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写意青春

2024-04-23

作文 写意青春(精选11篇)

篇1:作文 写意青春

文秘助手之高一 状物作文:写意青

白云悠悠的飘的日子,天空变蓝了,大地异常的空寂。疾风过处,绿草上跃动着一颗年轻的心,偶有年轻的身影定格在这遥远的地平线上,眼里阳光淡,是一片温和的氛围。

一颗心,配着一双脚,在勾勒着去远方放牧青春的风景线,一个年轻的欲念要离开充当感情的银行得暖烘烘的家,去寻找成熟,去勾勒蓝图。

真的好想,好想徒步浩渺的大漠,到撒哈拉看大漠的星空,去金字塔前作外星人的冥想,踏着无垠的苍茫,复习三毛的吟唱,让驼铃在空旷中奏响,和着风沙飞扬,飞扬。圆月下,我们围着红红的篝火翩翩起舞,品味那柔情似水的眸光在圣地的发光。

好想,好想划着竹筏,迂回于绮丽的风光中,穿梭于美丽而惊险的画廊。总想,攀登峻岭危峰,俯瞰群峦静若处子,起伏如骇浪;饱览水乡的舟楫摆渡、翠竹垂江;总想,攀冰封,菜雪莲,到天池怅然激荡,再躺在红叶铺落的小坡上,弹一曲一颗年轻的心中无尽的憧憬于畅想。

黄昏时分,西方的苍穹,太阳正拿着一条红霞作的纱巾遮住脸庞,隐藏在大山后面……风把云吹散了些,飘浮的云变得暗黄,像仙女,裙带飞扬,玉带飘舞,遨游在紫蓝的苍穹……云散了,仙女随风而去,天空只留下微微的红晕。

不知不觉,东边已升起一轮明月,此刻,暗香浮动,在绿叶中闪,琼楼玉宇,树梢在月光中私语,就让这脉脉的月色把我溶化,变成这清凉的流霜中一粒若有若无的纤尘,随着风的舞蹈,飞向天空,寻找被清辉浸的一碧万里的夜空,作夜f中的天使……

篇2:作文 写意青春

谁的似锦年华正如日月灿烂,照彻了谁理想的彼岸?

谁的青春岁月正如彩旗飞扬,飘进了谁童真的心愿?

谁的新词正在强赋新愁,一遍一遍写下谁的企盼?

青春,多少为之写下的美好字眼都已随风飘散,多少因之发生的故事曾经久久流传。总以为青春不会消失,总以为岁月不会老去,总以为时间富余到犹如周围的空气,如果不是偶尔发现了双亲眼角的鱼尾纹,如果不是一圈圈无情增长的年轮;蓦然回首,其实青春本身并没改变,他依然屹立在来时的十字路口,就像点燃的火炬熊熊不灭,不断转换的只是一个个火炬手。从前辈的肩头传递到我们的肩膀,青春不会永久,只是太在乎谁会珍惜曾经的拥有;青春不会老去,只是太在意谁能磨砺出穿透岁月风尘的宝剑。

留下一抹书香充盈历史的册页,塑造一座身影流传岁月的篇章,无不都是青春的业绩。

青春的河水注定在每个人的身边静静流淌。冲刷过《诗经》的河床,流经过大禹的门旁,连接了汨罗的支脉,流成了唐诗里三千尺的瀑布,缠绵在宋词的小溪里,汹涌在三国的波涛中……无声无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无可捕捉,弱水三千,属于青春的永远只有一瓢。

白天,青春是躁动不安的。看不见,摸不着,尝不到,但是可以去倾听,留心倾听别人的故事,用心聆听青春的静美。学会聆听,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对于青春,则是件很美好的事。想听到青春静美的寂静之声,只能在有月亮的晚上。

皎洁的月光泻下来了,含蓄的琴声在云端拨响,轻轻撩起浓重厚实的黑夜。摇篮曲一般的旋律响起了,排笛吹送着一串串风铃的清脆,曾经的少年正从青春中走来,像很多人一样肆意挥霍着激情澎湃的年华,风风火火任意东西;脱掉沉重的鞋子,躺在月光下的摇椅上,月光使他变得宁静安详,笼罩在深蓝色的夜空里,沉入梦乡……

我不懂音乐,也不识五线谱,甚至不知道这个乐曲的名目,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优美旋律的欣赏,进而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完成对整个青春的疏理。

误将任性当个性,空把挥洒当潇洒,白拿青春赌明天,都太傻。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嗟怨!

你的似锦年华正如日月灿烂,照彻了你理想的彼岸!

我的青春岁月正如彩旗飞扬,飘进了我童真的心愿!

篇3:写意画中写青春

可以说这个绿色的画夹见证了我的成长。行到之处,我总不忘驻足一望,容易为了一朵在阳光下绽放的鲜花而感动,容易为了迎面的海风,黯然带着银铃般的笑声嬉戏着跑过身旁的小孩而微笑,也容易为了秋叶的掉落而神伤。

然后,毅然地打开画夹,用一张纸和一支笔,记录下这久违的幸福与感触。

偶尔,需要一个小时,偶尔需要一天的时间来真正地领悟并记载。不变的是,每当这份领悟真正地在画板里刻画完毕,我总会不自禁地露出那淡淡的会心的一笑。

在此刻,绚丽的风景便是我的背景,路旁的行人便是我的点缀。也许,他们会讶异于这个女孩的宁静,讶异于她用一天的时间把这份对生命的感触与热忱描绘在一张纸上,毕竟,只为满足一个微笑,但,他们绝不能认为,这是一种寂寞。

一个人看起来寂寞,但其实可以很丰满,读书、写字、绘画,内心满满的平静喜乐;好多人一起看来热闹,但,也可以很虚空,烟酒、哭闹、议论,音乐震耳,却怎么也填补不回内心的空洞。

孤单寂寞与人无关,只有心知道。

我喜欢绘画,这份惬意的自由之美,这份宁静的安详之美,即便是城市街道的繁华绚烂,依旧藏不住,那一份谨慎的安静。然后便悟,人与人之间,或许也该有这样适度的距离,友善却谨慎着……

成长总是充斥着许多的无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也许无法独自追寻你真正的快乐,也许迫于现实,抑制了你那颗渴望流浪而不羁的心。也许你一直追寻着自我,却又有太多世俗的挣扎与纠结束缚了你的脚步。

相信我,拿起久违的画笔,今天过后,新的帘幕展开,不再圆别人的梦,我们,一起奔向自己的梦土。相信我,别再把真实的自己藏于夜半的寂静和午间笑声的明朗中。只要还有画,自由与幸福就是满溢的。

别忘了,任何时候,我们都有权利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以一种独特的生命形式反观自己内心的神秘。

我喜欢绘画,因为我想,一个人的生活很难,不仅是外在的,更是精神上的那种孤寂无依,而绘画,便是我闲暇生活的唯一寄托,让我远离孤寂的束缚。

我曾想过,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的时候,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具有了某种意义。

丰子恺先生曾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假若,我将倾注毕生精力所苦苦追求的,正是写意画中写人生。那么,为的就是要让“灵魂生活”升华,升华,再升华。

夕阳西下,有一个女孩靠在一棵树阴旁,她悄悄地支起一支笔,描绘出,这样一种生活:午后的明媚,在煦日的暖阳簇拥下,她淡淡地品一口清茶,时而遥望着窗外那蔚蓝的天空,远处传来鸟儿清脆的婉转,在那纯洁无瑕的纸上,打转着笔……

她在用一支笔,诉说着,这番惬意的生活,心若灿烂,到哪里都是阳光;心若迷茫,在哪里都是沧桑。她知道,这,便是她梦寐以求的人生。

(指导老师 刘 蔚)

篇4:作文 写意青春

用真情写意无悔青春刘静波,女,34岁,1990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士,现任腈纶厂团委书记。十几年来,她始终本着“坦诚待人、踏实做事”的人生信条,勤奋学习、爱岗敬业,从一名普通操作工人成长为机关干部、团委书记。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奉献一行,用青春、智慧和汗水为企业的双文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无悔、真情无限。逆境求生存,创新求发展。1998年,由于工作需要,她被认命为腈纶厂团委负责人。时值企业重组改制初期,2500人的腈纶厂,青工占90以上,做好团的工作对企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时全厂团员不到100人,团委由原来的三名专职团干部变为一名兼职团干部,青工思想不稳定、团员流失、团龄老化、团岗减编、团支部工作松散瘫痪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国有企业团组织,团的工作举步维艰。刘静波没有被困难吓住,她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工作中,她以身作则,带领全厂团干部发扬求实、奉献精神,全身心投入,努力寻求新的工作思路。他们除完成正常的本职工作之外,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各岗位、支部,来到青工中间进行走访、调研,集思广义研究工作方案,撰写调查报告,借鉴全国各地企业团建成功经验,结合本厂实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很快便开创了企业基层共青团工作新局面。主要做法是:从加强团的基础建设抓起。规范管理,不断加强青工思想教育,让青年真切感受到团的组织优势,使39名“流失”的团员自觉自愿地“回家”了;动态管理,创新组织设置,率先成立了3支青年支部,有效延伸了团的工作手臂;利用业余时间开辟了腈纶厂共青团宣教园地--《青年之友》。2191.cn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已任。建立了青年人才库,并制定了相应的选才、荐才机制;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宣传、推荐青年典型;积极争得多方面支持,在全厂14个基层团支部成立了青工图书角,规范管理,定期充实各类新书籍,更好地方便青年学习。以服务企业持续发展为宗旨,深入开展了紧贴生产实际、青年喜闻乐见的“青年安全”、“岗位能手”、“创新创效”、“青年文明号创建”、“青年读书”、“青年文体”等系列名牌活动,使全厂团的工作扎扎实实、红红火火,团的活动多姿多彩、有声有色。实现了团的工作、企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多方共赢。几年来,腈纶厂团委各项工作都保持在公司同行业前列,连年被评为公司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志愿者、青年读书等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始终保持大庆市模范团委荣誉,20xx年5月被晋升为大庆市五四红旗团委标兵;青年典型层出不穷,先后涌现出全国杰出青年志愿者刘江、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喻宝才、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张伟、黑龙江省青年创新创效先进个人李峰、大庆市十佳青年王建华等市以上级青年典型33人次。腈纶生产线始终保持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生产线荣誉,产品产销两旺,年产腈纶产品6.5万吨,超原设计能力30,产品质量20xx年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打铁自身硬,有为才有位。无论什么事,要做就做最好。1999年,通过全员竞聘,她担任了厂团委负责人,又通过全厂团代会当选为团委书记。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团的工作者,刘静波时刻按照这一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学习型青年,积极做先进企业文化理念倡导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工作中身体力行“三个代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用实际行动为全厂青年做出了表率。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甘于奉献是她的座右铭。告别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她始终坚持学习,向书本、向媒体、向实践、向他人学习,学政治理论、学岗位技能、学科学知识、学高尚品格,通过学习,使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相继取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曾有《浅谈女工工作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浅谈企业青年如何面对新形势的挑战》、《“X-Y”理论与人本效应》等多篇工作论文和《创企业共青团工作名牌战略》、《推行“三项工程”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现代化管理成果获得省、市、公司奖励(或在刊物发表)。爱,使她的人生更精彩。爱岗、爱厂、爱事业、爱家园,是她热爱生活,珍惜人生的重要体现,她坚信:爱是一切希望的源泉。1998年,她荣获腈纶厂“巾帼十杰”后,把企业奖励给她的一千元钱,通过上及团委捐给了“希望工程”。和总厂贫困学生吕斌结成帮扶对子6年了,她始终就象对待自己儿子一样,为吕斌交学费、买文具、添新衣、补功课„„,为吕斌的生活和学习给予了无私的援助,对吕斌及其全家长期给予精神和物质帮扶,使一度自卑、胆怯的孩子和一个贫困、多难的单亲家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此外,在“情系夕阳”、集体助学、资助肇源县兴城镇失学儿童、“关爱石化幼苗”等活动中,她始终发挥表率作用。她无论做什么都有一股“韧”劲儿,一种肯吃苦、不服输、顾全大局的拼搏精神。在厂里她一直是文体骨干,大多文体活动中,她既是组织者又是竞技者。

篇5:春雨写意作文

小雨时而无声无息,时而淅淅沥沥,下得天潮潮地湿湿。这是冬送给春的一份礼物,在春一开始,便冲刷出一个干干净净的世界。雨渐渐地大起来。大滴的雨缀成一条条“鞭”抽在玻璃上,打在大地上,甩在树叶上。雨水把玻璃冲刷得模模糊糊,看不见外面的风景,只听见风声飕飕、雨声潇潇、树叶沙沙聚成的交响曲。

我推开门,投入雨的怀抱。雨默默的,但能听到一种不可捉摸的声音,如一把古琴,奏出深沉的曲调,余音袅袅,若幻若真,又似摇篮曲在耳边。雨仿佛密了一些,抬眼望,一幅清虚淡远的山水画。路边的花吮吸着甘露,花瓣上点缀了些水珠。小草修长的碧发被湿润了,发梢上还滴着水珠!杨树仿佛被雨打疼了,每一片叶子都缩卷了。我看见一只湿了翅膀的鸟儿拼命地飞着,想找一处地方避雨。

篇6:写意‘父爱’作文500字

儿时,父亲常到外地打工,我对他并不熟悉,有一天,我从幼儿园飞奔回来,因为,我知道,今天爸爸一整天都在家,我用脚一开门,却只看到了母亲,她说:“孩子,你爸爸他又出去打工了。”我的心如晴天霹雳,便跑进卧室里大哭起来。透过模糊的双眼,我依稀看到桌子上的纸条上写着:孩子,很抱歉,爸爸又得回去工作了,爸爸看到你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爸爸很欣慰,以后,我们约定把想说的话都写在一张纸条上,等爸爸回来了,我们在一起看,好吗?我擦干眼泪,打开门,对刚想安慰我的妈妈笑了笑,便走向厨房,帮妈妈刷碗。

还有几次,爸爸走得很匆忙,连饭都没来得及吃,却还不忘给我留下字条。从那时起,我天天都会将我想说的话都写在上面,有时还会将我的愿望写在上面。“爸爸,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回来?”“爸爸,今天我被老师表扬了。”“爸爸,同学们都看过许多动画片,等你回来,我们一起看,好吗?”“爸爸,今天我是一名少先队员了,还佩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爸爸,今天,我得了一张奖状,还有一个小奖品呢!”“爸爸,今天,妈妈教我写许多字,还夸我很聪明呢!”……

转眼间,我已经是小学6年级的学生了,字条早已攒满了整整2个抽屉,每当翻看这些字条,总能感到无限的父爱;又好像父亲就在我身旁静静地看着我成长;这些字好似一个个翻飞的小精灵,传递着远方的爱,每当看到它们,总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涌上心头……

篇7:作文 写意青春

主要院系:中国画、版画、油画、雕塑、摄影、环境艺术设计、染织服装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文化传播与管理等。

知名校友:李浴、朱鸣冈、孙恩同、张德才、张宁、马文启、高秀兰、刘德民、朱欣华、张玉礼、杨美应、陈尊三、陈海涛、俞永康、全显光、刘世华、王绪阳、庞乃轩、陈雪岩等。

来鲁迅美术学院已经有一年多了,每当我站在美丽的校园中时,总能望见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塑像,他在静默美好而又漫长的光阴里始终望向远方。这里来来往往的学子或挥动着手中的画笔勾勒出世界的美,或站在高台上用刀和泥塑造新的生命,我们对艺术痴迷,对生活充满热情。

我喜欢这里的春意盎然,那一刻我只想变成一只彩蝶在它的身边撒娇;我喜欢这里的夏风轻吹,风里有学子们糖果味的青春气息;我喜欢这里的秋意浓浓,犹如一双温暖的手轻抚我的脸;我喜欢这里的大雪纷飞,朵朵洁白的“雪莲花”开满整个校园。我留恋这里的每一个角落,还没有离开鲁美,我就已经开始怀念它了。

时光雕琢的鲁美印记

记得去年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党委书记刘晓华说:“考入鲁美,成为它的一员,这意味着你们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你们将开启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也将承担起鲁美人的历史责任。”没错,从我们收到鲁美录取通知书,满怀激动与期待地走进鲁美校园的那一刻起,四年的大学时光等待我们悉心雕刻,也是从那天起,鲁美的精神和艺术的梦想便落在了我们的肩上。

有人问我鲁美有什么,我说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鲁美这个“小金库”拥有的宝贝实在是太多了。鲁美有很多为人熟知的艺术家,他们不仅是我们的艺术前辈,更是我们的人生导师;鲁美有数不胜数的名作,它们出自在校师生以及校友之手,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里都能看得到;鲁美有举世瞩目的设计师,他们的身影出现在繁华的都市中,也出现在琐碎的生活里……

在鲁美,学子们四载寒窗,千日磨砺。在这里经历的许许多多的人生第一次让我们成长了许多:第一次独自在工作室熬夜完成画作感受到青春才有的热血沸腾、第一次在美术馆展出自己的作品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第一次在举杯笙歌中憧憬未来的美好……尽管我们也有迷茫,但是正当青春的我们不惧风雨,拥有令人艳羡的青春,便拥有了一切。在此方圆之地,穿梭于林荫中,漫步在雪夜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我们在这里筑梦、圆梦,一步一步靠近真善美的境界。食堂的早餐、寝室的密友、操场上的足球……时光一点一点在我们的身上和脑海里雕刻着带有鲁美印记的年轮。

艺以载道,继承鲁艺传统

鲁迅美术学院的前身是1938年建于陕西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1945年学院迁校至东北,并于1958年发展为鲁迅美术学院。该学院是我国八大美院之一,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了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领先的办学实力。现在鲁美有沈阳和大连两大校区,沈阳校区地处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坐落在著名的高新产业街——三好街;大连校区地处美丽的国家风景旅游度假区——金石滩。

沈阳校区现有工业设计学院、中国画系、版画系、油画系、雕塑系、摄影系、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综合绘画系、美术史论系、文化传播与管理系、艺术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人物画工作室),大连校区现有视觉传达设计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工艺美术教学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部、专业基础教学部、公共基础教学部和鲁美·文化国际服装学院(中日合办)。学院现有十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类专业是我国最早开设的传统长线型专业,摄影专业是我国最早培养摄影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绘画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全国第五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雕塑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教学团队,动画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重点支持专业。学院的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是我国同类院校中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摄影影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版画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中心。

继承鲁艺传统,坚持开拓创新是鲁迅美术学院的立校之本。在教学上,学院坚持与社会发展、时代要求同步,坚持强化基本功训练,构建严谨的教学体系,即创作教学以反映现实生活、反映时代变革为主体,鼓励学生对当代艺术思潮的研究与实验,提倡富于个性和当代性的艺术语言表达。

学院还拥有较为开放、自由、活泼的校园生活氛围,诸多学生社团以及创业实习工作室等组织带有浓郁的艺术特色,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其中,人气较高的有芦熙霖创建的静水DV坊影视社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的野草文学社团、中国画系的书法社团、油画系的油画创作社团、校就业办的大学生创业协会等。

寒枝绽雪时,在静谧中与温暖相拥

长辈们总问我在鲁美收获了什么,我的回答是在为梦想而努力的美好时光里,我结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我们在图书馆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在运动场上奋力挥洒汗水与激情。更重要的是,我们一起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并为之拼搏。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此时此刻,落雪,又一冬,被秋叶层层打扮过的校园如今白纱拂面,神态清冷,一草一木皆有竹兰之韵。寒枝绽雪,盘虬的老树节节生根,一端挽住古老的黑土,一端编织着与鲁美的深深羁绊。脚下,除了有足迹斑驳的雪径,还有光影相戏,同窗逐年。在鲁迅先生的塑像前,我捧一捧洁白的雪花,指尖上随风飘起的是严冬最难得的优雅,沉浸在雪色中的鲁美浪漫、沉静、无暇。远赴异乡求学的我们找到了另一个温暖的家,没错,鲁美就是我们的新家。

那一树的芳华、阶前的落花、拂面的清风、遍地的融雪,四季轮转,美如歌吟。话说鲁美人习惯用摄影和绘画的方式展现眼中的校园和心中的悸动,进而追忆历史、传承精神、继往开来、启迪后人。若干年后,当我们离开这片热土,这些老照片和绘画作品将成为指引我们回家的路标。

无声的镜头和画笔下是每一个鲁美人纯真的心境和情结,是艺术精神的外化,是灵魂的投影。此时此刻,容我们彼此的心静静地流连于这些精彩的瞬间,往返于正在逝去的年华、经年的往事和美好的回忆中。风云凝伫于一瞬,天籁悠扬于无声,美不仅呈现在镜头和画笔下,也生发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就让这些图像成为我们神往的小筑吧。

希望今后的我们能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如萤火一般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果没有炬火,我们便是唯一的光。虽然不知道将来的我们会身处何方,但大家心里永远会有一个叫鲁美的地方,那个被我们称之为母校的地方将永远开满鲜花。

篇8:写意外的作文

试卷发到手里,我一看上面鲜明的红字,“八十九分!”我不禁意外地脱口而出。心想:平时怎么也有个九十分以上的,这次为什么只得了个八十九分呢?会不会是老师改错了,我仔细地检查了一遍自己的试卷,看了看自己的错题,确实是自己答错了。那一刻,我的心跳得厉害,这可是我第一次考这么差的成绩呀,回家一定得挨爸爸妈妈的批评了,更别指望我喜欢吃的肯德基了,等着吃“五条面”吧!

我拿着试卷翻了又翻,看了又看,说是意外,这样的成绩也是意料之内的。想想平时上课我心不在焉,做小动作,头说话,外面要是有一点声响,整个心都飞了出去,老师讲课八成都听不进去。

记得那一次老师在讲课,我分神了。她叫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我面红耳赤,抓头挠耳,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是再着急也没用,我还是答不出问题,因为我根本没听课呀。老师严厉地批评了我,她说的字字句句让我记忆犹新:“你这几天上课都没专心听讲,都六年级了怎么还是这样不自觉,这样能考出好成绩吗?你太让老师失望了!”

考试那天,我更是希里糊涂,没看清楚题目就写答案了,一份试卷二十分钟就做好了,也没怎么检查就翘着头等待交卷了,想想这样的态度能考出好成绩吗?要是我上课认真一点,考试仔细一点,我……

篇9:《终南山》写意作文400字

终南山,是天宫中唯一下凡的山峰。那是一座雄鹰无法飞越的山峰。那群山无边无际,从长安城连绵到东海。

我游终南山,在白云中穿行,仿佛白云在给我让路,道路两旁,景色依然清晰。可是当我闯出了白云的包围圈,再回想云里的景色,回头往下一望,白云又合拢起来。我只觉得脚下云山雾罩,仿佛自己是神仙中人,正腾云驾雾飞向终南山顶。面前,飘来一阵雾气,给终南山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我朝朦胧望去,可是那雾气仿佛是一位害羞的少女,静悄悄的,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好不容易爬上山顶,往左右眺望,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映入眼帘。仿佛自己来到了冬天与春天的交际,一边青绿一片,一边怪石嶙峋,真是奇异的景象。那阳光,也毫不客气,这里阳光充足,可是看看另一边,却越来越暗淡下去……仿佛是一块调色板,上面的颜色越来越暗。

篇10:以桥的写意为题的作文

就在这微熏中,一座座石桥述说着历史的沧桑,桥身上隐约可见的雕龙刻凤便是最好的见证,千百年的风霜雪雨磨尽了它的华丽,墨绿的苔影已不允许它重温那份湮远,它整日与河水相依,静静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船只,包容着穿过它的一切,包括那一溜走散的炊烟。

浣女旖旎,群鸭漫散。

密布的河网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家家枕河,户户傍水,应运而生了一座座古桥,它架设着千百年的历史沧桑,连同那狭窄的青石小路,跨越了岁月的风霜,凝立成寂寞而又喧嚣的雕塑。千百年的喧嚣对于它应是复于平静后的永恒。再看江南那灵毓的评弹、昆曲,不也似从砖石间袅袅升起的雾气……

当历史褪却了那层锈蚀的表皮,这些沧桑的见证者将被完完整整的保留在依旧宁静的水乡小镇,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萌发。

篇11:作文 写意青春

篆刻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具有鲜明的“写意”特征,并且是贯穿于篆刻艺术发展延续始终的一种精神。然而人们对于“写意篆刻”也同样多误解为与工细相对的一种技法来看待,缺少内在精神的关照,致使粗枝大叶、胡刻乱画、修饰制作、肆意夸张变形和模仿趋同之风盛行,有失于个性、心性、激情、意趣等人本精神的发挥。鉴于对“写意篆刻”的浅识和误读,我们有必要对“写意”这一审美概念进行深入的探究,并通过对“写意”美学内涵的阐释和梳理,发掘其蕴涵的审美价值,厘清“写意篆刻”的内在精神。

不妨先从文字学的角度看“写意”的本义,许慎《说文》:“写,置物也……按凡倾吐曰写,故作字作画皆曰写。俗作泻者,写之俗字。”由此看来,倾吐即为写。《韵书》:“写,输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中注曰:“输也,输我之心。”故“写”有倾吐、抒发、表达、传输之意。“意”在《说文》中被释为:“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意”即表示发自内心的意志、情思、态度等。“写意”组合在一起,从字面意思理解应为:倾泻、抒发、表达主体内在的意志与情感等,是一种内在精神意蕴主观输出的状态,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注重心性、情感的自然流露与表达。

“写意”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赵策二》:“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句中“写意”的意思是忠诚地可以公开披露内心所想。李白的诗句中也出现了“写意”一词,《扶风豪士歌》:“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上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太白诗中的“写意”是指敞开心扉不遮不掩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这两处的“写意”还主要指为人的坦荡、光明磊落等品德修养方面,还不曾当作专门的美学概念。宋代以来“写意”一词逐渐转向文化艺术方面。陈造《自适》诗:“酒可销闲时得醉,诗凭写意不求工。”此中“写意”当指以诗写胸中情思、臆想等主体情感而不苛求诗句之工致。至元,“写意”才正式成为绘画的美学概念,汤《画鉴》:“画梅谓之写梅,画竹谓之写竹,画兰谓之写兰何哉?盖花卉之至清,画者当以意写之……寄兴写意者,慎不可以形似求之。”汤崇尚绘画的“写意”性,不以形似为旨归;主张不能以写形为务,而是要寄兴,要写心中情思、意趣。夏文彦《图绘宝鉴》中说宋代僧人仲仁“以墨晕作梅,如花影然,别成一家,所谓写意者也。”夏文彦赞誉仲仁能够舍形捕影地抓住梅花的主要神态和内在特征,意在强调物象之神及画家之意的重要而非形似。明代社会的商业化、城市化,以及以王阳明为代表的明代心学家倡导心性解放,表达内心真实自我的学说,无疑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及内心真情实感的抒发,在崇尚心性、尊重内心反映、追求本真状态思潮的影响下,立足于元代“写意”绘画实践与理论的基础,“写意”艺术在明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尤以青藤、白阳简率奔放、酣畅淋漓、抒情写性的大写意绘画为代表。“写意”的概念出现狭义化的倾向,已近于现在所指。

“写意”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老庄“道法自然”的哲学,意即效法、尊重自然的本性而不违背自然的规律,通过“玄鉴”“心斋”“坐忘”以达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超脱境界,所以人对自然的关照就不能仅停留在外在的形态,而应该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及人朴素纯真的本性和内心,反映到艺术创作,应该不是重视形态的俏似,而是重在精神意蕴的表达,故宗白华说:“后来成为中国山水花鸟画的基本境界的老、庄思想及禅宗思想也不外乎于静观寂照中,求返于自己深心的心灵节奏,以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3]这大概便是“写意”美学意蕴的发端。后荀子又在《天论》中提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夫是之谓天情。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的“形神天君论”。在荀子看来“天君”即心,天官形体(即耳目鼻口器官)得来的感知属于感性认识,“心”作为五官的统帅,有思辨和察证的功用,能对感性认识进行思辩和查验并作出主观能动的理性认知。《淮南子》在此基础上于《诠言训》一章中提出“神制形从”的理论以强调以神为主,认为神是形的主宰;《说山训》和《说林训》两章都提到了“君形者”的概念,意在说明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都是以精神情感来打动人的,“君形者”即主体内在的精神面貌和情感志趣。司马相如的“赋心”说,扬雄的“书为心画”无不强调内在精神情感的重要作用。魏晋士人崇尚自然、率真任诞、风流萧散,在这样一个表现个性和流露真情的通脱时代,三曹陶谢,陆机刘勰的诗文无不是情趣意志的反映;绘画上同样崇尚主观意趣的表达,宗炳《画山水序》的“畅神”、王徽《论画》中的“画情”以及谢赫《画品》的“气韵生动”无不强调主体意志情趣的抒发。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提出“本于立意,归乎用笔”的主张,倡导以表述情感意趣为本的宗旨。张怀瓘“不由灵台,必乏神气”,王维“意到便成”,杜甫“下笔必有神”等主张都在力倡抒发内在情感意趣的重要作用。以上注重情感抒发、意趣流露的主张可视作“写意”美学理念的启迪和先导,为其成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写意作为独立的审美范畴,特别是绘画美学的范畴,到宋代才出现。欧阳修在《盘车图》诗中提出“古画画意不画形”[4]的理念,崇尚情感意志的抒写,而不拘泥于形态的俏似。苏轼继之又推出“我书意造本无法”[5]和“取其意气所到”[6]的尚意主张,力倡鲜明个性和主观意志的表达。入元后在赵孟 “贵有古意”“书画同法”的倡导下,文人画对形的限制更加宽松,以简率高雅的笔墨形式为尚,追求超凡隐逸的思想意趣,正如倪瓒所言:“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7]。又说:“仆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8]元代不求形似,但求笔墨形式的风尚及其简率高逸的旨趣,丰富了中国画的“写意”内涵,并使其精神得到深化。明代在心学和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大写意”的绘画样式,“写意”几乎成为写意画的代名词。明代画论中“无意”“无法”的理念频出,这是一种不期然而然的物我齐一的、自然而然的技道不分的幻化境界,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由呈现。此后“写意”作为美学概念应用的就比较广泛了,影响和陶铸着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当然亦不外乎篆刻。

最早将“写意”这一美学概念引入篆刻的是明代的徐上达,他在《印法参同》中说:“如画家一般,有工有写,工则精细入微,写则见意而止。”徐氏认为篆刻犹如绘画一样分“工”和“写”两种表现形式,且明确了两者的区别,即“工”者要精细入微、严谨工致,须“作篆极工,但依墨刻之,不差毫发”[9];“写”者能表达意志、情趣等内在情感即可。看来“工”的篆刻注重技法的工致细腻,“写”者则不强调技法,重在意趣的表达。当然“写意篆刻”也不能弃技法而不顾,更不可胡刻乱画、肆意狂怪,“写意篆刻”的技法更是建立在纯熟技巧之上的,需要有“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幻化之境。故汪维堂说:“写意刀法,须刀口纯熟,犹如戏墨兴笔,随意情趣,锋芒草草,与急就刀法不同,别是一种狂肆,若非刀熟,不可学坏手。”[10]写意刀法是受篆刻家情感意趣所遣使的,随心而动,使刀如笔,是纯熟基础上的有别于“急就刀法”的“另一种狂肆”,是进入化境的游刃有余,其精神境界是与写意画相一致的。

“写意篆刻”虽然到明清才有人正式提出,但其形式、意趣及精神内涵早在篆刻的萌生期就已有流露,并贯穿于篆刻艺术产生发展的始终。尚处在印章萌生期的商代族徽玺稚拙生动的造型、浑厚朴茂的质感、高古神秘的形式无不成为后来“写意篆刻”的理法参照,不可否认这些审美意趣的产生大多是由铸造技艺的局限及自然锈蚀残损的作用所造就,而并非出自审美的自觉追求,但也要看到的其所蕴涵的意外之趣确与写意的意趣相契合,更不可忽视远古以来便形成的认识、表述事物时所采取的会意概括的传统。战国古玺字法的奇古诡异、变幻无端正是“写意”艺术率性、随意特征之写照;富有意蕴大开大阖的章法布白与写意画的空白之处有异曲同功之妙,显得疏放有致、气韵生动,画意不期然而然,加之时日的残破、淤积,更添几分古朴与空灵。迫于军中急务匆匆而就的将军章无法从容以对,其不记工拙、粗率放旷、错落纵横、疏密激越、气势流畅的审美形式,可能是无意为之的,但其中的自然率性、真切激昂无疑启发了“写意”篆刻的审美意趣。经过胶泥“二次创作”捶拓后的封泥,线条弯弯斜斜、虚实相生、刚柔相济,体式歪歪扭扭或偏或欹无不暗合着“写意篆刻”的理法意趣。隋唐官印表现出的圆融含蓄的笔致、遒柔流美的律动、雍容平和的意趣及打破大小匀一、僵化对称的格局,随意自然,无不是“写意篆刻”审美意蕴的体现。虽然这些率意随性、自然真切的审美意趣并非出自本意,并非审美自觉的主动追求,但却暗合了“写意篆刻”的种种审美理想。或许当初的美学意蕴并没现在这么丰富,然而经过岁月的洗礼,变得更加符合“写意篆刻”的各种意趣,并昭示着“写意篆刻”的形成和发展。

篆刻在宋元与书画作品的结合,使文人对其有了更高的审美要求,无形中推动了文人参与印章的创作,以米芾、赵孟为代表的士夫阶层开始自篆印章,并对印章提出了自己的审美要求。米芾在《书史》中就曾写到:“印文须细,圈须与文等……王诜见余家印记与唐印相似,始尽换了作细圆,仍皆求余作篆”。王诜见到米芾的印章后,把自己以前的印章全弃之不用,并求米芾为之作篆设计。赵孟在《印史序》中倡导既“合乎古意”又“异于流俗”的审美取向。陈在《印说》中盛赞赵孟所篆印文:“圆转妩媚,故曰圆朱”。后又对圆朱文提出了自己的审美理想,认为:“要丰神流动,如春花舞风,轻云出岫。”[11]自王冕发现理想印材花药石后,文人不必再借以工匠之手,可以自篆自刻了,从篆印到镌刻都由自己亲自完成,能够更好地表达自我审美,为“写意篆刻”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文人参与篆刻的创作,不自觉的会将书画方面的经验与实践带到篆刻创作,文人画重视文化涵养、反映生活理想、强调主观意趣的审美旨归自然成为篆刻的自觉追求。入明后,篆刻进入流派纷呈的时代,以周鼎、杜琼为代表的印家开始出现书写笔意与刀法结合的端倪,创造出富有笔意的印风,开创“印外求印”的探索。至朱简出,借赵宧光的草篆入印,以刀法表现篆书笔意,将书写情趣反映在篆刻当中,并明确提出了表现书写情趣的论调,他在《印经》中说:“吾所谓刀法者,如字之有起、有伏、有转折、有轻重,各完笔意。……刀法也者,所以传笔法也。”[12]成为“书从印入、印从书出”[13],以印写意的先导。“写意篆刻”后经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几代印人的传承和发扬,才逐渐走向抒情达意、随性寄兴的理想境界,走向“写意篆刻”的精神深处。

通过以上对“写意”文本意义的阐释,“写意”概念生成和美学渊流的梳理解析以及“写意篆刻”萌生发展的回顾整理,“写意篆刻”的精神内涵就变得清晰起来。

“写意篆刻”精神不外乎“写”和“意”两个重心。篆刻是借助刻刀在印材上镌刻汉字表情达意的造型艺术,那么“写意篆刻”自然就是突出写意性的篆刻形式,所以写意篆刻的要点就在“写意”的范畴上。然而仍有不少人把“写意篆刻”当成了篆刻的一种技巧形式,成为只重荒率简练、野逸粗犷、夸张变形等技法表现,而忽视内在情感意蕴表达,缺乏知识修为涵养和独立思考精神的花哨空洞、乏味雷同篆刻的代名词;还有错误地把“传神”等同为“写意”,“传神”这一审美范畴首先是由顾恺之提出的,是指人物画创作要“以形写神”,在准确地传达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要突出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重在反映对象的神态和生气,意在强调表现客观对象神态的重要性,反对一味的俏似而忽略人物内心神情的表现。作为造型艺术的篆刻自然少不了客体对象的形式表现,即指篆刻表现文字的风神,而“传神”只关注到文字形体之意而缺少印家主体情感意蕴的关照,“写意”则兼顾到文字形态之神和主体心性意志两个方面,又强调两者的融汇统一。前面我们已经对“写意”的文本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写”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把主体内在的修养、意趣、心性和情感等痛快准确地表达出来。落实到篆刻上就是通过汉字的镌刻,达到以刀代笔,尽意挥洒的抒发篆刻家的心志意趣,重在篆刻技法的熟练自如,任意驱使以表露心性。篆刻和书法的渊源及特殊刀法的运用又赋予了“写”许多附加的意义和要求及其品评法则,“写”要体现倾吐、挥洒、表达、抒发之意,同时要借助篆刻特定的技巧方法完整无缺地呈现表达主体的内在心境,“写”要同书法一样表征人本精神内涵,要“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如其人。”[14]要像心电图一样表现主体的内心波动,成为生命状态的体现,方可尽其意。“意”指篆刻家主观内涵的精神情感,是作者是秉性品格、学识修养、审美趣味、情感意志和生命状态等内在意蕴的综合统一体。“写意篆刻”是心性的外化,是印家内在精神意蕴的篆刻形式表现,重在“写”和“意”两个要点的体现。

“写意篆刻”精神是主客观精神的融合统一。篆刻和其他造型艺术一样,涉及到表现对象和表达主体两个方面,所以“写意篆刻”既离不开汉字形体之意的表达,更不可或缺印家主体情思的抒发,并且两者不可分割而单独存在,没有形之寓所,便无神情意蕴的存在,正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5]之理;缺少主观精神志趣统摄的篆刻形式必将是乏味的、僵死的,只是徒具其形而已。“写意篆刻”不仅要传达表现对象汉字的形态神情,还要像文与可画竹那样“其身与竹化”,把印家主体的情性意蕴倾注其中,达到物我齐化、融会贯通,方能将主体长期养成的情性气质和一时的内心感触借助篆刻之形式完整地表现出来。唐志契《绘事微言·山水性情》中就提出了对山水情性和主观意趣表现关系的见解,他认为:“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得其性情:山便得环抱起伏之势,如跳、如坐、如俯仰、如挂脚,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而落笔不生软矣,水便得涛浪潆洄之势,如绮、如云、如奔、如怒、如鬼面,自然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布满落笔不板呆矣。或问山水何性情之有?不知山性即止而情态则面面生动,水性虽流而情状则浪浪具形……俱在生化之意。画写意者,正在此著精神,亦在未举画之先,预有天巧耳。不然则画家六则首云气韵生动,何以得气韵耶?”在唐志契看来,山水写意要把握山水之性情,并且要寄予我情,要把作者之情和山水之情相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唐志契虽然谈的是山水画主客观情性的融合统一,但应用到同为造型表意艺术的篆刻来说同样如此。

“写意篆刻”强调主体精神世界的表现。“写意”从构词上讲属于动宾结构,“写”是表达“意”的方式,仅是表意所采取的手法而已,而“意”则是“写”的内容,是“写意”一词的中心。运用到篆刻艺术的创作,“写”就是篆刻的表现手法技巧,即刀法的运用,“写意篆刻”的关键和内容就在“意”的表现,关于“意”的含义前面已经有过详细的论述,篆刻上主要指印家的情感意蕴和秉性志趣等内涵的精神世界。写意艺术的重点不在于“写”的形式,而重在“意”的表达。远在“写意”一词出现以前,崇尚心性和意趣的表达就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核心。《周易·系辞下》“立象以尽意”,“立象”的目的在于“尽意”,在于内在意象的表达。《庄子·秋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致者,不期精粗焉。”“意”是通过“言”来表达的,但“言”只能体现物之“粗”,而“意”却能致物之“精”,意思是语言无法精准完整地表达人的内心所想所思和表述对象的内涵特征。庄子在此提出了语言作为表现方式的局限性,同时也说明“言”的目的不在于说话这一形式,而在于“意”的表达,要“得意而忘言”,突出主体意图心思的表达。扬雄的“书为心画”,宗炳的“畅神”,陆机的“诗缘情”,张彦远的“怡悦情性”等论说,无不在强调心性意趣表达的灵魂作用。近代白石老人也有“善写意者言其神”的论调,同样在倡导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内涵表现的重要性。写意艺术的主旨就应该是表现主体神情意蕴的,故杨晓阳在《大美为真——十论大写意》中说:“‘写意’不仅是文人画的形式,更是文人画的精神,也是中国所有造型艺术的精神——包括工笔画、宫廷画、民间画工画和雕塑、装饰画,它们都是以表情达意为主旨的。”[16]句中“所有造型艺术”当然也应当包括篆刻,“写意篆刻”是以表现主体精神内涵为旨归的。

“写意篆刻”精神重在个性的表现。个性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个别的、特殊的性质,这种特性是在一定的环境中长期形成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特质,是人内在性情、气质、品格、思想、情感等心理特征的总和,通过外在的言行表现出来,相对于篆刻而言,就是通过篆刻的技巧形式形式来表现,是印家心性的外化。如邓石如的圆厚劲拔、赵之谦的清新雅致、吴昌硕的苍浑朴厚、齐白石的雄肆野逸、黄牧甫的光洁高简无不是以独特的个性彪炳史册,虽然这些独特的风格特征是通过不同的表现技巧和形式显现出来的,但这这些形式只是借以表现的手段和方式而已,其主旨还在于主体思想、个性品质和审美情趣的抒发。石涛:“画者从于心者,画者凭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17]意在说明画家虽然以客观事物为表现对象,但不是被动的模拟对象,而是经过画家心性陶铸的主观意念下的形象,表现对象注入了画家的不同秉性和感受,赋予了画家独特的个性。明代袁宏道提倡的“性灵说”,也是对张扬个性的倡导,他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18]继之袁枚也说:“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19],认为诗的灵魂就在于性灵的抒发。画论中也不乏对于“性灵”的提倡。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自出精意,自辟性灵,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又说“惟以古人之矩运我之性灵,纵未能到古人地位,犹不失自家灵趣也。”两处都提到灌注“性灵”的画作对于个性表现的重要作用,即使达不到古人的水平,但也不失独特的面貌和情性。董棨的“抒写自己之性灵”;王昱“丘壑从性灵中发出”都在倡导绘画中抒发“性灵”,吐露真情的重要性。后恽寿平又提出:“自己胸中灵气”“灵气”亦当为个性、性灵解。近代陈师曾也认为艺术之所以值得珍贵的原因就在于陶写性灵,表现个性,他说:“所贵乎艺术者,即在陶写性灵,发表个性与其感想。”[20]并且认为:“文人画有何奇哉?不过发挥其性灵与感想而已。”[21]在其看来文人画的主旨正在于性灵和感想的发挥,作为艺术的篆刻也同样需要性灵的抒发、个性的张扬。个性是“写意篆刻”精神意蕴的灵魂,也是区分篆刻艺术风格的关键所在。

“写意篆刻”精神是书法书写性的体现。“篆刻”概念中的“篆”即篆写和布置印文的意思。篆刻是书法为基础的,与书法不同之处就在于使用工具和表现手法的不同,书法是用毛笔在纸面上书写的,篆刻则是以刀代笔在石材上镌刻的,尽管两者存在着表现工具与手法的不同,但在表情述意的写意性上却是相同的。周应愿在《印说》中说:“锥画沙与刀画石,其法一耳”。认为书法追求的“锥画沙”般的圆劲凝涩的中锋用笔与以刀刻印的方法和审美是相通的。朱简《印经》中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吾所谓刀法者,如字之有起、有伏、有转折、有轻重、各完笔意,不得孟浪,非雕镂刻画,以钝为左、以碎为刀也。刀法也者,所以传笔法也”。在朱简看来刀法要传笔法,要使刀如笔,篆刻的刀法要像书法的笔法一样表现丰富的书写笔意,而“不得孟浪,非雕镂刻画”,既不可随意、粗率,也不可精雕细琢,而应像书法一样以刀代笔、直抒胸臆。又说:“使刀如使笔,不易之法也。正锋紧持,直送缓结,转须带方,折须带圆,无棱角、无臃肿、无锯牙、无燕尾,刀法尽于此矣。”[22]在此,朱简对“使刀如使笔”的刀法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并提出了表现书写笔意刀法的种种要求和方法。朱简对于刀法的阐述,意在强调要使刀如笔,要有书法书写的笔意,要以熟练简率的刀法抒发、书写内心的情感意趣。另外,篆刻和书法一样具有瞬时性,属于时间艺术,创作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操作完成,伴随着时间流动,是过程的呈现,这一点像书法一样体现在书写的过程中,伴随着书写的节奏。书写的笔意及节奏正是书法书写性的体现,而“写意”的精神意蕴正是通过书写性来呈现的,所以书写性具有直抒胸臆、表情述性之意,对于书写性的把握就掌握了“写意篆刻”精神的内核。

“写意篆刻”不仅是篆刻表现手法的技法写意,更是印家主体精神意趣的倾吐与抒发,是内心情感活动、个性及其生命状态的真实反映和外化,同样是书法书写性的体现。

(本栏目文图均选自《当代中国写意篆刻研究展作品集》)

注释

【1】刘曦林《写意与写意精神》,北京:《美术研究2008年04期

【2】薛永年《谈写意》,天津:《国画家》2008年3月10日版

【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版

【4】欧阳修《盘车图诗》,沈括《梦溪笔谈》,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10月版

【5】孔凡礼注《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3月版

【6】孔凡礼注《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3月版

【7】倪瓒《清秘阁全集》(刻本),上海:海上曹培廉城书室1713(康熙五十二)年版

【8】倪瓒《清秘阁全集》(刻本),上海:海上曹培廉城书室1713(康熙五十二)年版

【9】陈澧《摹印选》,载自韩天衡编《历代印学论文选》,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4月版

【10】汪维堂《摹印秘论》,载自韩天衡编《历代印学论文选》,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4月版

【11】陈錬《印说》,载自韩天衡编《历代印学论文选》,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4月版

【12】朱简《印经》,载自韩天衡编《历代印学论文选》,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4月版

【13】魏锡曾《吴让之印谱跋》,载自《吴让之印谱》(石印本),中国印学社1935(民国24)年版

【14】刘熙载《艺概·书概》,载自华东师范大学估计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八月版

【15】《左传》,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3月版

【16】杨晓阳《大美为真——十论大写意》,《中国艺术报》2011年7月14日版

【17】窦亚杰编《石涛画语录》,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七月版

【18】赵伯陶编《袁宏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一月版

【19】袁枚《随园诗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1月版

【20】李运亨等编《陈师曾画论》,北京:中国书店2008年4月版

【21】李运亨等编《陈师曾画论》,北京:中国书店2008年4月版

上一篇:与约定的800字作文下一篇:会理城关一小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第四阶段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