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画研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西方表现主义与中国写意画在绘画动机和画面特点上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在对表现对象的符号化上,有着程度深浅的区别。在各自诞生、成长的过程中,二者互相吸引,相互影响。在西方表现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找到中国写意画的影子,在中国重新寻找写意画发展方向时,表现主义也起到重要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意画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写意画研究论文 篇1:

小学中国画中写意画的临创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在如今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尤其看重中国画的教学板块,因为对于中国画的教育,我们不仅要通过写意画的临摹与创作提升学生的作画能力,也要通过中国画精神的普及,进一步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小学教育;美术教学;写意画教学;临创教学实践

前言:

当一个小学生在临摹和创作写意画的时候,我们要让他发现,他所做的不应该仅仅只是临摹,而更应该注重在临摹的基础上,加入自身的思想,成为自己的创作,也要探索出自己的长处所在,从而激励自我不断创作,还要看到画作背后的深层精神含义,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临创材料

随着现如今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已不再倡导传统的统一教育,我们发现每一个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尤其是在美术学习中,我们也会发现孩子们不同的天赋。所以在中国画中写意画的临创教学过程中,进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临创材料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临摹和创作的过程中,都能发现自我,展示自我,这样才真正达到了临创教学的教育目的,而不是让学生成为临创的机器。同时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也会大量的调查班级内学生的情况,也会在此基础上去大量搜集中国画写意画的资料,这样更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带动班级整体不断进步。

比如,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擅长之处,比如有的同学擅长画静物,有的同学擅长画动物,而有的同学擅长画风景,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来为学生搜集资料,让学生利用课堂的时间,来不断激发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形式的互帮互助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让自己在每一个画作领域都能得到不断的提升。针对自身优点进行专项性的训练,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发现自身的优势所在,为以后长久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在临创中加入自我思想,提升创作能力

在现如今的教育之中,我们越来越发现,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思想,是不能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美术教学,我们更要让学生在临摹和创作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想,让画作真正变成自己的画作。而学生在加入自己的思想时也会想到许多元素,这样在精心挑选元素和不断创作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尤其经过学生的加工之后,最后展现在教师面前的,更是带有学生自身想法的画作,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自身的教学计划。

比如,当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临摹和创作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在画作中增添自己的元素,比如,如果学生在临摹一只小猫时,对于小猫睡觉的姿态、四肢的摆放都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在原画作的基础之上进行锦上添花的创作,而这种创作更能鼓励学生进一步在临摹和创作中,活跃自身的思维,也提升自身的美术实践能力。尤其在最后教师看到学生的作品的时候,也能根据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这样比仅仅是临摹的技巧指导更具有效率性。

三、深入普及临创写意画的精神,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问题: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关注于教学的过程,而不关注于教学的意义普及。但实际上,当我们在让小学生接触美术学习时,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也是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提升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尤其是中国画教学,我们更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白学习中国画的意义所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不仅提升综合能力,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同时在教师向学生深入普及临创写意画精神的过程中,自身对于中国画的情感也会逐渐加深,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带动整体课堂的发展。

比如,当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临摹徐悲鸿大师所创作的马的时候,不仅仅要像学生详细介绍大师的深厚功底、完成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详细技巧以及在临摹创作过程中应该注重的事项,更应该向学生们介绍徐悲鸿大师自身的思想和铮铮气节,要让学生们在学习徐悲鸿画作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徐悲鸿是一个深沉的爱国人士,如果将自身的愛国精神融入在画作之中,那么整体的画作也会更显精气神,不仅以艺术作品,也以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深刻精神来深深感染学生,这样更能够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也逐渐以美术课堂为基准,树立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不应该仅仅把写意画的临摹与创作,局限在某一个框架之内,更应该引导学生针对自身的情况,在创作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思想,从而进行专项训练,也从画作中提取出精神,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巍,牛壮壮. 中国画技法在插画中的运用研究[J]. 流行色,2020(7):119-120.

[2] 吴晓月.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探析--青花瓷在写意绘画上的运用及赏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5(27):235-235,236.

[3] 吴梦逸. 浅谈小学写意花鸟画欣赏课教学[J]. 教育观察(中旬),2014(6):93-96.

[4] 郭丽娟. 浅谈中国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J]. 新校园(阅读),2016(1).

作者:刘馨鸿

写意画研究论文 篇2:

谈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与中国写意画之间的相互影响

摘 要:西方表现主义与中国写意画在绘画动机和画面特点上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在对表现对象的符号化上,有着程度深浅的区别。在各自诞生、成长的过程中,二者互相吸引,相互影响。在西方表现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找到中国写意画的影子,在中国重新寻找写意画发展方向时,表现主义也起到重要影响。

关键词:表现主义 写意画 克里姆特 李孝萱 符号化

一、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与中国写意画的时代渊源

(一)时代关系

中国写意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悠长的发展历程,它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唐代传承前朝画论,主观地减少画中物象的笔墨刻画,重在抒发内在思想情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已经有了写意画的意识雏形;宋代后期,随着对绘画意识的深入探索,以《泼墨仙人图》为代表的写意画已经接近成熟;元、明时期写意画形成了典型面貌,构建了完整的写意理论并付诸实践,并在明末至清代有了更多元的发展。这个过程贯穿了公元6世纪到19世纪。

表现主义一词在西方艺术史上一般用来描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反对学术传统的绘画和制图风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奥地利等地最为流行。它首先出现于绘画作品中,后来在众多人文领域得到发展和体现。这一词汇最初出现在1901年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是油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作品的总题名,用来与自然派和印象派相区别。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以高姿态进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提倡中国画改良和效法西方的呼声不断,一些艺术家坚定地维持着“师法古人”的传统阵地,也有一些艺术家,希望借助“西学东渐”的势头,为新时代的中国写意画发掘新的生机,其中就有着很多深受表现主义影响的画家在摸索前行。

(二)背景关系

就社会背景而言,当比较北宋端庄清丽、富贵典雅的典型的赵佶与作为南宋画院的代表画家的马远,我们能得出显而易见的结论,艺术作品与时代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同样当表现主义作为分离派的斗争成果,开始大刀阔斧地对美术史进行干预时,也早已与传统的古典审美彻底撇清了联系,这与当时飞速迈进的时代以及日新月异的技术不无关联。

文化背景作为社会背景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对于艺术的影响更是可见一斑。其中哲学与艺术的联系可追溯至老庄哲学对于我国艺术表现形式的影响,在“道”与“逍遥”的浸润与熏陶下,我国的艺术初步确立了一定的审美取向(批评与标准)、价值内涵(意向与题材)以及大部分表现形式,在明代“陆王心学”成体系的影响下,创作者本人得以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写意画终于逐渐明确了其自身的意义与价值,作为成熟的画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同样以表现主义形式创作的绘画早在公元4世纪便在教会壁画或是圣像画中有所体现,但“表现主义”被真正作为流派确立,与我国的不同之处在于,随着13世纪到19世纪自由主义价值观的逐步形成,尼采的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斯泰纳的神秘主義等并非为了找回人类在自然中的主体性,也并非将人类从教条束缚与规则禁锢中解放出来,而是将人类从作茧自缚的工业化时代中拯救出来,唤醒人们心底对个人情感的认知。写意画与表现主义都来自于解放人作为主体的哲学思潮中,来自于人类开始追寻自身价值情感的社会中,来自于变革的经济环境中,有着颇为相似的时代背景。

二、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与中国写意画绘画特点的异同

(一)绘画动机的相似性

美学家科林伍德认为:“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展现个人情感、思想的载体,渗透着艺术家的生命意识,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和中国写意画的绘画动机都符合这一点。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着重表现艺术家内心的情感,相较之下忽视对对象外部形式的摹写,表现主义艺术家要求自己在绘画时突破事物表象的桎梏,而凸显内在的本质,其绘画动机是一种自发的精神力量的释放。

中国写意画注重营造画面中的意境,通过挥洒的笔墨,将“物境”和“我境”链接起来,绘画动机上,是自我情感的外露与宣泄,也是对客观存在的感悟和理解的表达。中国写意画讲求以形写神,事物的外部表象是为表达其精神内核服务的。

西方表现主义与中国写意画都渴望意识形态方面的自由突破客观事物的表象,寻求表现“真实”或“真理”。美术史家、画家滕白也曾把“写意”翻译为表现主义,这种绘画动机上的高度相似,是两种内驱性的真诚的艺术形式的不约而同。

(二)画面特点的相似性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与中国写意画在画面特点上也有着相似之处。

技法是形成画面的重要因素,在绘画的技法上,二者都是画家将自我情绪、主观意志融入画面的笔触与颜料之间或是说笔墨之间,相较于西方传统的绘画,表现主义的绘画技法几乎是无拘无束,这种特点更利于画家内心情感的抒发。而写意画技法虽然受一定规则的限制,但其奔放的艺术特质,本质也是一种不受拘束、追求超然的绘画技法。以皴法为例,皴法的使用要求画家摒弃造型中非本质的因素,在塑造物象的同时,更好地表达自我情感。

在造型观上,写意画追求造型处在“似与不似之间”,形成绘画语言体系,而表现主义则以抽象荒诞的造型语言,追求强烈的对比和扭曲变形的美感,二者在审美情趣上有着鲜明的区别。但对比来看,在不触及文化根源的层面上,也有着很多图示上的相似性,如贾科梅蒂枯槁有力的画面之于干燥苍劲的焦墨山水,克里姆特生动灵活的用线之于婉转自然的意笔花鸟,蒙克真情随性的用色之于奔放畅快的泼墨人物。

(三)符号化程度的区别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与中国写意画有着许多相似性,显然也有着很多区别,最显而易见的是用色上的区别,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常常使用鲜艳的纯色或使用撞色,以达到给予观者强烈视觉冲击的目的;而中国写意画主要使用青、黄、赤、白、黑——传统的中华五色,根据画面意境赋彩,并且常常以墨色为轴心,单一用墨或围绕着墨色经营画面的色彩。激烈的精神力量和潇洒的画面意境以颜色的形式区分着二者,是最表象的区别,而我认为,二者之间最根源的区别在于其符号化程度的不同。

有着高度相同的绘画动机的两种绘画形式,在最终呈现的结果上,却是两种有着鲜明区别的画种,抛开其表面上的不同,深层原因更值得关注。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环境、自然地理孕育了二者,它们之间的区别有着许多的影响因素,而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写意的“写”字。表现主义只要求表现,没有要求任何形式,而写意画则在起名时就把书写性放在其中,这是二者的根本不同。西方绘画的造型根源来自于客观物象,是对客观物象的一次符号化,表现主义是其符号化的其中一种形式。而中国写意画的造型根源来自于书法,早在写意画诞生之前,中国的书法艺术已经对客观物象进行了一次符号化,形成文字本就是程度很深的符号化,而形成书法艺术,更是对客观事物的一次兼具审美高度和深度的符号化,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下,写意画在书法一次符号化的基础上,通过“写”的方式,对客观物象进行了二次符号化,这种符号化程度和高度的区别,正是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和中国写意画最根源的区别。

依据这一点,我们也可以解释二者表象上的一些区别,中国写意画注重用墨色和独特的笔法,十分在意纸、墨、水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些西方表现主义所不具备的特色,看似有些烦琐,会阻碍艺术家舒畅地表达内心情感,而实质上这是一种融入血液的东方规则,这种规则,是中国绘画空灵意境和洒脱情怀的载体。

西方表现主义相较于西方在此之前的艺术形式,对表现对象的符号化程度更深,也因此更便于真实情感的表达,通过色彩和明暗直接地表现艺术家的思想与情感。而中国写意画则是在书法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了二次符号化,相较于西方表现主义有着更深层次的符号化。因此,它不需要借助色彩、明暗这些客观世界的视觉属性来进行表达,而是通过“写”进入“意”的境界,并在这个境界中进行精神层面上既奔放又含蓄的自我抒发。

三、 通过典型艺术家分析二者互相影响的过程

(一)东方写意文化影响下的克里姆特

“维也纳分离派”是为了摆脱传统艺术的桎梏,在当时分离于主流艺术流派的新兴艺术团体。克里姆特作为维也纳分离派的第一任主席创造了大量的作品,其绘画不仅与新艺术运动中颇具设计感的特征契合,更是大量使用了东方艺术中的不同要点与元素。

在作品画面对线条的运用中,艺术家有意运用了色彩较深或与画面整体对比度较强的大长线。克里姆特对于线条的运用,取自日本的浮世绘手法中对于物象的抽离与概括,在对于人物形体的把握中,克里姆特对于大弧线的使用有效修饰了模特的身材比例,使之在视觉上呈现一种动感与高雅之美,这便是在线的运用中体现出的对于画面精神性的追求,与我国的写意画有着出奇的一致性。

對东方符号的运用,是克里姆特在其画面背景或是人物衣饰的创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这些符号与元素多来源于中国的瓷器以及艺术品纹饰。克里姆特不仅在绘画中对于东方元素进行运用,更在装裱、起稿之时便将部分画作运用长卷轴的形式进行处理,在画作进行的过程当中也大量使用题跋、盖印等东方特有的文化符号,从而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和独特性。

艺术家对东方绘画中构图的运用,也是在完成其艺术作品时极为重要的一点,画面中的大长线与起稿时有意的卷轴构建,对于题跋的运用,使得其画面在一定程度上解构重组了在西方语境下的东方文化。然而其最重要的还是对于东方绘画中构图的借鉴,画面中对于主体人物的布局,以及对于背景的主观处理方法,偏向于散点透视的视觉呈现,更是当时极为先锋的表现手法之一。有意将人物扁平化、块面化的处理使艺术家能够更好地在画面中处理自我的主观感受。尽管克里姆特的创作题材往往偏重于爱情、死亡、生命等永恒严肃的话题,但可以从对画面的处理以及创作中,看出艺术家在这些问题上的态度与感受。这与中国写意画中的“形散神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克里姆特在东方艺术中吸收了不同的要点,汲取了不同的元素,但是其在东方绘画特有的点线面的运用中,进行了个人化的转换,使得在东方绘画中很多已经极具东方化的线条模板在其绘画作品中展现出了新的活力,在对线条、块面、符号等把握的过程中,克里姆特成功利用东方的语汇融西方的语境,从而建立了更为自由、更利于情感表达与抒发的表现方式。

(二)西方表现主义影响下的大批非典型艺术家

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大批的艺术家对传统写意画该如何发展进行了思考,一部分人认为需要结合西方绘画的长处来让写意画焕发新的生机,或是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人都潜移默化地受到这种影响,在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只是简单地以西方的符号化方式来组织画面,并没能很好地结合二者,以青年画家为主,创作出的作品空有表现主义的壳,却丢了写意画的内核,创作出一批非典型绘画作品,甚至一度成为一种潮流。张大千先生曾道:“写意两个字,依我看来,写是用笔,意是造境,不是狂涂乱抹,根基还是最要紧。”正如前文提到的,写意画与表现主义绘画根源上的区别在于符号化程度的区别,当画家远离传统,远离书法,只在意西方形式地去创作时,很难寻到写意画正确的道路。在西方艺术主导世界艺术的状况逐渐褪去的当下,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三)西方表现主义影响下的李孝萱

李孝萱老师曾在课堂上说:“蒙克是曾经摧垮过我的。”这是一句极高的评价,也是与蒙克的作品高度共鸣的体现。李孝萱老师的水墨人物作品是既受表现主义影响又极具中国写意画根基和内涵的代表。他的创作着重描绘个人怪诞的内心世界与当代都市生活荒诞而又畸形的状态,并用其笔下扭曲变形的人物和生活场景来揭露当代人焦虑、复杂的心理。对个人情感世界的追索、对生命的思考、对社会状态的洞察,这些与蒙克作品的主题有着相似的出发点。画面中低沉的天空、大面积的黑色背景、杂乱的街头景象,现实物象的选取与表现方法也与蒙克有着不约而同的默契。墨团与人物剪影的表现手法,也颇具表现主义风格。蒙克经历的瘟疫,李孝萱老师经历的大地震,让他们对生死有了超越常人的体悟,青年时期亲人的离世更是给这种思考添上一抹深邃的抑郁气质,蒙克与李孝萱相似的经历造就了一种不约而同的默契,时代较后的李孝萱受到了这位前辈的感召,自然沾上了表现主义的气息。

不同于其他受到表现主义影响而迷失了的画家,李孝萱老师作为兼具二者优点的典型画家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习绘画阶段,打下了坚实的中国传统绘画基础。在敢于创新的同时,从没丢掉过传统写意画的根,没有被西方表现主义自由简便的符号化方式所迷惑,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抓住了其直接、真诚的精神内核,同时也坚守了中国写意画传神造境的艺术追求,为当代写意画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四、 当下的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与中国写意画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作为一种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艺术形式,它的驱动力不在于外界而在于人们内心,广义上的表现主义绘画将永远繁荣,因为人们内心的真情永远炙热,并不受经济、政治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而狭义的20世纪的西方表现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已经留在它的黄金时代,影响着西方后世架上绘画的发展,成为世界美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过去的百年中,西方艺术俨然成为世界的主流艺术,在西方话语权视角下的世界中,中国也受到全方位的影响,其中,被表现主义影响的写意画,正是窥豹之管。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许多领域已经越来越摆脱西方标准。在这样的趋势下,当下的中国写意画究竟是应该“师法古人”,还是学习西方,依旧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问题。在剥离了西方资本艺术市场框架的外衣后,中国自己的艺术应该走怎样的道路,许多艺术家前辈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一些,更需要后来的艺术家不断耕耘求索。

参考文献:

[1] 郝宏丽. 中国写意绘画与表现主义绘画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20.

[2] 辉俱含.中国绘画“写意”精神的历史流变[J].艺术工作,2017(1).

[3] 郎绍君.城市心象——李孝萱的水墨表现艺术[J].世界知识,2015(1).

作 者: 陈乾,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1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人物画创作研究)。

编 辑:杜碧媛 E-mail: dubiyuan@163.com

作者:陈乾

写意画研究论文 篇3:

写意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意实践能力的探究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美术课程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社会认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自己的创意,让绘画内容灵动起来,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在高中美术写意画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实现课堂开放化,达到情景交融、因势利导的目的,并对其美术创意进行有效评价。文章将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绘画”模块,就“中国画之写意画”一课,展开分析与研究,进而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意融入写意画的实践中。

关键词:写意画;美术教学;创意;实践能力

创意是中学生的立世之本,高中美术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创意,将其应用到绘画实践中,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高中生学习美术的时候,容易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因此,美术课程的学习应当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充分发挥其创意,鼓励不拘一格、百花齐放,将其创意落实到美术实践中,进而培养高中美术生的美术修养。学习美术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与社会价值形成共鸣,另外,在最大程度上促使其个性发展,自由发挥创意,实现高质量的美术教学。现阶段,由于一些高中过于追求升学率,无形中为学生增加了课业负担,美术学习时间减少。这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审美没有个性与创意,美术情趣过于单一,从画作上难以观察到其想要表达的意思,其思维过程、想法、愿望都难以体现,缺乏足够的创意。由此可见,高中美术教师在日常美术教学中应适当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创意融入到画作中,提高其审美情趣,给其创意发挥以最大空间,使其在绘画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效发挥自身才艺。笔者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即写意画绘画前提、绘画基础以及绘画关键,并结合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绘画一书中“中国画之写意画”一课,论述学生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尽量发挥学生的个性与创意,促使其创作出优秀的写意画作。

一、写意画教学创意研究前提:开放式教育

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标志着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模式的重组,也就是让学生与社会价值形成认同感,并最大程度释放学生的天性,绘制有创意的画作,进而在实践过程中展示学生的个性。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从素质教育的战略高度来开展美术教育与日常教学。写意画教学中的创意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开放式课堂。第一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应当进行变革,即要求教师和学生相处过程中转变思维,不再是传统的刻板、权威、强制的教育关系,而是平等、人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此种关系需要建立在宽容、信任、理解、尊重、民主、自由的基础上,基于此,学生学习写意画的过程才会流畅顺遂,在此过程中方能受到激励、感化、鼓舞、召唤,由此形成自觉自愿、积极自主的学习意识,并激发探索写意画真谛的欲望。教育先驱拉夫尔·泰勒曾经说过,学习行为是学生内心发出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学生的目的、行动、动力,并非教师的行为、动作。当教师与学生实现有效互动,教学目标方能实现,教学默契方能契合,并积累所有学生深度关注的“学习经验”。第二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心学生的潜在需求,对于学生没有明确的需求,而应当有敏感的触觉,对学生能够及时予以关注,给予回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其敏锐的嗅觉与触觉,注意并感受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创意点、关注点,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绘画的灵感,进而激发高中美术生对美术世界探索的孜孜追求。第三点,美术教师的教学关注点,应从以往只关注结果转化成关注过程,虽然结果很重要,但过程同样重要。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问他在写作业运用了何种技巧、哪些知识点,学生可能懵懂不清,但是问他在绘画过程中的心得感受、构思体验、创造想象、心情感悟等,学生则能如数家珍。由此可见,高中美术生对绘画的印象、情形也有深刻的印象。所以,写意画教学中想要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需要为学生营造自由、平等、愉悦的教学情景,通过多角度、多元化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意的体验,关注学习过程,探索学习真谛,为释放学生的创意发挥,实践中见真章。

二、写意画教学创意研究基础:实现因势利导

美术课程的教学与设计起点,是以学生本来的水平与基础为前提。笔者经过多年的美术教学研究发现,高中生对于美术写意画并未有大量接触,然而在学习经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学生以前报过书法班,在笔触的感觉、线条的运用、画作的理解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经验,以至于在学习写意画的时候,比别人更容易掌握。另外一些学生美术天赋甚高,当绘制写意画之时,往往一点就通,能够轻易画出质量较好的作品。然而大多数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对于写意画知之甚少,缺乏灵感,当其绘画的时候,画作表现出笔触过于稚嫩、随意,画作水平欠佳。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美术教师在教授写意画的时候,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依照其不同的个性,在学生原有美术功底、天赋基础上,对其展开科学、有效的指引。接下来,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高中美术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其运用笔墨将自身的创意展现出来,不能只进行简单示范,应当让学生多动笔,多练习,切不可省略学生的练习步骤与时间。在课堂时间为45分钟的情况下,教师的示范时间应当控制在10分钟以内。经过多年的美术教学积累,研究发现,学生在画写意画的时候,经常感觉时间过于短暂,当其画到尽兴之时,常常由于时间不足,造成画作匆匆结束,常常虎头蛇尾。因此,应当为学生充分预留练习时间,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绘制出有创意的画作,充分体验艺术的美妙。

第二,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优势所在,通过各种方法强化其优势。在写意画的教学过程中,某些学生的审美高度与大画家有着惊人相似,其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的心灵、挖掘美的笔触,都是学生的优势,需要充分利用,有效发挥。如果学生绘制的写意画,绘画风格、笔墨渲染都非常恰当,应给予适当的鼓励,留住其创意风格,并深入挖掘。例如,在中国画之写意画单元,关于鹦鹉的绘画,学生先要对鹦鹉进行观察,再用手指在画纸上简单勾勒出鹦鹉的位置,然后使用中号笔的中锋绘制鹦鹉的嘴和爪子,在此过程中能够体现学生的功底。学生勾勒的爪子与嘴形态各异,体现了其对绘画的理解,之后使用较干的焦墨来点睛,让鹦鹉的眼睛充满灵韵,接着使用披蓑法来绘制鹦鹉的身体,从背部开始,到翼,再到尾。最后就是绘制柳枝柳条,充分发挥墨的干湿特性,干的时候注意侧锋和顺锋的比对,并趁着湿的时候使用加了胶的绿色颜料用泼墨的手法绘制柳叶,从而使其和自然交融,其淡淡的颜色与重墨的鹦鹉形成鲜明对比,经过学生勾勒的鹦鹉各具特色。教师应当仔细分析画作方法,让学生看到自己画作的独特所在、动人地方,让笔墨充满灵性。

第三,写意画教师应当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笔墨运用给予点评,并教授其怎么利用笔墨来体现节奏、韵律、力度、疏密等绘画要素。只需要给予适当引导,学生就能得到强化练习,就会有所进步,进而增加信心,使实践过程中所学知识运用到写意画的绘制中。在实际创作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改掉以往绘画的坏习惯,将主要精力置于写意画的情趣上,这一情形使其能够摆脱绘画前的恐惧以及乱涂乱画的弊端。学生在勾勒画作的时候,需要将主观与客观进行完美的融合,不仅能够体现客观事物,还能表现主观思想,把自身的创意充分融合到画作中,展示自身的思维活动、情绪变化、个性气质。只有将创意融入画作,才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吸收美术的精华,体现美术的魅力。

三、写意画教学创意研究精髓:情景交融

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言道:我多次确信,缺少饱含诗意与审美的泉水,学生的智力与创造力就难以得到发展。简而言之,创意的发挥,一旦没有情感,则没有根基,难以有生命与内涵。例如,带领大家临朱耷的《鱼》,教师在示范鱼之前,先解读为什么鱼在翻白眼,引出大家的思考。写意画中的情感往往通过夸张、特写来进行表达。临摹结束后,再让同学们运用所学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便是托物寄情。

国画中的写意画,重在使用简单凝练的笔墨将景物的神韵、意志描绘出来,达到借画抒情的目的,注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效果,展示水墨情怀,求取与观赏者心灵方面的共鸣与互动,写意画不仅能够从侧面展现客观生活,还能显示出画者的内在精神,将精气、神韵展现,使其富含情感色彩,展示出豪放、豁达、洗练、粗犷的人生态度与绘画效果,将情感与景物交融在一起,实现情与景的高度交融。意境作为国画的美学思想基础,作者在绘画的时候,通常利用物象表达情感,尤其是国画中写意画的绘画,更是注重绘画者主观情感的展示。由此可见,教师在教授写意画的时候,应当为其创设情感氛围,使其创意实践得到最佳表达,最大程度地激发其内在的潜力与创造力。例如,中国画之写意画中关于山水画的教学,画山水首先要对山的形态、水的造型有一定足够的观察,利用笔墨技巧将其展示出来,以往的教學过程中,学生对其兴趣索然,新课程改革后,笔者从绘画如做人这一点着手,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祖国壮丽的河山,从而激发学生的对于山水画的热情,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写意画在创作过程中,能够重点表达对国家的情感与民族的情感,通过创意来彰显自身个性。利用实践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特有的创作风格。写意画在创作过程中不仅注重笔墨的渲染,还应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将自身情感、创意融入其中,让画作有灵魂,从而变得灵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黄文祥.高师美术教育专业中国画课程教学改革探微:写意山水画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美术教育,2018(1).

[2]章焕华.写意画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培养策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4).

[3]闫朝霞.形变而“意”不变[J].广西教育,2010(31).

[4]高丽娜.高中写意画教学与学生创意实践发展[J].科技信息,2014(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

作者:高中林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写意画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上一篇:心理案例论文下一篇:国际法实践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