的整体水平。

1.选派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培训。中心定期选派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实习基地进行生物技术产品生产工艺培训,先后有32人次在企业生产一线培训。培训提高了青年教师生产实际操作的能力,丰富了教师生产实践的经验,提高了生产实践教学的能力与水平。

2.鼓励与支持教师承接企业项目。几年来,已有16人先后与企业合作开发应用项目18项,通过攻克生产技术难题,提高了应用创新技术水平和实践育人的本领。

3.聘任企业专家作为实践教学兼职教师。目前,已聘任多位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作为兼职实践教师,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联合指导实践教学,特别是指导实训与实习教学工作,补充和完善实践师资结构。这样一支较稳定的双师型队伍,不仅补充了实践教师缺乏问题,而且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构建与科研、生产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社会实际职业的对接度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大课题。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

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只有建立起与科研、生产衔接的科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才能保证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实际职业相对接,才能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1.统筹设计实验、实训和实习技术路线。把实践教学环节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加强专业、实训、实习等教学内容和技术路线的综合设计。例如“白细胞介素-18基因工程菌的构建、表达、分离纯化及性质表征”实验项目,基础实验以构建基因工程菌为重点,专业和实训实验以基因工程菌发酵产物表达及性质表征为重点,实习以生产工艺放大实践为重点。整个过程不仅使学生熟悉掌握了基因工程上游到下游整个科研与生产全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专业实验和生产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根据生物学专业的特点,设立了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细胞工程4个与生产实际应用结合的专业综合大实验,使学生在实训基地完成专业实际操作训练,掌握生命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创造性、自主性、责任心得到锻炼,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培养,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加强教学与科研、生产结合的深度。不断引入学科前沿技术项目,同时加强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开设,使教学、科研和生产互相渗透,相互贯通,逐级提高,实现了“学、研、产”的全方位对接,为学生提供了科研、生产和管理的实践舞台,把培养人才、完成科研和生产任务、为社会创造财富统一于一个过程之中。使学生

逐步接近和适应即将服务的社会环境,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性,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初步形成了集成高校与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实践育人的良好局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探索高校与社会协同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提升社会主动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我们相信,只要建立起完善的高校与社会互惠互利、双方共赢的长效机制,就能走出一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新路。

第三篇: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论文

【摘 要】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公寓的物业化管理,也随之出现了有学校管理的、也有学生公寓的建设者——开发商管理、还有完全委托给社会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等多种多样的服务管理模式和形式。本文主要根据这些特点,就展现学生公寓育人的作用。在明确了什么是管理,什么是服务,管理与服务的管理以及什么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怎样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关键词】管理服务育人

一、管理与服务

1.什么是管理

许多管理学家,针对各自所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地域职位,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站在自认为科学的、合理的角度上,对“管理”这个概念,都有过系统、详实的论述和概括。在现实社会中,许多从事管理工作的厂长、总经理或经理,在自己的岗位上,也不乏取得成功经验的管理理论、思想和方法。但赋予“管理”明确定义的,即:是什么对(与)什么的关系的,即便是在泰勒、法约尔和杜拉客这些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和大师”的魔笔下也没有。或许是西方理论思想与东方理论思想差异的原因,亦或是管理本身是一个抽象、复杂、广泛、类多、型异的因素。然而,他们却对“管理是什么”?给予了不同形式的说明。

泰勒在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中指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泰勒和法约尔的观点,只是说明了管理活动的过程,而并没有回答其结果。随着管理学发展的深入和管理理论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研究管理学的理论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对管理是什么,给出了不同的结果。朱则荣在他的管理是什么的一节中,是这样说的:“管理是对一个活动过程进行组织,让行动变得更有效、成本变得更低,并让结果更加令人满意”。这一定义,从其活动的过程和目标上理解,比较形象地对“管理”做出了解释。但从内容上看,又似乎过于单纯,而显得不够完美。学者王国锋先生,把“管理”从字面上,站在社会学和哲学的角度上,进行了认真的解剖分析之后,对管理给出了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他说:管理是指“客体通过主体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的一种活动”。这一定义,从表面上看,似乎显得抽象了一些。但内容上,他却比较深入和客观地反映了“管理”这个广泛的活动作用。管理在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2.什么是服务

“服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经常可以感受、感觉或享受得到了。这是因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要求和愿望也越来越高、越来月多的因素,也是当今各行各业都在提倡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的因素。对于什么是“服务”或“服务”是什么,许多人都能从其形式上说出个

一、

二、三来。但要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却没有。许多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也在不断地谈及这个概念。因为在所有书山书海中都没有找到。各种“管理”类的书比比皆是,而问及服务类的书却没有。这是因为,“服务”它不是单纯的,它是与管理紧密相连的,它是管理的一种形式,是管理活动的衍生行为。

在辞典里,“服”,即“服从”、“听从”;“务”,即“活动”、“劳动”、“劳作”。服务是指为了集体或别人的利益的工作。从词义上看“集体”“利益”“工作”,这一解释或定义是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服务”的意识的。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产物,现代社会环境中,随着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出现,“服务”已不在是“集体或他人的利益的反映了”。大到生产建设加工企业,小到小商小贩的热情招呼与上门等,这些已不是社会什么特定的产物。而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要求。一个概念的出现或意识的反映,应该是社会某一现象的反映。根据这些基本特征,服务实际就是“一种为了达到或满足他人的需求或意愿的行为活动”。

3.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管理是目标形式的活动要求,它的过程目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实施时,这个目标尽管有反复的因素存在,但原则方向不会变。而服务是目的形式的活动要求,它的过程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管理的过程是组织、计划、控制的过程,它可以有多个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制度的约束机制上的;因此,管理具有约束性。而服务只有一个目的,它是建立在自觉、自发、自愿基础上的,具有自觉性;其活动内容和形式,就是管理过程活动的反映。管理不仅要牺牲自己,还要牺牲他人;而服务只是牺牲自己。管理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是绝对统一的,他们不存在矛盾。服务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

二、什么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古典管理科学家泰勒说“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从这个意义上告诉我们:管理活动是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就已经存在了的。我们知道,在文明社会以前的人类,基本是以群落、部族乃至于家族为生存单位的,这个时候没有国家、没有工业企业,自然也就没有经营管理。这个时代的人类生活是以头领为组织和分工的,这个头带领的这个群体,不仅是要管理好这个群体,更主要的是要为这个群体服务的。这个以头领为组织的生活形式,就是一种服务管理形式,这种服务管理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目标,却具有某种目的性。这种目的性的所有过程活动,就是一种机械性的“育人”形式,这个育人很简单,就是“服从”或“听从”。人类社会经过上千年演变和发展过程之后,进入今天这个高度发达和文明的时代,“管理”已经是一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十分重要的活动形式了。大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小到城市、集体单位、家庭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次。一个领域、一方领土的安稳与否,就反映了这方领导的管理思想和服务意识;一个集体、一个单位、一个家庭的平安与和谐,就反映了这个单位、集体和家庭的人文意识。这些都是“无形”的“育人”形式的催化剂。

1985年,我在“谈士兵的管理”时,就提出和认为:“管理是一们科学,管理是一们艺术”。科学理论的形成,实际上就是通过自己对事物现象的发现和领悟而产生的。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艺术?在其他领域早有学者专家定论。但在管理科学里面我们认为就是:在领导或管理者大脑里运行并制作的组织、计划、方案,通过实施后达到了预期目的的就是科学。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或实施者都十分踊跃和乐意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就是艺术。一个底层军官,要使手下100多个士兵服从、听从很容易;要使100多个士兵个个都遵从、信服,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军队就是一部高端机器,它集中了人类制造的最尖端电子科技内容。要想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作为使用(管理)者,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和精心地维护他。士兵是人,人是任何高端机器所不能取代的。一个人一个思维,一个人一个思想。当每一个士兵都能紧紧围绕在一个军官身边,感觉需要你、离不开你、甚至于绝大多数认为没有你不行,就是管理科学和艺术在这个军官身上的体现。返回来,一个管理者将自己各次工作计划方案通报和安排给下属,每次都得了到绝大多数员工愉快执行并取得了理想效果,且皆大欢喜的欢欣鼓舞之时,就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表面看起来,这个过程似乎很简单。但他在考虑这件事情的同时,必定首先考虑了人的因素,然后才是质量目标和效果。正如赫胥黎所说:“只要我们具有能够改善事物的能力,我们的首要职责就是利用它并训练我们的全部智慧和能力,来为我们人类至高无上的事业服务”。

三、怎样才能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便进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时期。他们以为在大学,除了离开父母以外,还会像中学一样,有班主任老师的直接管理、认真指导、亲切关怀和照顾;殊不知,一切问题和矛盾都需要自己来处理和解决。他们还会以为,在大学里跟中学一样有饱满的课程和作业时间,殊不知,大多数时间都由自己安排和控制。面对这一问题,他们不知道怎么办?

大学,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发源地,同时,也是社会文明与发展的发源地。而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并不多,所学的知识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大多数时间都滞留在学生公寓(宿舍)或在公寓——校舍——食堂的时空里。我们都清楚,教书育人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作为大学校园管理的一个部门——学生公寓服务管理中心,怎样才能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呢?

1.领导要重视

学生宿舍的服务管理,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社会责任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高校学生公寓中,出现偷盗、人身伤害、火灾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屡见不鲜,服务管理形式并不乐观。但让人欣慰的是,这些问题已经不断引起了各高校领导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应该说,现在重视还不晚还来得及。但光是学校领导重视还不够,更主要的是其他相关部门的领导都要重视,要把学生宿舍的服务管理当着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宿舍也是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育人场所,不要让这些基本的教育内容出现空白。因此,领导要重视,要关心学生宿舍的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领导重视,要关心学生宿舍服务管理部门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效果。

与此同时,学生宿舍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更要重视,要把握好相应的政策,要认真领会学校领导、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的意图。不仅在思想上要重视,在行动上、行为方法上都要重视。要抓好员工队伍建设;要深入实际,注意监督、检查,要把握好重点;要把做好学生宿舍服务管理工作,当作一项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

2.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服务管理运行机制

现在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部门,有的归属于学生系统、有的归属于后勤系统;而有的学校则干脆把学生公寓,交由地方物业管理机构来管理。学生宿舍服务管理部门,不论归属于哪个系统,都是为学生服务,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服务。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这套机制,首先是要完善学生宿舍的服务管理制度,以作为学生宿舍服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在建立和完善各类制度时,不能单纯的考虑在控制、约束和限制的意识上。学校毕竟是一个单位,而不是一个国家。所有制度的建立,必须考虑人性化的原则,即教育、引导、说明的原则。以充分体现育人的思想。其次,要有一套好的协调机制;学生宿舍的服务管理,不单是学生宿舍服务管理部门的事情。学校相关部门都有权利和义务,都应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配合。一旦出现问题,凡是相关部门都不应该推卸,都要有主人翁的思想和意识。三是要有一套好的信息沟通机制(这里的信息不单是通信),要对各类信息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不能只听信单方面的意识或意见,要保持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和可心度。四是要坚持教育和处分想结合。对违犯原则或造成影响较坏的,给予处分时,要掌握好处分的形式和效果。对于处分对象,要给予跟踪查返,以达到处分是为了教育的目的。该批评教育的,要及时地批评教育。(对于大学生宿舍交由地方物业管理的形式,这里不加评说)。

3.要培养一支有素质的服务管理队伍

员工队伍的思想政策素质和品行素质,是学生宿舍服务管理的关键。现在各高校在学生宿舍中从事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上或绝大多数是社会聘用员工。这些员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很多问题和矛盾不能从多方面去理解和分析。因此,要加强对他(她)们的培养教育和疏导。一是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尽量或最大限度地给这些员工创造学习、培养和锻炼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策意识、思维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学生宿舍管理部门自身,要加强教育和引导,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讲授一些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告诉他(她)们要敢于承受来自学生当中的各种压力、阻力和抵制力。三是员工队伍要自身加强学习,要关心国家尤其是有关大学教育管理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意识。要善于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要多问多请教。四是要树立良好的品性行为;在执行上级指示和落实规章制度上,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语言、行为方面要以身示教。要事事处处表现出,我们既是服务员、也是监督员,还是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

4.要牢固树立集体意识和国家意识

集体主义思想,是人们工作事业的一个基本条件和首要前提。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从事学生宿舍服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人,都要牢固树立集体思想、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学生宿舍的工作,决不是监督、约束的问题,它的责任重于泰山。学生宿舍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以学校的意识为基准点,以学校的稳定与发展为出发点。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上,扎扎实实地开展每一项工作。从上到下都不能也不应该有过度意识、短暂意识和临时意识。要深刻认识到学生宿舍的安稳,关系到学校的安稳,关系到一个区域的安稳。

5.要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工作作风是指一个人在执行上级指示,完成工作任务的效率。员工的工作作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这里的作风不仅仅是时间观念问题,而主要是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展示自己良好的精神风貌。要做到:检查督促及时到位;发现问题及时准确;反映问题及时可靠;解决问题及时有效。在个体形式上,着装形象要得体;语言行为要文明;在服务管理的整个工作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团结、紧张、严肃、活拨”的氛围,要让学生感觉到,在学生宿舍生活期间,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6.要关心理解学生

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同形式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在开展工作时,也难免不会遇到学生这样、那样的情绪。一个人一个思想,一个人一个观念。我们的管理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开展服务工作。对待问题要热心、对待困难要关心、对待意见要用心、对待情绪要细心、对待病人要有爱心。要把学生当着自己的亲人来看待,要把学生当着自己的孩子来对待。苏霍姆林斯基说:“成熟的和真正的公民意识;就把为社会服务看作一个人最主要的美德。”

育人是一个十分复杂、烦琐、具体的过程,它不象搞科学研究那么单纯,不行可以重来。而育人不行,没有重复的机会。管理是一们科学,是一个活动,是一种思想;而服务是一们艺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智慧。如果说一个企业的管理与服务是为了促经济、促效益;那么,学生宿舍的管理和服务,就是为了促稳定、促人的健康成长。管理和服务就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只有将科学和艺术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泰勒著,韩放编译.科学管理原理.

[2]法约尔著,李永先编译.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3]王国锋.什么是管理.

[4]林昊.不要相信管理.

第四篇: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

论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要:资助育人是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需引起各级资助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落实工作过程中,要把“育人”纳入学校整体德育计划,把“育人”与“资助”有机的结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资助育人

组织性

针对性

严肃性

科学性

多样性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是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能否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为此,党和政府逐步完善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经过近五年的尝试,资助工作力度不断加强,资助范围不断扩大。相继出台了面向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并由各级资助部门逐层落实。

随着各项资助资金的落实到位,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但资助过程中以及资助后的育人问题也相应提到了议事日程,应引起各级资助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提高对资助育人工作意义的认识。

在几年的资助工作中我们发现,各项资助政策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困难学生的燃眉之急,但其中也凸显出一些实际问题。诸如经济依赖,挥霍资助款,被资助感觉理所应当,被资助后心理自卑,学习成绩未见显著提高而产生的焦虑等现象。因此,除对学生进行经济资助以外,更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资助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育人环节,一个良好的育人契机。我们应该变单纯地“助贫”为“助贫”和“育人”并举,把对做好贫困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作为资助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职责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的资助金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让学生接受资助的同时,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资助育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生资助工作之所以崇高,就在于它首先让家庭困难学生在求学期间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党、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同时通过各级资助管理部门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他们将来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各级各类资助管理部门要把“育人”做为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一)育人工作要有组织性。

1、做为区县资助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全区资助育人工作, 积极召开各类资助工作培训,宣传相关资助政策,规范操作规程,强化育人意识。

2、对于学校,资助育人是工作职责所在。应纳入整体教育计划,设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责成相关的职能科室和具体工作人员进行落实。资助工作可能涉及教务、德育、财务等部门,需要加强统一领导,协调管理,密切配合,使育人成为每一环节工作人员共同的责任。

(二)育人工作要有针对性。

面对不同的受助学生,各级资助部门要区别对待。要广泛调研,深入了解该年龄时段学生心理及受教育的需求。由于整体道德教育的缺失,善于抓住每一个时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家庭困难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资助工作是受助对象,同时又是一名普通学生。因此对他们的教育机会更多一些。因此,学校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抓住契机,做好对他们的育人的工作。除必不可少的知识教育、感恩教育、自强自立教育和诚信教育等等之外,心理教育最容易忽视但又尤为重要。各级资助部门要把这些有针对性的育人工作纳入德育计划,抓住资助各个环节逐一落实。

(三)育人工作要有严肃性。

国家资助工作体系的建立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部分学校及资助管理人员把资助工作简单化“慈善资助”,认为资助工作的过程就是把国家、学校的相关资助费用、岗位发放和提供给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的学生,至于其他的一概不管。久而久之,这种现象导致部分受资助学生视之为自己应得的一种权利,从而违背了资助育人的初衷。部分学校和部分资助管理工作人员把资助育人工作简单化为“金钱资助”,认为资助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入学费、生活费的困难,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了,即往往视金钱为万能的。殊不知,简单的金钱资助只能解决受资助学生表面的困难,而忽略了伴随经济困难而可能产生的一些内在困扰,即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内在需求,无法从根本上达到育人目的。同时,在贫困生认定上没有统一标准,凭“想当然”就确定了受助对象。这些都有悖于相关资助政策,不但达不到育人目的,反而会引起受助学生队伍的不“纯洁”,产生依赖思想,同时由于不公平而导致的其他学生的怨言,势必对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因此,各级种类资助部门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政策上准确把握,认定上严格把关,执行上准确到位,育人上目的明确。充分体现资助工作的严肃性。

(四)育人工作要有科学性。

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有些基层资助管理部门在确认及资金发放等前期资助工作中能够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但后期的跟踪及育人管理方面严重缺失。这些现象在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学校出现的相对较多。如某些学生在学年中无论学习还是考勤表现非常差,大面积“挂科”、长期旷课、打架斗殴,但由于具备家庭困难条件,第二年仍然接受国家资助。这显然与我们的资助工作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为此,学校要充分理解“教育无小节,处处是教育”的道理,建立健全适合本校的既科学又行之有效的贯穿资助整个过程的资助体系。

1、对于符合国家政策的家庭困难学生严格按标准认定、上报、下发,这本身就是对受助学生进行的一种“照章办事,遵循原则”的良好教育。

2、对于不符合条件但又确实困难的学生,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按政策规定的学费中用于临时资助的专用款。不能把这部分困难学生强行加入享受国家助、奖学金的范畴。否则这些学生虽然经济上受到了资助,但同时也让他们受到了“非诚实”的不良教育。

3、对每学年受资助学生进行档案管理跟踪,及时了解记录下他们的成长轨迹。对不求上进,违规违纪的学生,追回当年资助款并在第二学年不予认定推荐。经学年教育有所进步的,经本人申请,班主任、教学处审核推荐,方可在下一学年按政策执行。

4、经常参加各类资助工作交流会议,学习他校科学规范的资助育人管理经验,改进自己的工作。

(五)育人方法要有多样性。

针对以资助育人为主题的教育,各类学校要准确了解受资助对象的思想道德现状,以确定育人需求,才能进行多渠道,多角度的针对性教育。面向不同年龄的受助学生,在资助前后,进行行为养成、自尊自爱、诚实守信、树立理想、感恩回报、爱心传承等教育。这些教育在落实时不应是生硬的强加于人,而应当有目的的寻求适合的时机,在自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区县教委及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加大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校园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向百姓介绍资助政策,明确受助范围,公布资助结果,以提高资助工作的透明度。通过这一广泛的宣传,提高社会的监督力,同时吸引社会更多有识之士积极投入社会捐资助学的义举中。

2、学校资助育人工作不能孤立对待,要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 (1)通过教育、帮扶等方法,强化受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成长成才的信心。 (2)在加大向全校学生开展资助政策体系宣传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示范教育,有针对性地选取事迹感人、有教育意义的人物典型,通过网络、橱窗、班会学习和讨论等渠道,加强宣传,充分发挥他们在全体学生中的模范教育作用。

(3)通过资助反馈的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贫困,正确处理经济困难与人生价值。

(4)通过开展党团组织生活、学生社团生活、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诚信、感恩等主题教育。 (5)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深入社区、走向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播撒爱心,回报社会。

(6)利用勤工俭学活动,锻炼学生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体现学以致用,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享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一方面在大学期间接受学校的育人,另一方面做为区县资助中心也要密切关注。可以通过建立飞信联系,督促还贷,进行诚信教育。

4、区县资助中心除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外,要积极拓宽资助渠道,扩大社会捐助范围。建立全区中、小学困难学生资助信息库,为社会资助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牵线搭桥”。

学生资助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顺应民意做出的重大决策,关系到教育公平、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因此做为各级资助管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育人工作与单位整体工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经济上得到资助的同时,身心也得到健康发展,成为高质量的合格人才。

资助育人,爱心树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何玉龙

《江苏资助育人的研究》

百度文库

20

12、

5、27

第五篇:浅谈奖学金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激励作用

摘要:奖学金工作作为资助体系的重要部分,对获奖学生和广大学生群体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本文以北京化工大学奖学励志德育创新基地为例,介绍创新奖学金评定办法的优化探索及如何借助奖学金评定开展感恩教育的相关做法。

关键词:奖学金;德育创新基地;感恩教育;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60-02

高校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作为国家“奖、助、贷、勤、补、免”资助体系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奖学金可以反映其综合能力。因此,奖学金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学生对获评奖学金的期待也愈加迫切。为了充分发挥奖学金制度的激励导向作用,高校不断拓宽奖学金的设立渠道,设立了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奖学金。然而,奖学金评定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如评定依据缺乏多维性、评定工作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相对不足、对学生非定量指标考查不到位以及评奖门槛较高等多重问题。如何将奖学金评定工作作为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诱因,促进学生个人成长,推动教育目标实现,是资助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奖学励志德育创新基地”为例,介绍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探索开展感恩知报、综合能力提升教育活动的思考。

一、创新奖学金评定机制,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2015年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设立奖学金31项,其中产学研合作奖学金24项,个人奖学金5项,校友企业奖学金2项。年颁发金额逾180万,惠及本科生和研究生超过500名。在奖学金评定工作中,提出多元化的?u价标准,保证公平公正,创新评奖机制,充分发挥获奖群体的模范带动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自主申报,公开答辩。学院在2015年的奖学金评定过程中,采用“综合成绩入围,现场答辩排名”的评定方式。与往年的评定过程中仅以综合排名顺序、自上而下分配奖学金的形式不同,经过研究决定改为由学生主动申请公开答辩,并依据答辩结果分配奖学金。新的评定办法一方面避免了评奖过程的争议,例如学生“被授予”不理想的奖项,或引起类似“不就是成绩好么”的言论,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成绩和素质进行了综合考量,充分发掘学生内在的先进点、闪光点,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此外,班主任、学院教授参与到答辩环节,评定过程更加清晰透明。

2.综合考量,鼓励创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形势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传统的奖学金评定制度,学习成绩占据了制高点,而学生在的其他素质,如文体特长、创业经历和创新能力往往不被重视。这种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部分学生为了取得奖学金,减少甚至放弃参与创新活动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十分不利。在学院的奖学金评定体系中,面向创新创业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在志愿服务或公益事业中产生了较大积极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等,放宽成绩要求,做到既看学习成绩,也看综合素质。

3.打造平台,模范引领。获奖学生对广大学生群体具有重要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学院重点建设“奖学励志德育创新基地”,每年开展奖学金评定的公开答辩会,供全体学生观摩学习;连续四年举办奖学金颁奖典礼,公开表彰获奖学生,宣传优秀事迹,强化奖学金的激励作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引导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以高年级奖学金获得者为主体,依托德育创新基地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创新创业项目,带领低年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推动学风建设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奖学金,培养学生感恩知报意识

感恩教育是高校人才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是由内而外的、自发的行动,而非言辞的表达。目前在高校中,存在一个现象:一些学生,尤其是成绩拔尖的学生,将奖学金视作“应得”的,相比较“奖学”更看重“金”。(1)认为奖学金是自己学习成绩排名靠前而应该被给予的“报酬”,违背了奖学金设立者以“金”奖学的初衷,须知若没有国家部门的拨款,企事业单位的热心资助,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帮扶,学生获得奖学金的额度和广度将大打折扣。(2)奖学金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内取得的科研、学习等成果给予的肯定和嘉奖,是对学生在校辛勤努力的认可,但由奖学金金额引发的恶性竞争也频频出现,例如通过虚报第二课堂成绩、考试作弊等不正当行为提高综合排名,对学风建设造成极不利的影响。此外,奖学金颁发后,学生利用奖学金请客吃饭、大肆铺张的行为屡见不鲜,这在学生群体中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无形中对朋辈价值观产生了负面效应。奖助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到位,使得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其中包含着的国家、社会及学校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力支持。

重视奖学金使用途径的引导,规范获奖学生的消费行为,是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手段。新行为主义理论创始人斯金纳在行为的强化理论中提到,人的行为可以对环境造成影响,而环境的变化亦将反作用于人的行为。该理论认为,对人的某种行为进行肯定或者否定,一定程度上将影响该行为的再次出现。因此,加强奖学金使用途径的引导,一方面有利于使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得到有效的强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推进学风建设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是促使学生正确看待奖学金的性质,认识到来之不易的荣誉源自于社会各界的关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心怀感恩。

三、依托奖学金获奖群体,“扎堆”帮扶促进学风建设

北京化工大学自全面推进学业发展辅导、健全学风建设体系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奖学金获奖者为主体,自主创立学风引领类朋辈互助社团“扎堆学社”,展开朋辈帮扶,为学生整理复习资料并提供考前辅导,全校逾千名学生曾受惠于该学习型社团。社团内部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1)学生在自行备课的过程中夯实专业基础,培养表达能力;(2)在“学霸”云集的集体里产生竞争效应,互相督促进步。

扎堆学社独有的运作模式和特点,值得借鉴并于校内推广,成立学风工作室,协同创新,以点带面。完善学风工作室管理结构,健全学风类组织体系,应包含以下几点:(1)组织定位明确,学生自我荣誉感强。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完善硬件配套、推荐校外交流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严进严出,把握社团成员整体素质,有明确的考核标准。(3)把控社团发展方向,带动学院整体学风建设。以奖助学,强化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发挥奖学金获奖学生的辐射效应,引导学生朝着学校的教育方向发展。

奖学金作为高校激励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各高校也有各自的特点和不甚相同的实施方法,但只有奖学金的评审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公开才能真正发挥奖学金的整体功能。在良好的奖学金体系下,学生有着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学院也在整合各方资源,拓展奖励覆盖面,签约企业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受众也越来越广,更为健全完善的评定体系仍在不断的探索中,如何让奖学金的作用实现最大化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担当,培养一个责任;创建一个团队,授予一个荣誉;创造一个机会,收获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志祥.高校奖学金激励作用发挥的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230.

[2]王俐,顾彤彤,朱瑞婷.论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奖学金的激励作用[J].科教导刊,2013,(2):232-233.

[3]谢应宽.B?F?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10-114.

[4]田苏宏,方璐.从奖学金激励功能探析高校奖学金评定制度的优化[J].高校辅导员,2014,(1):67-70.

[5]刘剑鑫,李承明.学业朋辈辅导类社团与高校学风建设――以北京化工大学“扎堆学社”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7(1):49-51.

上一篇:广西学法用法考试题库下一篇:高校教师思想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