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路径探索

2022-09-10

我国社会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高校扩招,贫困学生人数也明显增多。国家也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改善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如设立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贷款以及勤工助学、绿色通道等,这些对贫困生的资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帮助了广大的农村贫困学子,而且在资助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育人的问题。新媒体的普及给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出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分析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从问题导向出发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实可行性工作路径。

一、当前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问题

针对贫富差距现象,国家重视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实施了一些列资助措施,但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问题。

(一)贫困生认定问题

贫困生认定是高校开展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首要步骤,有相对具体的认定标准与程序,但所定标准缺乏可量化因素,而且各高校所定标准也不统一。一般而言,学生的所提交的申请材料有当地民政部门盖章认定即可,但对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多少为贫困家庭却没有可量化标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各地的贫困线应该是不一样的,而且申请困难生认定的学生确实很多,所以高校无法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去一一核实该生家庭是否确实为贫困家庭,只能做到审核学生的材料,只要符合文件要求的及评定为贫困生。其中最重要的审核要素还是当地民政部门的盖章,只要盖了章基本上可视为贫困生。然而,各地民政部门的要求也不一样,有的比较严格,有的比较松散,甚至有的学生拿着申请困难生认定的空白表到当地民政部门盖章都可以。导致有的确实是贫困生却因为当地民政部门不给盖章认定而无法进入困难生认定程序,而有的学生其实不贫困却因为可以轻松拿到盖好章的材料上交学校而被认定为贫困生。

(二)资助中的育人问题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部分贫困生都得到了或多或少的资助。一般而言,每一项资助都有要求受助学生应该做些事情回报学校和社会,但是要求不够详细,有的只是一两句话直接带过,所以高校实施起来也没有统一标准。学生受助后如何利用助学金,如何去做一些感恩回报的事情,每个高校,甚至每个高校下属的每个学院的要求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缺乏后续的评价机制,导致不少困难生只知道申请要钱,却没有心怀一颗感恩的心。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创新措施

(一)构建资助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交流及时、便捷,这可以成为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良好平台,增加了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基于此,高校可建立大学生资助中心专网,将具体资助工作的评定要求、奖项种类、程序、政策等及时公布,同时建立微信公众号,扩大资助信息宣传力度,并同资助热线等相关联,宣传详细信息的同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增加覆盖面。此外,资助中心专网还可以开辟榜样专栏,将学生公益劳动的先进事迹以榜样的形式对困难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使学生明白接受资助是需要感恩回馈的,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新媒体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办公室等固定地点,还可以可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社交网络平台,这样的交流更及时,更便捷,而且学生更敢于表达,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微信朋友圈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也为更好的“育人”提供途径。

(二)开展诚信、感恩教育

在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育人。开展网络诚信教育讲座、励志话剧演出、励志征文和视频比赛等,再结合新媒体的应用,将所有教育内容编辑到大学生自主中心专网,要求每一位困难生注册登录观看发表正向评论,这些活动既摆脱了时间地点的限制,还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构建资助管理和评价机制

在大学生资助中心专网设资助管理和评价专栏,学生每完成一项诚信、感恩教育学习、公益活动等都可以在网上完成申请编辑,由老师对该项活动进行审核评价。对于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学生设定具体的公益劳动时长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在下一年将取消申请资格或者降低资助等级。同学也可以在该网对别的同学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监督,防止弄虚作假。此外,开展具体工作时还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教务处、招生办通力合作,建立四位一体的互动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充分深化资助内涵,并在多方联动作用下,实现综合评价管理模型的构建,使资助育人工作得以完善,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实现全方位的成长,为学校为社会多做贡献。

(四)管理好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增加了育人工作的途径,丰富了育人工作的方式和载体,但也存在一些隐患。新媒体所呈现的信息和内容良莠不齐,一些不良信息和内容极易误导学生,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也会作用于贫困大学生,给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基于新媒体平台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所造成的影响,高校必须要发挥监管职能: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坚守思想道德底线,抵御网络中的各种不良现象。

例如高校要积极开展网络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白不良上网习惯所产生的危害;其次高校要建立新媒体监督机制,组建一支队伍网络舆情队伍,时刻关注学生在新媒体上的动态,通过讲座或通知或信息发布等途径,引导学生关注正向主流媒体,强化正面引导;再次组织培训一批优秀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和同龄人的优势,实时关注学生舆情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使高校牢牢地掌握新媒体运行和使用过程中的主动权;最后高校要从技术层面入手,加强对校园局域网的监管,及时剔除各种不良的思想内容。当然最重要的是高校要构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网络内容体系,丰富校园网络的内涵。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中,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相关工作不但能够最大化实现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还可以将社会中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树立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励志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知恩图报之心。将其应用到学习甚至生活中时,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及促进意义,达到“育人”的目的。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首要原则是为困难生服务,并在资助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宣传高校资助育人的政策提供了便利的载体。例如通过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号以及高校微博等提高了高校资助育人的相关政策,有效的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使得学生切实感受到了高校的关怀,构建了以学生为本的资助育人服务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与建设。例如通过新媒体平台提高了资助育人体系的透明度,真正资助了需要帮助的学生。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流通速度非常快,为创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创新工作管理模式。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实现了多方参与的资助育人服务平台,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资助育人的效率。例如通过构建网络服务平台,学生不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政策,参与到资质育人管理过程中,而且还可以实现对资助资金的全过程监管,避免了资助资金被挪为他用现象的出现,使资助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在信息化飞速发展时代,新媒体环境为传统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该工作的实践途径与方式明显增多,整体效用也有明显提升,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本文先分析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从问题导向出发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实可行性应用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问题分析,路径探索

参考文献

[1]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4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5-08-15(3).

[2] 高丽,张建学.基于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2):64-65.

[3] 何文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03):39-41.

[4] 金雪莹.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34-136.

[5] 魏强.新媒体环境下手机媒介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性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5):87-88.

[6] 陈怡琴.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9):70-73.

上一篇:英汉虚义动词结构的认知分析下一篇:基于无线监控技术的县级城市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