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国画的写意性研究

2022-09-12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 经数千年的发展, 形成了融汇着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 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纵观中国画的发展, 可以看出由于老庄的“天人合一”、“阴阳相克相生”的哲学观的影响, 中国艺术家们很早便认识到艺术的创作, 是一个艺术家的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过程。早在大约一千多年前, 东晋的顾恺之便提出了“迁想妙得”的主张, 到了唐代就确立了“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的创造原则, 形成了“气韵生动”的审美标准和“以形写神”、“超以象外”、“缘物寄情”等艺术理论。中国画家们承认艺术创造来源于客观世界, 又十分重视艺术家的主观作用。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画到唐宋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现实精神和浪漫精神, 写实方法和浪漫方法达到相当完美的结合。

中国画家虽然很早就提出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原则, 但他们也很早就看到了“形似”并不一定“神似”, 为了更好地传神, 形的表现可以灵活。这方面言论很多, 如:“意在笔先”、“物我交融”、“得之象外”、“缘物寄情”等等。即超越具体物象的模拟、再现, 强调主观的创造作用, 强调作者主观情怀的流露。总之, 作画是为了“写意”、“写性”、“写心”, 状物是为了“寄情”。在艺术观念上, 具有极强的写意性。

所谓“写意”, 不是简单地描绘含混不清的图象和意念, 而是指画家对民族、对社会、对时代、对自然的总和体验。它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 借笔墨立意为象。因此, 它主要是通过形象, 并超越形象之外, 表现人的感情、意志和内在气质, 重视人的精神的直接抒发。写意的中国画既是主观的, 又是客观的, 中国画不特别看重形象的视觉真实, 如比例、透视、结构、光影等。中国花鸟画常画梅兰竹菊, 借以抒发作者的高尚情怀。画家表现兰竹之高洁、梅菊之抗严寒、傲霜雪, 目的是借花喻人。如元代文人画家王冕的《墨梅图》, 画的左上角有画家自己的一首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这首诗不仅说明了画家创作的意图, 而且吐露了其胸怀和理想。清代画家郑燮的《风竹图》, 表达了封建社会一位想为老百姓做点好事的小官吏的良好愿望, 同情人民的思想境界。巧妙地运用“比、喻、兴、借等手法, 去表现自然和人类感情的推移, 其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远远超出了花和鸟的自然形象本身。

中国画很早就摆脱了时空观念的限制, 以山水画而论, 千岩万壑、层峦叠嶂、朝霞暮霭、云雨四时、千里江山、万里江河, 这些自然景物在画家笔下均可以自由组合, 招之即来, 挥之即去。画家可以把他的所见、所知、所想, 综合成一种宏观意识, “天地造物, 随其剪裁, 阴阳大化, 任其分合”。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 既不是特定时空中客观事物的简单再现, 也不是胡乱拼凑的主观随意性的任意发挥, 而是客观世界与主观情思交融后, 构成的超越表象的时空一体的艺术境界。如元代黄公望所作的《富春山居图》, 主要是描写富春江一带的自然景色, 峰峦层层, 杂树丛丛, 运用散点透视, 画面雄秀苍莽, 变化多端, 一峰一状, 一树一态, 山涧江畔, 有树落屋舍, 有亭台小桥, 有飞泉, 有渔舟, 近景、远景皆刻画淋漓尽致, 令人目不暇接。这种境界默契着客观自然的法则, 其描绘的景色, 真实到可游可居的地步, 但它又是超脱于现实极其完美的幻化世界。

由于不拘泥于“形似”、不“摹拟”自然, 而着力于事物的内在神韵的把握和主观情怀的传达上, 中国画获得很大的自由, 成为融汇性很强的画种。首先, 中国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山水诗的影响, 理论上讲究“比兴”, 提倡诗情画意, 诗词入画, 尚含蓄、讲曲藏、以少胜多、以虚代实、计白当黑等等, 使绘画语言的表现力更加强化, 更能诱发观者丰富的想象。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把中国画的意境提高到更加自觉的阶段。其次, 书法入画。中国画与中国书法同源, 有深远的渊源关系, 随着中国书法的高度发展, 书法线条的抽象韵味融入中国画, 使中国画对线条的要求超出形象之外, 获得了独立的艺术审美。如明代徐渭, 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诗人、戏剧家、画家。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腐败极为不满, 以犀利的笔墨予以讽刺。他特别喜欢在画上加题跋与诗句, 以表达其见解和对社会黑暗腐朽的抨击。他所作的《墨葡萄图》, 笔墨酣畅, 意趣横生。草书题款:“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买, 闲抛闲掷野藤中”。题跋错落有致, 书画相得宜彰, 面对这墨韵横溢, 激荡人心的画面, 使人感悟到画家情怀的倾泻和奔涌。到明清金石入画, 更加强化了笔墨的斑斓金石韵味, 使以线为主的笔墨效果成为中国画特有的艺术特点。

中国画吸收了姐妹艺术的精华, 有文学的叙事性、哲理性, 有诗词的抒情性, 节律性, 有书法金石的抽象韵味, 有艺术手法的独特性和装饰性, 成为具有很大容量的综合性艺术。

中国画的写意性使中国画不仅不会排斥对一切优秀的现代艺术因素的吸收, 而且为中国画向现代化拓展提供了可靠基础。历史上, 在魏晋南北朝、唐代和明清时期, 中国画就先后受到佛教艺术和西域绘画的影响, 对他民族艺术均有所吸收, 而和融合。在近代, 当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批画家, 把西画的写实技巧引入中国。今天, 我们应不断地研究它、审视它、吸收它、融合它, 使之成为中国画进一步发展的营养, 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光辉灿烂。

摘要:培养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应该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现实精神和浪漫精神, 写实方法和浪漫方法达到相当完美的结合。对中国画写意性的研究是写意国画教学的关键内容, 也是写意国画教学的精髓所在。

关键词:中国画,写意性,图象和意念,教学研究

上一篇:浅析玉米栽培技术问题及其对策措施下一篇:论时间控制对动画工艺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